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
国产现实剧“中产泛滥”传播现象研究

国产现实剧“中产泛滥”传播现象研究
魏剑美;周湘汨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22()22
【摘要】近年来在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中,“中产泛滥”现象严重,塑造中产阶层形象、展现中产阶层生活。
文章从使用与满足和马斯洛需求理论、消费主义与媒介奇观理论、女性主义与凝视理论探讨这一失范现象,发现这类电视剧给予观众可跨越的阶层想象,却无法使其从中找到精神出路;物欲横流的价值导向,使观众的金钱崇拜心理严重;固化的男性俯视,仍以男性的眼光或标准桎梏女性。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魏剑美;周湘汨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国产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现象及策略
2.国产现实主义电视剧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大江大河》为考察中心3.媒介融合视阈下的现象级国产剧传播策略分析4.新世纪国产热播剧的文化洄游现象研究
——以中国早期电影为视点5.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传播:价值要素、现实困境及传播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男人的诱惑——浅析“男人戏”热播的原因

如: 著名 古典小说 《 水浒》 18个 主角 中有 15人 是男性 , ,0 0 其 余三位女 性中有两位 比男 人还 “ 男人 ” 这种表现 形式充分 的 ,
体现 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思想 ,也成为男人们最喜欢 的小
对 男 人 的别 样 诠 释 。
戏” 火热” 的“ 也许给我们 留下个更多 的思考 , 笔者从社会需求 出发 , 分析“ 男人 戏” 火热 的原 因 , 一起探索“ 男人 “ 所带来 的诱
惑。
一
、
什么是“ 人戏” 男
( ) 军 事 战 争题 材 为 背景 二 以
“ 戏”是 由演 员扮演角色 当众表演 故事情节 的一种综合 艺术 。“ ” 戏 演绎的就是人世问的喜怒哀乐 、 悲欢离合。“ 男人 戏” 则是 以男性 为故事主角 , 以男人 之间 的血性 与情义 , 忠心 与背叛为情感线索 , 以男性 受众 为主要传 播对象 , 在表演上彰
“ 男人 戏 ” 来 的 不 同 感 受 。 带
关 键 词 :男人 戏 ”热 播 ; 因 “ ; 成
中 图分 类号 : 9 4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5 5 1 ( 0 0 — 0 0 0 d0 A 1 0 — 3 2 1 3 0 3 — 1 2 O)
20 0 6年 的 1 首 播 的 电视 剧 《 兵 突 击 》 一 部 向 中 国 2月 士 ,
无 ” 品 , 无 美 女 、 名 演 员 、 爱 情 的“ 作 即 无 无 纯男 人 ” 居 然 成 为 戏
20 0 7年最“ 的作 品 , 火” 并且 在此后 的 3年 中 , 重播 收视率也 相当不错。《 士兵突击》 光再一次创造 了巾国电视剧的收视 不 狂潮 , 还创造 了一部戏“ ” 火 一群 人的奇迹 。 士兵突击》 《 一个纯 粹 的“ 男人戏 ”掀起 的“ , 士兵 热” 使这部戏 成为 了社 会关注 更 的焦点 , 社会 中出现了一批 以“ 士兵 ” 有关 的群体 , 突迷” 如“ 。
男色消费调研分析报告

男色消费调研分析报告根据调研数据,男性消费者在男色消费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和特点。
一、趋势分析1. 网购成为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通过网络进行男色消费,无论是购买护肤品、服装还是配饰,网购已成为他们的首选渠道。
2. 消费观念的转变:男性消费者对外在形象的重视逐渐增强,他们认识到个人形象对于社交和职场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男色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 本土品牌崛起:本土男色品牌在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认可度提高,愿意尝试购买本土品牌的男色产品。
二、特点分析1. 消费频次增加:男性消费者的男色消费频次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护肤品和服装方面,他们更加注重日常的护理和形象的打造。
2. 高品质追求:男性消费者对于男色产品的品质和效果要求较高,他们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同时,对于原料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也日趋明显。
3. 品牌口碑重要:男性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的口碑和信誉,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男色产品,对于新兴品牌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三、问题与建议1. 市场教育不足:男性消费者对于男色产品的了解仍然有限,市场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男色产品的认知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2. 产品创新发展:当前男色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的现象,需要品牌方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具特色和创新的男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跨界合作机会:男色产品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机会,比如与时尚、娱乐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广和推动男色消费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市场机会的扩大,男色消费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品牌方需要加强市场教育,推出更具特色的产品,并与其他领域进行合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男性消费者对于男色产品的需求。
电视剧市场的观众行为分析

电视剧市场的观众行为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电视剧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文化产品,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电视剧市场来说,了解观众的行为和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电视剧市场的观众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一、电视剧市场的消费需求及行为特点观众作为电视剧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其需求和行为特点对市场供求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观众的消费需求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多样化的题材需求:观众对电视剧的题材需求日益多样化,涵盖了爱情、古装、警匪等各种类型,同时也对多元文化和跨国合作的剧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情感共鸣的追求:观众希望通过观看电视剧与剧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对角色和故事情节的认同感。
3. 多平台观看的需求:观众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观看方式,更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等渠道观看电视剧,这种分散的观看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观看行为。
其次,观众的行为特点也对电视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大众参与的互动性:观众对电视剧的评论、转发、讨论等行为日益增加,电视剧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观众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2. 异地观看的流动性:观众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地点观看电视剧,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实现异地观看,这种流动性也带来了观众行为的变化。
3. 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观众希望根据个人喜好定制自己的观看体验,例如选择特定的角色、剧情线索等,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对于电视剧市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二、观众行为对电视剧市场的影响观众行为不仅是电视剧市场的需求侧,同时也对市场的供给侧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观众对电视剧市场的选择和评价直接影响了电视剧的制作和投资方向。
若观众对某一类型的电视剧需求量大,投资方则更倾向于增加相关类别剧集的制作,满足观众需求。
其次,观众对电视剧的评价和口碑传播对于电视剧的播放量和市场影响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电视剧性别消费的重新解码

电视剧性别消费的重新解码电视剧一直被视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不仅带给人们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的精湛表演,还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经历着重新的解码和重构,电视剧所呈现的性别消费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性别消费在电视剧中往往呈现为男性英雄和女性弱者的形象,男性通常扮演着强大、理性和控制力强的角色,而女性则被塑造成柔弱、依赖和需要保护的形象。
这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不仅影响着电视剧中角色的塑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新一代的电视剧开始重新定义性别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新一代的电视剧开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性别形象。
在以往的电视剧中,男性通常扮演着强硬、英勇的形象,而女性则被塑造成温柔、被动的形象。
在新的电视剧中,这种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开始被打破,男性角色也开始呈现出更加细腻、感性的一面,而女性角色也开始展现出更加坚强和独立的形象。
近年来很多热播剧中出现了不少“女强人”形象,她们在事业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同时也在家庭和爱情中展现出不俗的能力和魅力,这种形象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也为女性观众树立了更加积极向上的榜样。
新一代的电视剧开始呈现出更加包容性的性别关系。
在以往的电视剧中,男女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建立在一种强势和弱势之间的情感结构上,而在新的电视剧中,男女之间开始呈现出更加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在一些现代都市剧中,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往往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他们之间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和个性魅力上,而不再是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情感模式。
这种包容性的性别关系不仅促进了男女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发展,同时也为观众树立了更加积极健康的情感观念。
新一代的电视剧开始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性别话题。
在传统的电视剧中,性别话题往往是被忽视的一部分,而在新的电视剧中,性别话题开始被更加积极地探讨和展现。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消费者行为学》的案例分析1、男性消费男色消费,被认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女性地位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社会现象。
广大大众对“男色消费”主要有两种的理解:一是理解为出卖身体出卖尊严去换取金钱,另外一种则没有将“色”往色情色方面想,而纯粹地理解为出众的外形和内涵带来的美感。
2006年国内的选秀节目里,莱卡与东方卫视合作搞起的国内第一档纯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赢得了成功。
随着竞争的形势越来越激烈,剩下的选手越来越英俊,这档节目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几大帅男各自的“粉丝团”队伍暴增,论坛上随时有热心网友点评赛事,甚至为了喜爱的选手互相攻击。
节目播完后,“好男儿”们出唱片,拍电视剧,出席各种晚会,简直红透了半边天。
“加油~好男儿”最红火的时候,南都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男色大拍卖你够胆消费吗,》,通过不同身份的女性给五位好男儿选手开列了“价格”,公开“叫卖”。
文内写到:“他们或深情、或娇羞、或妩媚……男色已经摆上了货架,你,准备好消费了吗,”此文引起了轩然大波,关键就在于文章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将“男色消费”公然摆在了台面上,明码标价地去“消费”,去“购买”。
男色消费-商业化当前,女性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女人有很明显的情感特征,因此消费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和被诱导的“凭感觉消费”、“冲动型消费”。
正因为女性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又具有非理性消费的特点,商家自然瞄准了这一庞大的市场。
“为她服务”已经成为西方服务行业流行的经营策略,国内同样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人的钱最好赚。
“男色”,已经成为商家抓住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武器。
男色消费-评论“男色”一词的出现,并非是最新的潮流,自古就有美男被女人们供奉,作为梦中情人聊以解忧。
“男色消费”才是近年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生猛时尚。
在这个审美权习惯被男权控制的世界里,让男人以姿色博得名利,获得女人们赐予的消费利益,无疑才是让女人们拍手称快的革命性事件。
从《陈情令》看腐女现象及耽美剧的中国市场

从《陈情令》看腐女现象及耽美剧的中国市场作者:卢武陆航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5期内容摘要:有一类特殊题材的影视剧,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大势的存在,即耽美影视剧。
随着耽美影视剧的兴起,“腐文化”也正成为大众想要迫切了解的新兴文化。
腐文化不等于同性恋文化,这只是一种“符号”消费,并且耽美话题热度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只会持续高涨,但耽美题材也不应该被过度消费,尊重并正视这个题材,推动中国影视市场的成熟发展。
关键词:《陈情令》耽美剧腐文化女性视野中国市场随着改编自网络作家墨香铜臭《魔道祖师》的网络剧《陈情令》热播,饰演蓝忘机和魏无羡的王一博、肖战也成为了流量本尊,和此前的纯爱小说改编网络剧《上瘾》等相比,热度似乎是空前的,也仿佛从非主流跻身到了主流之中,当然他们之间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和《上瘾》的大胆直接相比,或者是吸取了前者的经验教训,《陈情令》改编后,两位主角之间的感情一直是暧昧不明的,似是而非的“兄弟情”,很显然原书粉是满意的,甚至是乐在其中的,在拥有了网络热度的情况下作品既不会下架,还能登上主流媒体,可谓是双赢了。
【1】从真正意义上来说,《陈情令》不算是一部耽美剧,但也可以从其热播的现状初窥门道,可以预计,如果耽美剧面临的外界压力减小,官方阻力有所松动,这个市场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一.腐女现象、腐文化及其产生发展原因(一)女性对影视精神娱乐产生新的需求影视领域的精神娱乐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需求,观众逐渐强化了对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追求,尤其是女性,青睐钟爱“花美男”“小鲜肉”形象,且不希望自己所中意的美少年与其他女性发生关系。
因此,受这一心理的促使,很大一部分观众萌生了对影视中将男性与男性组成情侣的幻想。
这样的幻想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观众的兴奋神经,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取向。
【2】“腐”这个字眼便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腐文化”因此也随之诞生。
《陈情令》的大红大火也证明了我国腐剧市场有着极大的需求空间,有需求,必然就有市场,而《陈情令》的火爆正好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
从电视剧腐女文化看中国女性受众的需求变化

从电视剧腐女文化看中国女性受众的需求变化作者:孙潇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23期摘要在网络技术引领全媒体时代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尺度发生了变化。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人们对于女性的发展状态以及女性的需求更加关注了。
受女权运动的影响,男权受到了波动和挑战,电视剧中的男性形象也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女性受众观看电视剧的关注点不只是放在男女主角身上,而是热衷于将男主角与其他男配角进行男男CP。
文章基于电视剧女性受众心理角度,探求电视剧女性受众需求变化的真实原因。
关键词腐女文化;需求;变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4-0010-021 腐女文化在电视剧中受女性观众欢迎的原因1.1 追求纯爱的女性心理女性的情感是细腻浪漫的,她们希望感情是唯美纯粹的,但现实的爱情却往往令人失望。
如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膨胀,现实中纯爱感情的缺失让一些女性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移植到男男之间的感情上。
腐女们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的,男男之间的爱情才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琐碎的因素,仅仅是因为单纯的喜欢与相互依赖。
归根究底,女性追求的是一份真挚的感情,可以跨越年龄,超越性别,甚至不论种族。
爱一个人的心情是美丽而单纯的。
腐女真正看中的不是腐,而是爱,一份唯美,浪漫而真挚的爱。
1.2 置身事外的视角在看男女的爱情故事时,一些女性会产生自我代入感,会将自己代入剧中的女性角色里,或把剧中女性角色作为竞争对手,产生嫉妒心理。
如很多女性喜欢自称自己是靖王妃(《琅琊榜》中王凯的角色是靖王),并且对剧中靖王妃的扮演者颇有微词。
当部分腐女将自己代入剧中的女性角色或者将剧中的女性角色当成对手时,她们会感同身受的觉得要和别人发生争抢,这一点让她们很不舒服。
而观看男性间的爱情故事时,剧中会很少出现女性角色,就算出现女性也多是“路人”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DIO &TV JOURNAL2019.09视听研究威的森林》《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重庆森林》《肖申克的救赎》等经典影视作品,甚至在剧情和台词上也别具一格。
除了在文本方面考究,在女主人设上也独具新意。
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的女性人物塑造以及与郑秋冬之间的情感变化,映照了当下都市职场中男女们几种不同的情感选择和价值判断。
罗伊人、熊青春、贾衣玫这三个女性人物都有着独立自主的人格,都有自己成熟的价值判断、自主思考、主动选择,以及对心之所向的坚韧追求。
不同的是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典型人物性格以及做事的选择和命运的归宿。
熊青春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人物,她思维敏捷、处事干练,在情感上占据主动,生活目标是小富即安,赚钱了先买房,跟追求事业成功为先的郑秋冬存在根本上的目标分歧,最终吃回头草,与郑秋冬分道扬镳。
贾衣玫是一个现实又带劲的女性人物,她拼搏上进,敢闯敢拼,带着接地气的阶级焦虑走上物质丰盈的生活道路,为了名利与郑秋冬不欢而散。
而由菅纫姿饰演的女主角罗伊人一出场便打破了固有模式:从大学的文艺女青年,到一连串变故后成为中保传媒集团的董事长,后又回归平凡生活……她一改以往影视剧中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形象、吵吵闹闹的女神经形象,也并非浪漫偶像剧中的无知傻白甜,而是有着处事不惊、云淡风轻的“安静力量”。
尽管文艺女与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矛盾,在爱情面前的被动选择让人嗤之以鼻,但最终能与郑秋冬走在一起,就在于双方对爱情的坚定与坚守,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对道德信仰的坚持,让男女主角能够对现任善始善终,并且始终没有去破坏对方的任何一段感情。
另外,剧中对于郑秋冬猎取他人的案件也非常有伦理代表性。
第一单,猎取闽京靠的是从不诚信到诚信的反转。
忠诚是关键点。
第二单,阻止强猎陈修风,内在驱动力是正义感和同情心,扭转局面的杀器是真情流露。
第三单,猎赵见蜓出岔子,郑秋冬深入香港,挖到了不肯绝亲逆情的女生和至情至圣的男人的故事。
第四单,猎的人是个商业间谍,关乎职场操守,所谓气节便是重点。
正是这些隐含着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忠诚、正义、气节等内在品质,构成了此剧的内核之魂。
总之,剧中讲述的人生沉浮、职场博弈、感情纠葛等问题都是基于社会现实而生,充满了话题性,不论是故事主线还是单元故事都十分完整,演技派集体坐镇让人物变得饱满,再加上主创团队的品质保障更为剧作保驾护航,圈粉无数。
关照现实,洞见人心,《猎场》布下了一张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巨网,直戳社会痛点。
与日韩美等国家的行业剧相比,中国行业剧还处于方兴未艾之势,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猎场》或许不是最夺人眼球的一个,但它集独创性、观赏性、审美性、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性为一体,为中国行业剧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行业剧的未来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身体解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身体向美学/色情的交换价值蜕变的过程在触及女性之时,也同样触及到了男性。
”①从当前的电视热播剧看,以男演员的颜值、肉体为代表的“男色”成为了影视剧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
明星李治廷在谈到《一夜惊喜》的裸戏时说道:“在片中我只穿着底裤进到水里面。
导演在监视器后面大喊,叫李治廷把底裤拉低一点!还不够,还不够!所以最后我自己都不知道在片子里我露了多少。
”②可以看到,中国电视剧在“解放”男性身体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
一、“男色”与“男色消费”“男色”在辞典上的意思是男性以美色受宠,语出《汉书·佞幸传赞》:“柔曼之倾色,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③,这就首先奠定了“男色”背后隐含的性别关系和褒贬倾向。
“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观众观看电视剧,其实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但并非所有的电视剧观看都是“男色消费”。
消费行为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对象,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消费者的偏好往往会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活动。
因此当观众关注电视剧男性角色的颜值与气质时,已超越了对电视剧情节本身的关注,并且观众的这种关注影响其对角色甚至演员的情感态度,并进一步影响到电视剧生产,此时可以视为电视剧“男色”消费的开始。
到了现代社会,“男色”一词逐渐剥离了原有的“祸害”“不光彩”等语义,成为一种戏谑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去褒贬的话语被再次提及,而这是与社会消费现象息息相关的。
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浅析阴欧阳宇卿摘要:“男色”在古代一般暗指男宠;但在现代社会,脱离了传统语境的“男色”具有了不同的意味,成为公众情感消费对象的一种。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剧中的“男色”消费现象开始萌发;21世纪初,伴随着偶像剧的热播,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进入热潮;当前,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现象被“大女主戏”再度引爆,且随着消费主体的扩大,“男色”消费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男色消费;偶像剧;身体解放;大女主剧34视听2019.09|视听研究二、国产电视剧的“男色消费”(一)偶像剧掀起“男色消费”热潮“男色”消费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与偶像剧的流行相关。
2001年偶像剧《流星花园》席卷亚洲。
《流星花园》的热播让里面的几位男主角走红,“男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当时《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娱乐圈进入男色时代》,声称中国娱乐圈进入了一个空前鲜明的“男色”时代。
《流星花园》之后,台湾偶像剧持续出新,创下收视盛况。
例如2003年霍建华、许绍洋主演的《海豚湾恋人》热播,2005年郑元畅和林依晨主演的《恶作剧之吻》创收视新高,2008年《公主小妹》在湖南卫视创下年度最高收视率,即3.81。
这些偶像剧的男性主角兼有颜值、气质和显赫家世,满足了女性观众对爱情和另一半的幻想。
“男色”消费也在这场视觉盛宴与情感体验中迅速升温。
受台湾偶像剧收视盛况的启发,大陆娱乐行业也开始以“男色”作为消费点。
2004年《时尚健康》邀请男性名人拍摄无上装即裸上身封面。
2006年《加油好男儿》节目大热,《南都周刊》发表文章《男色大拍卖你够胆消费吗?》。
在这股浪潮的影响下,中国也逐渐开始了国产偶像剧制作。
2009年,广电总局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以及《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分离改革的意见》,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式开始了“制播分离”模式,这使得电视剧生产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面对市场竞争,观众的偏好因此成为制片方的重要参考。
偶像剧以成人童话的故事架构,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爱情的幻想。
而其中男性角色的颜值和人设成为电视剧的核心卖点,女性成为偶像剧制作方的主攻目标,成为电视剧“男色”消费的主体,而男色的“售卖”与“消费”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二)大女主戏再度引爆“男色”消费本身就包含复杂两性关系的“大女主戏”给“男色”消费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一般认为,“大女主戏”是指从女性视角展开剧情,整部戏围绕这个女性人物铺开多种元素,如成长、谋略、争斗、爱情、亲情等,演绎女主角从少女到年老波澜壮阔一生的影视剧类型。
与“所有女人都爱我”的杰克苏戏桥段相反的是,“大女主戏”的经典套路是剧中“所有男人都爱我”。
在这种“大女主戏”当中,男性角色是为女主服务的。
“一女多男”的模式下,不仅是有优质男人爱“我”,而且是多个优质男人爱“我”,在享受众多优质男性的包围与服务的同时,“我”可以最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并借助其他男性角色的力量,走上“人生巅峰”。
女性观众在观看这类电视剧的时候,能通过代入感而获得“男色”消费体验,满足精神慰藉。
剧中男性角色带来了空前的情感慰藉与“男色”消费体验。
这种类型的影视剧其实在之前就出现过,像《大明宫词》(2001)、《孝庄秘史》(2003)、《上海王》(2009)等,但“大女主戏”真正打开热度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
2012年孙俪主演的《甄嬛传》热播,随后引起了一波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女性言情剧:《陆贞传奇》(2013)、《武媚娘传奇》(2015)、《花千骨》(2016)、《锦绣未央》(2016)、《芈月传》(2016)等。
2017年,电视荧屏上的“大女主戏”出现压倒性“霸屏”。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等多部大女主剧均获得了卫视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的双重佳绩。
在这些“大女主戏”中,不管故事背景、女主的人物设定发生怎样的改变,多位优秀男性主角爱上女主的这一情感路线成为“大女主戏”恒定不变的内核。
目前“大女主戏”大多数改编自女性向的网络言情小说,这些小说有较高的人气、自带粉丝,受到制片方的青睐。
女性向的小说往往注重对男性容貌和气质的描写,为了满足粉丝与观众的角色期待,制作方在选角上会花很大力气,演员的人气与颜值成为制片方考虑的首要因素。
因此“大女主戏”的火爆,可以说是从方方面面满足了女性观众的电视剧观看体验。
如果说之前的偶像剧和小言剧是“男色”消费的清汤小粥,那么“大女主戏”可谓是“男色”盛宴。
三、当前国产电视剧“男色”消费新特点“大女主戏”为“男色”消费提供了绝佳场所,但当前很多电视剧粉丝消费“男色”也绝不局限于某一种电视剧类型。
他们或者像“游牧民”,游走在各个电视剧类型当中,猎取自己感兴趣的审美对象;或者像“偷猎者”,在某个电视剧当中攫取自己需要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再生产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产品。
因此不管是像《人民的名义》这种反腐正剧,还是《军师联盟》这种烧脑历史剧,或者是《择天记》这种青春玄幻剧以及《微微一笑很倾城》这种小言剧,甚至是《上瘾》这种耽美剧,只要有观众喜爱的“男色”,观众都会很乐意为之买账。
“男色”消费甚至可以跨越性别。
作为对象的“男色”甚至不局限于男性角色,有些女性角色为了掳获更多的粉丝也努力地向“男色”靠拢。
在近两年热播的口碑剧《欢乐颂》中,刘涛饰演的安迪霸道总裁精英范儿的人设深受广大女性观众的喜爱;《楚乔传》中楚乔一句“我带你们回家”让赵丽颖也成为很多观众的“老公”。
虽然其中不乏明星本身的营销手段,但有个事实却是无疑的:当前国产剧的“男色消费”,不仅其主体不再局限于某一类性别,被观众消费的“男色”本身甚至也雌雄难辨了。
注释院①[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张一兵,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9.②一只美兽.“男色时代”变迁如今只看小鲜肉[EB/OL].2015-04-08,新浪网,/zl/fash 鄄ion/2015-04-08/15093270.shtml.③[汉]班固.汉书·佞幸传赞(卷九三)[M].[唐]颜师古注.上海:中华书局,1962:3741.(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