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结核病流行和防治

合集下载

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一些小知识:
1.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可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内接种。

2.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会释放结核分枝杆菌,易通过空气传播。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保持房间干燥卫生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

4.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艾滋病防治小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可通过血液、精液、阴
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一些小知识:
1.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等安全套具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2. 避免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器具: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避免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器具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房间干燥卫生等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皮肤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测和治疗。

以上是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小知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就HIV并发结核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的实施给出了具体建议,旨在减少HIV并发结核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病亡率。

笔者针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供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HIV感染、吸烟、营养不良和酗酒可能增加结核病患病风险,称为健康相关风险因素。

当结核病和健康风险因素共存时,这些因素可视为共患病。

所有共患病与结核病的不良治疗结局和不利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关。

解决结核病患者的共患病、多重疾病和健康相关风险因素对于加速终止结核病疫情至关重要。

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结核病及其共患病合作行动框架》,以强化应对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的各类措施,将解决结核病共患病问题纳入到以人为本的患者关怀策略中。

2024年4月,WHO在整合了最新的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以下简称《指南模块6-HIV》)并同步推出配套的实施手册支持会员国实施以人为本的有效干预措施,助力减少结核病及其共患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病亡率和经济负担。

比起一般健康人群,HIV感染人群(people living with HIV, PLHIV) 罹患结核病的风险高14倍。

并发HI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更差,抗结核治疗期间病亡率高2倍。

实施整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预防服务不仅是有效应对HIV感染并发结核病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WHO “终止结核病策略”(WHO End-TB strategy) 的关键步骤。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然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

了解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菌的飞沫会被排出体外,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结核菌。

然而,并非所有感染结核菌的人都会发病,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结核菌才会大量繁殖,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结核病的流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结核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条件差、营养不良、人口密集等因素,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

而在发达国家,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结核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此外,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结核病。

其次,结核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

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主要与儿童免疫力尚未完全建立以及学校等集体场所人员密集有关。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老年人中,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以及免疫功能减退有关。

再者,结核病的流行还具有季节性特点。

一般来说,春季和冬季是结核病的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寒冷、人们室内活动增多、通风不良等因素有关。

另外,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也给结核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不合理的用药、治疗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结核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难度加大,治疗费用增加,治愈率降低。

针对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加强结核病的监测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以及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如密切接触者、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度也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预防艾滋病结核病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结核病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结核病工作总结艾滋病和结核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工作方案和措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预防艾滋病和结核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就我国预防艾滋病和结核病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首先,我国在预防艾滋病和结核病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广了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加强了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提高了防治水平和能力。

然而,我国在预防艾滋病和结核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首先,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定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

其次,监测和检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中依然存在漏检漏治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和检测体系。

最后,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定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完善监测和检测体系,提高漏检漏治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防治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防治水平和能力。

总之,预防艾滋病和结核病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防治艾滋病结核病

防治艾滋病结核病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社会融入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 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社会适应 能力。
家庭支持
指导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患者 康复。
PART 05
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控策略 与实践
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PART 02
艾滋病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现状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 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尤其在艾滋病 高发地区。
艾滋病结核病的流行 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带来严重威胁。
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 菌后,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 群。
传播途径与高危人群
01
02
0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咳 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结核 菌传播给周围人群。
2023 WORK SUMMARY
防治艾滋病结核病
演讲人:
日期: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艾滋病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 艾滋病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 艾滋病结核病的护理与康复 • 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控策略与实践 • 国内外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的合作与交流
PART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艾滋病和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
PART 06
国内外防治艾滋病结核病 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框架与项目
全球基金
全球基金是国际社会为应对艾滋 病、结核病和疟疾三个公共卫生 问题而设立的金融机构,为各国
提供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艾滋病 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制定 政策、提供技术指导和开展国际 合作等方式,帮助各国应对双重

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与防治

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与防治

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与防治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它与结核病有一定的共患性,因此在预防与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情况。

本文将从预防、共患情况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预防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传播率和风险。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提高卫生意识:艾滋病和结核病都是通过体液和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例如勤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避免与病人分享毛巾等。

2. 安全性行为: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因此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避免艾滋病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同时,避免与带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感染者密切接触也是必要的。

3. 接种疫苗:针对结核病的预防,接种卡介苗是非常重要的。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免疫能力,减少结核病感染的风险。

二、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情况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的受损,容易感染结核病。

同时,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也容易被HIV感染。

这种共患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约有1/3的艾滋病患者同时感染了结核病,而约有1/4的结核病患者被HIV感染。

这两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了患者的病情,并给临床医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艾滋病与结核病共患的防治策略针对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共患情况,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1. 疫苗接种:对于没有感染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建议优先接种结核病疫苗,以预防结核病的感染。

同时,对于结核病患者,应及时开展艾滋病的相关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

2. 定期筛查:艾滋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及时治疗艾滋病和结核病,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摘要:目的:分析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旨为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依据。

结果:无症状hiv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了hiv病毒后,hiv病毒造成t细胞(cd4+t细胞)、重要的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中任何一环节发生障碍,导致机体对结核杆菌免疫功能下降,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结核病,加速了结核病流行。

近十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数量增长了4倍[1],hiv与结核菌(tuberculosis,tb)的双重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的结合模式,全球tb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的流行[2]。

结论:无症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数量的增加是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预防和控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可以减少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发生,是控制结核病加速流行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控制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b/hivco-infectionacceler atetuberculosisepidemicfactors,forthepurposeofcontrolling tuberculosisepidemicsprovideabasis.results:asymptomatichi vinfectionisanimportantsourceofinfection.thehumanbodyinfe ctedwiththehivvirus,virushivcausedbytcells(cd4+tcells),im portantcytokinesandmacrophagesinanylinkoccurrencedisorder ,causeoftuberculosisdecreasedimmunefunction,masspropagationcausedby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acceleratedthetuber culosisepidemic.inlasttenyearsduetotheaidsepidemic,chinat uberculosiscontrolprogramregistrationnumberoftbpatientsgr ew4times[1],hivand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tb)ofthedoubleinfectionisalethalcombinationofglobaltbepid emicmodel,astirringamongthedrybones,oneoftheimportantreas onsisthattheaidsepidemic[2].conclusion:asymptomatichivinf ectionoraidstheincreasednumberofaccelerationisoneofthemai nfactorsoftuberculosisepidemic.therefore,thepreventionand controlofhivinfectionoraids,canreducethetb/hivdualinfecti onoccurs,istheimportantbasistoacceleratetheprevalenceoftu berculosiscontrol.keywords:tuberclebacilli;hivdualinfection;prevalence;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53-02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生存于人体血液中,并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致人体失去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能力下降,出现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病毒。

结核病的流行和控制

结核病的流行和控制

(四)治疗管理的方式
肺结核病人管理方式包括全程督导、强 化期督导和全程管理。对初治和复治涂 阳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 对涂阴肺结核病人采用强化期督导。
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指在病人治疗的全过 程中,病人的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或 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督导员的直接面视 下服用抗结核药物,它是保证病人全程 规律用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在定 点医疗机构或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也应按照全程督导 化疗管理的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并做好 记录工作。
即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
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 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要求到2010 年以省为单位、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前 “三率”超过95%,后“两率”超过 85%。
五、加强学校结核病的防治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接 触较为密切,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如处理不 及时,易造成暴发流行。为了落实国务院领导 的指示精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 学校结核病重大疫情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 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卫生部 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 治工作的通知》。
(二)掌握病人用药后有无毒副反应,并及时采 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完成规定的疗程。
(三)督促病人定期复查,掌握其痰菌变化情况, 并做好记录。
(四)采取多种形式,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结核 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合作性和对 社会及家属的责任心。争取痰菌尽早转阴,减少 传播。
(五)保证充足的药品储备与供应。
(1)初诊肺结核病人,直接痰涂片镜检 2 次 痰菌阳性;
(2)一次涂片阳性加一次培养阳性; (3)虽一次涂片阳性,但经病案讨论或主管医
师确认,胸片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阴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流行与防治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艾结防科
基本内容
•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 •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 结核病相关知识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
•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 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 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是17.4万,2012年, 2011,2010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4.6万,12.1万,9.6万)
• 主要经性传播,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明显
– (经异性传播途径比例从30.6%(2006)-66.2%(2014上半年))
上海市2014年艾滋病流行特点
•截至11月20日,本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82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635例,死亡144例。 •自1987年本市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 至2014年11月20日,本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295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29例,累计报告艾滋病病 人死亡895例。
感染途径 感染危险性
• 性传播

女传男
1:700 → 1: 3,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传女
1:200 → 1: 2,000

男传男
1:10 → 1: 1,600

口交
0 →?
• 非肠道传播
– 输入有感染性的血液
– 共用针具

针刺
• 母婴传播
95:100 1:150 1:200
– 未用AZT阻断 – 用AZT阻断
•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 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 生命。
•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传播条件
• 皮肤黏膜有破损 • 有足够病毒量的交换 • 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
HIV和暴露途径
■本市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6年无本市户籍新生儿艾滋病感染病例报告。 ■报告的艾滋病病人和死亡病例继续呈现减少趋势。今年本市报告艾滋病 病人635例,比去年同期减少4.9%。报告死亡病例144例,比去年同期减少 8.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规范有序处置疫情,切实降低疫情危害
• 总体低流行,局部地区(三省七县)和特定人群高流行 • 存活HIV/AIDS持续增加,新发感染保持较低水平
– (存活的HIV/AIDS人数再2014年8月达到49.0万。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
28.2万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
• 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
– (2013年我国当年新发现的AIDS病人及既往发现感染者当年转化为AIDS的人数
1:4 <1:10
不 哪些途径 传播?
艾滋病防治ABC策略
(Awareness)意识 (Behavior)行为 (Condom)安全套
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
全球HIV感染情况
2012年,全球新增230万艾滋病感染者,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33%
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
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以男性为主。男性感染人数持续增加,今年 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男女性别比例已由2011年的8.2:1逐年上升至 11:1。
■经性途径传播仍是主要感染途径,但男男同性性传播的比例有所上升。 今年经性途径传播感染的比例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为94.7%,与去年同期 基本持平;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性途径传播的比例为63.9%,较去年有所 上升。
患者发现
规范有序处置疫情,切实降低疫情危害
疫情处置
• 对于疫情处置过程中发现的疑似病例应坚决落实离校医学观察措施 • 排除肺结核的患者应凭定点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谢谢
•本市艾滋病增幅已逐渐趋于平缓,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 34岁及以下年龄段青年患艾滋病占了55%,其中24岁及以 下年龄段青年占18.4%,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上升。 •2014年本市艾滋病新发现该病毒感染者增幅已由2013年 的10.7%,下降为8.9%,2008年这一数字则高达18.2%。
上海市艾滋病流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