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自我_与_他者_的话语交锋_尤利西斯_的对话性特征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形式,以解构线性叙事和传统故事结构为特征,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觉和联想。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多种意识流的技巧,展现了人物心灵的世界和复杂的思维过程,呈现了多元的情感和观点。
本文将从主要的几个艺术特征来谈谈《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叙事。
第一个特征是流露出多个意识流。
《尤利西斯》将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叙述。
第一部分《波密海八日游》以史蒂芬·德德奇为主要视角,第二部分《萝涵那》以萝涵那·芬尼为主要视角,第三部分《音乐之海》则以莫利·布鲁姆和莫利儿·布鲁姆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中心。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觉,通过意识流的方式交替叙述,使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心灵状态和思维过程。
第二个特征是主观性强。
意识流小说非常注重人物内心的感受和主观体验。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通过意识流的手法,将人物的直觉、情感和记忆直接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史蒂芬的意识流中,读者可以看到他对于艺术、政治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思考。
而在莫利夫人的意识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情感变化、日常琐事和对世界的看法,进一步加深对她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三个特征是语言和叙述方式的创新。
意识流小说的语言和叙述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线性叙事来说更为自由和多样化。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异质语言层、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等,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语言世界。
在史蒂芬的意识流中,读者可以看到词语的和声、音韵和类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整个叙述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莫利夫人的意识流中,乔伊斯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无序句式的描写方式,表现出她的情感和思考的支离破碎的状态。
《尤利西斯》中“他者”形象翻译分析

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 :
国家有 了他们 ,准是衰败无疑 。不论什么地方,
M r Leopold Bloom ate w ith relish the inner 只要有犹太人成 了群 ,他们 就能把 国家 的元气吞
organs ofbeasts and fowls.He liked thick giblet soup, nutty gizzards,a st u ffed roast hean,liverslices fried
始的”、 “异国情调 的”、“东方的”异族元素来 象的翻译 哪个更好?”或 “应该如何翻译?”等
迎合 主流 意识 形态 和价值 观 ,满足 西 方读者对 问题 ,而是采取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在对译者的
“异国情调的”猎奇心理 。异族形象的塑造受到 知识结构和文化取向做出合理推 断的基础上 ,考
度看问题 ”(b松 山,2000: 93)。西方不少文学 有被殖 民的非洲人形象、美洲人形 象、中国人形
作品的作者 自己很少 到过 “异族”之地 ,很多时 象以及犹太人形象。文章并没有 采用传统的翻译
候是靠别人的描述或者 自我想象创造出一些 “原 评价方法判断 “《尤利西斯》译者对 ‘异族 ’形
犹 太民族和爱尔兰民族 的史诗 。犹太 民族是一个 1992:41)
灾难深重 的民族 ,长期 受到反犹 主义者 的排斥和
萧、文 :“……英 国 已经掌握在犹太人手里
压 迫 ,处于居无定所的流浪状 态。作 品中主人公 了。 占去 了所有高层的位 置 :金 融界 、报界。而
之一布卢姆是一个流散到爱尔兰的犹 太人 。他是 且 他们是 一个 国家衰败 的兆头。不论他们凑到哪 一 个非常普通 、平凡无奇的广告兜揽工作人员 , 儿 ,他们就 把 国家 的元气吞 掉 。…… “(萧乾
《尤利西斯》的“互文”特点

《尤利西斯》的“互文”特点摘要: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自发表以来,国内外的评论家就其思想性、文化性和语言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发掘。
在对这部作品的“互文”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主要聚集于该部作品与《奥德赛》《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肖像》以及欧洲其他文学作品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该部小说的前三章和后三章就叙述视角上构成“互文”特点,即小说前三章的叙述视角变化—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的交融→人物有限视角占主导地位—预示了小说后三章叙述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珀涅罗珀一章叙述风格的形成轨迹及意义。
关键词:尤利西斯;互文特点;珀涅罗珀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自1922年发表以来,就以其五花八门的语言实验、变化多端的语言创新、精彩纷呈的叙事技巧和完美之至的小说结构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乔伊斯本人也曾预言《尤利西斯》中众多的迷阵会让教授们忙上几百年去推测其义,他本人也会因此而不朽[3](P521)。
英国水石书店邀请了47位文学批评专家在千禧之年到来之前从20世纪及以前的文学作品中选出10部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尤利西斯》名列榜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想、文化和语言三个方面。
思想方面,国内研究以李维屏教授所著的《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为代表,“他〔乔伊斯〕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现代经验和现代意识,并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现代人的精神危机”(162);国外该方面的研究以斯蒂芬·斯卡里(Stephen Sicari )所著的《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寓言》为代表,该书从现代主义哲学、美学、社会学等方面论述了《尤利西斯》所蕴含的现代主义思想。
文化方面,国内研究主要体现在郭军教授所著的《乔伊斯:叙述他的民族》,乔伊斯“一方面借一种宏大叙事框架……展开他对民族的叙事。
另一方面又通过戏谑的反史诗叙事手段表达了对殖民历史的颠覆、对同胞弊病的鞭笞和对民族未来的设想,同时还表达了对爱尔兰文化复兴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宣传的嘲讽与批判”(275);国外研究方面,布鲁斯(Bruce Ira Nadel)所著的《乔伊斯与犹太人:文化与文本》(Joyce and the Jews:Culture and Texts)探讨了乔伊斯作品中犹太文化和基督文化元素,布兰登(R. Brandon Kershner)在其所著的《文化研究中的乔伊斯》(Cultural Studies of James Joyce)以及文森特(Vincent J. Cheng)在其所著的《语境中的乔伊斯》(Joyce in Context)都论述了《尤利西斯》中多元文化因素。
接受理论视角下看《尤利西斯》中文化“他者”的注释性翻译策略

第28卷第2期2021年4月兰州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28No.2Apr.2021文章编号:1009-2269(2021)02-0128-05接受理论视角下看《尤利西斯》中文化“他者”的注释性翻译策略王艳霞(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从接受理论视角下看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译文中对于文化“他者”的翻译策略,译文以萧乾、文洁若夫妇所译版本为例。
意识流小说的理解难度以及小说《尤利西斯》本身具有的包罗万象的文化“他者”使得译者在考虑目标读者的理解接受角度主要采取了增补策略,运用注释性翻译来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扩大目标读者的“先结构”,以缓解其为了解原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产生的认知负担,从而能够与文本及原作者进行更为流畅的对话。
注释性翻译无疑是翻译意识流类小说时的一种良性必备翻译策略。
关键词:接受理论;文化“他者”:注释性翻译;尤利西斯中图分类号:H315.90引言接受理论,作为一种以读者为主导的批评范畴,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面对文学作品,尤其是理解难度较高的意识流类文学作品时,接受理论要求译者采取相应的翻译手段“改变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或是“扩大他们的’先结构'”以保证目标读者顺利参与阅读过程。
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存在数量巨大的文化“他者”,接受理论关照下,对于中文读者而言,因为并不是原作者的“暗隐的读者”,也并不具有原文所预想的“期待视野”,理解中势必存在很多空白点,甚至会认定《尤利西斯》为一部无法读懂的“天书”。
译者在面对意识流文体的小说时,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目标读者的真实阅读感受,必须在翻译策略的选择过程中补充读者原本不具有的认知内容,满足原文及原作者的“期待视野”,那么注释性翻译则是面对文化“他者”翻译时的一种文献标志码:A必然选择。
1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简介及文化“他者”在《尤利西斯》中的体现1.1《尤利西斯》及其中译本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意识流手法,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以流畅、连贯的叙述形式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意识活动。
下面将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1. 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常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的受教授史蒂芬·德迪勒思和商人勒奎斯特·布鲁姆,他们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他们对爱、性、宗教、艺术等问题的思考,表现出丰富的心灵活动。
这种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不仅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为小说增添了深度和魅力。
2. 时间和空间的扭曲意识流小说常常涉及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与混乱。
《尤利西斯》的叙事时间跨度很长,全书仅发生在一天中,但通过对人物思想和回忆的描绘,却能够展现出他们的整个生活。
小说中的场景和情节也经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间隔中往复穿梭,给人以摇曳多姿的错综感。
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与混乱,不仅使人物内心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也让小说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艺术效果。
3. 高度的个人化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个人化和主观性,以人物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事物的多样性。
《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史蒂芬和勒奎斯特的内心独白,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深度上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特点。
史蒂芬是一个文学青年,他的内心独白充满了文学和哲学的隐喻和引用,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文学素养;而勒奎斯特则是一个充满生活智慧和幽默感的商人,他的内心世界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带给读者更加鲜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思考和沉思。
4. 对现实世界的解构与重建意识流小说常常对现实世界进行解构,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表达,对现实世界进行重新组合和解释。
《尤利西斯》:意识流下的人性探索

尤利西斯:意识流下的人性探索引言《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小说以其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而闻名,大量运用了意识流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展示人类思维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本文将探讨《尤利西斯》中所使用的意识流技巧,以及通过这种叙事形式所揭示的深刻人性问题。
意识流:定义与特点意识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连贯但非结构化、主观而片段化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人物思维、感知和情感。
与传统线性故事叙述相比,意识流更加接近人类思考和感知过程的真实体验。
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了更多层次和维度的信息。
乔伊斯式意识流:解析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采用了多种形式和风格的意识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交替转换来展示多重视角下的世界观。
乔伊斯通过变换叙述人称、语言风格和意识形态,将读者带入各个角色的头脑内部,深入探索他们的意识活动。
人性问题的展示通过意识流的运用,《尤利西斯》揭示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人性问题。
其中包括:1.自我意识与社会压力:主要角色们时刻面对内心与外部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展现出矛盾和复杂性。
2.情感与欲望:小说中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欲望和性别关系,揭示人类情感世界中纠结复杂的一面。
3.时间和记忆:乔伊斯巧妙地运用回忆、遐想和幻觉等手法,探讨了时间对于思维过程和个体记忆构建的影响。
影响与争议《尤利西斯》以其独特而先锋性的文学形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
它改变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开辟了新领域。
乔伊斯将现实世界和人类意识世界合二为一,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主观真实感。
然而,这种复杂而密集的意识流写作风格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它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解读,这使得《尤利西斯》成为一个仍然具有争议性的作品。
结论通过运用意识流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尤利西斯》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乔伊斯以其极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开辟了文学史上崭新的篇章。
《尤利西斯》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对人类思维、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深度剖析。
《《尤利西斯》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尤利西斯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探讨《尤利西斯》中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1. 内容的碎片化和流派转换《尤利西斯》以非线性叙事方式呈现,通过独特结构和语言运用实现了碎片化的效果。
故事中出现了多个角色和场景,大量使用内心独白、采访流、广告语等形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混乱性。
2. 对时间与空间的扭曲《尤利西斯》中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扭曲处理,以非连续、断裂、重叠等方式表达。
读者需要在不同时间与空间间跳跃进行理解,这种非传统叙事手法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突出了人类生活中不确定性和混沌感。
3. 多重意象与象征主义乔伊斯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人物行为、日常细节以及文化符号等进行深度描写,传递出更加丰富的意义,并赋予作品一层隐喻和智慧。
4. 对语言和文学传统的重构《尤利西斯》试图颠覆传统文学形式,乔伊斯精妙地运用了多种风格和语言技巧,例如模仿不同的文体、对话中历史性和各地方言的使用等。
这种创新与挑战传统使得作品具备了强烈的现代主义特色。
5. 对社会问题与个体意识的关注《尤利西斯》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真实而残酷的方式展现了当时爱尔兰社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同时也深入揭示了人类自身心灵与欲望之间复杂而矛盾的关系,表达出作者时代对于社会与个体存在状态探索与回应。
结论《尤利西斯》凭借其碎片化叙述、时间空间扭曲、多重意象、对语言和文学传统的重构等现代主义特点,成为20世纪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它在探索人类存在与社会现实、语言和意味之间的关系上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对后续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此文档采用Markdown语言进行格式化,以提供更清晰明确的结构和排版效果。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以《尤利西斯》为例来谈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以描写人物内心意识、思想和情感的流动为特征,其中《尤利西斯》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识流
小说之一、本文将以《尤利西斯》为例,详细探讨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首先,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呈现。
《尤利西斯》以
一天为时间单位,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写了主人公勃鲁姆、斯蒂芬和莫
利的一天中的经历。
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意识流的切换,小说展现了多个角
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交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叙事风格。
同时,意识流小
说通常采用断裂、碎片化的结构,不按照线性逻辑进行叙述,而是通过跳跃、联想和回忆的方式,展现人物思绪的流动性和联结性。
《尤利西斯》
中的描写手法多样,有全知叙述、第一人称和内心独白等,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结构。
最后,意识流小说追求对日常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揭示。
《尤利西斯》
通过描写主人公勃鲁姆和斯蒂芬一天的生活经历,以及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探讨了人类的欲望、爱慕、性欲、嫉妒、孤独等情感和情绪。
小说中
不仅有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还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人类的复杂
和矛盾,让读者对人性有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综上所述,《尤利西斯》具有意识流小说的典型艺术特征。
它以特殊
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呈现,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意识流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
态和内心世界,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再现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追求对日
常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揭示。
意识流小说通过这些艺术手法和特征,开创了
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对世界和人
性发出了深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结语
《尤利西斯》 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最佳阐释, 巴赫金能丰富我们对 《尤利西斯》 , 《尤利西斯 》 的阅读和理解 也能加深我们对巴赫金的阅读 , 《尤利西斯 》 和理解。借用对话的艺术手段 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包罗万 “百科全书” 象的 和五彩斑斓的 “万花筒 ” 式的精神世界。 这是对人类 , 《尤利西斯》 自身灵魂的深层次思索, 正因为如此 才具备传统小说所缺 乏的深度, 把文学创作引向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 1] — —巴赫金与对话理论[M]. 北京: 三 董小英. 再登巴比伦塔— 1994. 联书店, [ 2] .北 巴赫金. 白春仁, 顾亚玲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 1988. 京: 三联书店, [ 3] 巴赫金. 钱中文编. 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M]. 石家庄: 1998. 河北教育出版社, [ 4] 詹姆斯·乔伊斯. 萧乾, 文洁若译. 尤利西斯[M]. 南京: 译林 1994. 出版社, [ 5] Joyce,James. Ulysses. Nanjing: Yilin Press, 1996.
【摘 要】 《尤利西斯 》 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的代表作 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有实验性的作品, 有着显著的对话性特征。 本文在 《尤利西斯》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分析 与其他文本的互文性对话以及文本内的对话, 挖掘对话性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 《尤利西斯》 乔伊斯 对话性 互文性对话 米哈伊尔. 巴赫金 ( Bakhtin,1895 - 1975 ) 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两 作品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种复调小说即对话小说 。 所谓的对话, 是 个不同主体的话语之间所具有的同意和反对 , 肯定或补充, 问和答的关 ( 董小英, 23 ) , “自我 ” “他者 ” 即 与 相互渗透的双声语现象 ( double 系” - voicedness) , 真正体现了文学语言的超语言学对话本质 。 主人公的主 , “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 ” ( 巴赫 金, 体意识是通过对话展开的 55 ) 。在文学作品中 , 对话关系体现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 , 主人公与主 人公之间, 以及主人公内心的碰撞 , 寻求话语主体的平等性, 因而对话 。《尤利西斯 》 是一部典型的 也具有未完成性 ( unfinalizability) 和开放性 对话小说, 对话性不仅渗透到文本内部 , 而且延展到小说与其他文本的 互文性对应关系。 《尤利西斯》 乔伊斯在 中以内心独白、 蒙太奇、 自由联想等技巧展现 人物的意识世界, 塑造立体的现代人形象, 全面、 深刻地展现了小说的 《尤利西斯》 对话性。在 中, 乔伊斯作为一个与其笔下人物平等的身份 如乔伊斯与斯蒂芬 · 代达勒斯的潜 站在舞台中央与主人公进行对话, 。《尤利西斯》 中的许多言辞实际上是乔伊斯自己的艺术心声 , 他 对话 与同时代作者叶芝、 托马斯 · 穆尔、 奥利弗 · 圣约翰 · 戈加蒂等人进行 着对话, 与前辈作家拉伯雷、 莎士比亚、 歌德、 拜伦、 雪莱、 易卜生、 陀思 王尔德等人进行着对话, 与批评理论家亚里士多德、 阿奎 妥耶夫斯基、 弗洛伊德等人也有对话。 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对话, 乔伊 斯建构 起 那、 《尤利西斯》 丰富深刻的隐喻意义, 反映出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 引发读 者对作品的深层次思考, 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 《尤利西 《尤利西斯》 中的人物对话体现在人物与他人的对话, 如 斯》 第一章中斯蒂芬与穆利根的对话, 第九章斯蒂芬就莎士比亚问题与 众人展开辩论, 第十章是都柏林的众生相, 所有人物都站在舞台中央发 出自己的声音。内心严重失落感的布鲁姆在都者在布鲁姆的内心交 锋, 他与刚刚死去的迪格纳姆对话、 与死去多年的儿子鲁迪对话、 与已 刻画出飘零无依、 精神创伤的现代庸人形象 。 同时主人公 故父亲对话, 《尤利西斯》 第三章斯蒂芬在海边漫步时 与自己也进行着内心对话。在 “在 引发一连串思考: 看到产婆, 他想起人类的起源、 亚当和夏娃, 想到 ( 乔伊斯, 68 ) 的父母; 准备去看望舅妈时, 黑暗中孕育出自己” 脑海中浮 又想起在法国生活的经历, 想到曾经创业的 现出一幅平凡的家庭画面, “斯 愿望, 但母亲病危, 他不得不放弃。在现实与理想的徘徊中, 另一个 在拷问着自己的内心, 理性呼唤着人性价值, 张扬着自我抱负, 富 蒂芬” 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尤其是第十八章长达五十页篇幅里无一标点符 完全是摩莉内心世界的自我对话, 一泻而下, 形成一股不断的意识 号, 堪称是乔伊斯式意识流内心独白的经典。 在此基础上, 乔伊斯还 之流, 特意掺杂法语、 德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以及北欧语言 ( 包括俚语、 行 甚至还有希腊语、 拉丁语、 希伯来语、 梵语等古代文字, 形成语言层 话) , 面的平行对等关系。文本的意义远不只字面表达的含义, 而是潜伏在 这些符号之下与文本形成对话的深刻内涵。
、 《尤利西斯》 一 与潜文本的互文性对话
《尤利西斯》 中的互文性是乔伊斯刻画人物 、 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文本广泛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 、 情节和人物, 从不同角度展 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欧洲文明间的冲突 , 突出了小说的反 从而深刻揭示了反英雄主题 。 讽意义, 《尤利西斯》 《奥德修纪 》 乔伊斯在创作 时, 有意识地将 作为小说的 神话原型。尤利西斯( Ulysses) 即希腊神话中伊大嘉国王奥德修 ( Odyssey) 在拉丁文中的译名 。乔伊斯以它命名小说反映了 《尤利西斯 》 在人 《奥德修纪》 物、 情节和结构上与 的平行对应关系, 从而实现 “自我 ” 与 “他者” “潜文本 ” 《尤利西斯 》 的 的对话关系。 首先 中的主人公布 作为 鲁姆、 斯蒂芬和摩莉分别对应英雄奥德修 、 儿子帖雷马科、 忠贞的妻子 《奥德修纪》 遥相呼应。第一部分斯蒂芬 潘奈洛佩。在结构安排上也与 《帖雷马科 》 外出寻找精神上的父亲与史诗中的 对应, 第二部分布鲁姆 而第三部分布鲁姆与斯蒂 的都柏林游荡照应奥德修的十年海上漂泊 , 《回乡 》 《尤利西斯 》 芬的回归又与史诗中的 呼应。 乔伊斯通过 与史诗 “反英雄” 塑造出现代 的形象, 赋予现代平庸琐碎的都市生活以 的对话, 悲剧的深度, 拷问现代人的生存价值 。 《尤利西斯 》 , 被誉为 20 世纪文学中最伟大之谜的 与其他作家的文 《尤利西斯 》 《圣经 》 、 《神 本之间也存在广泛和深刻的互文性对话 , 如 与 、 、 《失乐园 》 、 《基督山恩仇记 》 、 《道连 · 格 雷 的 画 曲》 莎士比亚 戏 剧 》 、 《天堂与地狱的婚姻 》 像 等作品以及大量歌剧 、 歌曲、 民谣、 谚语、 墓志 《画像 》 铭的互文性对话; 也有乔伊斯的文本自身的互文性对话 , 如 与初 《斯蒂芬英雄 》 、 《画像 》 《尤利西斯 》 稿 与 在美学思想、 人物个性发展等 《尤利西斯 》 如 中采用了新闻 方面的互文性对话 。有情节结构的对话, 体、 广告体、 戏剧体等各种小说的和非小说的文体风格所形成的对话 , 《尤利西斯》 从而使 与潜文本, 超文本形成错综复杂的对话关系网, 只有 《尤利西 在对其他参照文本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解读 。 斯》
文化与传播
“ 自我 ” 与“ 他者 ” 的话语交锋
— — — 《尤利西斯》 的对话性特征 余晓玲 西安翻译学院
、《尤利西斯》 二 文本内的对话性
巴赫金将小说中的对话形式分为两 大 类 : 一 类 是 大 型 对 话 ( great dialogue) , 即小说结构上的对话安排 , 包括人物对话和情节结构对话; 一 类是微型对话( micro - dialogue ) , 即话语微观层面上的双声语现象, 包 人物的内心独白 。人物对话又分为人物之间的 括人物内心语言的对话 , “超视” “体 对话以及作者和主人公的对话 。作者既是 的主体, 在创作中 验着自己的主人公, 并把自己对主人公的整个原则性创作立场 , 注入到 ( 巴赫金,103 ) , 主人公的形象之中” 但作者在时间上、 空间上、 价值上 “外位” “外位 ” “自我 ” 又 于主人公, 甚至 于文本和 之外, 成为一个一个 “他者” , 与主人公保持着平等的对话关系 。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