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通道误码问题处理

合集下载

高速通信技术中的误码率分析与处理

高速通信技术中的误码率分析与处理

高速通信技术中的误码率分析与处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高速通信过程中,误码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误码率分析与处理成为了高速通信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接收到的错误比特的比例。

在高速通信中,误码率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衰落、干扰等。

因此,针对这些因素对误码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误码率的分析需要对传输通道进行建模和测试。

通常,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或者实际测试来描述传输通道的特性和性能。

在建模和测试过程中,需要考虑通道带宽、噪声功率、信噪比、传输距离等因素。

通过对传输通道的分析,可以准确地预测误码率,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其次,误码率的处理可以通过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来实现。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误码率性能。

冗余信息可以在接收端进行解码并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码(FEC)、拼接码和交织码等。

调制技术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改变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来适应传输通道的特性,从而降低误码率。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相移键控(PSK)、频移键控(FSK)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此外,误码率分析与处理还要考虑到高速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复杂性。

通过分析每个环节的延迟和误差,可以确定最佳的误码率处理方案。

同时,误码率分析与处理也需要结合高速通信系统的实际需求和资源限制,选择适合的算法和技术。

总之,误码率分析与处理在高速通信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传输通道的建模和测试,可以准确地预测误码率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可以降低误码率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然而,误码率分析与处理也需要考虑到高速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复杂性,选择适合的算法和技术,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我们才能够实现高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稳定运行。

降低空间光通信中误码率算法思路研究

降低空间光通信中误码率算法思路研究

降低空间光通信中误码率算法思路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大容量、低延时等方面具备巨大的潜力。

然而,对于空间光通信系统来说,误码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研究如何降低空间光通信中的误码率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针对降低空间光通信中误码率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算法思路,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以下是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 前向错误纠正编码前向错误纠正编码是一种常用的降低误码率的方法。

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进行纠正,可以将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最小化。

常见的前向错误纠正编码方法包括海明码、BCH码等。

这些编码技术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实现错误的检测和纠正,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 自适应调制自适应调制是一种根据信道条件来动态选择合适调制方式的技术。

根据信道质量的变化,自适应调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从而降低误码率。

常见的自适应调制方法包括自适应调制解调(AM/AM)和自适应调制速率(AM/AMR)。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信号强度、噪声水平和通道带宽等参数,自动选择最佳的调制方式,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3.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通过利用空间上的多个传输通道,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从而降低误码率。

常见的MIMO技术包括空时编码、空间分集和波束赋形等。

这些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利用多个天线来实现空间上的多路径传输,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4. 自适应信道均衡自适应信道均衡是一种通过动态调整接收端的均衡滤波器来抑制信道扭曲和噪声的技术。

通过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实时的信道估计,自适应信道均衡可以抵消信道引起的失真和干扰,从而降低误码率。

常见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包括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和维纳滤波器等。

这些技术通过根据信道状态的变化来调整均衡器的系数,实现对信号的准确重建。

论述纵联保护的通道异常及处理措施

论述纵联保护的通道异常及处理措施

论述纵联保护的通道异常及处理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覆盖面的逐渐扩大,更大范围的电网建设刻不容缓。

电网的大范围化也意味着其结构的更复杂繁多、之间的联系也更紧密,对系统性能的要求也更高,所以需要更为完善的保护系统。

传输通道中的继电器保护就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保护方式,其中作为继电保护的光纤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常见的通道异常在电力系统运作中,光纤通道的异常表现最多的就是告警状态。

通常通道的告警状态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侧数据传输严重超时造成的中断;另一种是多次的通道瞬间中断,虽马上恢复,但持续不断。

1.1 警告状态重要因素出现警告状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信息传输通道两侧的时间差造成的,也就是在通道中进行信息传输时会首先设定时间,通常是12毫秒,由光纤中的信号是以光速传输而决定的。

而当两侧的信息传输延时超过设定12毫秒时,通道异常,纵联保护系统就会发出“通道告警”,装置中的主保护功能及部分保护功能都会闭锁,并且随着延时时间的增加保护电路封锁的路段会加长直到200毫秒时封锁整个光纤保护,必然还涵盖后备保护电路。

另一方面是通道传输误码率也是有具体的要求,需要其保证消息传输无差错。

但是当误码率高于定值时,也就是装置在自检时的误码率超过了规定值时就会启动通道报警系统。

1.2 安装及调试缺陷因素利用光缆进行传输时,必需装置包括转接端子箱及高压线路和电缆层等,而且在光纤铺设时,施工程序繁琐、质量要求较高,一旦保护电路在整个光纤施工和预前调试中留有误差,使用中必然造成通道运行故障。

1.3 线路接头因素在光纤实际工作中,通道的异常概率远高于专用光纤芯的故障概率,所以专用光纤芯故障容易消除。

但是专用光纤接头处容易故障主要原因是:一是熔点熔接质量较差,造成光纤损耗不均匀,致使光纤保护不能正常工作;二是活接头的灰尘堆积或是不良接触,致使通道的部分性能故障,增大了误码率,造成保护电路告警。

1.4 接口故障及抗干扰性差因素在复用式光纤通信应用中,需要添加中间环节,使得通道的异常情况概率增加,不仅会带来专用光纤芯的惯常故障,还会增加线路中间环节的故障导致的通道告警。

6500km数字通道误码指标

6500km数字通道误码指标

6500km数字通道误码指标
误码指标通常用于衡量数字通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考虑
65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
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技术角度来看。

6500km的数字通道长度较长,这意味着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和衰减。

因此,误码指
标需要考虑信号传输的衰减情况、噪声干扰、时延扩散等因素。


们需要关注误码率(BER)和误比特率(FER),以及其他相关的指标,来评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概率和情况。

其次,我们还需要从网络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来考虑。

长距离数
字通道的误码指标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确保网
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因此,他们会关
注误码率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保障网络的正
常运行。

此外,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误码指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误码率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通话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运营商需要密切关注误码指标,及时改进网络设施,提升用
户满意度。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国际标准和行业实践的角度来思考。

国际
电信联盟(ITU)和其他相关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误码指标的标准
和规范,以指导数字通道的设计和运营。

65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
标需要符合这些标准,以确保通信设施的质量和互操作性。

综上所述,考虑65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需要从技术、运营、用户体验和国际标准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数字
通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浅析光纤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方法

浅析光纤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方法

浅析光纤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方法作者:陈文健来源:《硅谷》2011年第03期摘要:误码问题是光纤传输设备日常维护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现在以中兴光传输设备为例,把误码问题处理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光纤传输;设备误码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210192-011 两则误码处理的典型案例1)C变为某市区环网支环站点,5号槽位单光口OL4光板连接主环A变,11号槽位单光口OL4光板连接支环站点B变,C变业务为PCM2M及18422M(走第一个AU),以太网通道(第3个AU),从某时开始,两块CS板出现告警:AU4AIS,来源板5号槽位OL4光板,1号端口,通道号1.时间间隔不确定,有时候5分钟,有时候1-2个小时告警一次,5号槽位光板,光功率正常,光板无性能值,对端A变光板光功率正常,无性能值,A变CS板无告警,C变PCM及1842业务均正常。

处理过的方法有:①更换C变5号槽位光板及光纤对端A变光板,故障依旧;② C变CS 板主备倒换,故障依旧;③更换C变2M处理板和接口板故障依旧。

在局端从局端到C变的单链路测试通道,局2-局1-A变-C变,C变做环回,局端做误码测试,发现大量误码,误码伴随告警产生。

在局端开通从局端到C变另外方向单链路测试通道,局2-局1-A变-B变-C 变,发现误码为0,将5号槽位光连接断开后告警及误码为0。

基本判定为从A变-C变中间的问题。

在更换光板级光纤无效的情况下,将A变CS板倒换到备板上后发现告警及误码消失了。

A变CS板重新切回主用后告警及误码出现,故判定故障点为A变4号槽位主用CS板故障。

故障虽然解决,但还是有几个疑问:① A变的业务一共有4个方向,为什么CS板故障只有交叉到中沙变的方向出现问题;②为什么只有第一个AU告警,以太网业务走的第3个AU 不告警。

2)D变一台330,外接一台PCM,以太网业务若干。

现象:业务开通割接后以太网业务正常,但是PCM业务异常,电话提机后噪音巨大,但是接通后噪音明显变小,割回老传输则恢复正常。

波分误码分析与处理

波分误码分析与处理

波分误码分析与处理酒淑梅(徐州市电信分公司网络维护中心221000)摘要DWDM 系统主要为SDH、PDH、A TM以及IP等业务提供透明的光传输通道,在DWDM系统中,影响系统两个非常关键的指标是光信噪比(OSNR)和误码率。

信号脉冲在传输中由于色散和非线性效应会引起信号波形失真,在这种情况下光信噪比就很难定量地评估信号的传输质量,所以我们主要以传输误码性能来衡量信号的传输质量。

下面就导致波分误码的原因,以及误码测试和误码处理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波分误码测试1、误码产生的原因误码定义为系统设备实际运行时接收到的数字码流的错误位,通常以误块秒比(ESR)、严重误块秒比(SESR)表示。

产生波分误码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光功率异常、色散、信噪比、光纤非线性以及单板的光器件性能劣化等原因。

1、1光功率异常光功率异常主要指光功率下降。

光功率异常产生误码的原因,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在波分系统传输的距离比较长,使用的光纤存在大量的尾纤跳接和可调衰耗连接和法兰盘连接,尾纤连接松动、不清洁,或者是系统光器件性能劣化,采用的光模块失效等原因造成的光功率下降太大,导致收端OTU的输入光功率已在收端激光器的灵敏度以下。

目前收端OTU 单板采用两种激光器,PIN管和APD管,PIN管的激光器灵敏度为-18dBm;APD管的灵敏度为-28dBm 。

另一种情况是光功率下降,影响接收端的信噪比,直接会导致信噪比的劣化,引起接收端OTU单板出现误码。

1、2色散色散是由于所传送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在光纤中的速度不同,从而使不同波长的谱线产生不同的延时,引起传输信号的脉冲被展宽,当展宽到一定程度,原本为0信号将有一定的光功率,如果光功率超过对1的判决门限,则0信号将被误判,造成误码。

光纤的色散用色散系数来衡量,色散系数就是两个波长间隔为1nm的两个光波传输1 km长度光纤到达时间之差,单位为ps/nm·km。

G.652光纤上色散系数为17 ps/nm·km,G.655光纤上色散系数为6 ps/nm·km,2.5G的信号一般不需要进行补偿。

电力通信网2M传输通道异常的解析和处理方案

电力通信网2M传输通道异常的解析和处理方案

运行与维护82丨电力系统装备 2020.5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2020年第5期2020 No.5电力通信网是现代化电网和自动化的关键性基础,属于电网调度、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的基础支撑平台。

因为电力系统的每项业务都开始向流程化和标准化进行转变,其中的电力通信网,不但与电网的稳定和安全有着直接关联,还为不同的信息系统提供了通道,使其成为数字化电网的重要基础。

2M 传输通道属于电力通道网不可或缺的基础传输单元,有着众多的应用数量,因此2M 传输通道出现问题概率的机会非常高。

如果2M 传输通道失联,那么这一端口下挂设备的业务将会有所中断。

通常情况下,2M 传输通道对于用户业务的承载都属于电力通信网当中非常关键的业务,例如运动信息、继电保护、调度电话当中的PCM 、调度交换机互联等。

如果对于用户业务的2M 传输通道进行承载时有故障发生,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十分严重。

所以,对于2M 传输通道的正常应用,针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和价值。

1 电力通信网概述电力通信与电力系统当中的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共同构成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撑系统。

当前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电网的自动化调度工作更是离不开电力通信网,是可对电网安全、稳定以及经济运行给予保障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基础设施之一。

因为对于电力通信网的通信提出的要求非常严格,如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以及不可或缺的准确性等。

很多国家的电力公司都对以自建为主的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进行了构建。

我国的电力通信网发展十分不易,在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已经慢慢有了规模,借助卫星、载波以及光缆等不同的通信手段,构建了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立体形式交叉通信网。

我国的电力通信从最开始的没有,到今天的繁荣,从最基本的技术应用,到如今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从单一简单的通信电缆到如今的电力线载波通信,并用卫星以及数字微波等不同的手段,从局部到全国的覆盖,深刻展示出了电力发展的伟大成就[2]。

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经验

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经验

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经验误码问题是传输设备日常维护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现在把误码问题处理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误码检测机理光同步传输设备中按分段分层的思想对误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

具体有B1再生段误码、B2复用段误码、B3高阶通道误码、V5低阶通道误码。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误码检测关系及检测位置图中RST、MST、HPT、LPT分别表示再生段终端、复用段终端、高阶通道终端和低阶通道终端。

B1、B2、B3以及V5误码分别在这些终端间进行监测。

由图1可以看出,如果只是低阶通道有误码,则高阶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将监测不到该误码;如果再生段有误码,则将导致复用段、高阶通道、低阶通道出现误码。

举个例子说明:如下图2所示的一条链性组网,如果网元2收网元3间的光纤衰减过大,产生光路误码,则网元2上和网元3相连的光板将检测到B1再生段误码和B2再生段误码,那么受此影响,经过该段光路的所有高阶、低阶业务,也将在相应站点的相应单板的相应通道上检测到误码,这就是高阶影响低阶。

反之,如果只是网元1的一块2M电路板(如PD1)有问题,则只会在对应的2M通道上监测到误码,光路上和各高阶通道没有误码。

图2 链型组网总结一下各误码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有高阶误码则会有低阶误码。

例如,如果有B1误码,一般就会有B2、B3和V5误码;反之,有低阶误码则不一定有高阶误码。

如有V5误码,在不一定会有B3、B2和B1误码。

由于高阶误码会导致低阶误码,因此我们在处理误码问题时,应按照先高阶后低阶的顺序来进行处理。

二、引起误码的常见原因一般来说,以下一些情况会引起误码:(1)线路收光功率异常(过高或过低),会引起再生段误码及其它低阶误码(2)交叉板或时钟板故障,经常会引起多块线路板都有高阶通道出现误码(3)线路板故障,有可能引起再生段或复用段误码(4)支路板故障,有可能引起低阶通道误码(5)设备温度过高,也会造成各种误码的出现总结一下,可把引起误码的原因分为两大类:1. 外部原因1)光纤性能劣化、损耗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通道误码问题处理
【摘要】本文首先对同步传输系统(SDH)中误码的度量、误码检测机理以及误码对传输设备所承载业务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然后对误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解析,并详细介绍了实际工作中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关键字】误码;误码率;性能事件
引言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种通信网络的承载网的传输系统容量在不断提高,传输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但影响传输网络传送质量的误码问题,一直是传输设备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设备误码时,能迅速判断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误码的度量
在数字通信中,发送和接收的数字序列中的任何不一致都叫差错(Error)即误码,用仪表测试时一般用误码率(BER)来衡量信息传输质量[2]。

目前,SDH系统误码性能度量参数主要有“误码秒ES”、“严重误码秒SES”、“背景块差错BBE”、“不可用时间UAS”等,都是以“块”为基础定义的。

对应有3个SDH通道误码性能参数:ESR(误码秒比),SESR(严重误码秒比),BBER (背景块差错比)。

在传输网管上数据采集粒度可以是15分钟和24小时两种,而且保存有历史记录,通过对历史记录的分析对比,可以确定误码在时间上的分布情况,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误码产生原因。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这两种方法来判断误码。

2 误码产生机理
引起误码的主要内部原因:各种内部噪声源、色散、定位抖动产生的误码。

对SDH传输系统来说,设备原因造成的误码可归为内部原因:
1)线路板接收灵敏度不够、对端发送电路的故障、本端接收电路的故障。

2)时钟同步性能不良。

3)交叉板与线路板、支路板配合得不好。

4)支路板的故障。

5)风扇故障,导致设备散热不良,设备温度升高[2]。

引起误码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突发性的外部脉冲干扰源所引起,诸如外部的静电放电、电磁干扰、设备故障、电源瞬间干扰和人为活动等。

这些脉冲干扰有可能超过系统固有的高信噪比门限而造成突发误码,实际应用中有下列情况:
1)光纤性能劣化、造成光信号衰耗超出预定值。

2)光纤接头不清洁或连接不好造成接受光功率过低。

3)设备接地不良造成干扰,传输设备与用户设备不共地。

4)用户设备或传输设备附近有强干扰源。

5)线路板定义的传输距离与实际传输距离不符,导致线路板接受光功率异常。

SDH同步传输系统中按分段分层的概念对误码进行全面的检测。

B1、B2、B3、V5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中RST、MST、HPT、LPT分别表示再生段终端、复用段终端、高阶通道终端与低阶通道终端。

由图1可以看出,如果只是低阶通道有误码,则高阶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将监测不到该误码,如果再生段有误码,则会导致复用段、高阶通道、低阶通道都可能出现误码。

一般来说,有高阶误码就会有低阶误码。

因此我们在处理误码问题时,应按照先高阶后低阶的顺序来进行处理[1]。

3 传输通道误码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步骤
误码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告警性能分析法、逐段环回法、替换法。

实际应用中,总是联合使用,反复判断。

如果确定是传输通道误码,在传输资源许可条件下,为了对业务影响减少到最低,应先进行全通道倒代,再进行误码定位的查找和判断。

例如:某155M通道误码处理:某业务网络物理上成环形结构,用户申告环尾通道全部有误码,网管查询路由均通过另一传输系统的一条155M迂回光通道,该光通道均上报远端误码,利用另一条备用通道进行倒代后,业务网络的环尾通道误码消失。

然后再对倒出的通道进行逐段环回(大通道进行VC4环回)测试判断,最终确定在中间某处交叉板故障。

处理误码问题时一般步骤:
1)应先通过对各项误码性能、告警事件进行仔细分析,初步判断故障点。

尤其要利用性能事件的对告关系来判断,确定误码区段。

2)大致确定区段后,观察线路板的误码情况,如果某站所有线路板都有误码,则可能是该站时钟板的问题,更换时钟板来解决;如果只是某块线路板报误码,则可能是本站线路板的问题,也可能是对端站或光纤的问题。

如果存在线路光功率过高或过低等,根据光功率监测和实际测量光功率,定位出故障点,首先处理线路,排除线路误码;若误码仍然处在,再通过逐段环回,准确定位网元,最后更换单板判断解决。

3)对于环形网络,线路上某网元出现误码,经常会造成环上很多个站点都有低阶误码,上报误码性能事件的网元不一定就是故障点。

因此,处理误码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查找误码产生的网元。

牢记先高阶、后低阶的原则,通过分析误码性能或者通过逐段环回,准确定位到网元。

4)若只有支路误码性能上报,则可能是本站交叉板或支路板的问题。

可先在网管上对交叉板进行主备倒换或对支路板进行保护倒换再观察误码情况。

然后更换支路板或交叉板。

5)如果允许使用环回法定位故障。

则可以利用尾纤在光口环回、VC4通道环回、电口环回来定位故障点。

在大通道环回影响业务较多不能操作,可在网管上采用空闲的VC12时隙逐段环回定位故障点。

通道径路经过网元较多时,在网管上对该径路的1/2、1/4、1/8、1/16……处进行VC12分段逐段趋近环回,最终确定误码区段。

然后再定位到网元、单板,更换板件。

误码产生的原因很多,现象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误码故障,维护人员应当按照计表安排,按时记录系统的光功率和各光口的接收、发送光功率,并注意统计汇总、分析、比较,光功率异常时要及时处理,提高传输通道的通信质量。

具体到每个案例都要仔细分析,认真处理,同时善于总结经验。

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故障的反复出现,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通讯培训教材-SDH原理[Z].华为通讯,2006.
[2]中兴通讯培训-误码专题[Z].中兴通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