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建立和完善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一个适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变迁

原创:建立和完善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一个适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变迁
原创:建立和完善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一个适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变迁

摘要:企业规模较小甚至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而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却成效甚微。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引发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诱制性制度需求与政府代表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制度;需求;供给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6-0082-03

一、农村经济发展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需求的分析

(一)类似国有银行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不具备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势

金融运行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特定的渠道和方式加以集中并转化为有效投资,如果收入已开始就集中于某个部门或由某个部门统一配置,金融机制便无存在之必要。此种是中国农村金融长期被抑制的深层原因。如前所述,为了解决建国初期的困境。迫切需要将农村资金调到城市国有经济使用。农村金融成了为城市及其工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工具,虽然应从隐功能角度看,是有效的,但农村金融的资金配置功能受到了很大的抑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控制农村金融的成本越来越高,遂实行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但商业化后的国有银行并不具备为农村服务的优势。因为:

1、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供给与农村资金需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

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比较强烈的主要是农户和中小乡镇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与他们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现象。首先是规模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的大银行相比,已经是非常之大,而农村企业都是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合作中会出现规模的不对称。其次是成本收益不对称。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往往数额较小,批量较多、比较零碎,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则偏好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的批发业务,规模过小的业务所带来的微薄收益尚不足以抵消过高的成本支出。再次是所有制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贷出去的资金,如果是给了国有企业,即使收不回来,毕竟都属于国有资产,追究起来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如果是贷给了非国有的客户,一旦收不回来,无论是客户经理还是银行负责人都不好交待。因此,体制问题也阻碍着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发放。

2、类似国有商业银行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在农村一般不拥有信息优势。这是因为,①即使它在地方上设有分支机构。其经理人员也会经常调换,使得其对地方企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②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能够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经营透明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其信息不具有“公开性”(Publicity)。中小企业经营信息的这种非“公开性”使得在贷款出现问题时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很难向其上级解释;③由于资金庞大,故大型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它们往往会忽视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现实情况是,商业化改革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已成为事实。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的需求

1、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一般都较小,资金实力薄弱,无力单独承担较大项目的融资和满足较大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因此,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都应将自身定位于“为农村中小企业、农户服务”,时间证明了这一定位的正确性。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的泰隆和银座两家民营信用社占有当地存款总额55%,赢利也相当可观。原因是这两家信用社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自己的空间,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

2、在金融市场上,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对银行的选择往往以地理条件作为重要参考,一

般情况下都从临近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受选择面的限制。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对中小金融机构有较高的忠诚度,这就保证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稳定的客户源,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利润。

3、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角度看,由于委托管理层次少,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因此,他们最能利用地方以至社区内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低成本了解到地方上农户、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的障碍,比较适合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容易和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除此以外,由于社区内农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一次违约,有可能导致以后的不被信用和被社区成员看不起,违约成本较大,所以,对其贷款的偿还率显然要高于大型金融机构,也为农村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们发现,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成为解决我国农村融资困难的有效方式。不仅如此,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证明,在目前它也是最佳的方式。

可见,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部门的融资需求要支付额外的信用评估与监督成本,他们合乎逻辑地偏好于与资本密集型的大规模信贷需求建立联系,因此,农村产出的特质与小型金融制度更为贴切。正式金融机构在乡村和小城镇开办分支机构的费用,往往与由此引起的业务不相适应,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二、国家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制度供给的推进

在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深度、广度、速度和战略选择等基本取决于政府权力中心的意愿和能力。但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国家作为一个理性的经纪人。其并不是完全依照制度均衡与否和需求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进行制度创新,而是在有限条件下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因而金融制度的供给仍取决于国家效用函数中的成本收益分析。那么,按照国家的效用函数,它是否会提供这样一种制度供给呢?张宇燕和何帆(1998)的研究表明,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变革都有着深刻的财政背景,财政压力决定改革的起因。改革是国家主导性的制度变迁,而国家主导改革的初始动机,首先是为了提高或至少维持国家的义理性水平。如果义理性水平可以保持不变,国家的政策大体上不会变动。在边界稳定的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义理性水平将逐渐下降。这可称为国家义理性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义理性水平的下降迫使国家不断提高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持续增加的后果是引起财政收支的缺口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增长率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最终出现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反过来会导致国家义理性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国家开始寻求改革。当面对财政压力时,国家采取了“甩包袱”的办法。首先,既然公共产品过多是国家财政危机的直接原因,那么面对财政压力,国家直接作出的政策调整恐怕就是减少国家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数量,以此节省财政支出。必须指出的是,国家“甩包袱”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某些权力的下放。国家之所以甘愿下放权力,是因为

经过利弊权衡,认为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

前面对农村经济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目前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增大,农民收入增幅持续减缓。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压力,而且,社会矛盾也越来越激化,而作为占中国人口56.1%

的农民,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的效用函数。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瓶颈,却是农村金融。上述证明,为工业化优先发展积聚资金的国有商业银行,已完成历史使命。而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商业化的改革,并没有使其成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农村经济的小规模。内生出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制度的需求。在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被认为是非法的而得不到承认,农村信用社几经改革。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间金融机构,将有可能满足农民更多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吉林梨树、陕西西安的案例表明,一旦给与农民恰当的机会和资金满足,农民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和热情,相应的小型金融机构也会获得良好的收益。

从目前看来,建立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确认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性,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因为它给改革的参与者们带来了旧体制下没法获得的净收益。①社区银行或者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组织的建立,大大拓宽了农民融资的渠道,使农民能够及时采用新机器、新技术,加强教育投资等等,按照舒尔茨的理论,新机器和新技术的采用,必将带来农村生产收益率的提高,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②国家获得基于新产品、新技术采用,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减轻了对农村补贴的财政压力,而且将解决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扩大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从而赢得广大农民和市民的衷心拥护。③农村金融的此种改革并没有要求市民支付任何改革成本,相反地他们能直接享受到农产品供给多样化所带来的多种便利和收益,甚至他们在农村的同胞和亲戚们的生活状况改善还能减轻他们的额外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他们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直接和间接的受益者。④地方政府是一个具有与国家不完全相同效用函数的经济利益人,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将为农村提供更多的资金,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在对地方考核主要以经济业绩为主的体制里,地方政府具有主动争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创设的动力。而且,在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过程中,如山西临汾,大大改善了各级干部与农民群众关系。甚至由于一些新兴的致富项目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发家致富的机会,因而他们也不会反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创设。

⑤作为地方金融组织本身,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的控制政策,一直处于非法状态,政策风险较大。民间金融合法化政策,使其能光明正大地开办业务,能够长远规划自己的业务,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因此,他们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受益者。

三、结论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与农村小型企业融资的需要。而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成效甚微。受趋利性的影响,完全市场化的农村金融改革也将导致其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本文分析得出,商业化后的国有银行并不具备为农村服务的优势,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但在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仍取决于国家效用函数的成本收益分析,受财政压力的影响。创建和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

(责任编辑:周智立)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填空题 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答案:金融机构 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 3、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答案:中国民生银行 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答案:中央银行 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答案:社会分工 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答案:存款货币银行 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答案:投资银行 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

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 10、()是经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 答案:进出口银行 11、1988年以前,中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 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答 案:中国人民银行 13、70年代末以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 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 14、截止1996年底,中国经过重新登记的金融租赁公司有 ()家。 答案:16 15、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答 案:中国工商银行 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 2、中国建设银行的经营战略是()

A、以效益为中心、集约化经营 B、不放弃农村,但不局限于农村 C、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 D、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答案:C 3、1997年底,中国经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为()家。 A、244 B、72 C、90 D、3500 答案:A 4、中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 A、商业银行 B、政府 C、投资银行 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 ()为主体的保险业体系。 A、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B、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C、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D、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答 案:A 6、我过第一家股票上市的商业银行是() A、上海埔东发展银行 B、招商银行 C、深圳发展银行 D、福建兴业银行答案:C 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 行。 A、政府部门 B、工商企业 C、证券公司 D、信托租赁公司答案:B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研究大量的研究和事实经验告诉我们,良好而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反,自身存在诸多缺陷且并不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但不会拉动经济发展,还将会对农村经济产生负面的作用。面对“三农”问题已然成为当前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所要面对的重点和难点的客观事实,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无疑将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一个突破口。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机构观”来看具有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三元架构”的完整体系,但从“功能观”来看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对我国特有的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正是我们对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主体和现实出发点。文章首先对相关的概念和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出的“三元架构”模式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这一模式的特点,逐一分析了构成这一模式的三要素——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历程与功能特点,同时认为“三元架构”模式形成的原因理论上源自金融服务需要分工,农业供给本身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农村金融服务中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中源自一方面“三元架构”体系中三种元素具有各自不可弥补的缺陷,需要相互协调补充;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三种要素的功能有不同的需求。 在对“三元架构”模式进行了理论剖析之后,我们又对这一模式的各组成部分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政策性金融当前业务覆盖面低,基本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都不能很好发挥的情况下,没有起到诱导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增加对农业投入的作用;农村商业性金融离农现象明显,自身也存在不良贷款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农村合作性金融在三者中支农业务覆盖面是最高的,但效率极低,目前存在商业化趋势,对农村业务不积极,自身扭曲的治理结构阻碍其发展,同时,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使得自身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三元架构”体系整体效率低下,功能发挥不全,重视单个金融机构改革,忽视了整体的协调配合,重视组织形式改革,忽视了功能的提升。同时,为了用数据更直观的反映这一体系的运行效率现状,文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的总体效率和区域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效率分析中的格兰杰因果检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4758145.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图示

中国金融体系里有6个主要实体:人民银行、政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企业、个人。 一、人民银行。投资人是国家。和其他银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家银行不已盈利为目地。人民银行是“钱”的源头,可以被称作“lord of the money”。人民银行往市场上投入钱的方法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及“再贷款”,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发行的国债。 二、政府。各级政府和公司一样,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也需要投资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务、国企收入、政务收费及债务。政务是行政单位的各种收费如违章停车的罚款。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债和地方债。 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公司,只不过运营的是钱而不是商品。大家把自己积攒的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把汇总的存款一批批贷款给各个企业,收利息,同时给存款人一点更少的利息。 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在投资预期回报率更高的活动(例如股票、基金等)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以证券公司为例,既帮客户下单买股票(经纪),又帮公司上市(投行)、还自己炒炒股票(自营)、再帮富人理理财(资产管理),忙的不亦乐乎。 五、企业。现在才真正说到经济的实体。我们说振兴民族经济,是让企业富起来让个人富起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象征和基础。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65%的GDP,解决了75%城市就业问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获取资金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创始人的初始资本,和经营企业时产生的盈余利润获取。 运营中需要人手,因此需要招聘员工,这样就解决了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当然也需要支付员工薪酬。企业的税务压力很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这样,企业结余的资金较为有限,想谋求大规模发展,往往需要通过融资的手段。融资时资金可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机构、股票市场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分析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更加方便快捷,更具普惠性,能够有效满足小微客户短、频、快的融资和投资需求,而小微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替代品不断增多,造成大量客户流失,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竞争压力和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的缺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深入到农村地区,服务农村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这一金融主体。作为国家性垄断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稳固的金融服务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下,中国金融业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小微客户在需要金融服务时,有更多的选择可能,即使在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在选择购买金融服务时,也可以多方选择,这挑战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传统的主导地位。 从信贷角度来看,将广大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纳入客户范围的互联网金融所展现出的普惠性,有效吸收了零散资金、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扩大了客户范围、赢得了小微客户的好感。从中间业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推出的大量门槛低、收益率高、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如支付宝、余额宝等,在广大中小投资者中深受欢迎。

从支付手段上来看,随着第三方支付越来越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企业支付业务的大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农村的农民群体,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传统支付业务迅速边缘化,不再具有区域垄断上的竞争优势。从 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各个方面都迎来了互联网金融的强劲挑战,且在融资和支付业务等方面均显示出弱势,其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互联网金融打击了农村信用社的收入来源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以货币基金等长短期理财产品,大比例的抢占了传统银行存款业务市场份额,而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在交易成本上又远高于互联网金融,造成自身在利率方面劣势更显著;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推出的种类多样的创新理财产品,年轻人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对创新意识较弱,产品相对单一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了破坏性的冲击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推广第三方支付功能,手机支付已在多领域替代了银行的POS 机支付渠道,并且扩张势头依然强劲,这也使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急剧减少。 (三)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金融机构竞争表现出新的特点,就是针对广大普通客户群体的规模数量竞争。客户数量越多越会产生滚雪球效应,影响越大,而稳定的大规模用户意味着累计数据的增多,基于大数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行业分析】“互联网金融 三农”的五大模式

【行业分析】“互联网金融三农”的五大模式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金融供给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借助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手段降低涉农交易成本、减少三农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开拓县域蓝海市场,已成为近期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热点之一。 传统银行、电商巨头、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新兴互联网公司等各大参与方,纷纷以移动支付、网络理财、P2P、众筹、在线供应链金融等开展布局。虽然市场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但从业务模式看,大致可分为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电商+涉农金融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传统三农金融互联网化模式,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产地(销地)市场平台+三农金融模式,以及以P2P、众筹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金融模式五大类。 一、电商+涉农金融模式 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利用其流量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集产品展示、交易撮合、营销配送、资金结算为一体的县域电商服务的同时,将便捷支付、小额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嵌入电商消费场景中,并以此填补了大量农村金融服务的空

白。 阿里巴巴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利用大数据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分析,以借呗、花呗产品满足农民小额消费金融需求,以余额宝、招财宝等产品满足其投资理财需求,并通过网商银行推出旺农贷。同时,作为邮储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其近4万个网点将成为阿里布局农村金融的关键。京东在2015年全面启动农村电商“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和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通过自营式的县级服务中心和加盟式的乡村合作点,京东开展“县-村”两级三农电商布局,目前已覆盖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的600多个县,囊括10万重点行政村。凭借线下渠道和客户基础,京东近期推出农村信贷品牌“京农贷”,主要包括农资信贷和农产品信贷两大产品线,旨在采用数据分析和订单融资模式,满足农资购买环节的生产资料融资需求和农产品收购环节的农产品融资需求。 图1 阿里与京东涉农金融布局情况对比概况起来,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的海量县域客户群体,高频次的消费场景以及由交易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已成其切入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 传统农业市场高度分散,大部分利润被中间流通环节蚕食,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分析 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进行理论和数据上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供给分析中主要考虑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在涉农贷款的供给方面,首先分析涉农贷款供给的结构,包括农户资金供给结构和农村企业资金供给结构。然后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包括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最后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 标签: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需求;均衡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农业贷款数量。那么作为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求分析的供给方面的分析,笔者选择从涉农贷款的供给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供给两个角度来分析。 1 涉农贷款的供给分析 要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需要大量储蓄和贷款支撑。所以说关于农业的资金的供给是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提供涉农贷款的机构总的来说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类。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除了农村信用社、原来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后的仍带有一定政策倾向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发挥的作用不大,一般只涉及少数较大农村企业的融资。但是,进行股份制化的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对涉农贷款的供给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指以民间借贷和民间集资为主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它存在于农村且未得到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正式形式认可或直接认可。它的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银背和私人钱庄、合会等其他民间借贷组织。 1.1 涉农贷款供给结构 从涉农贷款供给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涉农贷款的供给结构可以分为农户的资金供给结构和农村企业的资金供给结构两个角度,来看一下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资金来源。通过参阅文献表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大约能够满足这些贷款需求的1/3,剩余部分的资金需求是通过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渠道供给的。但是,我国也致力于改善涉农贷款的结构情况。 (1)农户资金供给结构。 农户金融的特点是大部分仍处于以血缘为纽带的、自发的、散发着淳朴乡土气息的无组织状态。这种状态也决定了农户的资金供给结构:由于其无组织性和习惯性以血缘纽带作为资金来源主要渠道,而正规的金融机构门槛较高,所以其需求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相对的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融资的概率要

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

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 无论接受与否,互联网金融这一产生于信息经济、金融压抑以及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的新浪潮正在飞速改变中国金融业的面貌。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降低投资理财门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激发了无穷的想象力。当互联网金融发展渐趋平稳后,整个行业都在探寻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点。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片蓝海将出现在农村。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同时还是金融覆盖的“半荒地”。这里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却面临供给不足;对发展的渴望强烈,却出现了经济“空心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管,对农村地区的供血明显不足,服务层次有待提高。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改善。 近年来,农村经济正在走上“电商化”、“信息化”的道路,当电商化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就能在这片海洋中准确定位自己,通过与新经济形式的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农村产生跨时代的变革!

目录 在希望的田野上 (1) 内容提要 (4) 核心观点 (5) 图 1 金融服务模式的进化 (6) 图 2 农村新经济参与者特征 (7) 图 3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对象 (7) 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农村金融改革概述 (8) 二、互联网+农村开创农村经济新天地 (9) 图 4 2005-2013 年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10) 案例 1:玉米王子杨天龙 (11) 图 5 农村新经济推进模式 (13) 三、农村+金融传统金融 VS 互联网金融 (13) 第一维度资源配置 (13) 第二维度支付清算 (14) 第三维度风险控制 (15) 第四维度财富管理 (15)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地区的覆盖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金融。 (16) 四、互联网+农村+金融决胜农村经济新领域 (17)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类型和模式 (17) 传统金融机构“触网” (17) 图 6 传统金融机构“触网” (17) 信息撮合平台 (17) P2P 借贷平台 (18) 图 7 宜信“带路党” (18) 案例 2 翼龙贷的征信 (19) 农产品和农场众筹 (20) 图 8 国内首家农产品、农场众筹网站 (20) 互联网保险 (21) 图 9 众安在线的高温险 (21) 互联网金融赋能农村 (21) (二)国际农村金融的新探索 (21) 印度的实践 (22) 孟加拉的实践 (22) 五、“互联网+”的下一片蓝海——中国农村! (23) 支付业务:农村互联网金融破局的切入点。 (23) 找准场景: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生活化和内嵌化。 (23) 全量数据:拓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利剑! (24) O2O 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农村互联网金融闭环梦想! (24)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国际审计学院2011级审计二班刘懿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总体呈向前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诸多阻碍,若要论述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必要从原因纠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环境 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起步较晚,许多机构至今仍处于转型阶段,一些在国际组织中的应有权利也因为战争以及国家内部原因遭到极为大幅度的推迟,或者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 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1918年左右,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才得以进入该组织发光发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本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阻挠,直到1980年4月才恢复了代表权的决定,在开始只有2.22%的投票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经过增资和认购数额的调整,2007年上升至3.7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名列第三,可喜可贺,而美国今年来的投票值大概稳定在17%左右,也可想而知美国在当年阻挠中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世界银行(WB)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世界银行是国家借款的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1999年7月起,被世界银行判定已接近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再对我国提供优惠的软贷款(软贷款指的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贷款期限为25年,其中宽限期5年。贷款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下浮10%。贷款方式主要是与各级政府合作选项、建立相应融资平台和发放贷款,并由各级财政对项目实行还款担保)。我本人并不认为我国经纪水平在20世纪末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许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硬表现有关,不知是国际组织出现错觉还是借题发挥。 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