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正在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等手段,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测绘和土壤、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
例如,装有GPS 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可以根据预设的路线进行精准播种、施肥和喷药,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农田进行航拍,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作物生长信息,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为精准灌溉和施肥提供依据。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将传感器、控制器、网络通信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和智能决策。
在温室大棚中,安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通风、遮阳、灌溉等设备,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在养殖场,通过给牲畜佩戴智能耳标或项圈,可以实时监测其健康状况、活动量和饮食情况,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
此外,农业物联网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溯源管理,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信息,增加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为农业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学家可以通过精确修改农作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良的品质。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抗白粉病小麦,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能够提高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家畜的品种,提高其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
中国农业 科技创新 案例

以下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些案例:
1. 水稻杂交稻育种:中国在水稻杂交稻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引入外来优良的杂交稻种质资源和先进的育种技术,中国成功培育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稻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物联网技术:近年来,中国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等创新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精确的土壤监测、气象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实现精细化农业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
3. 高效农药和肥料的研发: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高产、高质量和安全生产,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和肥料。
这些创新产品在农药残留控制、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致力于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例如,自动化播种机、收割机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5. 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探索了一系列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如设施农业、水产养殖、无土栽培等。
这些模式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案例代表了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就。
通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中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为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畜禽水产养殖、植保与疫病防控、精准栽培、设施农业、农机装备、产后加工、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微观三农从今日起,将连续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梳理分享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期待更多朋友了解、关心、支持农业科技工作。
1.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2.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2018年“超优千号”品种在云南个旧再创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亩产1152.3公斤新高。
超级稻的研发应用,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典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水稻育种屡获重大新突破,育种水平又攀新高峰创新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
提出超高产专用早稻育种理论与方法,并创制优质稻米新种质。
培育了中嘉早17、龙粳31、五峰优T025等优质新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4.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作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12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本报告旨在梳理“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十三五”农业科技体系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综合研判“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如期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并对“十四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作出展望。
1资料来源和依据有关数据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报告(2016—2020)》《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16—2020)》《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信息等。
2成就“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目标更加聚焦,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6500亿kg)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居民对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2提高到0.565,全面支撑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就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突出表现为:
- 农业产量产值取得巨大进步,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
- 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巨大飞跃。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
- 农业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
- 农业对外开放成就跃居世界前列。
- 农村居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突破1.6万元,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我们举办本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旨在展示农业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下将为您介绍本次展示的主要内容。
一、智能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已经逐渐应用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通过无人机、机器人和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农作物的种植、灌溉和收割等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了一个热点。
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和算法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预测和优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农田管理和作物生长监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中包括了土壤检测、气象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精确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保鲜效果,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
在本次展示中,我们将展示新型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如气调包装技术、冷冻技术和微波辐射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产品的口感更好、质量更稳定,并且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四、绿色农业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农业技术也成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绿色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了无农药栽培、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本次展示将展示新型的绿色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控技术、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应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展示最新研发的农业机械装备,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中包括了农机自动化系统、新型的播种机和收割机等。
通过这些机械装备的应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展示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展示地点:XX展览馆欢迎各位农业科技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莅临参观,共同探讨和分享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以上是本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简要介绍。
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

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涉及多个重点领域,其中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业技术等多方面的课题。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课题: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该课题旨在通过研发和示范一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技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环境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其中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技术、生态农业模式等。
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该课题以创新为核心,旨在推进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其中包括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等。
同时,该课题还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的社会经济效益。
3. 农村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该课题旨在加强对中国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实施。
其中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等。
同时,该课题还将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农民收入提高等问题。
4. 农村电商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该课题旨在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研发和示范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农村电商的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其中包括物流、支付、智慧农业等关键技术。
5. 农业规模经营改革该课题旨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改革,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其中包括聚合化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细化管理等。
通过规模经营改革,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特色农业优质粮食生产与产业发展该课题旨在推进特色农业和优质粮食生产,通过研发和示范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益。
其中包括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机食品生产等关键技术。
7. 农村人口发展与管理该课题旨在推进农村人口的发展和管理,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人口支持。
其中包括农村人口结构与规划、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培训、农村妇女和儿童等问题。
通过研究农村人口问题,帮助实现中国农民的合理发展和幸福生活。
以上是农业农村部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一些重要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帮助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推进中国农村的发展,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汇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涌现出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推动着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
一、智能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
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精准收割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卫星定位和传感器技术,能够自动规划作业路径,精准地完成耕地、播种等任务,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智能播种机则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湿度等条件,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状况。
精准收割机能够识别农作物的成熟度,自动调整收割速度和力度,减少粮食的损失。
这些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通过在农田、养殖场等场所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当土壤水分不足时,自动灌溉系统会及时启动进行灌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能够监测大棚内的气候条件,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对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疾病隐患。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实现了农业生产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分析,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了解农田的情况,进行远程管理和决策。
三、基因编辑与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为农业育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精准地修改农作物的基因,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恶劣环境;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冬小麦节水新品种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
➢ 攻克了节水品种不优质、不增产的技术难题, ➢ 实现了小麦“节水、省肥、简化、高产”四统一, ➢ 5年累计推广1.1亿多亩, ➢ 为破解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一、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
➢ 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 ➢ 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 ➢ 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 ➢ 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 ➢ 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 ➢ 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 ➢ 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八、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组学研究利用国际领先
➢ 攻克了利用多组学研究作物复杂性状的重大难题, ➢ 打通了从基因组到蔬菜新品种的技术通路, ➢ 引领了国际蔬菜育种新方向, ➢ 奠定了我国优良蔬菜品种培育的理论基础。
九、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
➢ 攻克了油菜生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机械化技术难点, ➢ 创建了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 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8年的53.6%。
➢ 阻断了H7N9病毒从动物向人类传播, ➢ 是“从动物源头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成功典范。
四、转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种培育成功
➢ 开辟了自主培育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的道路,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实现了转基因研发从追赶到跨越的重大转变, ➢ 奠定了现代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研发成功并应用
十、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
➢ 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 ➢ 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 ➢ 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 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二、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 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 ➢ 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 ➢ 有力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 ➢ 是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成功典范。
三、H7N9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并大规模应用
➢ 禽流感疫苗研发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 苗,
七、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及配套技术体系集成应用
➢ 确定了宜机收品种选育目标, ➢ 制定了区试与审定办法, ➢ 审定了一批宜机收品种, ➢ 并提出了从病虫害防治到专用联合收获机械的综合解决方案, ➢ 使我国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推广面积从“十二五”末的零星起步, ➢ 发展到2019年的2000多万亩,实现了育种目标和生产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