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合集下载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小鼠模型介绍AD小鼠模型,即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丧失。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AD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AD小鼠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AD小鼠模型通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或操纵来模拟AD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这些小鼠通常表现出与人类AD患者相似的一些病理特征,如神经元损伤、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等。

通过对这些AD小鼠模型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AD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靶点。

目前,AD小鼠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AD病理生理学研究、新药筛选和临床药物评估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AD小鼠模型及其特点:1.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这是最常见的AD小鼠模型之一,它通过表达人类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和PS1(presenilin-1)基因,模拟AD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损伤等特征。

这种模型通常表现出记忆力损失、神经退化等AD病理生理学特征。

2. 3xTg-AD小鼠:这是一种同时表达人类APP、PS1和tau蛋白P301L基因的三转基因小鼠。

该模型不仅模拟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还表现出早期记忆障碍和晚期神经元损伤等表型。

3.Tg2576小鼠:这是一种表达人类APP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β淀粉样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通常表现出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损伤等特征。

4. 5xFAD小鼠:这是一种表达人类APP、PS1和tau蛋白基因的五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模型不仅模拟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还表现出更加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表型。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AD小鼠模型外,还有许多其他基因操纵小鼠模型被用于AD的研究。

EGb761对AD细胞模型存活率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EGb761对AD细胞模型存活率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EGb761对AD细胞模型存活率及Bax蛋白表达的
影响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元凋亡是该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EGb761是一种从银杏叶提取的天然药物,其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AD的治疗和预防中。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EGb761对AD细胞模型存活率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AD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构建AD模型,以MTT法检测模型细胞的存活率。

将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EGb761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对各组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EGb761培养液;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情况。

研究预期:
本次研究预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EGb761对AD细胞模型存活率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

小鼠模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鼠模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鼠模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引起的神经元的死亡和功能丧失。

这些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在全球范围内对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研究这些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医学意义。

为了深入研究这些疾病的机制,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鼠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一、小鼠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 tau 蛋白的沉积。

为了研究这种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制备小鼠模型。

最常用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是突变的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这种小鼠模型的脑中会产生大量的Aβ,并出现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斑块。

二、小鼠模型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肌张力增强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与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和含铁血红蛋白的沉积有关。

研究人员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轻度感染风湿热脑炎病毒会导致小鼠脑中存在多巴胺神经元损失,经过实验操作后,小鼠表现出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

三、小鼠模型在亨廷顿病研究中的应用亨廷顿病是一种以肌张力增强和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与扩增的 huntingtin 蛋白有关。

研究人员使用小鼠模型模拟亨廷顿病的病理过程。

这种小鼠模型被称为R6/2 小鼠,其中 huntingtin 基因被人工插入。

这种小鼠表现出亨廷顿病的特征,如抖动、运动障碍和失衡等。

小鼠模型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可以模拟这些疾病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为研究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例如,使用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细胞通路、神经递质以及生物学过程的变化,以及进行治疗试验。

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与药物筛选

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与药物筛选

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与药物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晚发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研究A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科学家们通常会利用动物模型开展研究。

动物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人类疾病发展过程的方法。

在AD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和猴子等。

这些模型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AD的发病机制,并进行药物筛选。

以小鼠为例,科学家们通常会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构建AD模型。

他们会将人类AD相关基因(如APP、PS1等)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使小鼠表达类似于AD患者的脑退行性病理特征。

这些转基因小鼠常被称为“AD小鼠”,它们在学习记忆能力、空间导航能力和行为上表现出与人类AD类似的异常。

利用AD小鼠模型,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AD的病理生理机制。

他们发现,AD小鼠的脑内出现了β-淀粉样斑块的沉积,以及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

这与人类AD患者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相似。

此外,AD小鼠还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和胆碱能系统功能异常等症状,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药物筛选方面,AD动物模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给AD小鼠注射候选药物,观察其对病理特征和行为功能的影响。

以抗淀粉样斑块药物为例,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可以显著减少AD小鼠脑内的淀粉样斑块沉积。

这为寻找治疗AD的新药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虽然动物模型在AD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动物模型无法完全模拟人类AD的病理特征和病发机制,因为人类疾病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动物模型只能够模拟其中的一部分。

其次,动物模型中的病理改变和症状表现与人类AD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给药物筛选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除了动物模型,科学家们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手段,如细胞模型、体外实验等,以综合分析A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方法。

PS1小鼠海马结构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PS1小鼠海马结构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亚甲蓝对APP/PS1小鼠海马结构Aβ及其相关蛋白
表达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海马结构中Aβ蛋白的沉积。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甲蓝对APP/PS1小鼠海马结构A β蛋白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通过选择APP/PS1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结构中Aβ沉积情况,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Aβ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研究结果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临床指导。

关键词:亚甲蓝;阿尔茨海默病;APP/PS1小鼠;Aβ蛋白;相关蛋白
一、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常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寻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亚甲蓝(Methylene Blue)是一种经典的生物染料,具有多种生物修复和保护作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中。

其对神经损伤和记忆障碍等症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因此,本研究从亚甲蓝的角度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择APP/PS1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亚甲蓝处理组。

通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结构中Aβ沉积情况,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Aβ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同时,研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Y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能力。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亚甲蓝对APP/PS1小鼠海马结构Aβ蛋白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临床指导,同时也将进一步揭示亚甲蓝的治疗作用及其治疗机制。

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功能分析杜丽莎;杨青【摘要】目的研究P糖蛋白(P glycoprotein,P-gp)在APP/PS1双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中的表达与功能情况.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中P gp表达的差异;采用尾静脉注射罗丹明123 (Rhodamine 123,Rh123),HPLC检测脑及血清中Rh123的含量,计算脑血分配系数,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WT小鼠脑中P gp功能的差异.结果 3月龄时,AD 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均明显低于WT小鼠;6月龄时,AD小鼠与WT小鼠无明显差异;9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均明显高于WT小鼠;12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高于WT小鼠,功能却低于WT小鼠.结论 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与WT小鼠明显不同,并随月龄而变化.【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41)004【总页数】6页(P441-446)【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AD);P-糖蛋白(P-gp);APP/PS1双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Aβ)【作者】杜丽莎;杨青【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8+9;Q513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产生与清除失衡导致Aβ大量沉积是AD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有效减少Aβ在脑中的沉积是被广泛探索的AD治疗途径之一[1-3]。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MDE1基因的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Mr)为170 000。

铁死亡相关蛋白在AD小鼠海马中的表达

铁死亡相关蛋白在AD小鼠海马中的表达

铁死亡相关蛋白在AD小鼠海马中的表达李燕新;吕占云;李维;郝延磊【摘要】目的探讨铁死亡相关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构建PSEN1 p.G378E敲入的AD小鼠,比较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long-chain fattyacyl-CoA synthetase 4,ACSL4)和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1,PEBP1)在纯合(PSEN1p.G378E-/-)、杂合(PSEN1 p.G378E-/+)和野生(wild type,WT)小鼠海马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同PSEN1 p.G378E-/+和WT小鼠相比,PSEN1 p.G378E-/-组小鼠海马组织中GPX4、PSEN1、SLC7A11和ACSL4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SEN1 p.G378E-/+组海马组织GPX4和PEBP1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WT小鼠(P<0.05),但SLC7A11和ACSL4的蛋白表达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SEN1 p.G378E敲入的AD小鼠海马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44)012【总页数】5页(P727-731)【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PSEN1 p.G378E基因;铁死亡相关蛋白【作者】李燕新;吕占云;李维;郝延磊【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250012;浙江大学医学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6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致死活性氧的积累为特点的非典型的细胞死亡方式[1]。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常用细胞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常用细胞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常用细胞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元的死亡和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为了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科学家们常常使用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模型。

1. SH-SY5Y细胞
SH-SY5Y细胞是一种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具有神经元样特征。

这种细胞模型广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SH-SY5Y细胞可以表达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

此外,SH-SY5Y细胞也可以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筛选。

2. iPSC细胞
iPSC细胞是一种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从成年人体细胞中通过基因重编程获得。

这种细胞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筛选。

研究表明,iPSC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

此外,iPSC细胞还可以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因素。

3. 小鼠神经元细胞
小鼠神经元细胞是一种来源于小鼠的神经元细胞,可以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筛选。

研究表明,小鼠神经元细胞可以表达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

此外,小鼠神经元细胞还可以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元死亡机制。

总之,以上几种细胞模型都可以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筛选。

不同的细胞模型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细胞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王晓映1刘鹏朱华徐艳峰马春梅代小伟刘颖秦川(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 )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取3月龄和6月龄APPswe /PS ΔE9小鼠脑组织,利用Western 印迹的方法检测APPswe /PS ΔE9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caspase-9以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同月龄的对照小鼠相比,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D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bcl-2;APPswe /PS ΔE9小鼠〔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446-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056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通讯作者:秦川(195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研究。

第一作者:王晓映(1981-),女,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出现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目前,AD 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一些研究发现,凋亡的异常可能在AD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实验以APPswe /PS ΔE9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AD 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1材料与方法1.1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的建立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构建并提供〔1〕。

APPswe 转基因编码一段人鼠嵌合的蛋白,其中APP 的胞外和胞内区域为鼠源性序列,而A β结构域为人源性序列并包含瑞士突变K594N /M595L 。

PS ΔE9转基因编码人源性E9外显子缺失的PS1。

转基因小鼠在出生9 14d 用剪趾法标记,收集剪下的组织及鼠尾,用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 ,PCR 分别检测APPswe 及PS ΔE9基因的表达。

APP 基因PCR 产物长344kb ,PS 基因PCR 产物长608kb 。

1.2Western 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9以及活化caspase-3的表达将小鼠脱颈处死后,迅速取出其脑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液,立即置于RIPA 蛋白裂解液中,提取总蛋白。

蛋白浓度用BCA 法进行测定。

蛋白上样量为40μg ,利用12%的SDS-PAGE 胶进行分离,然后将其转移至NC 膜(Millipore )上,室温下封闭1h ,与bcl-2(Abcam )、capase-9(Millipore )及caspase-3(Abcam )抗体进行杂交,4ħ过夜,用TBST 洗膜3次,与辣根酶标记的羊抗兔IgG 和GAPDH 进行杂交,室温下孵育1h ,TBST 洗膜3次,然后进行化学发光。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

用t 检验对Western 印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2.1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鼠尾DNA 鉴定结果裂解鼠尾后提取DNA ,分别用针对APP ,PS1的引物进行扩增,筛选鉴定阳性小鼠,部分检测结果见图1。

1、2、3泳道分别为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4、8和10为阴性小鼠,5、6、7和9为阳性小鼠图1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鼠尾DNA PCR 鉴定结果1,2,3,4分别代表3月龄模型鼠、3月龄对照鼠、6月龄模型鼠和6月龄对照鼠;图3同图2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2.2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了3月龄和6月龄小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与同月龄的野生型对照小鼠相比,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每个月龄均用了12只小鼠,其中6只为模型鼠,6只为同月龄的野生型对照鼠。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

见表1。

2.3APPswe/PS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相比,3月龄和6月龄APPswe/PSΔE9小鼠中活化的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升高(图3)。

见表1。

表1各组小鼠脑组织bcl-2、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n=12,xʃs)组别bcl-2月龄月龄caspase-3月龄月龄caspase-9月龄月龄对照组37.2ʃ2.653.7ʃ3.920.7ʃ7.332.5ʃ11.442.3ʃ7.452.6ʃ6.3模型组18.4ʃ4.141.8ʃ4.239.8ʃ11.767.3ʃ11.765.4ʃ8.977.3ʃ10.5图3APPswe/PSΔE9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3讨论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疾病,大约有50% 60%的痴呆症患者都是由该病所导致的〔2〕。

目前,AD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该病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

关于AD发病机制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APP、PS等单一的基因上,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展,人们逐渐发现AD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因素(包括异常的凋亡)都有可能参与其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凋亡与AD的关系〔3,4〕,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常的凋亡可能在AD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APP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被研究最多的一个蛋白,但是它的功能目前仍不明确,新的研究发现〔5〕,其胞内结构域可以影响一些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神经元特异性凋亡,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凋亡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bcl-2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它可以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而后两者则是凋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子。

本研究实验以APPswe/PSΔE9小鼠作为AD的模型,检测了其脑组织中bcl-2、caspase-3以及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PPswe/ PSΔE9小鼠脑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aspase-3和caspase-9水平则明显升高,提示在AD中可能存在异常高水平的凋亡。

一些研究发现,bcl-2是AD的一个保护性因子〔6 9〕,我们的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支持了这一观点。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caspase活化以后可以导致AD中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1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bcl-2、caspase-3以及caspase-9等凋亡相关蛋白与AD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的实验还发现,在3月龄APPswe/PSΔE9小鼠脑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这些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这提示我们异常的凋亡可能在AD的早期就已经存在,这将有助于我们研究AD早期的发病机理,为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4参考文献1宗园媛,王晓映,王海林,等.APP/PS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老年斑及行为学动态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9):8-12.2Blennow K,de Leon MJ,Zetterberg H.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2006;368(9533):387-403.3LaFerla FM,Tinkle BT,Bieberich CJ,et al.The Alzheimer's A beta pep-tide induces neurodegeneration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transgenic mice 〔J〕.Nat Genet,1995;9(1):21-30.4Su JH,Anderson AJ,Cummings BJ,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evidence for apopto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report,1994;5(18):2529-33.5Ohkawara T,Nagase H,Koh CS,et al.Th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in-tracellular domain alters gene expression and induces neuron-specific ap-optosis〔J〕.Gene,2011;475(1):1-9.6SailléC,Marin P,Martinou JC,et al.Transgenic murine cortical neurons expressing human Bcl-2exhibit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amyloid beta-pep-tide neurotoxicity〔J〕.Neuroscience,1999;92(4):1455-63.7Song YS,Park HJ,Kim SY,et al.Protective role of Bcl-2on beta-amyloid-induced cell death of differentiated PC12cells:reduction of NF-kappaB and p38MAP kinase activation〔J〕.Neurosci Res,2004;49(1):69-80. 8Ferreiro E,Eufrásio A,Pereira C,et al.Bcl-2overexpression protects a-gainst amyloid-beta and prion toxicity in GT1-7neural cells〔J〕.J Alzhei-mers Dis,2007;12(3):223-8.9Rohn TT,Vyas V,Hernandez-Estrada T,et ck of pathology in a tri-ple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fter overexpression of the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J〕.J Neurosci,2008;28(12):3051-9. 10de Calignon A,Spires-Jones TL,Hyman BT.Caspase activation precedes and leads to neurodegenera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J〕.Med Sci(Paris),2010;26(10):787-9.〔2011-01-25收稿2011-04-21修回〕(编辑曹梦园)·7441·王晓映等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