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技术应用分析
浅谈软交换技术及应用

务用 互 , [ 应
’
[
. I
[ 驷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
传 辅屉
圈
…. . 圆
二 —
<— — —— 二 —— 喜
优 势在 于将 应用 层和 控制 层 与核 心 网络完 全 分开 , 有利 于 以最快 的速 度 、 最有 效 的方 式引 入 各种 新业 务 。 ()开放 性 由于软 交 换 体 系 架构 中 的 2 所 有 网络 部件 之 间采用 标准 协议 ,因此 各个 部 件 之间 既能 独立 发展 ,又 能有 机地 组 成一 个 整体 , 现互 联互 通 。 实 ()多用 户 模拟 用 户 、 字 用 户 、 动 3 数 移 用户 、D L 用 户 、 D 用 户 、 窄 带 网络 AS I N S I P 用户 、 宽带 网 络用 户都 可 以享 用软 交 换提 I P 供 的业 务 。 ()强大 的业 务功 能 软 交 换 可 以 提供 4 包括 语 音 、 据 、 媒 体等 各 种 业务 , 数 多 这也 是 软交 换被 越来 越多 的运 营商 接受 和 利用 的 主 要原 因 。 2 交 换 的主要 功能 揿 (媒 体 网关接入 功 能 1 ) 媒体 网关 功 能 是 接 入 到 I 络 的 一个 P网 端点 / 网络 中继 或 几 个端 点 的集 合 ,它 是分 组 网络和 外部 网络 之 间 的接 口设 备 ,提 供媒 体 流 映 射 或 代 码 转 换 的 功 能 。例 如 , PT / D I S NI NP中继 媒体 网关 、 T S A M媒 体 网关 、 用 户 媒 体 网 关 和 综 合 接 入 网 关 等 , 支 持 M C G P协议 和 H28 G C . / A O协议 来 实 现资 4 ME 源控 制 、 媒体 处 理 控制 、 号与 事 件处 理 、 信 连 接管 理 、 维护管 理 、 和安 全 等多种 复 杂 的 传输 功能 。 (呼 叫控 制和处 理 功能 2 ) 呼 叫控制 和处理 功 能是 软交 换 的重 要功 能之 一 , 以说 是整 个 网络的灵 魂 。 可以为 可 它 基本 业 务 / 多媒 体 业务 呼叫 的建 立 、保 持和 释放 提供 控制 功 能 ,包 括 呼 叫处理 、连 接控 制 、 能 呼叫触 发检 出和 资源控 制等 。 持基 智 支 本 的 双方 呼 叫 控 制 功 能 和 多 方 呼 叫控 制 功 能 ,多方 呼叫控 制功 能 包括 多方 呼 叫 的特殊 逻辑 关系 、 叫成 员的 加入 / 出 / 呼 退 隔离 / 旁 听等 。 (业 务提 供功 能 3 ) 在 网络从 电路交 换 向分 组交 换 的演 进过 程 中 ,软 交换 技 术必 须 能够 实 现 P T / D S NI N S 交换 机所 提供 的全 部业 务 ,包括 基本 业 务和 补充 业务 ,还应 该 与现 有 的智能 网配 合 提供 智能 网业 务 , 可 以与第 三方 合 作 , 供 多种 也 提 增值业 务 和智 能业务 。 (互 连互通 功能 4 )
浅论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中 图 分 类 号 : N 1.5 T 9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7 3 2 1 )4 0 9 — 2 10 — 7X( 0 10 — 0 1 0
0 引 言
2 软 交换 技术 的 网络结构
最近几年 , 通信网络业务的发展逐渐呈现综合化 、
他传统网络的互通 , 当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网络结 应 构, 以软交 换技 术 为基础 的网络结 构 , 可参 考 图 1 。
@ ④
④
圆
… ……… 圆
核 心 分 组 网
包管理控制 、 呼叫选路 、 连接控制以及信令互通等 ; 而
目前 做 法是 将 呼 叫控制 与 呼叫传 输分 离 开 , 交换 、 为 控 制 和 软 件可 编 程 等 功 能监 理 各 自的平 面 , 以便 业务 提
在着容量小 、 网络 节 点 资 源 独 自 占有 、 靠 性 低 等 问 可 题 , 就需要 发 展第 二代 移 动软 交换 。 这 软 交 换 就是 从 媒 体 网关 中分 理 出 呼 叫控 制 功 能 , 使 用服 务 器 上 面 的相 关 软 件 达 到 呼 叫控 制 的 目的 , 这
—
供人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求 , 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相关
的 控制 协议 结合 , 以便实 现相 关业 务 的转 移 。
1 软 交 换 的特点 ” 软 交 换 技 术有 着 自己的特 点 ,主要 有 以下 几 点 :
图 1 软交换网络结构图
由图 1 以 看 出 , 于 网络 控 制层 的是 软 交 换 技 可 位 术, 这样 就可 以 比较 好 地 实 现媒 体 处理 相 分 离 以及 呼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 i
信 息 技 术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寇 诗 书
( 中国联合 网络通信有限公 司阿克苏地区分公 司,新疆 阿克苏 8 4 3 0 0 0 )
摘 要 :我 国 国家经 济的 发展 ,对 于通 信 通信 系统 的要 求 日益 严格 ,为 了保证 我 国经济建 设环 境 的稳 定性 。我们 要进 行 通讯技 术 系统的 更新 ,以保 证 实 际经济 的发展 要 求 。为此我 们要 进行 通信 系统 的高效性 、安 全性 、先 进性及 其稳 定 性 的 提升 ,满足 实际 经济 生活 的 需要 。 为 了达到 这个 目的 ,我们 要进 行现 有通 信 网络 资源 的有 效应 用 ,促 进通信 企 业的 经 济
价值 的 不断提 升 ,以促 进通 信 企业 的技 术 系统的 不 断发 展 ,为 此我 们要进 行软 交换 技 术 系统的健 全 ,促进 我 国的通 信通 信 系统 的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发 展 。 关键 词 :交换技 术 ;通信 系统 ;研 究深化
中图分类 号 :F 6 2
文献标 识码 :A
1软交 换 技 术 应 用 的背 景 及 其 相关 统 的健全 , 保 证 了 日常 工作 的稳定 运行 。 这 种 软 交 换机 实 现 了新 旧 网络 的 有效 融 市 场 经济 体 制 的不 断 健 全 ,促 进 了 合 ,保 证 了实 际工 作 的 稳定 运 行 ,其 突 我 国的 通 信市 场 化 的发 展 ,其 电 网建设 破 了传统的交换 网络的封闭性 ,实现 了 日益 开 放 化 、 日益 开 放 化 ,有 利 于 我 国 其 硬 件 供 应 环节 、更新 维 护 环 节 及其 应 的通 信 网 络建 设 的稳 定 运 行 ,这 促 进 了 用 开 发 环 节 的稳 定 运 行 。理 所 当 然用 户 我 国的通信信 息系统业务的不断发展。 也 牢 牢 地 锁定 在设 备 供 应 商 的那 里 ,压 随着 经 济 的 发展 ,一 系列 的新 型 业 务 的 缩 了用 户 选择 的空 间 ,导 致 用 户 在设 备 不 断 的 得 到呈 现 ,通 过对 通 信 网络 的应 维 护 费 用 上失 去 了应 有 的 主 动权 。然 而 用 ,实现 了联 通 网 络 通信 系统 向最 新 型 通 过 软 交 换技 术 的所 搭 建起 来 的下 一代 的体系架构的转变 。在全网的运作过程 网络 可 以有效 地扭 转 了这 种 不利 局 面 , 中 ,通过 对 全 网运 作 环 节 的 有 效监 视 , 这 主 要 是 在利 用 软 交 换 技术 搭 建 的新 一 确 保 其 相 关 故 障记 录 的有 效 分 析 ,满 足 代 网络 中设备 系统 供 应 商都 是 基 于 同 一 实 际 通 信 网络 系统 的发 展 ,促 进 其 流 量 个 开 放 标 准 平 台开 发 出来 的 ,这 样 一来 计 费 网络 系 统 的不 断健 全 ,保 证 其 实 际 用 户 自然就具 有更 多 的选 择权 。 工作 的需要 。 软 交 换 技 术 的发 展 ,突破 了传 统 的 软 交换 技 术是 实 际工 作 的应 用 比较 电路 交 换 技 术 的局 限性 ,保 证 了软 交 换 广 泛 的技 术 方 法 ,它 通 过 对相 关 业 务 提 系统 的健 全 ,有 利 于 其 软交 换 技 术 的 有 供 功 能 、 呼 叫控 制 功 能 及 其互 联 互 通 功 效 应 用 ,保 证 其 经 济 性 、低 成 本 性 的 提 能 的实 现 ,促 进 了软 交 换 技术 的不 断 发 升 ,满 足 了 日常工 作 的需 要 。软 交 换 技 展 。 其 呼 叫控 制 功 能 是 软 交换 功能 环 节 术 的应 用 , 满足 了 日常平 台的有效 应用 ,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它 实 现 了基 本 呼 叫功 促 进 了新 技 术 应用 的广 泛 推 广 ,这 种 软 能 的有 效 应 用 ,确 保 了实 际 相关 控 制 功 交 换 技 术 具 备 很好 的性 价 比 ,其 设 备 成 能的有 效应 用 , 满足 了实 际工作 的需 要 , 本 是 比较低 的 。 与传 统 的电路交换 相 比 , 比如 一 系 列 的 连 接 控制 机 器 资 源 控 制 、 软交 换 技 术 可 以更 好 的解 决 网络 的可 靠 呼 叫处 理 环 节 的 有 效应 用 等 。 其互 联 互 性 。用 户 在组 网 的时 候 可 以 利用 软 交 换 通功 能 通 过 对 相 关 协议 标 准 的应 用 ,满 的优 势 采 用 功 能 软件 的形 式 将传 统 的 电 足实 际工 作 的需 要 ,促 进 其 能 力交 换 环 路 交换 的核 心 功 能 先进 行 了分 类 ,然 后 节 、补 充 业 务 环节 及 其 呼 叫 建 立措 施 的 再将 其 往 下 分 配 到 各骨 干 网络 。 由于 这 应用 。但 是 其 也具 备一 定 的劣 势 ,比如 种 根据 分 门别 类 的分 布 式 结 构是 可编 程 不 能 实现 其 体 系 结 构 的 有效 平 衡 ,不利 的 , 同时 也 是 以计 算 机 平 台为 基 础 ,并 于其 实际 工作 的稳定 运行 。 可 以利 用 设 置 网 络权 限来 更 好 地 实现 网 软交 换 业 务 提 供 功 能也 是 一 种 比较 络 的可控 性和安 全性 。 常见 的 功 能模 式 ,它实 现 了对 相 关 型号 2 . 2 通 信 网络 系统 分布 广泛 ,其业 务 的 交 换机 的应 用 ,确保 其 相 关 业 务 环节 系 统 内部 环 节 是 非 常 繁 杂 的 ,具 备多 种 的 稳 定运 行 ,这个 环节 包 括 基 本 业 务 环 网络 形 式 ,为 了促 进 其 各 个 网络 的相 关 节 及 其 补 充业 务 环 节 ,它实 现 了 日常智 环 节 的 有效 协 调 ,我们 要 进 行 软 交换 技 能 网 相 关 业务 环节 的稳 定 运 行 ,有 利 于 术 的有 效应 用 ,保 证 日常 网络 融 合 过程 促进 其整 体 软交换 系统 环节 的稳定 运行 。 中 的相 关 问题 的解 决 。促 进 其 相 互 独 立 2 软 交换技 术 的必要 性及 应用潜 力 性 、相 互 共 同性 ,促 进 其 软 交 换 技 术 系 2 . 1 软交 换机 技术 是 一种 话音 网络 交 统 的不 断更新 , 以满足 实际 工作 的需要 。 换 技 术 的 应 用 ,它 突 破 了传 统 的 电信 网 采 用 软交 换 技 术 组 建 的通 信 通 信 系 络 的局 限 性 ,确 保 其 程 控交 换 机 网络 系 统 具 有 自我 统计 和 自我 维 护 功 能 ,主 要
软交换技术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

I ■
软交换技术在 电信运营 商中的应 用
武学举
( 东公诚通 信建 设监理 有 限公司) 广
[ 摘 要 ] 本文 介绍 了软 交换 的概念 , 对其 在 电信运营 商 中的应 用作 了详细 的 分析, 人家参 考 。 供 [ 关键词 ] D S N 软交 换网络 T MP T 中图分 类号 :N 1 T 9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94 (0 0 1一2 20 10能。
思 科系 统亚太 区V I 首 席技术 顾 问殷康说 , 管软 交换是 目前 NN 的热 OP 经 G 点 , 是人们对 它 的概念荏 苒很模 糊 。软 交换是 一种正 在发 展的概念 , 但 它包含 许 多功能 。它的核 心就 是一个 采用标准 化协 议和应 用编 程借 口的开放 的体 系
一
MA 的接入方 式将会 避免 宽带用户 实装率 过低而 造成 的运营商投 资浪 费等 问 SG 题, 将会 是 比较 经 济的 业务 提供 方 式 。
驻地 网合 作策略
电信 目前还处在 建 网的初期 阶段, 考虑 到本地接 入资源 的紧张, 针对很 多 铜 缆不便 进入 的应用环 境, 我们 充分发挥 合作 策略, 针对 多种其他 网接入环 境 进 行广泛 合作 , 主要包 括 L N接入 的长城 宽带 、H C接入 的广 电, A F 利用企业 私 网 ( 如教育 网、政府 网等) 大 大节省 了布线 资源, 例 等, 以下 就是我们 目前主 要 合作 的几个 内容 : () 1 对于拥 有L N A 接入 的驻地 网, 例如 长城 宽带或其 他驻地 网运营商, 可通 过提 供专线互 连, 业务延伸到 其驻地 网内, 将 再根 据用户应 用环境 的不 同, 采用 多种 接入 方案, 将接 入设备 分别 放置在 桌面 、 楼道 、 大楼 、 区、 小 企业 等场所 。 () 2 通过和 广 电的合作, 可充分 利用他们 的lC t 接入 资源, F 同时为用户 提供 数据 +语 音 +增 值业 务 的服 务, 实现 双赢 。 目前与郑 州广 电合作 发展 用户达 16 0户 以上 。利用 广 电的网络 , 以下 几方面 的好 处, 30 有 第一 ,发展 了大量用 户, 迅速 获得业 务收 入 : 二, 第 不需要 解决用 户接 入部分 的线路铺 设 问题 , 节省 投资: 第三, 如果 合作 良好, 可以防止 广 电和 竞争对 手 的合作, 创造一种 新的业 务合 作 模式, 继而 推动 各 地的 广 电改造 , 大我们 的用户 资源 。 扩 () 3 大客户 私 网接 入方式 对于一 些 已有 内部企 业局域 网的用 户, 例如一 些 跨地 域 的大型企 业、政府 系统 、教育 网用户 、 行系统 等, 银 都可直 接利用 其 内 部数 据 网资源, 将业 务延伸 进 去。这 种方 式充分 利用 了用 户原有 的数 据 网资 源, 户接 入迅速 , 用 方式灵 活, 且便于提 供广 域 C n r x 多媒体等 新型业 并 e te 和 务, 此模 式发展 大客户 处于 开始 阶段 , 行情 况 尚可, 是后续 市场 开拓 的重 运 应
软交换

软交换1.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分层组网是建设低成本融合网络的核心理念2.基本要素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成接口,接入能力,支持系统。
(1)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3. 体系结构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未来趋势

信 息 技 术3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软交换技术的兴起来源于美国企业的网络应用中,主要的运行基础是太网电话,并将一种服务器思维呼叫软件来实现其功能。
在这套系统中不需要单独的设定网络设备,而是以局域网共享的方式来实现统一化的管理目标。
这样的系统在成本价格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进而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技术产品,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1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含义在软交换的设计思想中,主要完成业务开展的控制与分离,承载和接受的理念融合等。
将从前交换机中的功能全面的体现在分散的网络中去,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具体的网络服务中提供了实时性的功能,进而完成呼叫控制和接受相关任务。
软交换网络是将交换网络作为作用的基础,通过对存在的交换机功能进行相关性能的改造和设置来实现控制和接受的基本要求。
这样的改造能够使软交换网络中应用服务器、控制设备以及信令网络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以标准的协议来作为连接各层网络之间的纽带。
其中每层的网络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以原有的技术发展而逐渐推进各层技术的改革,多种灵活的接入方式是软交换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以这样特别的方式来实现新提供的商业开发业务。
2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中的协议2.1软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协议将S I P 协议应用在软交换和服务器之间,在功能上主要用来现实软交换网业务和软交换设备厂之间的独立,这样就能够使软交换网络业物独自实现开放功能,并且使用第三方的服务器来单独开发交换网中的业务,通过设定的Parlary接口来完成具体的开放工作。
2.2软交换机间的协议如果需要对不同的软交换机之间进行相关网络连接,则需要将通信技术引入到软交换机之间,主要需要运用的协议有BICC和SIP -T两种。
将这两项协议充分的运用到其中,进而实现交换机之间的通信功能。
2.3软交换机和网关之间的协议在软交换机和媒体网关之间主要是采用MGC P协议和MEGACO/H.248协议,其中不包含SG的网关媒体。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摘要从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论述。
并针对目前软交换设备所能够提供的业务,提出软交换的应用。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软交换的应用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
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被认为是一类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这是软交换的核心功能,它对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资源控制、智能呼叫触发等。
提供支持多方呼叫控制、二次拨号等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能够提供传统交换机所能提供的全部业务,以及与智能网相配合提供智能业务。
此外,软交换提供可编程的、开放的API,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从而易与新业务的引入和开发。
4)互连互通功能。
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以低成本、高技术为基本思想,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发展,完成传统网络向新型网络的过渡。
因此,软交换网络需要完成与现有网络的互连互通。
可通过信令网关实现分组网与现有7号信令网、智能网互通;可通过互通模块,实现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SIP网络体系的互通;提供IP网内H.248终端、SIP终端和MGCP终端之间的互通。
分析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账号和密码 等数据的安全性保 障 ,则仅 可以采取数据加密 来解决 。因此 ,在 网络数据传 输的安全性方 面,存在较大
的隐患。
3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 势
3 . 1 提 高O o S n  ̄ 务质 量
O o S 属于较为关键 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 ,软交换 自身 并不可 以解决Q o S 中存在 的问题 ,而是根据其所承载的 网络 来确保其服务质量 。承载网络现在主要有A T M 以及I P 两种形 式 。针对A T M 的承载 网络来讲 ,它本身就具有 非常强的Q o S 机制 。然而 ,针对I P 的承载网络 来讲,怎样处理好O o S 的问 题 ,在基 于软交换技术 的未来发展 中,是一个需要重视 的
2 软 交换 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 . 1 技术 经验 欠缺 目前 ,国 内行业 中,对大型 网络 的组 网和建 设经验缺
乏 ,传统 电信 网络建 设经过长 时间的积累 ,已经 有 了较为
问题 。由于从现在厂家 的设备研发状况 与网络的发展等 总 体形式来看 ,用I P 来作 为承 载网络属于顺应 形势 ,也将成 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
问题 ;软交换 技术基础上 的电话业务与 智能业务 的相 关标 准 ,也在不 断地 实现和完善 中 。目前 ,软交换技术 已经取 得较 大的进步 ,它的结构体系 成为现在业 内探讨 的热 门话 题 ,在行业 中也得到广泛 的应用 。
2 . 4 网络 安全 与 网络 O o s 问题
现今 ,行 业中还未有较 为完善 的解 决方案来处理 网络
1 . 2 软 交换 技术 的发 展现状 目前 ,我国软交 换技术 已经取 得较好发 展,其架构 、 功 能 、性 能和 使用 范 围等 都 已成型 ,在 以下方 面得 以体 现: ( 1 )在 架构 方面 ,软交换 技术 中采取 的是分 层结 构 模 型 。全部 设 备通 过标 准接 口来进 行传 输 ,提 供基 于策 略 的O S S 与 通用业 务平 台, 同时,还支 持平 面组 网形 式 。 ( 2 )在功 能方面 ,软交换技术实现协议调配 、呼叫处理 、 接入媒体 、代理业务 、互联互通 、网络资源管 理和策略支 持等众 多功能,支持业 务编程和拓 展,在功 能方 面实现多 样化 。 ( 3 )在 性 能方 面 ,软交换 可 以满 足 中大型 电信工 程设备 的需求,在数据 处理、话务量 中全部都实现 了特定 标准 。 ( 4 )在覆盖 范围方面 ,软交换的定位 为N G N ,重点 解 决通信 网络 中I N 、P S T N 、I n t e r n e t 、P L M N 和C A T V 等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技术应用分
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的电话交换技术,它同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一、软交换技术的原理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实现的电话交换技术,它采用软件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硬件电路。
其核心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话务的控制和路由选择,可以很好地实现电话交换中的各种高级功能,如呼叫转移、呼叫等待、直呼目标号码等。
二、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1.灵活性:软交换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灵活地进行配置和调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业务需求进行自由调整,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2.可扩展性:软交换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可以增加或删除一些模块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减少了网络升级的成本。
3.高效性:软交换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控制话务路由和呼叫控制,从而实现通话的高效性,提高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和体验。
三、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技术应用
1.移动网络的软交换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话务的控制和路由选择,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自由配置,实现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多方通话等高级功能,提高电话交换的效率和质量。
2.移动网培训教育系统的软交换技术
在移动网培训教育系统中,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语音和视频的交互式教学,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降低教育成本。
3.移动网医疗系统的软交换技术
在移动网医疗系统中,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远程诊疗,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降低治疗成本。
四、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技术应用优缺点
优点:
1.灵活性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自由调整,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2.可扩展性强,可以增加或删除一些模块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减少了网络升级的成本。
3.高效性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控制话务路由和呼叫
控制,从而实现通话的高效性,提高了用户的通话质量和体验。
缺点:
1.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来实现软
件的开发和维护。
2.安全性较低,软件易受到网络攻击和外部干扰,需要加
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
3.可靠性不够,软件容易出现故障或意外停机,需要保证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技术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效果明显,可以提高呼叫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通信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和资源浪费,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