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及消防对策

合集下载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硬质泡沫聚氨酯(PU)是一种开放式细胞聚合物,通常用于制造保温材料、填充材料、密封材料等。

它具有优良的绝热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PU 材料在燃烧时会释放有害气体和烟雾,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降低PU材料的燃烧危险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应运而生。

它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一、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基本特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是一种添加了阻燃剂的PU材料,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较高的阻燃等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燃烧等级通常达到B1级或以上,符合建筑材料的防火要求。

2.低烟雾、低毒性:在燃烧时,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释放的烟雾很少,且不含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3.耐高温性能好: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耐高温性能较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焰的热辐射。

4.抗老化、耐候性好: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具有较好的抗老化和耐候性能,使用寿命长。

二、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应用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优良性能使得它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建筑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保温板、隔热板、墙体填充材料等,提高建筑物的防火等级。

2.家具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沙发、座椅、床垫等,提高家具的防火性能。

3.交通运输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汽车座椅、车厢内饰等,提高车辆的防火等级。

4.其他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还可用于制造船舶、飞机、电子产品外壳等,提高产品的防火性能。

三、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建筑、家具、交通运输等领域防火性能要求的提高,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未来,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仍将朝着以下方面发展:1.提高阻燃等级:随着技术的进步,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阻燃等级将会不断提高,符合更严格的防火标准。

聚氨酯固化剂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一览表

聚氨酯固化剂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一览表
聚氨酯固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称:聚氨酯固化剂




纯品或混合物:混合物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主要用途:使物质凝固的加工助剂
闪点(℃):≤32℃
稳定
性和
反应

稳定性
稳定
应避免的条件
光照易聚合
应避免的物质
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黏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的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必须在有防护隐蔽处操作。
操作
与储
运注
意事

一般预防措施:严格按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注意通风和放尘,严禁火种
储存与搬运:通常商品加有阻助剂。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仓库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存储区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应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
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
呼吸保护措施: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半面式)
手防护:带橡胶手套
眼睛防护: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进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急处置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露: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或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洗刷,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危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疏散现场人员,把泄露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

聚氨酯保温板防火性能简介

聚氨酯保温板防火性能简介

聚氨酯泡沫塑料(PU)的防火等级认定1.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标准,聚氨酯达到B2级要求,添加特殊阻燃剂后可以到达B1级。

某些指标达到A级2 GB8624-1997指标不燃类材料(A级)1 A级匀质材料按GB/T5464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a)炉内平均温升不超过50℃;b)试样平均持续燃烧时间不超过20s;c)试样平均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0%。

2 A级复合(夹芯)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A。

a)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35 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2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125℃,试件背面无任何燃烧现象,b)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15,c)按GB/T 14402和GB/T 14403进行测试.其材料热值≤4.2 MJ/kg,且试件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量≤16.8MJ/m^2;d)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的全不致死浓度LCo≥25mg/L.可燃类材料(B级)1 Bl级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B1级.a)按GB/T 8626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b)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15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200℃。

c)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75.2 B2级材料按GB/T 8626进行测试燃滤纸的现象。

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

3其他标准1)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其B1等级PU材料指标,氧指数必须大于32;2)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提出PU复合风管材料指标是烟密度SDR≤25。

聚氨酯粘合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聚氨酯粘合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储运知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Ⅱ)类。瓶装或铁听。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隔离储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受损。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混合,用油灰刀刮起,倒至空旷的地方掩埋。
聚氨酯粘合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名称
聚氨酯粘合剂
英文名
Polyurethane adhesive
危化品目录
2828第25类物质
危险类别
第3.2类易燃气体
规格
本项目使用规格为PU-530
用途
用于各种制鞋材料的粘接以及塑料制品的粘接和修补。
物化性质
是一种单组分溶液型聚氨酯粘合剂。基本无毒。
危险、危害特性
易燃。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蒸气能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催泪效应,液体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急救: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和水冲洗,对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须就医治疗。皮肤接触用溶剂擦清,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聚氨酯燃烧温度

聚氨酯燃烧温度

聚氨酯燃烧温度
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是一类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等原料制备的聚合物。

聚氨酯的燃烧温度取决于其具体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因为不同类型的聚氨酯可能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质。

一般而言,聚氨酯在高温下会分解并燃烧。

通常,它的燃烧温度在500°C 到600°C 之间,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具体配方和制备工艺而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聚氨酯的燃烧可能会释放有害气体和烟雾,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火灾,并在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处理聚氨酯制品。

此外,根据具体的应用和环境要求,可能会有阻燃剂等措施用于改善聚氨酯的阻燃性能。

聚氨酯保温应急预案范文

聚氨酯保温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确保聚氨酯保温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因聚氨酯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聚氨酯保温材料的施工、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以及因聚氨酯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1.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班组长2.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安全负责人副组长:技术负责人成员:消防员、医护人员、物资保障人员、疏散引导人员等四、预警与监测1. 预警信息来源(1)聚氨酯保温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信息;(2)施工现场环境监测数据;(3)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4)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2. 预警信号(1)聚氨酯保温材料供应商通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2)施工现场环境监测数据异常;(3)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发现严重问题;(4)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五、应急处置1. 火灾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2)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到现场,展开灭火行动;(3)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避免人员伤亡;(4)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火势蔓延;(5)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 爆炸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2)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紧急疏散;(3)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避免人员伤亡;(4)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爆炸物扩散;(5)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3. 其他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2)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3)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避免人员伤亡;(4)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事故扩大;(5)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六、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1)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2)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3)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追究相关责任。

2. 事故善后处理(1)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保障其合法权益;(2)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3)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秩序。

简述塑料的燃烧性和火灾的扑救方法

简述塑料的燃烧性和火灾的扑救方法

简述塑料的燃烧性和火灾的扑救办法1 导语塑料具有质轻、抗腐蚀性强、绝缘性能好、可塑性强等特点,可以代替玻璃、钢材、木材、陶瓷、纤维等,因此,自二战以来,塑料的生产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种类和品种也越来越多。

今天,塑料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塑料除应用于日常生活外,还是优良的电器材料,有的塑料如聚氟乙烯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材料;有些塑料如聚碳酸酯、聚砜等可代替金属材料,制造各种机械零件、仪器、仪表等。

塑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消防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面对一些老问题(如塑料发生火灾后产生的烟和有毒气体等),又要解决一些新问题(如燃烧的焦油或液滴),因此需要对塑料的燃烧性能及如何扑救塑料火灾做进一步研究,以防止发生火灾及发生火灾后能迅速有效的扑救。

2 塑料的种类塑料是以天然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塑化成型的聚合物,是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组成的一类人造材料。

从分子结构来讲,塑料是以碳原子链为基础的特大分子,联结在碳链上的,通常有氢原子和各种基团,基团中可能含有氧、氯、氟和少数其他原子,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还根据不同需要加入增塑剂、着色剂、固化剂等添加剂。

在材料分类中,塑料属于非金属材料中的聚合物。

聚合物共分三个类别:弹性体、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

弹性体就是一般所指的“合成橡胶”,其特征是具有弹性或类似橡胶的特性,其燃烧特征类似于天然橡胶。

一般所说的塑料即指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所谓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是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能变化情况来划分的。

顾名思义,塑料是具有可塑性的物质,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规定的形状,而当降温、去压时,仍能保持所改变的形状。

热塑性塑料受热后软化或变形,冷却时凝固,可以反复加热、处理,不能使其固化而永久定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高聚物;热固性塑料定型后再受热时不会软化,有永久定型即最终形态,不能反复加工成型,如酚醛树脂。

聚氨酯保温材料至火灾案例

聚氨酯保温材料至火灾案例

聚氨酯保温材料至火灾案例一、上海火灾大楼所用保温材料燃烧迅速产生剧毒气体2010年11月15日下午2点,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火灾导致53人遇难,70多人受伤,另有40多人失踪。

这是今年以来上海市伤亡人数最大的重大高层建筑火灾。

据了解,起火高层公寓正在实施节能保温的外墙施工。

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召开全体会议,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事故暴露出五个问题,其中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是导致大火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朱力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大楼外立面上大量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燃烧速度快产生剧毒氰化氢气体,是导致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他建议,尽快禁止上述材料使用,选出耐火替代品。

17日,记者在上海火灾大楼里捡到一块外墙保温材料,在随后的燃烧试验中,燃烧速度非常快,并释放出浓烟,加速火势蔓延。

这块威力巨大的材料到底是什么?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聚氨酯。

二、南通第一高楼火灾原因:切割钢筋引燃保温材料2010年6月3日上午,记者从南通市公安消防部门获悉,备受关注的“5·31”“南通第一高楼”——中南汇泉国际广场大厦火灾原因已初步查明认定,起火原因为电焊工切割钢筋引燃外墙保温材料。

2010年5月31日下午15时25分,南通市中南汇泉国际广场在建时发生火灾。

南通市公安消防支队迅速调动24辆消防车、124名官兵赶到现场扑救,确保无人员伤亡。

火灾发生后,南通市公安消防支队会同市安监局、公安局等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工作。

经现场勘验、调查讯问以及物证鉴定,初步认定起火部位为该大楼36层西南角立柱处,火灾烧毁了部分幕墙和外墙保温材料,过火面积约370平方米。

火灾原因系电焊工王某在切割36层西南角立柱上的钢筋时,产生的火花引燃外墙保温材料。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约为12万元。

通过询问,消防部门认为此次火灾成因有两点:一是电焊工王某在切割立柱上的钢筋时,未检查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同时建筑公司安全员未能落实必要的消防安全监护措施,导致发生火灾;二是装饰公司在外墙保温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了燃烧性能为B2级(可燃)的保温材料,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正好二步高,每步1170m左右,绑扎扫地杆、护身栏杆及立护网,用8#铅丝将脚手架与现浇混凝土柱上的对拉扁铁及与预留钢筋环拉结牢固,从2层开始,每4层在室外挂一悬挑式安全网保护。313 预制C20混凝土板,因场地有限,采取叠层施工法,将10块板重叠浇筑,在每块板下边铺塑料布或锯末隔离。314 东南角2~5层补角,在八字角挑板的上面,两侧及正面各设3个后埋件,用M12×100膨胀螺栓固定,将2675mm长的4根∠50×5焊在后埋件上,挑出长度为275mm,上、下沿正面分别焊接1270mm长∠50×5的两根,880mm长∠50×5两根将挑出的角钢连成一体,焊接<615@150双向钢筋,使角部增加200mm;支模采用木模,先吊底模,再支侧模,浇筑C30混凝土进行补角与6~20层的异形角一致。4 聚苯保温板及装饰施工411 制作钢筋挂件,将200mm长的<6钢筋弯90°成L型,短边长60mm,长边长140mm,12#铅丝挂钩和钢筋挂件形状大小一样成L形。412 八字角框架按860mm×800mm分档放线,垂直方向4档5个点,水平方向10档11个点,共55个点,将L形钢筋挂件与L形12#铅丝挂钩焊在距顶部下50mm,距地面上50mm,中间3根,焊接方法将L形钢筋挂件与L形12#铅丝并在一起,将短边60mm满焊在角钢上,长边140mm朝室内。413 在预制板墙上浇水湿润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泥重量的3%~5%TG胶)。抹1∶3∶9混合砂浆10mm厚,只露挂件和挂钩。414 将二层50mm厚聚苯板分层挂在L形钢筋挂件上与L形12#铅丝挂钩上,注意一层缝隙错开。水平方向用5根7870mm通长<6钢筋压牢,用22#铅丝将钢筋绑牢。415 在聚苯板外挂10mm×10mm网眼铅丝布,用22#铅丝绑在L形钢筋挂件和L形12#铅丝挂钩上,垂直方向用11

根3430mm长<6钢筋压牢,将12#铅丝弯起压牢,使铅丝网、聚苯板与角钢连成整体。416 室内抹灰用1∶3∶9混合砂浆打底10mm厚,1∶3∶9混合砂浆中层10mm厚,1∶3∶9混合砂浆找平层8mm厚,矿棉白灰罩面2mm厚,满刮腻子三道,刷106涂料三遍;室外装饰贴瓷砖。5 结语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配合,满足了建筑使用功能和要求,节约了资金,加快了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收稿日期] 2002-09-09[第一作者简介] 武喜明,男,1948年12月生,山西榆次人,工程师,从事建筑施工工作。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及消防对策司 戈 王健民2(11哈尔滨工业大学 150006; 21黑龙江省消防局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通过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火灾危险性的分析,结合典型火灾案例,提出了在冷冻、冷藏库(间)建筑和通风、空调管道等部位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隔热材料时,应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 聚氨酯;火灾危险性;消防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TU5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6864(2002)04-0060-02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polyurethaneresin)泡沫塑料的简称,其导热率仅为软木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40%左右,有足够的强度、耐油性和粘接能力,是优良的隔热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用包扎品、工业环境实验室、建筑通风、空调管道以及食品行业冷冻、冷藏库(间)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坚硬性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还可以用于建筑物绝缘结构。但是,在使用中如不加以注意,极易引发火灾事故。2000年4月22日,山东省青州市的丰旭实业有限公司肉食鸡加工车间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20人受伤的特大恶性事故,经公安消防机构查明,火灾原因就是日光灯镇流器过热,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所致。1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以聚醚或聚酯树脂为主要原料,与异氰酸酯定量混合,进行发泡制成的一种发泡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热力学方面的参数在许多文献资料上都未提及。111 测试数据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对从一起火灾现场提取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的测试分析[1],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聚氨酯

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性。对试样用水平燃烧法测试燃烧速度,试件尺寸125mm×12mm×12mm,在燃烧过程中有大量的烟产生,并有卷曲,试件燃烧长度超过100mm,试件燃烧速度为265mmΠmin(按GB2408-08)。

测试试件氧指数数值,试件尺寸150mm×6mm×6mm,测试结果为2314。对试件进行热重分析,温升速度40℃Πmin,空气流量40mlΠmin,试件质量214141mg。试件在达到85℃前失重约116%(可能为吸附湿气);在达到116℃时开始失重,到398℃

06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002年第4期(总第90期)时共失重4411%,其中250~341℃期间分解剧烈;在660℃时全部烧尽,无残留物。112 分析结构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构:聚氨酯泡沫塑料火灾危险性主要是热稳定性差、延燃性强,受热易分解出HCN、醚类、酯类等可燃挥发性气体,容易引起火灾事故。而且,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点很低(为90至120)、燃烧速度极快;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熔滴现象,使火灾迅速扩大,不易扑救[2]。2 典型火灾案例分析1975年5月11日,北京火车站设备层由于电线短路产生的火花引燃中央空调系统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隔热层,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通过送风管道迅速蔓延到100多米外的贵宾候车室。当时,由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率领的友好代表团正要乘火车去山西省大寨参观,造成了不好的政治影响[3]。2001年10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森鼎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发生特大火灾,造成7900平方米的建筑全部烧毁,市场内业户商品也付之一炬,仅有据可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将近500万元。火灾原因是焊接引燃屋顶拱形钢板内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火灾发生在上午10时30分左右,由于火势发展极为迅速,几分钟内突破了2个防火分区、蔓延到全部建筑。据现场人员陈述,熔融状态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像雨点一样从屋顶滴落,火灾自动报警设施还没来得及探测火灾、发出警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没来得及喷水灭火,就被烧毁。3 消防安全对策311 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化势在必行按照国际标准,投入市场的聚氨酯泡沫塑料都必须属于阻燃产品,必须经权威部门检测鉴定认可并取得证书,各类产品上的“阻燃”标签必须注明检测机构和认证号码。如没有上述标志,不得投入市场,不准用作建筑材料、工业产品包装材料,也不准用作冷藏建筑、冷藏设备和通风空调设备的保温、隔热和吸声材料。随着我国加入WTO,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防火阻燃方面必然要与国际接轨。否则,我国的产品很难与国外产品竞争;同时,也会增加使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造成更严重的火灾损失。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化,从技术上并不困难。只要在辅料中增加一定的阻燃剂、在配方中删除若干毒性成份,应可以达到阻燃标准。虽然成本增加10%左右,但阻燃型产品在1000℃时只炭化不燃烧,而且不延燃,离开火源3秒钟后炭化即停止。312 限制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使用公安部《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指出:“建筑消防设施、防火材料等必须选用经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国家核发生产许可证或者国家消防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冷库设计规范》(GBJ72-84)第31311条规定:“隔热材料的选择,易为难燃烧或非燃烧的材料”。第313125条规定:

“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时,其相交处宜设防火带;外墙内每层楼面处宜用非燃烧隔热材料作水平防火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712110条规定:“冷库采用泡沫塑料等可燃烧材料用墙体内的隔热层时,宜采用非燃烧隔热材料做防火带。防火带宜设置在每层楼板水平处。冷库阁楼层和墙体的可燃保温层宜用非燃烧体墙分隔开。”《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规定:重要的公共场所、火车站、汽车站的候车室、影剧院、会堂、礼堂、音乐厅、体育馆以及大型商场的内装修禁止采用未达到B1级阻燃要求的聚氨酯泡沫塑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定》(GB50045-950)规定: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接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4 结语针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技术人员以及公安消防机构的建筑消防设计审核人员、灭火人员对聚氨酯泡沫塑料潜在的危险性应有正确的认识。411 明确聚氨酯泡沫塑料如不进行阻燃处理,属于可燃材料,使用范围应严格控制。412 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使用过程中,应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周围的火源、热源,消除有可能导致聚氨酯泡沫塑料发生受热分解的隐患。413 在扑救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的建筑火灾时,针对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情况,应加强对消防人员的个人防护。

参考文献[1] 祁晓霞,王宁,李方敏1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对策〔J〕1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10):17

[2] 公安部消防局1防火手册[M]1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720[3] 王铭珍1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火灾趋势———聚氨酯涉案增多[J]1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10):181

[收稿日期] 2002-06-08[第一作者简介] 司戈,男,1971年1月生,吉林市人,工程师,现从事公安消防工作1

讲究质量 读者至上 欢迎投稿 欢迎刊登广告

16司 戈等: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及消防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