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蛋鸡提高蛋壳质量的营养措施

蛋鸡提高蛋壳质量的营养措施
蛋壳质量直接决定着蛋的破损率,并影响蛋鸡生产效益。
影响蛋壳品质的营养性因素主要有日粮中钙、磷含量及其比例,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电解质平衡等几个方面。
要提高蛋壳质量,应采取以下营养控制措施:
保证钙的摄入量及钙在体内的存留时间考虑到钙的蛋鸡体内存留时间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在日粮钙含量达到理论标准时,还必须保证钙质饲料的颗粒度(8~l2目为好),使之适宜于鸡吸收利用。
实验证明:采用含钙3.5%~4%的全粉料日粮,鸡食后钙在体内存留量仅为5O%。
由于蛋壳-般是黄昏时开始沉积,这样鸡在夜间根本得不到足够的钙质补充,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饲喂全粉料日粮时,蛋壳质量普遍较差的原因。
可采用下午3时以后补充占日粮l%~l.5%的钙粉粒加以克服。
控制有效磷含量及钙磷比例蛋鸡日粮中有效磷含量维持在O.4%左右,钙磷比例为4∶l至6∶l时,蛋壳质量较好。
而有效磷含量过高(O.45%以上),则会引起钙相对不足,出现高磷低钙现象。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d3是蛋鸡体内钙磷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它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转换,可在-定程度上克服钙磷比例不当。
-般每千克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OOO~25OO国际单位。
日粮中维生素
d3不足、失效或存在其他干扰维生素d3代谢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或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过高时,蛋壳质量均明显下降。
在高温条件下,维生素c能够增加甲状腺活动,促进钙的代谢,稳定
1。
蛋壳变硬的方法

蛋壳变硬的方法一、蛋壳的结构蛋壳是由钙质和其他矿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
了解蛋壳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找到蛋壳变硬的方法。
二、影响蛋壳硬度的因素蛋壳的硬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环境、遗传等。
下面是一些影响蛋壳硬度的因素:1. 饲料饲料中的钙和磷是蛋壳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饲料中的钙和磷含量对蛋壳的硬度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供足够的钙和磷,帮助蛋壳变得更硬。
2. 环境蛋壳的硬度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蛋壳的形成和硬化。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蛋壳的质量下降。
3. 遗传蛋壳的硬度还与鸡的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鸡种或品系具有较硬的蛋壳基因,因此通过选育可以获得更硬的蛋壳。
三、蛋壳变硬的方法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蛋壳变硬:1. 合理饲料配方饲料中的钙和磷含量要充足,可以通过添加矿物质或调整饲料配方来实现。
此外,饲料中的维生素D也对蛋壳的形成和硬化有促进作用。
2.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蛋壳的硬度很重要。
鸡舍的温湿度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蛋壳产生负面影响。
3. 培育硬壳鸡种选择具有较硬蛋壳基因的鸡种进行繁育,可以获得更硬的蛋壳。
这需要进行长期的选育工作,选择蛋壳质量好的个体进行交配。
4. 补充钙质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钙质补充剂,可以提供额外的钙质,有助于蛋壳的硬化。
但要注意补充的钙质量要适度,过量的钙质反而容易导致鸡体内钙磷代谢失调。
四、注意事项在帮助蛋壳变硬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均衡饲料配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要均衡,不仅要注重钙和磷的摄入,还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充足供给,以确保鸡体的整体健康。
2. 控制环境条件保持鸡舍的适宜温湿度,注意通风换气,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蛋壳产生不利影响。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鸡蛋的蛋壳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蛋壳质量差的鸡蛋,可以进行分级处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蛋鸡蛋壳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蛋壳 主要 由无机 物 ( 占整个 蛋壳 的 9 %~ 7 和有 约 5 9 %)
机 物 ( 占蛋 壳 的 3 5 组 成 . 约 %~ %) 无机 物 中 主要 是碳 酸 钙 ( 占 9 %) 约 5 和少量 的碳 酸镁 、 酸 钙 、 酸镁 ; 磷 磷 有机 物 中主
要 为 胶 原 蛋 白 和 黏 多 糖 , 其 中 约 有 1% 的 氮 、. 的 硫 。 6 35 %
1 蛋壳 的组成 与结构
皮质类 固醇和可 的松 等激素 水平 的增高 . 加 了矿物 质 由 增
肾脏 中 的排 出量 . 蛋壳颜 色变 浅 , 使 蛋壳变 薄 。
2 . 疾病 当前 引起 产蛋率 下降和蛋壳质量 变差 的疾病 .4 2
有输卵管炎 、 非典 型新城疫 、 传染性 支气管 炎 、 蛋综合征 、 减 禽流感 、 支原体病 等。 研究 表明 , 当蛋鸡感染输 卵管炎后 , 病 原体能使蛋壳 腺体合 成和分泌钙及 色素的机能 部分或 完全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4 5 9 (0 0 — 0 0 0 1 0 — 0 02 1 16 0 2 — 2 o
当前 . 随着 蛋鸡 产业 的蓬勃 发展 . 人们 对 鸡蛋 品质 的
降低 。高 湿度能 够加 重温度 对蛋 鸡造成 的不 良影 响 . 温度 较 高时 . 相对 湿度 的降低 能使 蛋壳 品质得 到改善 。 222 光 照 青 年 母鸡 的光 照 时 间及 强度 能 够 间接地 影 .. 响蛋壳 质量 。产蛋鸡 的最适 光照 为 l~ 6小时, . 照不 2l 天 光 足或不 规律 . 会对产蛋造 成不 良影 响。 照由 1 都 光 6小时/ 天 增加 到 1 9小 时, . 壳 蛋 的 发生 率 会 大 大提 高 : 天 破 光照 时 间过 短会抑 制性 激素 的分泌 , 而抑制 排 卵和产蛋 。 从 223 应激 .. 无论何 种应 激都 会 引起鸡 体 内的 肾上腺 素 、
改善种鸡产蛋后期蛋壳质量下降和蛋重的对策

改善种鸡产蛋后期蛋壳质量下降和蛋重的对策一、基本情况蛋种鸡随着日龄的增长,尤其是到36周龄以后,蛋壳质量呈下降趋势,55周龄以后可能导致薄壳蛋、沙皮蛋、畸形蛋比例增加,同时,产蛋后期由于产蛋率下降,使得蛋重变大,甚至超标,种蛋合格率下降,影响孵化质量。
虽然产蛋后期蛋鸡老化,种蛋质量稍微变差不可避免,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种蛋蛋壳质量变差,蛋重超标,对于企业而言,将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改善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种蛋出现的这些问题,那么带给养殖者们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
二、影响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和遗传、日龄、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和疾病等非营养性因素,还有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性因素。
在产蛋高峰期受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的侵害或者产蛋后期正在发病的鸡群,可能引起输卵管受损,导致产蛋后期输卵管合成蛋壳功能降低,钙质沉积不均和不全,蛋壳质量变差。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不能满足鸡群需要时,可能引起同样的问题。
高温环境应激能引起鸡只分泌功能紊乱,造成输卵管机能障碍,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
日龄因素导致蛋壳变差虽然不能避免,但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由此带来的损失。
改善蛋壳质量的措施很多,经验证,在实际生产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改变饲喂方式:早上喂全天料量的五分之二,中午十二点清空料槽3小时,下午喂全天料量的五分之三。
由于蛋壳大多在夜间形成,并且夜间鸡群不进食,如果不能采食足够多和足够大颗粒的钙质,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而下午提高喂料量,或者下午在料槽中额外撒一层大颗粒石粉,就可以满足产蛋高峰后期鸡群产蛋的需要,能够显著提高蛋壳质量。
三、影响产蛋后期蛋重的因素及对策在实际生产中,蛋鸡饲养后期采食量逐渐提高,产蛋率逐渐降低,导致蛋重偏大,不利于种蛋的孵化。
蛋重与开产体重成正相关关系,开产体重越大,蛋重就越大。
从营养角度分析,蛋重大小受到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胱氨酸、能量、脂肪及亚油酸等摄入量的影响。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蛋壳质量是衡量鸡蛋的重要指标。
蛋壳质量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鸡蛋蛋壳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品种、日龄、疾病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蛋壳;质量;鸡蛋;对策;影响因素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张精海(山东省邹平市黛溪街道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200)收稿日期:2023-06-2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47家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蛋壳质量问题可造成每年10%~15%的经济损失。
蛋壳质量下降会导致种蛋孵化率降低。
销售过程中蛋壳颜色、比重、大小、完整性等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因此,研究鸡蛋蛋壳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鸡蛋的结构鸡蛋蛋壳从内到外共有5层结构,分别为内膜、外膜、乳头层、栅状层和蛋壳膜。
不同结构的主要构成元素不同。
例如,乳头层主要构成元素为锰元素;栅状层主要构成元素为镁元素和碳酸钙。
乳头层和栅状层共同决定鸡蛋蛋壳的厚度和硬度。
一个质量良好的蛋壳应衡量多个指标。
例如,厚度、强度、变形值等。
正常蛋壳厚度应维持在0.3mm 左右,蛋壳越厚,破损率越低。
蛋壳强度值在6~8磅左右,且强度越高,质量越好,破损率越低。
变形值通常情况下维持在15~16μm 。
2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2.1环境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
蛋鸡适宜生长温度在20~25℃左右,鸡舍内环境温度超过30℃时,蛋鸡表现为呼吸加快、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蛋重减小、蛋壳变弱、表面粗糙、破蛋率增加。
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蛋鸡采食量增加、蛋重增大、蛋壳变薄、破蛋率增加。
另外,光照时间和强度也会影响蛋壳质量。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蛋壳质量下降。
若蛋壳形成前光照强度和时间增加,会导致蛋壳表面暗纹数量增多。
因此,光照强度低利于蛋壳的形成。
除此之外,鸡舍内环境湿度大、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等也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2.2日龄刚开产的蛋鸡产蛋量低,蛋壳小、薄,容易出现破蛋。
鸡蛋壳质量不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doc

鸡蛋壳质量不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概述:鸡蛋的蛋壳质量不好,颜色发白,有软壳蛋、焦壳蛋、黑斑点蛋、畸形蛋等,实质上是各种病引起的鸡输卵管炎症,导致上皮细胞分泌色素受阻,钙磷利用障碍而产生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因素
褐壳蛋鸡如发生了新城疫(ND)、传支(IB)、传喉(IT)、流感(AI)、减蛋综合症(EDS-76)、大肠杆菌(E.Coli)、球虫病、细菌性肠炎、输卵管炎等疾病就会出现产白壳蛋的现象;
2、使用药物或疫苗不当
如使用磺胺类药物、抗球虫药球净(尼卡巴嗪)及大剂量的驱虫药丙硫咪(30mg/kg体重),长时间使用氯霉素等或使用传支H52中毒,新城疫I系中毒,传喉疫苗等方法不当,均会引起产白壳蛋的现象。
3、应激因素
1)气候突变;2)突然停电或惊群;3)冷热应激;4)噪音过大;5)突然改换饲料,无过渡期;6)免疫应激主要是在产蛋高峰期,使用了大剂量疫苗;7)环境应激(通风不良,环境条件差);8)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突然变化。
4、营养因素
饲料中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磷含量过高。
另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如霉菌、化工原料等,亦能影响到蛋壳的颜色。
5、遗传因素
蛋鸡的品种是否纯正,有无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等。
解决办法:
①采取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②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肠炎、输卵管炎;
③避免使用对产蛋有影响的药物;
④使用优质的饲料;
⑤选择合格的苗鸡;
⑥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的发生;
⑦发生后迅速查明原因,有针对性的治疗;
⑧V AD3粉加倍,加0.05%金霉素,多维素加倍,一起拌料7-10天。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何萍1,杨福存2,詹涛3,李勇41.云南省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通海 652799;2.云南省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99;3.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通海 652701;4.云南省通海县畜禽改良站,云南通海 652799摘要蛋鸡蛋壳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蛋鸡的品种、日龄、产蛋时间、饲粮营养、管理水平、药物和疾病等因素,都会对蛋鸡的健康发育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下降,给蛋鸡养殖收益带来较大的损失。
为此,本文根据蛋壳的结构特点,对影响蛋鸡蛋壳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改善蛋壳质量的对策:提高蛋鸡的饲养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免疫、加强疾病防控、合理使用维生素或者鱼肝油等添加剂。
通过这些以期提高蛋壳质量、促进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为蛋鸡养殖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鸡蛋;蛋壳质量;影响因素;对策;经济效益随着蛋鸡养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发展,自动化的养殖、运输、捡蛋和收蛋装备被大量投入到生产当中,虽然极大提高了蛋鸡养殖生产的效率,但是鸡蛋的破损率也出现大幅提高。
据统计显示,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场中鸡蛋的破损率达到3%~10%,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鸡蛋的品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致病微生物污染鸡蛋的几率。
而造成不同养殖场鸡蛋破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蛋壳质量,在实际生产当中,蛋壳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蛋壳变薄、蛋壳的颜色发生改变(如褪白)、畸形蛋、软壳蛋以及沙壳蛋等,每年我国能够产生145万t的残次蛋品,直接造成约60亿元的经济损失[1]。
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较多,与蛋鸡养殖场的日常管理、饲料搭配、营养摄入水平、蛋鸡的品种、日龄以及疾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减小劣质蛋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养殖场应分析常见的蛋壳质量不好的原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加以改善。
1 鸡蛋壳的结构鸡蛋壳由内到外可以分为5层结构,分别为蛋壳内膜、外膜、乳头状锥形层、海绵层(或者栅状层)以及蛋壳腺。
鸡蛋壳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鸡蛋壳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一、鸡蛋壳薄的原因导致蛋鸡蛋壳薄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导致蛋鸡蛋壳薄的6个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鸡,蛋壳质量不同,如土种鸡蛋壳较厚,外来品种鸡蛋壳较薄,易破。
昕以,可用选种手段提高品种的蛋壳厚度,减少破蛋率。
2、产蛋时间一般鸡场上兰8时左右饲喂,白天血钙浓度高,蛋鸡在产蛋过程中钙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
而上午10时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夜间母鸡多处于休息状态,采食量很少,血钙浓度较低,所以上午产的蛋一般蛋壳较薄。
3、连续产蛋母鸡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产蛋,易导致生理机能衰退,常使蛋壳变薄或产软壳蛋。
昕以,提高饲料质量,增加动物蛋白质饲料,加强饲养管理,促使蛋鸡尽快恢复生理机能,才能确保鸡群正常产蛋。
4、甲状腺机能失调鸡体内甲状腺机能失调,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从而产薄壳蛋或软壳蛋。
喂3~5天甲状腺素片能很快使蛋壳变硬。
5、换羽母鸡换羽期间生理变化较大,也会使蛋壳变薄,破蛋增加。
因此在换羽期要用整粒大麦供鸡自由采食3~5天,可加速人工换羽,很快恢复产蛋并提高蛋壳质量。
6、年龄影响一般较老的母鸡生的蛋较大,但蛋壳相应较薄。
因此,一般蛋鸡喂养2年为宜。
二、应对措施1.降低环境影响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鸡舍内氨的浓度。
春季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
所以温度升高时应注意降温,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
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浓度,也有利蛋壳质量的改善。
要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2.矿物质元素要适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
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蛋壳能保护蛋的内容物不受损害,同时也可以减少蛋在保存、包装和运输中的破损。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鸡的迅猛发展,因蛋壳质量不佳而造成蛋鸡业的经济损失显得尤为突出。
蛋壳质量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养鸡业的重视。
因此,对蛋壳质量降低的原因进行剖析,研究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蛋壳质量的方法,对蛋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因素及改善措施钙钙是蛋鸡营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
一般认为含钙30/6---40/u的日粮是适宜的。
试验证明母鸡对日粮中钙的存留率仅5{10/0 ,即摄入3.6g钙只能存留1.8g D蛋壳在子宫中进行钙化的时间长达20h之多,而一般饲养条件下母鸡仅有18h可在肠道中吸收钙,蛋壳的钙化又多半处于夜间。
因此,除供给产蛋母鸡足量的钙补,还应注意钙源的利用率及补钙时间。
生产中为使蛋壳完全钙化,产蛋的鸡饲料中应有 3.7%的钙,在产蛋末期应增至4%,应使用颗粒较大的碳酸钙,最好是不同粒度的混合使用。
补钙时间在下午3:00以后,可以增加钙离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蛋壳强度和厚度。
磷蛋壳中含磷较少,约20mg。
磷主要决定蛋壳的弹性和韧性。
蛋鸡普通日粮中的含磷量大约是饲料5一6合长启,且其中只有30%左右的磷被利用。
所以,对蛋鸡来说,计算日粮配方时,必须考虑有效磷的含量。
蛋鸡日粮中有效磷含量应维持在0.35%--OA%范围内。
生产中应注意产蛋鸡对磷的需要十分敏感,日粮中有效磷不足或过多超过0.45%)均会造成蛋壳质量不佳。
维生素维生素D3维生素D3是影响蛋壳厚度及蛋壳强度的重要因素,因为维生索D3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
其基本功能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清中的钙磷水平。
如果维生素D3缺乏会使蛋壳薄而脆。
但蛋鸡日粮中维生素几含量过高,会产生全身中毒现象。
在蛋鸡饲料中加入2000-2500IU/kg的维生素03.便可确保最高产蛋量及良好的蛋壳质量。
维生素C维生素C对蛋壳的稳定性有良好影响,高温下能增加甲状腺的活动,促进钙的代谢。
实践证明,通过补加维生素C不仅能改善蛋壳质量,而且能提高产蛋率。
在高温季节,补充维生素C50100mg/kg饲料,能减少蛋壳变薄现象。
矿物质锰家禽对锰的需要比哺乳动物要高。
这是由于家禽对锰的利用率较低,而且体内的沉积率较低。
在饲料中,一般均不考虑基础日粮中锰的含量,而必须另外添加锰源性物质以补充锰。
为维持较好的蛋壳质量,至少应添加锰50一70mglkg饲料。
镁镁对蛋壳强度的影响是间接的,因为蛋壳的无机成分包括了差不多等量的镁(0.90/0)及磷。
产蛋鸡日粮若缺少镁,血浆内镁及钙浓度亦相继减少,结果导致蛋壳变薄,产蛋量下降。
相反高镁(〕0.56%)影响鸡的采食量、产蛋量,导致蛋的破损率提高。
适宜的镁水平为或稍高。
一般产蛋鸡饲料配方内所包括各种成分的天然镁含量大致能满足其需要,因此,不需要特别添加镁。
锌蛋壳在体内钙化过程中需要磷酸醉酶,而锌是此酶的主要成分之一。
蛋鸡缺锌,碳酸配酶活性就降低,从而影响蛋壳形成,一般认为产蛋鸡必须摄取的锌才能保证蛋壳正常。
锰和锌在体内代谢关系密切,高锰抑制锌的吸收,从而影响蛋壳质量。
日粮中锌、锰的适宜水平为50mglkg和钠和氛日料中钠和氯过量或两者比例不适当,都会破坏机体酸碱平衡,钠离子适宜范围是0.14%一,抓离子适宜范围为0.2M--Q甲24%.日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代替普通盐是提高蛋壳质量的较好方法。
影响蛋壳质量的非营养因素及改善措施甲I热应激蛋鸡的产蛋适温为1320℃,蛋鸡经常处于22℃以上时就会引起产蛋减少、蛋壳变薄、而.且温度越高影响越大。
鸡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生理保护性反应:呼吸加快、血液pH值升高,血浆COz浓度下降、采食量下降、钙的进食量不足,刺激机体动用骨骼中的钙,导致低血磷症,进而阻碍产蛋鸡蛋壳分泌腺的碳酸钙的形成,引起蛋壳质量下降。
在鸡遭受热应激时,增加鸡呼吸空气中的C02浓度,或者在饲料中加0.1 0lw--0.15%碳酸氢钠和一1.0%的氯化按来调节鸡体液的酸碱平衡,可以改善和提高蛋壳质量。
另外,Vc能增加甲状腺的活动;促进钙的代谢和钙从骨骼中分泌出来,使血浆中的钙含量增加,从而提高蛋壳强度,改善蛋壳的构成。
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以50mglkg日粮为宜。
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时间短,就会产软蛋壳,所以必须保证产蛋鸡光照14h/d 以上,以获得丰富的介。
生产实践中,可实行非全天性的光照制度,如在产蛋高峰期和产蛋末期应用较长时间光照,可以明显提高蛋壳厚度、强度和蛋白比重。
这种光照制度由于使产蛋的间隔时间延长,从而延长了蛋壳快速沉积钙阶段的时间,蛋壳的钙化更接近于鸡肠道中钙离子主动吸收期。
光照强度以5一101x为宣,有利于蛋的形成和蛋壳的钙化。
年龄因素产蛋鸡随着年龄的增加,蛋重增重、蛋形加大。
而沉积于蛋壳上的钙一直是恒定的或仅是少量增加的,因此蛋壳变薄、蛋壳百分比和蛋壳强度下降。
如随着产蛋期的增加,逐渐降低蛋白质水平,同时均匀地提高钙水平,则可提高蛋壳质量。
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蛋壳质量存在一定的的差异。
高、低蛋壳强度的鸡对形成蛋壳的钙的利用率不同,增加饲料中的钙不能改变各品种间的相对差异。
育种场在对种鸡选择时,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要偏重于选择腿短或者两腿间距小的种鸡,对畸形蛋比率高的种鸡要予以淘汰。
产蛋时间不论鸡的品种、年龄,在14:00一17:00时所产的蛋,其蛋壳品质较好,多数裂纹蛋产于早晨。
蛋鸡对钙的吸收受自身生理规律的影响,一般鸡在蛋产出后S二10h内不需要钙质,只是到了蛋壳形成时才需要大量吸收钙,而鸡木身对钙的存留能力又有限,多余的则很快排除体外。
所以,养鸡生产中应注意适时补钙。
疾病与药物影响蛋壳质量的疾病,主要是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瘟、减蛋综合症、大肠杆菌病等。
在发病期间,常见有畸形蛋、软蛋壳、薄皮蛋、皱纹蛋、浅色蛋等。
当病原体侵入子宫和输卵瞥时,输卵管戮膜发炎、水肿、充影响蛋壳质量的疾病,主要是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瘟、减蛋综合症、大肠杆菌病等。
在发病期间,常见有畸形蛋、软蛋壳、薄皮蛋、皱纹蛋、浅色蛋等。
当病原体侵入子宫和输卵瞥时,输卵管赘膜发炎、水肿、充血、出血,蛋壳膜变形坏死、严重时增生,有较多的淋巴细胞侵润,导致蛋壳形成受阻、钙质沉积不匀,出现沙皮蛋、薄皮蛋,同时蛋内品质也受影响。
另一方面,疾病可导致脑垂体分泌的功能下降,失去平衡,抑制了卵泡、输卵管、子宫的正常活动。
在药物方面,抗微生物药、碘胺类药、99虫剂基本不影响蛋壳质是。
金霉素、青霉素、土霉素还可以提高蛋壳的比重、减少破损蛋的比例。
但是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注射疫苗,常常导致鸡产软蛋、薄壳蛋或畸形蛋。
这主要是蛋壳腺的碳酸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而引起的。
所以,某些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会影响蛋
壳质量,生产中应正确用药,产蛋鸡在治疗疾病时,宜用抗菌素替代磺胺类药物,各种疫苗应在开产前2个月左右按种完毕。
设备产蛋鸡舍设备状况影响蛋壳质量。
鸡笼结构、鸡笼排列方式、集蛋系统和盛蛋容器都对破蛋率有影响,笼底坡度过陡,蛋流动太快,冲击力大,容易被碰破。
笼底坡度过缓会延缓蛋的滚出,蛋往往被鸡踩破,笼底最适斜度为7-8℃。
实验表明,笼底铁丝直径为2mm左右时破蛋率最小,铁丝越粗破蛋率越高。
笼底网眼为的破蛋率高于网眼为2Sx50mm的破蛋率。
所以生产中选择适宜的产蛋鸡舍设备可明显降低破蛋率,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牧康网:中国兽药电子商务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