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科学六年级教程复习篇湘教版

科学六年级教程复习篇湘教版科学六年级教程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教材,它以湖南教育版为基础,全面涵盖了六年级学生所需掌握的科学知识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本教材,通过系统地复习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对科学六年级教程的复习要点和方法的一些总结。
一、掌握基础知识在复习科学六年级教程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掌握了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常识、科学观察与实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
通过对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强化对一些易错知识点的掌握,经常进行错题集的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加强实践操作科学学科偏向实际操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可以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验示范进行模拟实验,或者利用家庭中的实际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迁移应用知识科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中。
在复习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科学原理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综合复习针对科学六年级教程的复习,我们要进行综合复习,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
可以通过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或者模拟考试,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综合复习中,要注重做到知识点的全面性,不偏废某个知识点。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意答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
掌握科学六年级教材的题型和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对过去的试卷进行分析,掌握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

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科学是一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世界的学科。
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开始接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是一种常见的教材版本,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一年级科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1.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成长为大树的过程。
可以带孩子们去校园或家中的花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个过程。
2. 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动物是地球上的另一大类生物。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小动物,如昆虫、鸟类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可以带孩子们去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些特征和习性。
3. 天气和季节变化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并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影响。
可以带孩子们去户外,观察不同季节的景色和气温,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些变化。
4. 健康与生活健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方法。
可以让孩子们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保持健康的要点。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做出贡献。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单元。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1。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2、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氧气减少了。
二氧化碳、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3 )。
,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呼气4、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吸气)肺活量。
5、•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
脉搏与心脏跳动有关。
脉搏次数和心脏跳动次数•样7、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流回心脏。
: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8、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Ifll液流动的通道。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器官,血管是9次。
10、经常锻炼的人心跳较缓慢,有力,有利于心脏健康。
成年人的心跳•分钟人约为72。
(保护心脏)11、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有害。
运动性语言部分组成的: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又是由四个12、人的大脑皮层分为:(阅读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的针对这些项目多加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13 :保护人脑。
14、颅骨的作用不利于大脑发育,深夜还在上网、课间仍在学习不利于大脑发育,合理的休息可以让大脑更好的工作。
15 ,可以对人脑起到保护作用。
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脑的发育。
剧烈运动时戴头盔约为心跳次数平静时,成人、人体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与心跳次数加剧。
人体16。
20次),呼吸次数约为•分钟•分钟72次(和脉搏次数•样个小时以上的睡眠。
917、小学生睡眠时间标准: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有、同学们要提高效、老师减少作业量。
218、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同学们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建议:14、不要沉迷于电/游戏。
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3、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
19、当身体的某•器官的健康受到影响后,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第一单元:水的特点和用途1. 水的特点:水的特点:- 无味、无色、无气味- 可以变成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可溶解许多物质2. 水的用途:水的用途:- 生活用水:饮水、洗衣、洗澡等- 农业用水:灌溉、养殖等- 工业用水:冷却、清洗等第二单元:空气的特点和存在形式1. 空气的特点:空气的特点:- 无色、无味、无形- 可压缩、可膨胀- 占据一定的体积2. 空气的存在形式:空气的存在形式:- 大气中的空气- 水中的空气- 地下的空气第三单元:风的形成和特点1. 风的形成: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的运动,由于气压的差异引起- 气压高的地方空气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形成风2. 风的特点:风的特点:- 有风的地方,气温会降低- 风可以吹走物体第四单元:火的特点和用途1. 火的特点:火的特点:- 火光明亮,可以发热- 火可以自行燃烧,需要氧气- 火会产生烟、灰等副产物2. 火的用途:火的用途:- 照明、取暖、烹饪等- 工业生产、能源发电等第五单元: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点1. 地球表面的形状:地球表面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 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核心2. 地球表面的特点:地球表面的特点:- 70%以上是海洋- 30%左右是陆地- 地球上有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第六单元:天空中的太阳、月亮、星星1. 太阳:太阳:-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和热- 太阳在白天升起,在晚上落下2. 月亮: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反射太阳的光亮- 月亮的形状会变化,有满月、新月等不同状态3. 星星:星星:- 星星是宇宙中的恒星,有不同的亮度- 星星点缀在夜空中,形成美丽的星空以上是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的内容。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
(1-8单元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识别太阳、月亮、星星
- 描绘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 掌握太阳、月亮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感受风
- 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 观察风的造成和影响
- 探索风的作用和利用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 掌握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
- 了解地球的引力
- 探索物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现象
- 了解引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
- 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 掌握声音与光的不同特征
第六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 探索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单元:动力和能量
- 掌握不同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了解物体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方式
- 探索动力和能量的应用
第八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 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分类和属性
以上为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提纲,涵盖了1-8单元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后一门科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科目,内容包括自然界、人类生活、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知识点分门别类、逐一梳理,同时还要注重掌握常识、明确思路、强化实践等方面的要素,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
以下是我总结的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一、自然界自然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涉及到植物、动物、地球、气候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植物。
需要掌握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等知识点。
同时也要知道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药材等。
2. 动物。
需要对常见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还需要了解动物的分类、饲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地球。
需要对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点有所了解。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减缓或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
4. 天气气候。
需要知道气温、气象等方面的知识点。
同时也要掌握如何防御天气灾害,如台风、地震等。
二、人类生活人类生活是一个充满多彩多样的概念,涉及到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食品与营养。
需要掌握常见食品的品种、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健康饮食,从而保障身体的健康。
2. 卫生与健康。
需要知道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方面的方法。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3. 环境与健康。
需要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如保护树木、减轻垃圾污染等方面的方法。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人类的健康。
三、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涉及到观测、实验、测量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观察与记录。
需要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态、质地等。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记录观察结果,以便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4)不乱砍乱伐,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
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流水有力量)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单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而重量不变。
(也有一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时容易炸裂;火车轨道会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轮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气,防止温度高时,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爆胎;温度计也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是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进行传递,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空气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比如: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
第二单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可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力、风向、湿度和气温、。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7、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计)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8、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0、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1、一天中下午2点到3点之间气温最高。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竺可桢)他写了《物候学》一书。
第三单元养蚕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因为旧皮阻碍了身体的生长,蚕蜕皮时不吃也不动。
2、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正是用丝绸打开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使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誉为“丝绸之路”。
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属于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第四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验:在磁铁的不同位置悬挂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数量的多少,找到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3、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4、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是一块天然的磁石雕磨的。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5、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磁性黑板、磁悬浮列车、磁选机等。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是直线传播的,其最好的证明之一是(小孔成像)。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3、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4、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与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5、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平面镜让光发生反射。
6、光透过不同形状的玻璃会发生(折射)放大镜的镜片是(中间厚边沿薄的凸透镜)它可以(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7、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固定植物);茎的作用是(传送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身体);叶子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养料和氧气;蒸腾作用让根吸收的水从叶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3、萝卜、白薯、山药属于根,马铃薯、甘蔗、藕、姜、竹笋、洋葱属于茎,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的构造特征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
2、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根据动物的食性分为(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物)(腐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
3、鱼嘴一开一合地不一定是在喝水。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终生都不喝水;而生活中海里的咸水鱼,则要经常喝水。
4、象兔子这样(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即音高)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