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3讨 论 慢性 胃炎属于 中医 “ 胃痛 、吐酸 、痞满”等 范畴 ,其病 因病机 较
D e c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6 围衄
局 部血流供应增 加和 营养增加 ,促进 组织修复和再生及 溃疡愈合 ,并 能抗菌抑制炎 症反应 ,更 好保护和修复 胃黏膜 ,提高 胃低御 各种诱 发因素的能力 ,促进本病的痊愈。 参考 文献 [ 1 ] 中华 医学 会 消化 病 学分 会 , 幽 门螺 杆 菌共 识 意见 ( 2 0 0 3 安 微 桐
行 观察 。
于痰迷心窍 的患 者加用路路通 1 0 g 、青礞石3 0 g 、琥珀5 g 、朱砂2 g ;对
于 心脾两 虚的患者 加用 白术1 2 g 、太子参3 0 g 、云苓 1 5 g 。水煎服 ,每 日一剂 ,在患者服用3 0 d 后将汤改 为丸 ,每 日服用1 5 g ,每 日3 次。
女 性患 者 l 4 例 。改 良组 中有6 O 例精 神分 裂发作 期患 者 ,其 年龄 段在
将 数据输入S P S S l 8 . 0 软件包 分析 ,数据 采用均数 ± 标 准差 ( ±
1 6 ~ 5 6 岁之 间,平 均年龄为 ( 3 5 . 7 ±5 . I )岁 ,其 中男性 患者4 3 例 ,女 性 患者 I 7 例 。两组精 神分类发作期 患者 的年龄 、性别 、病程 、疾病情 况以及 身体情 况等方面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有可 比性 。
症 发作期 患者 的疾 病均 有一 定 的临床 疗 效,且 相对 于对 照 组 ,改 良组 中的 患者 的 临床 治疗 效果 更为 良好 ,J P< O . 0 5 。结论 在对精 神 分 裂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褥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褥疮 患者治疗有显著帮助 。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 , %) n( ]
我院精神科 病房。
13 方法 . 两组均治疗 6 月 , 个 疗程结束评定疗效 。 采取最小维持剂量 的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 的 13 1 治疗组 ..
3 讨 论
由于受精神症状 的影 响 , 神分裂症 患者 常有感 知、 精 思
精神分裂症 病程 多迁延 , 在我国约 占住院精神病患 者的
5 %, 0 慢性精神病 患者 的 6 %… , 0 其终 生患 病率 为 1% , 3 o 2 J
尤其是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合并褥疮 患者 , 仅用 常规的抗 感染 +局部换 药治疗 , 面往往 经久不 愈。为此 , 疮 发挥 我院
疮患者 , 按人院顺序 随机分成治疗组 和对照组 , 治疗组 除进行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 , 针对合并褥疮再 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半年 , 两组患
者进行同步性的比较 研究 。结果 : 治疗 组 疗 效 明显优 于 对 照组 , 治疗 组 的痊 愈 率达 到 6 . 7 恶 化 率仅 为 8 3 %。对照 组痊 愈 率 仅 6 6 %, .3 1 6 %。 6.6 恶化率达到 4 .7 16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治疗是非手术治疗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褥疮患 者的有效方法 , 是促使 患者早 1康复 的 3
11 对象 .
所选样本来 自我院 6个病 区, 为男性 , 1 6 均 于 95
20 0 3年住 院 治疗 的 复员 退伍 军 人 2 4例 , 组标 准 符 合 入
C MD一3 C 精神分裂症 的诊断标准_ , 3 无严重心 、 、 内分 』 肝 肾、 泌功能紊乱等疾病 , 也符合有关褥疮 的诊断标 准。按 人院顺 序随机分成 两 组。对 照组 和 治疗 组 各 l 2例 , 龄 3 年 8—6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培酮治疗 ,对照组 3 1 例单用利培酮治疗。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不良反应量表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2 、4 ,8 周末 评定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相 当,但药物不 良 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 P<0 . 0 5 )。结论 :中西医结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me d i c i n e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P <0 . 0 5).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TCM a n d we s t e n r me d i c i n e o n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i s o b v i o u s a n d f e we r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f o u n d .
1 Ke y wo r d s J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X u e f u Z 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r i s p e i f d o n e
笔者用血府逐瘀较 好 ,报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共6 2 例 ,为 两 家 医 院 2 0 0 9年 1 1 月至 2 0 1 2年 9月 门诊 患 者 ,随 机分 为 两组 各 3 1 例 。治疗 组 男 1 5例 、女
中医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精神疾病是指影响到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障碍。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以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疾病的治疗只能以西药为主,但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神(主管精神活动)属于五脏之一的心,需要人体其他脏腑的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发挥功能。
如果某个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对心神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核心是“治本”,即针对导致精神疾病的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抑郁症的中医药疗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
中医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由于人体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所致。
因此,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是以疏肝舒气、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枸杞子、白芍、黄芪、桂枝等,可以用来加强气血循环,舒缓心情。
同时,中医还注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抑郁症状,如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调整饮食习惯等。
治疗焦虑症的中医药疗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是心慌、悸动、出汗、呼吸急促等。
中医认为,焦虑症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引起心神不宁。
因此,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是以疏肝平气、安抚心神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龙骨、牡蛎等,可以用来平衡心脏气血,安抚心神。
同时,中医还注重通过心理疏导、情绪管理来缓解焦虑症状,如参加冥想、音乐疗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药疗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症状主要是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
中医认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脾虚、肾虚、心火上炎、胃气上逆等因素所致。
因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是以益气养血、滋阴清热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术、人参、杜仲等,可以用来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李 晓一 邢葆 平 于 恩彦 1 浙江 省立 同德 医院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1 2
2 浙江 省人 民 医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4
0 . 5 7 ±0 . 1 6 0 . 7 5 士0 . 3 2 0 . 6 9 ±0 . 1 2 0 . 8 6 ±0 . 1 7 。 0 . 5 6 ±0 . 1 1 0 . 7 4 ±0 . 1 6
0 . 6 2 i0 . 0 7 0 . 7 9 ±0 . 1 2
注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P <O . 0 5;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O . 0 1 。
显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治 疗 后 两 组 间 T 值 及
B MD 比 较 ,P <0 . 0 1 ) 。见 表 1 。
表1 两组 患者 治 疗 前 后 T 值及 B MD 变化 ( i 5 )
时间 左股 骨颈 T值 腰椎 B MD 左股骨颈 腰椎
关 键词 慢性 精神 分裂症 骨质疏松 症 中西 医结合 疗 法
精 神分裂 症需 长期 应 用抗 精 神 病药 物 治疗 ,近年
来 的临 床研究 发现 非典 型抗 精 神病 药 物会 严 重 影 响骨
人 的标 准差 ( S D )数 ,是 诊 断 骨质 疏松 症 最有 意义 的 数值 。疗效 以腰椎 ( ~ )B MD改变为 主要判 断标 准 ,
3 治 疗 结 果
2 . 5 8 ±0 . 4 4—2 . 2 1 ±0 . 5 8 2 . 4 7 ±0 . 2 3 —1 . 4 8 ±0 . 4 7 2 . 5 6 士0 . 2 5—2 . 1 9 ±0 . 3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的临床应用神经病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失常或异常。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的临床应用。
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药理论与西医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中西医诊断、治疗的一种综合性医学模式。
中医药在治疗神经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而西医药则在疾病的病理机制和现代诊断技术方面具有优势。
将两者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的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神经病的发病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失调有关,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可以达到治疗神经病的目的。
中医药在治疗神经病方面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质以及病程的不同,采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
2. 西医理论基础西医认为神经病的发病与中枢神经系统、末梢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通过药物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可以起到治疗神经病的作用。
西医药在治疗神经病方面使用广泛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
三、1. 辨证施治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比如,对于抑郁症患者,中医可以通过调节脾胃气血,疏通经络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2. 药物疗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还可以结合药物疗法。
比如,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结合中药的补益作用和西药的抗精神病作用,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加速康复的进程。
3. 针刺疗法结合针刺疗法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神经病的目的。
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的优势1. 综合疗效更好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病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通过综合应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_王意兰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11.061中西医结合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王意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效果。
方法:截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于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解郁开窍丸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47/60),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TESS 评分为(3.05ʃ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5ʃ0.69)分,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解郁开窍丸;护理干预;利培酮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11-2211-02收稿日期:2015-06-10作者简介:王意兰(1981-),女,浙江绍兴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理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临床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且主要表现为情感及感知等障碍,从而使患者精神活动与其内心、周围环境等体验不协调,并脱离现实。
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因此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压力及负担。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利培酮等药物治疗,但因患者病程长,需长期服药以控制其病情,所以单纯西药治疗产生不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减退等而导致其对药物更为敏感,且老年人药物代谢及排泄均较为缓慢,因此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中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且毒副作用少,极易被患者所接受。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环境、生物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失调等。
西医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为抗精神病药。
下面是一个西医临床治疗案例:病例: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来诊,主要症状是听到声音,看到幻觉,同时出现情感失调,表现为抑郁情绪和行为迟缓。
根据患者的症状,医生诊断其为慢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方案:医生首先采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其中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具有控制幻觉和妄想的作用,但常常会出现副作用,如运动障碍、口干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利培酮等,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对情感失调的治疗效果不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旨在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工作和学习能力,降低精神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长期持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反应来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用药方式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产生。
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通常是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结合针灸、推拿、气功等辅助疗法。
以下是一个中医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案例:患者,男性,32岁,患有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怪异等症状,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转向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为“肝火上扰”,即肝经气滞,火盛烦躁,影响了心神。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黄芩、柴胡、青皮、枳实、泽泻、茯苓、半夏、人参、甘草。
治疗过程:每日一剂,水煎服,持续治疗一个月。
同时采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辅助调节心身状态。
治疗效果: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言语逐渐清晰,行为趋于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
应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11.20,P<0.05);治疗前,观察组CDSS评分为(20.46±4.76)分,对照组评分为(19.23±4.19)分,治疗后,观察组CDSS评分为(9.88±3.37)分,对照组评分为(13.58±3.07)分,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一组重性精神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呈亚急性或缓慢起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症状各样的综合征,包括思维、感知觉、行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或者精神活动的不协调[2]。
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各项血生化、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对利培酮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药物及酒精依赖、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等患者,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6分。
将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7~62岁,平均(37.4±4.7)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4.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方案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或委托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停药1周作为清洗期,单一用药,疗程8周。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915622,110318548)治疗,起始剂量1 mg/d,根据患者病情及耐药情况,2周内增加至4~8 g/d,平均(5.33±2.15)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红花15 g,桃仁20 g,赤芍10 g,柴胡15 g,
当归12 g,桔梗10 g,川牛膝15 g,远志12 g,灸甘草6 g,川芎12 g,茯神10 g)治疗,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治疗期间两组均不给予其他抗精神病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应用CD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末分别进行评分,以HAMD 总减分率评定抑郁症状疗效,无效: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的疾病,由一组临床症状群组成的综合征[4]。
患者的智能、一般意识基本正常,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病程呈反复发作、加重甚至恶化,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或基本痊愈,但部分患者最终进展为衰退或精神残疾[5]。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紧张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
中医将精神分裂症病因归为气血失调,属于癫狂的范畴。
血府逐瘀汤中含有、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当归等具有活血祛瘀的功能,当归可养血、活血,枳壳可行气、宽胸;牛膝可通脉络、祛瘀血,柴胡可疏肝、解郁,桔梗则具有开肺气、载药上行的功能;茯神、远志可宁神、益智,甘草则调和诸药。
这些药物合用,具有疏肝解郁且不耗气,活血化瘀且不伤血的治疗子熬过,使瘀去、神养,达到诸症自除的目的[6]。
利培酮为一种苯并异恶唑衍生物,它与多巴胺的D2受体及5-羟色胺能的5-HT2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且是强有力的D2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而且对治疗躁狂症有显著疗效[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卜跃华,洪博,蔡心胜,等.阿立哌唑的史谱特征与结构确证[J].医药导报,2009,28(12):1546-1548.
[2]周平,刘联琦,张斌,等.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信效度初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38-642.
[3]蔡经宇.瑞波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22-1524.
[4]宋桂清,李云峰,孙长友,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
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29-431.
[5]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31.
[6]苏宝兰,孙福刚,孙佩金,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6):611-614.
[7]王任昌.中药温胆汤合并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