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初中九年级上语文部编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初中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5分)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劝君更尽—杯酒,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
(4)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

新洲区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目标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B(“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变或然为必然。
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是有限定条件的,即“从现存文献和地下发掘材料看”;另外,材料二第二段也说“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可见“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尚不一定是历史定论)2.C(“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过于绝对。
“人类社会”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有着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存在不同发展方向属于正常现象,很难强求一致)3.A(费孝通的话指出了血缘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宗法制度的等级严格性,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项主要表达了“以文教化”的治国思想;C项主要表达了“尚德不尚力”的德治思想;D项主要表达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这三项与材料一的观点或全无关系,或略有牵连)4.①宗法制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族权与政权密切结合,形成了“家国同构”“君父一体”的局面。
②孝子在家孝敬父母,出仕后必能依据此心此理效忠君王。
所以君王寻找忠臣,一定要从有孝子的家庭中选拔。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利:①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讲究亲情;②家族长盛不衰,对社会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弊:①男女不平等,女性地位不高;②家族对个人束缚很多,不利于个体发展。
(每答出一小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C(“有了一些不满”不对。
尽管萧军和黄源等人未曾料到会“发生相反的结果”,但作者认为他们“半劝半迫的叫我去看电影”毕竟是出于“好意”,因而没有对他们产生“不满”)7.B(“主客都为之满足而欢欣”不对。
根据原文“我们看见的也感到他们应该骄傲,满足,欢欣”,可见不是“我们”自己也为之满足而欢欣)8.①萧红的到来,打破了作者的孤寂,使作者多了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
②萧红频繁来访,作者只能放下生病的鲁迅先生陪她长谈,心中十分无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9月月考语文试卷Ⅰ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①“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雨水节气来到,全年的农业周期才算正式开始。
从立春到雨水,两个节气的更替,降雪变为下雨,越冬作物开始返青,草木萌动,世界一派生机盎然。
②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从这首国人几乎都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关于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
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③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
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
但只有农耕文明并不足以产生二十四节气,还要有发达的天文学。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
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
④当然,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还有很多因素。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
农家成为其中重要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老子强调“道法自然”,庄子崇尚自然,这些思想都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
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
⑤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文言诗文。
(37分)1.默写。
(1),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4)有孙母未去,。
(杜甫《石壕吏》)(5)崔颢《黄鹤楼》中,。
两句从神话传说落笔,表达了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之感慨。
2.阅读课内外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范滂①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③,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④。
【注释】①范滂:东汉时期大臣、名士。
②厉:同“砺”,磨砺。
③功曹:古代官职,官名。
④抽拔幽陋: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1)【甲】诗作者刘禹锡是朝的诗人,【乙】文作者是北宋的(人名)。
(2)【乙】文中的“巴陵郡”是滕子京被贬之地,【甲】诗作者被贬之地是。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贾谊和司马迁是汉朝初年较早对屈原作出评价的人。
二人距离屈原时代未远,知识结构依然丰富多元,在面对屈原时相较而言没有时代的隔膜和文化的疏远,因此更能以一种公允的态度审视屈原其人。
贾谊为贬谪之士,司马迁为刑余之人,他们身上都背负了巨大的政治失意和精神痛楚,遭际的相似也使得他们能够对屈原抱有理解和同情。
司马迁在著述时对屈原的高尚节操和文学才华毫不吝惜赞美之言,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屈骚中的怨诽色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可以看出,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而思想文化尚存战国风气的背景下,汉初士人依然能够直面人性的真实,对君父观念的推崇也未能压制失意士人回归自我内心的观照,即不平则鸣的士不遇情结。
在司马迁的观念里,身遭诋毁,报国无门,怨是在这种客观环境中自然产生的情绪,光明坦荡,或者至少是可以包容理解的。
但这种窘迫境遇下对于君主的怨,并不局限于针对一人的怨毒,更多的应该是对于时命的无力感,还有对于文人身份及其价值体认上的无措。
在贾谊、司马迁等人高扬屈原伟大人格之后,汉代对屈原的态度进入了由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扬雄和班固。
其时距离屈原所在的年代渐远,他们对于屈原的认识不免囿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从中可以看出儒门独尊的时代里文人风气的转变。
面对专制制度的高压,他们已经能够更加平和驯顺地接受规训,不再像司马迁和贾谊那样抑郁悲愤。
扬雄和班固对于屈原共同的责难便是他的固执一死以及文章中怨愤情绪的流露。
屈骚精神中直白表露怨诽情绪、坦陈自我意志的部分与汉代自觉工具化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在经学为学术主流的情况下,屈原作品的命运只有湮灭和妥协两途。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时间是最的,它不会对谁格外开恩,只回馈那些珍惜它、善待它的人;时间又是最大度、最的,它会把你曾经的懒惰、蹉跎甚至荒唐都,只要你愿意从头来过,它仍然会用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你,陪伴着你迎接蓬勃的日出。
A.公平不计回报一笔勾销B.公正不计回报一笔带过C.公平不计前嫌一笔带过D.公正不计前嫌一笔勾销【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空。
公平:不偏私,侧重点则在于公平尺度。
公正:不偏私,正直;侧重点是在公正、正义的价值取向方面。
根据时间对人的回馈,可知要用侧重义为“正直”的“公正”;第二空。
不计回报:不求回报。
不计前嫌:不计较以前的嫌隙。
根据“时间是大度的”“你曾经的懒惰、蹉跎甚至荒唐”它都不计较的语境,可知应选用“不计前嫌”;第三空。
一笔带过:对事情只简单一提,不着重叙说或描述。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去,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根据“只要你愿意从头来过,它仍然会用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你,陪伴着你迎接蓬勃的日出”,意思是时间仍然能回报你,因此要用“一笔勾销”;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复杂的局面,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湖北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2023.9.5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军大衣”热潮①今年冬季,随着一群大学生裹着军大衣说笑着走进教室的视频刷屏网络,军大衣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此类“玩梗”的表达方式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冬衣市场的现实境况,也传递出当下年轻群体“反向消费”的观念转变。
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质疑的“攀比”“超前消费”成为公众视域中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刻板印象。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态度逐渐以“返璞归真”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抠”“精打细算”成为年轻人的重要“人设”。
②通过服饰、时尚彰显身份地位差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选择军大衣,在心理上象征着普遍平等、没有身份地位差异。
这表明,年轻人开始用“性价比”与长期存在的“炫耀式消费”展开对冲,向市场的品牌符号溢价做出具有青年话语特质的软性抵抗。
经营者单靠品牌溢价、宣传营销就能让年轻消费者甘愿买单的时代已然褪色。
③在羽绒服绝对占领冬衣市场的现实境况下,“军大衣”作为一种个性、独立的载体满足了青年标新立异的面貌追求,也成为其在同龄人中完成群体互动的重要链条。
有学生表示,“一个人穿出门很尴尬”,所以“全寝下单、组团出街”就成为了青年们践行这项行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实用价值之外,“军大衣天团”串联起同伴群体中的社会支持,让想要显露个性的青年们找到了群体性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④这项行为背后不仅是青年群体之间确认归属感的身份联结,更是当代年轻人潜意识里的怀旧情绪和文化认同。
作为一种时尚的循环往复,年轻人对军大衣的印象嵌入在相似的回忆里——“街头卖红薯的老奶奶”“围在路边下棋的老爷爷”等形象随着军大衣的翻红被年轻人们再次想起。
而军大衣本身,则作为社会变革发展中,年轻人在儿时的“视觉残留”,隔着一个迅速兴旺的时代,唤醒了久违的代际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引领,群众体育___________,竞技体育___________,体育产业亮点纷呈,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___________体育改革、___________体育理念,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A.蓬勃发展成绩辉煌更新深化B.蓬勃发展成绩辉煌深化更新C.成绩辉煌蓬勃发展更新深化D.成绩辉煌蓬勃发展深化更新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B.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C.多次担负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之一。
D.C919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宠物对人的影响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唤起人对虚弱和依附性生命的自我牺牲式献身,另一方面诱惑人以任性专断,甚至悖理的方式行使权力。
B.“当我回到家摸到猫,觉得自己可以原谅整个世界。
”从这条评论能够看出,宠物提供给人们的除了陪伴感以外,还有一丝苦涩生活中的慰藉。
C.在狗需要狩猎、猫需要捕鼠的时代,宠物身上的实用性大于情感、观赏价值,直到生产力提高到不需要宠物“做事”。
它们身上的萌宠价值占据了第一位。
D.网红兔狲“狲思邈”的去世,除了让人反思网红化对一物种的影响外,也让人们开始试图追溯,当动物变成宠物后,历史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宠物又与人的生活如何息息相关。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讨好有度,便是良方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取悦症”,也就是“讨好型人格”。
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不自觉地想要讨好别人,取悦别人,满足别人的要求,行为被“好人情结”左右。
美国心理咨询师布莱克在《取悦症》一书中,提供了取悦症自测问卷,其中有这样一些条目:让我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喜欢我,这对我极为重要;我认为发生冲突一点儿好处都没有;我常常为他人做得太多,甚至听任自己被别人利用,就为了能让别人不以其他原因拒绝我;对我来说,接受有关自己的消极情感,要比表达对于他人的消极情感容易得多;我相信好人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喜爱和友善;当我对别人的请求或需求说“不”时,我会感到内疚;我必须始终让别人高兴,哪怕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总之,两个要素最重要:让别人高兴和害怕冲突。
而自己,退到了非常次要的位置,甚至扮演着服务型的角色,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对方的情绪上,生怕这杯咖啡奶加多了,或者那道排骨没烧入味,而忘了双方本是对等关系。
在此基础上,布莱克将“好人”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认知型好人,驱使这类人取悦他人的动力是思维的定式——你坚持认为,他人的需求必须高于自己的需求,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为他们做了多少;第二类是习惯型好人,这类人群对于“做好人”早已形成了惯性,你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这其实是一种过度的、不合常规的需求,如此一来,只会不断地自我消耗;第三类是情感逃避型“好人”,他们害怕跟人发生冲突,产生火药味,仅仅是这样想想都会产生焦虑,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式的情感逃避,不直面可能发生的冲突,也不愿意学习有效地处理冲突和由此产生的愤怒、不满等情绪,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轻易地将控制权交了出去,变得越来越被动。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好人”,他都是敏感的,这是触发“好人情结”的开关,他会敏锐地觉察到对方的需求和情绪变化。
这并没有问题,敏感是某些人的天性,或是与童年生活和原生家庭相关。
布莱克认为,治愈取悦症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牺牲或改变慷慨的天性,或者你想给很多人带去快乐的心愿。
不过,你必须克制自己的冲动,别再想着赢得每个人的认可或一直讨好每个人。
在大多数谈及如何不取悦、不讨好的论述中,解决方法有很多,听起来像是无用的鸡汤,总结起来就是爱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想法,问清自己的诉求。
那么,两个问题,首先到底怎么爱自己?我有一个供初学者参考的方法,不保证适合所有人。
比如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姿态已经低入尘土,爱得过于卑微,那就把想为对方做的事全都转嫁到自己身上——当你想为他做一顿大餐的时候,就为自己做;想给他买东西时,就给自己买;想他在想什么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现在想些什么。
锻炼一段时间后,你的注意力会得到一定的均分。
接下来,讨好自己不过是一个初级阶段,更高阶的呢?还是要爱这个世界啊!是爱,不是讨好。
这个话题太大了,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和践行。
此刻我面对眼前的写字台,看着手边的这些书——《图像的领域》《最早的中国》《朱鹮的遗言》《诗意的身体》《史前人类简史》《中国绘画通史》……哪一本不是在用它的方式教我如何爱这个世界呢?厨房的炉子上,锅里炖着卤牛肉,香气飘进了书房。
现在,就这样粗浅地用这锅肉讨好一下自己吧。
(原文/薛芃,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4.关于“取悦症”的心理特征,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切要让别人高兴。
B.害怕他人的拒绝。
C.认为自己没有别人重要。
D.体谅别人的情绪。
5.关于“取悦症”产生的心理原因,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必须为他人服务的思维定势。
B.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
C.对与他人发生冲突的焦虑。
D.对童年生活和原生家庭的敏感。
6.关于治愈“取悦症”的方法,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克制自己,不奢求每个人的认同。
B.将注意力分一部分放到自己身上。
C.爱自己,关注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的诉求。
D.爱世界,多阅读书籍。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设喻起笔,以击石方能取火,来强调实践的重要,从而突出“学”的重要性。
B.颔联转入正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懂得大自然中的道理。
C.颈联深入一步,强调自己努力的重要,毕竟他人的成果不是自己的贤能。
D.尾联因果倒装,告诫人们青春短暂,要珍惜青春,赶早为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张浮休书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顷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①、王荆公②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惟欧阳公多谈吏事。
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谕也。
’公曰:‘不然。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吾昔贬官夷陵,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
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以无为有,以枉为直,违法徇情,灭亲害义,无所不有。
且夷陵荒远褊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也。
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是时苏明允父子亦在焉,尝闻此语。
”又有答孙子发书,多论《资治通鉴》,其略云:“温公尝曰:‘吾作此书惟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
书十九年方成,中间受了人多少语言陵籍。
’”云云。
此两事,士大夫罕言之,《浮休集》百卷无此二篇,今豫章所刊者,附之集后。
(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他去世后被追封温国公。
②王荆公:王安石,先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书:信B.求谒先达之门谒:拜见C.所未谕也谕:明白D.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尔: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吾作此书惟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A.吾作此书/惟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B.吾作此书/惟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C.吾作此/书惟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D.吾作此/书惟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相比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给人讲授的更多的是做官的道理。
B.欧阳修认为,来访的读书人都是当时的青年才俊,有必要懂得做官的道理。
C.欧阳修在夷陵时,发现很多陈年旧案不合法理人情,由小见大,立誓为官处政绝不疏忽。
D.欧阳修主编《资治通鉴》用了十九年时间,其间曾得到许多人言语上的慰藉与帮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五、(26分)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12、13题。
石秀在楼窗外看时,十字路口,周回围住法场,十数对刀棒刽子,前推后拥,把卢俊义押到楼前跪下。
铁臂膊蔡福拿着法刀,一枝花蔡庆扶着枷梢,说道:“卢员外,你自精细看。
不是我弟兄两个救你不的,事做拙了!前面五圣堂里,我已安排下你的坐位了。
你可一魂去那里领受。
”说罢,人丛里声叫道:“午时三刻到了!”一边开枷,蔡庆早拿住了头,蔡福早掣出法刀在手。
当案孔目高声读罢犯由牌,众人齐和一声。
楼上石秀只就那一声和里,掣着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蔡福、蔡庆撇了卢员外,扯了绳索先走。
石秀从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
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原来这石秀不认得北京的路,更兼卢员外惊得呆了,越走不动。
梁中书听得报来,大惊,便点帐前头目,引了人马,分头去把城四门关上;差前后做公的,合将拢来。
石秀和卢俊义两个,在城内走头没路,四下里人马合来,众做公的把挠钩搭住,套索绊翻。
可怜悍勇英雄,方信寡不敌众,两个当下尽被捉了。
解到梁中书面前,叫押过劫法场的贼来。
石秀押在厅下,睁圆怪眼,高声大骂:“你这败坏国家,害百姓的贼!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你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做三截。
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
”石秀在厅前千贼万贼价骂,厅上众人都唬呆了。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分)13.选文划线句依次体现了石秀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真正的奢华是什么?①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
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
②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