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

教学设计

姓名顾佳萍

学号08090146

课题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设计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

08090146 顾佳萍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通过本专题第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从海水中得到的氯、溴、碘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而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学习从海水中得到的金属钠和金属镁,通过实验探究钠和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而使学生既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又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

钠作为最基础的碱金属,学好金属钠,有利于以后金属元素及元素周期表ⅠA 族的学习。在学习本节课时,充分利用第一专题所学的简单的原子结构的知识: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极易失去,因而其具有强还原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分组实验的加入,更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及充分识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现象。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了氯溴碘等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所以他们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实验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实验后但又学不到知识的现象的发生。

教学方法:

<一>问题链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

对于元素钠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是的性质的识记。本节课,多方使用问题,构成一组问题链,引入、对比、探究、迁移等,逐步深入,使学生牢记钠的性质。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相信水能生火吗?

2、(“滴水生火实验”)为什么实验中用水能点燃酒精灯?

[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3、钠与水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哪些?

实验中钠怎么会变小?

反应过程中的钠是什么形状?

钠怎么会从不规则形状变成小球呢?

钠与水反应生成物有哪些?如何检验其生成物?

(实验的最后)用简单的话总结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4、钠与氧气反应

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和钠在空气中加热,产物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

试比较两产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5、写出实验二、三的方程式,并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若是,用双线桥法

标明电子得失

6、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钠如此活泼的原因?

7、观察金属钠

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

钠有这些物理性质的原因?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8、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可以保存钠?

9、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取金属钠?

[联系生活了解应用]

10、自然界能有钠单质存在么?

戴维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金属钠的?

现代工业制法是如何制取金属钠的?

为什么是电解氯化钠,而不是其他的钠的化合物?

为什么是电解熔融氯化钠,而不是氯化钠水溶液?

11、金属钠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

【设计意图】

“同学们你们相信水能生火么?”“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用水点着了火呢?”这两个是引入性问题,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钠的性质先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接下来,直接由实验先学钠与水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是让学生从试验中寻找规律;而接下来三个问题“钠怎么会变小?反应过程中的钠是什么形状的?钠怎么会从不规则形状变成小球呢?”都是在引导学生形成“熔”这一概念;“钠与水反应生成物有哪些?如何检验?”是希望学生形成探究意识。

由“钠与水”过渡到“钠与氧气”,而“钠与氧气”的反应需要掌握在不同条件下生成产物不同,加热时为过氧化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为氧化钠;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区别是一个需要把握的重点。

接下来分析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进一步说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

观察金属钠的保存,结合钠与水、氧气的反应,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让

学生自己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比起教师要求的死记硬背,印象更深刻;钠具有相关物理性质的原因,可以作为扩展知识让学生做一定的了解,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将来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取金属钠?”可以说是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验时,我们仅是一味的强调是不够的,要让学生知道本质、其中的厉害关系,才是适当之法;这也是对学生对于钠的化学性质学习的实际演练。

学生既已知道钠的性质十分活泼,“自然界有钠单质存在么?”是从理论到生活的一个过渡;从化学史的角度学习“如何得到单质钠”,并了解钠的应用。

<二>从“sodium”到分组实验

“sodium”是钠的英文,从sodium中分析分组实验的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从“钠”的名字来体会做“钠的分组实验”的乐趣。

sodium=summary+observe+do+interest+ u+me

钠=归纳+观察+做+兴趣+你+我就如同我们做的分组实验一样:小组实验,首先重要的是合作(你和我);而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实验,不亲手去做,又如何称得上是“实验”;只有认真观察实验中每一个现象,记录、分析,才能归纳总结出最后的结论。

教学素材:

钠的发现

在19世纪初,伏特(Volta A.G. 1745—1827,意)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 H. 1778—1829)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他几经尝试,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烧并发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另一些小珠不燃烧,只是表面变暗,覆盖着一层白膜。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刺刺”的声音。就这样,戴维在1807年10月6日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他又从电解熔融苛性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教学特色:

本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sodium”这一分组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紧扣“sodium”方法内容。钠与水、氧气反应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于这两个实验,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到产物的验证,都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问题链”的加入,为本节课提供了完整连贯的教学思路;各种类型问题链相串联,构成了一堂知识与趣味结合的化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