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张晶版 第一章 概论
编译原理第一章课件计算机编译原理

• 编译原理概述 • 语言基础知识 • 编译技术与方法 • 编译器构造实践 • 编译器的优化与改进 • 计算机编译原理的应用领域
01
编译原理概述
编译器的定义与作用
编译器定义
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软件工 具。
编译器作用
将人类可读的源代码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实现 程序的运行。
语义分析技术
01
语义规则定义
定义程序语言的语义规则,包括类型检查、控制流分析、 数据流分析等。
02 03
语义分析算法
根据定义的语义规则,采用相应的语义分析算法对语法分 析得到的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如类型检查算法、控制流 分析算法等。
语义错误处理
在语义分析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语义规则的输入,需要进 行错误处理,如报告语义错误信息或进行错误恢复。同时 ,还需要考虑如何处理程序中的异常情况,如异常捕获、 异常处理等。
执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编译技术与方法
词法分析技术
词汇识别
将输入的字符流按照某种规则划 分成一个个的单词或符号,即词 法单元。
词法单元分类
将识别出的词法单元按照其性质 和作用进行分类,如关键字、标 识符、运算符、分隔符等。
错误处理
在词法分析过程中,对于不符合 词法规则的输入,需要进行错误 处理,如报告错误信息或进行错 误恢复。
死代码删除
识别和删除永远不会被执行的代码段,以减 小程序体积和提高执行效率。
编译器性能评估
编译速度
衡量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所需的时间。
代码质量
评估编译器生成的目标代码在运行时所占用的内存和执行效率。
第1章编译原理答案(主编张晶).

编译原理与其它课程关系
操作系统
控制对象
数据结构
编译理论
基础
素材
离散数学
自动机和形式语言
要求先学习以下课程
1.程序设计语言 2.算法与数据结构:栈分配、堆分配、静态分配等各种存 储分配方式。线性表、二叉查找树、哈希表等多种数据结 构。 3.离散数学:集合论与数理逻辑是进一步学习形式语言与 自动机理论的数学基础。
最好学习过或同时学习以下课程
1.软件工程:掌握大型程序设计以及工程化的软件生产方 法。 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相当于本课程中词法分析与语法分 析的理论基础。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引言 文法和语言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自顶向下分析方法 语法分析—自底向上分析方法 语法分析—LR方法
Compiler
面向机器代码 汇编 装配 目标程序代码
源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编译或汇编阶段
源程序 编译程序 或汇编程序 目标程序
运行阶段
输入数据
目标程序 + 运行子程序
输出数据
1.1.3 解释程序
解释程序(Interpreter)(类似于口译,不生成目标代码)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执行的程序。
工作过程 源程序
综合
编译过程
符号表管理
源程序
词 法 分 析
语 法 分 析
语 义 分 析
优
化
目 标 代 码 生 成
目标程序
出错处理
1.2.1 词法分析
任务
输入源程序;扫描、分解字符串,识别出一 个个单词(定义符、标识符、运算符、界符、 常数)
所做转换
源程序字符串
单词符号
编译原理第一章绪论

源程序的 执行结果
编译相当于全文翻译,全部翻译完才执行。 解释就相当于同声翻译,边翻译边执行。
特点:
1.编译器:工作效率高,即时间快、空间省;
交互性与动态特性差、可移植性差。大多数 采用此种方法翻译; 2.解释器:工作效率低,即时间慢、空间费; 交互性与动态特性好、可移植性好。基本功 能:二者相同; 所采用的技术:从翻译的角度来讲,两种方 式所涉及的原理、方法、技术相似。
编译原理在反病毒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
交叉编译技术:如嵌入式应用 硬件描述语言及其编译技术:如芯片设计 为计算机分析和理解自然语言提供参考
5.课程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同时作业完成情况和上机实践的结
果占一定的比例。 考试成绩 = 80%考试成绩+考勤和作业 (20%)
6. 教材和参考书
各级语言的比较
比较 硬件识别
是否可直 接执行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不可识别
不可,需编译/解 释、连接 面向问题/对象 占用内存大 执行速度相对慢 标准化程度高 便于程序交换, 使用方便 高级语言,种类多, 常用
特点
是唯一可以识 不可识别 别的语言 可直接执行 不可,需汇 编、连接 面向机器 面向机器 占用内存少 占用内存少 执行速度快 执行速度快 使用不方便 较为直观 与机器语言 一一对应
英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版
中文第一版
红 龙 书
本科教学版
中文第二版
英文第二版
紫 龙 书
英文第三版???
绿 龙 书
Alfred
V.Aho 哥 伦比亚大学,美国 科学与艺术学院及 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曾获得IEEE的 冯· 诺伊曼奖。
编译原理第一章 编译引论

动态存储分配
1> 静态存储分配
若在编译时能完全确定程序所需空间大小,并能确定每个数 据项的地址,就可在编译时分配所需空间,这种分配方法称为静态 存储分配.
内情向量表组织如下:
L1
u1
d1
L2
u2
d2
Ln
un
dn
a
c
n
elemlength
17
整理课件
3)结构类型------- 记录
是由多种类型的数据组合起来的一种数据结构。Pascal 语 言中,可如下定义一种记录类型
type < 记录类型名> = record <域名 1>:<类型1>; <域名 2>:<类型2>;
26
整理课件
1>传值 调用程序把实际参数的值传递到形式参数的空间中.
a1 1 b1 1 a2 4 b2 5
x1 1 y1 1 x2 4 y2 5
主程序空间
子程序空间
这种方式,子程序一般不改变实际参数的值.
27
整理课件
2>传地址 调用程序把实际参数的地址传递到形式参数的空间中.
a1 1 b1 1 a2 4 b2 5
type <类型名> = set of <基类型>; <类型名> = array of <基类型>; <类型名> = record
end;
21
整理课件
2> 变量说明段 var <变量名表<类型2>;
<变量名表n>:<类型n>; 3> 函数及过程定义
function <函数名> (参数说明):<函数类型>; <函数体>; procedure <过程名> (参数说明) ; <过程体>; 4> 赋值句
编译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掌握编译原理有助于提高程序员对程序性能、代码质量和软件
03
工程实践的理解。
编译原理的应用领域
编译器设计
编译原理的核心应用领域之一 是编译器设计,包括源代码到
目标代码的转换、优化等。
解释器设计
解释器是另一种将源代码转换 为机器码的程序,编译原理同 样适用于解释器的设计。
程序分析
编译原理中的一些技术可以用 于程序分析,例如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和程序切片等。
从高级语言的设计开始,逐步向下设计低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数据结构和算法选择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编译器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代码优化
在生成目标代码之前,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目标代码的性能 和质量。
04 语言与语法
语言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语言的定义与分类是编译原理的重要基础,它涉及到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语言的语义分析
总结词
语义分析是编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 到对语言意义的解释和理解。
详细描述
语义分析是对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 目的是理解源代码的意义和功能。在语义分 析阶段,编译器会检查源代码中是否有语法 错误、类型错误、逻辑错误等,并对其进行 相应的处理。同时,语义分析还会进行符号 表管理、类型检查、控制流分析等工作,以
详细描述
中间代码生成是编译过程的第三步,其主要任务是将抽象语法树转化为中间代码。中间代码是一种抽象的、与具 体机器无关的代码形式,通常采用三地址码、四元式等表示方式。中间代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优化和 目标代码生成。
代码优化
总结词
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提高执行效率。
详细描述
代码优化是编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生成的目标代码 的执行效率。常见的优化技术包括常量折叠、无用代码删除、循环展开等。
编译原理 第1讲(第一章)

•记录源程序中使用的名字 •收集每个名字的各种属性信息 类型、作用域、分配存储 信息 c 常量 值:35
x 变量 类型:实 层次:2
VAR procedure… var procedure var x:real;//层次为2 …. end ….. end
…..
解释程序直接将4的值输出(显示)。有些象单步调试
编
1)遍:指对源程序或其内部表示从头 到尾扫视一遍,并进行有关的加工处理。 2)一遍扫描:以语法分析程序为中心。 编译一次完成,但是运行效果不是很好。 3)多遍扫描:每遍扫描完成不同的任 务。优点: 功能独立;结构清晰;利于 优化;节省空间。 2~8遍。
–编译方式:首先由编译程序将程序翻译成为 机器语言(或者虚拟机的语言,如java),然 后执行。
•比较:
–编译的方式可以使得一次翻译过后,多次运 行。适于花较大的精力进行优化工作。
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的区别
如:… … b := 2 ; a := b+2 ; write a ; ……
编译程序
生成代码
Int 2 St b Ld b add 2 St a
赋值语句的语法树
赋值语句 标识符 := 表达式 表达式 + 表达式
标识符
表达式
*
表达式
标识符
整数
赋值语句的语法树另一种表达形式
id1:=id2+id3*N
:= id1 Position id2 initial
+
*
id3 rate N 60
(3)语义分析
•变量声明 •类型匹配 •类型转换 例: Program p(); Var rate:real; procedure initial; … position := initial + rate * 60 /* error */ /* error */ /* warning */; …
编译原理 第1章课件

第一章编译程序概述目录1.1 什么是编译程序1.2 编译过程概述1.3 编译程序的结构1.4 编译阶段的组合1.5 编译技术和软件工具1.1 什么是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一个语言翻译程序,是将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低级语言的翻译程序。
(C ,Pascal,Foxbase 等)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翻译程序:是把一种语言书写的程序(源程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的等价的程序。
编译程序的重要性:使得计算机用户不必考虑与机器有关的繁琐细节,使程序员和程序设计专家独立于机器。
编译程序的发展■第一个编译程序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早期,主要将算术公式翻译成机器代码■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编译系统程序开发成功■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LEX 、Y ACC )■20世纪60年代,研究使用自展技术,1971年PASCAL 自展技术成功后,影响越来越大。
1.2 编译过程概述一个编译程序的整个工作过程是划分成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将源程序从一种表示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表示形式。
典型的划分方法:(下图)词法分析阶段:编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从而识别出一个个单词。
(逻辑上紧密相连的一组字符,这些字符具有集体含义。
)单词:标识符,保留字,常数、算符,界符等语法分析:编译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依据语言的语法规则从单词符号串中识别出各种语法单位(如“程”,“语句”,“表达式”等)。
目的:检查各种语法单位在语法结构上的正确性。
例子中:符合赋值语句的语法规则,即:<变量>=<表达式>例:s=2*3.1416*r*(h+r)规则<赋值语句>::=<标识符>“=”<表达式> <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 <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 <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标识符> <表达式>::=<整数> <表达式>::=<实数> ■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本质上都是对源程序的结构进行分析。
第1章编译原理概述

2、依循的原则:构词规则
3、描述工具:有限自动机
例如某程序片断:
begin var sum, first, count: real;
sum:= first+count*10 end.
简要说明为什么要使用编译程序:高级程序语言不能直接运行在机器上,而低级语言代码书写繁琐。
分析高级语言程序的典型处理过程,从中进一步了解编译程序的作用。
对照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来说明编译的具体过程。
通过源程序在不同阶段所被转换成的表示形式来介绍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5个字符b,e,g,i,n构成1个称为保留字的单词begin,这些单词间的空格在词法分析阶段都被过滤掉了。
2、目标代码的三种形式:
绝对指令代码:可直接运行
可重新定位指令代码:需要连接装配
汇编指令代码:需要进行汇编
编译的最后阶段与硬件系统结构和机器指令的含义有关。
1.2.2编译程序的结构
1、编译程序总框
编译过程除了上述六个主要阶段,还必须包括“表格管理程序”和“出错处理程序”。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结构框图。
2、高级语言书写
优点:程序易读、易理解、容易维护、生产的效率高。
缺点:难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系统功能,生成的程序效率低。
3、编译程序书写系统自动产生编译程序
1.4关于学习编译原理的意义
1、学习编译程序构造原理,技术
2、更好地理解高级语言
3、编译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构造一些实用的工具
本节教学目的:通过直观印象,引入编译程序概念
1、语言的结构化编辑器。
2、语言程序的调试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ortran、Pascal、C 语言等
特点:不依赖具体机器,移植性好、对用户要求低、 易使用、易维护等。
用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计算机不能立即执行, 必须通过一个“翻译程序”加工,转化为与其等价的 机器语言程序,机器才能执行。
这种翻译程序,称之为“编译程序”。
第一章 概论(21)
Compiler
第一章 概论(19)
1.1什么是编译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汇编语言
C7 06 0000 0002 MOV x, 2
面向用户 的语言
x =2
面向问题 的语言
低级语言
高级语言
第一章 概论(20)
•低级语言(Low level Language)
字位码、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特点:与特定的机器有关,功效高,但使用复杂、 繁琐、费时、易出错
•源程序
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 目标程序
用目标语言所表示的程序。 目标语言:可以是介于源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 “中间语言”,可以是某种机器的机器语言,也可以是 某机器的汇编语言。
• 翻译程序
将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程序称为翻译程序。 它是指各种语言的翻译器,包括汇编程序和编译程序, 是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变换程序的总称
第一章 概论(24)
Compiler
源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编译或汇编阶段
源程序
•运行阶段
编译程序 或
汇编程序
输入数据
目标程序 +
运行子程序
目标程序 输出数据
第一章 概论(25)
Compiler
程序设计语言的转换 • 翻译
—是指能把某种语言的源程序,在不改变语义的条件下,转换 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
x=V+T x=a+T x=a+T*F x=a+F*F x=a+V*F x=a+b*F
x=a+b*C x=a+b*50 最左推导 最右归约
赋值语句的语法规则: v A::=V=E v E::=T|E+T v T::=F|T*F v F::=V|(E)|C v V::=标识符 v C::=常数
第一章 概论(42)
第一章 概论(40)
最右推导
举例说明 Void jisuan( )
{int y,c,d; float x,a,b; x=a+b*50; y=c+)d*(x+b; }
赋值语句的语法规则: v A::=V=E v E::=T|E+T v T::=F|T*F v F::=V|(E)|C v V::=标识符 v C::=常数
第一章 概论(29)
Compiler
1.2 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
一段英文翻译成中文
需经下列步骤:
编
识别出句子中的单词
译
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程
序
根据句子的含义进行 初步分析
对译文进行修饰
的 各 个 阶
段
写出最后的译文
编译程序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 生成 代码优化 目标代码生成
第一章 概论(31)
第一章 概论(33)
一、词法分析
举例说明 Void jisuan( )
{int y,c,d; float x,a,b; x=a+b*50; y=c+)d*(x+b; }
Compiler
识别右边程序中的单词
•基本字:Void,int,float •标识符:a,b,c,d,x,y,jisuan •常数:50 •运算符:*,+,=,•界限符:{ } ; , ( )
2003
第一章 概论(6)
课程简介
要求:
– 提前预习,认真听课,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 算法
– 在看书时或理解例题及习题时,一定要划出相应的细 节变化过程,通过画图来加深理解
– 作业要求独立、按时完成 – 辅导地点:静远楼 435 – 上机地点:耘慧楼112 – 学期总评 = 考试成绩占80%,平时占20%+实验成
大家好
Compiler
编译原理
第一章 概论(1)
源程序
开课目的
目标程序
可执行 程序
第一章 概论(4)
[教材和参考书]
课程简介
– 张晶,编译原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吕映芝等,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 肖军模,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陈火旺等,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 陈意云、张昱,编译原理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译时: 2.0 + 0.8 → T1
(1) * T1 C1 T2
(2) := X1 T2
优化前的四元式:
(1) +
2.0 0.8 T1
(2) * T1 C1 T2
(3) := X1 T2
第一章 概论(52)
四、代码优化
n 试图改进中间代码,以产生执行速度较快占用内存 空间少的机器代码
第一章 概论(50)
★四元式(三地址指令)
X1:= ( 2.0 + 0.8 ) * C1
运算符 左运算对象
右运算对象 结果
(1) +
2.0
0.8
T1
(2) *
T1
C1
T2
(3) :=
X1
T2
其中T1和T2为编译程序引入的工作单元
四元式的语义为: 2.0 + 0.8 → T1
T1 * C1 → T2
第一章 概论(34)
1.词法分析
Compiler
词法分析依照词法规则,识别出正确的单词,转换成统一规 格备用
转换 —对基本字,运算符,界符的转换 —标识符的转换 —常数的转换 —转换完成后的格式(类号,内码)
描述词法规则的有效工具是正规式和有限自动机
第一章 概论(35)
二、语法分析
Compiler
• 由语法分析识别出赋值语句,语义分析首先要分 析语义上的正确性,例如要检查表达式中和赋值号 两边的类型是否一致。
• 根据赋值语句的语义,生成中间代码。 即用一种语言形式来代替另一种语言形式, 这是翻译的关键步骤。 (翻译的实质:语义的等价性)
第一章 概论(48)
position = initial + rate * 60
三、语义分析、生成中间代码
=
id1
+
id2
*
id3
60
语义分析器
符号表
1 position . . .
2 initial . . .
3 rate
...
=
id1
+
id2
*
id3 inttoreal
60
第一章 概论(49)
三、语义分析、生成中间代码
总结一下语义分析主要的任务:
完成静态语义审查和处理 上下文相关性审查 类型匹配审查 类型转换
• 编译 —专指由高级语言转换为低级语言 • 解释 —接受某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输入,进行解释并控制计算机执
行,马上得到这句的执行结果,然后再接受下一句
第一章 概论(26)
Compiler
•解释程序(Interpreter)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执行的程序。
•工作过程
源程序
输Hale Waihona Puke 数据解释程序输出数据
• 特点、与编译程序比较
• 汇编程序
高级语言 编译程序
目标程序
若源程序用汇编语言书写,经过翻译程序得到用机器语言
表示的程序,这时的翻译程序就称之为汇编程序,这种翻译过
程称为“汇编”(Assemble)
• 编译程序
若源程序是用高级语言书写,经加工后得到目标程序, 这种翻译过程称“编译”(Compile)
汇编程序与编译程序都是翻译程序,主要区别是加工对象的 不同。由于汇编语言格式简单,常与机器语言之间有一一对 应的关系,汇编程序所要做的翻译工作比编译程序简单得多。
•单词:是语言的基本语法单位,一般语言有五大 类单词
<对1于>语如言下定的义字的符关串键,词字法或分保析留程字序(将如分B析EG和IN识、别E出N9D个、单IF词): <2>标识符 <3>常数X1 := ( 2.0 + 0.8 ) * C1 <4>分界符1 (2如3;、4(、5 )6…7…8) 9 <5> 运算符 (如+、-、*、/……)
T2 → X1 这样所生成的四元式与原来的赋值语句在语言的 形式上不同,但语义上等价。
第一章 概论(51)
四、代码优化
Compiler
任务:目的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目标程序。
例如:前面的四元式中第一个四元式是计算常量表达式值, 该值在编译时就可以算出并存放在工作单元中,不必生成目 标指令来计算,这样四元式可优化为:
• 中间代码:一种介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中间语言 形式 • 生成中间代码的目的: <1> 便于做优化处理; <2> 便于编译程序的移植。
• 中间代码的形式:编译程序设计者可以自己设计,常用的有 四元式、三元式、逆波兰表示等。
第一章 概论(47)
例: X1:= ( 2.0 + 0.8 ) * C1
语法分析过程也可以用一棵倒着的树来表示
这棵树叫语法树,比如上述程序段中的单词序列: id1=id2+id3*60经语法分析得知其是PASCAL语言的 “赋值语句”,表示成如下所示形式。
第一章 概论(44)
二、语法分析
Compiler
=
i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