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黄土路基施工原理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质,在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

湿陷性黄土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特性、工程环境和施工要求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种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一工法。

二、工法特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规范化: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2. 综合施工: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综合治理湿陷性黄土的各种问题;3. 稳定性强:通过处理措施,提高湿陷性黄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4. 长效性好:施工后可长期保持土体的稳定性和抗湿陷能力。

三、适应范围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是需要进行高填方路基的地区。

该工法适用于各种道路、铁路、地铁、堤坝等工程项目。

四、工艺原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并确定施工工法。

采取的技术措施: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和工程环境,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如加固处理、排水处理、土壤固化等,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五、施工工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土壤勘测:根据工程要求,对湿陷性黄土区域进行详细的土壤勘测,了解土壤的特性和问题。

2. 土壤处理:根据土壤特性和工程要求,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加固处理、土壤固化等,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3. 桩基施工:根据土壤特性和承载要求,在需要加固的区域进行桩基施工,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4. 排水处理: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确保土壤排水畅通,避免发生渗水和液化现象。

5. 围护结构施工:在需要加固的区域,采取适当的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六、劳动组织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综合治理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规模和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破坏机理与加固措施

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破坏机理与加固措施

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破坏机理与加固措施1.自然因素:(1)灌水和降雨: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内部的黄土吸水后容易膨胀,导致路基失稳和变形,特别是在温度和水分变化较大的季节,容易引起路基破坏。

(2)重力作用: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的自重会对路基产生压力加载,当压力超过黄土的承载极限时,路基就会发生塌陷或滑动,造成破坏。

(3)自然灾害: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也是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2.人为因素:(1)施工不合理:如果施工中未按照规范进行路基填筑、夯实和排水等工作,就容易导致路基内部存在空洞或水分不均匀,从而引发破坏。

(2)设计不合理: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的设计不合理,如坡度太大、填方高度超过规定标准等,都会增加路基的破坏风险。

针对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的破坏机理,可以采取以下加固措施:1.选取合适的黄土土种:根据路基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分敏感性,选择合适的黄土土种进行填方,避免使用对黄土易膨胀和容易吸水的土种。

2.合理施工和制定规范:对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的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填筑、夯实、排水等,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3.加固措施:在填方黄土路基上增设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布等,用以加强路基的抗滑性和承载能力,减小路基变形和破坏的风险。

4.加强排水系统:在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上设置足够的排水设施,确保路基内部的水分均匀分布,减小水分对路基的影响,避免因水分引起的路基破坏。

5.考虑自然因素:在路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路基抗灾能力。

综上所述,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的破坏机理主要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加固措施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土种、规范施工、加固设施设置、加强排水系统和考虑自然因素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小斜坡高填方黄土路基破坏的风险,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一、引言高填方路基是指通过填方加固地基,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施工步骤等内容。

二、施工工艺1. 勘测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勘测设计工作。

勘测工作应包括地质勘察、地基承载力试验等内容,以确定填方的高度、坡度和路基宽度等参数。

2. 毛坯整理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毛坯整理。

首先清除杂草、杂物等,并将地表平整。

3. 正式施工(1)填方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方材料进行填方。

填方时要注意控制填方层厚度,采取分层推均的方法进行,以保证填方均匀、稳固。

(2)压实填方后,需要进行压实工作。

压实方法可以选择机械压实和人工压实相结合的方式。

机械压实包括振动压路机和压路机等设备的使用,而人工压实则需要人工进行。

压实的目的是使填方材料更加紧密,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排水在施工中需要考虑路基的排水问题。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等措施,确保路基的排水畅通。

(4)防护措施为了保护路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例如,在施工完成后,可以采取覆土、灌浆等方式进行防护,防止水侵蚀和土壤流失。

三、材料选择1. 填方材料填方材料应选择质地均匀、坚实、无杂质的土石料。

常见的填方材料有黄土、砂土、碎石等。

2. 压实材料压实材料应选择颗粒均匀、固结性能好的材料。

常见的压实材料有碎石、砾石等。

3. 排水材料排水材料应选择渗透性好、耐久性高的材料。

常见的排水材料有排水管道、排水沟等。

四、施工步骤1. 施工前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2)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整洁;(3)检查施工材料,保证质量合格。

2. 填方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方材料,进行填方;(2)采取分层推均的方法,保证填方均匀、稳固。

3. 压实施工(1)使用振动压路机和压路机等设备进行机械压实,使填方材料更加紧密;(2)采取人工压实措施,如人工夯实,提高填方层的密实度。

黄土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一)

黄土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一)

【摘要】在分析黄⼟⼯程性质基础上,提出了黄⼟路基施⼯技术要点。

【关键词】黄⼟路基⼯程⾼等级公路施⼯技术 1.引⾔ 黄⼟是⼀种特殊粘性⼟,粉粒含量⾼,多孔隙,孔隙率35-60% 之间。

⼟中含有碳酸钙等易溶盐类,遇⽔溶解形成冲蚀;黄⼟遇⽔膨胀形成崩解,黄⼟颗粒遇⽔侵润后因内部凝结⼒减少⽽形成滑移,产⽣⼀定的沉陷或位移——即湿陷。

黄⼟透⽔性差,⼲燥时坚硬,浸湿后不易⼲燥,强度急剧下降,过⼲时具有很⾼的强度,过湿时易形成弹簧⼟,还会产⽣收缩开裂,不是填筑路基的理想材料。

因为黄⼟不利于路基施⼯的⼯程特性都是因⽔的侵⼊⽽引起,所以黄⼟地区路基施⼯,应做好排除路基附近的地下⽔和地⾯⽔,并对排⽔结构做好必要的防护与加固。

在⾬季施⼯,更应注意使降⽔迅速排出⾄路基范围之外,不要积⽔。

我省黄⼟主要公布在陇中、陇东的黄⼟⾼原地区,本⽂就⾼等级公路路基的技术问题,谈些认识和体会。

2.黄⼟⼯程特性 2.1胀缩性 黄⼟遇⽔体积膨胀,使其上⾯的路⾯隆起,⼲燥后体积收缩,并使其上⾯的路⾯下沉。

如此反复路⾯形成裂缝及剥落,降低公路使⽤寿命。

2.2崩解性 新黄⼟孔隙较⼤,岩性疏松,浸⼊⽔中后,吸⽔湿化,很快全部崩解;⽽⽼黄⼟孔隙较⼩,岩性紧密,则需经⼀段时间才崩解,红⾊黄⼟孔隙很⼩,岩性紧密,浸⽔后基本不崩解。

2.3多孔裂隙性 黄⼟具有很⾼的空隙度。

黄⼟中的空隙呈垂直或倾斜的管状,以垂直为主,上下贯通。

2.4强度衰减性 黄⼟的强度随含⽔量的增⼤⽽减⼩。

在天然含⽔率的情况处于较坚硬的状态,具有⼀定的强度。

但浸湿后不易⼲燥,强度急剧下降,过湿则形成弹簧⼟。

2.5湿馅性 黄⼟在外加荷载有⼟体⾃重的作⽤下,受⽔侵湿后,因⼟体结构破坏,⽽发⽣⼤量剧烈的附加下沉,即形成湿馅。

2.6渗⽔性 因黄⼟具有胀缩性,多次反复形成裂缝,降⽔后,⽔从裂缝中下渗,渗⼊深度增加;⼜因黄⼟具有⼤孔隙垂直节理等特性,其垂直⽅向的渗透性较⽔平⽅向为⼤;但粘粒含量较多的黄⼟成为透⽔不良或不透⽔的⼟层。

黄土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黄土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性、 渗 水性 。
4 黄 土填筑 路基 施 工要点
4 . 1排 水 处 治
1 ) 黄土 地 区应 特 别 注 意路 基 排水 , 对 地 面 水应 采 取 拦截 、 分散 、 防冲、 防 渗、远接远送 的原则, 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 将水迅速引离路基。 在填 挖交 界处 引 出边沟 , 应 做 好 出水 口的加 固 。 2 ) 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采用浆砌片石加 固或水泥混凝 土的边沟、 排水沟、 截水沟、 跌水 、 急 流槽 以及 地 表 的排水 管 。
关键词: 黄土工程, 路基施工, 处理方法, 边坡防护
1黄 土工 程 特性
黄土是一种特殊黏性土, 粉粒含量高, 多孔隙, 孔隙率在 3 5 %~ 6 0 %之间。
土 中含 有碳 酸 钙 等易 溶盐 类 , 遇水 溶解 形 成 冲蚀 ; 黄 土遇 水 膨胀 形 成 崩解 , 黄 土颗 粒 遇 水浸 润 后 因内 部凝 结力 减 小而 形 成滑 移 , 产 生 一定 的沉 陷 或位 移 即
2 黄土 地 区路基 工 程前 期准 备
2. 1施 工 组 织 准 备
3 )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仍多用暗沟、 渗沟、 渗井等, 特点是 以渗透方式排水:
当水 流量 较 大, 多采 用 带渗 水 管 的渗 沟或 地下 管 道 。
4 . 2分 层厚 度 的控 制
组 建 项 目经理 部 和 各 管理 机 构 , 制定 工 程 管 理 制 度 , 选 配 项 目经 理 和施
隔水 法 主要 是 用 一 层 防 水 土工 布覆 盖 在 开 挖 好 的基 础 上 , 起 到 隔水 作 用, 从而 阻 止水 对原 状 土 的影 响 。 隔水法 主 要用 于路 基 挖方 段 、 边坡、 边沟、 排

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2)

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2)

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紧缺,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然而,黄土地区土地质量较差,土壤松散,不利于建设和开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基稳定性强:通过强夯施工方法,将黄土地区的松散土壤压实,提高土壤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 节约土方工程量:该工法可将挖掘的填土直接用于填方,减少填土的运输和消耗,节约工程造价。

3. 施工速度快:通过强夯施工,可以快速完成地基处理,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4. 适应范围广:该工法适用于黄土地区各种建设项目,包括住宅、工业厂房、道路等。

三、适应范围: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工法适用于黄土地区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小区、工业厂房、道路和桥梁等。

四、工艺原理: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深冲沟和高填方的方式来处理黄土地区的地基。

首先,在黄土地区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挖掘,形成一条深度较深的沟壑。

然后,将挖掘出的土方填充到沟壑中,形成高填方地基。

最后,通过强夯施工方法对填土进行压实,增强土壤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测绘和布点: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范围内进行测绘,确定深冲沟和填方的位置和尺寸。

2. 深冲沟施工:按照测绘结果进行挖掘,形成深冲沟。

3. 填方施工:将挖掘出的土方填充到深冲沟中,形成高填方地基。

4. 强夯施工:使用强夯机对填土进行压实。

5. 环境保护:清理施工场地,保护周围环境。

6. 质量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包括挖掘机手、填土工人、强夯工人等。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一、黄土的分布及工程特性1.黄土的分布黄土是第四世纪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

其主要特征为:颜色以黄色为主,为淡黄、棕黄或棕红色,具有多孔性;有肉眼能看到的大孔隙,孔隙比一般为0.7~1.1,颗粒成分以粉粒(粒径为0.005~0.075 mm)为主,占50%~75%,一般不含粗大颗粒;富含碳酸钙成分及其结核,并含有少量中溶盐和易溶盐;一般无明显层理,有堆积间断的剥蚀面和埋藏的古土壤层,且具有垂直节理;在天然状态下边坡能保持直立,天然状态下含水率低,遇水易崩解;表层多具有湿陷性,易产潜蚀形成陷穴等。

中国的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包括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形成著名的黄土高原。

该地区黄土不仅分布面积大,厚度也大。

2.黄土的工程特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黄土垂直渗透性远较水平方向大。

(2)黄土各向抗剪强度有明显差别。

其中以水平方向最大,垂直方向最小;洪积有水平层理关系的黄土则正好相反,水平方向最小而垂直方向最大。

(3)黄土易遭冲刷和冲蚀,具有湿陷性质。

根据湿陷性,黄土可分为两类,即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非湿陷性黄土是指在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被水浸湿后完全<0.015的黄土。

不发生湿陷或湿陷系数δs【知识链接】黄土湿陷系数黄土湿陷系数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土样浸水前后高度之差与土样原始高度之比。

它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由试验直接测出。

(4)黄土干燥状态下黏聚强度较大,可形成较陡边坡。

3.黄土地区路基的工程特点由于黄土特有的性质和黄土类型复杂,黄土地区的路基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黄土地貌具有独特的形态,形成所谓塬、梁、峁的地貌景观。

塬是面积较大的平坦高地,梁是长条形高地,峁是圆形丘陵。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高填方路基是指填方高度大于6米的路基,本工程位于某高速公路项目中,全长约10公里,填方高度最高达12米。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施工难度较大。

二、施工目标1.确保路基填筑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三、施工方法1.填料选择:采用附近开采的黄土,经试验检测,满足路基填筑要求。

2.施工顺序:从路基两侧向中间进行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厘米。

3.压实工艺: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4.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路基。

四、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任务和要求。

2.基础处理:对路基基底进行清理、平整,确保基底坚实、平整。

3.填料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填料分层铺设在路基基底上。

4.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对填料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5.排水设施施工:在路基两侧挖掘排水沟,安装排水管道。

6.路基防护:在路基表面铺设土工布,防止路基侵蚀。

7.施工监测:对路基填筑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要点1.填料质量控制:对填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满足路基填筑要求。

2.压实度控制:采用科学的压实工艺,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3.排水设施施工:确保排水设施畅通,防止路基积水。

4.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六、环保措施1.减少噪音污染: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防止扬尘污染: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定期清理施工垃圾。

3.保护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及时恢复植被。

4.节约能源:合理利用施工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七、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前期:进行施工准备,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调试等。

2.施工中期:进行路基填筑、压实、排水设施施工等。

3.施工后期:进行路基防护、监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填黄土路基施工原理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土的性能进行分析,总结出高填黄土路基施工原理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黄土;路基;施工;原理
中图分类号 u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2-0029-02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日新月异。

由于高等级公路线形要求纵坡平缓、弯道半径大,加之甘肃大部分属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路线通过山区或丘岭区时,会出现较多的高填和深挖情况,笔者就近几年在公路工程中的施工实践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 高填黄土路基的施工原理
黄土是一种第四纪沉积物,以松土颗粒为主,富含石英、长石、方解石、高岭石等碳酸钙盐类,土质均匀,比较疏松,具有大孔性,有的黄土还具有严重的湿陷性。

甘肃省黄土分布主要在黄河流域及渭河以北地区,许多的国道省道就是从这里穿过,黄土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工程材料,以黄土高塬的黄土沉积最为典型。

1.1 黄土的工程特性
黄土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颗粒组成以粉粒(0.05~0.005mm)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
0.25mm的颗粒,其中粗粉粒(0.05~0.01mm)的含量又大于细粉粒(0.01~0.005mm)的含量。

孔隙比较大,一般在1.0左右,垂直节理发
育,因而其渗水性垂直方向大于水平方向,容易形成裂缝、剥落。

由于以上特性,黄土的抗剪强度以水平方向为最大,垂直方向最
小,45℃方向居中。

更重要的一点是黄土在一定压力(即土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土的湿陷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黄土,我们称之为湿陷性黄土。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由于黄土的湿陷性而导致建筑物地基的下沉量最大可达60~70cm,由此而产生的裂缝宽度可达10cm以上。

1.2 土基压实原理
黄土土体是由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相所组成,亦称为土粒,水份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系,它们都具有各自特性,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统一的土体之中,反映着黄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弹性、塑性、渗透性、粘滞性、湿陷性等。

压实黄土就是用人为的方法来改变土体结构。

路基土受压,土粒空隙的空气除极少在压力作用下溶于水中外,大部分被排除土外,土粒不断靠拢使土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土的强度,同时由于土粒不断靠拢,使水份进入土体的通道减少而阻力增加,于是就降低了土的渗透性,减少了毛细水的上升高度。

1.3 土基压实中诸因素与压实度的影响关系
1)含水量对压实度的影响。

黄土的三相体中,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3种,一是强结合水,它是由于土粒对于水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吸引力而致水分紧紧吸附在土粒周围,并且对土体的力学性质起着重要
影响;二是弱结合水,由于分子引力附着于强结合水周围的水膜,具有定向排列和渗透性。

弱结合水的存在使黄土表现出塑性和粘聚性。

在压实过程中起到增加土粒之间相互滑动的作用;三是自由水,自由水是分布在土粒电分子引力作用范围以外的孔隙水,它又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黄土最容易压实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用w0表示,与之相应的密实度称之为最大密实度用d0表示。

我们在国道g211线银西公路451k+370~452k+400段土桥水毁修复工程施工中,实验测出的黄土最大干容重d0一般为1.85t/m3-1.95t/m3,最佳含水量一般为12%~15%。

含水量是影响压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最佳含水量时,土质处于硬塑状态,最容易获得最佳压实效果。

当含水量较小时,土体中的水主要是强结合水,土粒周围的水膜很簿,土粒间具有很大的分子引力,阻止土粒移动,土体的塑性变形很小,需很大的压实外力克服引力,压实要达到最大密度比较困难。

当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土中既有强结合水,又有弱结合水,结合水膜变厚,弱结合水的存在和增加,使土粒之间的引力和内摩阻力减弱,滑动性增加,土体的塑性和粘聚性也增加,压实效果较好,土粒排列紧密。

事实上,黄土处于最佳含水量时就是土粒弱结合水达到满足状态。

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时,土中出现了自由水,压实时孔隙中自由水分占居一部分体积且不易立即排出,势必阻止土粒的靠拢,因而压实效果差。

在实际施工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含水量不足以及水分分布不均匀。


常在施工中的做法是摊土洒水碾压,但由于施工机具不配套,洒水很难保证均匀,即使使用洒水车洒水,也只仅能保证在平面层次上的均匀含水,并不能保证整个摊土厚度上均匀含水,这就使得路基成型后经行车碾压发生不均匀变形。

我们在国道g211线银西公路451k+370~452k+400段土桥水毁修复工程的高填土路基施工中采用在取土点预先放水浸土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压实机型和压实遍数对压实度的影响。

一般来讲,夯击式机具的压力传布最深,振动式次之,碾压式最浅。

我们在国道g211线银西公路451k+370~452k+400段土桥修复施工中的压实资料表明,不同的压实机型对黄土的压实效果不同。

在含水量相同的黄土中,当压实机具不是很重且荷载作用时间越长,土的密实度越高。

但密实度的增加速度随压实遍数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土体在荷载作用下,逐渐提高密度,强度也逐渐提高,变形逐渐减少的缘故。

当压实机具很重时,土的密实度随碾压遍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超过某一遍数限度后土的变形急剧增加,甚至达到破坏。

当机具过重,以至超过土的强度极限时,会引起土体破坏。

破坏的时间与压实机型、轻重有关,荷载越重,破坏时间越短。

我们通过对施工资料分析表明,黄土含水量在11%左右时(接近最佳含水量),当采用推土机和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时,机型较轻,压实度上升较慢,碾压5遍,压实度方能达到93%;当采用8t和15t光轮压路机压实时,压实度增长速度很快,压实4遍,压实度就能达到94.5%,继续增加压实遍数,压实度有所下降,表明土体出现破坏现象或软弹现象。

在施工检测中我们发
现,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路基时,由于表面压力很大,常使土体破坏,使表层压实度往往不够而表层以下的土体则达到密实。

光轮压路机压实比推土机和振动压路机压实效果好。

而且压实吨位越大,密实度越高,依据这一特性,在施工中如果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且加水又有困难,我们都采用增加压实吨位或增加压实遍数的办法来提高其密实度。

黄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在8%~10%之间,当采用分层厚度25cm时,12t~15t压路机压实5遍,经试验压实度即可达到93%以上。

另外,还应该注意碾压速度对压实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碾压速度越高,压实效果越差。

因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规范控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

3)厚度与压实度的关系。

路堤填筑要求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层厚度的大小,这些都直接影响压实效果。

对于不同的压实机型和不同的压实遍数,分别有不同的最佳分层厚度。

当压实厚度较厚时,洒水难以渗透,机械行走困难,压实效果不良;当压实厚度较小时,施
工中既不经济,又造成浪费。

根据工地试验,最佳含水量时,采用推土机或8t~10t压路机压实,分层厚度适宜选择20cm;当采用
12t~15t光轮压路机碾压,分层厚度适宜选择25cm;若由于工作面限制,机械难以压实须采用人工夯实时,分层厚度宜选10cm。

分层铺土要求将土块打碎成细土,其目的是增加土粒的表面积,使土粒能够
均匀地吸收更多的水份变成弱结合水,便于压实成型及压实机具均匀行驶。

同时,路基土摊铺时要求在松铺厚度范围内保持平整,因为
光轮静碾压路机与地面接触基本上是线型接触,其压力是个常数,如果土基不平整,那么碾压后各点上土的变形就不同,造成路基强度不均匀。

日后易形成不均匀变形及沉降。

路基填筑中,平整度一般控制在30mm以内,基本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以上诸因素及其对压实度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当土体中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路基土的压实度与压实遍数、压实重量成正比,与分层铺土厚度成反比。

当土体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可采用增加压实吨位和压实遍数或减少分层厚度的办法增加压实度,反之亦可减小分层厚度。

参考文献
[1]刘陇生.湿陷性黄土地区筑路及压实工艺的探讨[j].青海交通科技,20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