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
浅析农用地流转中的价值评估及农民利益保障

使 用权 出让是指 农用地 所有者将 农用 地使 用权在一 定 期限 内有偿 出让给农用地 的使用 者 , 是农用地所有 者与 农用地使用者之间 的流转 , 包括 出让 、 出租 、 发包等 多种 基本形式 。 农用地使用权转让是农用 地使用权 的横 向转 移, 是农用地使用者将农用地使 用权再次转移 给其 他的 农用地使用者所形成 的一种农 用地流转形式 , 是一 种土 地使用者与土地使用者之 间所发生的流转关 系 , 包括转 让、 转包 、 转租 、 股份 合作 制 、 抵押 、 继 承等 多种 基本 形 式。 其 中农用地 流转 以转包 、 转 让为主 , 但是呈现逐年递
被征地农 民养 老生活保 障经 办机构应 为被征地农 民建 立个人账户 , 个人缴纳 的养老生 活保 障费记人该个人账 户 。参加城镇 医疗保 险的被征地农 民 , 每月每人 的补贴
标准为个人缴 费的3 %, 补贴年 限为5 年 。补 贴期 间个人 不必缴费 , 个人应缴纳 的部分从养老保 障资金 中列支 。
有权与使用权 的同时转移 , 并且要 向集体支付一定 的征 地补偿 费用 。买 卖是指 集体组织 在坚持 公有 制 的基 础 上, 将 农用土地所有权转移给 国家或其他集体经济 组织 的行为 , 它是顺应 市场 主体 的平 等要求 , 以土地市场 价 格方式参与交易 , 分为 国家购 买与集体购买两种 。对于
农用地评估方法

农用地评估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农用地评估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说农用地,那可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呀!就好像咱家里的宝贝疙瘩一样。
那怎么给它估个价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来说说收益还原法吧。
这就好比你养了一群会下金蛋的鸡,你得算算这些鸡一年能给你下多少金蛋,然后根据这个来估量这块农用地的价值。
你得把未来的收益都考虑进去,不能光看眼前那点小利。
要是你不算清楚,那不就亏大啦?还有市场比较法呢,这就跟咱去逛街买东西差不多。
你得看看周围类似的农用地都卖啥价,然后对比一下,看看自己这块地到底值多少钱。
这可不能马虎,得瞪大了眼睛好好瞧,不然被人坑了都不知道。
成本逼近法也很重要呀!就像你盖房子,得算算砖头、水泥、沙子这些成本加起来是多少。
农用地也一样,你得把土地取得的成本、开发的成本啥的都算进去,这样才能得出个比较靠谱的价格。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呢,就像是有个标准在那摆着,你根据这个标准来调整自己的农用地价格。
就好比你有个榜样,你得朝着榜样的方向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值钱。
那这些方法咋用呢?这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呀!就像医生看病,得对症下药。
如果那块农用地的收益很稳定,那收益还原法可能就比较合适;要是周围有很多类似的交易案例,那市场比较法就派上用场啦;要是那块地还没怎么开发,那成本逼近法可能更靠谱。
咱可不能随便乱用方法,不然得出个不靠谱的价格,那不是闹笑话嘛!这就好比你穿衣服,得根据场合来搭配,不能乱穿一气呀。
而且呀,在评估农用地的时候,还得考虑好多其他因素呢!比如土地的位置,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还是偏远的角落?土地的肥力咋样,能不能长出好庄稼?还有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染啥的。
这些都能影响农用地的价值呢!咱老百姓种地不容易,这农用地的评估可得认真对待。
不能让咱的辛苦白费,也不能让咱的土地被低估了。
咱得用合适的方法,算出它真正的价值。
总之呢,农用地评估方法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咱得重视起来,好好研究,让咱的农用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农地保护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农地保护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地资源的保护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地保护政策的出台,旨在保护农业生产用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地保护政策不仅对农民和农业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农地保护政策的效益进行评价。
一、社会效益1、保护粮食安全农地保护政策能够确保稳定的农业生产用地,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供应。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保障粮食安全越发重要。
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田的连片性和规模效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确保了粮食供给的稳定性,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2、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确保了农业用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农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有助于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保护好农地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限制农地向非农业用途转化,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农地保护政策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稳定的农业生产用地有助于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二、经济效益1、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可以保持农业生产用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地保护政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和销售范围,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空间。
2、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保护农业用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农地保护政策的到位执行,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现代社会中,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是食品生产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如何合理管理和评估这些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1.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居住和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要。
在土地管理上,应当有序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要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计划,加强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保持土地的生态平衡,促进土地的生产和使用。
2.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指可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或可能成为农业生产要素的一切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
如土地、水、气候、土壤、植物、动物以及劳动力、资本等资源。
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要优化耕地整理和改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环境稳定;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效益。
二、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评估1.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是对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以便为农村规划、农业生产及保护、资源整合等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地籍调查法、遥感检测法、实地调查法等。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评估,可以检查资源的分布状况,找到资源上的问题,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2.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是指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土地质量、水利条件、气候等客观条件,对其进行潜力的研究分析,以便评价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的能力。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潜力的评估;二是农业资源利用潜力的评估;三是生态环境潜力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对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及优化结构提供依据。
三、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的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和土地的管理与评估越来越重要。
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

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一就是土地资源。
在当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进行探讨,并就评估方法、意义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地资源评估的方法评估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实地调查是最直接、最基础的评估手段,通过对土地的实地观察和采样分析,可以获取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水资源状况等关键信息。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数据,可以快速了解土地资源的整体状况。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建模,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化评估。
二、土地资源评估的意义评估土地资源的意义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土地资源的品质、功能和潜力,可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评估土地资源还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土地资源评估的应用土地资源评估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土地规划中,评估土地资源可以帮助规划者确定土地用途、土地开发强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农业生产中,评估土地资源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施肥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品质。
在环境保护中,评估土地资源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防止土地资源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资源评估工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愿农业的土地资源评估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

农用地估价基本原则
农用地估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市场原则:根据农用地市场上的供求情况确定价格,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
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值是农用地估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2. 农场地区原则: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经济和社会背景,农用地的估价应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为主要目标,并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土地适用性、农作物产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3. 土地生产潜力原则:农用地估价应根据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作物产量来确定。
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水资源和农业技术等因素会影响土地的生产力和价值。
4. 土地权益原则:农用地估价应考虑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和期限,比如所有权、承包权或租赁权等。
土地权益的稳定性和保障程度会影响估价结果。
5. 公正与公平原则:农用地估价应公正、公平地进行,确保土地的估值结果符合法律法规,并遵循估价的行业规范和伦理标准。
6. 可比原则:农用地估价应参考类似区域、土地用途和土地条件的农用地价格信息,以确定合理的估值范围。
7. 经济效益原则:农用地估价应考虑土地的未来潜在收益和利
用价值,包括农业生产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和投资回报等因素。
上述原则是农用地估价的基本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地确定农用地的价值,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概述

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概述发布时间:2021-09-07T01:05:17.29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1期作者:张桂芳[导读]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产物,参与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后成为了人们所必须的社会产物,所以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张桂芳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滨州 251900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产物,参与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后成为了人们所必须的社会产物,所以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利用性问题频繁地出现,对其的伦理性评价应该从社会生产生活、社会形态等多个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本文引入了伦理评价理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问题进行了详细化地探究,利用全新、发展的眼光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探究,要求工作人员要尊重土地,站在伦理道德角度评价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伦理评价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矛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到了城乡的经济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评价也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对于土地资源能否达到合理利用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区域规划以及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从土地伦理行为的角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性使用和开发进行了探析,企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利用进行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在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评价内涵土地的伦理评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道德性关系,这提现了人类是自然界中的成员之一,但并不是自然的统治者与领导者,人类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也是一样的。
农地评估方法

农地评估方法农地评估是指对农地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农地土地利用、土地质量、生产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地的合理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农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地资源,合理配置农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地评估方法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一、农地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农地评估方法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农地评估应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2.科学性原则:农地评估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可靠。
3.灵活性原则:农地评估方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作物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等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
4.可操作性原则:农地评估方法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评估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并取得合理的评估结果。
二、农地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农地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评估范围:首先需要对农地评估的范围进行调查,包括评估地块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情况的调查。
2.土地质量评估:对农地的土地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土壤肥力、排水情况、土地坡度等因素的评估,确定土地的适宜农作物类型和生产潜力。
3.土地利用评估:评估农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目前的农作物种植情况、种植结构和产量等情况的评估,分析土地的现状和潜力。
4.经济效益评估:综合考虑农地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销售价格等因素,对农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确定农地的市场价值和使用潜力。
5.社会影响评估:评估农地的土地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农民收入、农村生活水平等情况的评估。
6.农地评估报告编制: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编制农地评估报告,明确评估结论和建议,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农地资源提供依据。
三、常用的农地评估方法目前,常用的农地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土地生产力评价方法、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土地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和土地市场价值评价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1-31作者简介:苑莉,博士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土地持续利用。
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苑 莉(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 现行农用地价值评估中社会价值偏低,只考虑当代人的价值,对农地资源的代际补偿不足,未全面估算农民失去土地的损失。
本文对农用地社会价值的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代际公平原则的具体内涵及其相应的实现途径,即通过主动的代际补偿方式对农用地社会价值进行充分、全面地体现,并提出了在实践上可具操作性的基于代际公平原则的农用地社会价值的核算方法。
根据上述提出的核算方法,本文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具体核算出基于代际公平原则下的乐至县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代际公平原则下的乐至县农用地社会价值与不通过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相比较,前者为后者的8.352倍。
因此,通过代际公平核算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农用地的社会价值,从而达到农地资源代际共享与均衡发展。
笔者认为在农地评估工作中可尝试运用代际补偿原则,这有利于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农用地社会价值的正确认识,并最终全面实现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代际公平;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 F301.2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1-0135-06do:i 10.3969/j .is sn .1002-2104.2011.01.02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用地则以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形式赋予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大量的农用地被征用征收。
据统计,1987-2004年,全国约有153万公顷土地被征用征收,有3000-5000万农民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
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目前这种事态还在持续。
因此,研究切实可行的农用地征收补偿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传统的农用地的征收补偿测算方法是以被征地的年产值为补偿标准,进而测算出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此方法测算的农用地社会价值偏低,且只考虑了当代人的价值,对农用地资源利用代际补偿不足,未全面估算农民失去土地所带来的损失。
而代际公平原则强调了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配置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分配的问题,因此,从代际公平的原则出发研究农用地的社会价值,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测算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充分体现了当代人的代际伦理道德水平。
当今的文献中,研究者多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研究代际公平理论[1-3],分析了代际公平原则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4],或针对代际公平分析中的代际模型[5-6]和折现率[7]进行研究,少有研究土地代际补偿的具体核算办法。
而本文在综合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部 农用地估价规程 中有关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方法为依据,结合代际公平原则,对农用地社会价值进行了核算,并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计算出代际公平原则下乐至县农用地的社会价值。
旨在探索出一种较为全面反映农用地社会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对农用地价格评估改革有所裨益。
1 农用地社会价值与代际公平原则1.1 农用地社会价值作为城市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高度稀缺资源,农用土地具有多重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因此,要客观准确地评估农用地的价值,不仅要考虑农用地的直接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农地的间接价值。
而农用地的社会价值是其间接价值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土地权益所具有的生活保障功能,因此,农用土地的价值内涵应该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性,农地价值评估中也应对社会价值进行充分核算。
农用地的社会价值是指农用地直接的物质价值转化为社会功能的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提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价值[8]。
1.2 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农用地社会价值体现社会保障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
因此,其价格的衡量应该维护社会稳定,其补偿应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保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1卷 第1期 C H I NA POPUL ATI O N ,RES O URCES A ND ENVI R ON ME NT Vo.l 21 N o .1 2011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可以量化,则可以认为,农民因失去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可以通过我国较完善的社会生活保障加以补偿[9]。
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的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T1006-2003)中,对社会保障价格的定义为:农民失去土地后,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再就业培训等应得到的补偿价值量的核算。
在本文中,将按照规程的规定,对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再就业培训这三项社会保障项目进行核算,以此计算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价值补偿量。
1.3 代际公平原则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1.3.1 农地资源代际公平的内涵代际公平的概念最早由塔尔博特.R佩奇(T.R. Page)在社会选择和分配公平两个基础上提出,它主要涉及当代人和后代之间的福利和资源分配问题。
佩奇提出这样的代际观点:上代人给下代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财富遗产,下代人所获得的财富遗产至少应等于上一代人所继承的。
农地资源的代际公平强调,必须考虑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农地资源公平分配问题,当代人不仅要留下满足他们需要的农地资源,还要保证下代人获得足够其生存与发展的农地数量和质量。
农地资源的分配的代际公平应该包括以下几级内涵:第一级内涵是指农地资源在各代人之间的分配是否公正,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现代人对农地资源的利用是否破坏了后代人发展的基础。
二是现代人对农地资源的投资是否与他们所消耗的农地资源量相匹配,对农地资源的投资包括中低产田的改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整理等。
第二级内涵是现代人对后代人的补偿行为能否实现。
由于理想的状态并不存在,如果耕地资源在当代和后代人之间出现不公平现象,出现耕地资源的数量失衡和功能存量失衡现象,此时当代人应该对后代人进行补偿。
出现数量失衡可以提高科技水平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达到代际公平,而出现绝对失衡就必须通过代际主动的财富来转移或者对后代人进行补偿[1]。
1.3.2 代际公平的实施途径代际财富和福利公平是代际公平的实物表现和水平标准,因此,代际财富和福利的公平能确保代际公平的实现。
为了实现代际财富的均衡,必须要当代人采取主动的财富转移政策,并建立代际财富转移的专项基金制度[5]。
大量的事实证明,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经济社会问题的背后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警告 补偿不足。
实现农地资源的代际财富均衡,建立农地代际补偿机制,可通过农地资源的代际转移和代际之间的动态传递,对后代进行合理补偿,以达到自然资源代际共享与均衡发展。
实际应用时,可通过相邻两代人之间土地资源的动态传递来处理代际公平问题,具体为:通过代际转移保持土地资源的价值量不减少,即前代人不仅将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而且通过科学技术等方式对后代进行合理补偿,以达到自然资源代际共享与均衡发展。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经济学家罗伯特 佩雷拖(Robert B leit)指出,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特别对于那些不可更新资源,使用一点便少一点,应该视其为生产性资产使用,进行折旧和补偿。
针对实践中的农地资源利用的价值代际补偿不足,实现代际补偿的常用方法有:一是建立耕地资源的代际补偿基金;设某项经济活动涉及到农地资源的利用,并且可以估计出对未来造成的损失为Y,而且该损失将在t年后发生,则现代人必须储蓄X补偿基金以补偿后代人的损失,X在数额上应该等于Y/(1+I)t,其中I为贴现率。
二是保持农用地的资本存量。
对于耕地资源而言,就是要保持农用地的总量(包括质量和数量)的不减少[4]。
现实情况下第二种方法并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对农地资源利用的价值补偿采用第一种方法。
因此,本文主要从土地可持续理论中的代际公平原则入手,针对农用地社会价值核算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代际公平原则运用不足的现状,计算农用地的社会代际补偿价值。
计算方法采用上述代际补偿方式中的第一种方式,以此建立在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地社会价值的计算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种具体量化代际公平因素的方法。
1.4 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用地社会价值评估根据上述代际补偿的计算公式Y=X(1+i)t,需要我们求出当代人的农地社会补偿价格X,贴现率i,以便测算出t个代际年限后的代际补偿价格Y。
农用地社会价值、基于代际公平原则下的农地社会价值,代际补偿基金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2 农用地社会保障价格的测算笔者采用国土资源部颁发的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图1 农地社会价值、代际公平原则、代际补偿基金关系图F i g.1 T he relati on of soc i a l v al ue o f ag ricu ltura l l and,pr i nciple of i ntergene rationa l equity andi ntergenerationa l compensati on fund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1期T1006-2003)中农用地社会保障价值的核算方法,利用四川省乐至县历年土地征收工作中收集的相关数据,结合该县社会保障价格的实际情况,对农用地社会保障价值进行了评估。
2.1 研究区概况四川省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腹心。
东与遂宁、蓬溪接壤,南与安岳、资阳为邻,西靠简阳,北毗金堂、中江。
全县辖17个建制镇,8个乡,606个村,6466个村民小组,32个城镇街道居委会,全县人口共864272人,其中,农业人口764902人,占总人口数的88.50%,非农业人口99370人,占总人口数的11.50%。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9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值10.56亿元,占总产值的44.02%,第二产业值6.85亿元,占28.55%,第三产业值6.59亿元,占27.47%;粮食总产量28.22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26.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5元。
农作物中以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辣椒为主,园艺作物有果树、桑树等。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生猪出栏数81.16万头,山羊出栏数30.08万头,林业生产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2.2 乐至县农用地社会价值测算根据国土资源部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T1006-2003),采用征地片区区片价格计算方法,根据其区位条件,考虑被征收或征用土地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保障功能,结合农地利用实际,把乐至县由北向南划分为三个区片,北部选取童家镇,中部选取天池镇,南部选取龙溪镇作为区片地价的测算单位。
以这三个征地片区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先以各年龄组为单元测算各年龄组人均社会保障价格,最后得出人均社会保障价格和单位面积社会保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