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种植物样品提取物离体抑菌作用测定
孜然2

孜然种子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胡林峰【摘要】:孜然(Cuminum cyminum L.),又名孜然芹、安息茴香、安息孜然、小茴香等,为伞形科(Um belliferae)孜然芹属(Cuminum L.)植物,一年或两年生草本。
孜然主要的应用部分是其种子,长期以来,孜然种子作为调味品使用,也可入药。
研究表明孜然种子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孜然种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采用活性示踪,由孜然种子中分得到12种活性化合物,其中6种鉴定为枯茗醛、枯茗酸、丁香酚、豆甾醇、β-谷甾醇和木犀草素。
编号为ZR7~ZR12的化合物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2.系统研究了枯茗醛和枯茗酸的抑菌活性。
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枯茗醛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_(50)为19.0 mg/L;其次是对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EC_(50)分别为45.3 mg/L和62.5 mg/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最低。
枯茗醛对不同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试浓度为100 mg/L时,对稻瘟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介于50%~60%;500 mg/L浓度下,能够完全抑制稻瘟病菌、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的萌发。
组织法测定表明枯茗醛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具有防治效果,在100mg/L浓度时,防效分别为23.75%和21.93%;1000 mg/L浓度处理与100 mg/L浓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盆栽法测定表明,在1000 mg/L浓度下,枯茗醛对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保护防效和治疗效果,分别为51.98%和20.06%;同样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防效和治疗效果分别为21.71%和26.55%。
枯茗酸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_(50)为46.7 mg/L;其次是对番茄早疫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EC_(50)分别为84.0 mg/L和91.8 mg/L。
桑枝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冯馨慧,刘志明,王海英.桑枝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和抗氧化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7):217-221.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07.041桑枝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冯馨慧1,刘志明2,王海英1(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以桑枝作为原料,研究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挥发性组分,主要由酯类(47.76%)、烷烃类(20.27%)、芳香烃类(15.84%)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0%),G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十一烷(20.27%)。
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1.77±0.54)mm。
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50%DPPH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浓度(IC50)为1.570mg/mL,维生素CIC50为0.001mg/mL。
桑枝乙醇提取物50%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浓度(IC50)为68.437mg/mL,维生素CIC50为7.082mg/mL。
桑枝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关键词:桑;气相色谱-质谱;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7-0217-04收稿日期:2019-03-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D0600805-01);省级财政林业科研专项经费(编号:201514);技术开发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编号:07043215003)。
作者简介:冯馨慧(199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六十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菌抑菌活性的室内筛选

・ 植 物保护 ・
六 十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菌 抑菌活性的室 内筛选
方 丽 平 。 ,李 进 步 ,薛 建 平 ,王 志 强 ,陈 耕 ,宋 效 纲
( 1 . 淮 北 师范 大学 生命 科 学学 院 , 资源植 物 生物 学安 徽 省重 点实 验室 ,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 2 . 淮 北市 生 物农药 工 程技术 研究 中心 ,
进行筛选[ 】 。我 国的药用植 物资源 十分丰 富 , 其 种类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方丽 平 ( 1 9 7 8 一 ) , 女, 硕士, 讲师, 研 究方 向 为植 物 源
农 药。
面P D A培养基 上 , 于2 6 ℃恒温培养 7 d左右 , 接 种到平 面培养基上培养 , 备用 。
生产 面前 亟待解决 的问题 。 由于植物源 杀菌剂 具有 安全 、 高效、 易降 解等优 点 而备受 国内外 关 注 , 现 已成 为 生物 农 药领 域 的研 究 热 点, 当前 , 世界 范 围内都在 加紧对 具有 杀菌 活性 的植 物
葡萄炭 疽病菌 ( C o l l e t o t r i c h u m g l o e o s p o r i o d e s ) 菌种 由南京农 业大 学植 物保护 学院提 供 。将菌 种接种 到斜
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 据。
流行 , 葡 萄 发 病 率 可达 5 0 %~7 O , 造 成 果 实 大量 腐 烂_ 5 ] 。 目前 国 内外 防 治 葡萄 炭 疽 病 主要 采 用 化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治, 化学农 药 的长期使用 , 不仅影 响 了葡萄 的食 用安全 , 而且 导 致 了病 原 菌 产 生 抗 药 性 , 增 加 防 治 难 度 和 成 本[ - ∞ ] 。在绿色家 园、 绿色食 品 日益被 重视 的今天 , 为
最新-青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作用探索 精品

青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作用探索摘要目的研究青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方法以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为代表菌种,用-纸片扩散法对青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
结果青翘不同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呈正比,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抑菌活性与提取物浓度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
结论青翘不同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青翘;提取物;抑菌活性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连翘药材商品分为青翘和老翘。
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颜色发黄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1]。
连翘是中国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
已有的研究报道表明,连翘种子挥发油对3种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陕西产青翘、老翘和连翘叶均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6],上述研究报道都没有对连翘的提取物进行系统的抑菌活性研究。
本研究首次以山西道地药材青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旨在为临床应用连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仪器11药材青翘200806购自山西省安泽县连翘生产基地,植物标本由山西省药检所郭文菊研究员鉴定,植物标本现存于山西中医学院实验中心。
12试剂与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由山西省药品检验所提供。
营养琼脂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牛肉膏购自北京市海淀区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蛋白胨购自北京奥特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庆大霉素细菌药敏试纸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3仪器与设备4001型旋转蒸发仪德国公司;-111型冷却水循环系统上海爱郎仪器有限公司;-88型水循环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916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80型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型洁净工作台上海巴艾贝斯科技有限公司;224-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公司。
田基黄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田基黄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赖洁玲;方金韩【摘要】该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酿酒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供试菌种普遍有抑制作用,黑曲霉除外;MIC也因菌种不同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青黄链霉菌为0.25 g/mL,酿酒酵母茵为0.5 g/mL,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均为0.125 g/mL.实验还采用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选取的五种供试菌种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茵效果均比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2【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田基黄;最低抑菌浓度;滤纸片扩散法;抑菌作用【作者】赖洁玲;方金韩【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6Abstract:This experiment used filter-paper method to study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MIC of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tract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myces Hua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Proteus vulgat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from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showed the good effect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myces Hua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Proteus vulgatia. But no effect for Aspergillus niger. The MIC for every kind of microorganism was respectively as fllows: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myces Huang were 0.25g/ml,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0.5 g/m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Proteus vulgatia were 0.125g/ml. In this study, we used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the extract to detec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same microorganis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solvents, the extract also can inhibi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myces Hua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effect were better than the extract of water.Key words: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MIC; filter-paper method; antimicrobial effect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原名地耳草,别名雀舌草,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有槲皮甙,异槲皮甙,槲皮素-7-鼠李糖甙,3,5,7,3’,4’-五羟基黄酮-7-O-鼠李糖甙,田基黄灵素,田基黄棱素A、B,湿生金丝桃B,绵马酸BBB,双脱氢GB1a,田基黄绵马素A、B、C,白绵马素iBiB,田基黄灵素G,地耳草素A、B、C、D等[1]. 20世纪90年代后Ishiguro等又从中分离得到:色原烯类,二氢黄酮醇鼠李糖苷,缩二氨酸衍生物,咕吨酮类,间环己三醇衍生物等化合物[2].在药用上,田基黄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的功效,在保护肝脏、治疗肝炎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3].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田基黄药理作用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肝炎和抗病毒方面的临床体外的研究[4]、田基黄化学成分的研究[5]、田基黄注射液的研究和田基黄中微量元素的研究[6、7]等,但田基黄的抗菌研究未见有报道. 因此本文就田基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体外试验研究,为田基黄的抗菌效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为田基黄的应用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1.1 实验材料1.1.1 田基黄购于中药店,粉碎,装于干净的瓶中备用.1.1.2 主要试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1.1.3 供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tia);青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Huang);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以上菌种均由我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1.1.4 仪器101-3A型数显式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沪越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沪越实验仪器厂),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有限公司),双层双速振荡器(上海康华生化仪器制造厂), 18升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迅实验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YP102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金坛医疗仪器厂),HH·BH-600-S-Ⅱ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RE-52D旋转蒸发器(上海青浦泸西仪器厂),SⅡ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仪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金属罩壳数显卡尺(桂林量具刀具厂分辨(0.01mm).1.2 实验方法1.2.1 田基黄水提取物的制备称取干燥粉碎的田基黄50 g, 加蒸馏水300 mL,浸泡30 min,用砂锅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煮1 h,滤出煎液,第二次加蒸馏水100 mL,煎煮30 min,2次煎液合并,再浓缩定容至50 mL,使田基黄提取物相当于物质的含量为1 g/mL,置于4℃以下保藏备用.1.2.2 田基黄有机溶剂提取物的制备称取10 g干燥田基黄粉碎物置于带玻璃塞的三角瓶中加100 mL 的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常温下在摇床上摇动冷浸提取24h,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75℃以下减压浓缩,置于4℃以下保藏备用.1.2.3 抑菌实验(1)圆形滤纸片的制备:用圆规在滤纸片上画个圆,半径为3 mm,滤纸片的直径为6 mm,置于培养中,高压蒸汽灭菌(121℃下灭菌30 min)后,备用.(2)培养基的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8].(2)供试菌株的制备:将所有供测试的菌种移接入相对应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37℃下培养18~24 h,霉菌用查氏培养基,25~28℃培养48 h,放线菌用淀粉琼脂培养基在37℃下培养36 h,酵母菌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25~28℃培养48 h,活化后置于4℃冰箱中保藏,备用. (4)菌悬液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 用移液枪吸取取10 mL无菌水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并用接种环取少量已活化的待测菌各1环,分别加入培养皿中,用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其与无菌水混匀,备用.(5)含菌平板的制作:在无菌操作下,在已凝固后的培养基中用移液枪加入0.1mL菌悬液,然后用无菌涂布棒将菌悬液均匀的涂布,即制成含菌平板,待用. (6)抑菌圈的测定:抑菌圈的测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9]. 在无菌条件下,将圆形滤纸片浸入供试样品溶液中2 h后取出,自然沥干后贴在含菌平板上,每皿放入3片,并用无菌水、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作空白对照. 将细菌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7~24 h,酵母菌、霉菌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4~48 h,放线菌在37℃下培养36 h,用数显卡尺测量各抑菌圈直径大小(mm),求其平均值以此评价其抑菌效果. 试验重复3次.1.2.4 最低抑菌浓度(MIC)实验(1)样品液的制备:用六根刻度为10mL的试管,将水提取物用无菌水稀释成各种梯度的浓度.(2)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同2.2.3.4(3)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MIC的测定也采用滤纸片扩散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圆形滤纸片浸入已配好的六个梯度的样品溶液中2 h后取出,自然沥干后贴在含菌平板上,每皿放入3片,并用无菌水作空白对照. 将细菌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24 h,放线菌培养36 h,最后一个有抑菌圈的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 试验重复3次.2.1 田基黄水提取物的抑菌效力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对大部分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是有差异的. 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而黑曲霉则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见表1)2.2 田基黄水提取物的最低(MIC)抑菌浓度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随着样品液浓度的逐渐降低,表现出来的是抑菌圈直径的越来越小,说明在同等条件下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越来越低. 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不同的试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 g/mL;变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125 g/mL;而酿酒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5 g/mL. (见表2)2.3 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受试菌的抑菌圈与水提取物的比较用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选取的五种供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于相同的供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的抑制作用.从不同提取溶剂来看,总体上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效果最好,其次是丙酮,最后是乙酸乙酯,而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 (见表3)4种试剂提取物对本研究所用的供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4种试剂均能提取到田基黄的抑菌成分,但各种溶剂提取液对不同菌种的抑菌能力有所不同,说明溶剂影响田基黄提取液的抑菌能力,总体来说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而水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差,其原因可能是:田基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间苯三酚类、内酯、香豆素、蒽醌、维生素、咄酮类等,其中黄酮类、间苯三酚类、咄酮类为主要成分,这些成分与田基黄的抗菌能力密切相关,而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许多药用植物的一大类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或是杀菌的作用[10].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极性的溶剂中,所以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中所提取的黄酮类的效率高些. 不变种有机溶剂田基黄提取液抑菌效果有差异,这可能与抑菌成分的极性有关,并且抑菌成分的水溶性或脂溶性各有不同,也可以说明抑菌的有效成分并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寻找一种能将田基黄抗菌有效成分尽可能提取的溶剂,对提高田基黄药用性能有重要作用,也是做成中成药成品的关键.田基黄分布较广且较易于采集,可以通过提取其抑菌活性成分来制成中成药的成品,用于肝炎的治疗. 有文献报道田基黄特别是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效果很显著[11],所以其成品也可用于做保肝的药物.现在全球没有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市场上的保肝药物很多且价格较贵,因此,田基黄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值得综合利用,可以加强资源的开发.【相关文献】[1] 林久茂,陈小峰.田基黄的现代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药, 2004,35(6):53.[2] 傅苊,田红丽,张卫东. 田基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04,22(2):98.[3] 张素芹,邱海霞. 田基黄的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9,6(5):351[4] 苏娟,傅苊等. 田基黄提取物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05,23(6):342-344.[5] 吕洁,孔令义. 田基黄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07,9(11):12-14.[6] 虞金宝, 吕武清, 李才堂, 李晶, 宋友昕. HPLC测定田基黄注射液中槲皮素含量[J]. 中成药,2005,27(1):100-101.[7] 王文雅,芮玉奎. 田基黄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35.[8] 范秀荣,李广武,沈萍. 微生物学实验[M].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9] 李军红,田胜尼,魏兆军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菌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75~10976.[10] 俞佩芳.三种常见药用植物抗菌作用的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3) :89~92.[11] 林久茂,陈小峰.田基黄的现代研究进展 [J].福建中医药, 2004,35(6):54.。
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作者:马欣乔俊卿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 研究黄柏、马齿苋等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常见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利用70%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活性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和辣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率。
[结果] 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2种土传病害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黄柏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率达90%以上,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率为66%,且在一定范围内,抑菌活性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结论] 黄柏提取物对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番茄枯萎病菌;辣椒根腐病菌;抑制作用中图分类号S436.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113-03植物土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1],其病原菌一般为多寄主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和侵染能力,在恶劣的环境下具有特殊的生存方式,防治极为困难[2]。
目前,我国保护地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方式逐步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形成了很多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种植基地,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3]。
然而,部分地区由于作物种植结构的原因导致设施蔬菜生产高度集约化、复种指数高、蔬菜品种单一[2]、蔬菜生产长期连作、高密度栽培,另外,由于灌溉方法和粪肥使用不当[3]等,为土传病害病原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场所[2],从而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
其中,番茄枯萎病和辣椒根腐病就是2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发病严重时减产高达50%,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设施番茄和设施辣椒的产量和质量,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成为番茄和辣椒栽培中的重点防治对象。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抗病品种、作物轮作、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蔬菜土传病害[4]。
穿心莲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制试验

穿心莲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制试验
穿心莲(Centella asiatic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研究发现,穿心莲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以及对多种细菌具有抑
制作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穿心莲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制作用。
我们从医院获得了10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
这些菌株经过分离纯化后,存储在琼脂培养基中。
穿心莲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穿心莲干燥草药粉末加入乙醇中浸泡制备
提取液,用水蒸气蒸馏法浓缩提取物,最后用无菌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然后,我们对穿心莲水提取物进行了抗菌试验。
我们准备了Muller-Hinton琼脂平板,并用细菌涂布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
然后,我们在每个琼脂平板上制作了4个孔,每个孔都注入了不同浓度的穿心莲水提取物。
接下来,我们将平板孵育在37℃的恒温箱中,孵育24小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浓度最高并且能起到抑制菌落生长作用的穿心莲水提取物浓度将被确定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实验结果显示,穿心莲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抑制作用。
在不同浓度的
穿心莲水提取物作用下,菌落生长出现明显的抑制效果。
通过观察菌落的直径和菌落的数量,我们确定了不同浓度的穿心莲水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对于不同的大肠杆菌临床分
离株,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在100-500μg/mL之间。
金银花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Study on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Leaves Extracts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ZHAO Yan-jie (Agriforestry College,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China)
枯草芽胞杆菌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青霉
-
黑曲霉
-
黄曲霉
-
酿酒酵母
-
粗黄酮抑菌浓度系列(μg/g)
1000 500 250 125 62.5 31.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表示无菌落出现;“+ ”表示有菌落出现。下同。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青霉、黑曲霉、黄曲霉和酿酒酵 母等对食品卫生、安全,以及临床医学和生物材料 具有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其部分菌尤其是一些抗药 性菌株的出现,使人类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危险[ 7 ] 。 本研究就金银花叶提取物对部分具有严重危害和影响 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7-9]等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 探讨,为金银花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有益的 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表中 & 采用部位 ’ 一栏中 $ & 茎叶 ’ 表示一个混合植物样品 $ & 茎# 叶’ 表示茎和叶两种植物样品 $ & 叶# 外果皮’ 同理( & 种名 ’ 一栏中的 & 甘薯 ! ’ 指的是甘薯 " 号和甘薯 ! 号两种植物样品 ’ "$ !号"
!$ 结果与分析
共 $$ 在 供 试 条 件 下 $ 筛选 出 " !种植物提取 物样品对供试植物病原 菌有 明 显 的 抑 制 作 用 ’ 常春藤 # 白兰花等 " !种 植物提取物样品对 P 种 供 试 病 原 菌 中 "%# 种 的抑制 率 大 于 Y 其 $d $ 中菝葜的抑菌活性更为 突出 $ 对P种供试病原 菌中 # 种的抑制率均在 详 见 表 !" $ Y $d 以 上 ! 构树 # 杠柳等 " Y 种植物 提取物样品对 P 种供试 病原 菌 的 抑 制 率 均 在 详见表 % " Y $d 以下 ! ’
油菜菌核 P % h Q P " h D Y D h Q Y ! h % P " h Y Q % h @ D Y h @ * * * Q # h ! @ $ h % 小麦赤霉 # P h Y P ! h # P Y h ! P Q h P @ " h @ P $ h % # % h ! Y $ h Y P @ h D Y $ h P @ % h ! @ " h % 抑制率)d 水稻纹枯 # # h " D @ h Y * % ! h ! P " h " % % h % Y ! h Q Y D h ! @ P h Y @ # h Q P Y h " P $ h % 番茄灰霉 " $ $ * * * # " h $ # ! h @ # D h P # @ h $ @ % h $ * D ! h ! # ! h @ 棉花黄萎 * # # h Y # @ h Q P " h # % " h ! Y " h Y # $ h ! P # h $ # $ h # % Y h ! Y Q h " P ! h P
#) 纯化并修饰合成 # 开发出了高效杀菌剂 * 绿帝 + 乳油 ( % 吴恭 谦等 的 研 究 表 明 # 拟原白头翁素对禾谷镰刀 ( P) 菌抑制作用强烈 # 并成功开发了 * % 冯俊涛等从! % $d 农科 " 号乳 油 + $ $ $年开始对西北地区植物的抑 ( #) 菌活性进行研究 # 测定了 ! 本研究选取了 " $ $ 余种植物提取物样品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Y @ ’ Q 科的
第! "卷 第#期 ! $ $ % 年"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 ( +. ( / 0 1 23 4 5 6 ’ . 1 7 + / 1 28 9 5 : 4 9 :; < 5 7 5 ( 4
= ( 2 ’ ! "# . ( ’ # # > : 9 ’ ! $ $ %
在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或 直 接 开 发 植 பைடு நூலகம் 性 农 药 # 是 当 今 农 药 研 究 领 域 的 一 个 热 点’ 目前对楝
"%%) 科’ 豆科和卫矛科等植物的杀虫作用研究较多也较为系统 # 并且取得了很显 著的成 果 ( 近些年 来 # 国 ’
内对植物性抑菌物质的研究也已有一些报道 ’ 孟昭礼等发现在银杏叶中含有高抑菌活性物质 # 通过分离
$$ #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表 "$ 供试植物样品 7 ’ ; O "$6 ’ , 5 " 8. D1 5 ’ + ( D . 0 ( " 8 ( $ + 1 /
$$$ 科 $$ 名 菊科 ! " M ( 0 ( B 5 7 1 : J $$$$$$$ 种 $$ 名 " 一年蓬 ! / < % : < 8 ’& ’ ’ * & 1K : / B ’ J 刺儿菜 ! "^ " T : ) & A & ’ 8 A 8 1 1 : : 9 * ,! ] + 4 : 5 7 1 0’ I C C J 毛莲菜 ! " N % ; < % 1 ) % : < & ; % 8 % 7 : 1 R’ 变异黄芪 ! " P ; * 9 : A A 1 < % & > & % ; & A : ’ 1 % 1‘ : ( / 5 I 益母草 ! " 3 : 8 ’ * < * 1 1 % > % < % ; * 1 R’ 小花棘豆 ! " " O 6 9 < 8 % 1 A & > < &! R 1 0’ >’ M’ G C J " 槐树 ! P 8 ) 8 < & & 8 ’ % ; & R’ C = C 酸模 ! " ? * , : 6& ; : 9 8 1 & R’ 羊蹄夹 ! " ? * , : 6= & 8 ’ % ; * 1A ( + 7 7 ’ C 白兰花 ! " ^ % ; ) : A % && A > &> M’ 鹅掌楸 ! " 3 % < % 8 7 : ’ 7 < 8 ’ ; ) % ’ : ’ 1 :8 1 / ’ I 鹅绒藤 ! T , & ’ ; ) * ,; ) % ’ : ’ 1 :" G 杠柳 ! " N : < % A 8 ; & 1 : % * , ] + 4 : I C C 乌敛莓 ! " T & < & 9 % & & 8 ’ % ; &N + 4 S’ G = C 枸树 ! " R < 8 * 1 1 8 ’ : 9 % &C & < % : < & R’ C G F 银杏 ! " W % ’ D 8 > % A 8 > & R’ J 甘薯 ! ! " " "$ !号" " 8 , 8 : & > & 9 & 9 & 1! R’ R 1 0’ C 泽漆 ! " / * ) 8 < > % &) : A % 8 1 ; 8 % & R’ C C 小花山桃草 ! " W & * < &C & < 2 % A 8 < &> ( + 2 ’ I F 蛇莓 ! " " S * ; ) : 1 ’ ; : & % ’ 7 % ; &! U 4 < / ’ T ( 9 O : 锦葵 ! " ^ & A 2 & 1 % ’ : ’ 1 % 1M 1 6 1 4’ 菝葜 ! " P , % A & 6; ) % ’ & R’ 冬青 ! " \ : 6; ) % ’ : ’ 1 % 18 5 0 B 扶芳藤 ! " " / * 8 ’ , * 1 8 < 9 * ’ : %! N + / 9 , ’ A 1 4 < ’ ? \ 1 , , ’ G F 常春藤 ! ! " " \ : 7 : < &’ : & A : ’ 1 % 1 ^’ ^ ( 9 -6 1 / ’ 1 % ’ : ’ 1 % 1 N ( S 2 ’ _ : < ’ C $ 采用部位 全株 全株 全株 全株 全株 全株 茎叶 全株 叶 叶 叶 全株 茎# 叶 全株 茎叶 叶# 外果皮 茎叶 全株 全株 全株 全株 根 叶 全株 全株
! Q 种植物样品提取物离体抑菌作用测定
于平儒 #蒋继宏
! 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徐州 $! " ! " " " Y
摘 要 $在植物干样的质量浓度为 $ &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 h "I 0 2的条件下 # Q 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 病菌 ! " ’ 油菜菌核病病菌 ! ’ 水稻纹枯病病菌! " ’ 番茄灰霉病病菌 < & , % ’ : < * ,8 VH 9 W’ PH 1 ; A : < 8 9 % 8 < * ," ?H 1 8 A & ’ %^ ( 4 ’ J ! " 和棉 花 黄 萎 病 病 菌 ! 离 体 抑 菌 活 性H 结 果 表 明# 酸模! " ’ 冬青! RH ; % < : < : &K : / B ’ 4H 7 & ) A % & :" ? * , : 6& ; : 9 8 1 & R’ \ : 6 " ’ 菝葜 ! " ’ 鹅掌楸 ! " ’ 银杏 ! " ’ 槐树! ; ) % ’ : ’ 1 % 18 5 0 B P , % A & 6; ) % ’ & R’ 3 % < % 8 7 : ’ 7 < 8 ’ ; ) % ’ : ’ 1 :8 1 / ’ W % ’ D 8 > % A 8 > & R’ P 8 ) 8 < & I J C " 等" 表 现 出 较 强 的 抑 菌 作 用# 其中菝 & 8 ’ % ; & R’ ! 种植物样品对至少其中 " 种供试植物病 原 菌 的 抑 制 率 在 Y $d 以 上 # = C 活性更为突出 ’ 葜对 # 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 Y $d #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 抑菌活性物质 % 植物提取物 中图分类号 $ ! " 8 # Q !’ !$$$ 文献标识码 $U$$$ 文章编号 $ " $ $ @ ? Y P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