第四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皮肤性病的诊断.

《皮肤性病学》教案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和诊断第一节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一、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灼烧及麻木等。
二、皮肤损害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所致。
(一)原发性损害1、斑疹: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
斑疹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色素脱失斑、出血斑。
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
出血斑是血液外渗到周围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呈鲜红、暗红、紫红、紫蓝或黄褐色,分为淤点(小于2mm)、紫癜(2-5mm)和淤斑(大于5mm)。
2、丘疹:局限性坚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
3、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隆起性损害。
4、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5、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6、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7、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坚实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稍高出皮面。
8、肿块:直径大于2cm的结节。
9、水疱和大疱: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为水疱,直径大于1cm者为大疱。
疱液为血性时称血疱。
10、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分为感染性脓疱和非感染性脓疱。
11、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以及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
(二)、继发性损害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鳞屑可呈糠皮样、叶片样、蛎壳样或手套、袜套样。
2、浸渍:由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引起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3、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损害浅表,愈后不留瘢痕。
4、溃疡:皮肤粘膜深在性缺损,深达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愈后遗留瘢痕。
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
6、抓痕: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深层的缺损,若缺损达到真皮则愈后留下瘢痕。
2013皮肤性病试题集及答案

【A型题】1.关于真皮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__。
AA.由中胚层分化而来B.全身各部位厚度一致C.真皮层有血管,但无神经和肌肉D.真皮属于疏松结缔组织2.真皮层结缔组织以基质和细胞为主,纤维成分相对较少,表皮分为五层,正常情况下最厚的一层是__。
C?A.颗粒层B.角质层C.棘细胞层D.透明层E.基底层3.在基底细胞上部有一种有吞噬作用并能加工及传递接触过敏性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叫__。
AA.郎格罕细胞B.角朊细胞C.未定型细胞D.组织细胞E.棘细胞4.皮肤及毛发的润泽主要依赖于__。
BA.大汗腺B.皮脂腺C.小汗腺D.淋巴管E.真皮内血管5.小汗腺分布范围很广,但有的部位缺如。
例如__。
EA.掌跖B.面部C.躯干D.头皮E.唇红6.大汗腺起源于毛囊上皮细胞,主要分布于__。
DA.掌跖部B.四肢伸侧C.面颈部D.腋窝、肛门、外生殖器、乳晕E.指趾间7.表皮基底层有一种可反射遮蔽紫外线对人体损伤的细胞叫做__。
AA.黑素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纤维母细胞D.组织细胞E.Merkel细胞8.皮肤的颜色与下列那个因素无关__。
BA.种族B.身高C.性别D.营养E.部位9.除下列何处皮肤外均为无毛皮肤__。
BA.唇红B.包皮C.阴唇内侧D.龟头E.掌跖10.表皮通过时间为__。
CA.14天B.18天C.28天D.30天E.32天11.有关朗格汉斯细胞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__。
EA.有处理抗原能力B.能分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C.具有抗原呈递能力D.占表皮细胞的3~5%E.分布于基底层12.有关皮肤基底膜带下列哪项不正确__。
DA.连接表皮与真皮B.有渗透功能C.有屏障功能D.电镜下可分为三个不同区E.其结构异常时,可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而形成水疱【B型题】A. 角质层B. 透明层C. 颗粒层D. 棘层E. 基底层13.正常情况下,该层细胞不断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亦称生发层__。
E14.该层仅见于掌跖部__。
皮肤性病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性病学(denn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
表皮(epidermis)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构成。
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根据分化阶段可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cutaneousappendage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覆盖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皮脂腺和汗腺完成。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体征是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其中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是皮肤性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无隆起或凹陷,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 时称斑片(parch)。
斑疹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2)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皮肤性病的诊断---精品医学课件

2020/2/22
9
各 部 位 常
见 皮 肤 病
2020/2/22
10
小结
• 详实的病史 • 仔细的体检 • 严谨的医学逻辑思维
• 正确的诊断
2020/2/22
11
总论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诊断
2020/2/22
1
皮肤性病的诊断
正确的诊断是防治皮肤性病的关键
正确的诊断依赖于: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2020/2/22
2
一、病 史
一般资料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2020/2/22
3
一、病 史
• 1.一般资料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婚姻 状况、出生地等,因有些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有的 疾病有地区性
剥离
2020/2/22
8
二、体格检查
3.其他特殊手段 :
(1)玻片压诊(diascopic examination):
可用以简单区分出血和充血性皮损
(2)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
(3)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在荨麻疹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
可能出现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7
二、体格检查
2.触诊
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Nikolsky sign)
– 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性水疱(如天疱疮)时的触诊表现
可有四种阳性表现:
• 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 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 • 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 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
皮肤病学总论-讲稿

总论第一章皮肤的结构第一节皮肤的解剖第二节表皮第三节基底膜带第四节真皮第五节皮下组织第六节皮肤附属器第七节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结和肌肉一、表皮表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分五层:A. 基底细胞层(stratum basale)位于基底膜上的一层柱状细胞,每日约有3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故又称生发层。
正常表皮细胞通过时间28天。
B.棘细胞层(stratum spinosum)4—8层多角形细胞,核大而圆,细胞间桥呈棘刺状。
C.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和细胞器在该层内溶解。
D.透明层(stratum lucidum)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细胞。
仅见于掌跖。
E.角质层(stratum corneum)5—20层无生物活性的扁平、无核细胞。
表皮内有三种特殊细胞A. 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 cell)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
B. 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s cell)起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
C. Merkel细胞位于基底层,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的细胞。
与脱髓鞘的轴突形成复合体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连接---桥粒。
基底层细胞与基底膜带—半桥粒。
基底膜带;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二、真皮中胚叶分化而来,由纤维母细胞产生的胶原、网状弹力纤维细胞和基质组成。
真皮分为上部的乳头层和下部的网状层。
三、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四、皮肤附属器A.毛发、毛囊B.皮脂腺-泡状腺C.汗腺小汗腺-单曲管状腺顶泌汗腺-大管状腺D.甲甲板、甲半月、甲廓、甲根、甲床、甲母质。
五、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皮肤神经: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前者与痛觉、触觉、压觉和温度有关;后者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
皮肤血管:具有营养皮肤组织和调节体温作用皮肤淋巴管:盲端起始于真皮乳头层的毛细淋巴管皮肤肌肉:立毛肌(当精神紧张、寒冷可引起收缩)第二章皮肤的功能第一节皮肤的防护作用第二节皮肤的吸收作用第三节皮肤的感觉作用第四节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第五节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第六节皮肤的代谢作用第七节皮肤的免疫作用一、皮肤的防护作用机械性损伤的防护:角质层柔韧致密,摩擦部位角质层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交织如网;皮下脂肪缓冲作用。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前言: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粘膜的各种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使学生研究到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课程设置:按___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教学时数36学时,理论授课24学时,见12学时。
章节及内容:第七—八章: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第十四章:皮炎与湿疹第十五章:荨麻疹、多形红斑药疹第十六章:药疹第十九章:银屑病、红皮病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见内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药疹、性传播疾病学时:每个见内容都有3学时。
第一篇总论:第一—八章:皮肤的结构、功能、皮肤性病症状和诊断一)掌握皮肤解剖、组织、生理,掌握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诊断与步骤。
二)熟悉皮肤科的内用药、外用药及物理疗法等其他疗法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外用药物的剂型、性能、作用。
四)学会真菌镜检及斑贴试验的操作。
第一章:皮肤病学导论一)一般介绍皮肤病学的定义、发展史、学科特点。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一)详细讲解皮肤的解剖、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二)重点讲解基底膜带。
三)一般介绍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一)重点讲解皮肤的防护作用、皮肤的吸收作用、调节体温作用、感觉作用。
二)介绍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代谢作用、皮肤免疫系统。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一)详细讲解皮肤性病的自觉症状与皮肤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
二)重点讲解皮肤性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
第五—六章:皮肤组织病理学、常用实验诊断技术一)重点讲解真菌检查、斑贴试验。
二)介绍组织病理检查与皮肤的组织病理、滤过紫外线检查、性病检查、疥螨和阴虱检查。
第七章:皮肤性病的治疗一)详细讲解外用药物疗法。
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10、疥虫检查:于嫩薄皮肤处的痒性丘疱 疹、水疱,小白点;取刮:NS片。 镜下见成虫。
1、原发损害(primary lesion):由皮肤病 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包括: (1)斑疹(macule):皮肤上限局的或弥漫 的颜色改变,直径>3~4 cm的称斑片,均是 可见而摸不着的。
分为
红斑:色红,压之退色,为毛细 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出血斑:色紫,压之不退(因 分为 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 加所致血球到皮下)。 为皮肤内出血所致。
(5)裂隙(皲裂)(fissure):炎症浸润 或过度角化等致皮肤弹力纤维变性,加上机 械力的牵引而致的线状裂缝,可深达皮下。
(6)抓痕(excoriation):搔抓、摩 擦或外伤所致的线状表皮以致真皮浅层 的损伤,可覆血痂,愈合后可有或无疤 痕。
(7)痂(crust):浆液、脓、血与脱落的 坏死组织、药物等混合干燥而成,附着于创 面,分别叫血清痂、脓痂、血痂、混合痂等。 可薄可厚、可柔可脆。
丘疹顶端有水疱的叫丘疱疹;有脓疱的叫 丘脓疱疹;
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的叫斑丘疹;
(3)斑块(plaque):斑丘疹扩大、隆起, 或者多个丘疹融合成直径>1 cm的、顶与皮面 平行者叫斑块,或有浸润也叫斑块。其颜色、 硬度、外形可各种各样。
(4)风团(wheal):由于真皮浅层急性 水肿或血管扩张充血所致,高出皮面、顶 与皮面平行的实体性损害,形态多样,一 般为淡红、淡黄或瓷白色,周围常有红晕。 常伴剧痒,发疹与消退均快,不留痕迹。
(10)萎缩(atrophy):是退行性损害,表 皮真皮各层或皮下组织变薄,略凹陷,淡红 色,可有血管扩张,皮纹清晰似皱纹纸,发 亮但弹性差。真皮萎缩时,皮肤凹陷明显, 但表皮正常。毛发变细或脱落。皮下组织萎 缩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凹陷更显著。
第二节课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 继发损害--痂(crust)
➢皮肤表面渗出物 (血液、浆液、脓 液)+坏死脱落组 织+细菌、真菌等 混合干涸形成的附 着物。
特征(数目、大小、形态、类型)---自觉 症状---演变情况(速度、程度、顺序)--诊疗经过---疗效---不良反应---季节、气候、 环境的影响---全身情况---鉴别诊断。
一、询问病史
既往史:有无类似的疾病史和相关疾病,
药物 食物过敏史, 不洁性交史。
个人史
家族史
皮肤科应重点询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 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 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 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工作环境、 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
(二) 继发损害--抓痕(excoriation)
3、抓痕(excoriation): 瘙抓或摩擦所致 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缺损。表面常呈线 条状或点状,可有血痂,愈后一般不留 瘢痕。
(二) 继发损害--抓痕(excoriation)
(二) 继发损害--糜烂(erosion)
4、糜烂(erosion):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 损,露出红色湿润面。常由水疱或脓疱 破溃,浸渍表皮脱落或丘疱疹表皮的破 损等损伤所致。因损害表浅,尚有部分 基底细胞未受损害,故愈后不留瘢痕。
(二) 继发损害--糜烂(erosion)
➢表皮或粘膜上皮 的局限性缺损,愈 后不留疤痕
(二) 继发损害--糜烂(eros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皮肤性病常用实验诊断技术一填空题1.表皮水肿可分为__、__。
2.疣状增生是指__、__、__、__四种病理变化同时存在。
3.滤过紫外线检查主要用于诊断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1.斑贴试验的目的是测验患者皮肤是否对某种物质具有过敏性。
2.角化不良是指角质层内有细胞核残留,由角化过程不完全所引起。
3.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为证实性试验,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
4.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为筛选试验,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三选择题【A型题】1.外科新分配医生,上班一月后,两前臂发生红斑、丘疹,痒。
怀疑新洁尔灭或酒精过敏,为了确诊拟作:__。
AA.斑贴试验B.皮内试验C.划破试验D.划痕试验E.组织胺试验2.下列药物试验哪种较易发生过敏性休克__。
CA.内服试验B.斑贴试验C.皮内试验D.划痕试验E.粘膜试验3.下列哪项是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变化__。
CA.色素增多B.色素减少C.色素失禁D.表皮萎缩E.疣状增生4.天疱疮患者皮损中可见表皮细胞间失去粘连而呈松解状态,出现表皮内裂隙或水疱,这种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称为__。
DA.棘层肥厚B.表皮水肿C.微脓肿D.棘层松解E.基底细胞液化变性5.可出现于结核、梅毒、麻风、异物反应等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为__。
DA.表皮水肿B.微脓肿C.基底细胞液化变性D.肉芽肿E.棘层松解【B型题】A. 乳头瘤样增生B. 角化过度C. 颗粒层增厚D. 棘层肥厚E. 角质栓6.颗粒层厚度增加,胞浆内透明角质颗粒粗大色深__。
C7.指真皮乳头不规则的向上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波浪状起伏,伴表皮轻度增厚__。
A8.角质层过度增厚__。
B9.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的延伸或增宽__。
D10.在扩大的毛囊或汗管开口处角质显著增多,形成栓塞__。
EA. Munro微脓肿B. Kogoj微脓肿C. Pautrier微脓肿D. 肉芽肿E. 表皮水肿11.炎症局部形成以巨嗜细胞增生为主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__。
D12.主要位于棘层,为3个或3个以上淋巴样细胞集聚,周围有透明晕,主要见于蕈样肉芽肿__。
C13.为在角化不全的角质层内及角质层下的中性粒细胞集聚,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__。
A14.指在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有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多见于脓疱型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等疾病__。
B【C型题】A. 细胞内水肿B. 细胞间水肿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5.指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因此甚似海绵,故又名海绵形成__。
B16.指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较陈旧者核常固缩并偏于一侧,似鹰眼状。
严重时呈网状变性__。
A17.指表皮或表皮附属器内有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的小团块__。
DA. 亮绿色荧光B. 暗绿色荧光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8.滤过紫外灯(Wood灯)检查时黄癣病发呈__。
B19.滤过紫外灯(Wood灯)检查时白癣病发呈__。
A20.滤过紫外灯(Wood灯)检查时黑点癣病发呈__。
D【X型题】21.下列哪些病有表皮增厚的表现__。
ABEA.银屑病B.神经性皮炎C.寻常性鱼鳞病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E.Bowen病22.下列哪些病可以见到棘细胞松解__。
ABEA.毛囊角化病B.落叶性天疱疮C.类天疱疮D.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单纯疱疹23.角化不良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__。
ABCDEA.毛囊角化病B.日光角化病C.Bowen病D.鳞状细胞癌E.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24.乳头瘤样增生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__。
BCEA.尖锐湿疣B.脂溢性角化病C.寻常疣D.疣状痣E.黑棘皮病四名词解释1.角化不全2.角化不良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4.增生性萎缩5.色素失禁五问答题1.试述斑贴试验的目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何谓棘层松解?并述棘层松解细胞之特点和棘层松解常见于哪些皮肤病?3.试述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皮损选择、取材方法及标本处理。
4.简述真菌性疾病的标本取材及制片方法和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细胞内水肿细胞间水肿2. 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3. 色素异常性疾病皮肤感染卟啉症二判断改错题1.对。
2.错,角化不全。
3.错,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4.错,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三选择题1. A2.C3.C4.D5.D6.C7.A8.B9.D 10.E 11.D 12.C 13.A 14.B 15.B 16.A 17.D 18.B 19.A 20.D 21.ABE 22. ABE 23. ABCDE 24. BCE四名词解释1.角化不全:正常发育的角质层细胞无细胞核,角化不全时,棘细胞未经过正常角化阶段即转变为角质层细胞,使其仍含有细胞核和棘突,堆集较厚,称为角化不全,此时,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常见于银屑病及亚急性皮炎。
2.角化不良:指棘层及颗粒层个别或小群角质形成细胞提前异常角化。
表现为胞核浓缩深染,胞浆红染,棘突消失。
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型,良性角化不良如毛囊角化病;恶性角化不良如鳞状细胞癌。
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现为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使原来基底细胞的栅状排列发生紊乱,表皮与真皮间界限模糊,重者甚至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皮接触。
4.增生性萎缩:指皮下组织由于炎症细胞的浸润而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发生变性、萎缩甚至消失,结果脂肪组织被浸润细胞或纤维化的组织所代替,以致皮下组织的体积未见减少,有时反而增加,如结节性红斑。
5.色素失禁:指基底细胞及黑素细胞损伤后,黑素从这些细胞中脱落到真皮上部,或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游离在组织间隙中。
五问答题1.答:试验目的:测验患者的皮肤是否对某项物质具有过敏性。
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等。
操作方法:若试验物为液体,则用适当的稀释液稀释到对正常人皮肤不起刺激作用的浓度,取1cm2大小、4-6层厚的纱布块,放入试验液内浸湿,取出后挤去多余的液体,然后平放在受试者的前臂内侧或背部正常皮肤上,上覆3×3cm2大小的玻璃纸,再用5×5cm2大小的胶布固定之。
若试验物为粉末,可将其直接放在皮肤试验部,或撒在已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上进行。
若试验物是固体,则应在溶液中溶解后进行,并需将溶液作对照试验。
操作前,斑试处皮肤应先用清水洗净。
如同时做几个试验,则每两个之间至少应相距4cm,每一斑试物应有明确标志及记录。
一般在试验物与皮肤接触24小时后观察,有时需留置2~3天再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为阳性。
注意事项:应注意区分过敏反应及刺激反应。
阴性反应可能与试剂浓度低、斑试物质与皮肤接触时间太短、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不宜在皮肤病急性发作期试验。
也不可用高浓度的原发性刺激物试验。
2..答:棘层松解是指表皮细胞内张力原纤维及桥粒脱离,桥粒变性分解,间桥断裂,致棘细胞之间失去连接而松解,导致表皮内裂隙、水疱及大疱形成。
棘层松解细胞特点是松解而游离的细胞肿大,核周有淡色晕,核染色质均匀化,无棘突。
棘层松解常见于天疱疮、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毛囊角化病及一些病毒性皮肤病。
3. 答:皮损的选择:①多选择未经治疗的、成熟的皮损,同时切取一部分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作比较。
②环状损害取活动性边缘部分;浸润性损害如肿瘤、结节病、麻风等,取材组织块要够深够大;皮肌炎取材要带肌肉。
③水疱、脓疱及含有病原体的损害应选择早期皮损,并切取完整的水疱和脓疱。
④尽可能取原发性皮损。
尽量避免采取腹股沟、腋窝、关节部位及面部的皮肤组织。
取材方法:①手术取材法:适用于一般皮损及较深大的皮损。
用手术刀沿皮纹方向作长1cm和宽0.3cm~0.5cm的梭形切口,刀锋沿皮面垂直,切取标本应包括皮下组织,底部与表面宽度一致,切忌钳夹所取组织,以免造成人为的组织改变。
②钻孔取材法:适用于较小的易脆的皮损或手术取材有困难的皮损。
术者左手固定皮损区,右手持适当规格的皮肤组织钻孔器,边用力边旋转,达到适当深度时,用有齿镊小心提起组织,用剪刀在基底剪下。
较小创面行压迫止血,加压包扎,较大创面或颜面部应缝合切口。
标本处理:①固定:切下的组织应立即放入95%乙醇或10%甲醛液的小瓶中固定,如需做免疫病理,应立即将组织4℃保存。
②固定后标本脱水、包埋、切片。
③染色:一般常用HE染色法。
特殊染色有PAS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等。
4. 答:病变材料的选择:如果是患发,从头癣病灶中仔细选择灰变的断茬或贯串黄癣痂的毛发,用拔毛镊子拔取之。
或在伍氏荧光灯下取显出荧光的患发。
如果是鳞屑或黄癣痂,则选新生的,未经治疗的,或损害边缘的鳞屑,用圆刃刀刮取。
如果是水疱,可选新鲜的水疱,用镊子挤破,取其疱膜检查。
制作标本方法:将选择刮取下的病变材料放在玻片上,加一滴10~20%KOH溶液,覆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上微热之,再将盖玻片压紧,用吸水纸吸去周围多余溶液。
先在低倍镜下遮去强光检视菌丝或孢子,再用高倍镜证明之。
阳性的表示有真菌感染,阴性的也不能除外诊断,需进一步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