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通信作者: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zhsli@81890.net;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drjiang@163.com;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zhizhengge@aliyun.com 指南与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关键词:消化内镜;肠道准备;指南

Keywords:digestive endoscopy;bowel preparation;guideline

文章编号:1005-2194(2013)09-0705-03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志码:A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一种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2)不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3)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4)不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5)价格适中[1-2]。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进行评分。波士顿评分按照最差 清洁分为4级(0 3分),总分0 9分;渥太华评分按照清洁 最差分为5级(0 4分),并加入全结肠内的液体量评分(少量、中量、大量分别为0、1、2分),总分0 14分。

2常用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和用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各具特点,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 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4]。2.1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目前国内常用制剂包括舒泰清、和爽、恒康正清、福静清等。PEG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作为容积性泻剂,通过大量排空消化液来清洗肠道,不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从而不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5]。在内镜检查前4 6h,服用PEG等渗溶液2 3L,每10min服用250mL,2h内服完。如有严重腹胀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可以不再继续服用[6]。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PEG清肠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方法,即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前1d晚上服用,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当天提前4 6h服用。PEG的口感对于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内研发了PEG的新剂型,有不含硫酸钠的聚乙二醇(SF-PEG),由于钾含量下降,以及完全去除硫酸钠而改善了PEG的气味及口味,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更好,适用人群更广泛;也有新剂型对PEG的口味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溶液口感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7]。PEG常见不良反应是腹胀、恶心和呕吐,罕见过敏性反应如荨麻疹。

507

2013年9月第33卷第9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特殊人群(如电解质紊乱、晚期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患者)服用该溶液是安全的,也是孕妇和婴幼儿肠道准备的首选用药(具体用量由专科医师决定)。

2.2硫酸镁硫酸镁是传统的肠道准备清洁剂,因其服用水量少,可随后增加饮水量,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便宜,国内应用也较为普遍。高渗的硫酸镁溶液将水分从肠道组织吸收到肠腔中,刺激肠蠕动而排空肠内容物。在内镜检查前4 6h,硫酸镁50g 稀释后1次性服用,同时饮水量约2000mL,大多数患者可以完成充分的肠道准备。由于镁盐有引起肠黏膜炎症、溃疡的风险,造成黏膜形态改变的可能性,不推荐确诊及可疑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2.3磷酸钠盐国内现有制剂为辉灵,主要成分为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高渗的磷酸钠溶液是将水分从肠道组织吸收到肠腔中,与PEG相比,肠道清洗效果相似[8],但是口服磷酸钠溶液剂量少(1500mL),患者依从性好,腹胀、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在镁盐、PEG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建议分2次服用,每次间隔12h,可在内镜检查前1d晚上6点和内镜检查当天早上6点各服1次。每次标准的剂量为45mL,用750mL 水稀释,建议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多饮水,直至出现清洁水样大便。但因磷酸钠盐制剂是高渗性溶液,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可伴有体液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老年人群、慢性肾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肝硬化或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中慎用[9]。

2.4中草药国内常用制剂为番泻叶或蓖麻油,在某些单位尚作为肠镜前的肠道清洁药物。番泻叶引起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较常见,而且有时会导致肠黏膜的炎症改变。可于结肠镜检查前晚用番泻叶20g+400mL开水浸泡30min饮服,也可以加番泻叶20倍水量,80?水温浸泡1h。蓖麻油一般于检查前6 8h服用,一般在服药后0.5 1h开始腹泻,持续2 3h。

2.5其他肠道清洁剂复方匹可硫酸钠(吡苯氧磺钠)属刺激性泻药,直接作用于肠黏膜而促进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并增加肠腔内液体分泌,产生温和的缓泻效果,与镁盐组成复方制剂可用于肠道准备,国内即将上市。既往甘露醇溶液也用于结肠镜前的肠道准备,属高渗性泻剂,可于30min内口服10%甘露醇溶液1000mL,但因肠镜下电凝或电切会引起气体爆炸风险,目前已不建议用于结肠镜治疗。包含氯化钠、氯化钾和硫酸镁的复方电解质溶液也可用于肠道准备。

目前临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及其特点见表1。

表1临床常用内镜检查肠道清洁剂的特点种类特点清洁效果耐受性安全性费用

聚乙二醇等渗++++++++++

硫酸镁高渗+++++++

磷酸钠高渗++++++++

匹可硫酸钠高渗+++++++/

甘露醇高渗+++++

中药抑制吸收+ ++++++++

注:+ +++,依次为清洁效果(差 好)、耐受性(差 好)、安全性(差 好)、费用(便宜 较贵)。“/”为国内未上市

3口服肠道清洁剂的禁忌证

3.1绝对禁忌证消化道梗阻或穿孔、严重的急性肠道感染、中毒性巨结肠、意识障碍、对其中的药物成分过敏、无法自主吞咽的患者(这种情况下鼻饲胃管可能有用)、回肠造口术。

3.2相对禁忌证慢性肾脏疾病建议使用聚乙二醇制剂;血液透析患者建议使用聚乙二醇或镁盐;腹膜透析患者建议使用聚乙二醇制剂;肾移植受者不应选择磷酸钠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使用聚乙二醇制剂,禁止使用磷酸钠盐;肝硬化首选聚乙二醇。建议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在口服肠道清洁剂当天及之后72h内不应继续使用;利尿剂应在口服肠道清洁剂时暂停1d,在口服肠道清洁剂当天及之后的72h,建议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胰岛素、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应避免在检查前日服用肠道清洁剂。严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肠道清洁剂;有肠道狭窄或便秘等肠内容物潴留的患者,应谨慎给药,以免引起肠内压升高;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或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肠道清洁剂[9]。

4肠道准备的辅助措施

4.1饮食限制建议患者在内镜检查前1d开始低纤维饮食,以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度。但对于饮食限制的时间不建议超过内镜检查前24h。

4.2促胃肠动力药物胃复安、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不能改善肠道准备的耐受性或肠道清洁程度。因此,并不推荐常规使用促动力药物辅助肠道准备。

607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Sep.2013Vol.33No.9

4.3祛泡剂内镜检查时黏膜附着的泡沫会影响黏膜观察,据报道有32% 57%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会遇到泡沫。二甲基硅油(西甲硅油)能有效消除肠道准备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建议可以辅助使用,尤其在胶囊内镜等对肠道清晰度要求较高的检查准备中更显必要。二甲基硅油最常用的剂量为120 240mg(西甲硅油3 6mL)或30%溶液45mL,可与泻药给药时一起使用。

4.4联合灌肠内镜诊疗前联合灌肠并不能提高口服肠道清洁剂的肠道准备效果,故不推荐常规使用。对于不能获得充分肠道清洁的患者,可以清洁灌肠或者第2天再次进行加强的肠道准备。

4.5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准备伴有长期便秘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差,可采用分次服用、预先使用缓泻剂或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的方法提高效果。PEG清洁剂建议分2次口服,在正式肠道准备前2 3d服用缓泻剂(如吡沙可啶、番泻叶、果导等),或PEG服用前30min加服莫沙必利10 15mg,可提高PEG肠道准备的质量。高龄或慢性疾病患者在肠道准备期间可予以静脉补液等措施,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4.6患者告知及宣教因为肠道准备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对患者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肠道准备前应充分对患者进行口头和书面告知肠道准备的目的和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服用肠道清洁剂的依从性[1-2]。

5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主要检查目的在于小肠,因此对于结肠的清洁程度要求不高。经口小肠镜的肠道准备禁食12h即可,经肛小肠镜的肠道准备要求同结肠镜。PEG同样适用于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10],PEG联合祛泡剂可提高小肠的图像质量,但是促胃肠动力药物不能提高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成功率。

执笔及整理者:杜奕奇(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汪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邦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智发朝(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参与指南制订者(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柏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杜奕奇(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郭学刚(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郭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厉有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廖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汪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邦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洛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吴云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项平(复旦大学华东医院),徐肇敏(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虞朝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赵晓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智发朝(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参考文献

[1]Hassan C,Bretthauer M,Kaminski MF,et al.Bowel preparation for colonoscopy: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Guideline[J].Endoscopy,2013,45:142-150.

[2]Mathus-Vliegen E,PelliséM,Heresbach D,et al.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bowel preparation prior to colonic diagnostic pro-cedures:colonoscopy and small bowel video capsule endoscopy[J].

Curr MedRes Opin,2013,29:931-945.

[3]Rostom A,Jolicoeur E.Validation of a new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bowel preparation quality[J].Gastrointest Endosc,2004,59:

482-486.

[4]Wexner SD,Beck DE,Baron TH,et al.A consensus document on bowel preparation before colonoscopy:prepared by a task force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Rectal Surgeons(ASCRS),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and the

Society of American Gastrointestinal and Endoscopic Surgeons

(SAGES)[J].Gastrointest Endosc,2006,63:894-909.

[5]Belsey J,Crosta C,Epstein O,et al.Meta-analysis: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oral bowel preparations for colonoscopy1985—2010[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35:222-237.

[6]周丽雅,杨云生,袁耀宗,等.复方聚乙二醇用于内镜检查前结肠准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324-327.

[7]陈洁,李兆申,姚银珍,等.改良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315-

316.

[8]陈慧敏,李晓波,戈之铮.便秘患者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469-472.[9]Connor A,Tolan D,Hughes S,et al.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safe prescrip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oral bowel-cleansing agents [J].Gut,2012,61:1525-1532.

[10]Song HJ,Moon JS,Do JH,et al.Guidelines for bowel preparation before video capsule endoscopy[J].Clin Endosc,2013,46:147-

154.

2013-08-04收稿本文编辑:颜廷梅

707

2013年9月第33卷第9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

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1/ 17

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最新资料推荐------------------------------------------------------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 3/ 17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通信作者: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zhsli@https://www.360docs.net/doc/9013066031.html,; 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dr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013066031.html,; 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消化科,zhizhengge@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3066031.html,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 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一种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2)不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3)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4)不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5)价格适中[1 - 2]。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进行评分。波士顿评分按照最差~清洁分为4级(0~3分),总分0~9分;渥太华评分按照清洁~最差分为5级(0~4分),并加入全结肠内的液体量评分(少量、中量、大量分别为0、1、2 分),总分0~14分。 2 常用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和用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各具特点,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4]。 2. 1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 目前国内常用制剂包括舒泰清、和爽、恒康正清、福静清等。PEG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作为容积性泻剂,通过大量排空消化液来清洗肠道,不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从而不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5]。在内镜检查前4~6h,服用PEG等渗溶液2~3L,每10min服用250mL,2h内服完。如有严重腹胀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可以不再继续服用[6]。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PEG清肠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方法,即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前1d 晚上服用,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当天提前4~6h服用。PEG的口感对于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内研发了PEG的新剂型,有不含硫酸钠的聚乙二醇(SF-PEG),由于钾含量下降,以及完全去除硫酸钠而改善了PEG的气味及口味,患者耐受性及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消化道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 消化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尤其可以消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镜的接受度,同时为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镜操作怀有紧、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镜操作,从而使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消化镜下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为消化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开展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15 m2。 2.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经气管插管全麻下消化镜操作时间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配有麻醉机,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 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 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配备常规监护仪、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必要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通信作者: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zhsli@81890.net;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drjiang@163.com;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zhizhengge@aliyun.com 指南与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关键词:消化内镜;肠道准备;指南 Keywords:digestive endoscopy;bowel preparation;guideline 文章编号:1005-2194(2013)09-0705-03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志码:A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一种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2)不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3)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4)不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5)价格适中[1-2]。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进行评分。波士顿评分按照最差 清洁分为4级(0 3分),总分0 9分;渥太华评分按照清洁 最差分为5级(0 4分),并加入全结肠内的液体量评分(少量、中量、大量分别为0、1、2分),总分0 14分。 2常用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和用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各具特点,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 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4]。2.1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目前国内常用制剂包括舒泰清、和爽、恒康正清、福静清等。PEG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作为容积性泻剂,通过大量排空消化液来清洗肠道,不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从而不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5]。在内镜检查前4 6h,服用PEG等渗溶液2 3L,每10min服用250mL,2h内服完。如有严重腹胀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可以不再继续服用[6]。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PEG清肠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方法,即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前1d晚上服用,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当天提前4 6h服用。PEG的口感对于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内研发了PEG的新剂型,有不含硫酸钠的聚乙二醇(SF-PEG),由于钾含量下降,以及完全去除硫酸钠而改善了PEG的气味及口味,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更好,适用人群更广泛;也有新剂型对PEG的口味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溶液口感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7]。PEG常见不良反应是腹胀、恶心和呕吐,罕见过敏性反应如荨麻疹。 507 2013年9月第33卷第9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1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29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地专家共识(2014)

中国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2014) 临床麻醉学杂志作者:邓小明兆申 消化道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 消化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尤其可以消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镜的接受度,同时为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镜操作怀有紧、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

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镜操作,从而使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消化镜下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为消化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开展消化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 m2。 2.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经气管插管全麻下消化镜操作时间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配有麻醉机,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 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配置常规监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

美国发布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新指南

美国发布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新指南 医脉通2014-10-10 所有结肠镜检查中高达25%的报告称存在不充分的肠道准备,美国结直肠癌多社会工作小组已经发表了新的共识指南,旨在提高至少85%的肠道准备符合标准。 不充分的肠道准备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降低腺瘤检出,延长手术时间,以及缩短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篇文章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10月刊上。 David A.Johnson教授(Eastern Virginia医学院消化科主任),和同事们开展了一项系统性医学文献的综述,这些文献发表在1980年1月到2013年8月之间,也包括在国内会议上发表和提交的文章和摘要。他们选择1980年作为第一年是因为那时正值美国FDA 批准聚乙二醇电解质液为基础准备。 新的工作小组指南已经通过美国胃肠病学,美国胃肠病学会和美国胃肠内镜理事学会的审核和批准。 “结肠镜检查的无效肠道清洁会导致错过癌前病变,并且增加相关的早期重复手术的费用,”Johnson教授和同事们写到。“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是重要并相关的目标,但是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因为不充分的清洁会带来重大的后果。” 该份指南涵盖多个领域,包括: 充分准备 ※准备应该充分,以允许大于5mm的息肉检测出来。 ※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如果确实不充分,应该在1年内使用更积极的准备方案重新检查。 ※如果认为充分,遵循筛查指南。 剂量和时间 ※使用一种分-剂量的清洗剂。 ※同一天方案是可以接受分剂量的,尤其是下午的手术。 ※第二次剂量应该在手术开始前4~6个小时开始。 清洗期间的饮食 ※一直到手术前的晚上适用低残留或者全液体 患者教育 ※给患者提供口头和书面的说明。 ※确保适当的支持十分到位。 准备的质量 ※所有相应的努力后评估清除残留杂物是够合适。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上传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剥离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 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 (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 (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 (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 (九)内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 (十)内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 (十一)内镜下胆管扩张术 (十二)内镜下胰管扩张术 (十三)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 (十四)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 (十五)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六)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 (十七)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十八)内镜下胆管内超声检查术 (十九)内镜下胰管内超声检查术 (二十)内镜下胆管射频消融术 (二^一)内镜下胰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二十三)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二十四)胆管镜下光动力或氩气治疗术 (二十五)胆管镜下电切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一)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 (二)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 (三)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记术 (四)超声内镜下放射免疫治疗术 (五)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 (六)超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七)超声内镜下血管栓塞术 (八)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 (九)超声内镜下胆管穿刺引流术 (十)超声内镜下胰管穿刺引流术 (^一)超声内镜下脓肿穿刺引流术 (十二)超声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十三)超声内镜辅助胰胆管造影术 五、经口经隧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口经隧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二)经口经隧道内镜下间质瘤摘除术十、小肠镜诊疗技术 小肠镜下治疗术

2019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解读

四指南解读四 通信作者:张晓岚,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 2019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解读韩 旭,郭亚慧,时晓冬,张晓岚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5 ) 摘 要: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肠镜检查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肠道准备作为肠镜检查的前提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三为进一步改进我国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方法,提高内镜检查的质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对旧版指南进行了更新三本文对2019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加深内镜医护人员对‘新指南“的认知和理解,指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肠镜诊疗效果,更大程度的使患者获益三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指南;肠道准备中图分类号:R 65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01-0072-04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20.01.013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 G u i d e l i n e f o rB o w e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f o rC o l o n o s c o p y (2019)H a nX u ,G u oY a h u i ,S h iX i a o d o n g ,Z h a n g X i a o l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35,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X i a o l a n ,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o f e n d o s c o p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 o f c o l o n o s c o p y i s f u r t h e rh i g h l i g h t e d .A n d b o w e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p r e r e q u i s i t ef o rc o l o n o s c o p y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o r d e rt o i m p r o v e t h em e t h o da n d q u a l i t y o fb o w e l p r e p a r a t i o nb e f o r e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e n d o s c o p y ,D i g e s t i v eE n d o s c o p y S p e c i a l C o mm i t t e e o f E n d o s c o p i cP h y s i c i a n sB r a n c h o f 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a n dC a n c e rE n d o s c o p y C o mm i t t e e o f C h i n a A n t i C a n c e rA s s o c i a t i o nu p d a t e dt h e2013g u i d e .T h i sa r t i c l e i n t e r p r e t s t h eu p d a t e dc o n t e n to f C h i n e s eG u i d e l i n e f o r B o w e lP r e p a r a t i o n f o rC o l o n o s c o p y (2019)i no r d e r t od e e p e nt h ec l i n i c i a n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 g u i d e p a t i e n t s t od o b o w e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l s o t om a x i m i z e t h e b e n e f i t s o f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 c o l o n o s c o p y ;g u i d e l i n e ;b o w e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自2013年第1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1](以下简称‘旧指南“)发布以来,此后国内外对肠道准备的研究日益增多,为更好的指导肠道准备,我国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旧指南“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三2019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2 ](以下简 称‘新指南“)主要从肠道准备的八大方面进行了更新,供临床医师参考,以期患者最大程度获益三 1 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筛查二诊疗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充分的肠道准备可提高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为了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新指南“强烈推荐内镜医师在结肠镜检查时对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监测肠道准备合格情况三目前国际上采用的肠道准备评估表有2种,波士顿量表和渥太华量表 [3-4] 三与‘旧指南“一致,‘新指南“依然 采用波士顿量表或渥太华量表对肠道准备质量进行 评估,评分标准较前一致,波士顿量表?6分二渥太华量表?7分均提示肠道准备合格三 2 患者告知及宣教 有效宣教对实现充分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腺瘤检出率,降低患者不适感三与‘旧指南“相比,‘新指南“将患者告知及宣教内容置于前列,突出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三为了赢得患者配合,‘新指南“建议由专业人员向患者提供口头联合书面的详细指导,内容应全面标准,语言应通俗易懂,方式应便捷有效三有研究显示传统指导联合微信平台 可显著改善肠道质量评分二提高腺瘤检出率[5] 三‘新 指南“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联合基于电话二短信以及微信等辅助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让患者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依从性和肠道准备质量三3 饮食限制 饮食限制是提高肠道准备质量不可忽略的内容,是通过减少肠道中食物残渣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度,从而达到增加结肠病变检出率的目的三与‘旧指南“一致,‘新指南“建议术前1天低渣饮食/低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