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粪便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粪便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粪便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食物——肉食:黑褐色;绿叶菜食:暗绿色;巧克力、咖啡:酱色;西红柿、西瓜:红色;黑芝麻:无光泽黑色。

1.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稀糊样或水样:腹泻;大量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

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
黏液便: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
冻状便: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
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
乳凝块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
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
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便:见于胆道梗阻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
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
细条便:直肠狭窄
2.粪隐血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肿瘤
其他疾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
3.粪胆原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溶血性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减少:阻塞性黄疸
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上皮细胞,无红细胞
白细胞增多:肠道炎症,如细菌性痢疾
红细胞:结肠炎、痢疾
吞噬细胞增多;急性肠炎、痢疾
上皮细胞增多;肠壁炎症
真菌: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过敏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过敏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过敏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一、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P)主要由肠道中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其浓度可以反映肠道黏膜炎症的程度。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通过定量测定粪便中的钙卫蛋白含量,从而评估肠道的炎症情况。

在新生儿过敏性肠炎中,由于肠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的反应异常,会导致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增加,从而使粪便中的钙卫蛋白浓度升高。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1. 早期诊断: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新生儿过敏性肠炎,尤其是在症状不典型或隐匿性疾病中更具有意义。

早期诊断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疗效果。

2. 治疗评估:粪便钙卫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粪便钙卫蛋白浓度的下降可以提示炎症反应的缓解,治疗效果良好;而浓度的持续升高则可能说明治疗无效或疾病恶化。

3. 疾病预后评估:粪便钙卫蛋白浓度的高低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浓度较高的患者往往疾病复发风险较大,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和监测。

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的优势及局限性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具有以下优势:1. 非侵入性: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无需穿刺采样,通过收集新生儿自然排泄的粪便即可进行检测,对患儿无痛苦和刺激,操作方便。

2.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粪便钙卫蛋白是一种敏感指标,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肠道炎症情况。

其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肠道炎症进行鉴别。

3. 阳性预测价值高:粪便钙卫蛋白浓度的升高特别是在新生儿过敏性肠炎的初期,可以较好地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的局限性:1. 非特异性:粪便钙卫蛋白浓度的升高不仅仅限于新生儿过敏性肠炎,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

在确诊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检查结果。

2. 年龄差异: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和黏膜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粪便钙卫蛋白的浓度,因此在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值范围需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标题:粪便化学检查引言概述: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化学成份来匡助医生诊断疾病。

粪便中的化学成份可以反映人体的消化吸收情况、肠道病变和营养状况等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粪便化学检查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一、粪便中的pH值1.1 粪便pH值的意义粪便pH值可以反映肠道内环境的酸碱度,正常情况下粪便pH值在5.5-7.0之间。

异常的粪便pH值可能提示肠道内菌群失调或者其他疾病。

1.2 引起粪便pH值异常的原因粪便pH值异常的原因包括饮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肠道感染等。

饮食中过多的碱性食物会导致粪便pH值升高,而肠道感染则可能导致粪便pH值降低。

1.3 临床应用粪便pH值的检测在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二、粪便中的潜血检测2.1 潜血检测的意义粪便中的潜血检测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血的方法,可以匡助医生筛查结直肠癌等疾病。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是不含有血液的。

2.2 引起潜血检测阳性的原因引起潜血检测阳性的原因包括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瘜肉等。

潜血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是癌症,但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2.3 临床应用潜血检测在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测可以匡助早期发现疾病。

三、粪便中的脂肪检测3.1 脂肪检测的意义粪便中的脂肪检测可以反映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情况,对脂肪消化功能障碍和吸收不良有辅助诊断价值。

3.2 引起脂肪检测异常的原因引起脂肪检测异常的原因包括胰腺功能不全、肠道疾病、胆道疾病等。

脂肪检测异常可能导致脂肪泻、脂肪吸收不良等症状。

3.3 临床应用脂肪检测在胰腺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四、粪便中的糖类检测4.1 糖类检测的意义粪便中的糖类检测可以匡助医生诊断糖类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等疾病,对糖类消化吸收功能进行评估。

粪便检查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

粪便检查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

粪便检查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介绍粪便检查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粪便检查方法,通常用于分析粪便中的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病原体等。

其原理是通过将粪便样本在一定条件下离心分离,使固体颗粒沉淀到离心管底部,从而方便观察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1. 取适量的粪便样本放入离心管中。

2. 加入适量的浮选液,促使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

3. 将粪便样本离心,使用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使固体颗粒沉淀到离心管底部。

4. 倒掉上层液体,留下沉淀。

5. 可对沉淀进行进一步观察、染色和分析。

2. 应用范围粪便检查沉淀法在临床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检测微生物粪便中常含有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通过粪便检查沉淀法可以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对某些感染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进行监测和研究。

2.2 寄生虫检测粪便中常常存在各种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弓形虫等。

通过粪便检查沉淀法可以将这些寄生虫固定和观察,对寄生虫感染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3 原生动物检测粪便中也常出现一些原生动物,如滴虫、毛滴虫等。

通过粪便检查沉淀法可以将这些原生动物分离和观察,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4 疾病诊断粪便检查沉淀法还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

通过观察粪便样本中的细胞、纤维等特征,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判断和诊断。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检查沉淀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收集:样本的采集应尽量新鲜,并避免被外界污染。

应将样本取自中间部分,避免表面的污染物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2.检查时限:粪便样本应尽快送检,避免样本老化影响检测结果。

一般来说,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效果较佳。

3.设备清洁:在进行粪便检查沉淀法前,需要对离心机、离心管等设备进行彻底清洁,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结果解读:对于粪便检查沉淀法得到的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人员进行解读和分析。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二)几项数据:
1、肛直角:近似于直肠轴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肛直角(ARA)主要反映的是耻骨 直肠肌活动情况,静息和提肛时由于耻骨直肠肌处于收缩状态,所以ARA小,提肛时 最小,力排时该肌放松导致ARA增大。肛直角对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RMH)、 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和肛周疤痕等有较大作用。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 DFG)是 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对病人 “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静态 结合观察的检查方法。它能显示肛管直 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为临床 上便秘(特别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 断治疗提供依据。
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叫直肠性便秘)是指排便出口 附近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 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大便干燥或不干燥亦难排出为主症。
(7)直肠外脱垂
直肠外脱垂(ERP)也称直肠脱垂或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 肠脱垂于肛门外,形成大小不等、长度和形态不一的肛门外 脱垂块状物。
(8)骶直分离
骶直分离(S-RS):S3水平处骶直间距>20mm(有的可以>80~90mm, 有的S4水平可以>70mm)且直肠近段向前下移位,折屈成角,乙状结 肠和/或小肠位于骶直间,少数患者乙状结肠和/或小肠包绕直肠近段。 这样异位肠曲将直肠向前推压,影响排粪,如果同时伴有内脏下垂, 则排粪更加困难。这些表现均见于力排片,个别特别严重者,也可见 于静息和提肛相。此外,骶尾骨异常对会阴、盆底功能和排粪均有影 响。骶尾骨过屈(曲率过大)可引起排粪困难,骶骨反屈(曲率为负 数)由于盆底结构紊乱,会阴缺乏依托力,易致会阴下降和内脏下垂, 静息即可见会阴下降。
常见的病因有:直肠无力(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 会阴下降、直肠外脱垂等)、盆底肌功能不良(耻 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症、内括约肌失弛 缓症等)、肠外梗阻等。本病秘属于盆腔多个脏器的功能性异常,通常X线检 查有气钡双重造影、钡灌肠、瘘管造影等,侧重形态学改变 的检查方法。排粪造影是在患者“排粪”时,观察肛管、直 肠的动态表现,是侧重功能检查的方法。盆腔多重造影是指 膀胱、阴道、盆底、直肠四重造影,其中直肠造影就是在排 粪造影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盆腔造影的核心是排粪造影, 该检查能显示盆腔脏器功能性异常,与钡灌肠、临床指诊、 内镜检查相比,是一种更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出 口梗阻型便秘等肛肠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粪便经过消化道进行排泄,含有丰富的消化道分泌物以及脱落的细胞,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消化道以及涉及脏器的功能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化验检查方案,指的是通过对粪便的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观察,评估粪便的性状、颜色、是否存在寄生虫、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用于肠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疾病等检查的辅助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显著。

为提高粪便常规检查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并充分认知其临床意义,以更好的发挥出其价值。

而对于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你知道多少呢?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目测法、显微镜检查法以及粪便隐血实验三种检查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目测法。

对所采集的粪便样本,首先需要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其外观、性状、颜色等进行分析,并选择由粘液、脓血等异常的样本,如果外观没有明显的异常,则可采用多点取样的方式获取样本。

(2)显微镜观察法。

将所选择的样本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涂片观察,将生理盐水1~2滴滴入载玻片上,使用竹签挑出疑似部分,大小同火柴头即可,将其混入生理盐水之中,制成悬浊液,浓度以可看清报纸上字迹为宜,而后则可盖好载玻片。

现选择10x10的低倍镜进行全片的观察,评估是否存在寄生虫卵、原虫、包囊等,而后再选择10x40的高倍镜进行病例成分的观察,至少需观察10HP[1]。

(3)粪便隐血实验。

选择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先使用便棒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采集粪便,并将便棒放到采便器中,盖紧后进行摇晃,将样本和缓冲液进行融合并混匀,再撬下采便器顶部的盖子,滴入3~4滴粪便的混悬液,滴入位置为检测板的加样孔中,5min内进行检查结果的观察。

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则可加水进行稀释之后,再进行检测。

在粪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在1h内完成。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伴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方便、容易获取、无创等优势,在肠道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病毒等疾病的检验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正文:一、背景介绍排粪造影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检查方法,通过将造影剂注射到患者的直肠或结肠中,然后使用X射线或其它影像学方法来观察排泄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将详细介绍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二、排粪造影的原理排粪造影的原理是通过注入特定的造影剂来填充结肠腔,然后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拍摄,从而观察排泄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影剂可以是水溶性的或油溶性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三、患者准备和前期准备1、患者需要提前空腹,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清洁灌肠或使用泻药等。

2、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3、患者需要完成相关检查的预约手续,包括时间和地点等。

四、排粪造影的操作步骤1、患者在检查前需排尽粪便,并放置在制备好的便桶内。

2、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消毒,穿戴手套和无菌防护衣。

3、在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将造影剂注入直肠或结肠。

4、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拍摄,拍摄角度和位置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完成拍摄后,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对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读,制作相应的检查报告。

五、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1、用于观察结肠的解剖结构,如结肠的长度、弯曲度和肠壁的厚度等。

2、用于诊断结肠相关的疾病,如结肠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等。

3、用于评估结肠腔的运动功能,如排便功能和排便速度等。

4、用于检测结肠腔内的异物或梗阻情况。

六、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1、排粪造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肠道刺激和不适感,患者应配合医生的指导和鼓励。

2、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需做好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3、患者应注意按照医嘱适时排尽粪便,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4、患者术后应继续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或不适症状,并随时向医生报告。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1、排粪造影操作视频或图片。

2、排粪造影的检查报告示例。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排粪造影: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排泄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粪便检测分析仪器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粪便检测分析仪器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粪便检测分析仪器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对粪便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粪便检测分析仪器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对于粪便样本的收集、分析以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粪便检测分析仪器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粪便检测分析仪器能够帮助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疾病诊断。

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肠道健康状态,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例如,粪便样本中存在的寄生虫卵、致病菌和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慢性炎症性肠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

通过粪便检测分析仪器的应用,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疾病的存在,从而采取早期干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粪便检测分析仪器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选择治疗方案。

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相关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判断治疗是否有效,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后,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的菌群结构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有助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精准性。

此外,粪便检测分析仪器还能够帮助医生进行肠道健康管理。

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组成、消化酶活性和炎症标志物等指标能够反映肠道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样本的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包括菌群失调、消化功能异常和慢性炎症等问题。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和炎症控制等,粪便检测分析仪器能够帮助人们改善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

另外,粪便检测分析仪器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发展。

通过大规模的粪便样本检测和数据库建设,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这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相关机制,推动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粪便检查的临床应用
粪便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粪便的排便量、颜色和性状、气味、寄生虫等。

检查方法简便,结果直观。

(一)外观检查
1﹒颜色和性状
正常成人粪便呈黄褐色,柱状软便;婴儿粪便呈(金)黄色或黄绿色,糊状。

柱状硬便通常见于习惯性便秘;若为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见于阻塞性黄疸患者;柏油样黑便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鲜红色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癌等;水样便伴少量黏液见于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以及食物中毒性腹泻;带状便见于肛门狭窄或赘生物挤压;糊状便见于消化不良;黏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鲜血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及痔疮。

2﹒气味
虽有臭味,但无难以接受的恶臭。

(二)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正常人无,大便中出现红细胞可见于结肠炎、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结肠癌、直肠癌及下消化道出血等。

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肠道炎症、痢疾等。

寄生虫及卵:正常无。

可直接涂片检查,也可应用浓缩法或漂浮法检查,还可用粪便孵化法检查。

查出虫卵或原虫就可以确诊。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之一,可初步了解消化系统有无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三)粪便隐血试验
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还会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

测量已被破坏的红细胞的方法称粪便隐血试验。

临床意义:粪便隐血试验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在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时呈间断性阳性;而消化道癌症时呈持续性阳性,因此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

阳性还见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肾出血综合征等。

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检。

(四)粪便病原体检查
是将粪便中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明确感染性质的检查。

正常人肠道寄居有多种正常菌群,但无病原性细菌。

临床意义: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有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弯曲菌属、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念珠菌、轮状病毒等。

粪便中分离培养出致病性病原体可明确诊断:霍乱弧菌为霍乱;痢疾志贺菌为细菌性痢疾;沙门菌属细菌为沙门菌感染;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为肠热症;结核分枝杆菌为肠结核。

米泔水样便悬滴标本,暗视野下
见鱼群样运动活泼的弧菌,提示霍乱;见车轮状的病毒颗粒,提示为轮状病毒的秋季婴儿腹
泻。

荧光显微镜检查见到与志贺荧光抗体结合的荧光菌球,可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