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特点与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技巧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技巧

的方法 ,即顺 着水稻倒 伏 的方 向割进 。同 时应调整 降低收 割
石块 等坚硬 物体 ,有 无较深 泥
具 ,或造成 “ 陷机 ”现象。
半喂入 联合 收 割机 一般 均 的高度 ,但 割茬不 低于 5 m。 c
以割 刀不 “ 土” 为宜 ,防止 吃 实 际收割作 业 时应 注意 采取 正 割刀 “ 土”加剧 磨损 。收割 吃
脚部位 ,以避免 作业 时损伤机 为液压转 向 ,比较方便 灵 活 。
二、收割速度的选择

确 的方法 ,以防止 转 向磨擦 片 时 以 “ 割进 、直退 、再割进 ”
般收 割机 作 业 时均用 四 的 磨 损 加 剧 ,延 长 其 使 用 寿 的方法为佳。
3 O
机 天 手 地
’ GOEl 爿 fNNYl^ 2O , XN HIO 6 IG E ●, 嵌 饥IU 1 U A J t 朋
◎陈敦 贵
f 玉林市农机推广站 570) 300
半 喂入 水稻 联 合收 割机 具 割路再 进行循 环正 常收 割。开 4 。再 后退转 弯。 收割硬地 田 5 有速 度快 、适应 性强 、脱粒 清 路 时宜选 用低 速割进 ,以避 免 块 时宜降低 车速 ,尽量 避免 急
洗 干净 、割 茬低 、稻秆 可 留用 田埂 边 的 石 块 等 硬 物 碰 伤 机 转弯 ,防止 履带脱 轨 。收割烂
可粉 碎还 田等优点 ,深 受广 大 具 。收 割规范化 农 田时 ,更应 泥 田时 ,宜用大 转弯或 斜 角多
机手及 农 民朋 友 的欢迎 。在正 注意 水泥硬 化 的 田硬损 伤割 刀 进 退一 两次 ,尽量 避免 原地转 确维护 和保养 的基础 上 ,掌握 和履 带。正 常作业 时应视 喂人 向 , 防 止 履 带 打 滑 或 “ 陷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了研究重点。

在联合收获机技术领域,半喂入联合收获机被广泛应用,提高了收获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关键技术。

一、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概述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是一种利用联合收获机收割作物的机器。

与其他收获机相比,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有四个独特的特点:1.装载器和底盘的结合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将装载器和底盘结合在一起,使得作物的运输过程更加便捷,同时也提高了收获效率。

2.便于控制和操作半喂入联合收获机采用了电子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便于用户对机器的操作和控制。

3.提高效率和节省庄稼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可以实现快速的作物收获,并能够使收割到的庄稼损失降低到最低,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4.高效清洗系统半喂入联合收获机配备了高效的清洗系统,可以快速清洗机器,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半喂入联合收获机,需要掌握其关键技术。

下面就介绍一下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关键技术:1.尽量少损失庄稼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运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庄稼,因此机器设计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利用高分辨率摄像头和颜色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现对作物的准确判断和收割,从而达到减少损失作物的目的。

2.控制旋转刀具的良好配合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在收割作物时,采用了多刀片轮式切割技术,通过控制旋转刀具的良好配合,可以实现更快速和更高质量的收获作业。

3.精确的控制系统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依托精确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收割,同时也可以确定收割的面积和时间,以及机器的移动速度等等。

半喂入联合收获机采用了高效的清洗系统,可以使作业后机器的清洗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节省了大量的清洗时间和劳动力,有利于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并保护机器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成功应用得益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关键技术的支持。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这种高效、准确、易操作的机器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一、半喂入式收割原理传统的联合收获机通常采用全喂入式收割模式,即在作物成熟后将作物整株割断,并通过输送器送到脱粒机进行脱粒清理等工作。

而半喂入式收割模式则不同,它将作物的穗部缩短并弯曲,通过链条或皮带等输送器将作物送到脱粒机。

这种收割方式既可以有效地减小机身尺寸,提高运输效率,又能够保持作物整体清洁度,提高作物品质。

二、适应性强的选穗系统在半喂入式收割模式下,为了避免收割机在穗部附近堵塞或切断作物,联合收获机需要具备适应性强的选穗系统。

由于不同作物之间存在种类差异,因此收割机需要能够适应不同作物的收割方式,同时还需要具备自动调整的功能,保证收割效率和品质。

为此,联合收获机通常会采用多种传感器来检测作物的种类、生长状态和密度等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动态调整收割机的运作方式和参数。

三、高效稳定的脱粒系统脱粒系统是联合收获机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

在半喂入式收割模式下,脱粒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稳定、清洁的特点。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联合收获机通常会采用多级轻度脱粒和强度脱粒相结合的方式来脱离作物的籽粒。

同时,还需要在脱粒机内部设置喷水装置,通过向作物加水来湿润作物,降低作物破碎率,并减少粉尘污染。

四、智能化控制系统联合收获机中智能化控制系统是实现全面协调控制的关键。

为了提高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智能化控制系统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实时监控,并调整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从而保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为减少人工干预,联合收获机还会配备具有自动纠偏和自动停机等功能的电子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实现联合收割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半喂入式收割原理、适应性强的选穗系统、高效稳定的脱粒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方面。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提升,联合收获机将会更加高效、稳定、环保和智能化。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有更高的作业 效率和可靠性,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04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CHAPTER
技术创新和改进
高效能发动机
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提高机器的动力和效率, 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
智能化控制
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远程监控、故障 诊断和自动控制等功能, 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 •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应用 •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人员 提供参考。
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联合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具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02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
CHAPTER
主要组成部分
切割器
用于将作物从根部切割 下来,并输送至后续的
脱粒和清选系统。
脱粒系统
用于将切割下来的作物 进行脱粒处理,将谷物
与秸秆分离。
清选系统
用于清除脱粒后的谷物中 的杂质,如秸秆、叶片等 ,提高谷物的纯净度。
收集系统
用于将清选后的谷物收 集起来,便于后续的运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采用先进的农业技 术,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 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意义和影响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 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 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能够 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总体构造
它由割台装置 中间输送装置 脱粒装置 分离清选装置 集粮部件 底盘 发动机 液压装置 行走系统 自监控装置及传动 系统等部分组成
割台
• 机器前端是收获部(割台),收获部将作物托起, 收割后送入脱粒部。
• 组成部分:扶禾装置、切割装置、割台输送装置、 割台传动装置等。 • 立式割台一般采用链条拨指式扶禾器。它的工作 部件主要有:扶禾链、拨禾指、夹持输送链、扶 禾星轮和分禾尖。 • 卧式割台采用拨禾轮扶持作物。
脱粒清选部
• 只对作物的穗端进行脱粒,脱粒后的秸杆被送入 排草部,干净的谷粒被送入集谷箱。
• 该装置采用下置式轴流双滚筒脱粒,采用了二次 脱粒(也有的采用单滚筒一次脱粒)、二次清选分 离方式, 其结构主要由以下四大系统组成:传 动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茎杆处理装置。
脱粒清选部
安全事项图例
检 查 调 整 先 熄 火 启 动 行 走 前 鸣 喇 叭
着装整洁跨越田埂来自安全事项图例过跳板 秸 杆 长 久 堆 集 易 着 火
二、机器介绍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 集收割脱粒为一身,它只对作物的穗端部 分进行脱粒;装配有履带,提高在湿田中 的工作能力;割茬低,便于以后工作;秸 杆既可以切碎还田,又可以铺放于田里。
洋马割台的传动路线
发动机 割取1轴 割取2轴 割取3轴 割取4轴
HST主变速箱 右上输送轴 右下输送轴 割刀驱动轴 扶禾纵轴
单向离合器 右上输送链 辅助输送链 右下输送链 割刀 左下输送轴 拨禾链
割取皮带轮
右外拨禾星轮 纵输送链
左下输送链 左上输送链
左外拨禾星轮 穗部输送链
拨禾横轴
割台
• 脱粒深浅程度控制方式:1 自动 2 手动 • 控制作物进入脱粒部的深浅程度, 若打开自动脱粒深浅开关时,两 个白色的传感器控制作物穗端对 准脱粒入口 “▽”标志进入脱粒部。 当自动脱粒深浅开关处于“开”的 位置时手动优先。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引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联合收割机作为现代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之一,在小麦收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则是联合收割机的一种改良型式,其应用在小麦收割中能够带来明显的效果。

本文将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农民选择合适的收割机提供参考依据。

一、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在传统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作物经过切割器切断,然后通过输送机传送至打捆机进行包装。

与传统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相比,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切割和输送过程中采用了更为高效的设计,使得小麦的收割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优势:1. 收割效率高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收割效率。

其切割器和输送机的设计使得作物能够更快、更顺畅地通过机器进行处理,减少了收割过程中的堵塞情况,大幅度缩短了收割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2. 小麦品质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切割器采用了精确的切割方式,确保了小麦的切割平整度和切割质量。

同时,传送机的设计也能够有效减少小麦的碎粒率,保证了小麦的完整性和品质。

3. 清洁度高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清理产生的秸秆和杂草残留物,有效减少秸秆对小麦品质的污染。

同时,机器的喂入口和排渣口的设定使得杂质的混入率大大降低,保证了小麦的清洁度。

4. 操作简便相较于传统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操作更为简便。

机器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人性化设计,农民只需轻松掌握几个按钮和手柄的操作即可完成收割工作。

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作业的可控性。

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1. 调整机器参数在使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前,农民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和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机器的参数。

这包括切割刀的高度和角度、输送带的速度、打捆机的张力等。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

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介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收获机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而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作为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产品之一,其关键技术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 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概述日本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是一种针对稻谷作物进行联合收获的专用机械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在收割稻谷的同时进行脱粒、清理和装袋等操作,从而实现一次性完成多项工作,提高收获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相比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能够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2. 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关键技术介绍(1)喂入系统技术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采用了先进的喂入系统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稻谷作物的收割需求。

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和传动装置,可以实现稻谷的平稳输送和精准定位,从而避免了因喂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收割效率低下和机械损坏的情况。

(2)脱粒系统技术脱粒是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核心技术之一,其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脱粒装置和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脱粒操作。

该系统还具备自动清理和调节功能,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不同状态的稻谷,确保脱粒质量和脱粒率的稳定和一致性。

(3)清理系统技术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清理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清理装置和技术,可以对收割后的稻谷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和筛选。

通过震动筛、风力分离和磁力分选等手段,能够有效地去除稻壳、杂质和异种籽粒等杂质,确保收获的稻谷质量和纯度。

(4)智能化控制技术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在控制系统方面引入了智能化技术,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实时监测和调节各项工作参数,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且,该控制系统还具备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功能,能够实现对收获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操作体验。

3. 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应用前景洋马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玉米种植中的使用难点与解决方案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玉米种植中的使用难点与解决方案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玉米种植中的使用难点与解决方案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玉米种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传统的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相比,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玉米种植中的使用难点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使用难点1. 调整喂入系统: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喂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高度和密度进行喂入系统的合理调整。

但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高度和密度的变化较大,调整喂入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难度。

2. 虫害防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玉米收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玉米螟虫等害虫的问题。

这些害虫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收割机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故障排除: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为一种复杂的农业机械设备,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

然而,由于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维护和修理知识的不足,故障排除变得更加困难,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解决方案1. 定期维护:为了确保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

这包括对刀具进行磨损检查和更换,清洁和润滑各个部件,检查电气设备等。

只有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 使用喂入控制系统:为了解决调整喂入系统的难题,可以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安装喂入控制系统。

喂入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玉米的高度和密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喂入系统的位置和速度,以确保作物的顺利喂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3. 综合防虫措施:为了解决虫害防治问题,可以采取综合防虫措施。

首先,可以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增强作物的抵抗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虫害的防治。

此外,及时清理作物残渣和周围环境,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4. 培训操作人员:为了解决故障排除的问题,可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以及常用的维修和保养技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农机2010年第4期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特点与操作方法
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310018
王春华
1主要结构特点1.1割台
割台动力单向同步输送,扶禾高度和速度要适时调节,满足不同高度作物、不同脱粒难度品种和倒伏作物要求,对严重倒伏作物也能轻松扶起并顺利输送。

切割装置采用动定刀组合及动刀左右双驱动机构,割台震动小,零部件不易损坏。

宽割幅,链条输送平滑均匀,不易堵塞。

1.2脱粒清选装置
采用下脱式轴流二次清选机构,大直径超长单脱粒筒,凹板包角大,脱粒间隙可调,减少籽粒破碎率,提高籽粒清洁度。

上抬式脱粒筒,脱粒清选室可完全打开,清扫拆装和维修保养方便。

整体箱式大摇摆振动筛、多级筛分选、气选方式并用,提高清选能力,改善湿脱性能。

采用可更换的高强度的钢板筛网,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唇形加强板、加强筋等方式来增强对难脱作物品种的适应性。

1.3简便多样化的茎秆处理方式
茎秆处理有切碎和条放两种方式。

圆盘切草刀采用齿形陶瓷制作,且采用双支承切断方式,延长了刀片的使用寿命。

茎秆排草两段输送,输送整齐,不易堵塞。

2作业开始时的调整
在作业前,必须对机组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才
能保证机器正常工作,且有良好的作业质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2.1作业前调试
(1)割茬高度和割幅宽度。

割茬高度的调整主要
取决于地面平整度、作物生长高度及作物是否倒伏等因素。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茬高度—般控制在
5~15cm 之间。

适当提高割茬高度有利于延长割刀使
用寿命。

实际作业时—般不应进行满幅收割,而应空出5~15cm 的幅宽。

(2)作业速度。

—般情况下,可将副变速放到高速档,主变速位于最快的位置进行快速收割,但在作物潮湿、倒伏、高产难脱或地块高低不平时,应适当降低前进速度,降低的程度主要视作业质量而定。

(3)脱粒喂入深度。

脱粒喂入深度—般自动控
制,通过调节自动脱粒深度传感器位置使穗头到达脱粒深度指示的位置,脱粒性能较好。

当收获过程中发现脱粒负荷较大时,可使用手动脱粒深度开关将脱粒深度适当调浅—点。

(4)振动筛筛片手柄的调整。

振动筛筛片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籽粒的清洁程度。

在使用中筛片手柄—般位于中间位置。

当籽粒清洁度差、枝梗较多时,应调小筛片的开度;当作物潮湿负荷大,杂余较多,籽粒抛洒严重时,应调大筛片的开度。

(5)扶禾链辅助拨指导轨的调整。

—般情况下收割直立作物,拨指导轨的位置对收获质量影响不大。

当作物较高、作物倒伏易打结时,须将拨指导轨调到起作用的位置。

当作物容易掉粒或麦收后期茎秆容易折断时,可将导轨调整到不起作用的位置,使扶禾链上方拔指缩进扶禾链壳内。

2.2作业时的适应性调整
收割机开始作业时,先将油门调至2000r/min 左右,缓慢合上脱粒、割台离合器,让收割机缓慢进入田块后,操作液压转向杆,降下割台,通常使分禾板的尖端离地面2~3cm 。

在刚下田时,应将脱粒深浅装置调至脱粒深的位置。

在收割时,再根据作物的高度、脱粒效果调节脱粒深浅至恰当的位置。

在收割50~
100m 后,应停下来检查收割机的脱粒损失、谷物分离和清选效果及谷物的破碎等情况,然后对收割机
进行险查和调整。

调整后,继续收割100m 左右,再进行检查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3随时检查定期保养3.1随时检查
(1)清除杂物。

拆下所有防护罩、各传动链条、割刀、摇动筛及脱粒滤网,打开机内清扫口,用水冲洗掉粘附在各处的泥土、杂物等,清除缠绕在传动部位、链条及机内死角处的秸秆杂草,并用干布擦净,空转三四次,再用压缩空气吹扫,以清除机内的残留杂物。

(2)保养割刀。

清除动刀片及定刀片上的泥土,若刀片磨损、破损或变形超过规定时必须更换;动刀片与定刀片之间的间隙为O ~0.5mm,涂油防锈。

(3)检查、调整“扶起链条”检查张紧挂钩的下附距离(该距离的标准为0.5~2.5mm),如过大说明链条
SHI YONG JI SHU
实用技术
26
农业机械常用油料的分类、功用及选择
鹿泉市农机推广站050200孙志文
油料,在农业机械中广泛使用,它是农业机械的动力来源和安全运行保障。

在生产中,油料费用占机械作业成本的25~35%,同时油料的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农机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

所以熟悉油料的分类、品质与牌号,正确地选用油料,对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增加农机作业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1农机常用油料的分类
农业机械常用油料按工作性质和主要用途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燃油,主要指柴油和汽油。

二是工作油,主要包括液压油和制动液。

三是润滑油,主要包括汽油机油、柴油机油、齿轮油及润滑脂等。

2农机常用油料的作用
2.1动力作用。

柴油或汽油燃烧后为内燃机提供动力。

2.2能量传递作用。

如液压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液压泵产生的压力传递到液压马达或是其它液压装置,推动机械设备产生各种动作。

2.3润滑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时,一些摩擦部位如果不能得到适当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实践证明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比如“拉缸”、“抱瓦”等机械事故),当润滑油流经摩擦部位以后就会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的阻力,起到润滑作用。

2.4散热作用。

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承受了很大的负载,无论是液压系统、动力系统或者是传动系统
松动。

应调整张紧弹簧。

当链条不能张紧时,应当拆下二节链条。

(4)检查“左右穗端链条”的张紧度。

观察滚轮轴与罩的长孔部位,如有33mm以下的空隙属正常;当无空隙时,说明链条已松,应调整。

调整方祛是拆下二节链条(只有通过此方祛才能调整)。

(5)切草刀磨损或缺损应更换;切草刀与喂入刀之间的间隙应为4.5~7.0mm,不在此范围内,应予调整。

(6)每天检查各紧固件的牢固性。

主滚筒弓齿有无松动,切草刀的锋利程度,各传动部件及轴承的情况,各密封处的情况,传动带是否张紧,链条有无松弛现象,履带是否损伤,是否有渗水渗油现象,发动机机油是否适量,冷却水是否充满,空气滤芯是否干净、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等。

(7)加注润滑油。

每天必须在割刀、割台输送链、脱粒机输送链和夹持杆等活动部位加注润滑油。

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或修理。

3.2定期保养
(1)收割机在磨合运转时,链条、传动带和履带会发生初期伸长,所以在最初使用20h后必须调整其张紧度。

(2)首次工作满50h后,必须更换发动机机油、各传动箱齿轮油或液压油、支重轮和导向轮轴承内的润滑油,更换时必须使用规定牌号的油品。

(3)首次工作满50h后必须更换柴油滤芯和机油滤芯,以后每隔300h必须更换。

(4)工作满200h后应更换各传动带、主滚筒弓齿(可反向使用)、切草刀、副滚筒弓齿、搅龙切刀、振动筛密封胶条、导向轮和支重轮的轴承。

(5)电气系统导线每年应检查1次。

(6)燃油管、散热器接管、高压油管等橡胶类零部件每2年应更换1次。

4收割机的管理
收割机在经过一个作业季节后,要存放到下1个季节才使用,时间较长,应妥善保管。

(1)收割作业结束后,应将收割机从拖拉机上卸下,全部清洗1遍。

检查各零部件,对磨损件应修复或更换。

(2)将各润滑点注足润滑油。

动、定刀片表面涂上黄油防锈。

割台挡板、扶禾器罩等涂上防锈剂。

(3)卸下输送带,并和悬挂机构及其他机件存放好。

(4)将收割机放置在干燥防雨处。

扶禾器尖朝里放(对墙而放),以免碰坏或伤人。

收割台上严禁堆放其他重物,防止割台变形。

SHI YONG JI SHU
实用
技术
27
2010年第4期河北农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