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应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11.20,P<0.05);治疗前,观察组CDSS评分为(20.46±4.76)分,对照组评分为(19.23±4.19)分,治疗后,观察组CDSS评分为(9.88±3.37)分,对照组评分为(13.58±3.07)分,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一组重性精神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呈亚急性或缓慢起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症状各样的综合征,包括思维、感知觉、行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或者精神活动的不协调[2]。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各项血生化、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对利培酮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药物及酒精依赖、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等患者,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6分。将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7~62岁,平均(37.4±4.7)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方案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或委托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停药1周作为清洗期,单一用药,疗程8周。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915622,110318548)治疗,起始剂量1 mg/d,根据患者病情及耐药情况,2周内增加至4~8 g/d,平均(5.33±2.15)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红花15 g,桃仁20 g,赤芍10 g,柴胡15 g,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 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出现。 2.颈部的解剖: 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颈椎: 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 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xx: 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6个,C1 C2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形成颈膨大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大纲适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结合精神病学是临床 医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中西结合精神病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査和诊断、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和康复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举握精神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疾病的处理原则,通过理论、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后续课程有“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儿童精神病学”、“神志病学”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精神病学进展,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原则,举握精神疾病症状学及接触检査精神障碍患考的技能,重点第握脑器质性椿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及儿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和屮西医结合治疗预防措施。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将来在综合医院、儿保、社区全科医学匸作中识别、筛査精神疾病的能力,并促进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概述:精神病学、梢神障碍、其他相关学科; 2. 脑与精神活动: 3.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4. 展望。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2. 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中医的理论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 3. 了解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难度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概念

颈椎病诊疗指南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 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第三部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中西医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医西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李琦 1305033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晰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通”点,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1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及联系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为研究内容,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等为主,主要采取取类比象等思维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以观察法为主;在医学模式上,以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在诊断方面以望、闻、问、切——人的主观体验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汤剂、情志调节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针灸等为主的外治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方法;在发展模式上, 中医以不断充实、完善已固有的理论框架为主。 西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西医将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各个学科。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逻辑方式为其思维特征;在诊断上,除通过人体器官的感受外,还引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人体感官加以延伸;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系统的病变采取化学药品、精神安慰、物理手段、生物手段等疗法;在发展模式上,西医不断吸收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从以上对比可知: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特征的就是中医,具有分析、“还原”思维特征的就是西医,我们不能把是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中西医学的判断标准。中医也可以用现代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延伸自已的视听范围。中西医学各有特点,有许多异同之处,但有相通的地方,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另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人体保证健康,促进疾病人体向健康人体转化。这是中西医结合最主要的根据之一。西医发展的模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正与中医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这是中西医能取得共识的又一根据。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寻找科学合理的难治性精神病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8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逐渐好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的治疗,疗效显著,精力充沛,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使用中药治疗,能够减少西药对于人体的危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精神类疾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疾病更是占据诸多病症首位,100个精神类疾病患者中就有40个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该病症经由普通精神病类药物疗效甚微,甚至会引发病患呈现精神病状不断恶化的情况。这些年,社会医学各界日益重视精神病类研究,当前单纯的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治疗精神类疾病,中西医结合使用治疗精神类疾病广泛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80例,排除明显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5±7.3)岁,平均病程(6.1±1.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8±7.7)岁,平均病程(6.2±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以理气化痰,清脑安神,补血为主,食谱为合癫狂梦醒汤,菊参汤(王氏经验方),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增加或减少药剂量:药方由丹参,桃仁,菊花,川芎,柴胡,赤芍,香附,木通,果皮,陈皮,半夏,桑白皮,甘草,苏子,大腹皮等基本药物组成,如果患者有正气不足的症状则可以在上述药方上加上适量的养阴、益气或温阳的中药。评估方法:药物使用评价量表PANSS 的影响,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 第2周,4周,8周的每周末进行1次评价[3]。在治疗开始前对PANSS的使用进行统一的培训,卡帕值≥0.8。疗效根据PANSS减分率来判定,康复≥75%,显著进步51%~74%,进步26%~50%,治疗无效≤25%。此外,TESS的结果根

中西医结合利大于弊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医传入中国,17世纪中叶中西医汇通派产生。20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促进中西医结合”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蓬勃发展,目前中西医结合领域已形成了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逐步完善的体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医学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认识、解决、治疗当时难以解决、治疗的疾病。如用中药砒霜(AS2O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这种死亡率甚高,对西药(ATRA)治疗无效的难治和易复发的APL,中药显示出其突出的疗效。再如去年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党中央及时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向,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客观存在的,其优势的客观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医结合是客观需求 存在决定意识。过去,毛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深入基层群众中,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的,决不是凭空臆想,一时冲动,它反映了社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目前的实际状况更加清楚地表明了这种需求,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对2748位民众进行“最愿接受(最喜欢)的医疗方法是什么?”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西医治疗者276人,最喜欢中医治疗者515人,而最喜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者1957人。另一项对3747位民众进行“最喜欢的医生”的民意测验中,最喜欢中医者有741人,最喜欢西医者有426人,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者有2580人。这两项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客观需求。中西医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风雨仍蓬勃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已经成为最普遍、最朴实、最一致的选择。 二、中西医结合符合医学科学发展客观规律 中、西医学共同的目标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防病治病的手段、方法。它们共同的对象是人和疾病。由于中、西医学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及哲学背景不同,因此产生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但这不等于说二者是背道而驰、水火不容的,并不是一些人担心的所谓“结合一点,消灭一点;全部结合,全部消灭”。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优秀传统文化应及时吸收现代科技的优势,充实自身,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对现代科技并没有必要拒之门外,这就如同武林高手配上洋枪洋炮,百步穿百杨的功夫,更能御乱于千里之外,又能取胜于近距离的肉搏。反之,即便是张飞、关公也敌不过普通的枪子。世间最珍贵的是生命,在生命受到威胁需要用医疗手段去挽救的时候,不需要、更不应该区分这种医疗手段的出身,用什么理论体系、什么方法,是不是中、西医结合,符合不符合原体系的自身发展规律。只要能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就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推广,这样的方法相信包括那些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人也会欣然选择。活血化瘀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从当时单纯西医治疗的30%下降至15%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进入了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的阶段,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这使得AMI的病死率下降至5%~7%。不可否认,血运重建是当前无以取代的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老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也逐步产生。如介入治疗半年后的高再狭窄率、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的出现以及再灌注损伤等,这些问题又阻碍了介入治疗的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宗旨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样本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体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当前国际上较一致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体现相应症状和体征。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体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步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激烈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限度受限。上肢牵拉实验阳性,压头实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浮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先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变化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状况。 二、诊断原则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项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原则:具备根性分布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椎间孔挤压实验或/和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体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用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局限性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普通治疗:(1)健康教诲:使患者理解本病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防止办法、锻炼办法,以及各种治疗办法机理等;(2)变化生活与工作中不良姿势及体位,急性发病时卧硬板床休息。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体会 目的:在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探讨其疗效。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妇科疾病并进行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程以及病情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完成治疗后,由我院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完全得到了治愈。在80例患者中,共计有13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炎,11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糜烂,24例患者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22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10例患者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的总治愈率达到了97.5%,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临床中在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时,选择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妇科炎症;治疗效果 在当前的妇科中,女性生殖系统的炎症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大约有70%的成年妇女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妇科炎症,在妇女的生殖道中可以出现感染症状,例如宫颈炎、外阴炎以及阴道炎等。当前,单纯地应用西药或者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均很难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我院对80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获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妇科疾病并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为25~79岁,平均为(41.9± 2.5)岁,患者在治愈前,均经过B超诊断、妇科检查以及化验等诊断方式,其中,共计有13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炎,11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糜烂,24例患者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22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10例患者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 1.2 方法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中药药方为:150g 炒大黄、100g赤芍、150g苦参、150g黄连、100g吴茱萸、80g当归、150g黄芩、80g蛇床子、50g白矾、150g百部、100g五倍子、30g白果、10g冰片、5g麝香以及10g雄黄。将以上药物焙干并研磨成为细末,而后粉碎经过500目筛子,保证肉眼无法将植物的纤维看清为准,而后在加入10g的水飞朱砂、30g的珍珠粉以及10g的甲硝唑粉,将药粉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而后在取得以上的同样一份药品,并在其中添加青黛粉,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在玻璃质的广口瓶之中进行储存,避免出现泄气的现象,经过专业的高温灭菌操作后,便可以在临床中应用于患者。 在进行操作前,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进行询问,并认真地做好相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有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有优势 *导读: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西医主要采取化疗,但再大剂量也不可能100%地完全杀伤白血病细胞,所以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总是复发的根源。要想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要靠中西医结合并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力。……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了新的分型标准,即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常见的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西医主要采取化疗,但再大剂量也不可能100%地完全杀伤白血病细胞,所以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总是复发的根源。要想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要靠中西医结合并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力。机体免疫功能只能在白血病细胞低于106时才能彻底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所以说化疗杀伤白血病细胞,减轻白血病负荷是必要的;但当病人体质较差或出现白血病细胞耐药时,就不能急于化疗。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帮助中药,中药帮助西药。 近年来,我国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有所提高,小儿急淋完全缓解率在90%以上,治愈率达50%左右。急非淋M3型90%可以完全缓解,大部分病人可以获得治愈,其他类型白血病缓解率也达到80%以上。对于有些慢性白血病单纯中药治疗即

可完全缓解,并能预防急变;对于早期的慢性白血病,口服一些解毒系列汤剂就可达到一定的疗效;白细胞较高者,可以适当配合化疗。经过大量病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有以下两点作用:1.中药配合化疗,增加化疗敏感性;中药可以对抗化疗副作用,保护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复,防止化疗药物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2.中药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也就是说让白血病细胞按它的生长规律死亡;中药配合治疗还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从而使白血病的治疗达到一个很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5-10T11:13:28.7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作者:梁慧芬[导读] 云南省楚雄州中心血站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损害是其核心症状之一。 梁慧芬 (云南省楚雄州中心血站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0)。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均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治疗组 WCST 测试中正确应答数及持续错误数较对照组改善;治疗组3 次CP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仅CPT1较治疗前改善;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72-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损害是其核心症状之一,主要涉及注意力、记忆、抽象思维以及执行功能等多方面。传统治疗多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虽能很快缓解精神症状,但认知功能却恢复较慢,且改善程度不能满足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且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1]。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奥氮平及其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6月的住院及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入组标准者,共100例,其中男性43人,女性57人。入组标准:①临床诊断符合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②年龄 18~60岁;③病程≤10年;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⑤入组前1个月未系统应用奥氮平治疗。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由器质性障碍及躯体疾病所引发的精神分裂症;(3)有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近3个月内电休克治疗史者;(4)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病例。 1.2 方法 1.2.1分组及观察指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0),对照组予奥氮平(美国礼来)治疗,剂量范围15~30mg/d。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自拟中药方剂,方药组成:陈皮6g,半夏10g,茯苓15g,炒枳实10g,柴胡8g,黄芩12g,郁金10g,杏仁10g,炙甘草6g。随证加减:气虚不足者加黄芪30 g;瘀血阻滞者加桃仁各红花6 g;大便干结者加柏子仁、火麻仁各10 g。水煮煎服,日一剂。总疗程为8周。入组后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 、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量表。 1.2.2疗效标准 临床精神症状评定采用 PANSS 量表进行评定。生活质量测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 [3]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4个因子,共26个条目,按1~5 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该领域的生存质量越好。认知功能评估:①注意力:选取持续操作测验(CPT) 评定持续性注意力;②执行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isconsin CardSorting Test,WCST) 测评执行功能,由4张刺激卡,128张反应卡组成。结果依据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及完成分类数这 5 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10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入组进行治疗,每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 PANSS 的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 PANS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9,P>0.05) 。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t=7.35,P<0.05);而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t=8.72,P<0.05) 。 2.3 两组认知功能的比较 CPT 评分比较:见表1。WCST 评分比较:见表2。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4种方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颈部肌肉,从后发际到颈肩处,左右手轮换做3~5分钟,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钟,前后转肩1~2分钟,慢速左右转动头部1~2分钟。此法就是放松颈肩部的肌肉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颈椎病。 药枕疗法 选取当归、川芎、辛荑花、羌活、藁本、制川乌、乳香、没药、葛根、红花、赤芍、菖蒲、灯心草、桂枝、细辛、白芷、丹参、防风、威灵仙、冰片、合欢花、吴茱萸各30克,研为粗末,装枕芯。每日枕用不少于6小时,连用3~6个月。此法对颈椎病有很好疗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中药热敷法 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中,置锅蒸热,直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袋可使用数次。 内服中药

用中医治疗颈椎疾病是以温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辅,多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分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治法、梳头疗法、按摩疗法等,也能使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消失及治愈。 颈椎病的其它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则是会引起病人的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 牵引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功能治疗 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炎心得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8097880.html,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炎心得体会 作者:崔东玉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炎的心得体会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为60例,对其进行西医抗炎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为60例,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1个疗程都为7天。结果:治疗组采用中西 医结合保守治疗方式的治愈率为76. 67%,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炎治疗方式的治愈率为63. 33%。在1年后的复发率上,治疗组为14.81%,对照组为48.00%。结论:中西医结果保守治疗阑尾炎,比一般的西医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复发率相对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阑尾炎;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心得体会 是作为外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阑尾炎在治疗中通常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如果能对阑尾炎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治疗,则可以使患者免于痛苦的手术治疗。阑尾炎在中医中属于“肠痈”范畴,历代医学家积累了众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方法。本文主要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对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疗效加以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以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普遍在11-53岁,平均年龄为31.45±1.32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为60例,治疗组患者为60例。病程为1-7天,平均病程为3天左右。对照组与治疗组1个疗程不基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60例,对其进行西医抗炎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为60例,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1个疗程都为7天。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必须禁止吃辛辣刺激食物,且需要好好休息,放松心情,同时需要注意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 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疗法:在100ml0.9%生理盐水中加入2g氨苄西林,每天两次静脉滴注;50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6万U庆大霉素,每天一次静脉滴注;250ml 2%甲硝唑,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研究对象中无任何人产生药物过敏。当疼痛较厉害时可对患者进行莨菪碱或罗通定肌内注射对症状加以缓解。

上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概念: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除了4-5个月以内小儿较少发病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在季节变换、气候骤变时发病率高。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西医概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中医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西医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一、症状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通过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也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中医诊断: 1.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发生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1.21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围绕它的研究已经成为精神病科的一个重要课题。工作生活节奏快, 市场竞争性强, 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而目前采用抗精神病的西药、电休克疗法、虽收到不错的疗效, 但存在其毒副作用较大, 疗效不容易巩固, 且复发率偏高等问题[1]。中西医结合疗法, 可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复发率,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自2005~2010年我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现将疗效汇报一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2010年我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中医按《中医内科学》[3]第5版教材的诊断及辨证分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17~62岁,平均32.1±7.81岁;病程1月~4.7年。治疗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6~65岁,平均30.8±10.2岁;病程1月~5.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单用西药,兴奋躁动型用氯丙嗪片300~600mg/日,氟哌啶醇片20~40mg/日,分2次服用。偏于表情呆滞、幻视、幻听症状为主的用奋乃静片20~40mg /日,舒必利片300~600mg/日,氯氮平片200~400 mg/日,以上药物先从小剂量(即上述剂量的1/2) 开始,1周后渐增至治疗量,待病情稳定后2周开始,渐减为维持量(维持量为上述剂量的1/2), 1日分2次服用。(2)治疗组在应用解郁开窍安神汤同时配合西药,奋乃静片、氯氮平片、舒必利片等药物先从小剂量(即上述剂量的l/4) 开始,1周后渐增至上述药物的维持量(即上述药物剂量的1/2)。解郁开窍安神汤组方:柴胡、白芍、郁金、石菖蒲、合欢皮、炙远志、黄芩、黄连、茯神、香附各15g,夜交藤、生龙牡、珍珠母各30g,陈皮、半夏、甘草各10g。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6周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期间,根据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最佳治疗剂量为止,疗程均为6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作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副作用量表(TESS)[5]。检测由3位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观察确定一次性测验相关系数r>0.85。依据中华医学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进步:精神症状有所改善,自知力部分恢复;无效:精神症状无改善。副反应: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表(RSESE)。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有明显的优势,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细结果见表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