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与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两种不同文化产生的原因
•
地理环境
饮食习惯
地理差异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
亚欧大陆东 部, 东南临海, 西北多高山、 沙漠
地形统一, 适合发展 农业
亚欧大陆的西部,西 临大西洋, 南濒地中 海
地形破 碎,适合 发展商 业
顺应自 然,尊重 规律的 精神
不畏惧自 然,敢于同 自然作斗 争的精神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Hale Waihona Puke Chinese Strengths
The popular sports in western countries
西方体育文化
• 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强调超越自然,超越极限. 其体育中表现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色彩.西方体育运动多 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西方大多体育项目 都对规则,场地,器材作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生理机能 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完整的,规范的体育 理论体系.
如何对待两种体育文化
• 面对日益繁琐,广泛的文化交流,我们不能丢失自己的 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的一切,承认事物的差异性,才 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立场,这也是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的延伸.在历史的长河中,和而不同赋予了中华文化海 纳百川的巨大气魄,那么在今天面对带给我们强烈冲 击的西方体育文化,相信和而不同仍然是异质文化交 流与发展的重要原则.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明以其经济领域中的强大优势,是 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西方化.体育领域伴随着奥林 匹克运动的全球化过程,西方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的主 导,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在向西方看齐.无论是体育的 内容,形式还是体育的价值观和意识,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 文化的烙印.
中国体育文化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五篇材料)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五篇材料)第一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浅谈中西方体育文化之异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体育发展的形态是其文化内在规定性的必然结果。
因此,沿循历史的轨迹,从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文化学的角度审视中西方体育的差异,无疑会为我们深入研究体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其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西方体育文化哲学思想上的差异哲学作为人类思想的最高统帅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源泉的古代哲学,它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体育的各个枝节,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底一、中西体育文化历史根源的相似性1.中西方体育都曾是依附宗教文化的体育在中国农业社会里,宗教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思维,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也依附宗教且根深蒂固。
中国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摆手舞”、“茅古斯舞”、“划龙舟”、“东巴跳”、“绕三灵”等,在远古只是作为该民族图腾崇拜、祭奠祖先时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仪式。
而作为西方体育发源地的古希腊,在克里特时期出现的体育活动,如角斗、掷石饼、赛跑、跳跃、拳击、赛车和舞蹈等,也同样是宗教祭祀、国家庆典中的一种活动形式。
因此,中西方体育在远古都是依附于宗教的一种祭祀礼仪和活动形式。
2.中西方体育都曾是强调群体本位的体育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就是主张群体本位。
在这种哲学理念和社会关系中,个人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个人依附于群体,群体主宰着个人。
儒家伦理对人生的目的和任务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个人的修身只是作为手段而存在,个体只是作为群体的附属物而存在,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太平才是最终的目的。
古希腊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国家优先于个人,个人从属于国家。
亚里士多德根据希腊城邦生活的经验指出:“城邦,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
”这种城邦(即国家或社会)至上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方体育文化在源流上的差异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存社会是历史上社会的延续.现存的文化也是历史上文化的发展,人类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都是在原有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也必然具有长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它是体育文化的源头,体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传统的影响。
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会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没有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及其所形成的传统习惯。
相反,它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组成。
由于交通较为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在其近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外受西方近代民主的熏陶,内受移民民族精神的影响,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杂交特征。
所以,在其不太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较好的民族传统,这或许是它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价值观、民族精神和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国社会存在着长达数千年的高度封建专制统治,这种传统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在这种高度专制的社会结构中,君主决定一切,拥有统治天下的无限权利,臣民在君主面前只能绝对服从,而没有任何个人的民主权利。
在这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长期压制下, 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奴性文化,使得人们的创造活力、进取精神,严重受到了束缚。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缺少民主制的历史,却有太多专制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始终围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转动,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德、礼”等伦理道德标准为前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民主传统产生出来的是个性、权利和自由这些特质的话,那么,专制文化遗留给今天的则是完全相反的东西,那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服从。
我们今天的体育中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讲究整体和秩序,无不折射出历史留给我们的权威和服从的传统观念,其中的整体主义尤其压抑人们个性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的体育为什么常常凸现这些东西的历史原因。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体育文化有着极其鲜明的历史阶段性. ,中西方文化各个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特性也形象的显示了两者的差异。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

六、论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1)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1、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欧文化。
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以与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
它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
2、东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的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主要贯彻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气质、品格及精神修养,而把人的身体归为“寓精神、气质之舍”,表现人的内在品格,体现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重人格倾向。
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的运动观。
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通过身体锻炼以由外达内、由表及里、由上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
体育的作用往往以养护生命、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注重保健和健康长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追求健康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趣味性方向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略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暴力。
再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追求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第一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西方前言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
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
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
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
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
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
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

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第一篇: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摘要: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形成形成了封闭、内敛的中国体育文化。
西方文化无疑是一种征服型文化,提倡不断向人体自身挑战,不断挖掘人体潜能,突破人体能力极限,因而形成了以竞争为核心的西方体育文化,本文对比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体育文化、演变背景、文化理念、竞技观一、中西体育文化演变背景对比: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位于亚洲东部大陆,东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将近100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系统。
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折旧决定了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
中国的体育文化有着深厚的根基,它是由中户个民族、各地区交流、融合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和”与“合”二字是我国体育文化固有的特质的深刻内涵。
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因而很少有激烈的运动项目及方式,大体都是身体运动以内部为主,淡化了身体外形的锻炼。
其目的是为了健身、养生、益智。
中国古代人人为运动要适宜,量不可大也不可小,运动量大了会伤身,反之小了就达不到修身养心的目的了,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起居这些方面。
所以中国体育发展的背景是以整个中国的文化为背景。
西方竞技体育发祥于古希腊,希腊文化对西方近代竞技体育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希腊三面临海,境内多山。
大多数地区不宜农耕,但宜海外贸易,因此希腊人养成了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善于竞争的民族性格。
希腊文化经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以追求个人自由、冲上个人奋斗为特色的海洋性文化。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摘要: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双层性质.中西体育文化在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思想价值层面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中西体育文化需要在相互认同与差异整合中寻求新的发展,这是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关键字: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33-011.体育文化的概念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地区或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习俗等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
可见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统,它包括了许多文化因素:如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等。
因此.体育文化是有关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
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经过历史的演变,在世界上形成两种传统文化,一种是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印度体育文化、日本体育文化、伊斯兰体育文化等文化圈在内的东方体育文化,另一种是欧美的西方体育文化.2.东方体育文化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位于大河流域的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以卫生保健术占重要地位,那里的人们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这就促进了那些运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生发展,如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竟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
东方社会把体育娱乐作为教化民心的一种手段,它长期侧重等级地位、精神道德,从而导致了东方体育文化把体育运动被斌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而忽视身体的外在美。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
其体育动作繁复,而多采用简练准确、生动鲜明、便于理解和流传的仿生性命名,如五禽戏、蛇拳、猴拳等.东方文化体育自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发展迟缓,而呈相对停滞状态,与西方体育相比,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演讲稿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
体育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可以带给我们欢乐、健康和团结。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在运动中也能看到一些独特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哲学思想。
中国人重视和谐、团结和自我约束,在体育上也有类似的表现。
在中国,集体价值观念更加突出,团队合作和团结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可以从中国人钟爱的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中看出。
此外,中国还注重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和领导能力。
而西方体育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
西方国家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的成就。
在西方,比赛的结果通常比团队合作更加重要,也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
这也可以从西方国家普遍流行的个人项目如游泳、田径等中看出。
此外,西方的体育教育注重塑造个人品格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不仅仅在体育比赛中,也可以在观念上看出来。
举个例子,中国人普遍认为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表现,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
而在西方,尽管道德问题也备受关注,但更多地是看中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
这种观念差异在一些争议性事件中常常体现出来。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的体育文化也在相互交流和融合。
中国人开始重视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西方人也开始重视个人与集体的平衡。
这种融合和交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益处。
总结起来,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团队合作与个人竞争、道德观念等方面。
这样的差异既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独特之处,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启发。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我们有机会相互借鉴和融合,创造更加多元、丰富的体育文化。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与发展趋势
很久以前读过一些关于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相关书籍,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体育文化的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天人合一、集体主义”;而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则是“天人相分与个人主义”。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对其加以论述。
1·中国体育讲礼重德,中国体育追求和谐。
中国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较为宁静、庄重,常常表现出内向、沉稳、含蓄、爱面子的特性,不走极端,追求至善至美。
但与此同时也扼杀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削弱了人们去探索自然和揭永自然科学规律的才智。
2·西方体育重利重法,西方体育突出竞争。
西方体育认为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不断地去应对自然的挑战,努力支配和改造自然,在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因而在体育文化培养的目的上,偏重外在人格的培养。
在竞技场上,只有胜负之分,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提倡始终超越对手。
这样的价值观,使西方人形成了惯于向外探求,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不畏天地、征服自然的信念和能力,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的超越过去,培养了人们勇敢开拓、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有人认为,中西体育在哲学思想、医学基础、审美观念方面有显著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理论等之中,而西方体育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医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西方体育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国传统体育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西方体育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如今,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也在互相开放和交往中日益趋同,中西体育也日渐走向融合。
中国传统体育在封建制度中存在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形成相对独立和隔绝的体育文化,封闭性、伦理性、民俗性、宗教性、军事性较强。
西方现代体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存在并发展的,呈现出竞技性、普遍化、个性化、娱乐化等发展趋向。
这两种不同时代中产生和发展的体育在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逐渐消除了隔阂。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体育在被动与主动、自觉与不自觉中开始了与西方体育的冲突与交融。
如今,西方的田径、游泳、足球等项目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主要内容。
一部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实际上就是中西体育互拒互斥、互渗互融的历史。
与此同时,东方体育文化中有价值成分,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的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风靡世界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以上就是我对于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与发展趋势的基本论述与见解,从而也得出了一些小的结论,即世界文化的相融是建立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上,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的互通互融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