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采取五大措施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

合集下载

论衡阳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对策

论衡阳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对策

论衡阳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对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蔬菜贸易中各种准入制度的相继出台,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因此,尽快组织实施“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不断提高衡阳蔬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水平,积极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体制,在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打造衡阳无公害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卫生、安全的放心菜,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中得到实惠。

标签: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问题;对策1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衡阳市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有了新起色,区域化种植出现了新亮点,科技兴菜取得了新成效,质量安全监管有了新进展。

目前衡阳市已建成十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东县黄花菜基地10.7千公顷、槟挪芋基地4.0千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0.3千公顷。

湘江乡、郁湖乡的辣椒基地0.2千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面薯、萝卡基地0.53千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

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衡阳特色的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合理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以上。

逐步重视本地的蔬菜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新建一批专业性蔬菜基地,特别是珠晖区已经建成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东阳渡镇的秋豆角基地、夸市芹菜基地、花园无公害蔬菜基地、城壕大棚基地等5个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酃湖乡、和平乡和茶山均镇7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年蔬菜产量达14万吨,占全市本地蔬菜60%以上,城区20%的蔬菜由珠晖区提供。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应该看到,目前的蔬菜种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蔬菜基地面积锐减,专业性蔬菜生产滑坡。

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旷碧峰;余席茂;刘志华;肖昌华;欧阳丰;李泽斌【摘要】针对衡阳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稳定市场供应,正确认识衡阳蔬菜产业优势,使蔬菜产业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更利于服务三农、丰富蔬菜市场,提出了发展思路与策略.参6.%Hengyang for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table market supply,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advantages of Hengyang vegetable industry, the vegetable industry gradually standardized, large -scale, industry, character, brand direction, more conducive to serving rural areas, rich in vegetable market proposed development ideas and strategies. 6refs.【期刊名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7)004【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作者】旷碧峰;余席茂;刘志华;肖昌华;欧阳丰;李泽斌【作者单位】衡阳蔬菜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衡阳蔬菜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衡阳蔬菜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衡阳蔬菜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衡阳蔬菜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衡阳市蔬菜办,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是稳定市场菜价、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手段.为此,衡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放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工作力度,推动着全市蔬菜产业朝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下面就我市蔬菜产业化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进行探讨.1 蔬菜产业现状、优势1.1 产业发展现状1.1.1 产业规模通过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培育引进特色优良品种,提升标准化生产,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建立专业蔬菜合作组织,使蔬菜产销有机结合,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显著提升.至2010年,我市蔬菜总播种面积140万亩,总产量304.19万吨.蔬菜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3.6%,全市200亩以上蔬菜基地达59个,500亩以上蔬菜基地26个,1 00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15个,其中5 000亩以上基地8个,如祁东白地市、黄土铺、石亭子等乡镇16.5万亩的黄花菜基地,祁东砖塘、城连墟等乡镇3.6万亩槟榔芋基地,祁东白地市、砖塘等乡镇2.05万亩生姜基地,祁东灵官3 000亩龙芽百合基地,耒阳南京乡1 000亩特色香椿基地,耒阳亮源1 000亩食用菌基地,耒阳太平、长坪等乡镇1.5万亩生姜基地,衡东、衡山5 000亩黄辣椒基地,以及珠晖区茶山坳5 000亩白萝卜、大白菜基地等.可见,我市蔬菜基地逐步凸现几乡一带、一村一品的特色蔬菜生产格局.1.1.2 蔬菜主栽品种丰富我市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较为丰富.据统计,全市栽培蔬菜共18大类,100多个种类,700多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60多个,主要蔬菜种类及种植面积为:大白菜5.0万亩,辣椒5.25万亩,茄子3.5万亩,番茄2.8万亩,南瓜5.45万亩,苦瓜3.5万亩,丝瓜3.5万亩,冬瓜2.505万亩,黄瓜3.0万亩,黄花菜19.95万亩,槟榔芋8.95万亩,藠头4.61万亩,萝卜2.51万亩,调羹白1.5万亩,马铃薯1.8万亩,菜藕1.01万亩,莴笋3.45万亩、甘蓝3.0万亩,生姜2.0万亩,豆角6.0万亩,菜苔4.5万亩,雪里蕻1.5万亩,食用菌25万 t料.1.1.3 新品种、新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引进、选择推广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高产、高效、优质,适应市场消费的特色蔬菜品种.二是栽培上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三是病虫害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控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四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五是应用蔬菜嫁接育苗新技术.六是形成以龙头企业和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主体的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的模式.1.1.4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全面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对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蔬菜质量安全抽样检测,蔬菜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使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全市已有100多个蔬菜企业,有40个蔬菜品种通过了无公害蔬菜质量认证,2010年全市无公害蔬菜产量达120万t,蔬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2 产业发展优势衡阳是农业大市,现有耕地面积556万亩,总人口726万,其中农村人口458万,劳动力资源丰富.衡阳既有发展蔬菜生产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又有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良好习惯.1.2.1 交通便利衡阳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全国45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形成了水陆为主骨架的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蔬菜产品可迅速向周边大中城市供货,已成为全国蔬菜重要集散地.1.2.2 自然条件优越衡阳位于湖南中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地肥沃,温、光、热资源丰富,雨量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9℃,年降雨量为1 337.5 mm,日照时数1 663.5 h,区域内以山岗丘陵为主,地貌、气候条件多样,生态环境好、无污染,保证了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条件要求,适宜发展多种栽培模式的蔬菜生产.1.2.3 可推广科技成果丰硕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先后选育了蔬菜新品种68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有45个,其中南瓜有一串铃 1、2、3、4、5 号、红宝石、绿玉、白玉霜、如意、棒槌、金癞丽、晶珠、蜜本等系列品种15 个;丝瓜有早冠 401、406、408、409、早皱 1号、2号、3号、早佳、早杂香丝瓜等9个;苦瓜有衡杂1号、衡杂2号、湘早优1号、湘早优2号、湘早优3号、鑫翠等6个;辣椒有丰源3号、丰源8号、丰源15号、丰源29号、黄辣1号、大果伏地尖等6个;茄子有衡阳早红茄、早丰红茄、黑美长茄和衡阳油罐茄以及早青冬瓜、抗枯番茄、早杂黄瓜、早杂香芹、、白花菜、绿花菜和调羹白菜等.近几年又引进筛选了以色列、荷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番茄、南瓜、黄瓜、苦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花椰菜、芹菜优良蔬菜新品种.1.2.4 市场前景广阔衡阳市政府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计划,提出了“一年一万亩、三年三万亩”的目标,发展专业蔬菜基地3万亩,覆盖四个城区的6个乡镇28个行政村.目前,衡阳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5.1万亩,为种植业第二位,年产蔬菜185万t,产值约36亿元以上,占种植业产业的30%以上,已成为衡阳重要的经济作物.2 存在的问题衡阳蔬菜产业当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2.1 开展夏季蔬菜反季节生产成本高、难度大衡阳地区地处联通两广、海南位置,两广和海南为冬季生产蔬菜的自然温室大棚,加上交通便利,快运几个小时新鲜蔬菜就可以到达衡阳,衡阳地区由于冬春季以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为主,反季节蔬菜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所以冬季开展春夏喜温蔬菜生产没有优势.2.2 基础设施薄弱,栽培设施落后,抗灾防灾能力较弱目前我市利用大棚等设施进行设施栽培的面积比例极小,各蔬菜基地的田间配套设施也还较为缺乏,随着全球异常气候加剧,灾害天气频发,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如2008年大规模、高强度和长时间冰灾就就造成全市蔬菜受灾面积达80万亩,其中叶类菜80%失收.2.3 土质恶化趋明显我市原有的老蔬菜基地,如四个城区的近郊蔬菜基地由于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长年连作,造成菜地污染物质和病虫害积累严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生长发育,从而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2.4 蔬菜精深加工发展不快目前我市对蔬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净菜上市等粗层次加工的企业不多,采用深层次的蔬菜加工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蔬菜加工产业严重滞后,蔬菜产业链条得不到延伸.2.5 产品整体质量不高许多菜农质量意识淡化,基地无公害生产意识不强,组织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蔬菜检测中心日常监测资金短缺;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缺乏足够的支持.2.6 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特别是许多新建的蔬菜基地,懂技术、会安排、能管理的综合型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薄弱.3 产业发展思路3.1 明确指导思想根据衡阳冬季低温寡照、夏季高温干旱,全年适合蔬菜生长月份不多的气候特点,蔬菜生产应确立发展春夏蔬菜、秋季蔬菜提早,夏季蔬菜延后栽培的“两早一延后”指导思想,错开蔬菜产量高峰,延长本地蔬菜的供应期,保障蔬菜的周年供应,在设施投入上宜以发展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的钢架大棚为主.3.2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依据衡阳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地资源以及蔬菜种植现状,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建设四个城区蔬菜优势区;以东阳渡、金甲岭镇为主的夏秋延后蔬菜优势区;以角山坪镇为主的专业蔬菜优势区;以湘江乡为主的茄果类蔬菜优势区;以蒸湘区呆鹰岭镇为主的瓜类蔬菜优势区等.在这些优势区域内集中力量创建3~5个品牌.3.3 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各县、市、区应重点建设1~2个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和新技术、新设施引进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助.大力推广各类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引导菜农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大棚反季节设施栽培技术、喷滴灌技术及采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3.4 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基地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发展绿色蔬菜.发挥优势,打造地方知名品牌,加快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工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3.5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做好舆论正确引导和科技培训基础上,搞好资金服务,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增加对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发放的小额贷款,简化手续,适时投入,解决蔬菜企业、种植大户、加工企业、菜农资金短缺之忧;挖掘民间资本,引导民营企业家将资金投向蔬菜生产领域;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向项目要资金,加快基地建设.落实政策服务,切实为蔬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4 产业发展策略在组建发展蔬菜生产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发展策略.4.1 加大投入与改善设施稳定长效投入机制,建立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如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蔬菜基地的生产补贴,合理使用价格调节基金,整合支农资金,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鼓励和扶持蔬菜产业化企业建立蔬菜基地、发展订单蔬菜. 制定优惠政策,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可对专业蔬菜基地按奖代投的方式提供优良种子和农资.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鼓励、促进合作社和企业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加强土地整治,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排灌系统,建设配套设施,提高菜地质量,改善交通状况,确保道路畅通.4.2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发展蔬菜生产,对辖区内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可采取政府补助的办法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基地的蔬菜生产,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的科技水平和操作能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市农业局应牵头抓好全市蔬菜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中心城区每个大型蔬菜基地设立农残速测站,从源头上杜绝农药超标的蔬菜入市.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了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靠、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4.3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蔬菜集中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懂技术、会安排、能管理的综合型技术人才,所以蔬菜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关乎各基地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应多方式、多手段的建设好蔬菜科技人才队伍.参考文献:[1]吴志行,侯喜林.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J].长江蔬菜,2005,(1):6 -8. [2]何启伟,周绪元,焦自高,等.提高山东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蔬菜,2006,(2):1 -3.[3]何启伟,周绪元,焦自高,等.提高山东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蔬菜,2006,(2):1 -3.[4]旷碧峰,欧阳丰,向卓英,等.衡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长江蔬菜,2006,(12):4-6.[5]徐磊.我国蔬菜设施栽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09,(17):1 -4.[6]万福祥,袁尚勇,孙治平,等.湖北水生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1,(19):1 -3.。

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

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

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菜篮子工程是国家对农村的一项重要扶贫和农业发展政策,旨在通过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收入水平。

下面是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1. 目标:全面提高菜篮子供应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 任务:(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植和养殖生产条件。

(2)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增加农民种植和养殖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4)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安全。

二、实施步骤1.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

(2)加强农田土地整治,改善土壤质量。

(3)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方便农产品运输。

2.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1)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2)推广高效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3. 增加农民收入(1)建立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3)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农民集体经济实力。

4. 加强市场监管(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抽检和监督管理。

(2)提高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率,增加消费者信任度。

(3)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促进供需平衡。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菜篮子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2. 组织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菜篮子工程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菜篮子工程。

4. 加强协调合作,构建农业产业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5.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工程实施效果。

四、预期效果1. 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供应能力大幅增加。

2.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受欢迎程度大幅度提升。

3.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4. 农产品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市场竞争力增强。

综上所述,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

菜篮子工程创建措施

菜篮子工程创建措施

菜篮子工程创建措施1. 背景介绍菜篮子工程,简称“菜篮子”,是指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位,以城市周边地区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区,建设以应用市场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种形式、多元化的农民直接供应体系,以解决城市人民的菜篮子安全问题。

菜篮子工程旨在促进城市农业融合发展,提高城市菜篮子自给率,增加农民收入。

2. 创建措施为了有效实施菜篮子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2.1 支持政策一些支持政策的出台可以为菜篮子工程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例如补贴土地扶持、奖励农村合作社建设、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

2.2 土地流转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可以通过流转的方式,被城市合理地利用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银行、政府等公益性机构可对流转农用地提供资金支持,使农牧民家庭增加收入。

2.3 建设农村网格化管理菜篮子工程需要将城市与周边的农村有效地联系起来,依托网格化管理,把农村社区打造成为一条自产自销、绿色安全的“菜篮子”。

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社区自治水平,增强农民群众基层管理意识。

2.4 培育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带动村民协作生产,促进村民经济增收。

政府可以出资支持建立食品流通中心,进行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等活动。

同时还要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2.5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完善监测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确保农产品健康、安全。

2.6 加强品牌监管和品质保障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价值表现形式。

市场上的品牌和商信互信成为买卖双方鉴别对方真假、正副品质的重要依据。

菜篮子工程需要借助品牌推动农产品销售,加强品牌管理、保护和维护,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品质和竞争力。

3. 结论菜篮子工程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力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措施,既要解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安全问题,也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村地区的潜力和优势,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和发展。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30•【字号】衡政发[2006]14号•【施行日期】200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衡政发[2006]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城区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关系到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问题,实施蔬菜的区域化种植,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既是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现实要求,也是菜农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紧迫感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和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量城镇专业蔬菜基地被征占,导致我市专业蔬菜基地面积急剧下降,而新蔬菜基地尚未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是城镇蔬菜生产供应不足。

大量的专业蔬菜基地被征占以后,蔬菜生产由区域化规模种植退变为零星分户种植。

种植方式落后,生产管理粗放,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变环境的能力差,既抑制了郊区菜农的增收,又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形成了农业大市主要吃外地菜的局面。

二是蔬菜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分户种植,散户经营,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制度缺乏,管理粗放,导致我市蔬菜农残严重超标,每年都有因蔬菜有机磷农残超标所引起的中毒事件发生,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是城镇新菜地开发基金征缴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城镇蔬菜用地,必须缴纳新菜地开发基金”。

《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于1996年制定,2002年修订。

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征用蔬菜用地的程序和审批、减免权限。

而实际操作中,因管理不规范,使新菜地开发基金的收缴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新菜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全力为湖南省的“菜篮子”保供应稳价格

全力为湖南省的“菜篮子”保供应稳价格

全力为湖南省的“菜篮子”保供应稳价格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20年第3期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410005) 贾涛湖南省2020年1—4月份“菜篮子”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为确保今春“菜篮子”供应量与价格的稳定,政府将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1.压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压实各设区市州长的第一责任,认真组织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形成省政府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一张网”管理模式。

2.加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一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菜篮子”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完善“菜篮子”产品调控储备制度,建立市场异常波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细化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异常波动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菜篮子”产品价格监测预警。

密切关注蔬菜、肉类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波动情况,确保及时研判应对。

发改委等部门继续启动价补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到影响。

三是检查督导到位。

省政府同意“菜篮子”厅际联席会议开展专项督导活动,不定期进行现场督导,及时查漏补缺,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3.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是进一步增加“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

充分利用冬季农闲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不断增加春节与全国“两会”期间蔬菜供应量。

二是进一步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深入实施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发挥好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加快恢复生产。

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好生猪养殖用地与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继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消毒灭源、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严禁泔水喂养等关键措施。

三是进一步抓牢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加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不断强化和完善“菜篮子”产品追溯体系,稳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湘政发[2002]29号【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2.11.22【实施日期】2002.11.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2]2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确保“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发[2002]15号文件精神,现就新阶段“菜篮子”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明确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主要任务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全面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和效益为目标,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消费安全为核心,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瘦肉精”等有害投入品为重点,以质量检测管理为手段,实施从基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卫生安全保障,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受益。

二、严把“菜篮子”生产环节关,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一)加强生产环境和条件的建设管理。

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从事“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单位和个人,要对生态环境、土质条件、水源状况、品种选育和肥料、农药、饲料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质量卫生安全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的保障功能,使“菜篮子”产品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建立在科学、安全的基础上。

(二)严格规范投入品使用。

切实加强种子、种畜禽、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各种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已公布的停产、禁用、限用的品种目录和范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瘦肉精、防腐剂等危害严重的投入品,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已淘汰的有害投入品,对违禁者要依法查处。

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投入品,防止因投入品使用不当而造成污染和危害。

菜篮子工程总结:五抓五促助推菜篮子

菜篮子工程总结:五抓五促助推菜篮子

菜篮子工程总结:五抓五促助推菜篮子
菜篮子工程是中国政府推动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确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
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升级。

在菜篮子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五抓五促,以助推菜篮
子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抓:
1. 抓好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

2. 抓好农产品流通,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促进农产品畅通,减少中间环节。

3. 抓好市场监管,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4. 抓好产销对接,建立健全的产销对接机制,促进生产与销售的对接。

5. 抓好政策扶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生产。

五促:
1.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引导农民转变农业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 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4.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

5. 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五抓五促,可以有效协调各方资源,推动菜篮子工程的发展,确保城乡居民食品
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衡阳采取五大措施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
近年来,衡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湘政发[2010]31号精神,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保进了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日趋活跃,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履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坚持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张自银市长任顾问、蒋勋功副市长为组长的蔬菜工作领导小组。

去年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5次研究蔬菜生产,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心城区蔬菜生产发展的实施意见》、《衡阳市城区蔬菜生产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衡阳市中心城区专业蔬菜基地规划》、《衡阳市中心城区蔬菜基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同时把蔬菜生产和基地建设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市区的目标管理考核,基本做到了研究蔬菜工作经常化、解决实际问题常态化、齐抓共管制度化。

二是科学编制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城市迅速扩张导致城区蔬菜基地迅速减少的实际,市政府及时调整了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按照中心城区18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不安排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单个基地不少于1000亩的原则,按照“一年一万亩,三年三万亩”的目标,选择土壤和水利条件较好、有一定种菜习惯、相对远离工矿企业的远郊规划建设新蔬菜基地。

这次调整后的规划减少了酃湖片和兴隆片,新增了6个片区。

其中珠晖区茶山坳片区,以田心、樟木村为中心共九个村8400亩;东阳渡片区以沿江、高山村为中心共四个村5220亩;石鼓区角山牌区以三星、旭东村为中心共七个村7590亩;雁峰区岳屏片公益、福龙两个村2200亩;蒸湘区呆鹰岭片以松陂、土桥村为中心共四个村4390亩;雨母山片区灵山、竹雅两个村2400亩,共计3万亩。

建成后我市城区蔬菜基地人均保有量由目前2.2厘提高到3.8厘,超过国务院菜地最低保有量3.3厘15%。

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市政府作出整合部门资金重点用于蔬菜基地建设的重大决策,今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整合部门资金3171万元,其中国土资金2611万元,水利资金8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0万元、农业
资金160万元、城区政府配套240万元。

在四个中心城区的岳屏、角山、东阳、呆鹰岭等4个乡镇的10个村,新建蔬菜
基地面积9439亩,项目于今年元月20日举行开工仪式,2月8日正式动工,5月30日完成项目验收,创造了全省整合项目资金发展蔬菜生产的“衡阳经验”。

今年下半年已申报国土综合整治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资金2986万元,在蒸湘区雨母山乡、石鼓区角山乡、珠晖区茶山坳镇、东阳渡镇、雁峰区岳屏镇新建蔬菜基地1万亩,目前已进入设计和招投标阶段。

市财政预算蔬菜生产发展资金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

今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新菜地建设基金公益性和招商引资项目由以前的全免改为减免50%和30%,每年可新增基金征缴800万元左右。

市物价调节基金用于蔬菜生产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出台优惠政策,今年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4500万元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

今年投入蔬菜基地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四是切实加强蔬菜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引导蔬菜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已建立蔬菜协会53个,连片500亩的蔬菜基地30个,中心城区今年引进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蔬菜龙头企业7家。

石鼓区引进湖南领军农业实业有限公司,建立高标准蔬菜基地和蔬菜加工厂,已到位资金1090万元。

引进广东天绿源科技服务公司在珠晖区成立衡阳天绿源蔬菜协会,与东阳渡等基地周边农户订单生产500余亩,已成为港澳特种蔬菜直供地;雁峰区与湖南爱心觉罗农
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700亩发展蔬菜产业和休闲农业。

二是支持营销大户搞活蔬菜流通。

通过完善和落实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完善蔬菜信息网络平台,发展各类蔬菜批发市场2111处,超市蔬菜柜台115个,省外直销市场14处。

2010年全市外销蔬菜47.31万吨,加工鲜菜43.01万吨,加工总产5.9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510万美元。

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目前,全市有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8个,绿色食品93个,无公害食品330个。

常宁无渣生姜、耒阳红薯粉皮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名商标。

四是加快蔬菜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市长到蔬菜研究所现场办公,支持该所成为中国南方蔬菜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国家大宗蔬菜产业化体系衡阳试验站,并在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蔬菜新品种63个,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益。

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种技能培训班87期,培训人员10618人次,引导培育科技示范户891户,推广蔬菜大棚综合配套技术、新品种、特色蔬菜等配套技术43项次,科技在蔬菜生产中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五是突出抓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

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初步建成了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区级检测站为基地,基地(市场、超市)速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农产品质量监控网
络体系,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今年以来,市检测中心在对市场、超市、基地蔬菜质量强制性抽检工作中,共抽检样品7267批,合格样品7182个,合格率达98.83%。

对不合格的全部进行了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二是农业投入品监管不断加强。

全市上下开展了农业投入品集中整治行动,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等5种剧毒高残留农药和16种限用农药。

近两年收缴销毁违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占全省的五分之二,依法移送刑事案件7人次,基本杜绝了群体性中毒事件。

加强宣传,在技术培训中大力宣传农药使用管理规定,要求各蔬菜基地建立完备的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对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的情况登记备案,杜绝违禁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

三是标准化生产开始启动。

制修订部分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扶持和鼓励各蔬菜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向国家农业部申报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四是全程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建立。

全面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加工与生产”的对接和互认,在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较大的蔬菜基地推行蔬菜质量全程监管,逐步形成生产有档案、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