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关键接触点的分析与管理李明俊

合集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摘要】目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方法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规范的护理服务语言及行为;舒适优美的住院环境,待病人如亲人;夯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加强护患沟通,深入细致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结果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强化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为积极贯彻落实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1年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让患者享受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现将实施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家省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我科主要收治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癔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心身疾病等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

科室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医生5人,护理人员11人。

2011年全年收治病人380余人。

1.2实施方法1.2.1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规范的护理服务语言及行为工作人员仪容仪表规范,衣帽整齐,佩戴胸牌,做到微笑服务,举止端庄。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良好的行为仪表,使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树立起护理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模式;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加,客观上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我院于2010年4月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以我院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1个普通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示范病区为观察组,普通病区房为对照组。

两个病区的床位均为50张,且在人员配置及收治病种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实施方法2.1 制定实施方案①更新服务理念。

利用业务学习、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②外出观摩、参加管理培训班及进修学习,借鉴省内外优质服务先进经验;③制订我院优质服务规范及检查标准;④为病房添置必须物品如脸盆架、洗头盆、储物箱、娱乐器材等,发动医院职工捐赠衣物以备用;⑤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即先分组,再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确保为住院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⑥施行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

2.2 改良护理管理模式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和无陪护化的“四化”质量标准[1]进行管理;②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

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及年度综合素质评分将护士分为三个层次,即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

该病区设置责任组长2人,责任护士14人,助理护士8人;③制定岗位职责。

责任组长工作职责,为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执行护理计划的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参与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科室业务培训等。

责任护士职责为护理技术性操作、健康教育、服药管理、疾病观察及护理文件书写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37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组为常规管理组(n=68例)和优质护理组(n=69例)。

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情况。

结果:在护理后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效果方面,优质护理组的焦虑量评分(21.09±1.25)分和抑郁量评分(22.07±1.0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的焦虑量评分(34.53±2.28)分和抑郁量评分(33.87±2.32)分。

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管理措施,对于患者焦虑抑郁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效果精神科作为医院各个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收治的患者均存在着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疾病作为一种心理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产生较为持久的异常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进行问题的解决[1-2]。

为此我院将137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疾病护理研究方案和报告内容的制定,制定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8年7月份至2019年5月份按照随机分组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7例精神病患者,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常规管理组(n=68例)和优质护理组(n=69例)。

其中常规管理组中男性病患35例,女性病患33例,患者年龄25-74岁,均值为(49.39±1.68)岁。

另一组优质护理组男性病患34例,女性病患35例,患者年龄26-73岁,均值为(49.18±1.55)岁。

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应用品管圈降低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去年同期住院的395例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的417例为研究组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对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压疮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

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从4.05降低到1.4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

标签: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品管圈;压疮品管圈为持续质量改善小组,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接近的基层成员自愿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定期的活动由圈员主动提出、讨论并解决与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科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的发生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精神病患者417例为研究组,年龄16~65(35.81±13.16)岁,其中分裂症301例(72.18%)、心境障碍躁狂发作59例(14.15%)、心境障碍抑郁发作36例(8.63%)、其他21例(5.04%);以前1年同期收治的395例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6~67(35.84±13.11)岁,其中分裂症285例(72.14%)、心境障碍躁狂发作56例(14.18%)、心境障碍抑郁发作34例(8.61%)、其他20例(5.06%)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摘要】目的:在精神科的工作之中,加强服务的质量,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我们做出很多的改变,只有真正提高了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快地促进病人的康复。

在本文之中我将对要在精神科的工作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做出说明,并对现在的工作服务中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和进展进行说明,希望能有助于更优质的服务的提供。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优质护理服务【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213-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各级医疗服务行业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作为一个90后我对优质护理的概念还很模糊,但经过在医院实习的近一年中让我对优质护理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它在护理工作的对象、内容和规范上都有巨大的变化。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工程”活动。

1.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1.1 转变观念是优质不理服务的前提,精神科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各种精神科的患者,关注的是精神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还要掌握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的问题,因此护士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1],加强护理业务技能、情商培养、礼仪培训,掌握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确保病人安心、安全的住院。

1.2 落实责任制,以患者为中心,突出责任护士全程的整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做入院宣教,治疗护理及周围环境、检查等告知义务,细化精神病人外出流程,护士严格遵守工作流程,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2]。

1.3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详细掌握病情变化,对每个病人进行风险评估,选择固定的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病人的内心,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评估与防范。

2.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护理部对护理记录书写进行了改革。

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我院精神科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注重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我们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情感支持、认知疗法、心理舒缓等,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温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二、开展多样化的宣教活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宣教活动,如药品使用、疾病知识、心理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整合资源,提高科室运作效率
我们整合了医疗资源,优化了科室管理,做到了科室内部运作高效、顺畅。

同时,与其他相关科室紧密合作,提高了医疗质量。

四、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我们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同时确保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综上所述,我们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家属、同行的一致认可,也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医院精神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39例收治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39例,以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患者为优质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优质组中出现跌倒坠床、冲动伤人、自杀自伤、外走、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6%;常规组中出现跌倒坠床、冲动伤人、自杀自伤、外走、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优质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优质护理引入精神科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睡眠与生活质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应用效果精神科患者存在着行为和心理活动紊乱以及思维、行为和情感上的障碍。

精神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抗拒的情况,容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不能达到高效治疗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为精神科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护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保证治疗高效完成[3]。

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1:1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39例。

优质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0~66岁,平均(43.6±3.5)岁。

常规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20~65岁,平均(43.1±3.4)岁。

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目的:在精神科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总结出客观的实践经验与成效。

方法:结合众多的医学案例对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结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服务技能的质量和水平,以此可以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

标签:精神科;护理服务;实践;成效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旨在促使护理工作能够健康运转、更好地进行全国性工作会议启动。

这次会议的主题则更是利于患者、临床、社会。

通过此次会议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在这次的会议中,相关的精神和理念被广大的医学朋友所认可。

因此,作为一些专业型的精神科医院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前卫的精神思想。

积极的贯彻卫生部的各项精神。

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转变理念,使得护士的服务由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

一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1.1 转变护理服务的理念,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通过对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学习,我们应该积极的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文件,并且积极主动的领会其精神。

这可以从其他方面来间接的体现出来,比如观看护士们自编自导扮演的与日常工作中相似的场景。

通过这些扮演可以很好的使护士们站在病人的角度或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对病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出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利于护士们在护理服务理念上主动的去体会病人的心情,去感知病人们的心理等等。

1.2 正确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护理会议顺利开展后,全体护理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關的护理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卫生部所颁发50项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对于广大的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具备学习价值的,是很宝贵的。

所颁发的有临床常用的11项基础护理操作,护士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按主次的学习知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积极的对病人进行规范性的基础护理,详细科学的量化每个值班、上班的责任护士所应当完成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住院 2 个月  ̄3 个月的精神疾病患 者及其家属发放问卷各 200 份,共计 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382 份。其中患者问卷 192 份,男 90 例,女 102 例,年龄 18 岁  ̄68 岁,其中 18 岁  ̄40 岁 112 例,41 岁  ̄68 岁 80 例;首次住院 98 例,再次住院 94 例;伴有糖尿病 18 例,高血压 10 例,无并发 症者 164 例;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排除痴呆、智障等影响智力的疾病。患者家属问卷 190 份,父母 70 人,夫妻 86 人,子女 34 人。调查问卷内容项目 依据《心理与精神护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制订。 1.2 方法 1.2.1 对关键接触点的调查 问卷由 17 项内容组成,根 据测试者的关注程度分为:很在乎、在乎、一般、不在乎、很不在 乎。将患者与家属所填内容项目中百分比高的 7 项内容进行排 列。
护理管理
精神科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关键接触点的分析与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明俊 张玉涛
(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山西 太谷 030800)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科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中 的关键接触点,并对其实施管理,建立相互信任的、开放的护患 关系。方法 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发放问卷各 200 份,对相 关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接触点,制定相应 对策。结果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达 97.02%。结论 通过对 关键接触点的探讨及管理,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可以使患者满 意度明显提高。
1.2.3 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 1.2.3.1 编写《精神科护理人员服务行为规范》手册,人手 一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阅读掌握其实质内涵,并严格执行 6 个 护理服务规范程序,规范使用精神科 6 种服务语言(安慰性语 言、鼓励性语言、劝说性语言、支持性语言、积极暗示性语言、健 康指令性语言),并将其纳入考核内容。 1.2.3.2 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技巧。精神科护理的独特 性强调与患者的沟通,应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士与患者 的沟通能力,做到察言观色、点到为止、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全 面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 1.2.3.3 注重人性化服务,保障安全,保护患者隐私。通过 调查,80% ̄90%的患者及其家属感觉医院安全防护栏给人压 抑,建议医院对此考察调研改装,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 保障安全。教育医护人员尊重、关爱、理解患者,倡导我院精神 科护理工作“六不准”,体现人性化服务。 1.2.3.4 更新观念,转变护理服务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实 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密切护患关系。做好晨晚间护理,使患者从 生理、心理上感到舒适。 1.2.3.5 加强健康教育,强化疾病知识。要求护士做好患 者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用药和预防措施、 疾病复发的先兆等,降低疾病复发率。 2 结果 通过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重点护理项目中的关键接触点, 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相互信任、开放性的护患关 系,提高了患者服务满意度(由 2009 年的 94.25%提高到 2010
369
护理管理
年 1 月—8 月的 97.02%)。 3 讨论 3.1 从对住院患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专人负责陪检重视
百分比很低,说明患者在住院 2 个月  ̄3 个月时处于恢复期,有 伺机出走企图,但自知力恢复又不完善,导致患者外出或外出检 查时不希望有人陪伴。在安全防范方面要重点关注本期患者。
3.2 从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电话回访 这一项重视百分比很低。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近年进行的一 项问卷调查发现,有 71.8%的人认为一旦患了精神疾病很不光 彩,怕被人看不起[3]。患精神疾病后,由于患者和家属均存在“病
【关键词】 精神科 优质护理 关键接触点 患者满意 度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每个时间点为接触点,其中最能 “打动患者的心”以及影响患者下次就医抉择的时间点为“关键
接触点”[1]。精神障碍患者呈现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及心理问 题,如对家人和同事的不满、怨恨以及较负向的自我评价[2],如 何与精神科患者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开放性的护患关系是一个 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通过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中相关 接触点的探讨,提取关键接触点并对其实施管理,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耻感”,担心受人歧视,使其难以真正配合医生治疗,对社区康 复、电话随访的依从性造成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少明,金朝霞,涂汉军“. 零缺陷”管理与医院接触点服务质量的
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10-12. [2] 李旭.现代护理实用礼仪与护患沟通技巧[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394. [3] 邵静.关于病耻感阻碍精神病人康复[EB/OL].2009-02-02.
(收稿日期:2012-10-26)
370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年 1 月第 17 卷第 3 期
作者简介:李明俊,男,本科,主管护师。 E-mail:sjylm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年 1 月第 17 卷第 3 期
1.2.2 关键接触点的提取 ①患者问卷百分比前 9 项内 容依次为:精神科安全防护需求、心理疏导、服务态度沟通技 巧、操作前后告知、出院指导、暴露性操作给予遮掩、协助 / 督 促生活护理、介绍病区环境及人员、介绍安全注意事项。②家属 问卷百分比前 9 项内容依次为:介绍疾病名称及转归、服务态 度沟通技巧、心理疏导、精神科安全防护需求、协助 / 督促生活 护理、操作前后告知、暴露性操作给予遮掩、专人陪检、出院指 导。将 2 组中百分比高的 7 项同一项目进行提取依次为:精神 科安全防护需求、心理疏导、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协助 / 督促生 活护理、操作前后告知、出院指导、暴露性操作给予遮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