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分析及防范对策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起着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关键作用。
由于其地理位置较为开放,易受外力破坏的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现状:1. 自然灾害风险:架空输电线路易受台风、龙卷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电线断裂、杆塔倒塌等情况,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
2. 非法破坏:架空输电线路遭受恶意人为破坏的情况较为常见,例如盗窃用电、偷盗电线、破坏电杆等,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 直接触雷:由于大部分架空输电线路高出地面,容易成为雷电的直接打击对象,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停电。
针对以上现状,可以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提升设备技术水平:采用高强度的电线材料和抗雷击的设计,提升线路的耐外力破坏能力。
2. 强化设备检测和维护:定期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问题的电线、电杆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设备监控系统的建设: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外力破坏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电力安全意识,加强对非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和制裁力度。
5. 防灾减灾工作的加强:加强架空输电线路在自然灾害中的抗风险能力,如加固电杆、采用防风设计等,减少灾害损失。
6.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架空输电线路应急预案,确保在外力破坏导致供电中断时能够迅速恢复供电。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电力企业加强设备技术升级、设备监测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和防灾减灾工作,确保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

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第一篇: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公用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电力设施,尤其是输电设施,因其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
据统计,安徽省某供电企业从2002—2007年6年间因外力破坏引起线路故障跳闸有12起,占总故障数的39.3%。
在2006—2007年2年间因线路器材被盗所造成的缺陷、障碍等危及线路运行的隐患也高达52起。
1、造成输电线路外破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较快,线路防护区内违章建房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输电线路导线与房屋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瞬时接地或跳闸事故;也有一些是建筑施工时误碰电力线路而造成跳闸。
(2)因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开山炸石者不乏其人,石块击中导线,致使导线断股,甚至击断导线,造成线路被迫停运。
(3)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在恶劣天气作用下引起事故跳闸。
(4)春、秋季节,在输电线路附近放风筝,风筝线缠绕在线路导线上造成跳闸。
(5)向线路抛掷铝箔或胶质线、铁丝等物,造成线路瞬时故障跳闸。
(6)午收季节,农民在输电线路下焚烧麦秸杆,释放的高温烧断杆塔地拉线,引起导线短路、线路跳闸。
(7)线路杆塔塔材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尤为突出的是农网改造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2、暴露的问题(1)线路沿线农民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为图眼前利益铤而走险,违章建房、开山炸石,甚至对农网线路的偷盗行为时有发生,对其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置之不顾。
(2)法律宣传不到位。
《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电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做好电力法规的宣传。
(3)电力部门指派的群众护线员没有真正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工作没有做到位。
输电线路外部破坏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

输电线路外部破坏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引言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的终端。
然而,输电线路往往会面临来自外部的破坏,这些破坏会导致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
本文将剖析输电线路外部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输电线路外部破坏原因剖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造成输电线路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风暴、地震、洪水等。
在风暴中,强风可能导致输电线路杆塔倒塌,导线断裂;地震可能导致输电线路设备受损;洪水可能导致输电线路被淹没,设备短路。
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并合理选择输电线路的布设位置和设备材料,提高其抗灾能力。
人为破坏人为破坏也是输电线路外部破坏的重要原因。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刻意破坏输电线路,以实施盗窃、报复等行为。
他们可能会盗窃输电线路上的金属材料,破坏设备或导线,甚至纵火。
因此,需要加强对输电线路周围的安保措施,加强巡视和监控,提高对潜在破坏者的打击力度。
动植物活动动植物活动也可能导致输电线路的破坏。
例如,鸟类可能在输电线路上筑巢,未及时清理可能导致电弧短路;爬行动物如蛇可能爬到输电线路导线上,导致设备受损;树木生长过高可能触碰到输电线路,导致断路。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输电线路周围的动植物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可能对输电线路造成影响。
例如,在高温夏季,输电线路金属材料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导致设备损坏;而在寒冷冬季,雪、冰的堆积可能导致线路导线异常下垂、断裂,甚至杆塔倾斜。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温度变化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设备,以及加强维护和监测工作。
输电线路外部破坏防范对策自然灾害防范•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合理选择输电线路的布设位置和设备材料,提高抗灾能力;•加强设备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设备的损坏影响;•加强对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坏影响。
人为破坏防范•加强安保措施,加大对输电线路周围的巡视和监控;•配备安全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记录可疑行为;•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维护输电线路的安全。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架空输电线路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至各地的输电线路,通常由电塔和电缆组成。
它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架空输电线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力破坏隐患,给电网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本文将从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影响和防治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
1.1 外力破坏形式多样化架空输电线路受外力破坏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风力、冰雪、雷击、鸟击、外力破坏等,其中外力破坏主要指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坏。
由于电力设施所在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外力破坏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隐患。
由于架空输电线路通常建设在偏远山区、高海拔地区或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受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外力破坏事件屡有发生。
尤其是冰雪、雷击、外力破坏等问题,威胁了电网的安全和可靠性。
1.3 外力破坏影响严重架空输电线路受到外力破坏后,可能导致电缆断裂、电塔倒塌、导线脱落等严重后果,不仅造成电力系统的短暂停电,还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二、架空输电线路防治对策分析2.1 强化预防措施针对外力破坏频发的现状,应加强对架空输电线路的预防工作。
一方面,要对电力设施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外力破坏的能力;要及时对电力设施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减少外力破坏的可能性。
2.2 提高预警能力通过安装雷电预警设备、监控摄像头等设备,提高对外力破坏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3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外力破坏应急预案,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在外力破坏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快速、有效的处置。
2.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社会对外力破坏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共同参与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
2.5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电力设施的监管力度,对于违规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严格惩处,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问题在电力行业中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外力破坏包括自然灾害(如风灾、雷击、地震等)和人为破坏(如盗窃、故意破坏等)。
这些外力破坏,不仅会对电力系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险。
防止外力破坏,保护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对策。
自然灾害是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对输电线路的侵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立雷电采集系统。
雷电是导致输电线路闪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设立雷电采集系统,可以及时收集雷电的信息,为线路的维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2.加强对风灾影响的研究和防范。
风灾是导致输电线路倒塌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加强对风灾影响的研究和防范,可以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风灾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1.加强对线路的监控和巡视。
通过增加巡视力度,加强对线路周边环境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阻止人为破坏行为的发生。
2.加强对线路周边安全的管理。
对于经常发生人为破坏的地区,可以在线路周边设置围墙、报警系统等防护设施,提高线路的安全。
3.加强对故意破坏行为的打击和处罚。
对于那些故意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应严惩不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故意破坏行为的鄙视和抵制。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问题是电力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通过加强对自然灾害影响的研究和防范,加强对线路周边环境的监控和巡视,以及加大对人为破坏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可以有效地减少外力破坏带来的损失,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施,其运行稳定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架空输电线路往往面临着各种外力破坏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对于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问题的分析和防治对策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
一、破坏现状在输电线路的运行中,外力破坏是导致线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力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自然灾害引起的外力破坏。
如台风、雷击、大风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树木倒伏、杆塔倒塌、导线断裂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2. 人为破坏。
包括盗窃铜线、破坏设备、蓄意破坏等行为,这些都会给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危害。
3. 勾挂外物。
有时候,一些外物比如树枝、塑料袋等会被风吹到导线上,导致导线间短路,引发事故。
以上情况都是导致输电线路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防治对策分析1. 提高架空线路的抗风能力。
针对自然灾害引起的外力破坏,需要加强设备的抗风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提高架空线路的风切割、风振、冰灾等能力,确保线路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2. 加强对输电线路的巡查和维护。
及时发现和修复线路中的问题,确保线路设备的完好,减少外力破坏引发的事故。
3. 设立安全防范机制。
针对人为破坏,需要加强对线路的安全监控,设立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线路的安全问题,避免人为损坏行为的发生。
4. 加强宣传教育。
对于周边居民和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对于输电线路的认识,降低外界对于线路的损坏行为发生的可能。
5. 加强环境保护。
在输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确保不破坏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线路设施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抗外力破坏能力,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降低因外力破坏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外力破坏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高线路的抗破坏能力,减少外力破坏对线路设施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电能的传输任务。
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功能,架空输电线路往往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必须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外力破坏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对于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现状的分析。
外力破坏架空输电线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气因素:风暴、冰雪、雷击等极端天气条件都可能对架空输电线路产生影响,导致线路杆塔倾斜、导线断裂等问题。
2. 动植物因素:有些地区的架空输电线路常常受到猴子、鸟类等动物的干扰,它们可能会接触到导线,导致线路短路。
3. 人为因素:有些人为因素也会对架空输电线路造成破坏,如盗窃电力设备或私拉乱接导线等行为。
以上种种外力破坏不仅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导致设备损毁、停电等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来应对这些破坏。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外力破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1. 加强线路的设计和材料选用:在设计架空输电线路时应考虑到当地的天气条件和动力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增强线路的抗外力能力。
2. 做好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定期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线路存在的隐患,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3. 安装防护设施:针对不同的外力破坏因素,可以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如加装防鸟网、导线防冰设施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力对线路的影响。
4. 加强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和监测工作:定期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可以利用监测设备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预警措施。
5. 强化法律法规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盗窃电力设备、私拉乱接导线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对架空输电线路的保护意识。
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外力破坏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从设计、维护、安装防护设施、巡检和监测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架空输电线路的抗外力能力,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供电安全。
浅论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论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本文阐述了违章施工、违章建筑物、高杆植物等几种外力破坏的形式,并对各种形式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及解决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为了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降低输电线路外力破坏跳闸次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预防输电线路的外力破坏。
以下就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分析。
一、防止违章施工破坏电力设施1、现状及原因分析。
造成输电线路屡遭违章施工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没有依相关规定规范施工和依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忽视输电线路设施安全,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或部分工程建设在开工前,虽然与供电企业协商并确定施工安全措施,但实际施工人员却没有依照约定方案开工,操作又不规范,再者,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其它单位,承包单位又再分包,一线作业的工程施工人员不仅没有相应资质,甚至很多是临时聘请的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最终造成挖断、毁坏输电线路设施,导致停电甚至人身伤害等事故。
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协调机制不健全,疏于管理,相互推诿,缺少健全会审制度,也导致输电线路遭受破坏。
2、预防及解决的措施(1)规范建立输电线路的建设、维护及管理档案资料。
供电企业首先应保证输电线路存在的合法性,符合建设程序,取得合法、完备的施工、验收及运行手续。
其次,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输电线路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并形成书面材料,一并归档,以备有案可查,有据可依,避免产生被动的局面。
(2)编制铺设在地下、水底的电缆和其他电力设施分布图,准确地梳理清楚相应区域内电网和相关电力设施分布状况,并将分布图呈送相关部门备案。
主动、积极促成电力主管部门与规划、城建等部门在相关审批工作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争取做到建设工程可能危及地下电缆等电力设施时能会同电力主管部门审查程序,或由供电企业提供相应安全措施意见,由此减少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电力设施受到破坏的事件;主动与有关建设单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跟踪建设项目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对近几年来输电线路多发的外力破坏事故的类型和危害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若干防范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防范对策
1、概述
近几年来外力破坏对输电线路的破坏事故越来越突出。
我单位作为驻马店供电公司输电网35kV—220kV输电线路的主要运行单位,所管辖的近1500多公里线路在2003年就发生了4次外力破坏跳闸故障,约占全年跳闸故障次数1/3。
外力破坏事故多发在交叉跨越的重要防护区段,如跨河、跨路、跨线档等,且容易造成永久性故障,不能成功重合闸,需进行抢修恢复,危害性和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由于外力事故特有的突发性和分散性,使得运行部门防不胜防。
本文拟对此类事故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若干防范对策。
2、典型事故实例
(1)2003年3月31日15时30分,110KV银上线跳闸,原因是一村民在#12杆—#13杆下面鱼塘边钓鱼,鱼杆过长与导线放电,钓鱼村民被当场打死。
造成上蔡县大面积停电5分钟。
(2)2004年4月10日13时20分,110KV马东线跳闸,原因是#37杆—#38杆修路,挖掘机在导线下作业,由于驾驶员疏忽,起重臂与导线放电,造成线路停电古城电厂变电站全站失压,导线烧伤15股,当天进行了导线修复送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3)2004年6月7日18时34分,110KV漯上线跳闸,原因是#174杆—#175杆防护区外,建筑屋铁皮房顶(长38米)被大风刮在东边导线上,造成线路停电,导线多处烧伤,连夜进行了抢修,该线路停电12小时。
(4)2004年6月20日13时25分,110KV漯上线跳闸,原因是一大块塑料布被风刮到#156杆中线上,造成线路跳闸,经处理后恢复送电。
(5)2004年6月20日12时50分,220KVⅡ计驻线跳闸,原因是#312杆—#313杆当地群众砍伐防护区外超高树木(边线外18米),树梢与导线放电,造成线路跳闸,省公司给我局记一次设备一类障碍。
(6)2004年7月2日10时41分,110KV马确线跳闸,原因是#6杆—#7杆弧垂点下面移动公司新架一条光缆线,与导线距离不够,加上天气热导线下垂,产
生放电,造成导线烧伤2米多长,造成确山变电站全站失压20分钟,修补了导线和降落了通讯线后,才恢复送电。
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两家水泥厂提出赔偿要求。
3、外力破坏情况分析
以上是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故的几起典型实例,就2003年至今年7月10日,我单位所管线路,发生线下鱼塘钓鱼线路跳闸4次,电击死3人,1人重伤。
农用塑料布等外物吹上导线引致短路或接地跳闸事故4起。
低压电线、通讯线触碰导线造成的跳闸2次。
修路机械与导线放电引起线路跳闸2起。
违章建筑引起线路跳闸1起。
砍伐防护区外超高树木,引起线路跳闸1起。
其它诸如公路扩宽、新修公路、窑厂取土、挖沟排水、建房等危及杆塔基础或破坏地网。
砼杆拉线棒、拉线被锯断盗走,塔材或螺栓被盗等多起外力破坏未遂事故。
由于我们的运行人员巡视到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了处理。
使我市这些较为典型的外力破坏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也严重威胁着线路运行的安全。
在省内已有多例由于塔材、螺栓被盗而引起倒杆、断线的事故报告。
如:2003年12月19日平顶山市电业局110KV 平东线#7杆(N50 耐张转角杆)倒杆,其四根导拉拉线棒和一根地拉拉线棒均从底部锯断,UT型线夹丢失。
2004年3月9日平顶山市电业局110KV宝肖线#56杆(Z1-14.4)倒杆,四根拉线均被从根部锯断。
2004年4月6日安阳市电业局110KVⅠ、Ⅱ崇园线#3、#4、#5塔(同杆双回)拦腰折断,造成京深高速公路交通中断2个多小时。
2004年5月3日鹤壁市电业局220KV鹤岳线#14塔三根拉线棒被锯断倾倒。
我单位巡视人员今年1月份在110KVⅠ、Ⅱ天西线巡视中发现#25塔包铁螺栓丢失80多个。
3月份在110KV漯上线巡视中发现#29塔丢失塔材25根,#30塔丢失26根,两基塔正是跨越京深高速公路。
4月份110KV 马东线巡线中发现#8砼杆(耐张转角),一侧两根地拉和一根导拉均从底部锯断,UT型线夹丢失。
好在及早发现,迅速处理,避免了多起重大的倒杆、塔事故。
4、外力破坏事故的防范对策
(1)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电网安全问题。
现行的《电力法》、《条例》和《实施细则》在电力设施保护的内容方面有漏洞,因而可操作性较差。
而新修订的《电力法》、《条例》和《实施细则》迟迟不能出台,使电网安全遭遇法律真空。
建议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看待电网安全问题,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上述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并早日出台新的法律法规。
(2)政府必须加强对废品回收的控制。
目前,遍布城乡结合部的废品回收站,极易成为破坏电力设施犯罪分子的销赃场所。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力设施的保护问题,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废品回收的控制和管理,使犯罪分子无处销赃,从而从源头上遏制电力设施的外力破坏不断上升的势头。
(3)采用高新技术防范外力破坏。
引进和采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如开发新型铁塔,以新型材料作为铁塔的组成材料,材料之间采用特殊连接,使不法分子无从下手,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电力设施。
(4)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
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必须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护电宣传教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和犯罪分子要采取公审、公判和公告形式,广而告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审判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设立举报制度,对于积极检举和提供破案线索的群众,给予保护和物质奖励,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用电、节电和爱护电力设施的意识。
最终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把保护电网安全当作公民自身的一项义务。
(5)做好基建验收工作。
电力运行部门要做好基建验收工作,特别要注意按有关规程清除电力设施防护区内的建筑物和树木等外力隐患,把外力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6)为电力设施投保,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
电力设施受外力破坏,无论是自然外力或者是外力破坏,不仅会给电力企业自身利益带来损害,而且有可能会给广大的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有必要为电力设施进行投保。
当电力设施由于受外力破坏而给电力企业和用户造成经济损失时,可由保险公司承担部分或全部损失。
同时,电力企业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挽回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