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合集下载

国家局消防专家意见及回复

国家局消防专家意见及回复

1.1针对审核咨询意见的回复1、勘察报告中应完善建筑防火间距、消防分区、疏散条件、救援场地、消防道路等现场勘查内容。

设计依据应增加《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文物督函【2015】371号)、《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并照要求完善设计方案。

并检查更新过期的标准规范。

回复:根据专家意见,本次根据《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对方案中的设计将进行调整,以下提出的相关内容将进行逐一修改。

因为考虑到和日寺内建筑为单独的建筑,并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表5.3.1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其中寺庙建筑为单、多层建筑,耐火等级四级2层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389㎡,但是为保证建筑周围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因此以每一栋建筑为一个防火分区。

和日寺石经墙及和日寺的建筑内走道均为1.5米符合疏散要求,同时此区域较为空旷,救援场地可直接设置在建筑以外的周围任意位置。

和日寺石经墙及和日寺西侧为和日县的通道,为一条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通道,将其设置为消防道路。

具体每栋建筑的面积数据具体勘查报告中。

防火间距图2、设备选型与配置上要充分考虑仪器设备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保存有珍贵文物的建筑内应安装单独的灭火系统;结合环境特点,补充空气采样感烟探测器的适用性、防止误报、防止损坏的措施及自动清洗功能的要求:补充完善消防设施的防冻措施;补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联动控制内容;消防水池、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等新建的建构筑物应单独履行报批手续,并补充的详细设计说明;补充消火栓联动控制的设计内容:消防空压机如非必要则应取消并核减相应的概预算。

回复:根据专家意见根据本次和日寺石经墙及和日寺现场的环境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设备使用,所设计的室外消火栓系统为干式灭火系统,就是针对低温环境防止水在管道内结冰,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建筑内的文物主要为壁画和佛像,针对其防护手段主要与保护建筑一样采用的极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同时由于建筑材料大多为木材,这些木质构件使用年代久远,非常干燥、极易燃烧;在其周围墙壁之上,以木柱、木梁等支撑屋顶,严实紧密,建筑物复杂的结构会使烟雾在天花板处形成气团,使之有时无法达到常规探测器所在的位置,因而传统的点式探测器通常不能对此类建筑提供令人放心的保护。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前言为了提高文物建筑的消防能力,规范和指导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根据公安部、XXX、XXX的指导意见,XXX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本《导则》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广泛调查研究,总结我国近年来文物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导则》涵盖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布局、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备用电源和配电设计等主要技术内容。

它由XXX、XXX主编,XXX 和XXX参与编制。

目录1 总则2 名词3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布局消防总体布局是指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的布置和设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火势,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1 消防分区消防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内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区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火势的蔓延,防止火势扩散。

4.2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消防道路是指建筑物周围的道路,以便消防车辆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消防装备包括消防栓、灭火器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4.3 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建筑物,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演练。

4.4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消防点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灭火器等。

消防控制室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消防监控中心,以便及时发现火灾,进行报警和指挥灭火。

5.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设置的供水设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水源进行灭火。

5.1 一般规定消防给水系统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2 消防水源消防水源包括自来水、消防水池等,应设置在建筑物周围,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设置和管理,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水源进行灭火。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前言为提升文物建筑消防能力,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健全消防安全所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根据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古城镇古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申报审批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布局、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备用电源、配电设计。

本《导则》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建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编制。

目录1总则 (2)2名词 (2)3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 (3)4消防总体布局 (4)4.1消防分区 (4)4.2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 (5)4.3安全疏散 (5)4.4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 (5)5消防给水系统 (6)5.1一般规定 (6)5.2消防水源 (6)5.3消防泵房 (7)5.4室外消火栓系统 (7)5.5室内消火栓系统 (9)6消防灭火设施 (9)6.1消防灭火设施的适用场所 (9)6.2自动灭火设施 (10)6.3灭火器 (11)6.4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 (11)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7.1一般规定 (11)7.2系统设计 (11)7.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2)8消防备用电源 (12)9配电设计 (13)9.1一般规定 (13)9.2设备和管线安装 (13)9.3接地 (14)附录编制依据 (15)1总则1.0.1为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预防文物建筑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危害,确保文物安全,制定本导则。

文物建筑消防设计

文物建筑消防设计

5、安装施工中需要增加构造柱及框架 的,必须与建筑内主体结构保持足够的安 全距离,固定装修需要的采用箍、卡等形 式,不得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坏,禁止在有 壁画、题字的部位及清水墙面上进行钉钉, 打眼、凿孔等作业。
6、施工中需新铺地面时,不得拆除 旧地面,新旧地面之间采用隔垫层保护。
9、 所有的回填土必须认真按文物保护要求 施工。 原土质; 新土过筛; 白灰土; 层层夯实。 有的可能在投标中按一般回填,甲方不 宜考虑工程量的增加。
SW SW OT OT
当选择行业领域 中只有少数竞争 对手时,可以考 虑做SWOT组图
进行比较
SWOT分析步骤
分析环境因素 构造SWOT矩阵 制定行动计划
运用各种调查 研究方法,分 析出公司所处 的各种环境因 素,即外部环 境因素和内部 能力因素。
将调查得出的 各种因素根据 轻重缓急或影 响程度等排序 方式,构造 SWOT矩阵。
及早式空气采样探测器 图像可视探测器 烟感温感复合探测器 光纤感温探测器 ——紧急报警装置 ——有线无线通讯系统 ——图像复核系统 ——紧急广播系统 ——传输系统
2、消防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供水系统: 消防灭火水源:市政消防供水
消防水池、加压泵房、 管道、消防栓
水雾灭火 水喷淋灭火
——气体灭火 管道气体灭火 无管道气体灭火 移动灭火器 其它形式灭火具
课程结束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SWOT分析模板
什么是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最早是由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S代表strength(优势), 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备案号: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现场勘查与火灾风险分析 (3)4消防安全总体布局 (4)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 (7)6消防灭火设施 (1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3)8电气 (16)9装饰装修 (20)附录A现场勘查内容 (21)附录B资料收集内容 (24)本规范用词说明 (25)引用标准名录 (26)条文说明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Site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nalysis (3)4Overall layout of fire protection (4)5Fire water supply and fire hydrant system (7)6Fire-extinguishing installation (10)7Fire alarm system (13)8Electric (16)9Decoration of buildings (20)Appendix A Reconnaissance at criminal scene (21)Appendix B Data collection (2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6)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1总则1.0.1为预防文物建筑火灾,减小火灾损失,提高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水平,合理开展文物建筑及周边区域的防火设计,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中木结构、砖木结构等文物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总体布局设计,配置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改造设计,以及开放再利用装饰装修防火设计。

文物建筑火灾风险防范指南【试行】

文物建筑火灾风险防范指南【试行】

文物建筑火灾风险防范指南【试行】文物建筑是指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古建筑和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建筑物或构筑物。

文物建筑主要火灾风险如下:一、起火风险(一)明火源风险1.焚香、觐香、油灯、烛火区周边堆放杂物,与其他可燃物或区域未做有效分隔,无专人看管。

2.在非指定安全区域内烧纸、焚香、使用燃灯等,使用电子香烛未落实安全管控措施。

3.文物建筑内违规吸烟,违规使用明火,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

4.文物建筑内违规采用炭火取暖,采用燃气锅炉取暖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5.违规进行电焊、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6.文物建筑周边违规销售、储存、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等。

(二)电气火灾风险1.在配电间内堆放杂物,配电箱未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电气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线路受潮;使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2.文物建筑内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电气线路型号与负载功率不匹配、连接不可靠;电气线路、电源插座、开关安装敷设在可燃材料上或未与窗帘、垂幔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线路与插座、开关连接处松动,插头与插套接触处松动。

3.选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产品以及电气线路。

4.文物建筑内违规采用电暖气、电热毯取暖。

5.文物建筑内制冷、除湿、加湿装置长时间通电,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6.临时加装的照明灯具、LED显示屏、灯箱、用电设备超出线路荷载。

展示柜内的照明未采用非低发热光源。

7.未按要求安装防雷设施,防雷设施未定期检测维护并确保完好有效。

8.电动自行车、电瓶车、电动平衡车等使用蓄电池的交通工具违规在文物建筑内停放、充电,工作人员将蓄电池带至文物建筑内充电。

电动汽车停放、充电未与文物建筑保持安全距离。

(三)使用可燃物风险1.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毛毯、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

2.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违规搭建易燃可燃夹芯材料彩钢板房;临时演出、大型活动舞台等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搭建。

文物建筑消防设计-文档资料

文物建筑消防设计-文档资料
• 如1990年1月25日,青海海南州石藏寺特大 火灾就是哈达落到酥油灯上引发的。
15
5、乱扔烟头起火。
• 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因 遗留烟头引发火灾。
• 小孩玩火。1982年2月,北京市万寿寺西路 行宫被烧毁,就是小孩玩火造成的。
16
6、宗教活动或香火。
• 1984年4月,云南筇竹寺华严阁发生火灾, 直接原因是两位信女进阁烧“头柱香”不 慎引起的。
21
三、科学、规范、标准化管理的必 要性与必然性。
《文物建筑消防标准体系》已经过评审; 《文物建筑消防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 范》已通过评审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2014年4月通知实施
22
制定适应文物建筑的规范或技 术要求势在必行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探测器选择的适用性; • —早期报警器装置的选择; • —水喷淋系统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 —气体灭火同古建筑存在矛盾; • —传输方式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 • —某些技术措施同古建筑保护需求不一致;
17
18
7、纵火。
• 内蒙一寺庙;北京端门
19
二、现行消防标准、规范的主要点 及时空的局限。
• 1、没有文物建筑的专项规范标准。 • 2、现执行标准长时间没有得到修订,虽然
有一定的修改,但基本同文物建筑无关。
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06 • —文物建筑同其他建筑的本质制区别; • —具体管理、实施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 —室内消防栓; • —水喷淋系统; • —气体灭火的适应性; • —消火栓的距离等。 • —设计资质的认定、地方管理的薄弱环节;
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质考核复习指南-古建筑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质考核复习指南-古建筑

模拟试题判断题1. 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社会事业,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文物古迹保护是一项公共事业,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AA. 对B. 错2. 文献记载可以印证文物古迹年代的准确性,但不应作为判断年代的主要依据。

AA. 对B. 错3. 在对文物古建的修缮工程中,木构件的断白,是指在木构件的表面上用单批灰遮盖住木料的B本色。

A. 对B. 错4. 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勘察设计中,拍摄的现状照片,应重点反映工程对象的整体风貌、时代特征、病害、损伤现象及程度等内容。

AA. 对B. 错5. 在实际评价古建筑残损状况时,可以套用相关工程的检测文件的基本数值,确定其危害程度。

BA. 对B. 错6. 古建筑木结构中,角梁的修缮要点是要确保其受力要求,形制可变。

BA. 对B. 错7. 明清官式古建筑瓦顶修缮时,滴子瓦蚰蜒当,圆眼勾头之下,应放两块遮心瓦。

BA. 对B. 错8.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石陡板安装灌浆时,不宜一次灌满,最少不低于三次,每次灌浆需凝固后,再灌第二次。

AA. 对B. 错9. 在文物修缮中,对于采取局部拆砌方法施工的新砌筑石砌体,应按现代工艺做法规范施工。

BA. 对B. 错10. 对夯土体进行锚固,能够较充分调动和提高其自身的强度及其自稳能力,大大增大了结构物体积和增大结构物自重。

BA. 对B. 错11. 古建筑木构件的单披灰地仗是不使麻的地仗,传统的单披灰均指四道灰。

AA. 对B. 错12. 北方地区的古建筑用传统大漆施工较为适宜。

BA. 对B. 错13. 掐箍头彩画是北方官式彩画中最简单的一种彩画形式。

BA. 对B. 错14. 古建筑地仗中的油水比指的是灰油和石灰水的重量比。

AA. 对B. 错15. 搭材作是清代建筑营造中的一个专用名称,搭材作现代称作“脚手架”。

AA. 对B. 错16. 砌体的所有破坏是由于砖石达到强度极限造成的。

BA. 对B. 错17. 砖石结构的塔,塔体倾斜普遍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前言为提升文物建筑消防能力,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健全消防安全所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根据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古城镇古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申报审批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布局、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备用电源、配电设计。

本《导则》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建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编制。

目录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名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消防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疏散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消防给水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水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泵房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外消火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内消火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消防灭火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灭火设施的适用场所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灭火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灭火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消防备用电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配电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和管线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则为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预防文物建筑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危害,确保文物安全,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编制依据详见附录。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宜以文物保护规划、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等为基础。

内容包括:(1)文物建筑本体防火设施设备的配置与完善;(2)为保护文物建筑所涉及周边区域的消防基础设施的配置与完善;(3)文物建筑本体及周边消防安全总体布局。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时,应优先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消防基础设施,并避免对文物本体及其环境风貌造成影响或者破坏。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前,应对防护对象进行现场勘查和火灾风险分析。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选择的电器设备和线缆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本导则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中木结构、砖木结构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

本导则中未提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

名词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防护对象包括文物建筑本体及保护范围内与文物建筑毗邻的、不能进行防火分隔的其它建(构)筑物。

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防护对象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提高消防能力的建(构)筑物。

消防道路根据文物建筑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的,供一般消防车、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以及手抬机动消防泵通行和人员疏散的道路。

消防分区为避免火灾蔓延,对集中连片文物建筑群,采用适宜措施分隔的若干独立防火区域。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现场勘察应全面详细地调查了解建筑防火、消防救援条件、消防设施现状及火灾危险源等有关情况,至少应包括表的内容。

表现场勘察内容注:现场勘察情况应附有相应现场照片及说明。

现场勘察时,没有消防设施或者缺少某类消防设施的,应在勘察报告中予以说明。

资料收集宜包括表的内容。

表资料收集内容根据现场勘察及资料收集情况,客观科学地分析火灾风险,明确需防护的对象和范围,提出有针对性的火灾危险源控制措施和防火技术措施。

消防总体布局消防分区设置消防分区,应保持文物建筑及其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完整性,单个消防分区的占地面积宜为3000m2~5000 m2。

消防分区宜根据地形特点,采用既有的防火墙、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措施划分。

确有困难时,可采取其它增强措施。

在不影响文物建筑环境风貌的基础上,可拆除个别阻碍消防分区设置的非文物建筑,以便于消防分区的划分。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与控制区之间,宜采取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防火隔离带或其它有效的防火措施进行分隔。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消防道路应满足消防装备安全、快捷通行的要求,宜设置环状消防道路。

供一般消防车通行的尽端路应设置回车场地。

对不同通行能力的消防道路,宜按表配置消防车辆或手抬机动消防泵。

表消防道路与消防装备对应表安全疏散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内安全出口或安全疏散通道不宜少于两个;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前述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文物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同时在内的人数。

安全疏散通道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识。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距离最近的消防站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不能到达的文物建筑所在区域,应合理设定消防点。

消防点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结合消防道路现状、消防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5分钟内到达火点为标准选址、布置。

优先利用原有建筑及场地设置,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5 m2;严寒、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

设有明显标识。

消防点消防装备配置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消防点消防装备配置消防给水系统一般规定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文物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寒冷和严寒地区及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消防水源消防水源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

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充分利用给水管网条件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可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生产、生活用水污染,且满足消防供水的要求。

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或给水管网条件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的,应利用天然水源或者设置消防水池。

当利用江河、湖泊、水塘、水井、水窖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能保证枯水期的消防用水量,其保证率应为90%-97%。

防止被可燃液体污染。

采取防止冰凌、漂浮物、悬浮物等物质堵塞消防水泵的技术措施,并应采取确保安全取水的措施。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应有取水码头及通向取水码头的消防车道;当天然水源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超过6m。

当设置消防水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火灾延续时间内,将其作为消防水源的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确定。

不同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的规定:表不同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施。

供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消防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吸水口,且不宜少于2处,并宜设在建筑物外墙倒塌范围以外;当消防水池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

寒冷和严寒地区及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有条件的地区,宜结合地势设置高位水池作为消防水池。

消防泵房消防泵房的设置应使消防水泵能自灌吸水,泵组的吸水管不应少于 2 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满足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消防泵房应有不少于2条的出水管直接与消防给水管网连接。

当其中一条出水管关闭时,其余的出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给水管应布置成环状。

其埋深应根据气候条件、外部荷载、管材性能等因素确定。

埋地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或加强防腐的钢管等管材,室内、外架空管道应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等金属管材,并应按下列因素对管道的综合影响选择管材和设计管道:系统工作压力;覆土深度;土壤的性质;管道的耐腐蚀能力;可能受到土壤、建筑基础、机动车和铁路等其他附加荷载的影响;管道穿越伸缩缝和沉降缝。

向室外消火栓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 条,当其中1 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

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内,每段内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2 个。

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

室外消火栓应至少有DN100 和DN65 的栓口各1 个,直接用于扑救室外火灾而非用于消防车取水的消火栓,可选用两个DN65 的栓口。

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时,室外消火栓栓口的压力从室外设计地面算起不应小于;室外消防给水采用常高压和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室外消火栓宜配置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室外消火栓在庭院内设置时应采用室内消火栓,并符合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节的规定。

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和保护半径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和保护半径严寒地区宜设置消防水鹤。

当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时,应设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当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上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

道路条件许可时,室外消火栓距临街文物建筑的排檐垂直投影边线距离宜大于建筑物的檐高尺寸,且不应小于5m;文物建筑是重檐结构的,应按头层檐高计算。

道路宽度受限时,在不影响平时通行和火灾使用的前提下,可灵活设置。

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宜埋地敷设,且不得扰动破坏相临文物建筑基础。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表的规定,建筑体积按两座相邻建筑的体积V(m3)中最大者确定。

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注:文物建筑集中分布且占地面积大于1公顷时,按2次火灾计算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系统文物建筑宜采取室内消火栓室外设置。

当必须设置在文物建筑内部时,应减少对被保护对象的明显影响。

有传统彩画、壁画、泥塑等的文物建筑内部,不得设置室内消火栓。

文物建筑内部有生活供水管道的,应在生活供水管道上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采用常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表的规定,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小于10m,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30m、并置于便于使用的地方。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与室外管网或消防水泵相连接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 条。

消防灭火设施消防灭火设施的适用场所适用于不同场所的消防灭火设施,可按表选用:表消防灭火设施参考选用表自动灭火设施文物建筑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对保护对象无损坏的自动灭火系统或自动灭火装置。

文物建筑采用自动灭火系统时,优先采用无管网式系统。

在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启动装置应为手动控制。

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数量不应少于两门,设置位置应使消防水炮的射流能够完全覆盖被保护文物建筑,并具备隐蔽性。

消防水炮平台的设计应满足消防水炮正常使用,结构强度应满足消防水炮喷射反作用力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