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物古迹保护案例分析 七里山塘优秀课件
苏州名胜古迹课件

太湖生态湿地公 园位于太湖度假区景 观大道中心区,东起 度假区入口处,西至太 湖明珠度假村,全长5.5 公里。生态湿地公园 将湖河岸线空间与水 体有机融合,充分体 现自然特性、创造充 满生态情趣的湖滨环 境。生态湿地公园共 分入口区、金杉银芦 区、梅花坞服务区、 水庭暗香景区、“新 天地”休闲服务区、
临漫湖步游憩区、太湖水上食府区等7个分区,同时,在沿湖岸线
种植乔木、草坪,设计景观小品,修复名胜古迹,是一个集水生 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 荡、生态湿地景观为主的生态主题公园。
太湖湿地 公园
白塘植物园
白塘生态植物园位于园区 现代大道中段的北部,与金鸡 湖、沙湖互成犄角,总占地面 积约60.5公顷,其中水面面 积约12公顷。白塘植物园内 的植物搭配和植物造景将突出 生态景观,植物设计、地型塑 造、水体设计等均以模拟自然 界的生态为原则。将布置一定 规模的自然风景林,并引入一 些野生动物、鸟类、昆虫等, 逐步使林子自身形成生态循环。为了弥补园区内无天然山体的不足,在植物园中还将进行 地形改造,通过人工堆土造山,营造出山峦跌宕起伏的景观。白塘湖湖水也将尽量以原始 生态的面目呈现,通过曲折的湖岸线、河网山坡湿地等来自然展示多样的生态群落。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由著名诗人白居易任刺史时修建。山塘街 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 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 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
山 塘 街
街上还有“五人 墓”、“葛贤墓”等 古迹。山塘街还被写 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 艺作品之中,苏州弹 词《玉蜻蜓》、《三 笑》、《白蛇传》就 都写到它。
制图教室丨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让山塘街焕然一新

制图教室丨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让山塘街焕然一新hello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一周一会的制图教室如约而至。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陈同学跟大家分享她的课程设计,相信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类似的题目,一定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那么,下面就有请我们陈同学来为大家带来她的设计~项目背景当时学校给这个项目定的课题总称为“bridge building”,很多同学似乎都会被“bridge”这个单词所困住。
因此大部分同学采用的设计方式都是拆除河对岸两端的旧建筑,然后新建自己的可以横跨山塘河面的建筑。
而我采用了装置建筑的想法,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结合景观和城市设计完成此次方案。
设计前期该方案的设计场地位于苏州山塘街,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我和同学初次去现场进行场地调研的时候,因为走错路,我们不小心拐进了居民区,然而正是这一次的“走错路”,让我看见了以往从没见过的山塘街景象。
我看见了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着急去接小孩放学的叔叔,牵着狗放松的和朋友交谈的阿姨。
我当时就有了一个很强烈的想法,如果山塘街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可以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苏州本地居民的生活该是是一件多棒的事。
作为游客,我们经常会抱怨一些景区被过度开发丧失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生活气息。
然而仔细探究山塘街这个场地你会发现,在商业街的背后是充满烟火气息的居民生活区。
山塘街是一个完美地平衡了旅游商业和本地居民生活的历史文化保护案例。
所以在设计初期,我的出发点就和所有同学不一样。
在和老师商量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尽可能不拆毁任何一栋建筑,然后思考怎么在保留现有居民生活氛围的情况下加入可以让游客参观游览的区域。
设计构思装置组件构成1、引入伞状装置建筑我的设计从“保护”山塘街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雨伞的形体概念。
苏州多雨,雨伞的上部反转一下也可以作为一个集雨器装置。
这个雨伞形态的装置就成为了整体设计的基础元素构件。
从下图这张手绘的模型分析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地伞状装置可以形成一系列多样化的空间。
山塘街景点介绍

山塘街景点介绍山塘街,又称“七里山塘”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两北角闾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
山塘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任职地,也是明朝吴一鹏的故乡。
山塘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是苏州城市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时期的山塘街是姑苏城内最繁华的地段,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渡僧桥在苏州阊门外古运河上。
相传三国东吴时本无桥,人们靠摆渡来往。
当时有一和尚募钱修建了此桥,故称渡僧桥。
山塘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又称“七里山塘”,是京杭运河进入苏州的门户地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素有“姑苏第一名街”“神州第一古街” 的美誉。
山塘街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南起渡僧桥,北至虎丘,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临无锡,长3600 米,约为七里,所以称为七里山塘。
一、历史沿革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6]。
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
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
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20世纪50年代,改为弹石路。
1956年,自渡僧桥至山塘桥段拓宽,改为沥青路面。
1981年,山塘桥至白姆桥段砌花岗条石路面。
1985年自普济桥至西山庙桥段砌石驳岸,铺小方石路面。
1992年,虎丘以西210米段进行改造,形成明清风格的商业街。
1996-1997年,自白姆桥至普济桥段,改建为六角道板路面。
现主要路面全为条形石板铺就,门牌总数为948号。
2002年6月18日启动保护性修复以来,严格遵循“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和“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先后完成了整体风貌保护工作、重要节点修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文化内涵挖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天堂里的街市”。
李公堤,平江古街等案例分析

苏州古街--李公堤
苏州古街--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城河、西临临 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 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 缩影。街区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 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独特风貌,并积淀了极为 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 、人 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 馆” 、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城墙、河道、桥梁、街巷、 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100多处古代 城市景观风貌基本保持原样。 *划分为:风貌旅游区,传统居民集聚地,休息消费商业区, 古城遗址景观区 *整条街商业化不浓,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保留了 市巷旧貌,更大限度的留住了民情风貌
苏州古街--李公堤
李公堤国际风情街区位于苏州“金鸡湖-独墅湖” 风景区内,属于苏州市热点开发中的中央商务 区和高端居住圈区;项目具体位于金鸡湖东南 侧,东西各临苏州老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地 处连通老城区与园区的城市主要干道之一金鸡 湖大道北侧,同时处于苏州传统商圈和园区新 商圈双重辐射范围内,紧邻湖东、湖西商务区,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周边旅游配套资源完善, 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以餐饮、休闲娱乐、特色主题零售为主,满足 工业园区、苏州市内中高档商务消费人士、旅 游人群的休闲消费需求,和谐融入周边自然环 境的现代都市休闲商业群 是“商业、旅游、文化”联动融合的商业载体
苏州古街
山塘历史街区ຫໍສະໝຸດ 平江历史街区李公堤
苏州古街--山塘历史街区
山塘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南联金阊, 北接虎丘。东起通贵桥下塘桥,西至望山桥, 街区东西长约2800 m,南北跨山塘河,宽约 160 m,规划改造总用地45.02 hm2。至今已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塘一带山水、名胜、寺 院、第宅、古迹、手工艺、市俗及飞船、灯舫、 酒楼等反映出当时苏州虎丘、山塘一代的风土 人情和热闹繁华的景象,在《盛世滋生图》中 得到印证。七里山塘、吴门烟水,是苏州古城 的缩影,承载着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传统风貌为主题,集旅游、休闲为一体,充 分展示山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典型的姑苏 水巷风貌、鲜活的吴地民俗风情。有明清江南 服饰馆、安泰救火会、古戏台、汀州会馆、老 苏州茶馆和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有诸多的古 寺、古祠、古牌坊、古会馆,有风格不同的茶 馆、咖啡馆、酒吧、饮品店等。 山塘河上,吴歌、评弹、昆曲、江南丝竹、古 代服饰表演等项目点缀其间,再现山塘传统风 情,集旅游与休闲于一体,使历史遗存与现代 生活相融合,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征的水陆旅 游发展之路。
最新的江苏七里山塘导游词范文(2篇)

最新的江苏七里山塘导游词范文明清民居竖为路,横为进,进与进之间往往有天井使每进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天井是中国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井的表层功能是通风、采光、排水。
其深层功能则是精神上的要求。
天井把人们的视线观念引至苍天,天、地、人三者在视线和思维上成一直线,从而产生天人共在的感觉。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天井。
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道路两旁的小天井却是苏州特有的。
她叫蟹眼天井。
小巧玲珑而别开生面。
你们看,在咫尺隙地上种着几丛青篁,形成一个小小的天井,阳光从上面漏下来,照得簇簇竹叶生气勃勃,如同一幅充满生趣的小品画。
蟹眼天井体现了苏州人的生活情趣和巧思妙想,就像一张报纸的版面,大块文章中嵌入一方小小的图案,使本来显得沉闷的版面有了生气,有了灵气。
____升官发财梯---------在玉涵堂景点内走出天井右转我们上楼,那么我们发现这个楼梯是两边的,左右是有含义的:左升官右发财所谓升官发财梯。
043魁星踢斗图---------在玉涵堂景点内魁星就是文曲星,文曲星是主科举的,而“踢斗”就是踢中北斗星,有“独占鳌头”的意思。
这也是赶考的举子们玩的一种藏字图游戏。
044一门三鼎甲---------在玉涵堂景点内我国的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到清末结束的。
科举考试的前三名称之为三鼎甲,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全国共出了____名状元,而苏州就有____名。
尤其是清代,苏州占全国状元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苏州的土特产之一就是——状元。
苏州不仅状元多,而且父子、兄弟都考中进士的情况也很多。
比如这幅一门三鼎甲图,讲的就是苏州昆山的徐氏三兄弟“三鼎甲”入仕,他们的母亲顾氏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妹妹,丈夫游学在外,她督促____个儿子“课诵恒至夜午不辍,”3兄弟早年即以才学闻名乡里,后来徐氏3兄弟同时考中状元、榜眼和探花,这在整个中国科举考试史中实乃罕见。
045文武升官图---------在玉涵堂景点内这是当年赶考的举子们玩的一种游戏,游戏方法有点象现在的飞行棋。
山塘介绍文档

山塘历史街区保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其范围东起“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约七华里,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山塘历史街区是苏州古迹最多的街区,拥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古牌坊9处,其他古迹40余处。
历史上的山塘街曾是苏州商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战乱等原因,山塘街区很多历史人文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002年开始,苏州市实施了山塘保护性修复工程,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初步展示了“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的风貌和神韵。
现今的山塘街汇集了松鹤楼、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阳馄饨店等苏州传统小吃和刺绣、玉雕、石雕、紫檀雕刻、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苏州传统手工艺精品。
设有商会博物馆、绍兴会馆、古戏台、安泰救火会、江南衣馆、玉涵堂、通贵桥等景点。
山塘街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赢得了中外人士的总体好评,2003年,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就对山塘保护性修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先生专程考察了山塘街,对山塘历史街区保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真想在山塘多呆一些时间”的眷恋之情。
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PPT课件

20
建筑构景欣赏
21
22
23
24
谢谢
观 赏
25
6
4.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为夹景,四方围景为框 景。常利用山石狭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 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的手 法。山塘街中的玉涵堂就是用了这种构景方法。 5. 前景与背景,任何园林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 表现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 山石、林丛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 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 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
4
七狸山塘
❖山塘街又称 “七狸山塘”, 是因为明朝的 刘伯温为了镇 水驱邪,曾在 山塘河畔竖立 了七头青石雕 制的石狸。
5
山塘街建筑构景方法分析
山塘街不像别的步行街那样富有高楼大厦,也不像别的风景名胜区有很多植物 配景,它只有一座座精美的房屋,只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也只有一些不太 起眼的植物。但是,山塘街正是用这些不起眼的景致征服了众多游人。让人置 身其中,美轮美奂,如痴如醉,对其特有的风景名胜流连忘返。 1. 主景与配景(次景)造园必须有主景区与次要景区。堆山有主、 次、宾、 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体树种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 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是 园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补充。山塘街没有突出的植物配景,所有的景观都是由植 物集中体现的。主水道提供了整条街的主景,而水道旁边的传统楼房则是配景, 主景与配景两者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让整条街的景致美轮美奂。 2. 抑景与扬景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 假山台地在入口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 山塘古戏台就是利用这种表现方法,使整个街道空间开放,精致优美。 3. 实景与虚景园林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和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 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 感受。山塘街植物造景是虚,建筑构景是实,以植物的虚来衬托建筑的虚,两 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美的山塘景物图。
苏州文物古迹保护案例分析 七里山塘PPT课件

3.社区治安得到巩固 安排专人轮流巡逻 执勤,探索出“邻里守望、户院联动”的 社区“群防群治”治安新模式。配备了全 国首创轻型电瓶消防车,防火救火机动性 大大增强。
4.综合服务日趋完善 完善医疗、保健社
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引导社区兴办各种
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2020/1/2
18
永远的山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 山塘街这条千年的扁 担担起的是苏州2500年的历史。然而,两度空前繁华的山塘街也横遭三次 劫难,一度繁华成梦,让人扼腕。经过八年的保护性修复,山塘街不仅延 续了千年人文历史的形神,也重现往昔的繁华。今天,当我们漫步千年古 街山塘的时候,似乎穿越时空,在与历史进行对话的同时,也再次唤起了 苏州这座古老城市的人文记忆和历史尊严……
2020/1/2
19
谢谢观看!
2020/1/2
20
2020/1/2
21
2010年至2011年,完成义风园、渡僧桥入口观景平台、贝家祠堂沿河码头、 观音阁、阊门寻根纪念地等5个重要节点的保护性修复工程。 2011年起,启动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山塘四期(万福桥至斟酌桥)保 护性修复工程。
2020/1/2
7
总体思路
坚持“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分级分类保护” 的原则; 坚持“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保护性修复方式; 坚持“先挖掘再规划,先规划再试验,先试验再推开”的方法步骤。
2020/1/2
17
修复情况
1.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管线入地、路面修 复、河道清淤、码头修复、绿化整治、公 厕改造、民居解危,“破山塘”恢复成老 山塘、古山塘。
2.文化活动更加丰富 挖掘和恢复了民间 文化艺术节、送年画、接财神、轧神仙、 百花节等民俗活动。来自山塘沿线社区的 歌咏队、戏曲队、健身队等几十个群众文 体活动团队成为节庆活动的主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塘街布局示意 5
修复进程
2001年5月,齐康等规划专家对《山塘历史街区控,苏州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印发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 复试验段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府【2002】53号文件)。
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组织实施试验段工程。从通贵桥到新民桥,全长 180米,占地2.60公顷。修复民居、玉函堂,移建汀州会馆、古戏台。新建 配套用房、新民桥停车场。其中修复占总面积的80%,移建占15%,新建占 5%。
2
4
风貌格局
中间是山塘河,街道则紧傍河的北侧, 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呈 现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 山塘街的滨水空间分为两种形式:屋临 河、街临河。 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 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滨河一侧的 店铺采用上宅下店式布局,靠街一侧前 店后宅式布局。
2020/4/12
2010年至2011年,完成义风园、渡僧桥入口观景平台、贝家祠堂沿河码头、 观音阁、阊门寻根纪念地等5个重要节点的保护性修复工程。 2011年起,启动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山塘四期(万福桥至斟酌桥)保 护性修复工程。
2020/4/12
7
总体思路
坚持“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分级分类保护” 的原则; 坚持“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保护性修复方式; 坚持“先挖掘再规划,先规划再试验,先试验再推开”的方法步骤。
2
3
风貌格局
枕河人家:山塘河东段水面幽深宁静,民居临水构筑;木桩上支撑着水榭 水阁各种河埠石阶依次掠出水面。西段水面舒朗宽阔夹岸花木扶疏,绿树 浓荫。古桥或高或低,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形态各异。
传统老街:沿街两侧大多数是晚清至民国年间的建筑。单门面就有石库门、 将军门、栅板门、遮堂门、矮挞门等多种式样。山塘中至今仍居住着大量 原住民,洗衣用井水,夏天摇蒲扇,冬天晒太阳,过着“低碳”生活,延 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经过四百七十多年的 岁月侵蚀和年久失修, 改作茶厂仓库和职工 宿舍,相当一部分建 筑屋面坍塌,墙体鼓 凸,柱子糟朽,门窗 缺损,显得残败破落。 但由于茶厂做了一定 保护工作,封建官宦 大型宅邸的格局还在, 尤其是“阁老厅”尚 属明代遗物,而“状 元游街图”砖雕门楼 更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13
玉函堂修复介绍
2020/4/12
11
整治措施
2020/4/12
12
玉函堂修复介绍
玉涵堂为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历 史悠久,是苏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该古建 筑分为三路五进,汇集了中国的各种房间 的形态,厅、堂、楼、阁、斋等等,显示出 了明代的文化和艺术特色。 1982年被列为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0/4/12
底蕴深厚:1.以通贵桥为节点,此处近阊门,商贸繁荣,人流如潮。2.以 星桥为节点,民居密集,最能体现市民生活原生态。3.以桐桥为节点,此 处曾是山塘街最负盛名处。4.以半塘为节点,古迹从列,史载不少传奇。 5.以普济桥为节点,此处名贤包括葛成、五义士、周忱、李延龄等。6.以 青山绿水桥为节点,此处近郊野,垂杨碧波,水阔人稀。7.以虎丘为节点, 此处为千古名胜。
2020/4/12
14
玉函堂修复介绍
修复完毕的玉涵堂经过重新规划布置,融入 了许多现代审美意识。同时,由于现代化装 修行为可能对古建筑本身造成破坏,施工时 十分谨慎,小到一根钉子都不使用。整体建 筑被分作几个不同的展示区来表现吴地风貌。 有陈列老山塘微缩景观、历史资料和旧物实 样的山塘人文风情馆,有任慧闲苏绣精品展 览室,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桃花坞木刻年画馆 等等。还有中华第一澄泥砚,它有六个多平 方米,在上面摆桌酒席都绰绰有余,旁边还 有金柱旁悬挂的如椽巨笔。
2
2
历史遗存
山塘街一街一河、河街并行,保存着原有历史格局,文保单位、控保建筑、 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沿街建筑绝大多数都是一层或者两层。 各类文物古迹众多:现保存名人宅第、会馆、戏台、牌坊、寺庙、祠堂、 园林、名墓、古桥等几十处。其中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控 保建筑16处、古牌坊9处、其他古迹40余处。 发生过多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葛成反税监、苏州市民反魏忠贤、南 社成立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俗包括二月的“百花生日”、三月的“山塘出 会”、五月的“山塘竞渡”;现在还流传附有曲谱的明代苏州民歌《大九 连环》;相关古诗词300多首;世俗传说丰富精彩……
2020/4/12
8
总体思路
山塘街控制规划图
2
9
文化挖掘
“作为一个历史街区,风貌是它的形,文化是它的神,只有既保护其历史 风貌,又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才能使之神形兼备,雅俗共赏,才能做 好保护和使用相结合这篇文章。 ”
——平龙根
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2
10
整治目标
1.修缮古建筑和传统民居。 2.拆除违章建筑,回复历史遗存。 3.整治外立面、招牌、路灯、雨棚、店铺、门窗,进行修缮或仿古处理。 4.改造基础设施,管线入地,雨污分流。 5.整修驳岸,疏浚河道,整治沿河两岸外立面。
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二期工程。从山塘桥到通贵桥,180多米,修复 冈州会馆、新建御碑亭。同时,七里山塘全面道路改造、管线入地、河道 清淤、驳岸修正。渡僧桥至山塘桥西侧进行风貌整治,在东侧修建了白居 易纪念苑、百间楼等。
2005年起,三期工程。从新民桥至虎丘,由于道路较长,按照“先连线再 布点、先沿河再沿街、重夜间兼白天”和“渐进式、小规模、微循环、不 间断”的方针实施保护性修复。
2020/4/12
6
修复进程
2005年,完成沿河景观灯光、风貌整治、环境绿化以及所有公厕改造。 2006年2007年,新建山塘入口处牌楼、修复山东会馆门楼、星桥下塘货仓 廊棚、水榭水阁等同步对纵深方向背街小巷进行风貌整治,设立景点说明 碑、建立旅游电瓶船充点电。
2008年至2009年,陕西会馆修复、普福禅寺修复、贝家祠堂修复、桐桥遗 址修复、南社(张公祠)修复。
苏州文物古迹保护案例分析
七里山塘
2
1
山塘概述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七 里,苏州有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5年任苏州任刺史是修筑,至今已有近1200 年历史。
武丘寺路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