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

严重 。
() 3污染土壤 生活垃 圾随意 堆放 , 中的有 害组分 容 易污染 土壤 。若直 接 其 利 用来 自 医院 、 生物 制 品厂 、 肉类 联 合厂 的废 渣作 为肥 料施 入 农 田 。 中的病菌 、 其 寄生虫等就 会使 土壤污染 。当污染 的土壤 中病原 微生 物与 其他 有 害物质 随 天然 降 水径 流或 者渗 流进 入 水体 就 可 能进一步 危害 人的健 康 。有 害的 物质 进入 土壤 后 , 土壤 中发生 在 积 累 , 国西南 某市 市郊 农 田长期 麓 用 垃圾 , 我 土壤 中的浓 度 超过 本底 值 8 , 、 倍 铜 铅分 别增加 8 %和 5 %。 7 5 对作 物生长带 来危害 。 () 4生物性污 染 垃圾 中有许 多致病微 生物 , 时垃圾 往往 是蚊 、 、 同 蝇 蟑螂 和老 鼠的孽 生地 。 些必然危害 着广大 市 民的身体健 康。 这 () 占大量土地 5侵 城市 生活垃 圾产生 以后 , 须要 占地 堆放 。 堆积 的量 越大 , 占 侵 的土地越 多。 据估算 , 堆积 1 1 4吨垃圾 约 占地 1 我 国许 根 每 X0 亩。 多城 市用市 郊土地设置 垃圾堆 放场 , 占了大量土地 。1 9 侵 9年安 9 徽巢 湖地 区就发 生 了农 民 因不满城 市垃 圾侵 占土地 农 田、 染农 污 田湖 区而拦截垃圾 清运车 事件 。随 着生产 的发展和人 民消费水 平 的提高 。 垃圾产量 的增大 。 侵 占土地 的矛盾将 日益尖锐。 垃圾
我 国城 市生 活垃圾 现状 分析
代 洪 利
( 河北遵化 市环境保护 局 河北遵化
040 ) 6 2 0
生 活垃 圾处 理应 贯彻落 实 中国政府 制定 的可 持续发 展 战略 : 【 要】 摘 近年来, 城市生活垃圾 量与 E 1 俱增 , 由此而带来 人 : 经济 、 3 社会 、 和 资源相 互协调 的 、 环境 既满足 当代人 的 需要 的环 境 污 染 问题 日益严 重 ,城 市生 活垃 圾 处 理 已成 为 影 响 环 。 1、 境保 护、 城市建设 、 民生活和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 因素 。搞好 而又 不 对 满 足 后 代 人 需 求 的 能 力 构成 危害 的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人 . 垃圾 管理 工作 , 离不开公众的参 与和 支持 , 充分利 用各种媒体 路 。” () 2 生活垃圾 处理 的发展 目标 进行 垃圾卫生安全管理的 宣传 。结合垃圾 分类收 集和垃圾收 (减 量 化 1 费等改革措施 。 使公众充分理解正确 的收集、 清运和 处置方 法 “ 减量 化 ” 是通 过适 宜的手 段减 少和 减小垃 圾的 数量和 容积 。 对城 市发展 的重要 意义 , 高公 众 的环 境 意识 。 提 这 需要从 两方 面人 手 . 是对 垃圾 进 行处理 和 再利 用 , 是 减小 一 二 【 关键词 J 市; 城 生活垃圾 ; ; ; 现状 处理 对策 垃圾 的产 量 。

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10篇)

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10篇)

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10篇)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10篇)生活垃圾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等,以下是准备的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但是跟着这些进步到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便利,与之俱来的还有城市的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

环境问题已经是现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垃圾的分类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因此,把好垃圾分类处理这一关,将是缓解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为更好地处理好生活垃圾,创建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我跟我的几位好友对我所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一些调研,并结合实际谈谈我的认识和建议。

一、垃圾的分类垃圾主要分为: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污水污泥以及生活垃圾等。

建筑垃圾可以由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回收处理;医疗垃圾由医院等卫生单位负责相关处理;工业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企业单位的分内之事;而废水污泥也是有废水处理厂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些垃圾的产生比较集中,分类处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二、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的效益。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1.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

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能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

废弃的电池中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死亡。

3.变废为宝。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支,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

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就城市生活垃圾分 类制度做出重要指示以来,中国各地区各部门以点到
65
绿色科普
GREEN SCIENCE
面、全面启动,初步建立了以“三化”(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四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五原则”(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 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为指导的垃圾分类制 度。134家中央单位、29个省直机关生活垃圾分类通 过验收,21个省(区、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 方案。在首次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城市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考核中,厦门市、深圳市、宁波市在46个重点城 市中分列总分前三名。
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试点城市”。 深圳于2013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 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 分类管理事务中心。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行政策及实施效果
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简称住建部)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 案》( 国办发〔2017〕26 号,以下简称《方案》)。《方 案》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 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 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的基本原则。《方案》提 出在部分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 民自觉开展分类,实施范围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 单列市,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 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共46个城市。同时也鼓励由各 省( 区、市) 结合实际,选择具备条件的实施强制分类, 同时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各地新城新区率先实施生活 垃圾强制分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垃圾革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 题的源头和关键是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 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 理。”深入分析和制定科学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机制,我国的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垃圾处理状况。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分类处理。

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缺乏了解,甚至混淆了垃圾分类的概念。

第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支持较为薄弱,缺乏相关的立法和监管制度,导致垃圾分类难以得到有效推行。

第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设施尚未达到完善的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存在着严重的垃圾堆积和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第一,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理解。

可以利用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立法和监管力度,加强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处罚力度,形成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

第三,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

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需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来提高垃圾处理的能力。

第四,加强垃圾分类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

总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严峻,但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监管和评估等对策,可以逐步改善垃圾处理状况,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

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汇报

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汇报

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负责人,我特地对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和总结。

首先,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居民宣传教育和
相关政策的支持,大部分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比例得到了明显改善,社区内的垃圾处理效率得到了提升。

其次,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没有意
识到,依然存在着将不同种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的情况。

此外,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不够,有些地方缺乏相关的分类垃圾桶和标识,导致居民在分类时存在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以改进。

首先,加强社区内的宣
传教育工作,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我们计划在社区内增设更多的垃圾分类桶,并加强分类标识的设置,使居民在丢垃圾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分类。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居
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完善社区内的垃圾分类设施,提高垃圾分类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使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总的来说,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垃圾分类工作,为创造一个更加清洁、整洁的社区环境而努力奋斗。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区垃圾调研报告

社区垃圾调研报告

社区垃圾调研报告
《社区垃圾调研报告》
为了解社区垃圾处理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调研范围包括垃圾分类情况、垃圾投放点的数量和位置、社区居民对垃圾处理的满意度等方面。

垃圾分类情况是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逐渐增强,但仍有一部分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其次,我们注意到社区垃圾投放点数量较少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小区的垃圾投放点不足,导致垃圾堆积增加,影响了社区环境卫生。

因此,我们建议社区管理部门增加垃圾投放点的数量,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投放。

最后,我们也对社区居民对垃圾处理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垃圾处理工作表现出满意的态度,但依然有一部分居民对于垃圾处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们认为社区管理部门应该增强对居民对垃圾处理的满意度的关注,及时解决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持续改善社区垃圾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认为社区垃圾处理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社区管理部门能够
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社区垃圾处理工作,提高社区环境卫生水平。

中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了混合垃圾采用单一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法的优势,明确区分了国内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和综合处理工艺两种概念,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两者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代表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储备的增强,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在我国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研究和应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填埋场、机械化堆肥厂和焚烧厂等多种处理设施。

但对于某一地区来说,不同处理设施往往处理同样的混合生活垃圾。

由于每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从技术本身、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均只适宜处理生活垃圾中的某些组分,因此这种单一处理模式不仅难以满足数量日益增长、成分日益复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而且使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前处理和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复杂,处理费用高。

为了解决这种单一处理方式的不足,生活垃圾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方式。

所谓综合处理,就是将多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以适当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处理系统,每种处理技术或设施仅处理适宜的生活垃圾组分,从而改善生活垃圾处理的效果,降低生活垃圾处理的费用,在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

1 单一处理与综合处理的比较1.1 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法由于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是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但填埋混合垃圾有以下缺点:(1)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可焚烧组分或可堆肥组分等可以实现资源回收的部分被一并填埋,即使考虑填埋气的回收利用,混合垃圾填埋的资源化水平仍很低。

(2)我国混合垃圾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都很高,因此渗滤液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沼气产生量大,控制其排放也增加了处理成本。

因此限制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是填埋法的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有关政策,都提出了进一步限制进入填埋场垃圾有机物含量的规定[1]。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一、立法及主要政策出台情况(一)国家层面我国现行的城市垃圾管理体制形成于1980年之后,在政策实行时对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生过很好的作用,由于这种作用的推动,城市环境卫生逐步得到了改善。

20世纪90年代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其中详细规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规定。

中国的环境保护立法自21世纪起逐步完善。

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和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居民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同时也对污染等其他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条件进行干预,阻止其继续妨害人类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颁布后,城市生活垃圾的防治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越来越重视,固体垃圾也正式进入法律管控区域。

2007年,原建设部修订和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于当年7月份正式实施。

《办法》从一方面认同了垃圾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督促地方制定合适当地情况的垃圾政策和办法,将生活垃圾的处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针对各大中小城市近年来饱受垃圾困扰的问題,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了《国务院批转化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意见》规定了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为各地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202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对“生活垃圾”进行了专章规定。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

提升环境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的号召,也是普通居民的心之所向。

建设美丽中国,打造文明环境,与普通居民最为息息相关且力所能及的便是真正将生活垃圾分类做到实处。

(二)地方层面2000年6月,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京、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这些试点城市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指导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对社区、企、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实施垃圾减量的指标规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垃圾减量。
三、完善社区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的思路
目前,许多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已经走出了产多少,运多少,埋多少的简单管理模式,把垃圾管理流程向垃圾产生源头推进。实施源头分类收集,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社区配置好分类垃圾桶、贴宣传图片、发放宣传品就能有效地到达垃圾减量的目的。根据对北京、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的调查,提出以下完善社区垃圾管理的思路。
建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
社区建立资源回收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大量可回收物资在扔到垃圾桶前就得以回收,而不是等到垃圾被送到垃圾场后再由拾荒者来分拣。政府可以尝试给社区资源中心垃圾补贴,免收所得税等办法鼓励成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建立资源回收中心,政府可以大大降低垃圾清运的成本和处理成本,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如上海卢湾区成立的物资回收公司,每年回收物资1万多吨,解决33名下岗职工的就业,每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
3、现有政策不利垃圾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与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的垃圾收费标准一样。
垃圾减量后,环卫部门有可能减少垃圾清运收入,因此环卫部门对实施垃圾减量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垃圾清运时混合运输。严重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收费主要是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按量全成本收取垃圾处理费。
分析上海市和北京市垃圾产量增长率不难发现,两个城市垃圾增长速率都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目前,根据两个城市的预测垃圾增长率基本上将稳定在2%的水平。见图2、图3的示意图。具体数据见表2,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燃煤做饭、采暖方式是垃圾产生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另外是由于当时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数据基本上是估算的,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随着城市气化率、采暖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煤灰的产生量,对城市垃圾减量贡献较大。
2、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缺少监督
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8.1%的被访者一直保持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有42.2%的被访者在家中会偶尔进行简单分类,有29.6%被访者从不进行分类。一直保持在家中简单分类的被访者比例远低于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观察垃圾的投放情况发现垃圾混放的情况特别普遍。因此,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处于重宣传、轻效果的阶段。如果要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
北京、上海两市都非常重视垃圾管理问题,但目前北京、上海两城市的垃圾处理、处置能力还不能满足现状需求。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两个城市均计划加大了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投资力度。据调查两城市每年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8-9亿元,上海约有三分之一经费由垃圾产生者来承担,政府承担三分之二。北京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政府,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只有10%。
目前,我国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5亿吨,历年来堆存的垃圾量已达60亿吨,侵占了约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生活垃圾产生量的60%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重点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和沈阳三个城市的垃圾产生量之和约占全国垃圾产生量的10%。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很快,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并且我国城市垃圾中约有一半未经处理,这些垃圾裸露堆填,污染水质、土壤、大气,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许多城市开征了垃圾处理费,但是垃圾处理费收缴率都比较低,相对垃圾处理费来说,更显得微乎其微。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由于政府负担不起高昂的处理费用,只能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资金缺乏制约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二、社区垃圾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表1列出了我国1990-2003年垃圾、粪便清运量数据。图1是根据表1数据做出的趋势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数值仍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表1 1990-2003年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1997-1998、2001-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大城市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变缓
一、我国城市垃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3年的660个,市镇人口由1.7245亿人增加到5.2亿人。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与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相比,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供给则严重不足,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如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则更加突出。
为了创造出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参与机制和参与模式,可以对北京、上海的垃圾分类小区进行调查,分析发掘垃圾分类有特点且分类效果好的小区,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实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范围。
专题报告1——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1月课题组分别到上海市市容环境管理局、卢湾区环卫局、上海鑫港废品回收有限公司、东怡花苑小区、巴士小区进行了有关社区垃圾管理方面的调研。
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推进
根据对北京市、上海市居民有关垃圾分类意识的调查,两个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都非常高,但参与率不高。
在北京进行有关垃圾分类调查时问及“如果所住社区未实施垃圾分类,是否渴望尽快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减少垃圾排放量”时,有63.1%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渴望”,33.3%的被访者表示“一般”,仅有3.6%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表明整体看来,市民还是很乐意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因此进一步扩大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是非常可行的。
图5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示意图
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
目前,我国只有上海对单位用户执行了半成本收费、四星级以上宾馆和娱乐场所执行全成本收费。其他城市主要是收取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有些城市对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基本是以户为单位定额收取垃圾处理费,但收取率非常低。
实施全成本收费一方面可以为垃圾处理处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控制垃圾产生量。
表1-1 1994-2003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 单位:万吨/年
注1:2002年数据是上海市城区实际产生的垃圾量。
2、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
3、我国垃圾管理模式变化
废旧物资回收阶段在上世纪60、70年代起,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提倡勤俭节约,许多东西都回收利用,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可回收使用的物资被称作废旧物资。因此,在那个年代,能回收利用的都基本上回收了,垃圾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是灰土、果皮等。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增长较快,这个时期的垃圾管理主要是以垃圾清运为主,把垃圾运出城市之外,一埋了之,就算解决问题。以前完善的废品收购网络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废品回收,年龄大的居民还保持着废物回收的习惯,但年轻新一代很少这样做。从垃圾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上是末端处置的思路,垃圾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垃圾本身。
表2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1994-200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4-2003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图3北京、上海垃圾增长率示意图
2、垃圾结构变化较大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生活垃圾主要成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垃圾中的有机物比例增加,可回收利用物比例增加,垃圾热值升高,灰土量迅速减少。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
课题组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北京的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内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出228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204份。虽然样本量不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客观事实。
为了解北京市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的成效和北京市民对政府这一举措的关心程度,问卷内特别设计了三个问题,统计结果分别为:有52.5%的被访者知道“2004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有57.4%的被访者知道“北京市政府在《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中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的承诺”;76.0%的被访者知道“北京部分小区已经试行了垃圾分类收集,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根据上海市容环境管理局的统计,生活垃圾日产量从1990年8620吨/日增加到2003年16040吨/日。2003年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量为1100吨/日。预计到2010年,上海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657万吨,平均日产生量为18,000吨,人均垃圾产生量将从目前的0.84千克/日增至1.12千克/日。“九五”期间上海市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12.03%,“十五”期间垃圾年平均增长率为3.5%,预计2005年~2010年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为2%。表1中数据取自1994-2004年上海市环境质量公报,图1根据表数据做出垃圾产生量图。从图1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上海市垃圾产生量的增长趋势。
消费环节:鼓励居民绿色消费,延长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推广使用环境有好产品。
处理环节:鼓励有机垃圾就地生化处理,无机垃圾进行分拣、回收利用,减少最终处置量。
全过程管理的总负责人是政府,它主要起政策制定和引导的作用,并规定在管理流程中各方责任人(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为配合政策实施,政府出台奖励和惩罚措施。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认识到将垃圾一扔了之的生活方式在不断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人类的健康。垃圾管理思路从末端处置的被动管理模式转为垃圾减量、推进社区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动管理模式。
目前城市垃圾瘦身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废物回收利用,各个城市都开展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市垃圾减量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垃圾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废旧物资数量,因此,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垃圾回收率比较低。在国外废纸、废饮料瓶、废金属等都被统计在垃圾产生量数据中,这样计算出来的垃圾回收率比较高。课题组在上海卢湾区上海鑫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调查得知,该公司拥有上海市第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拣流水线,居民垃圾经过流水线分拣,可回收物约占5%左右,医院、大厦的垃圾,经过流水线,可回收物约占15%以上。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效显著。(来源:本站整4、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