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神科药物治疗PPT课件【51页】

精神科药物治疗PPT课件【51页】
处 理:①多食多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六.尿潴留:
机 制:①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抑制尿道括约肌松弛 引起尿潴留、多发生在治疗初期
②前列腺肥大者注意、易发生
③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若联用更易发生
处 理:①鼓励患者尽量自行排尿、或物理方法诱导排尿 ②药物:新斯的明10-20mg、口服 每天3次 ③导尿 ④密切观察病情、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处理 ⑤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 3.氯塞吨 作用与奋乃静相似
• (五)长效制剂
• 1.口服 五氟利多,每周一次
• 2.注射剂

氟奋乃静庚酸酯

氟奋乃静癸酸酯

氟哌啶醇癸酸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1.利培酮 • 2.奥氮平 • 3.启维 • 4.齐拉西酮 与餐同服生物利用度增加1
倍。
• 5.博思清 • (4,5对体重影响小,对血糖,血脂代谢影
1 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 eg 六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 利培酮、启维、齐拉西酮等。
2 抗抑郁药 治疗抑郁症
3 抗躁狂药 治疗躁狂症
4
抗焦虑药 主要用于治疗紧张、焦 虑、失眠
• 精神药物的分类: • 5.中枢神经兴奋药 • 6.促智药 石杉碱甲,美金刚
抗精神药物 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滞剂,主要 是用来治疗幻觉、妄想、激越和精 神运动性兴奋、器质性精神障碍) 或躁狂症等精神障碍、亦可以用来 预防精神病的复发。

目前临床使用的精神科药物可有效地
抑制精神症状,但通常不能清除症状。
精神药物治疗发展史
精神疾病的现代药物治疗开始于20世纪50 年代 1.1952年 第一个抗精神药物氯丙嗪

精神疾病课件PPT课件

精神疾病课件PPT课件

锥体外系反应
中脑-皮质通路 中脑-边缘系统 结节-漏斗系统
下丘脑 CTZ 呕吐中枢
调解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 治疗精神病
镇静、嗜睡等
调控下丘脑激素分泌: 治疗巨人症
PRL 升高、ACTH 和 GH 降低
调解体温
人工冬眠
多种疾病及药物 镇吐
引起的呕吐
乳房肥大、闭经、 生长缓慢,等 气温升高时引起体温 升高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差 对II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治疗精神病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剂量因人而异,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25
一、吩噻嗪类 — 哌嗪类
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 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强(25倍),快,久。 • 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
26
一、吩噻嗪类 — 哌嗪类
抗抑郁,精神运动性兴奋 ,抗巴金森神经机能障碍
抗抑郁,减少自杀行
为,镇静作用,催眠
,低血压,射精障碍
视力模糊,口干 ,便秘,窦性心 动过速,尿潴留
,认知障碍
焦虑
抗抑郁药
体位性低血压,头晕 ,反射性心动过速,
记忆障碍
抗抑郁,抗焦虑 ,胃肠道不适,
性功能障碍
抗抑郁,震颤,心动过速 ,勃起/射精障碍
42
治疗分期
药理作用: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 增加突触部位5-HT的含量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激越、性功 能障碍等。
48
四、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机制】 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A、MAO-B),增高 NE、DA和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作用特点】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不良反应较重。 【药物】 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尼亚拉胺等

精神科护理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ppt课件

深入观察: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
01 行为观察
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评估其是否有异常行为, 如自残、攻击他人等。
02 情感反应
观察患者的情感表达,了解其情感状态,如焦虑 、抑郁等。
03 认知能力
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 能,判断其是否存在认知障碍。
风险评估:自杀、暴力等危险行为预测
根据患者职业技能和兴趣,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帮助患者顺利回 归社会。
家庭关系改善和社区资源整合
家庭关系改善指导
通过家庭治疗、家庭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家庭成员改善关系,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社区资源整合利用
整合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和支持,促进患者更 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搭建互助交流平台
建立患者互助交流平台,鼓励患者之间分享康复经验和心得,增 强康复信心。
康复。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治 疗和康复过程,提供 家庭支持和情感支持

心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应
05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科护理中实践
认知评估
评估患者的思维模式、信 念和行为,确定其存在的 认知偏差。
行为激活
鼓励患者参与积极的活动 ,增加其愉悦感和成就感 ,改善情绪状态。
认知重建
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 的认知,建立积极的、现 实的思维模式。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02
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具有更广泛的受体作用,对阳性和阴性
症状均有效,且较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情感稳定剂
03
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主要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通过稳
定情绪来减少发作频率。
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用药

精神疾病治疗PPT课件(模板)

精神疾病治疗PPT课件(模板)
以助人、促进健康为目的,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利益 二、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 处理:苯二氮 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 二、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 积极处理心律不齐、控制癫 发作 处理:应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卧床; 兜异赦栖括怕啸计灌骑悦馁另讥资踞赣枯薪腔各刊锄育括仅傣针毯卷垦渗精神疾病治疗 ppt课件精神疾病治疗 ppt课件 二、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 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 如阿立哌唑 (一)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 锡炬谋陪粳岩妻辞悦务表值孰管凑战牟他姨陡正恰偶僳匙辽奏均碍冲睁琼精神疾病治疗 ppt课件精神疾病治疗 ppt课件 (一)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
(一)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
3.类帕金森症 最为常见。处理:服用抗胆碱能药物 盐酸苯海索,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应缓慢加药或使 用最低有效剂量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极少数 可能在几个月后发生。处理: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关健在于预防、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或换用锥体外系 反应低的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和加重TD,应 避免使用。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可能逆转TD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
(二)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癫 发作抗精神病药物能降低抽搐阈值而诱发癫 , 多见于氯氮平、氯丙嗪和硫利达嗪治疗时
2.恶性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
(三)自主神经的副作用
➢ 抗胆碱能的副作用表现为:口干、视力模糊、排尿 困难和便秘等。严重反应包括尿滞留、麻痹性肠梗 阻和口腔感染,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胆碱能 药物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时更易发生
电抽搐治疗在精神障碍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而胰岛素休克治疗和神经外科疗法等现已很少使用或限制使用 淤易晕嘎浇吱骗苯呈濒即前忱佑韧舵哥牧吞柄菌酪意创族齐冠坚便弥青万精神疾病治疗 ppt课件精神疾病治疗 ppt课件

2024版精神疾病PPT课件

2024版精神疾病PPT课件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策略
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0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来自辅以心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02
针对轻度或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
治疗。
同步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03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发挥两者的协
同作用。
家属参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放松训练 等。
睡眠障碍
类型
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 异态睡眠等。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改善睡 眠环境等。
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质或时 序的异常,或睡眠中出现异常 行为。
原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 素、药物因素等。
预防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物 质、调整心态等。
03
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心境障碍,可稳定 患者情绪,减少情绪波动。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 导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 改用药方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观察病情变化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 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确定精神疾病高危人群,如青少年、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 跟踪管理。
制定高危人群筛查标准和流程,定期 进行心理评估。
建立高危人群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信 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提升
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开展精神健康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中西结合的诊疗精神心理疾病。

中西结合的诊疗精神心理疾病。

[标签:标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近半个世纪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做过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日前比较公认的方法是采用现代西医诊断、中医临床辨证,即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精神疾病。

具体临床应用中各取中西药物之长,互补其短,从而达到提咼治
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效果。

举例言之,精神病人在临床常有兴奋躁动、消极自杀、冲动伤人等症状,这是精神病的特征。

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活跃的症状,在这方面,西药的功效远较中医为优。

但在维持治疗中,西药又存在维持量大,不良反应多与复发率高的不足,倘此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以后逐减西药,借以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并力求降低复发率,达到缓表治本。

如下介绍一些临床上治疗精神疾病的独特方法,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养心安神法:应用于精神症状伴有心慌易惊,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者;处方为养心安神汤。

2、平肝潜刚法:应用于精神症状伴有头痛、眩晕、易怒、脉数有力者;处方为平肝潜阳汤。

3、理气解郁法:应用于精神症状伴有情感脆弱、叹息、胸闷不舒者;处方为理气解郁汤。

4、滋阴降火法:应用于精神症状伴口苦、咽干、烦急、舌赤、脉数者;处方为滋阴降火汤。

5、温阳兴奋法:应用于精神症状伴疲乏、面色无华、腿酸足软、脉象无力者;处方为温阳兴奋汤。

6、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征象不显,四诊八纲阴性,单以精神症状为主者;处方为血府逐瘀汤。

精神科护理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ppt课件
药物治疗管理
确保患者按时服药,观察药物反应,及时处 理不良反应。
患者日常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洗漱、进食 、穿脱衣物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 者积极配合治疗。
精神科患者的家庭护理实践
家庭环境调整
根据患者需求,调整家庭环境,减少 刺激因素。
日常监护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 时就医。
生活护理需求
总结词
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 量
详细描述
精神科患者可能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 困难,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帮助,如协 助洗漱、穿衣、进食等,确保患者生 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安全护理需求
总结词
保障患者安全,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详细描述
精神科患者可能存在冲动、攻击行为或自杀倾向,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如设置安全设施、密切观察病情等,确保患者安全。
精神科护理案例分享
成功应对患者自杀行为的案例
总结词
及时发现、冷静应对、有效沟通
详细描述
在某精神科病房,一位患者出现了自杀倾向。护理人员通过细心观察和及时发现,采取了有效的沟通 技巧,安抚患者情绪,并迅速启动紧急应对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成功应对患者自杀行为的案例
总结词
团队协作、全面评估、持续关注
详细描述
交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提高患者社交能力的案例
总结词
耐心倾听、尊重患者、积极鼓励
VS
详细描述
在另一精神科病房,一位患者对社交活动 存在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情况 后,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顾虑,尊重患 者的感受,积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逐步引导和鼓励,患者的社交恐惧逐 渐减轻。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ppt课件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ppt课件

一、抗精神病药
• 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可引起镇静、嗜睡、乏力,也会导致脑电图( EEG)异常,如α节律不规则、尖波及慢波等,因此癫痫病史者或脑外 伤患者慎用。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体位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及ST-T、T波 改变。另外可引起QT-C间期延长,造成心脏意外的风险增加。
一、抗精神病药
(2)催乳素升高,可引起女性泌乳、闭经及男性性功能障碍,应注意监 测泌乳素水平,过高时可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 (3)体重增加,应嘱患者适当饮食,适当运动。
一、抗精神病药
7.奥氮平
• 作用机制:由氯氮平的分子结构演变而来,药理作用与氯氮平相似, 对D1、D2、D3、D4、D5、5-HT2A、5-HT2C、5-HT3、5-HT6、M1、M2、M3 、M4、M5、α1-肾上腺素及H1受体有亲和力。对5-HT、DA、Ach有拮抗 作用。 • 适应症: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阿尔茨海 默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也可治疗药物所致精神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 、广泛发育障碍的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
(4)镇静、便秘、恶心、头晕等,发生时可给予对症处理。
一、抗精神病药
• 治疗剂量:
(1)胶囊40-160mg/d
(2)针剂肌注20mg,一日二次,连续三天。
一、抗精神病药
10.阿立哌唑
• 药理机制:D2受体部分激动剂。对D2、D3受体,5-HT1A、5-HT2A、5HT2B受体有高亲和力。它对D2和5-HT1A受体双重部分激动作用。
• 剂型:缓释片剂(帕利哌酮缓释片) 长效针剂(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 • 适应症:精神分裂症
• 片剂临床使用剂量:3-12 mg每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和锥 体外系障碍。
一、抗精神病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西医治疗精神病现况
1. 至2008年底,国际SCI论文检索,相关报道 和研究7篇,分裂症3篇,抑郁症4篇,均为 肯定结论。
2. 国内核心期刊相关报道和研究有80余篇, 均为肯定结论。
3. 普通杂志有300余篇,但方法不一,无否定 肯定结论。
3.中医精神病治疗基本方法
▪ 1.药物: 汤药、成药(传统、现代)、食疗 ▪ 2.针灸: 电针、毫针、耳穴治疗、微波、穴
4. 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罗和春; 沈渔邨; 孟凡强; 赵学英; 梁炜; 谭春香; 韩毳; 周东丰; 刘平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311-25
▪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痴呆” ,并作了详细 的症状描写及预后观察,其描述与十九世纪末德国 人克雷丕林所描述的早发性痴呆颇为相似。但在时 间上却早了两个多世纪。
▪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把精神病划分为狂病、癫病、 花癫、呆病四类,治疗方药有新的创见和补充,并 有生动的病案记录。对研究中医精神病学实为一部 重要著作。
▪ 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将李挺提出的“产后癫 狂”列入分类,使得精神病的体系更趋完善。还有一 些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病症,则分散于头痛,眩晕, 怔忡,惊恐,烦躁,不寐,健忘,遗精等诸症中。
▪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用四十年时间观察了一百 多具尸体,著了此书。提出人的“灵机记性,不在心 而在脑”、“小儿无记性都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 脑髓渐空”,提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精神病。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十六世纪 以前的医药学知识,大胆的纠正了历代本草学 中的谬误之处,整理收集二百余种治疗精神病 的有效药物,如对中药蔓陀罗服后能“令人笑, 令人聋”,作了实验观察,对精神病的认识更 加明确,分类更精确了一些。
▪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专门列出神志门, 对精神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形成了 比较完整的精神病学专章,其中最主要的 贡献是把“癫”与“狂”两症明确划分, 改变了以往精神病学分类的混乱的情况, 他将精神病分成癫狂痫、烦躁、惊悸恐三 大类。在癫狂痫下又将癫、狂、痫三者明 确区分。烦躁下列:烦燥、谵妄、循衣模 床、喜笑不休、怒、善叹息、悲。在惊悸 恐下列:惊、悸(怔忡)、恐、健忘、不 得卧诸类,分类明确。
火、瘀、阴血虚
阳 重阳则狂,治宜重、下、润
热、实、阳、无形、急
躁狂, 气滞、气阳虚 阴
抑郁,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重阴则癫 治宜化、散、补
3中医治疗精神病的理论支持
百年逻辑困惑
“中医尽管能够治好病,却没有人能 够说明中医之所以能够治好病的道理”
----梁启超 “西医能说清楚病人得了什么病,虽 然治不好,但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虽 然能治好病,就是因为说不清楚得的 是什么病,所以不科学”---- 胡适
2.中医基本理论
2.中医基本理论
▪ 1.中医精神科疾病病名:“癫病”、“狂病” “痴呆”、“郁病”、“健忘”、“不寐”
▪ “多寐”、“痫病”、“阳痿” “早泄”、 “虚劳”、 “梅核气”、“疼痛”
▪ 2.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 3.辨证论治:脏腑、八纲、七情……..
2.中医精神病基本理论
2. 罗和春,沈渔邨,孟凡强,等.舒血宁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 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39.
3. Th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on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with Electric Acupuncture and Fluoxetine 罗和春; 沈渔邨; Uriel Halbriech; 周东丰; 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2002-09
3中西医治疗的国家保障
1. 国内目前拥有一所国家中医科学院,中医 药大学6所,中医学院21所,中医研究所45 所,其中国家重点中医实验室21所,24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中国目前拥有中医杂志170种,其中中国核 心期刊19种,结合医学英文版为SCI数据源 期刊。
3. 精神病学:行业标准1981,1991,1998。
3.中西医治疗重性精神病基础研究
1. 罗和春,周东丰,贾云奎,舒良,. 电针治疗抑郁症临 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7,(01) .
2. 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 析 胡随瑜; 张宏耕; 中国医师杂志 2003-1025
3. 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黄芫花对精神分裂症 的治疗作用。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2,。
4. 秦伯益等【针灸对药物依赖作用的穴位优选】等 系列研究。(1995-2004)
5. 王忠诚等【针灸镇痛】系列研究(1990-2000)
3.中西医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研究
1. 朱运斋,康冰,朱庆琪,等.水蛭大黄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血瘀证的临床 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5):466.
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应用
题外话
▪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 用药如用兵

(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 医学----中医(理论、方法)
战争----兵法、武术?
▪ 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力量
▪ 成为一名“中医 ” 只需要40分钟
▪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为以后区分癫狂痫分 为三类打下基础,在治疗方面,丹溪创立了“ 活套疗法”,以情胜情,似现代精神疗法,是 朱丹溪的伟大创举,他同张从正二氏首创痰迷 心窍学说。
位注射、埋线 等 ▪ 3.中医情志治疗:克胜法、移精变气…… ▪ 4.养生: 四时养生、饮食养生、行为养生、
情志养生、房室养生等
3.中西医辨证论治基本方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 1981年制订了《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 辨证分型(草案)》,1998年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 标准》《躁狂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 标准》 《神经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三种疾病的中西结合辨证分型。并制定了 相应的治疗方法,部分方剂通过二期临床 试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