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景ppt
合集下载
语文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1课《春》课件(共37张PPT)

请从丛书1《四季如歌·缤纷的春》中作选 一篇文章阅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摘 录几句,从关键词或修辞角度赏析一下。
请用你的语言来赞赏 你眼中最 美的季节.
• 1、赏析《春》中优美的句子,并做好 批注。
• 2、找一找、读一读有关春天的诗歌。
• 3、精读主题丛书1《四季如歌·缤纷的 春》中的作品
寒渐去,雨飞扬。 阡陌葱茏披绿装。 布谷欢声催梦醒, 一年四季好思量。 (猜一描写季节)
春
走进春天
朱自清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 方法。
• 3、反复朗读,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之美。
整体感知
1、听准字音,注意停 顿、语气、语调。 2、在这大好的春光中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哪些段落直接抒 发了这种感情? 3、文中细致描绘了春 天的哪几幅图景?
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 这种感情?
盼春 急切盼望、充满喜悦
赞春 无限热爱、热情赞美
作者笔下描绘的春景:
品读“春花图”
• 师生共赏春花图:
作者如何全方位地描写春花?突出了春花的 什么特点?
美美地朗读
小组选择其中1-2段,合作并分 享美读课文,感受清新自然的语言 风格,体会文境美。
写
长势:满是的 (多、旺盛)
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 哪几方面来写的?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特点:(细密,闪亮,绵长) 状:斜织 薄烟
(特点:轻盈 迷蒙) ——正面
景:叶绿 草青 灯 人 房屋 特点:(滋润万物,
气氛和平安静)
——侧面
迎春图
“ 一年之计在于春”
【高中语文】破阵子·春景ppt精品课件4

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 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 点,应作何评价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 初期的晏欧词。
扬子江高级中学
萧情
简介作者
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人。宋 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后官至宰相,一生地位显要,生活优裕。其 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语言婉丽,音韵和谐、温润秀洁。有《珠玉 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1.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 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燕子来、梨花落来写春 天的不同时令。首句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第二句则是写暮春景色。
词人并不直说“春来”、“春去”,而是用 “燕子来”、“梨花落”,写出春的前进脚步。词 人精心选取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让可感的、具体 的形象来说话,使读者对“春”的形象色彩、时空 感受都体会得十分具体真切。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是怎样写出“春景”之美的?“三四点”“一两 声”有什么表达作用?
绘形绘声绘色
1.“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 春光的美好。 2.“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 “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 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三四点”“一两声”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2、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善于调动联想, 驱驰想象。请根据《破阵子·春景》上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 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展开想象,揣摩意境,写一则150字左右 的片断。(展开描写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选做 题)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 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词的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 (2)“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运用了怎样的 手法?“心长”“焰短”各有怎样的深意? (答案见教师用《金榜》75页第7、8题)
扬子江高级中学
萧情
简介作者
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人。宋 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后官至宰相,一生地位显要,生活优裕。其 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语言婉丽,音韵和谐、温润秀洁。有《珠玉 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1.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 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燕子来、梨花落来写春 天的不同时令。首句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第二句则是写暮春景色。
词人并不直说“春来”、“春去”,而是用 “燕子来”、“梨花落”,写出春的前进脚步。词 人精心选取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让可感的、具体 的形象来说话,使读者对“春”的形象色彩、时空 感受都体会得十分具体真切。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是怎样写出“春景”之美的?“三四点”“一两 声”有什么表达作用?
绘形绘声绘色
1.“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 春光的美好。 2.“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 “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 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三四点”“一两声”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2、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善于调动联想, 驱驰想象。请根据《破阵子·春景》上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 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展开想象,揣摩意境,写一则150字左右 的片断。(展开描写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选做 题)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 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词的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 (2)“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运用了怎样的 手法?“心长”“焰短”各有怎样的深意? (答案见教师用《金榜》75页第7、8题)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40张PPT)

写出了太阳“睡醒” 的情态,营造了春日融 融的意境。
合作探究,精研图画
学习目标 ○ 品修辞 ○ 赏描写 ○ 明效果
学习内容 ○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 迎春图
分析方法指导——春草图
分析方法:
1、找修辞方法 2、找关键词句 3、找描写方法 4、找突出特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既写出了小
(zhǎng)水涨起来了 (cáng )躲藏 悄
涨
(zhàng)他涨红了脸
( bó)薄烟 (báo)薄饼 ( bò)薄荷 (qiāo)轻悄悄
( qiǎo)悄声
成果展示4:正字音——形似字
眨(zhǎ )眨眼 泛( fàn )泛滥 贬( biǎn)贬值
趟(tàng)赶趟儿 躺(tǎng)躺下 淌(tǎng)流淌
3.语言朴实清新, 准确生动。
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 形象的口语。 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 骈散结合。 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 强语言的情味。
堂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山lǎng rùn( 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酝酿)。
成果展示3:知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 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 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 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 带入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 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 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 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合作探究
朱自清《春》(上课课件)

沾 衣 欲 湿 2、写路上的行人和工作的农民有什么作用? 杏 花 雨
比喻、排比。 多、亮、细。
侧面写出雨的细小
春雨图
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明确: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 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 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 的气氛。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 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 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春草图—草报春
以速写式的笔法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 感受,从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欢乐。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顺序 由物到人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拟人
写法
修辞
春花图—花争春
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表现 了什么感情?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花多 了花赶趟儿。
花艳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花甜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春花图—花争春
作者描绘春花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拟人 排比 比喻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的比喻句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 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春》课件(共40张幻灯片)

自主探究
3.体会“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给人的感觉。 温暖和柔情。
4.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 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自主探究
(三)自主赏析“春雨图”。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
生命力。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 思。
精段赏读
3.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准
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4.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 使人好像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受到春草的勃勃
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表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2.我推举: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
排比,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3.我推举:第三自然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
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好像陶醉其中。 4.我推举:描写春花的那一自然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
精段赏读
(三)赏读“春草图”。 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画春草的? 第1句是从“点”上描画;第2句是从“面”上描画;第
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 衬草,从感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2.体会“钻”所表现的内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 “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
7.我推举: 第七自然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 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爽。要读得有激情, 读出力量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春》课件(共55张PPT)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 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织”字,将春雨人格化, 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
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 草的“青”,使整幅图更加浓墨重彩
春雨图
➢ 阅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了春雨的句子,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用的是对的偶修,将乡间的各式人等的活动描绘出来
➢ 本文中有不少多音字,你能找出它们并说出它们还有什么读音吗?
zhǎnɡ 涨潮/水涨船高
yùn 红晕/晕车
涨
晕
zhànɡ 涨红/涨溢
yūn 头晕/晕倒
nònɡ 弄错/弄巧成拙
báo 薄饼/势孤力薄
弄
薄
bó 单薄/厚此薄彼
lònɡ 弄堂/弄口
bò 薄荷
活动: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不要读得太快,注意停顿。 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 些景物,找到了可以圈画出来。
热情绘春景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 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总——分
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大地春回, 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 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样子。
课文解析
热情绘春景
➢ 第二自然段写了山、水、太阳的什么特点?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文解析
殷切盼春归
(2)仔细阅读全文,结合下文,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题部分由什么联系?
第一段是写“盼春”,用生动语言,为全文定下一个活泼、轻快的抒 情基调,营造一个诗一样的氛围,是下文“绘春”的依托。
“织”字,将春雨人格化, 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
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 草的“青”,使整幅图更加浓墨重彩
春雨图
➢ 阅读课文,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了春雨的句子,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用的是对的偶修,将乡间的各式人等的活动描绘出来
➢ 本文中有不少多音字,你能找出它们并说出它们还有什么读音吗?
zhǎnɡ 涨潮/水涨船高
yùn 红晕/晕车
涨
晕
zhànɡ 涨红/涨溢
yūn 头晕/晕倒
nònɡ 弄错/弄巧成拙
báo 薄饼/势孤力薄
弄
薄
bó 单薄/厚此薄彼
lònɡ 弄堂/弄口
bò 薄荷
活动: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不要读得太快,注意停顿。 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 些景物,找到了可以圈画出来。
热情绘春景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 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总——分
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大地春回, 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 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样子。
课文解析
热情绘春景
➢ 第二自然段写了山、水、太阳的什么特点?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文解析
殷切盼春归
(2)仔细阅读全文,结合下文,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题部分由什么联系?
第一段是写“盼春”,用生动语言,为全文定下一个活泼、轻快的抒 情基调,营造一个诗一样的氛围,是下文“绘春”的依托。
苏轼《蝶恋花 春景》PPT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 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 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 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 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 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 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目
第三章
录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 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 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 作。
中心思想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 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 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 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 朦胧,韵味无穷。
目
第二章
录
诗词内容
诗词原文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诗词注释
蝶恋花·春景: 原本无题,傅本 存目缺词。 花褪残红:褪, 脱去,小:毛本 作“子”。
子:毛本误作 “小”。“飞”, 《二妙集》、毛 本注“一作来。”
完 感结
谢 聆 听
绕:元本注“一 作晓。”
柳”:即柳絮。
何处无芳草”句: 谓春光已晚,芳 草长遍天涯。
多情:这里代指 墙外的行人。无 情:这里代指墙 内的佳人。
诗词翻译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 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 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 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 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 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苏轼退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29张PPT)

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 表现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 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 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他是新生 的,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春
盼春 盼……来……近……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
绘春 颂春
总体轮廓—局部描绘
一切(睡醒)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三个比喻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娃娃—- 新 姑娘—-美 青年—-力
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 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 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 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春雨图(雨润春)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小草青、灯、人、草屋
迎春图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 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 要珍惜大好时光,
①
整体勾勒② 春草图③ 春花图④ 春风图⑤ 春雨图⑥ 迎春图⑦ ⑧~⑩
总写 分写
读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拟人
这一段中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盼”表达了作者期盼春天到来的急切,喜悦之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他是新生 的,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春
盼春 盼……来……近……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
绘春 颂春
总体轮廓—局部描绘
一切(睡醒)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三个比喻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娃娃—- 新 姑娘—-美 青年—-力
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 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 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 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春雨图(雨润春)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小草青、灯、人、草屋
迎春图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 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 要珍惜大好时光,
①
整体勾勒② 春草图③ 春花图④ 春风图⑤ 春雨图⑥ 迎春图⑦ ⑧~⑩
总写 分写
读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拟人
这一段中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盼”表达了作者期盼春天到来的急切,喜悦之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
1
抓景物的特点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颜色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 花。”
秋天,银杏树和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秋 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扇动起来,妩媚极了! 落叶有的像金色的小船航行在湖面上,有的像 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还有的像芭蕾舞演员在 欢快的跳跃……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整个世界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中间用四段话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西湖四季不同的美丽风景。
啊,美丽的西湖,你真是杭州的一颗璀 璨的明珠!
色彩法
• 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 叶;湖水清了,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 ,宛如明镜;山菊花开了,那样绚丽、那 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还有那沉甸甸的 玉米、黄橙橙的柿子、红艳艳的苹果。每 到金秋时节,稻子飘香,那黄橙橙的稻田 翻着金浪。 • 雨后,________的橘子,________叶的映衬 下,更显得娇艳动人。
②“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
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 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 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 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 变化 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 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 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 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 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 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 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 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美文欣赏
3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 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春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 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 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 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 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 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 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 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教学楼的旁边有一座小花园,还有几棵不太高大 的树,枝叶很茂盛,夏天到来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在 树下乘凉。地上草坪绿油油的,非常平整,像纺织工 人精心编织的一条绿色地毯。
描写校园中的小花园。
我们的校园是多么美丽呀!我能在这样美丽的 学校学习感到非常幸福。我一定好好学习,给学校争 光。 结尾段表达对学校的热爱。
10/19/2015
冬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 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 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 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 ,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 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 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 ,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 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 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范文欣赏
1
美丽的西湖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西湖“欲把西湖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如诗中所描写的 那样,西湖就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优雅地 装扮着杭州。 用诗句开头,总的来写西湖的美丽。
春天,湖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春风 吹来,柳树随风飘动,翩翩起舞,仿佛在亲吻波 光粼粼的湖面。桃花仙子在春风中绽开了一朵朵 美丽的花瓣,好像在朝我们微笑呢!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茂密的枝叶挡住了 阳光,就像一把把小伞,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绿色 的海洋。荷花开出了一张张粉红色的笑脸,我不禁 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 句。
我爱春天 我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喜欢果实累 累的秋天;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 • 但我更喜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姹紫嫣 红的春天。 • •
•
•
啊!朋友,爱它吧,爱这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吧!
• 春 • 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我却在梦境的回廊 中才能嗅到她的清香,醒来,我决定去外 面的世界寻找春天的芳迹。 • 春姑娘,你带着一身春寒,刚从不远 处的凤山而来,春姑娘,只盼你舒广袖轻 挥腕,感谢你让我的家园披上一袭醉人的 青翠。
10/19/2015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 各自的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 动着。当冬表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 来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 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 奇的魔术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 自的节目,表演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 加热爱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10/19/2015
3
用好词佳句
比较法
•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 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 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10/19/2015
10/19/2015
10/19/2015
10/19/2015
10/19/2015
10/19/2015
10/19/2015
2.1
抓景物特点
1
抓景物的特点
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 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 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 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 上怒放的海石花。
10/19/2015
10/19/2015
2.4
写景要有情致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景要有情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观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 • 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 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10/19/2015
2.5
总-分-总结构
5
总-分-总结构
• 见范文
10/19/2015
10/19/2015
• 二、写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的参考题目
1.《春天的雨 2.《家乡的春 天》 3.《池塘春景》 4.《春在我家》 5.《校园的春 天》 6.《春天的小花园》 7.《春天的傍晚》 8.《清晨》 9.《春天的夜晚》 10.《我爱___》(填一个季节) 11.《校园春早》
•
三、写春夏秋冬的开头 1.《家乡的春天》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四季之中,我最爱 春天。家乡的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是五 颜六色的。 第二种开头:在我们的家乡,春天 是最美好的,大街上到处都飘溢着花儿 的幽香。
10/19/2015
点评
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 神韵,比喻成四幕剧来描写。 于是,描述了新的画面:大自然是一座宏伟 的舞台,大地是一张神奇的幕布,季节,则 是高明的魔术师演员了。 每个季节都表演出自己的绝招,春姑娘散花 的轻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热,秋少女掷果的 羞涩,冬孩子胖手的指挥,令读者油然产生 一种心灵的共鸣和美感。 文章构思新颖,写得很有些诗情画意。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 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数量
声响
1
抓景物的特点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 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 神韵 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19/2015
秋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 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 ,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 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 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 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 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 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 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 款步下台去.
2
按顺序写景
按景物的类别来写 如山、水、花、鸟; 瀑、石、峰、洞; 亭、台、楼阁等。
2.3
用好词佳句
3
用好词佳句
描写景物的方法: 1、拟人化 2、比喻法 3、色彩法 4、比较法
3
用好词佳句
拟人化
• 中秋夜,圆月身披一袭盛装,仪态万千得 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绝代风华。 • 秋天拿着染料把树叶涂黄了。 •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 裙摆。 • 一阵秋风吹来,在风中飞舞的落叶对大地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抓景物的特点
总结:可以从颜色、数量、 声音、神韵、变化、动静、 气味、形状等方面来描写景 物的特点。
2.2
按顺序写景
2
按顺序写景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 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 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 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 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 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 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 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