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
腹腔镜手术中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压监测的一致性

腹腔镜手术中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压监测的一致性李雨泽;陈小杏;招伟贤;洪庆雄;邵兰【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6(037)001【摘要】目的:在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观察无创连续血压监测( CNAP)与动脉有创血压监测( IBP)的一致性。
方法选择20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胃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
采用CNAP血压监测仪和Philips MP60监护仪连接FloTrac传感器分别连续监测无创和桡动脉有创血压,并以麻醉诱导期( T1)、气腹手术期( T2)、术毕拔管期(T3)以及低血压(Low)、正常血压(Nor)和高血压(Hi)等不同时期和血压状态对比分析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20例血压监测获得匹配数据3721对。
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Bias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6.7±21.3)(-35.0~48.4)、(8.4±10.8)(-29.6~12.7)和(3.8±13.0)(-29.2~21.6) mmHg。
CNAP在T1和T3的收缩压及在T2的平均压与IBP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ias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2.8±23.7)(-49.3~36.2)、(3.6±31.8)(-65.9~48.7)和(1.7±13.3)(-27.8~20.3) mmHg。
两种血压监测在3种血压状态时的监测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000),其Bias平均值及95%置信区间变异较大。
结论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手术阶段或不同血压状态下,CNAP与IBP血压值均存在较大的偏离性。
CNAP监测的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consistency between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NAP) and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during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Methods Twenty cases of elective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with CNAP monitor and invasive radio-artery blood pressure with FloTrac sensor and Philips MP60 Monitor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at the following peri-ods,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1), during pneumoperitoneum (T2), extubation (T3), hypotension (Low), normal blood pressure ( Nor) and hypertension( Hi) .Results 3 721 pairs of matching data of blood pressur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20 cases.The systolic, diastolic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when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onitoring method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00 ) , with bia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being ( -6.7 ±21.3 ) (-35.0~48.4), (8.4 ±10.8) ( -29.6 ~12.7) and (3.8 ±13.0) ( -29.2 ~21.6) mmHg respectively.In the comparison of CNAP with IB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1 and T3 and the mean pressure in T2, with Bia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being (2.8 ±23.7) ( -49.3 ~36.2), (3.6 ±31.8) (-65.9~48.7) and (1.7 ±13.3)(-27.8~20.3) mmHg respectively.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found in the Low, Nor and Hi blood pressure states (P=0.012~0.000), with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Bias and 95%confidence interval.Conclusion Significant inconsistency exists between CNAP and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different surgical stages of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resection or different bloodpressure states.The reliability of CNAP monitoring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总页数】4页(P27-30)【作者】李雨泽;陈小杏;招伟贤;洪庆雄;邵兰【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连续无创动脉血压(CNAP)与间歇动脉血压监测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一致性分析 [J], 赵鹏;卫娜;王倩梅;李平方;尹文2.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J], 程本春3.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J], 程本春4.危重症患者床旁无创与有创血压监测的一致性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J], 杨晓军;冯涛;李桂芳;李元贵;柳明;周文杰5.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 [J], 蔡莉萍;王警卫;陈晓茜;曹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shows high accuracy in comparison to invasive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Sackl-Pietsch 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 Mur,AustriaI.简介连续血压监测是众多临床监护设备的参数之一,尤其对于围术期监测。
对于外科住院病人来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要求至少对患有严重系统疾病的病人在围术期进行连续血压监测,这需要用有创的方法在动脉内放置导管测量。
在其他情况下,监护常规使用无创间隔血压监测。
因此,许多病人的血压监测并不是连续即时的。
最近来自奥地利和德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显示,82%的外科住院手术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其中,25%的病例特别是一些可预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或可能需要有创测压的病人(例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整形手术或血管手术、妇产科手术、肠道手术、择期或急诊外伤手术)也是采用无创测压法,麻醉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以便更好管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在剩余的18%外科住院手术中,有创测压主要用于可预测的心血管不稳定的病人。
因此,ASA推荐指南特别要求不管是否需要反复血气分析,都必须进行连续血压测量。
请注意,在有创血压监测的病例中,有26%的病例进行有创插管仅仅是为了连续血压监测(并没有血气分析的需要),这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方法,既导致病人痛苦又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有可能,须用无创测压来取代有创测压。
有大量的研究强调在围术期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上臂袖带间隔测压,20%以上的低血压不被发现,另外20%的低血压发现被延迟。
6.3 新型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全麻手术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评估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a new device (CNAP TM) for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ing:assessment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 TM在全麻手术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评估)主要观点:1、在全麻手术中,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显示出可与桡动脉介入有创血压监测一样的精确性和准确度2、对于非常需要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CNAP将是一种代替有创血压监测的有用的办法。
背景:对于施行脊髓麻醉镇静阶段的病人,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显示出比间断血压监测方式的优越性。
我们通过分析全麻过程中CNAP与有创血压监测的一致性评估了CNAP的性能。
方法:研究中选取88例病人,包括腹部手术、脑部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在统一手臂上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和CNAP无创血压监测,并比较器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值。
分析有创血压监测值和CNAP每搏血压监测值来判断CNAP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对血压快速变化频率和和低血压监测的及时性。
结果:与有创血压监测相比,CNAP监测到的血压值偏差分别为:4.5,3.1,3.2mmHg(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两者没有显著地不同。
频率变化快慢有些许不同,计算出的一致性范围为:81%,64%,76%(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对应的血压偏差为±17.6mmHg,±11.4mmHg,±12.0mmHg。
CNAP和IAP同时监测到血压变化的频率为82.1%,及时监测低血压发生为84.6%。
结论:在全麻手术中,CNAP能够提供同有创血压监测一样连续实时的血压值。
全麻-含腹部心脏神经外科-有创做比较-88例患者1、有创作比较,全麻阶段;2、作者最后的讨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测量并没有达到与动脉导管穿刺一样的很满意的结果。
有创性血压和无创性血压的对比分析

有创性血压和无创性血压的对比分析
刘丽萍;陈建昌;徐卫亭;江建良;罗小雨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7(7)24
【摘要】目的:探讨柯氏音听诊法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68例患者,同时测量同侧肢体的有创性血压和无创性血压。
结果:测得肱动脉的有创性血压比无创性血压值高,收缩压约高10 mm Hg,舒张压约高12 mm Hg,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无创性血压与血压真实值有一定的差异,在重度低血压时,可选择直接有创测量法。
【总页数】2页(P5738-5739)
【关键词】血压测定/方法;人类
【作者】刘丽萍;陈建昌;徐卫亭;江建良;罗小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J], 董志英
2.重症心脏病人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性探讨 [J], 王晓玲
3.无创性动态血压与诊室血压对比评价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J], 简明;刘国仗;刘力生
4.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在心脏手术后血压监测方面的对比分析 [J], 宋稳丹
5.新生儿血压测定:3种无创性监护示波器显示的血压值与有创性血压测定值间的对比研究[J], Dannevig I.;Dale H.C.;Liestφl K.;Lindemann R.;李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测量值的比较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测量值的比较
姚维红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7(16)31
【摘要】近年来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及先进的医疗仪器的临床使用,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逐步被先进的无创性监测所代替而使临床应用日趋减少。
但从理论上讲,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较无创血压更接近正常值。
这无疑决定了它仍是手术室和ICU等大手术和抢救危重患者时不可缺少的手段。
而无创测压法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易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因此,找出它们的差异性,对比它们的差值大小及其规律性,提高无创血压值判断的准确性,利用有效血压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页(P4643)
【作者】姚维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443.5
【相关文献】
1.危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2.术中同测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值对比认识
3.成人有创血压及无创血压测量值的比较
4.严重创伤患者有创动脉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及对病死率的影响
5.5种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值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1 ICU病人进行连续血压监测,CNAP连续血压监测系统与使用A-Line动脉穿刺的有创血压监测对比

Continuous Blood Pressure Readings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Comparison of a Continuous Non-Invasive Pressure Device andInvasive Recording by means of an Arterial Line(ICU连续血压监测,比较CNAP连续血压监测系统和使用A-Line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背景:血压监测是ICU病房监测的常规指数,其必须准确、易于使用、连续且避免并发症。
新型的CNAP每搏、无创、连续即时血压监测系统能够提供连续的血压读数。
这篇研究将比较使用CNAP 无创血压监测和A-line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一致性。
方法:97例重危患者(麻醉等级3-5度)包括施行心脏瓣膜移植术、心血管移植术的ICU病人。
41例病人心律失常(CA组)。
50例病人窦性心率不齐(SR组)。
通过动脉穿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同时CNAP通过对侧的手臂进行监测。
通过随机选取150对CNAP和IAP监测指数的读数值进行比较。
通过使用Bland-Altman方法对两种监测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计算偏差率。
结果:我们选取了9607个合理的血压读数,最后计算的偏差率,标准偏差、误差百分率(PE)为:SR组的收缩压偏差为4.39(11.7)mmHg,PE指数为21.7%;平均动脉压偏差为5.7(6.7)mmhg,PE指数为17.8%;舒张压偏差指数为8.5(7.8)mmhg,PE指数为25.5%;CA组的收缩压偏差为4.9(13.8)mmHg,PE指数为24.8%;平均动脉压偏差为-4.9(9.1)mmhg,PE指数为23.1%;舒张压偏差指数为-8.6(9.0)mmhg,PE指数为28.3%结论:在ICU血压监测中,与IAP作比较,CNAP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和足够的精确度。
在窦性失常(SR组)组中,CNAP和IAP两者具有互换性标准。
14.2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与有创血压监测在ICU的对比评估

引言:对于急危重症室的病人降低其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和减轻有创穿刺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要。
对血压的连续无间隔测量属于ICU室病人监测的标准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种新发展起来的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CNAP)因其高度的准确性已经在麻醉中被使用。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在ICU室使用CNAP血压监测仪与有创血压监测金标准进行比较。
方法:在这项预期的研究中我们选择49例ICU室的急危重症患者。
有3例病人不能使用CNAP进行监测,因此用于研究的是46例满足条件的病人数据。
所有的病人都处于镇静和机械通气状态。
同时,所有的病人都接受血管加压治疗。
CNAP被安置在一只手的两只手指上,另一只手同时进行桡动脉介入导管动脉血压监测。
所有测量数据以100Hz的采样频率被记录下来,通过算法自动识别每次脉搏的跳动。
每个病人的平均记录时间是163min。
结果:我们总共分析了500.000跳动。
在所有有效的数据点中我们观察到平均动脉压的偏差是-7.49mmHg,标准差是10.90mmHg。
Bland-Altman差异分析图显示在所有测量的血压值中CNAP和IBP的监测值其差异的分布是均匀的,一致性是良好的。
偏差的范围是0.28mmHg到23.9mmHg(平均值为-6.6mmHg),标准差范围是2.0mmHg到14.9mmHg(平均值为5.8mmHg)结论:在我们的研究中,对于急危重症室中的患者CNAP与IAP血压监测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
对于个人的监测结果,其偏差在0.28mmHg和23mmHg之间。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来解释这种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这篇研究的未来展望是来验证这种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式用来预测病人液体体积血流动力学是否合适。
有创动脉血压和无创动脉血压的对比

有创动脉血压和无创动脉血压的对比有创动脉血压的测量对于严重的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及失血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尤其是手术患者,无创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与有创血压监测相比,无创血压可以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
目前,临床上监测动脉血压的方式分为有创(桡动脉穿刺)和无创(袖带法)两种。
袖带法的原理是通过检测动脉血管壁的运动、博动的血液或血液容积等参数间接得到血压,主要是用充气袖带阻断四肢动脉,通过柯氏音或示波法来测量血压。
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实时的检测,结果较延迟,也易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和松紧度的影响。
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即桡动脉穿刺的原理是将套管留置于周围动脉内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能连续监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缺陷是具有创伤性,技术要求高,有使外周动脉管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假动脉瘤形成、OLser结节形成、在导管插入的地方形成血栓和脓毒血症的风险。
TL-200无创连续血液监测系统由浙江善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先进技术而成的TL-200无创连续血液监测系统,能够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
TL-200是第三代完全无创的仪器,它能动态、实时地处理动脉血压的信号而不用外部校准,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低。
该仪器能够监测每一次脉搏跳动时的桡动脉压的波形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和脉搏,其准确性,灵敏性几乎等同于桡动脉穿刺,并且不存在桡动脉穿刺所引起的并发症的风险,这对于临床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危重病人。
资料来源:浙江善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唯美句子】走累的时候,我就到升国旗哪里的一角台阶坐下,双手抚膝,再闭眼,让心灵受到阳光的洗涤。
懒洋洋的幸福。
顶 3 收藏 2•【唯美句子】一个人踮着脚尖,在窄窄的跑道白线上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又走回来。
阳光很好,温暖,柔和。
漫天的安静。
顶7 收藏7•【唯美句子】清风飘然,秋水缓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shows high accuracy in comparison to invasive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Sackl-Pietsch 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 Mur,AustriaI.简介连续血压监测是众多临床监护设备的参数之一,尤其对于围术期监测。
对于外科住院病人来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要求至少对患有严重系统疾病的病人在围术期进行连续血压监测,这需要用有创的方法在动脉内放置导管测量。
在其他情况下,监护常规使用无创间隔血压监测。
因此,许多病人的血压监测并不是连续即时的。
最近来自奥地利和德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显示,82%的外科住院手术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其中,25%的病例特别是一些可预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或可能需要有创测压的病人(例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整形手术或血管手术、妇产科手术、肠道手术、择期或急诊外伤手术)也是采用无创测压法,麻醉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以便更好管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在剩余的18%外科住院手术中,有创测压主要用于可预测的心血管不稳定的病人。
因此,ASA推荐指南特别要求不管是否需要反复血气分析,都必须进行连续血压测量。
请注意,在有创血压监测的病例中,有26%的病例进行有创插管仅仅是为了连续血压监测(并没有血气分析的需要),这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方法,既导致病人痛苦又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有可能,须用无创测压来取代有创测压。
有大量的研究强调在围术期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上臂袖带间隔测压,20%以上的低血压不被发现,另外20%的低血压发现被延迟。
这样接下来会阻碍临床的及时处理,甚至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全面监测。
已被证实,围术期心脏骤停的患者有56%在之前进行的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术后1年死亡率显著增高,表明无创间隔测压不能满足临床监测需求。
因此,这里看似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临床大量的病例需要连续血压监测,然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连续血压监测的有创动脉内插管的测压方法由于有创本身的局限性(对身体创伤、操作要求高等)和相关风险,在实际临床当中仅合理用于少数病人,在多数情况下,麻醉医师更喜欢使用安全、无风险的方法(例如无创)来实现连续血压监测。
最近,新的血压监测系统CNAP的出现正好解决这种矛盾。
CNAP的研发解决了麻醉医师一直寻求最佳血压监测方案的需求:既能实现连续血压监测,又不必承担动脉内插管引发的不合理风险和额外负担。
CNAP提供了连续、无创,安全的每搏血压监测。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在围术期同时使用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和IABP(连续有创血压监测)进行对比,评估CNAP的准确性。
II.方法在奥地利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 Mur 麻醉科围术期病人中进行对比测量。
本次研究的所有病人临床指征显示需要连续血压监测。
动脉血压监测同时使用有创动脉内插管测压和和CNAP无创连续测压两种方法(动脉内插管测压使用美国爱德华Edwards Life Sciences™Pressure Monitoring Set,与芬兰GE 欧美达麻醉机Datex Ohmeda S/5 monitor相连;CNAP使用奥地利CNSystems 公司生产的CNAP™Monitor 500i),监测15例手术病人,包括整形手术和心血管外科病人,其中7名女性,8名男性,年龄从33岁到82岁,平均年龄71岁,ASA麻醉分级注1为I-III级别(I级1例,II级12例,III级2例)。
导管与CNAP袖套同侧放置(5例),对侧放置(10例),根据操作要求,导管放置在桡动脉内,CNAP袖套绑在肱动脉处。
手术持续时间为1小时39分钟(最短44分钟,最长3小时1分钟),记录的手术时间合计大约25小时。
数据处理为了对CNAP综合评价,首先了解CNAP潜在的工作原理:CNAP是一个和谐完整的测量方案,指套传感器测得相对血压变化,然后根据整体化的上臂袖带装置的初始读数转换为绝对血压值。
当CNAP与IBP血压读数进行对比时需要考虑这个事实。
因为在这个测量对比中,涉及三个测量位置(CNAP指套、CNAP上臂袖套和IBP的导管),需要用生理学知识来考虑: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不同测量点血压幅度和波形的差异。
这意味着我们期待获知CNAP和IBP 的系统差值。
图1:在①肱动脉②桡动脉③信号采集点三处的血压波形和幅度不同,因此收缩压和舒张压值也不同毫无疑问,即使FDA推荐的美国医疗器械检测协会AAMI-SP10标准(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也充分地报告了间接血压测量(NBP)和直接血压测量(IBP)的差异。
为了确定NBP和IBP两种测量方法的系统误差,进行了一项涵盖9个研究项目,病人总数达330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有创动脉穿刺测压和无创上臂袖带测压的收缩压平均差值为0.8~13.4mmHg,标准差(SD)为0~13.0mmHg;舒张压平均差值为0.8~18.0mmHg,标准差(SD)为0~10.2mmHg。
如果IBP和NBP在对侧手臂测量,读数差值可能会更大。
请读者留意,本次研究观察的15名病人中有10名病人CNAP和IBP是放置在对侧手臂。
因此,接下来我们会观察到CNAP和IBP之间存在以下差异:(i)CNAP和IBP的波形图不同(ii)两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绝对值有特定差值III.结果波形图对比图2显示CNAP血压波形和IBP血压波形的直接对比。
第一张图表是在血压稳定状况下的一段记录中,CNAP和IBP波形图对比。
箭头朝上表示血压呈上升趋势,箭头朝下表示血压呈下降趋势,反映不同血容量体积状况——法兰克-斯塔林定律(又称“异长自身调节”)注2。
第二张图表显示的是在围术期临床实施处理措施或病人移动导致的血压变化过程中,CNAP 和IBP波形图对比。
由于数据记录是临床的例行公事,因此在某个时间点病人接受的临床处理等详细信息没有被标记。
然而,CNAP和IBP的波形图的良好相关性表明CNAP与IBP一样能及时发现血压的快速变化。
表2:在麻醉过程中,CNAP波形图(实线)与IBP波形图(虚线)趋势一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CNAP是否能监测快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对于评估其临床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图表3,在一例时长约25分钟的整形外科手术中病人出现了短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我们清晰地观察到CNAP显示了与IBP相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CNAP与IBP的血压差值在间接测压法和直接测压法的系统差值内。
图3,在长约25分钟的麻醉过程中,分别比较CNAP(实线)和IBP(虚线)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趋势。
15例病人监测数据的盒图注3分析图4显示,用盒图分析15个病人的CNAP与IBP平均动脉压差值的分布情况。
盒图显示大部分病人的血压监测数据显示了CNAP与IBP之间存在特定的系统差值。
图4:盒图显示15例病人CNAP与IBP的平均动脉压差值。
盒图纳入了排在中位50%的数据,水平线为中位数。
盒图的上沿线和下沿线分别为上四分位数(75%)和下四分位数(25%)。
垂直线两端包含了排位在5%到95%范围内的平均动脉压差值15例病人监测数据的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注4对15例病人监测所得的75485组数据分别计算CNAP与IBP的差值,绘制Bland-Altman 散点图,如图5所示。
没有发现CNAP和IBP两者的血压差值会随血压值(平均绝对值)增大而增大(或减小)这种关联趋势,也就是说,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压差值在全程测量中是相同的(译者注:也就是说,CNAP与IBP比较,CNAP测得的血压数据不会在血压高或低的情况下,发生明显偏离)。
此外,如表1所示,比较CNAP与IBP的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和平均动脉压差值,计算得出样本总体和每个测试病人的血压差值的均值和标准误。
IV.讨论在外科住院病人监测过程中,作为每天使用的监测设备,CNAP与IBP同时显示每搏连续血压数据。
CNAP与IABP在围术期的对比测量结果表明CNAP在麻醉监护中具有高效性: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的统计学分析显示CNAP与IABP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仅有细微的差值和标准误。
在麻醉过程中,动脉压力波形图和短期趋势图形比较表明CNAP与IBP一样能及时发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无创CNAP测压与有创测压具有高度准确性。
图2显示CNAP与IBP的动脉压力波形与期望的人体真实的动脉压力波形相关性良好(详见“方法”部分)。
我们可以观察到,不管是病人血压稳定的情况下还是血压波动情况下,CNAP与IBP数据相关性良好。
为了证实CNAP系统在围术期的适用性,CNAP需要如IBP一样,能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图3所示,两种血压测量设备(CNAP与IBP)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趋势清晰显示出高度一致性。
为了说明CNAP与IBP总体的一致性,图4和图5对15名病人的结果进行了汇总。
CNAP与IBP 长达25小时,获得共75485个监测数据的对比监测结果显示,CNAP数据是非常可靠的:CNAP 与有创测压的数据(IBP)对比,两者的差值平均值和标准误与FDA推荐的通过荟萃分析得到的无创测压(NBP)和有创测压(IBP)的系统误差一致。
如图4显示,不同病人对CNAP和IBP两种测压方法又显示各自独特的系统误差。
14号病人血压差值偏高,轻微偏离平均血压差值。
这可以通过病人动脉状况来解释:医生通常称14号病人的这种血管为“刚性血管(缺乏弹性)”,而IBP读数被认为是“基线值”,这样就会使作为对比参照值的动脉内压缺乏可靠性,然而对比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好。
另一方面,如11号病人,即使病人的末梢血流灌注非常差,CNAP仍能快速成功测得动脉血压波形,与IBP 测量数据对比,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如图5,把每个病人的分类监测数据做成散点图,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出个体差异和测量位置的生理差异产生的系统误差(例如,注意14号病人的数据显示在右上角)。
然而,Bland-Altman-plot散点图没有明确显示CNAP和IBP平均动脉压的差值趋势,也就是说在整个监测数据中,CNAP和IBP两种方法的数据差值是恒定的。
这表明不管是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还是在监测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CNAP测量的数据都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