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合集下载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之间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流,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言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

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语言障碍,即发言者使用的语言可能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可能会阻碍双方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信息的传播。

二是沟通方式。

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方式的差异,例如发言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手势、表情和姿态来表达意思。

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效果。

三是文化价值观。

文化差异可能会带来双方之间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可能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双方之间的冲突或误解。

因此,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大的影响,应该重视文化差异,以便正确理解和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和谐。

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

由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跨国交往,因此,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变得至关重要。

而心理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着重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心理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行为、心理过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心理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跨文化交际。

首先,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如何受到文化的塑造。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决策过程,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其次,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和沟通。

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人际交往,因此,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非常有用。

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人际关系、交际行为、非语言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对于增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最后,心理学提供了一些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实用技巧。

例如,心理学家发现,倾听、尊重和建立共同认同是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策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认知、价值观、社会规范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交际者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东方文化中的人可能更加注重整体和关系,而西方文化中的人则更加注重个体和独立。

这种认知差异可能导致交流的误解和障碍。

其次,文化差异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概括 。而在实际 的生 活当 中, 英语 国家 的人 互相打招 呼更 为随 便 , 往直 呼其 名 , 至连长 幼称 谓都 省 了 , 往 甚 兄弟姐 妹 之 间更
体 。” 言和文化相互传承。有些社会学家认为 , 语 语言是文化 的基 是 直 呼其 名 。 石——文化靠语言得 以传播 , 没有语 言就 没有 文化 ; 而从另一个 三 、 于 价值 取 向 的差 异 基 方 面看 , 语言又受文化 的影响 , 反映文化 。 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文 中国人在对待金钱 与物质 的问题 上 , 显得 温和 、 委婉 , 他们 化发展 的必要前 提, 同时 , 文化 的发展也推动和促进 了语言 的发 展 。语言反映一个 民族的特征 , 它不仅包含着该 民族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 , 而且蕴藏着该 民族对人生 的看法 、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更重视的是感情 , 较少争辩和对抗。若就某问题存 在异 议 , 往往
不同于西方人的直来 直去 , 不直接说否定 , 通常使用沉默 以表示 礼貌和尊重 。而西 方人对金钱 的态 度很坦然 , 讨价还价 时注重 对依照逻辑进 行的争辩 , 惯于对抗 , 说话 口气断然 。
中西方价值观对待 “ 的态度差别也是截然不 同的 。一般 老” 中 国人 认 为 “ ” 示 经 验 、 熟 和 社 会 地 位 , 国人 对 “ ” 往 老 表 成 中 老 往 直言不讳 , 汉语 中往往会见到“ 老前辈 ”老首长 ”老教授 ” , “ “ 等 这 是 中国人尊老 、 敬老 的体现 。而西方的文化模 式追 求创 新 , 忌讳
学 1 8 羁0年 期 2 第 1
刘 晓枫 ( 东省 东莞职 业技 术 学院公 共教 学部 53 0 ) 广 2 8 8
摘 要 : 同的 民族 文化 凝 聚 着 一 个 民 族 世 代 相 传 的 社 会 意 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摘要:不同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要想实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即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运用一种通用语言交往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加强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采取有效方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因此,有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分析。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价值观,即对行为、事物或可能选择具体实施具体评价标准的观念,涵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态度。

比如,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脑海中深深印刻着血缘关系、长幼有序、亲情伦理、家庭观念等,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或父母年老后,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是子女的责任。

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样,通常西方国家子女成年后会独立居住,成年子女也会管家中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观念,基本上看不到几代同堂的情况[1]。

再如,超市购物时,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逛超市的情况,给孩子买东西也很常见,还能看到父母和成年子女抢着付钱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独立,一般都是自己付账,小孩子买东西则需要给父母做家务赚钱并进行支付。

由此可见,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双方态度不同,实际交流时涉及这点时需要注意,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避免盲目交流。

2、语言文化差异这里选择英语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英语翻译时需要高度关注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语法的含义,并将其正确表述出来,还要表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符合,这样双方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因此,具体翻译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提高翻译质量。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影响

文化探索55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力度增强,因不同种族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对外交流存在沟通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翻译为例,先讲述跨文化交际中与文化差异的内涵,进一步提出其具体表现。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翻译;影响一、文化、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进的灵魂。

它是指引人类精神世界的方向,也是灌溉人们心灵的理论基础。

如果缺少文化,国家就会丧失精神动力。

关于文化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是从广义上来看,文化是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智慧成果,无论是竞技领域、科技领域、军事领域,都有其固有的文化。

这些文化融入各领域的组成部分,能够指导各领域迸发巨大的生命力。

从文化中能够提炼出的根本元素有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文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能力。

只有具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学会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思维。

我们知道,文化容易受环境影响,形成不同的理解,有历史遗留的因素。

以喜事都颜色为例,我国音封建文化的基础,在礼教钟有言“花开富贵,笑口常开”。

自然将春花的红色寓意为欢喜,可是在美国却因为建国年份较短,更注重现代的军事精神,将红色象征为血,因此红色指代丧事。

所以因不同环境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差异,给予传输文化的人不小的压力。

文化交际就是一种文化传输的过程,它需要交际者能够立足于文化差异,站在对方的基础上,传输给对方。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文化交际的力度,达成相应的目标。

文化交际的目标就是为了加强交流,从而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

我们知道,文化就是几千年来各领域的人们在劳动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理论,融入了各领域部分中,能够指导世界。

那么,在新时代,更应该取长补短,借鉴各领域之中的优秀文化结晶,从而绽放新的生命力。

而虽然文化因为不同环境和历史遗留存在差异,但是都有其不同的优秀成果,只有开展交际才能彼此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该加强力度。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表现1.称谓用语文化差异在中西方交流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称谓方面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作者:陈宁来源:《卷宗》2020年第24期摘要: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文化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和社会背景下社会意识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流当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障碍,若要在交际活动当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适应跨文化背景之下的各种交际活动。

本文围绕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展开论述,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人们对西方文化底蕴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并且能够熟练的用外语进行交流活动,使用外语和西方文化的思维去思考交际当中相关的问题,能够顺利的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活动。

这就要求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要把握文化差异,消除思维障碍,把握语言文化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意识形态。

随着各个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际活动频率不断增多。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用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辅助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1 存在于语言表达当中的文化差异性1)对动物含义的理解不同。

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对动物的不同理解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同一种动物的印象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最经典的就是“龙”,中国人有对龙的原始崇拜,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图腾,表达至高无上的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君主才可用龙作为装饰[1]。

在现代,龙在我国文化中表达吉祥、活力,龙马奔腾、生龙活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偏好和喜爱。

但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概念中,“龙”并不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反而是一种邪恶、可怕的怪兽,代表着黑暗和嗜血,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就要特别注意两国对龙的理解差异,避免因为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交际活动中产生误会。

除了龙之外,例如“狗”和“狼”,在中外文化之中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人普遍认为狗代表忠诚,而狼却是勇敢的象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这些词语深刻的反映出狗和狼并不为传统文化所喜。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目的,更是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和实现共同发展的催化剂。

鉴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也愈加复杂化,想要取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并非易事。

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来分析影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把文化因素分别与语言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便中西跨文化交际者深入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减少交际障碍。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语言因素;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和推动力的新生学科,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地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对外交流的步伐,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迅速增多,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般认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不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还包括任何在语言及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顾佳希,2016)。

由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语言、非言语行为等)的客观存在,当前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语言不通、理解偏差、交际障碍、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文化误读。

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读事件屡屡发生,交际者必须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失误,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就提高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首先,从交际者自身方面来说,交际者要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研究跨文化交际方法、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等来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跨文化交际者要从外部环境中汲取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案例,并积极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当中来丰富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经验,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积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作者:马文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8期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交流日益频繁,在促进各领域间往来的同时也因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一些沟通障碍,甚至矛盾。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误会或不适。

本文着重分析中西语言行为所表现出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特征。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启示作用,语言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法、词汇,更需关注语言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言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间的往来沟通不断深入,因文化背景差异所引起的交际障碍甚至失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成功地进行跨国间合作,商务活动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涉及文化和交际两个方面的概念。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产物,传达其独特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

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指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交流思想、情感、信息的过程。

因此可以说交际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习惯深受文化的影响,它最直观地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而由此引起的不适甚至矛盾也就显得尤为突出。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就中西语言行为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
称呼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种语言的称呼形式反映出称呼者与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及亲疏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尊师重教,在中国“老师”是表示尊敬的一种称谓。

而在没有此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中使用“Mr.”或“Ms”加上姓名来称呼老师身份的人,“teacher”在英语文化中不做为一种称谓,而被理解为引起对方注意的一种形式,对方常反应为“Yes? What is your question?”。

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在实际交流中出现“答非所问” 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像“警察叔叔”,“冰心奶奶”,“鞠萍姐姐”这样的称呼是为大众所接受的。

汉文化传统重视亲缘血缘关系,认为这种关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和谐相处。

在家庭关系中更是如此,长幼有序,称呼要得当,否则被认为没有礼貌不懂规矩。

西方社会人际关系更强调民主,开放,平等,所以英语文化中直呼其名的现象非常普遍。

同事之间,婆媳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名相称并无不妥,也不会冒犯对方。

在美语教学片《走遍美国》中,
就有儿媳对婆婆直呼其名的场景,全家人仍其乐融融。

同样现象如果出现在中国家庭,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显然,对于类似称呼双方在文化理解上存有巨大差异。

二、
礼貌待人是中华文明的行为准则。

但由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一种文化中的礼貌现象,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汉语文化中,人们送客时常说“慢走”,如直译为“Walk slowly.”是不妥的。

对于注重独立和个人隐私的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走快走慢是自己的事情,无需别人指点。

类似礼貌用语以“Good- bye/Good night.”,“ Thanks for coming.”等来表达更符合西方文化习惯。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认为是礼貌表现的嘘寒问暖,热情照顾时常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It is cold now,you’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 这在英语文化中会被理解为侵犯个人自由,似乎他们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另外,对西方老年人的关心帮助要格外谨慎。

中国文化认为,生活中关爱老人是一种美德的体现,老年人也因此而感到欣慰。

而西方老人怕说自己老,并且对给老年人所提供的特殊服务也不领情。

他们认为这等于承认自己人至暮年,老来无用成了别人的负担。

所以要避免“Old people first.” 这样的表达方式。

三、
在语言思维模式上,东方语言思维模式具有整体,归纳的特点。

中国人讲话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也就是归纳法,认为这样能以理服人,利于建构和谐关系。

西方语言思维具有分析,演绎的特点。

西方人习惯把结论性的观点放在开始,然后阐述原因,觉得这样才有说服力。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1)Because most of our production is done in China now,and it’s not really certain how the government will react in the coming year. So, I suggest that we delay making our decision.
(2)I suggest that we delay making our decision. T hat’s because most of our production is done in China,and it’s not really certain how the government will react in the coming year.
显然两段文字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中国文化趋向于第一段文字所使用的归纳法,而第二段文字是典型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具有演绎的特点。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沟通中也会造成感觉上的不适应。

尤其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会觉得中国人爱绕弯子,不够直率。

中国人又会感到西方人过于直白,甚至强势,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因此,有意识地分析语言思维模式的不同,努力化解因此引起的误会甚至矛盾,有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极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不当而非语法错误造成的。

语法错误能自觉地避免,而语用错误往往是在说话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这种错误更容易被误解。

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理解语言本身,更要理解语言中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

就文化交流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
两种语言更重要。

注重文化差异,不仅对跨文化交际有实际意义,对语言教学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使用此语言国的文化知识的介绍,以适应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际和人际交往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