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油气藏驱动能量和开发层系划分
浅谈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意义及划分原则

浅谈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意义及划分原则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在石油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是提高石油开采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意义及划分原则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人们对于油田开发层系划分的认识,也对开发层系的合理划分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油田开发层系划分意义划分原则引言:油田开发层系划分,是根据储层特征,将多层油藏划分为不同的层系,每个层系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似。
然后对于每个层系,分别设定开发参数,分层注水开发,以期实现油田合理而有效的开采。
一、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意义1.有利于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我国地域辽阔,油田众多,不同油田的储层特征各部相同。
而即使对于单个油田,其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其储层特征也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位置的石油开采,其工艺参数是不同的,例如:注水的压力、流量和深度,泵和电机的选型参数,抽汲设备的动力等。
这些参数的设定范围,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储层位置,若不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则许多的参数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参数范围,也会因为参数的不够优化,从而使得石油开采出现采收率不高,而将开发层系进行合理划分,则可以根据不同层系自身特点,细分和优化工艺参数,实现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储层的非均质性,包含了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
其中宏观又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
微观则包括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性。
基于储层特征的非均质性,将油田开发层系进行合理划分,根据不同层系特征决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使用量和配置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1]。
3.有利于能源的节约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伴随着电力、热力等能源的消耗。
不同深度和位置的油藏其所处环境也有所不同,当处于结构致密的岩层中,其开发难度大,能源消耗大,当处于松散的岩层时,其开发难度小,能源消耗也小。
根据不同的储层特征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并选用相应的设备,设定相应的合理参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的节约。
油藏动态分析相关基本知识介绍

32
直线排状:
面积注水
直线排状系统:井排中井距与排距可以不等。 生产井:注水井 m=1:1
33
五点井网:
面积注水
反五点井网和正五点井网是相同的。 m=1:1;
适合于强注强采的井网
油气田:指同一地域内一个油气藏或多个油气藏 的总和。
3
3
按圈闭成因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混合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4
4
按圈闭成因
5
5
按圈闭成因
6
6
按圈闭成因
7
7
按圈闭成因
8
8
按圈闭成因
9
9
按烃类性质
高凝油藏 挥发油藏 凝析油气藏 稀油油藏 稠油油藏
10
10
按烃类性质
11
11
按烃类性质
39
39
油藏开发基本矛盾
层间矛盾 平面矛盾 层内矛盾
40
40
层间矛盾
指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由于各个油层岩性、物性和储 层流体性质不同,在成各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 ,地层压力、出油状况、水淹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相 互制约、干扰、影响各个油层,尤其是中低渗透率油层发 挥不了作用。
41
41
层间矛盾
A4
A1
A8 A9
A7
。
A8
。。
A4
。
A9
A1
。
A2 A5
A3 A6
A10
。 。
A5
。 。
。 A6
A10
。
油藏——精选推荐

油藏第一章1.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大的岩石层)非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小的岩石层)水平、倾斜储层无法聚集油气。
2. 圈闭:定义: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遮挡油气,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构成要素:储集层(储集油气的岩石层)、盖层(阻止油气向上运移的岩石层)、遮挡物(阻止油气侧向运移的岩石层)。
圈闭大小度量参数:溢出点(圈闭中油气溢出的地方)、闭合高度ht (圈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垂向距离)、闭合面积At(通过溢出点的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圈闭容积Vct:Vct=Ath?(1-Swc) h—储集层的厚度定义: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占据的部分,称作油气藏。
(08年已考)度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ho、含油面积Ao。
8.地质储量:特定地质构造中所聚集的油气数量。
分为静态地质储量和动态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与静态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作储量的动用程度。
可采储量: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地质储量。
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静态地质储量:采用静态地质参数(如含油面积和储集层厚度)计算的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采用动态生产数据(如油气产量和地层压力)计算的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容积法计算公式:N=Aoh? (1-Swc)/Boi (10年已考)Boi—原始条件下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9. 储量级别:潜在、远景、预测、控制、探明、开发10. 储量丰度:单位含油面积上的石油地质储量。
Ωo=N/Ao= h? (1-Swc)ρos/Boi ρos—地面脱气原油密度。
单储系数:单位岩石体积中的石油地质储量。
(09年已考)ωo= N/Aoh=? (1-Swc)ρos/Boi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1. 原始地层压力:油气藏投入开发之前测量的压力,Pi2. 动态地层压力:油气生产过程中测量的压力,P3. 井底流压:油气流动即生产过程中测量的井底压力,Pwf4. 井底静压:油气静止即关井过程中测量的井底压力,Ps5. 地层压力梯度Gp:单位深度的压力变化值。
油藏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油藏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五点法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为4:1。
答案:错2.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线性流动阶段斜率为1/2。
答案:对3.封闭油藏达到拟稳定状态时,双对数坐标系中,压力导数曲线呈斜率为1/2的直线。
答案:错4.水侵系数(m3/MPa)指每降低单位压力靠重力能驱入油藏中水的体积。
答案:错5.压力响应曲线的早期段反映油藏动态,可以由此求得地层系数等参数。
答案:错6.物质平衡方程形式上与时间没有关系,但部分参数与时间有关。
答案:对7.物质平衡方程是任意开发时刻与初始时刻的比较,受其余时刻影响。
答案:错8.可根据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天然水侵系数和油藏的地质储量。
答案:对9.指数递减中,N P~lgQ呈线性关系。
答案:错10.采用最小流压法确定合理地层压力的原理为:在一定泵挂深度条件下的最小流压,加上生产压差,即为地层压力下限值。
答案:对11.剩余油指油层孔隙中经过某种驱替剂多次驱替后(理论上应该经过无限次的驱替)仍不能采出的原油。
答案:错12.改变驱替速度、界面张力、水的粘度都会影响剩余油饱和度大小。
答案:对13.凡是以改变地层中流场分布的注水开发方法都属于水动力学调整方法。
答案:对14.区域勘探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和查明油气田。
答案:错15.双重介质油藏中,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基岩是主要的储容空间。
答案:对16.溶解气驱是油藏主要依靠从原油中分离出气体的弹性膨胀将原油从地层驱向井底。
答案:对17.热力采油法的主要提高采收率机理是升温促进原油膨胀。
答案:错18.表皮系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答案:对19.试井资料是在油气藏静态条件下测得的,求得的参数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油气藏特征。
答案:错20.深度超过800m的地层中,压裂产生的裂缝基本是垂直缝。
答案:对二、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重力能。
【油藏工程】1.03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19
4)不应把几个可采储量较大的油层合并为一套层系 应以产率和最终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划分开发层系的厚度标
准。在西西伯利亚,划分开发层系的最小厚度定为4m。对 油气层或底水油层,厚度标准则大一些。 5)渗透率相差一倍以上,以及压力相差很多的油层,不能合 并为一套开发层系。 6)原油粘度相差三倍以上,或者产率相差一倍以上的油层, 不能合并为一套开发层系。
8
二、划分开发层系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1、矿场地质因素 主要包括:油田剖面的分层性,产层的划分,产层的岩
性特征,产层储集性质和渗流特征,流体性质,生产层间 隔层的性质、分布、厚度,原始地层压力分布,地层含油 井段总厚度、含油厚度、有效厚度,油水界面特征,储量 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驱动类型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6
(2)对各油层组(或砂岩组)中的油砂体进行分类排队并作 出评价,研究每一个油层组(或砂岩组)内不同渗透率的油 砂体所占的储量百分数;不同分布面积的油砂体所占储量 百分数;不同延伸长度的油砂体所占百分数。通过此分类 研究,掌握不同的油层组、砂岩组或单油层的特点和差异 程度,为层系划分提供静态地质依据。
第三节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内容提要
一、多油层非均质性特点 二、划分开发层系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四、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五.划分开发层系的一般方法
4
• 油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多油层开发部署和开发效果的最 重要的因素。
• 合理地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是从开发部署上解决多油层 油田垂向层间非均质性的基本措施。
水平。划分层系可避免层数过多、井段过长给采油带来的不 利影响。
油气开发地质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油气开发地质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绪论单元测试1.美国正式出版的《石油开发地质学》在1979年由塔尔萨大学的---完成的?()参考答案:P.A.迪基2.G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is()参考答案:Static and dynamic reservoir第一章测试1.油气田开发地质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油藏管理的全过程中,正确描述油藏开发地质特征。
()参考答案:对2.油藏的边界条件特指:()参考答案:底水;非渗透性岩性圈闭;气顶3.The recommend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t yourChinese book is ()参考答案:according to geometry and boundary conditions;based on reservoircharacteristics and flow;by the fluid nature4.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all form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参考答案:对5.流体性质主要包括()参考答案:密度、粘度、凝固点及烃类、非烃类组分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层内流体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参考答案:对7.油气田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油气田开发总体系统工程中,开发地质是中心环节,它涉及到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是油田开发的灵魂。
()参考答案:对8.油气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油藏工程法;地球物理法;数学、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等方法9.石油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成分包括:()参考答案:非烃化合物;少量氧、氧、硫、氮等微量元素;烃类化合物10.石油具有极高的电阻率,是一种非导体。
油气藏工程

成有些层出油多,有些层出油少甚至不出油。
四、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 为了调动每一个油层出油的积极性,把油田地下渗 透率等性质相似的和延伸分布情况差别不大的、油 层压力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 开发。
• 作为一种提高一次采油采收率和产能的方法,在 一口或多口井中注入流体。在一次采油后一定时 间内注入流体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二次采油”。 一次采油和注水或非混相注气的二次采油的最终 采收率通常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0%~40%。
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在二次采油达经济极限时,向地层中注入流体、 能量,将引起物理化学变化的方法通常被称为“ 三次采油”。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 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 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
• 面积注水方式有以下三种组合类型:
3. 面积注水
(1)线性注水
三、注水方式
1:1
注水面积波及系数达到50 %以上。
指生产井全面见水,开发单元内已被水淹的 面积与整个开发单元面积之比。
3. 面积注水
(2)三角井网注水系统
三、注水方式
四点法注水
以生产 井为中心 包括周围的注水 井而构成的注水 网格来命名,在 这个网格中一共 有几口井,就称 为几点法注水。
1948年《油田开发科学原理》出版
段
1940-1950
同时进行了规模不断扩大的人工注水 开发实践。
四
1950年至今 油田开发事业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是一门认识油气藏,运用现代综合性科
学技术开发油气藏的学科。
油
气
藏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受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受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预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讨论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臧描述2、油气藏工程讨论3、采油工程讨论4、油田地面工程讨论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别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讨论。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熟悉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受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熟悉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需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洁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隐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需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一一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当讨论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学问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宽阔,地面地下条件简单、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定是个学问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水压驱动,当水体比较大时,在油藏的开发初 弹性水压驱动,当水体比较大时, 弹性水压驱动 期都要采用天然能量进行开发,在开发的中后期由 期都要采用天然能量进行开发, 于注水不及时就会产生这种的驱动方式。 于注水不及时就会产生这种的驱动方式。例如孤岛 油田中一区, 75年前后的进行强采试验, 油田中一区,在75年前后的进行强采试验,注采比 年前后的进行强采试验 小于1 弹性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小于1,弹性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部分区域 出现了溶解气驱动的特征。 出现了溶解气驱动的特征。
弹性气驱
油藏压力逐渐降低 日产油量逐渐 瞬时生产气油比逐渐升高 基本处于无水采油期 在不发生气窜的条件下, 在不发生气窜的条件下,是否气顶 的膨胀量等于采出油量的体积? 的膨胀量等于采出油量的体积?
5、重力驱动
形成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边底水,无人工注水,无气顶,只有重力在起作用。 能量释放:依靠重力,形成压差,驱动流体运移。
(1)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2)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 (3)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 (4)气顶气的膨胀能。 (5)重力能。
不同的能量方式决定了油藏的开发方式,开采特征、采收率、 不同的能量方式决定了油藏的开发方式,开采特征、采收率、布井方式等油 藏的重要措施。 藏的重要措施。
油藏驱动能量和层系划分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第4讲 油藏驱动能量和层系划分
油藏驱动能量和层系划分
1 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驱动方式:油藏中驱动流体运移的动力能量的种类及其性质。 驱动方式:油藏中驱动流体运移的动力能量的种类及其性质。 种类及其性质
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的力一般 有以下几种:重点 重点
4、气压驱动 (1)刚性气驱
气压驱动分刚性气驱和弹性气驱两种
形成条件:有良好的气源供给,气顶压力不变,或者注气保持压
力。无边底水,无人工注水,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
能量释放:依靠气顶的膨胀驱油,或者注入气体的能量驱油。 适用的油藏:具有无限大的气顶,气顶的压力能够保持不变。
避射油层的底部 保持各个部位采出量均衡 控制生产压差和采油速度及时 关闭高生产气油比的井
1、弹性驱动
形成条件:没有边底水,无气顶,无注水,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 能量释放:地层压力降低,油藏岩石和流体释放能量。 适用油藏:封闭油藏、断块油藏,一般油藏在地饱压差比较大的开 发前期(应该注意油藏岩石物性的改变)。在海上油田和复杂地貌 及注水条件差的地方采用。
油藏压力不断降低 日产油量不断降低 瞬时生产气油比不变 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 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fw
a
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如果是重力驱动,产量如何变化? 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如果是重力驱动,产量如何变化? 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如果是重力驱动,产量如何变化? 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如果是重力驱动,产量如何变化? 前苏联的部分老油田,在弹性开采3-7年后,依靠溶解气驱动和重 前苏联的部分老油田,在弹性开采3 年后, 力驱动还可以开采50 70年 50力驱动还可以开采50-70年。
适用的油藏: 适用的油藏:油层具备倾角大、厚度大及渗透率好等条件。
重力驱动
油藏压力逐渐降低 瞬时生产气油比基本不变, 瞬时生产气油比基本不变,很小 基本处于无水采油期 日产油量在油气界面没有达到井底射 孔部位时不变, 孔部位时不变,以后逐渐降低
Q=
Q=
KA ∆P µ o ∆L
KA ρ o g sin α × L KA = ρ o g sin α µo µo L
能量释放:含油区和含水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进行开采,但是
相比之下,水区的弹性能量释放的要多于含油区能量释放。
适用油藏:适用于无敞开供水系统的油藏,或者一般注水开发油藏。
油藏压力不断降低, 油藏压力不断降低,速度慢 日产油量见水前缓慢下降, 日产油量见水前缓慢下降,见 水后降低迅速, 水后降低迅速,液量逐渐下降 瞬时生产气油比不变 见水后, 见水后,含水迅速上升
C
A:开始溶解气驱 B:气体开始运移达到可动气饱和度 C:气体的脱出速度达到最大 D:气体的脱出速度逐渐的减小
A B D
重点掌握内容
例子
青海冷湖油田1958年投入开发,采用溶解气驱动, 1984年地层 青海冷湖油田1958年投入开发,采用溶解气驱动,到1984年地层 1958年投入开发 累积亏空1355万方。 1355万方 累积亏空1355万方。 大港油田西区两个断块油藏,边水不活跃, 大港油田西区两个断块油藏,边水不活跃,地饱压差比较小 0.58Mpa,1970年 月投入开发,采用溶解气驱动,开发2 0.58Mpa,1970年8月投入开发,采用溶解气驱动,开发2月后生产气 油比从21 21方 上升到134 134方 三年半后80%的油井停喷。1974年 80%的油井停喷 油比从21方/吨,上升到134方/吨。三年半后80%的油井停喷。1974年4 月开始注水,1975年底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 年底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 月开始注水,1975年底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
3. 水压驱动 水压驱动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
形成条件:油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油层与边水或底水相连通;水层
有露头,且存在着良好的供水水源,与油层的高差也较大;油水层都具有 良好的渗透性;油水区之间连通性较好。或者注水开发当注采比为1时。
能量释放:边底水依靠重力作用的侵入。产液速度等于水侵入的速 度或者注水的速度。 适用油藏:适用于有敞开供水系统的油藏,或者一般注水开发油藏。
2、溶解气驱
形成条件:没有边底水,无气顶,无注水,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 能量释放:地层压力降低,原油脱气,气体膨胀,释放能量。 适用油藏:封闭油藏、断块油藏。当溶解气油比比较大,原油的粘 度比较小的情况下,以及海上,注水条件差的油藏采用。
油藏压力不断降低 日产油量不断降低 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 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瞬时生产气油比变化剧烈
生产控制措施: 生产控制措施: 及时关闭高生产气油比的生产井; 及时关闭高生产气油比的生产井; 降低采油速度,实现均衡开采; 降低采油速度,实现均衡开采;次生气顶 或者转入注水开发: 或者转入注水开发: 但是注水以后,即使地层压力得到恢复, 但是注水以后,即使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地层原油的粘度由于 脱气的原因,大于初始条件下的原油粘度, 脱气的原因,大于初始条件下的原油粘度,降低最终的开发效 果。
油藏压力不降低 日产油量见水前保持不变, 日产油量见水前保持不变,见水后 不断降低, 不断降低,液量保持不变 条件油水的粘度相同 瞬时生产气油比不变 见水后, 见水后,含水迅速上升
弹性水压驱动
形成条件:有边水,但其活跃程度不能弥补采液量,一般边水无露头,或
有露头但水源供给不足;采用人工注水时,注水速度小于采液速度。 。
油藏驱动方式的转换
1。在同一时刻,油藏中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能量在起作用, 在同一时刻,油藏中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能量在起作用, 但是某一种能量在起主要的作用。 但是某一种能量在起主要的作用。 2。不同的开发时刻,油藏的主要驱油能量在逐渐的发生改 不同的开发时刻, 应该及时的调整驱动方式, 变,应该及时的调整驱动方式,使油藏的驱动方式从低驱油 效率向高驱油效率的方向转换。 效率向高驱油效率的方向转换。 3。在油藏的不同部位,主要的驱动方式可能不同,因此油 在油藏的不同部位,主要的驱动方式可能不同, 藏的合理开发顺序很重要。 藏的合理开发顺序很重要。
气侵
油藏压力不降低 日产油量见气前保持不变, 日产油量见气前保持不变,见 气后先上升后下降 瞬时生产气油比逐渐升高 基本处于无水采油期
(2)弹性气驱
形成条件:有较大气顶,但是气顶的能量不足,或者注气不能 形成条件:有较大气顶,但是气顶的能量不足, 保持压力。无边底水,无人工注水,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 保持压力。无边底水,无人工注水,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 能量释放:依靠气顶的膨胀驱油,或者注入气体的能量驱油。 能量释放:依靠气顶的膨胀驱油,或者注入气体的能量驱油。 适用的油藏:具有较大的气顶,气顶的压力不能保持不变。 适用的油藏:具有较大的气顶,气顶的压力不能保持不变。 避射油层的底部 保持各个部位采出量均衡 控制生产压差和采油速度及时 关闭高生产气油比的井 禁止开采气顶的天然气 注水的部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
底部--腰部--顶部 底部--腰部--顶部 --腰部--
需要掌握的内容: 需要掌握的内容:
掌握驱动方式的概念以及地层中存在的驱油能量。 1 掌握驱动方式的概念以及地层中存在的驱油能量。 了解各种驱动方式的产生条件和适用油藏。 2 了解各种驱动方式的产生条件和适用油藏。 掌握各种驱动类型油藏的生产特征, 3 掌握各种驱动类型油藏的生产特征,尤其掌握溶解气驱 油藏的动态变化特征。 油藏的动态变化特征。 掌握驱动方式的转化。 4 掌握驱动方式的转化。
表征油藏动态的指标: 表征油藏动态的指标:
油藏的平均地层压力:指油藏全区域的地层压力的平均。 油藏的平均地层压力:指油藏全区域的地层压力的平均。 Pe测取有困难。 Pe测取有困难。 测取有困难 日产油量:日产能力和日产水平之分Qo。 日产油量:日产能力和日产水平之分Qo。 Qo 生产气油比:瞬时生产气油比,累积生产气油比Rp。 生产气油比:瞬时生产气油比,累积生产气油比Rp。 Rp 累积产油量Np,累积产液量Lp,累积产水量Wp, 累积产油量Np,累积产液量Lp,累积产水量Wp,累积注水 Np Lp Wp Wi。 量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