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
正压通风的表示方式

正压通风的表示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正压通风系统是一种将干净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使室内空气压力高于室外,从而控制室内空气质量和防止污染物进入室内的系统。
正压通风系统通常由风机、过滤器、风管、排气口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风机将外部新鲜空气吸入,经过过滤器净化后,通过风管输送到室内,同时通过排气口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
正压通风系统的表示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系统图示。
系统图示是通过图纸或CAD软件来绘制正压通风系统的布局和组成,包括风机、风管、过滤器、排气口等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系统图示可以清晰展示正压通风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运行原理,便于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
其次是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是将正压通风系统的布局绘制在建筑平面图上,标注重要设备的位置和管路的走向,以及管道的尺寸和材质等信息。
平面布局图可以帮助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正压通风系统的空间布局,确保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符合要求。
另外是控制系统图。
控制系统图是将正压通风系统的控制模式和参数设置绘制成图示,包括风机的启停控制、过滤器的清洁周期、风速的调节等内容。
控制系统图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正压通风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通风效果。
最后是工程图纸。
工程图纸是根据设计要求绘制的详细施工图纸,包括系统的主要参数、管道的尺寸和备注、设备的安装方法和要求等内容。
工程图纸是正压通风系统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文件,提供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施方案,确保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符合标准和规范。
正压通风系统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系统图示、平面布局图、管道示意图、控制系统图和工程图纸等内容,这些表示方式是设计、施工和维护正压通风系统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和用户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维护。
正压通风系统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认真对待其表示方式,力求提供高效、安全的通风系统。
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

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正压送风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通常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并为人员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介绍正压送风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常见应用场景等相关内容。
一、正压送风系统的原理正压送风系统是通过将空气压力保持在室内大于室外的状态,使得空气只能从室内流向室外,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干净、卫生。
系统由空调机组、空气处理设备、送风管道等组成,其中空气处理设备主要起到过滤、降温或加热、调节湿度等功能,送风管道负责将处理好的空气送到室内。
二、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点1、确定系统容量在设计正压送风系统时,首先需要确定室内的面积和高度,以及人员密度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然后根据需要调节的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要求,选择适当的空调机组和空气处理设备,并计算出系统所需的空气容量和风量。
2、选择送风管道送风管道是连接空调机组和室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环保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保温性能。
在选择送风管道时,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直径、长度、弯头和分支等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固和防震处理。
3、保障空气质量对于正压送风系统,空气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为了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卫生,应该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杀菌器等设备,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器,定期检测空气质量,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4、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正压送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采用优质的空调机组和空气处理设备,同时还要严格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安装和调试,所有设备和部件都需要经过严格检测和测试,确保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三、正压送风系统的应用场景正压送风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场所,如商场、写字楼、酒店、医院、学校、工厂等。
在这些场所,正压送风系统可以为人员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空气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实验室、半导体厂、洁净室等场所,正压送风系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民用建筑越来越多。
这些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防火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特点与普通建筑有所不同。
由于其高度较高,人员疏散困难,火势蔓延迅速,救援难度大。
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防火问题,是预防火灾、减少损失的关键。
首先,建筑的总体布局要合理。
高层民用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以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要合理设置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保消防车能够顺利通行和展开救援。
在建筑结构方面,要选用耐火性能良好的材料。
建筑的主体结构、承重构件等应具备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时间。
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面积,合理划分防火分区,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以确保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疏散设施的设计至关重要。
楼梯是主要的疏散通道,其数量、宽度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楼梯间应具备良好的防烟、防火性能,设置正压送风系统,防止烟雾进入。
同时,要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引导人员在黑暗和烟雾中安全疏散。
消防设施的配备是防火的重要保障。
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消防设施。
这些设施要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防烟排烟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火灾发生时,烟雾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防烟分区和排烟系统,能够及时排出烟雾,为人员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在电气防火方面,要合理设计电气线路,避免过载和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电气设备要选用符合防火要求的产品,配电箱、开关柜等应设置防火保护装置。
此外,对于特殊功能的房间,如消防控制室、锅炉房、配电室等,要采取特殊的防火措施,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方式的浅析

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方式的浅析
刘忠;龚敏枫
【期刊名称】《火灾科学》
【年(卷),期】1997(006)001
【摘要】本文对建筑防火设计中正压我系统的系统设计和送风方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文章中列举了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计算方法,并针对目前两种主要送风方式,即点送风与竖井送风方式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点风方式的应用前景。
作者们还对北京西苑饭店主楼和北京新世纪饭店主楼等高层和超高层的大型建筑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楼梯间正压送风试验,进行了点式送风方式和竖井送风方式的对比试验,精确地测量了点式送风方式下的楼梯间正奔
【总页数】8页(P27-34)
【作者】刘忠;龚敏枫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市消防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2.4
【相关文献】
1.移动正压送风对楼梯间防烟效果的影响 [J], 胡绪鑫;李思成;张一天
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计算方法探讨 [J], 张军晓
3.民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楼梯间前室正压送风风力配置的商榷 [J], 马瑞霞
4.点式送风方式在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中的应用 [J], 汤福胜
5.关于严寒地区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冬季正压送风的问题 [J], 欧阳昌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压送风计算书

正压送风计算
一、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计算
1、依据
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1.2、建筑设计平、剖面图。
2、计算内容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
3、计算条件
3.1、防烟楼梯间门扇情况:
2.1m ×1.2m 疏散门1扇;
3.2、建筑层数2层,取n=2;
3.3、正压值:ΔP = 50Pa ;
3.4、门缝宽度:疏散门0.003m ;
3.5、门洞断面风速:取V=0.8m/s 。
4、计算过程
4.1、按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正压值公式: ()h m s m l m A P A l n /521/1447.02
5.1500198.0827.00198.0003.022.121.225.1827.033212
1
==⨯⨯⨯==⨯⨯+⨯=⨯∆⨯⨯=
若发生火灾时需要开启全部一个风口,需要的加压送风量为:
l = 1*521 = 521CMH
4.2、按流速法公式计算:
假定火灾时有两扇门同时开启,门洞面积为:252.22.11.2m f =⨯=
h m s m a b
n v f L /72.15966/4352.411.0128.052.2133==+⨯⨯⨯=+⨯
⨯⨯=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出的风量,其中最大值不满足《高规》第8.3.2规定,故按《高规》中表8.3.2-1中取25000m 3/h 作为加压送风量。
选择一台低噪音柜式离心风机,规格为:G= 25000m3/h ,H=524Pa ,N=11Kw ,n=710rpm 。
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作者:范志敏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以消防电梯前室为例,给出了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点,以实例论述了设计中的每一个阀件在调试中所起的所用,对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系统;设计;调试0 引言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防火设计中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 50045—95(2005年版)的要求进行设计并配合调试,使得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能够发挥作用,进而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规》第8.3.7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
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为25Pa至30Pa。
1 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控制方式在国家标准图集《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K103-1中,对前室正压值的控制提供了三种方式,分别为:采用余压阀控制前室正压值、采用旁通阀控制前室正压值、采用变频风机控制前室正压值。
采用余压阀控制前室正压值,余压阀的选择按照规范给定的公式计算、选择、安装、调试即可满足控制前室正压值的要求;采用变频风机控制前室正压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3.9.6条规定:消防设备的控制回路不得采用变频调速器作为控制装置。
所以在工程设计中电气专业总以本条拒绝为加压送风机设置变频控制。
下面就采用旁通阀控制前室正压值加以论述。
2 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系统设计实例图1为某栋建筑物的消防电梯前室示意图,以20层计算。
图1 消防电梯前室2.1 正压送风量的确定2.1.1 查表法得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量为22000-27000;2.1.2 压差法一个加压送风口的漏风量(加压送风口均按1000x630计、按300Pa计):2.1.4 加压送风量的选择取查表法、压差法、风速法所得风量的最大值为26611。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哪些要点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哪些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高、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要点。
一、防火分区设计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
在高层建筑中,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灾的蔓延范围,减少火灾损失。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一类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1500 平方米,二类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1000 平方米。
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面积可适当增加。
在划分防火分区时,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可靠性。
二、安全疏散设计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合理设置疏散楼梯。
高层建筑应设置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且楼梯应分散布置,避免集中在同一区域。
疏散楼梯应具有足够的宽度和坡度,以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并设置正压送风系统,防止烟雾进入楼梯间。
其次,要合理设置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通道的宽度应根据人员流量和疏散距离确定,一般不应小于 14 米。
再者,要合理设置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和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灯具,以便人员在火灾时能够迅速找到。
此外,还应考虑人员疏散的时间。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之前能够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关键信息项:1、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目标2、建筑类型与高度3、送风风量计算方法4、送风设备选型5、风道布置与材料6、控制系统要求7、维护与检测要求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的相关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供正压送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安全。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所有高度超过具体高度的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
12 设计依据正压送风设计应依据以下标准和规范:列举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21 设计原则1211 安全性原则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可靠运行,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的环境。
1212 有效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有效地阻止烟雾和有害气体进入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121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应合理控制设计成本和运行费用。
21 建筑类型与高度211 明确建筑的用途,如住宅、商业、办公等。
212 准确记录建筑的高度和层数。
22 火灾危险等级确定建筑内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等级,以便合理设计正压送风系统。
221 疏散通道和楼梯间的要求疏散通道和楼梯间应保持一定的正压值,以防止烟雾侵入。
31 送风风量计算方法311 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送风风量。
312 考虑建筑的体积、人员密度、火灾危险等级等因素。
32 压力控制321 确保正压送风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的压力分布。
322 防止压力过高或过低对系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41 送风设备选型411 选择符合性能要求的风机,包括风量、风压、功率等参数。
412 考虑风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2 风机安装位置合理确定风机的安装位置,便于维护和管理,并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51 风道布置511 风道应布局合理,减少阻力和漏风。
512 风道穿越防火分区和防火墙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52 风道材料521 选用符合防火要求和强度要求的风道材料。
522 确保风道的密封性和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示:正压送风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烟楼梯间(以下简称“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烟方式,在国内外高层建筑设计中已被广泛接受与采用。
在进行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计算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与设计计算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如火灾疏散时开启门的层数与数量、楼梯间与前室应保持的正压度、前室加压送风口的形式,等等。
只有这些计算因素确定后,才能建立一定的计算模型,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个人看法,以供讨论。
1关于正压送风防烟系统的正压度问题
不论国内或国外的防火规范,都有一致的加压要求,即应使在火灾时,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廊或室内压力。
所谓正压度,指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前室与走廊间的防火门两侧的压力差值。
而正压度又可分为最大允许压差值与最小压差值。
所谓最大允许压差值,是指所有防火门在关闭状态下防火门两侧允许的一般人力能推开的最大压差值,关于最大允许压差值,各国的取值不完全一致,多数国家均把50Pa作为最大允许压差。
所谓最小压差值,是指火灾时人员进行疏散。
防火门一旦打开,楼梯间及开门前室的压力将瞬时下降,为了防止烟气侵入,要保持门洞处具有一定的反吹风速应有的最小的压力差值。
关于火灾时防烟要求的最小压差值(或最小门洞风速),各国也有不同的规定与要求。
我国原《高规》对防烟的最小压差(或最小门洞风速)未提出明确的数值要求,仅指出“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
而新《高规》第8.3.2条中提出了开门时的门洞风速要求,即“开启门时,通过门风速不宜小于0.7m/s。
”还在第8.3.7条中提出了防烟楼梯间与前室的余压要求,即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防烟楼梯间为50Pa;前室、全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
为25Pa。
2关于加压送风口的形式问题
2.1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一般每2-3层设1个,均为常开百叶风口,具体形式可为单层百叶或双层百叶,双层百叶对送风量的调节
与平衡更为有利些。
2.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一般每层设1个,而对送风口的形式,则
有不同的选择与做法。
2.2.1一般做法把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选为常闭式(静电接点)。
当发生火灾时立即启动加压送风机,同时仅打开着火层、着火层相邻层的前室之送风口。
这种做法,把前室的送风量集中用于加压这3层(或4层)上,这些层的送风量基本不受其它层前室开门与否的影响,当然这对保证这3层(或4层)的防烟效果是有利
的,但也存一定问题:
如果疏散人员尚未打开楼梯间、前室的防火门,则这些送风层前室内的压力将会急骤上升,出现这些层前室压力高于楼梯间压力(楼梯间压力一般不开门时可通过余压阀保持在50Pa)的情况,如不采用足够的泄压措施,将影响走廊至前室门的开启,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这种做法要求每层前室均设泄压阀,若向室内泄压则还需接防火
阀,以确保防火隔断。
常闭送风口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在阀体的土建留洞受限制的情况下较难采用,另外,电气控制上也要求较高。
常闭阀动作件多,控制较为复杂,长期不用,易生锈失灵。
如果日常维护管理不善,要用是反而可能无法打开,影响使用。
常闭阀及其电气控制系统投资较高。
2.2.2另一种做法,前室送风口与楼梯间一样也采用常开百叶风
口(一般可采用双层百叶),这种做法有以下特点:在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火门全闭的情况下,前室送风量较均匀地分配在所有层,每个前室送风量不大(一般为
600-1000m3/h),一般只要设计恰当,不会出现前室(合用前室)与走廊(或室内)的压差值超过最高允许压差值的情况。
在楼梯间及前开门的情况下,开门层前室的压力将迅速下降,楼梯间的送风量将基本流向开门层前室,而前室本身的送风量中,流向开门层的比例也会变大。
而且,开门层越多,风量越分散,即开门层
数对送风量的再分配影响很大。
此外,由于非开门层前室也有送风,这对减少甚至避免楼梯间送风量向非开门层前室的渗漏,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再有,非开门层合用前室的送风对防止烟气通过电梯井道流
窜至非火灾层也是有利的。
以上做法各有特点。
采用哪种更好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实践
的进一步检验。
3关于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问题
3.1在进行加压送风量计算时,首先应把楼梯间与前室的加压送风作为一个防烟整体来对待,不可孤立地考虑其防烟问题;其次还应注意分析楼梯间、前室在关门、开门状态下的压力变化,切不可盲目地套用某个公式。
下面谈谈有关加压送风量计算步骤与方法的意见。
3.1.1确定加压送风的目标
在全关门的状态下楼梯间与前室保持一定的正压值(一般分别为50Pa、25Pa);在发生火灾疏散开门(一般按开启3层门考虑)时,保持开门处具有最小门洞风速(或最小压差值),以防烟气侵入。
3.1.2计算关门情况下楼梯间、前室保持一定正压值分别所需的
加压送风量。
当前室为普通前室时,靠楼梯间门缝渗入前室的风量将可以继续通过前室与走廊的门缝压入走廊而保持一定的压力梯度。
这种情况下,楼梯间设加压送风系统即可,前室不一定要设。
当前室为合用前室时,因其各种渗漏的缝隙较多,单靠楼梯间门缝的漏风量不足以保证合用前室走廊的门缝形成所要求的压力梯度,故合用前室必须设加压送风系统。
而在这种情况下,合用前室送风口形式的不同,其要求的加压送风量也不同。
若送风口为常闭风口,当发生火灾时,由于合用前室送风层一般按3层考虑,其余层不送风,故非送风层的压力完全靠楼梯间的渗漏风量形成,往往无法达到一般要求的25Pa.。
而送风层合用前室要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门时的压力,其本身的送风层往往显得很小。
若送风口为常开百叶风口,则所有层合用遂室均有送风,只要设计计算恰当,完全可以保证楼梯间与合用前室在关闭时的压力符合设计要求,相应的合用前室送风量也较大。
3.1.3计算火灾时开门情况下维持开门处两侧压差为最小压差所需要的加压送风量。
下面按前室的送风口为常开百叶风口和常闭带
电接点风口两种情况加以说明。
前室送风口常开百叶风口。
首先验算一下,若楼梯间、前室按前述关门条件下计算所得的送风量分别进行加压送风,能否满足3个开门楼层,保持各层门洞风速≥0.7m/s的防烟要求。
要进行验算,首先涉及原有送风量在开门状态下的再分配问题。
由于开门,开门层前室与楼梯间的压力将急骤下降,前室本身送风量流向开门层的比例将会加大,但出于设计计算安全性的考虑,每个开
门层前室本身的送风量仍按原来关门状态下的均匀送风量计;而楼梯间的送风量,则由于非开门层前室仍有送风,存在一定的压力(此压力甚至可能高于开门后的楼梯间的压力),故可近似地认为将完全流向开门层的前室。
按此分析,即可近似地确定原有送风量的再分配,从而进行开门层门洞风速的验算。
一般情况下,上述验算所得的门洞风速往往达不到要求的风速,必须增加附加送风量。
故第二步即进行附加送风量的计算,附加送风量的计算,以满足开门层各处门洞风速≥0.7m/s为原则。
前室送风口为常闭风口
a楼梯间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维持开门层楼梯间至前室防火门两侧压差为最小压差(或门洞处保持最小风速)所需要的送风量L1。
非开门层由于前室不送风,故还需考虑楼梯间漏向这些层前室的
门缝渗漏风量L2。
故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L1L2。
最后把计算所得的楼梯间在开门时的送风量与在关门时的送风量进行比较,按两者差值确定楼梯间
的泄压面积。
b前室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火灾时开门层前室的总送风量,应满足在前室至走廊开门处两侧保持最小压差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开门层前室的其它渗漏。
3.2计算所得的总风量减去楼梯间泄入的风量,即为开门时前室
本身所需的送风量。
最终加压系统送风量的确定
上面分别阐述了关门时与开门时楼梯间及家室送风量的计算,加压系统送风量按两者之间较大者确定。
当然计算时还须考虑由于风道等因素而造成的漏风系数及一定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