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等。
交通运输便利
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地广人稀
中部平原原来只是茫茫旷野,欧洲人到来之后才逐渐开发成谷物生产基地。
由于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使得这里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
现在,美国人口虽然在增多,但是城市化水平很高,广大农村依然人烟稀少。
高度发达的工业:
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
现在,这里的谷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
农业机械化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
有的农场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还使用飞机作业。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
现在,这里谷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机械作业。
中部平原上的商品谷物农业是离不开美国先进的农业科技。
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农业部设有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各洲有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各县有农业推广站并拥有一批农业推广员。
这个系统免费向所有的农场主提供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市场广阔。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1、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美国有50个州,3045个县,人口2006年突破3亿,其中农业就业人口200万,全国国土面积937万km2,耕地面积1.87亿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人均占有耕地63hm2。
美国农用地大部分位于北纬25°~49°之间的北温带和亚热带,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劳动生产效率最高,农产品出口量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2、各具特色的优势布局经过多年的区域发展,美国农业已形成各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链。
自19世纪开始农业商品化进程至今,全美已形成牧草乳酪带,玉米带,棉花带,烟草和综合农业带、小麦带、山区放牧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亚热带作物区等8个专业化农业生产带。
处于每一生产带的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从事某种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的工作。
3、高度发达的机械作业美国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又主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在美国农民就是一个机械手和卡车司机,驾驶卡车在田地巡视,操作农机在地里耕作,整地,深施肥,收获等各种农业作业项目全部实行机械化,有的项目还实行复合作业。
家庭农场实行公司核算,科学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4、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美国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
一是进行盐碱地治理,改善土壤物理性能,科学选择适合土壤种植的作物品种。
二是发展旱作农业。
三是开展保护性耕作,注重培养地力,实行免耕耕作制度,全国免耕面积占总耕作面积1/3;对农作物秸秆实行机械还田。
美国规定了土壤保护标准,农户的耕地经过检测后达到了规定标准,就可以得到补贴,否则就得不到补贴,从政策上激励农户保护土壤。
美国大豆种植

美国大豆种植美国大豆种植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豆是一种耐旱性强、丰产高、养分丰富的作物,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和生物燃料等领域。
美国大豆种植业发展迅速,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大豆种植业受到政府支持。
美国政府通过农业补贴和保险计划等措施来支持大豆种植业。
农民可以获得种植大豆的补贴,同时通过农业保险来减轻种植风险。
这些政府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得他们更愿意大规模种植大豆。
其次,美国大豆种植业受到科技创新的推动。
美国农业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
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大豆种植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例如,美国农民广泛采用转基因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虫害和耐除草剂的特性,能够提高产量和减少农药使用。
另外,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种植效率和劳动力成本。
第三,美国大豆种植业受到市场需求的驱动。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领域。
全球人口增长与日俱增,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时,大豆作为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受到素食主义和健康饮食的推动,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美国农民通过扩大大豆种植规模,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大豆的需求。
第四,美国大豆种植业受到良好的产业链培育。
美国大豆产业链完整,包括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大豆种植者可以通过销售给粮食加工企业或出口到国外获得收益。
此外,美国大豆行业有成熟的物流系统和仓储设施,能够确保大豆快速、有效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另外,美国大豆种植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洪水和极端天气增加,给大豆种植带来不确定性。
农民需要采取适应性措施,如改变种植时间和区域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另外,全球经济不稳定和贸易摩擦也给美国大豆出口带来了挑战。
总之,美国大豆种植业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农业补贴,另一方面受益于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农民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大规模种植和市场化运作,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美国中西部的地理条件与农业生产

美国中西部的地理条件与农业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也称为美国的“谷仓”,以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而闻名于世。
中西部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中西部的地理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地理特点美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等多个州份。
这个地区延伸自密西西比河流域至美国大平原,拥有辽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部地区的地形平坦。
大部分中西部地区都是广袤的大平原,没有太多的山脉和丘陵,特别是美国大平原,被誉为美国的“无垠之地”。
这种地形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平坦的地形意味着土地利用率高,耕种和种植作物更加容易。
其次,中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
在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则寒冷而干燥。
这种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冬季的低温有助于杀灭害虫和病菌,夏季的高温和充足的降雨则为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水分和阳光。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中西部地区能够种植多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最后,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源。
许多大河流过中西部地区,包括密西西比河、密歇根湖、俄亥俄河等。
这些河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和运输渠道。
水资源的充足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农业生产中西部地区的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业中心。
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
小麦、玉米和大豆是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农作物。
这些作物耐寒抗旱,适应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特点。
中西部地区的大片农田和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使得这些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割变得高效且规模化。
其次,中西部地区还有发达的畜牧业。
大量的草原和丰富的饲料资源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中西部地区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牛肉和猪肉产区,也出产大量的奶制品。
畜牧业的兴盛使得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链,从种植作物到饲养牲畜,再到生产加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其原因,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的区别

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其原因,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的区别1、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地区以及五大湖沿岸地区,因为该地区气候冷湿,有利于牧草生长,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并且靠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市场大。
2、小麦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因为该地区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3、玉米带:分布在乳畜带以南,小麦带之间,因为该地区热量充足,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
一、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其原因1、乳畜带(1)分布地点: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地区以及五大湖沿岸地区。
(2)原因:该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谷物,同时该地区气候冷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并且靠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市场大。
2、小麦带(1)分布地点:小麦带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其中北部地区种植春小麦,中部地区种植冬小麦。
(2)原因: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3、玉米带(1)分布地点:玉米带分布在乳畜带以南,小麦带之间。
(2)原因: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适中,无霜期为160-20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500-600mm,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4、棉花带(1)分布地区:棉花带分布在北纬35°C以南的东部地区。
(2)原因:该地区热量充足,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在200天以上,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熟和收获。
5、亚热带作物带(1)分布地区:亚热带作物带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区。
(2)原因:该地区地广人稀,光热资源充足,并且靠近密西西比河,水资源充足。
6、水果和灌溉农业带(1)分布地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主要分布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南部。
(2)原因: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为夏季高温少雨的地中海气候,主要适合葡萄、柑橘等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7、畜牧和灌溉农业带(1)分布地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主要分布在西部落基山和高原盆地。
中国和美国地貌差别

植被
荒漠为主
高山上有森林
沿海及高山有森林
资源
能源丰富
缺少稀土、铁矿
铁矿和稀土丰富
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 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西部为落基山脉,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平原占全国面积的一 半以上,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 10%。
水热格局:水热格局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 和 功能
美。
.
•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地貌格局、水热格局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 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 十分有利;
2.地形:中国是西高东低,美国是东西高,中间低。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 总面积的 1/2 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中 国山地占地面积较大,可用耕地面积少于美国。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大部分处于北温带,气候温 暖湿润,中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自东向西减少,东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 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
中美地形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西部
美国西部
地 纬 纬度接近,位于温带和亚 约 20°-50°N,跨纬 约 30°-50°N,跨纬度
理 度 热带
度更大
较小
位海 置高原、山地为主
山脉东西走向为主
美国的农业

美国的农业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世界最发达之列。
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素,但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 %,合伙农场占10 %,公司农场占3%(1987年)。
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
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00多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公顷。
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到219万个,拥有土地近38600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公顷。
农场数量下降了61 %,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
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向城市的转移。
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 %降到l.8%。
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它大体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技术的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管理的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因此,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
美国是发达农业国

美国是发达农业国,也是发达工业国1、美国建国时是个农业国:1783年,美国是个各殖民地涣散、软弱的联合体,要把它建设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战争。
战争可以将一个国家锻造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纽带,把国家里的人民紧紧地联结起来。
这个战争首先是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以后,美国的各州抱到了一起。
第二个战争是南北战争,这个战争使后来的南部和北部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但即便这样,美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美国的西进运动使美国将西部广大的地区展开,吸引了广大的人口西进,形成了大批的西部农场主。
这些农场主生产的大量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又极大地拓展了国内市场,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体得以快速、成倍地放大,并直接推动了以生产农业机械为主的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西进运动还诞生了大量的暴发户,暴发户又把资金投资到西部铁路建设和矿山的开发,有些将资金投资到东部的制造业。
这时我们又体会到了邓小平理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假如一个国家人人都是穷鬼,那这个国家就是个穷国家。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后,他们抱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是会投向各行各业的,他们不会傻乎乎地存在银行里贬值。
但不管怎样说,这时的美国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只是摊子铺得大而已。
北方的农场主,南方的种植园是这时经济的主力军。
2、自然条件优越的美国,农业发展很快:有部分中国人总是感叹美国两三百年,就已经那么发达了,中国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却仅仅如此而已。
而且,这些人还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和美国许多方面差不多,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距。
比如中国的面积世界第三,美国第四;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美国第三;中国大部分在北温带,美国也是;中国在太平洋这一边,美国在太平洋那一边;长江世界第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
等等。
比较的结果让自己对中国彻底丧失信心了。
但实际上,上述比较不全对。
我们看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往往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方面来分析。
从位置来看,不能简单的看我们在太平洋这一边,美国在太平洋那一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4.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主要信息:
1.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美国是著名的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外来移民大汇集。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3.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
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4.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著名产品为硅片。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