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忧老臣心 拳拳报国情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大作》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在比较辨析中探究和理解作者的强烈的报国之志、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报国志和爱国情。

2. 教学难点:难点是在文本参读中,通过辨析地名和透视梦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由一般感受到深度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陆游年少博学,却遭遇排挤。

中年为官,却壮志难酬。

起起伏伏的人生转眼就到了1192年,这一年他已经68岁了,正因被贬闲居在家。

某天深夜,一场风雨骤起,诗人触景生情,便创作了著名绝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感知1.初解题意:从题目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显著信息?(时间、天气)2.配乐朗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词义疏通:僵卧:躺卧不起,写尽了老人凄凉的处境。

不自哀:不哀伤。

诗人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都暂且放在了一边。

夜阑:夜深,夜将尽。

风雨:一语双关,表面指自然风雨,喻指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铁马:披着盔甲的马。

4.诗意感知:我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狂风暴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根据诗意,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为国”之诗!三、品读诗人爱国之情是如何细腻的表达出来的呢?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诗:读诗第一件要事是养成细心的习惯,一语不苟,一字不苟,不放过题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

下面我们在朱先生的指导下通过两个活动细细品读感悟。

活动一:辨析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时:孤村与轮台。

我们先来品读“孤村”。

陆游之前的历代作者中,大多把偶然经过的地方叫做“孤村”,而陆游常把自己定居的地方叫做“孤村”,在其《诗稿》中使用数量竟然多达53例。

早岁哪知世事艰——《书愤》-【教考衔接】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统编版

早岁哪知世事艰——《书愤》-【教考衔接】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书愤》【素养目标】1、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理解南宋末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一、导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

他就是陆游,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复失地的宿志得不到实现,而国土沦陷的愤懑却一如既往。

诗人回忆起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过去,想起自我期许的落空、失地收复的无望。

通过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暗示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

全诗感情沉郁,齐韵浑厚,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诵读此诗,应体会诗作内容与诗人亲身经历的关系,理解“书愤”的丰富内涵。

二、课前预习1、知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今天所要学的《书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3、题目解说书: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之建功报国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之建功报国

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之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悠悠爱国心,拳拳报国情,鸿鸿强国志-爱国演讲稿(完整版)

悠悠爱国心,拳拳报国情,鸿鸿强国志-爱国演讲稿(完整版)

悠悠爱国心,拳拳报国情,鸿鸿强国志-爱国演讲稿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爱国是文天祥慷慨就义、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爱国是核物理学家钱学森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奋发精神,爱国更是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强权、视天下为己任的奉献精神.说到爱国,我们会想到文人骚客留下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屈子寻求强国富民之道的愿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对天下的担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这是林则徐对列强的抵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舍身护国的决心。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这是陆游忧国忧民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每当读到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心中的爱国之情便澎湃而出。

古往今来,为着这种爱国热情,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

以身殉国的屈原、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英勇抗倭的戚继光。

从抗战时期开始,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壮烈殉国的杨靖宇、打响第一枪的马占山。

到如今的抗疫英雄的钟南山院士及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医务人员。

他们的英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之火炬代代相承。

在当今和平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死神作战,从死神手中抢时间、抢人。

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消防员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生死置之度外,穿梭于熊熊大火之间,最后二十多条年轻鲜活的生命被大火无情地吞噬了。

2021年伊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冲淡了年味,有许多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青年,穿上医护服义无反顾地驰骋战场。

青年们无所畏惧,他们怀着一颗悠悠赤城之心,当如朝阳,尽力奔跑,直面挑战!他们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病人们筑起生命的长城。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这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儿女。

拳拳抱国心,默默报国行演讲稿

拳拳抱国心,默默报国行演讲稿

拳拳抱国心,默默爱国行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呼图壁县四小四(1)班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拳拳报国心,默默爱国行》中华,一个凝聚了五千年历史的精粹;炎黄子孙,一个美丽而又沉甸甸的名词。

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一寸土地不曾沾染男儿热血?哪一寸土地不曾洒下汗水与泪水?而用汗水与泪水谱写的,还有“祖国”二字。

爱国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源泉。

打开历史的长卷,因为爱国,岳飞背刻“精忠报国”;因为爱国,吉鸿昌“恨不抗日死”;因为爱国,周总理每天只有2小时睡眠。

今天,祖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作为新新人类的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希望。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祖国能否富强,取决于我们能否肩负起时代的重托,能否将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我爱伟大的祖国,但我更爱养育我的新疆。

新疆这广袤的土地,它就占据了整个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在那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2千多万新疆的各族儿女。

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赋予它“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域与戈壁瀚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际的林海,既有一泻千里的河流,犹如万顷碧波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影,神秘莫测的大漠奇观。

美丽富绕的新疆,以其宽广的胸怀,壮美的山河,独具的神韵,迎接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便是我的家乡---呼图壁。

被人们赞夸为西域春城锦华之都的呼图壁。

生于斯,长于斯,爱与斯。

看!高楼林立,道路宽广,绿水环绕,园林别致……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是一代又一代呼图壁人改变了她。

家乡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了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依偎在家乡的怀里。

不论将来走多远,她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有的同学说:“我只是一名小学生,既无法像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拼搏争光,也不能像科学家那样造福人类。

报国情怀的诗

报国情怀的诗

报国情怀的诗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5、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
6、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陆龟蒙《吴宫怀古》
7、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北国风光,干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春来未有不阴时。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报国情怀的诗句

辛弃疾报国情怀的诗句

辛弃疾报国情怀前言辛弃疾,字幼安,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报国情怀。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本文将通过辛弃疾的诗句,探讨他的报国情怀。

报国初心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是辛弃疾《太常引赞》中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报国初心。

辛弃疾出身于一个世家,他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以自己为战士,用铁一般的意志投身于战场,用笔尖擦拭着历史的残迹,努力挽回前朝的颓势。

他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自己的报国决心。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那些为国家奉献并不复返的壮士的敬仰和哀思。

他深知,为了国家的利益,壮士们奋勇拼搏,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白云悠悠,几经风雨,千载已过,他们已经长眠于土地之下,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在。

报国忧思3.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诗句,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兴衰的忧思。

他深感国家的兴衰是千古兴亡的重大事件,长江滚滚流,不尽意味着时代的发展不会停止。

他从这种悲剧的历史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思考着国家的未来。

4.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是辛弃疾《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诗句,也是他对国家兴衰的忧思。

长江东逝水,代表着时光不停流逝,如同国家的命运一样。

长江水东逝,让辛弃疾感慨万分,他用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忧虑。

报国担当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这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自身志向的定义。

在这个诗句中,辛弃疾强调了一个人在富贵和贫贱之间坚定的立场。

他不为富贵所动,也不为贫贱所移,只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报国志向。

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辛弃疾《破幽梦书千字文》中的诗句,表达了他身负重任时的担当精神。

在挑灯夜战的时刻,他醉心于使命,用剑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100句

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100句

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100句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8.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10.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1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1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17.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陆游《金错刀行》18.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陆游《金错刀行》19.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陆游《金错刀行》20.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21.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陆游《关山月》22.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陆游《关山月》23.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陆游《关山月》24.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陆游《关山月》25.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2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忧老臣心拳拳报国情
夜静风清,明月如思。

坐在窗前,细细品读着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心潮在拂拂的风中起伏,眺望着灿灿的夜空,我仿佛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代,看到了落日凄风下、荒原田野间那个凄楚蹒跚的身影……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那位孤身只影的老人面容饱含着忧苦,脚步浸透着沉重,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

无数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百姓,令他掩面而泣;千百尸横遍野、血染江河的逝者,让他扼腕叹悲。

满目疮痍的苦难现实和战争创伤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为国分忧的使命呼唤着他,他必须担当起一个老臣的责任,为百姓呐喊,为国家尽忠!他要让皇帝体察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汲取教训。

一行行凝重的诗句令我仿佛置身其中,加之诗人巧妙地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将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返乡,无奈和失意萦绕心头,他深感皇帝在排斥自己,疏远自己。

然而官场的挫折无法诗人动摇心中的理念,“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秉持忠心报国的烛照,心系国家和百姓苦楚,考虑局势的动荡,思索政策的得失,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歌颂唐太宗奠基立业的伟绩,坚信国家的未来定能中兴。

诗人赋出了自己的情怀,拳拳报国之情跃然纸上,令我为之动容。

回顾经临战场的情景,他的心情又骤然紧张,“猛虎立我前,苍
崖吼时裂。

”那奇特、险峻的山石犹如张牙的猛虎,扑面而立,让他心惊胆战!那凛冽、苍劲的强风,穿越山岩,呼啸而来,更似猛虎在怒吼,令他毛骨悚然!眼前晃动的是刀光剑影,耳畔震荡的是人喊马嘶。

比兴的手法在这里运用得惟妙惟肖,用“猛虎”暗喻山石的奇特险峻,用“猛虎的怒吼”形容穿岩而过的猛烈风声,战势的险恶与残酷向我扑面而来。

随着战事的推进,形势在好转,叛军在失败。

他“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心境也豁然开朗。

诗人在此匠心独运,用天气的转变喻指战争事态的变化,令我的心也随之起伏。

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堪称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它亦诗亦史,浓缩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起伏,是一曲忧国忧民的绝唱。

那绵绵诗雨播撒下的忧忧情怀,感召着我的心灵;那傲骨坚毅的身影,带给我无限的思考和遐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