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水土流失三区划分
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对策

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对策云峰1赵德英1赵国际1付福林1摘要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干旱丘陵区水资源不足、利用率低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天然降水少,变率大;干旱蒸腾作用强力;地表水分布不均损失量大;地下水极其短缺;需水量逐年增加,管理不善。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及管理举措。
重在搞好生态建设,综合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
最终促进当地水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一、鄂尔多斯市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鄂尔多斯市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6°30′-110°45′,北纬37°38′-40°40′。
海拔1,500m左右,相对高差450m。
总土地面积86,752km2,可划分为平原区、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干旱草原区四个不同类型区。
各区域之间地形、地貌、土壤及小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社会各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工矿企业、农村牧区各项开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使本来就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短缺。
需水量的极剧增加,更拉大了供需差距。
全市人口由1985年的113万人增加到128万人,加上外来流动人口,总数超过135万人。
特别是城镇所处地区,由于流动人口增加,按照水资源的供给量严重超载,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城区的缺水量始终在40%以上。
祖国大陆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水量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水环境。
本文拟对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分析鄂尔多斯干旱丘陵区面积15,36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7.7%。
植被地带属于半干旱、干旱草原植被带。
自然状况基本特征为:地貌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雨量集中,基岩裸露,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贫乏,生态系统脆弱。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0.13•【字号】鄂府办发〔2017〕145号•【施行日期】2017.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府办发〔2017〕145号各旗区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13日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
我市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33号)、《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编制本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的函》(内环函〔2017〕30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以国家、自治区推进生态保护有关决策部署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有关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的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形成既符合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又切合地方实际的划定方案,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和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
二、划定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25•【字号】鄂府办发〔2022〕67号•【施行日期】2022.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府办发〔2022〕67号各旗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25日鄂尔多斯市“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4月27日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会议精神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号)等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我市“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版,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三区”即农牧、生态、城镇空间,“三线”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将划定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做到“数、线、图”一致。
二、总体要求(一)坚守底线思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二)坚持次序优先。
认真处理好、执行好三线保护顺序。
先后顺序依次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确保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实现三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
(三)统筹区域平衡。
立足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条件,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优化农牧、生态、城镇空间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合理确定旗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指标。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沙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沙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探讨马莅春,张晓云(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 要〕 鄂尔多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砒砂岩区是黄河中游产粗沙的核心区,沙棘植物“柔性坝”、淤地坝等治理措施拦沙效果显著,效益巨大。
〔关键词〕 水土流失;砒砂岩;淤地坝;沙棘植物柔性坝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88(2010)02-0084-011 自然概况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中游段右岸,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隔河相望。
东西长约400km,南北宽约340k m,总面积86752k m2。
地理位置东经106°28′~111°27′,北纬37°35′~40°40′。
鄂尔多斯市地貌类型分为沿河冲积平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波状高原、毛乌素沙地及库布其沙漠。
该区域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短促炎热,冬季寒冷漫长。
年均降水量284.3~397.7mm,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75.9%~78.2%,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多年平均气温5.3~7.3℃;≥17m/s的大风日数27d以上。
该区黄河一级支流主要有“十大孔兑”、“两川一河”及都思兔河。
“十大孔兑”与“两川一河”均为季节性河流。
据调查,该区年平均总入黄沙量1.67亿t,其中直接入黄沙量0.79亿t,出境后入黄沙量0.88亿t。
区域内植被以典型草原植被群落为主,覆盖度20%~60%,主要有沙柳、沙棘、柠条、沙枣、羊草、披碱草、沙蒿、苜蓿等。
鄂尔多斯市水土流失范围广、侵蚀强度大,以沟道侵蚀为主、粗泥沙比例大、侵蚀产沙时间集中、危害严重。
全市总土地面积为86752km2,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71159.42 k 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781.45km2,风力侵蚀面积为54377.97k m2。
2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2.1 水土保持治理现状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相继实施了治沟骨干工程、砒砂岩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国家八大片重点治理工程、淤地坝系工程等治理项目。
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颁布时间:2006-4-29发文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为了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面积222.98万平方公里(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重复面积14.1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平方公里(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重复面积11.28万平方公里)。
经国务院批准,现公告如下:一、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包括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长白山、滦河、黑河绿洲、塔里木河绿洲、子午岭、六盘山、三江源、金沙江上游、岷江上游、汉江上游、桐柏山大别山、新安江、湘资沅上游和东江上游等预防保护区,总面积97.6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9.45万平方公里。
本区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高,但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主要为次生林区、草原区、重要水源区、萎缩的自然绿洲区等。
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制定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要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场封育轮牧、生态修复、大面积保护等措施,坚决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人为破坏,保护植被和生态。
二、重点监督区共7个,包括辽宁冶金煤矿、晋陕蒙接壤煤炭、陕甘宁蒙接壤石油天然气、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东南沿海、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监督区和三峡库区监督区,总面积30.6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
本区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主要为矿山集中开发区、石油天然气开采区、特大型水利工程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区以及在建的国家特大型工程区。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水文水资源】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张浚(包头市水文勘测局,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文章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的自然、地理及气候、河流概况,分析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关键词〕水资源;可开采量;可利用量;分析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88(2013)01-0049-021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周边与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内与呼和浩特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包头市等接壤。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ʎ42'40ᵡ 111ʎ27'20ᵡ、北纬37ʎ35'24ᵡ 40ʎ51'40ᵡ。
东西长约400km,南北宽约340km,总面积约86752 km2,辖东胜区、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杭锦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共8个旗(区)。
鄂尔多斯市资源得天独厚,主要资源有能源(煤炭、天然气、石油)、化工、建材、畜产品和药材,是国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
1.2地形地貌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西部黄河中上游的鄂尔多斯高原,海拔在1000 1500m之间,地形起伏不平,中部隆起,四周递降,总体趋势西高东低,沟壑纵横,沙漠广覆,地貌复杂多样。
西部为波状高原区,属典型的荒漠草原;东部为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和砒砂岩裸露区,水土流失严重;南部为毛乌素沙地;中部为鄂尔多斯台地;北部为库布其沙漠,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
黄河流经市区西、北、东三面,沿北部边缘带状分布着黄河冲积平原。
1.3气象条件鄂尔多斯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年日照时数2716 3194h,年平均气温5.3 8.7ħ,年降水量为150 350mm,年蒸发量1500 2500mm。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 9月。
全年8级以上大风3.5d以上,无霜期130 160d。
1.4河流水系鄂尔多斯市北部有毛不浪沟、卜尔色太沟、黑赖沟、罕台川、哈什拉川以及呼斯太沟等十大孔兑,由南向北泄入黄河;南部有无定河;中部有摩林河、都思图河、窟野河、皇甫川等河流。
1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第27卷第8期2008年8月Vol.27,No.8Aug.,2008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其中钠盐已探明储量占中国总储量的70%,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21世纪的能源接续地之一。
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已规划的几个在建重大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为86×104m3/d,缺水量高达71×104m3/d,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必将大量开发利用。
但是,盆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在支撑区内经济发展、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一个非常敏感的、十分复杂的、多层次的生态过渡带。
区内已进行过大量的植被生态研究,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大尺度的生态研究,如李朝生[1]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区的植被生态类型,并对气候、土壤养分、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等对植被类收稿日期:2008-06-02;修订日期:2008-06-18地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下水循环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编号:1212010634204)资助。
作者简介:黄金廷(1979-),男,硕士,从事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E-mail:huangjinting79@163.com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黄金廷,侯光才,陶正平,赵振宏,王晓勇,崔旭东HUANGJin-ting,HOUGuang-cai,TAOZheng-ping,ZHAOZhen-hong,WANGXiao-yong,CUIXu-dong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Xi′anCenterofChinaGeologicalSurvey,Xi′an710054,Shaanxi,China摘要: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刘雅丽;王白春;雷毓;张霞【摘要】北洛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地区,流域上游为多沙粗沙区,是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分析了北洛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状况,并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将北洛河流域分为5个三级区,即陕北盖沙丘陵沟壑拦沙防沙区、延安中部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晋陕甘高塬沟壑保土蓄水区、秦岭北麓渭河中低山阶地保土蓄水区,进而确定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明确通过实施五大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防治;北洛河【作者】刘雅丽;王白春;雷毓;张霞【作者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北洛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渭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涉及陕西和甘肃两省,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地区。
流域上游为多沙粗沙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中游主要为子午岭林区,属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塬沟壑地貌;下游属于关中平原区,主要为黄土阶地地貌。
北洛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在地区分布上差异较大,气温和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量为464.10~709.20 mm,年均气温7.10~15.60 ℃。
流域内土壤呈地带性分布,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垆土、水稻土、风沙土和红黏土六大类。
流域植被呈现森林与森林灌丛草原景观,植被分布不均,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3.3%。
北洛河流域涉及陕西、甘肃2省的5个市18个县(区)。
甘肃省范围内人口密度较小,平均人口密度13.6人/km2,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根据鄂尔多斯市自然环境条件、水土流失和治理现状及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国家水利部对水土保持区域划分的要求,对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类型区从水土保持治理和地区经济两方面进行划分。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参考标准
水土保持“三区”的划分,要从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的特点出发,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
主要指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但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区域。
可参照以下标准:
1.土壤侵蚀强度属轻度以下(侵蚀模数在2500t/km2·a以下);
2.植被覆盖度在40%以上;
3.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在轻险型以下。
二、重点监督区
主要指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
可参照以下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较集中的地区;
2.建设项目开挖排弃土、石、碴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上或征占地面积在100ha以上的区域;
3.建设项目下游及周边是城镇、人口密集区、重要工业区。
对面积较小的点和影响区是一条线的项目可划为重点监督点。
三、重点治理区
指原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
失危害的区域。
可参照以下标准:
1.已列入和计划列入国家及地方重点治理的流域和区域;
2.大江大河大湖中上游;
3.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以上(侵蚀模数在2500t/km2·a以上)。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二00一年三月,市水保局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9]62号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精神,结合鄂市实际,在94年进行“三区”划分的基础上,对全市水土流失地区重新进行了三区划分,不同类型区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并要求各级水保行政部门要切实行使《水土保持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水土保持法》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主要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99年5月20日发布的内政发(1999)62号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将鄂市水土保持类型区划分为三大区。
1、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属于丘陵山区和风沙区,主要一级入黄支流大都分布在该区,是全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实施区。
该区域的工作重点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抗御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计划地开展重点治理,做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治理的实施重点主要以坡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为主。
2、重点监督区:主要包括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西部煤田、蒙达电厂、210及109国道两侧沿线,这些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随着厂矿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不断开发建设,地表原生植被和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设施势必遭到破坏,从而造成新的人为的水土流失。
该区域的工作重点是做好以按水土保持方案管理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认真履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防止因开发建设等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重点实施预防监督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工程,使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水土资源的保护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3、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包括鄂托克旗、杭锦旗、鄂托克前旗大部,属于干旱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是我盟主要的草原区,特别是鄂托克旗,是我盟驰名中外的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原料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主产区,其西部又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半日花、冬青等的主要分布地,被列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以实施牧区水土保持工程为主,即以预防保护为主,轮封轮牧,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建设以蓄积天然降水为主的水窖、旱井,发展舍饲畜牧业。
工作重点是保护好现有植被和水利水保设施,防止乱砍滥伐、陡坡开荒和挖砂采石堵塞河系水网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做好局部地区的土地复垦,按照因地置宜的原则,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