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结婚礼仪

合集下载

遵义市的结婚习俗汇总

遵义市的结婚习俗汇总

遵义市的结婚习俗汇总
遵义市的结婚习俗包括以下步骤:
提亲:新郎家需要请一个媒人前往新娘家提亲,商谈结婚事宜。

商量彩礼:媒人会在中间周旋,商定彩礼的金额和陪嫁等事宜。

定时间:选择结婚日期时,一些人会依据生辰八字和生肖来挑选,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偏向于选择一个周末的吉日。

发请柬:开始发送请柬,亲戚由父母邀请,朋友或同事则由新人自己邀请。

女方家宴请宾客:在结婚的当天,女方家要先宴请宾客。

遵义的习俗中,宴请宾客的饭菜需由主人自己亲手制作,以表示诚意。

筵席通常包括早餐和午餐,早餐一般在上午10点半左右开始,只有一个菜——青菜豆腐汤,寓意新娘的清白。

午餐则在下午4点左右开始,通常有六个菜,象征新娘新郎一生顺利。

哭嫁:在遵义,女生在出嫁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哭嫁,这是一个当地的婚俗仪式,用当地方言以诗歌的形式来哭嫁,寓意着吉祥如意。

过礼和接新娘:在女方家宴请宾客的当晚,新郎要到新娘家接新娘。

进门时可能需要新郎洒红包或表演节目。

等到晚上12点才能接走新娘。

闹房:在结婚后的晚上,会邀请亲朋好友或与新郎年纪相近的好朋友到家里吃饭、聊天,目的是为了庆贺、趋走“不干净”的东西,
并帮助新郎在婚礼时抢新娘和摆筵席。

以上是遵义市的一些主要结婚习俗,但具体的习俗可能会因地区和家庭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仡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结婚风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仡佬族的结婚习俗吧!仡佬族的结婚风俗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之一,结婚对于仡佬族人民来说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是他们迈向新生活的起点。

在仡佬族中,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结婚的过程非常重要。

在仡佬族的传统婚礼中,首先是由男方家族的长辈去提亲。

男方的家长会带着酒和礼物,到女方家中向女方家长提亲。

提亲时,男方家长要带酒、糖果、烟酒等礼物,以示诚意。

女方家长则要准备一些糖果、茶叶等回礼。

双方家长经过商议,如果达成共识,就会确定结婚的日期。

结婚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繁琐的。

仡佬族人民会在结婚前,精心准备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娘的嫁妆,嫁妆是新娘家人送给新郎家人的礼物,一般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另外,还要准备一些婚礼用品,如红布、红绸、糖果、酒水等。

在结婚当天,仡佬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首先是新郎会骑马去接新娘,这个过程被称为“骑马亲迎”。

新郎要穿上仡佬族传统的服饰,头戴红顶花,身穿彩色锦缎衣裳。

新娘也要穿上仡佬族的传统服装,头戴花环,身穿彩色绣花衣裳。

新郎和新娘在亲友的祝福下,骑马前往新郎家。

到达新郎家后,新人要先行拜祖先,然后由长辈主持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

仡佬族人民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供亲友们品尝。

在酒宴上,新郎和新娘要向亲友敬酒,以示对亲友们的感谢之情。

同时,还会有一些仡佬族传统的歌舞表演,让婚礼更加热闹。

结婚仪式结束后,新娘会进入新郎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在仡佬族中,新娘进入新郎家后要过三次门槛,每次门槛都有一些仪式,以示对新娘的考验和祝福。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结婚对于仡佬族人民来说,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

通过结婚仪式,仡佬族人民向亲友们展示了他们的传统文化,也传承了他们的家族血脉。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其中包括结婚风俗。

本文将以仡佬族的结婚风俗为主题,介绍仡佬族人民在结婚时的仪式和传统。

仡佬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求娶、迎亲和婚礼。

首先是求娶阶段,也叫“讨亲”。

在这个阶段,男方会派遣一位长辈或媒人去女方家中提亲,表示男方对女方的喜爱和诚意。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双方家长会商定婚期,并举行简单的仪式,交换礼金和嫁妆。

接下来是迎亲阶段。

在仡佬族的传统观念中,迎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婚礼当天,男方的亲戚和朋友会穿着传统的仡佬族服装,手持花枝,排成行列,迎接新娘的到来。

新娘则由她的父亲护送,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亮丽的头饰。

迎亲队伍会在村庄的大门口等候,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欢迎新娘的到来。

迎亲队伍和新娘一起走到男方家门口,男方的亲戚会用彩绸绳将新娘拦住,要求新娘回答几个问题,以考验她的聪明才智。

如果新娘回答正确,她将被允许进入男方家中,否则,她需要继续回答问题,直到回答正确为止。

这个环节是仡佬族婚礼中最有趣的部分,也是亲友们一起欢乐的时刻。

最后是婚礼阶段。

在仡佬族的传统婚礼中,有很多仪式和习俗。

比如,男方家要准备丰盛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在喜宴上,新娘和新郎要喝下一碗特制的婚礼酒,以象征他们两个人的团结和幸福。

此外,还有舞狮、唱山歌等传统表演,增添喜庆气氛。

仡佬族的结婚风俗反映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尊重。

在整个结婚过程中,仡佬族人民都非常注重礼节和仪式,以表达对婚姻的祝福和对新娘新郎的祝福。

结婚是仡佬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时刻,也是家庭和社区的团结和互助的象征。

总的来说,仡佬族的结婚风俗丰富多彩,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这些传统仪式和习俗,仡佬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加深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这些独特的结婚风俗不仅是仡佬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新娘拜堂风俗

贵州新娘拜堂风俗

贵州新娘拜堂风俗
在贵州地区,新娘拜堂的风俗一般是在婚礼仪式的最后阶段进行。

在这个环节中,新娘要穿戴得体,佩戴美丽的珠宝和婚纱,向新郎家中的长辈及神明行拜礼,以示尊敬和感恩。

同时,新娘还要接受家族里其他家庭成员的祝福和赞美,并传递感恩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由家族中的高级长辈主持,先是向神明祈祷,然后再召唤新娘到前面,进行拜礼。

在新娘完成拜礼仪式之后,家族其他成员会向新娘敬酒,祝福新娘和新郎幸福美满,感谢新娘加入家庭。

随后,新娘和新郎一起离开,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侗族结婚风俗

侗族结婚风俗

侗族结婚风俗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侗族人民尊重传统,婚姻在他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侗族的结婚风俗。

侗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聘礼、婚礼和送嫁礼。

首先是聘礼,这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亲的过程。

男方家长要带上一些礼品,如猪、鸡、酒等,到女方家里提亲。

女方家长则要准备好茶叶,用红布包好,送给男方家长,表示接受他们的提亲。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家长还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爱护。

接下来是婚礼,这是侗族结婚的重要环节。

婚礼通常在农历的二月或八月举行,这是侗族传统的吉日。

在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庭会准备大量的食物,如糌粑、猪肉、鸡蛋等,以招待宾客。

当天,男方家庭会派人去女方家里接新娘。

新娘要穿上侗族传统的婚服,头戴白色的纱帽,身穿五彩斑斓的衣服,手持红伞。

在接新娘的过程中,有一道特殊的仪式,叫做“赛花炮”。

新娘要手持一支花炮,放在头顶,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随后,新娘和新郎一起回到男方家里,进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前,会有长辈为新婚夫妇进行祝福,祈求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然后,新郎会给新娘戴上象征爱情和忠诚的锁链,这是侗族婚礼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新婚夫妇还要举行宴席,招待宾客,共同庆祝他们的婚礼。

最后是送嫁礼,这是侗族结婚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

送嫁礼通常在新娘结婚后的第三天进行。

在这一天,女方家庭会准备一些礼品,如衣服、锦缎、糌粑等,送给男方家庭作为回礼。

男方家庭则要准备好大量的食物,招待女方家人。

双方家庭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进行一些寓意吉祥和幸福的仪式,以祝福新婚夫妇。

侗族的结婚风俗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传统色彩。

这些仪式不仅是对婚姻的庄重和祝福,也是对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侗族人民通过这些仪式,表达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幸福的期盼。

这些传统的结婚风俗,使侗族的婚姻更加神圣而庄重,也让侗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结婚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不同民族的结婚风俗也各具特色。

云贵川结婚流程

云贵川结婚流程

云贵川结婚流程一、筹备阶段在云贵川地区,结婚是一件庄重而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在开始筹备婚礼之前,新人要先确定结婚的日期,并与双方家庭商议好婚礼的预算。

接下来,双方家长要进行相亲,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念是否相符。

如果双方家庭达成一致,就可以进入下一步。

二、婚礼仪式1. 云南地区的婚礼通常会在早晨开始。

新娘在婚礼前要进行精心的打扮,包括化妆和穿上精美的婚纱。

新郎则要穿上西装或传统的礼服。

婚礼当天,双方家庭会派人负责接亲,接亲队伍通常由鼓手和迎亲车队组成。

2.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如敬茶、接受家长的祝福等。

随后,新娘会跟新郎一起前往婚礼现场。

在婚礼现场,有专门的主持人负责引导整个仪式的进行。

3. 在四川地区,传统的婚礼仪式通常会进行拜堂、敬茶、交换戒指等环节。

拜堂是新人向天地父母表达敬意的重要环节,也是新人向祖先祈求祝福的仪式。

在交换戒指的环节,新人会互相戴上对方的戒指,象征着两个人的永恒承诺。

4. 在贵州地区,婚礼仪式通常会进行传统的苗族婚礼。

苗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有舞狮、表演、唱歌等多个环节。

新人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跳起传统的苗族舞蹈,与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三、婚礼宴会在云贵川地区,婚礼宴会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宴会通常在婚礼仪式结束后举行,双方家庭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宴会上,会有丰盛的菜肴和精美的点心供应,同时还会有婚庆公司提供的精彩表演。

四、婚后习俗在云贵川地区,婚后还有一些习俗需要遵守。

比如,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带着新娘回自己家乡拜访双方父母,以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

此外,新娘在新郎家中要过上一段时间的“闺房生活”,并要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总结:云贵川地区的结婚流程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从筹备阶段到婚礼仪式,再到婚后的习俗,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古老而庄重的传统。

无论是云南的婚礼仪式,还是贵州的苗族婚礼,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气氛。

这些传统的婚礼仪式,不仅代表着两个人的结合,更融入了家族的传承和祖先的祝福,是一段珍贵的人生记忆。

贵州织金结婚规矩

贵州织金结婚规矩

贵州织金结婚规矩贵州织金结婚规矩贵州省织金县是黔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

结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织金县的结婚规矩更是有其特殊之处,以下是详细介绍。

初步筹备在织金县,男方提出婚姻意向后,首先要派几位“撒认”(找人确认)去女方家中了解女方的家世、身份、年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等。

如果双方都愿意继续发展下去,将派人前去“注定”(宣布婚讯),两家便都会开始做起了结婚的准备。

订亲礼在注定之后,男方父亲要到女方家中送上一只约好的鸡及一块红绸子订亲,表示男方的决心和借口发财,女方以凉拌炸豆腐作回礼,表示家居能干。

订亲的鸡必须是由父亲亲手抓的纯土鸡。

至于红绸子,一般都是折成梳篦、鞋面、囊袱等小东西,以表示男方家正在兴隆发达。

定礼金在定亲之后,要定下各种礼金,包括定亲礼、聘礼、娶彩等等。

在织金,订亲礼金为硬性规定,聘礼金则是女方父母开口,而男方要敬回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才能证明男方的财富和诚意。

此外,娶彩的收费也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铜器五件要给100元、红绸子五匹要给200元等等。

婚前宴席在织金,婚姻是两家人的事情,在两家父母的主持下,要办好婚前宴席,供亲朋好友吃茶饭并送礼,准备婚宴。

而且在婚宴上,要准备各式各样的菜肴、酒水和糕点,尤其是桌子上一定要有一道红色的菜肴,象征喜庆和吉祥。

迎亲仪式在织金,迎亲也是极为讲究的。

新娘的家人要准备拱门,将新娘送到门口,新郎和其亲友一起用红布把门遮住,作为让新娘进入门时需付的通行费,而新娘则要轻轻拍打遮住门的红布,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然后新娘父亲要给新郎父亲一只用五彩纸包好的烧鸡,象征吉祥,表示感激和祝福。

按照惯例,新娘要先转三大圈,然后由新郎父母搀着走下轿车。

在进入洞房之前,要有敲门仪式,新娘要在门外方大几道谜语,由新郎答对后才能开门。

接下来,由男方的妇女伴奏唱戏,新娘和新郎需要彼此交换小礼品,才能算正式入洞房了。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由于地域的差异,侗族的结婚风俗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侗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婚姻多为自由选择、父母牵线搭桥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侗族,结婚是一个十分庄重的仪式,婚礼备办各种礼服、鞭炮、酒席等等,婚礼上的热闹场面让人们久久难以忘怀。

侗族的婚俗非常注重祭祀,首先在婚礼的前一天,新人和父母会一起到宗祠前烧纸扫墓,向祖先祈求保佑和婚姻幸福。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盛装,全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侗族传统的盛装,踩着节奏舞蹈,欢迎新娘的到来。

其次,侗族的婚姻是村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婚姻往往带有浓厚的集体色彩。

一般来说,婚姻往往是在村子里举行,全村的人都会参加,而且几对新人可能会选择在同一天结婚,互相祝福和庆贺。

侗族人民认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因此,新人不仅要向嘉宾行酒,还会在婚宴上对全村人献上鞭炮,以示感激和庆贺。

另外,侗族的婚姻多为父母牵线搭桥,但同时也注重新人的意愿和选择。

在侗族传统中,父母亲会为子女找到合适的对象,但他们不会强迫子女接受,而是以传统习俗的方式,通过提亲、纳采等程序,先征求新人的意见。

在提亲时,女方家长会亲自到男方家中提亲,届时男方家长主动送上花插,若女方欣然答应,则开始举行婚礼准备。

此外,侗族的婚姻制度比较开放,允许离婚和二婚。

如果婚姻生活不幸福或发生矛盾,夫妻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或选择离婚,社会对此也持包容的态度。

同时,如果丈夫死亡,女方可以再婚,但是再婚的时候,需要先离婚或丈夫已经去世三年以上。

总的来说,侗族的结婚风俗以庄重、喜庆和团结为特点。

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中,整个部落的人们齐心协力举办盛大的婚礼,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并向祖先祈求保佑。

同时,侗族的婚姻制度也较为开放,注重新人的意愿和选择,允许离婚和再婚。

这些结婚风俗既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婚姻的尊重和庆祝,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和社会集体的责任和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结婚礼仪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民族,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奇特之处,他们就像不同品种的花朵,将贵州装扮的更为迷人,在这些民族的习俗中,婚恋习俗是最具特色的。

下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贵州结婚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贵州结婚礼仪
苗族
"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爱慕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习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歌"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赶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愿意让小伙抢走,表明有爱慕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美丽图案,表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歌、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
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歌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歌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爱慕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态度。

女方回应,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会为拒绝。

布依族
"榔梢":逢赶场或年节日,男女青年来到集镇上唱歌、弹月琴、吹木叶,挑选意中人。

小伙子看上某姑娘,用歌表达自己的意愿。

姑娘若对小伙子满意,便双方继续对歌。

增进了解。

"甩糠包":"糠包"内装五颜六色的谷糠,外由彩线缝成。

姑娘们手拿糠包向对面小伙子们甩去,寻求意中人。

在多次抛糠包的过程中,增进了解。

若姑娘对某一位小伙子有好感,就将随身带的小礼物赠送给对方。

"打报古":"报古"是布依语中对男性接亲者的称呼结婚时,女方寨中孩童聚集在村外面,用稀泥、水枪等投向男性接亲者。

其意思是:你们来接我们寨中的姑娘,就要给你们添点麻烦。

"要荷包":都匀布依族婚俗。

闹新房时先唱"荷包歌",两人一对,一个主唱,一个帮腔。

唱满1 2首"荷包歌"才得一个荷包。

荷包里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

参加唱"荷包歌"的人非常多,持续时间长,有时一唱就是一整夜。

侗族
"行歌坐月":侗族男女青年到十四五岁时,三五个姑娘,不分辈分,聚在一起,或做针线或纺织;男子携牛腿琴和琵琶,结伴前往姑娘家唱歌作乐,深夜以至黎明才散。

有的地方叫"爬窗"、"坐仓脚"、"晾月"、"走寨"等。

"讨糖":男女青年在"玩山走寨、行歌坐月"过程中,小伙子中意一个姑娘,就以"讨糖"为名求爱:"听说小妹糖很甜,哥想吃糖没带钱。

"姑娘同意就答:"小妹有糖糖太酸,大哥吃了腰会弯。

"小伙回答说:"大哥想糖眼望穿,小妹糖酸心不酸。

"通过"讨糖",姑娘离开,小伙紧追上去。

若姑娘已有意中人,就说:"小妹有糖早卖完,大哥吃糖别处尝。

"
"踩脚后跟":黔东南一带侗族青年的交往活动。

侗族小伙看上姑娘,就会在赶场的时候,跟在身后故意踩对方脚后跟。

对方中意,跟着小伙走。

不中意,
就不理睬。

小伙发现对方不跟出来,再进场另觅对象。

"吃细茶":侗族男女青年相好,征得家长同意,就择定吉日,男方带糖和细茶登门。

女方父母将糖摆列桌上,将细茶泡好,请族中长辈和亲友来吃,表示女儿订婚。

此后有人提亲,父母就直言相告:"我家妹崽已吃过细茶了。

"
"吃新人茶":侗族青年结婚之日,喜气洋洋的洞房内,桌上都摆着糖果和茶水,招待贺喜的客人。

客来,唱歌或说吉利话。

新郎新娘将香茶斟满,托起红漆茶盘送茶给客人"吃新人茶"。

土家族
"看人户":土家族婚姻,经媒人介绍,女方母女到男家进行探访,看男方人才、家境、住房等。

女方回家时男方送一套衣服,如果女方接受,就向男方索取鞋样,缝双布鞋给男方,表示亲事说成。

女方不受衣服,婚事终止。

"烧大香":男女双方共同选定吉日,男方请人挑上糖、粉条、猪腿、龙凤烛、大香等茶食礼品到女家,燃烧大香,表示定亲。

"打婚床":土家族人注重打婚床,以此象征男方富贵贫贱。

打婚床的木匠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

木材一般选用枣子树、柿子树等,意为早生贵子。

婚床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用红色打底刷漆。

"洞房争强":土家族婚礼中,执事人宣布"拜堂已毕",新郎就伸手揭新娘盖头帕,揭下来就意味着日后男比女强。

而新娘则将盖头帕四角吊的铜钱咬住不放,以示不服,并使劲挣脱"牵娘"的手,同新郎一起向洞房跑去。

土家族人认为,谁先坐上床,以后这个家就由谁做主。

彝族
"鸡卦问亲":威宁、赫章、水城一带彝族婚姻"凭证"。

彝称"呀取祖"。

届日由媒人带男家父或母及随行人,备炒面、酒及布料等礼物去女家行"烧鸡吃"仪式。

女家杀公、母鸡各一只招待,吃鸡时请长者看鸡卦以卜婚姻吉凶,用红绿丝线将鸡卦扎成两对,男女双方各持一对,作为婚姻凭证。

"半路放马":彝族嫁女,在赴男家的半路时,行"半路放马"仪式。

将新娘扶下马休息片刻再上路。

即使男女双方是邻居,也要绕道来举行"放马仪式"。

其家教观念认为新娘既嫁,已成男家人,完成一生旅程后,其灵魂想回娘家亦只能到此,不能回娘家祠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