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常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口腔溃疡,主要分布在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上。
同时,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也会出现红斑、水疱和疱疹,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是手足口病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病毒培养、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
此外,血清学检测也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包括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
三、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发热,伴有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2)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四、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水痘、荨麻疹、口腔溃疡性疾病等。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五、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此外,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六、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正确的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手足口病ppt课件

04
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出现意识障碍、抽 搐等症状。
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可能导 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危及 生命。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肺水肿等,影响呼吸 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100%
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手、 足、口、臀等部位,表现为红色 丘疹、疱疹,部分可破溃形成溃 疡。
80%
口腔症状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可出现疼痛、 流口水、拒食等症状,检查可见 口腔黏膜充血、散在疱疹或溃疡 。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
从患者疱疹液、咽拭子或粪便 中分离出肠道病毒,是确诊手 足口病的金标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预后评估和改善方法
预后评估
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及康复情 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改善方法
针对预后不良的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 ,如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同时, 加强患儿的营养和运动,提高免疫力 ,预防再次感染。
05
儿童手足口病特点护理要点
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原因
01
02
03
04
发病季节
春夏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飞沫 、接触传播。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肠道病毒 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手足口 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样本 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具有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鉴别诊断与误诊原因
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需根据皮疹特点、伴随症状及实验 室检查进行鉴别。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疫苗接种情况。
脚底等部位,观察病变情况。
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
有手足口病。
鉴别诊断
1
口炎
2
天疱疮
3
病毒性腹泻
手足口病与其他口腔炎症
手足口病与天疱疮在口腔
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腹泻在
的区别在于伴随的手掌脚
病变和全身症状上有一定
症状上有重叠,需观察手
底疹。
相似之处,需综合考虑其掌脚底ຫໍສະໝຸດ 和口腔溃疡等特他临床表现。
节,尤其在幼儿园和学校
腔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
型、肠道病毒16型等。
中易出现聚集性传播。
播。
发病症状
口腔症状
皮肤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溃疡、舌苔增厚、咽峡红
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结
发热、食欲不振、喉咙痛等
斑等
痂等
病情分类及严重程度
轻型
症状轻微,不伴有并发症,自愈性较好。
普通型
症状较明显,可能出现轻度并发症,大部分患者
血常规检查
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了解炎症程度。
病毒分离培养
将患者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病毒。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史,医生可以做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接触史和
通过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手掌、
根据病毒检测和血常规等实验室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
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之间。本课件将介
绍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帮助你了解并应对这一病症。
疾病简介
1
传染性强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 手足口病诊疗技术

2021/6/10
3
临床表现
▪ 3、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头痛等症状。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 4、不典型、散发型病例,部分病例仅表现 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出疹只表现在患者 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 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 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2021/6/10
▪ 5、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 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为止。
2021/6/10
31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021/6/10
32
▪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 3.发热、精神差。
2021/6/10
18
五、留观或住院指征
▪ (二)住院指征。 ▪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
至指定医疗机构。
▪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
2021/6/10
2
二、临床表现
▪ (一)一般病例表现。
▪ 1、典型病例 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 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 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 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 天以上。
▪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 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 力;
▪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15×109/L)或显著降低(<2×109/L);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06 治疗及预防
(3) 预 防
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 可用于6月龄~5岁儿 童预防EV-71感染所 致的手足口病,基础 免疫程序为2剂次, 间隔1个月,鼓励在 12月龄前完成接种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是关键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 加强预检分诊,应有 专门诊室(台)接诊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辅助 检查
血清学 检查
胸部X 线检查
磁共振 检查
脑脊液 检查
血气分 析
06 治疗及预防
(1)
普 通 型 病 例 治 疗
门诊治疗
在家观察,应 告知家属在病 情变化立即复
诊
详细交代 观察内容
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持续高热 精神差、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皮肤花纹、四肢凉
06 治疗及预防
保持警惕 早期识别 积极救治
(2)
重
症 病
重症
例 病例
诊
治
神经系统 受累
呼吸循环 系统衰竭
恢复期 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
糖皮质激素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障碍的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
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血压升高或下降
02
神经系统损害
01
持续高热、易惊、肢体抖动、抽搐、头痛、呕
吐、精神差、嗜睡、烦躁、尿潴留、颈项强直
、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共济失调、急性肢
体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面神经麻痹、眼球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发热急性传染病,其型别甚多,但主要以柯萨奇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该病虽可在多年龄组引起感染,但常在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端部位。
本病如无合并症,一般预后良好。
2、诊断原则手足口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确诊时须有血清及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3、诊断依据3.1.1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
3.1.2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
3.1.3 手、足、口皮肤、粘膜出现典型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并伴有卡他性症状。
3.2临床表现3.2.1 典型病例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天以上。
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几乎都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
由于口腔黏膜溃疡疼痛,患儿有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
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无疼痛和痒感,愈后不留痕迹。
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病损不一定全部出现。
3.2.2不典型、散发型病例出疹只表现在患者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3.2.3合并症有的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肺水肿等,但以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最为常见。
3.3实验室检查3.3.1 血液检查的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3.3.2 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2024年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的诊疗与护理PPT

手足口病的治 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 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退热药物 、口腔溃疡药物等。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手足口 病的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 炎等,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监护 。
手足口病的治疗
休息与营养支持:患者需要充分休息, 保持良好的营养,增强免疫力,加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的护理 预防手足口病 总结
引言
诊断手足口病
诊断手足口病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详细了 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 面的体格检查。
病毒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咽 拭子、粪便或其他病灶分泌物 ,进行实验室病毒检测。
诊断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
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 勤换洗衣物、保持环境清洁的 良好习惯。
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避免接 触患者的口水、粪便等分泌物 ,尤其是在疾病高发期。
预防手足口病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 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 量运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总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手足口病的护 理
手足口病的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帮助患者进行 口腔清洁,鼓励漱口,避免食 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易通 过飞沫传播,建议患者与他人 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
手足口病的护理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洗 手、勤换衣物、保持居室清洁等,预防 病毒传播。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 化,如发热程度、皮疹扩散情况等,做 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艳玲, 邓莉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北京,100020
刊名:
中国医刊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年,卷(期):2008,43(7)
被引用次数:6次
1.李丽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2)
2.张桂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10(11)
3.郭晓渊.徐燕.方建庆清开灵颗粒佐助治疗手足口病8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 2009(9)
4.李杏芬小儿手足口病214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9(4)
5.张蕾.李梅.马淑香手足口病危重症1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9(5)
6.文茂林.杨明.宋俊伟.龙俊峰.张玉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5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08(23)
7.李丽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k200807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