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
粪便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

粪便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指导粪便标本的正确采集。
【该SOP文件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适用范围】1、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
2、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3、了解肠道正常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标本采集要求】1、容器收集和运送粪便标本的容器应洁净、无吸水、防漏渗,一次性使用;做细菌培养的容器应用无菌有盖的专用容器。
2、标本收集2.1常规检查标本: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
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便多处取材,取3-5g粪便送检。
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混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
不能采集便盆或坐厕的粪便送检标本。
粪便标本应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杂物,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虫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
2.2寄生虫检查标本血吸虫孵化毛蝴:标本应不少于30g,必要取时整份送检;如作检查寄生虫虫体及作虫卵计数时应采集24h粪便。
连续送检:避免肠道寄生虫和某些蠕虫有周期性排卵现象,未查到寄生虫和虫卵时,应连续送检3天,以免漏检。
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或玻璃纸拭子于深夜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粪便,并立即送检。
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立即送检;转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以免滋养体因失去活动力而难以检出。
2.3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直肠指诊或肠拭子取标本。
2.4粪便培养标本,用消毒棉签采取粪便的异常部分于无菌杯,也可用肠拭子蘸等渗盐水,由肛门插入直肠4-5cm处,轻轻转动,取出粪便少许,放入无菌培养试管中,盖好送验。
用肠拭子直接采取标本进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3、标本的标记标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病人姓名特定编码(住院病人的病区床号),标本收集时间。
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SOP

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SOP急性感染性腹泻可以由细菌、病毒、及原虫引起,实验室常规检查是细菌培养。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应作为实验室常规培养的主要腹泻病原菌。
住院3天以上发生腹泻的患者进行常规培养意义不大,秋冬季,儿童(2岁以内)腹泻多以病毒性肠炎为主,应将病毒性腹泻排除后再考虑做细菌培养。
1、物品的准备与申请:①领取清洁便盒。
②填写检验申请单。
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送检目的、申请医生及送检时间。
2、采集指针:①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个∕HP②重症腹泻;③体温大于38.5℃;④血便;⑤便中有脓液;⑥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患者;⑦来自疫区的患者。
3、采集方法:标本的采集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
在不同的时间采集2—3份标本可以提高病菌的分辨率。
方法有:①自然排便法:直接留置粪便标本于清洁、干燥广口容器中送检。
注意若有脓血、粘液、组织碎片,则取有脓血、粘液、组织碎片部分的粪便2—3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一般取1—3ml。
②直肠拭子法:用无菌拭子插入肛门2—4cm,轻轻旋转拭子,可在拭子上明显见到粪便,插入运送培养基内,立即送检。
本法只适用于排便困难的患者或婴幼儿。
4、标本的运送和验收:①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小于2h。
如采集后2h内未培养,标本应放入培养基中4℃冰箱保存,一般可保存24h。
②粪便标本的验收与拒收程序;采用一次性无菌杯,瓶盖严密,留取时间符合要求者为合格标本;否则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当怀疑沙门菌、志贺菌以外的细菌引起的腹泻时,临床医生及时和检验科联系,因为分离大肠埃希菌O157:H7等细菌需要特殊的试验程序和培养基。
脑脊液标本采集与运送SOP正常人体脑积液是无菌的。
当人体患有脑脊髓膜炎时,在脑脊液中可以出现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有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粪便常规检验标准操作

粪便常规检验标准操作一.目的:规范粪常规检验标准操作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粪常规检验三.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四.原理:直接涂片镜检法。
五.仪器:光学显微镜。
六.试剂:生理盐水七.样本要求:一般检验留取新鲜指头大小(约5g)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检,标本容器最好用内层涂腊的硬纸盒,便于检查后焚毁。
血吸虫毛蚴孵化则留全量新鲜便(不少于30g)。
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检查蛲虫卵需要用软玻璃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立即镜检。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迅速送检。
八.操作步骤:1.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黄色,褐色,灰白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液状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需将粪便冲洗过筛后方可看到,服用驱虫剂后排便时应立即检查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立即细寻找有无虫头。
2.直接涂片镜检(1)洁净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异常部分,或挑取粪便的不同部位制成涂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2)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转用高倍镜鉴别。
(3)如发现可疑包囊,则在该涂片上加一滴碘液,在高倍镜下仔细辨认。
(4)虫卵的报告方式:未找到者注明“未检出虫卵”,找到则用每低倍视野计数其量。
(5)应注意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涂片干后瑞氏染色)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6)应注意夏科-雷登结晶,常见于肠道溃疡,尤以阿米巴感染粪便中最易检出,过敏性腹泻及钧虫患者粪便中亦可见到。
(7)注意检查霉菌。
(8)注意肌纤维,结缔组织,弹力纤维,淀粉颗粒,脂肪球的大量出现。
3.结果输入上海新和中文操作系统打印报告。
九.参考范围:成人:黄褐色婴儿:金黄色均为柱状软便;有少量粘液但肉眼不可见;无红细胞;可有少量结晶;白细胞偶见;细菌正常菌群;上皮细胞偶见;霉菌少量;无致病性虫卵;少量食物残渣。
微生物大便培养SOP文件

1.1、标本接收筛选方案:大便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无明显灰尘、泥土或纸屑者为合格标本。
1.2、标本预处理:1.2.3、大便标本:取绿豆大小的粪便标本加入生理盐水制成匀浆,用接种环取一环涂片,观察有无脓细胞,真菌孢子及菌丝,有真菌的须接种CHROMagar念珠菌培养基,脓细胞++以上的接种粪便选择性培养基,已经经验应用抗生素的采用改良TTC增菌液或Na2S2O3肉汤增菌液先进行增菌。
留下涂片干燥后Gram染色,观察菌群情况,注意有无菌群失调。
对于无脓细胞的标本无须进行接种。
1.3、读片:根据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在早期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为主的特点,结合标本来源部位系统器官生理病理特点,收寻20~30个视野中脓细胞聚集处的脓细胞胞浆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及细菌的染色排列特征,菌体特征(如粗细、长短、扭曲)并作记录。
粪便标本:在观察吞噬现象的同时,作好菌群比例计算,并记录(菌群比例分析参照相关文件)。
1.4、标本接种:1.4.3、大便标本:一般感染性腹泻的粪便标本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SS、SMC、TCBS;怀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或伪膜肠炎的加HSM(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怀疑为真菌性肠炎的加CHROMagar,怀疑为伪膜性肠炎的应作厌氧菌培养分离艰难梭菌。
1.5、读板:1.5.2、大便:①沙门菌:SS:中心黑色之乳糖阴性菌落(亚利桑拉群可以为阳性),SMC: 红色菌落②志贺菌:SS、SMC均为无色透明之乳糖阴性菌落③O-157大肠埃希菌:SS:为红色乳糖阳性菌落,SMC为无色透明之山梨醇阴性菌落▲其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数为:SS、SMC均为红色▲其中A-D大肠埃希菌在SS上可能为无色菌落④霍乱弧菌:SS:无色菌落,TCBS:黄色大菌落▲其他弧菌:SS、TCBS均为无色或淡绿色菌落⑤小肠结肠耶尔森菌:SS为无色小菌落,SMC为红色牛眼状小菌落⑥气单胞菌:所有气单胞菌转种血琼脂均呈现β溶血▲嗜水气单胞菌,SS红色菌落,TCBS为黄色,SMC无色之大菌落▲其他气单胞菌:SS无色菌落,TCBS为黄色,SMC无色之大菌落⑦邻单胞菌:SS、TCBS及SMC均为无色菌落。
粪便常规检验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3.在涂片中如发现疑似包囊,则在该涂片上加1滴碘液,在高倍下仔细鉴别,如仍不能决定时,可取全量粪便浓缩法检查。
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7-20
粪便常规检验
版序:XXXX
页码:第3页,共4页
4.虫卵的报告方式:未找到者注明“未找到虫卵”,找到一种报告一种,找到几种报告几种,并在该虫卵后面注明数量若干,以低倍视野计算。
10,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
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7-20
粪便常规检验
版序:XXXX
页码:第2页,共4页
[常规检验步骤]
一、颜色
可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疽、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水样见于霍乱。
8.细菌:占粪便净重的l/3(4000亿/g干粪),正常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占80%;而过路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不超过10%;芽胞茵(如梭状菌)和酵母菌为常住菌,但总量不超过10%。正常菌群消失或比例失调可因大量应用抗生家所致,除涂片染色找细菌外,应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鉴定。
[质量控制]
2,检查蛲虫卵需要用软玻璃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立即镜检。
临床微生物SOP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粪便培养。
3.标本标本类型粪便、直肠拭子。
标本采集3.2.1 自然排便采集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黏液部分2~3 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2~3ml,盛于灭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基中送检。
3.2.2 直肠拭子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病人及婴儿,可用直肠拭子采取,即以无菌棉拭用保存液或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幼儿2~3cm)轻轻转动取出,插入卡-布(Cary- Blair)运送培养基内或无菌容器内送检。
3.2.3 粪便标本应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能超过2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可以放人磷酸盐甘油()或转运培养基,但不能超过24小时。
培养艰难梭菌的标本保存于-20℃以下。
培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标本应放置磷酸盐甘油溶液中保存。
(100mg/L)试剂。
保存弯曲杆菌和弧菌的标本,需加CaCl2标本拒收标准3.3.1 粪便标本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
3.3.2 送检的粪便标本混有尿液。
3.3.3 直肠拭子未置于运送培养基中。
4. 试剂、仪器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麦康凯平板。
SS平板、TCBS平板及相关生化试剂等。
VITEK 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细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细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细菌药敏卡(GPS)。
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ATB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培养箱。
接种针、接种坏、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诊断血清。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辨别是否为病原菌。
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涂片检查。
只有怀疑霍乱弧菌及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时,才作直接涂片检查(观察动力和菌群比例)。
培养6.2.1 沙门一志贺菌培养参见《沙门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志贺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消化道功能、营养吸收、肠道菌群、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步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检查步骤:1.样本采集:在收集粪便样本前,首先要保持排便习惯的正常,不要使用泻药或其他影响排便的药物。
使用一次性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尿液或水污染。
2.样本处理: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转移到干燥、无菌的容器中,并密封好。
如果需要进行多项检查,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样本分装。
3.送检:将样本送到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室,确保样本的及时送达,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观察。
正常粪便的颜色为黄褐色,形状为柔软的细长条状,质地较软。
异常的外观可能与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
2.气味:正常粪便具有特殊的气味,但不应过于恶臭。
异常的气味可能与消化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疾病有关。
3.便色:正常粪便的颜色主要由胆色素和胆红素决定,异常的颜色可能与胆道疾病、肝病、胃肠道出血等有关。
4.便血:通过观察粪便中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掺杂物,可以评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肠道疾病。
5.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反应,可以发现微量出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息肉等疾病。
6.粪便常规:包括粪便的pH值、水分含量、粪便中的纤维素、脂肪、淀粉等成分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胃肠道功能、营养吸收等情况,对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7.寄生虫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有寄生虫卵或成虫,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三、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正确的方法采集粪便样本,并及时送检。
2.在收集粪便样本前,避免使用泻药或其他影响排便的药物。
3.避免样本受到污染,使用一次性容器,并密封好。
4.在送检前,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空腹采样或其他特殊要求。
粪便采集操作规程

粪便采集操作规程粪便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与范围粪便采集是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查之一,目的是对人体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分析,辅助诊断不同疾病。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粪便采集工作。
二、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粪便;2. 废弃物应放置于指定的容器内,并妥善处理;3. 操作结束后,进行手部消毒。
三、设备与材料1. 采集容器:使用无菌容器作为粪便采集容器,容器内不含任何残留物;2. 标签:每个采集容器都要贴上标签,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等信息;3. 布草或纸巾:用于清洁患者的肛门部位;4. 盐水或生理盐水:用于清洗采样容器。
四、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关于粪便采集的注意事项,如停止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等),并确保患者知晓采集方法;2. 清洁患者:提供患者布草或纸巾,让患者自行清洁肛门部位,保持清洁;3. 采集粪便:将采集容器打开,保持容器内部无菌,患者用清洁的手将粪便取样,将样本放入采集容器中;4. 封装容器:关上采集容器盖子,确保盖子与容器密封;5. 标记样本:在采集容器上使用标签贴上标示物,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6. 清洗容器:取一定量的盐水或生理盐水,将采集容器放置于盐水中轻轻摇晃数下,清洗容器外壁;7. 包装与送检:将清洗好的采集容器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填写相应样本送检单,并交给相应的实验室人员。
五、操作注意事项1. 避免采集到尿液、纸巾、水或其他污染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2. 采集容器必须保持无菌状态,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3. 采集容器要密封,防止样本溢出;4. 采样前提醒患者停止使用可能对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药物;5. 样本送检前,确认标签上的信息与样本采集者的信息一致,避免混淆;6.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六、操作记录1. 每一次粪便采集操作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采集日期和时间等信息;2. 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意外事件,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
s o p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 o p 一.项目名称:大便常规检查
二.操作步骤: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2)性状:观察所见报告:如软、硬、糊状、泡沫样、稀汁样、血样、粘液样、粘
液脓样、有消化不良食物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饶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可分辩。
2.大便显微镜检查:见操作规程《大便显微镜检查》
三.临床意义:
1.颜色:正常为棕黄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德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样见于霍乱。
2.性状:正常为成型软便。
球形硬便见于便秘;粘液稀便见于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等;粘液脓性血便见于细菌痢疾等。
四.病人准备和标本要求
1.留取新鲜指头大小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德有盖容器送检
2.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3.不应采取尿壶中的粪便标本。
粪便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
4.采取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内送检。
5.大便隐血试验要求在检验的前三天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富含叶绿素的食物、铁剂、中药等,以免假阳性反应。
五.粪便标本检验后的处理
盛器为瓷器、玻璃等器皿,应浸入含有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药水中六.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仔细认真。
七.参考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八.制定日期:
修改日期:
编写者:
主任对规程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