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济南版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
1.1)先煮沸牛奶还是先加蔗糖?
2)将牛奶加热煮沸目的__________.
3)清洗和加热广口瓶目的________.
2.1)酸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牛奶冷却到40度再加酸奶,原因?
3.盖上瓶盖,目的是制造_____环境.
4.为什么将广口瓶放到30-35℃环境中,4-6个小时?
A.醋酸菌B.酵母菌C.乳酸菌D.霉菌
3、打开啤酒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
A.氧气B.空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将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酵母菌细胞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下图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温度怎样影响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量的?
(2)解释用酵母菌做面包时要用温水和面原因。
5.1号和2号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
2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
6.结果:____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
7.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美味而又富有营养的发酵技术。
二、新课讲授
(一)乳酸发酵
1.利用的微生物---乳酸菌。
2.原理: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
3.应用:酸奶、泡菜。
自学指导一:
【过渡】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好多同学在家里成功地制作出了酸奶,也有部分同学没有成功的。制作酸奶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案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案

7.1.1《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1.活动:参观了解传统酿酒工艺的过程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搜集和整理资料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视频播放:发酵食品的养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掌握什么是乳酸发酵。

二、新课学习乳酸发酵引言: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发酵技术》。

在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拥有了许多先进的科技,但是,发酵技术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技术之一。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掌握对发酵技术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项技术的意义及其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发酵技术以及它的分类。

2.掌握发酵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3.掌握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发酵技术1.发酵的定义。

2.发酵技术的分类。

二、发酵技术的应用1.食品发酵技术。

2.酒类发酵技术。

3.医学发酵技术。

4.生物制药发酵技术。

三、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1.酵母菌的发酵。

2.工业酵母菌的发酵。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

2.小组活动。

3.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知识点:什么是发酵技术1.发酵的定义。

2.发酵技术的分类。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前预习所学的内容。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发酵和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

3.练习: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题目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节课知识点:发酵技术的应用1.食品发酵技术。

2.酒类发酵技术。

3.医学发酵技术。

4.生物制药发酵技术。

授课讲解。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小组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

2.讲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意义。

3.练习: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收集有关发酵技术应用的资料,并进行报告。

第三节课知识点: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1.酵母菌的发酵。

2.工业酵母菌的发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实验实行的科学性进行探讨。

2.讲解:通过简要介绍实验操作流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设备以及基本操作方法。

3.实验观察:带领学生逐步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掌握实验室中的发酵技术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发酵技术的理论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2.教学内容: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发酵原理、过程和应用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发酵技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设想:通过动画、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酵原理,提高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
2.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重难点:无菌操作、菌种的接种、发酵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设想:设计一系列阶梯式实验,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发酵实验技能。
3.发酵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发酵应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发酵产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制作过程、发酵条件和优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发酵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发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针对不同发酵产品,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如酸奶、酱油、醋、面包等,并学会分析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掌握实验室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消毒、接种、培养等,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发酵实验方案。
1.完成课后练习题: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发酵技术原理、过程和应用的理解。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特征。
2.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发酵技术相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际问题。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对生物学感兴趣,愿意探索未知的问题。
2.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
答案:发酵技术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例如,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技术在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接着,我详细介绍了发酵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酵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发酵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生物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生产重组蛋白、基因工程药物等。通过发酵过程,可以大规模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产物。
10.发酵技术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发酵技术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6.发酵产品的提取和纯化:发酵完成后,需要将发酵产品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过滤、层析等,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产品。
7.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发酵技术在食品、饮料、制药、生物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制作酸奶、泡菜、醋、酱油等食品,以及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发酵技术制作酸奶的方法以及掌握乳酸菌发酵需要的一般条件。

(3)、了解发酵的定义及种类。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微生物发酵的过程,正确认识微生物的应用价值,开始思考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活动:探究制做酸奶
2、发酵的种类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活动:探究制做酸奶所需条件。

2、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在学了细菌真菌等知识后,已经基本掌握了细菌真菌的基本结构,对微生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用乳酸菌制做酸奶所需要的条件,鼓励学生尝试在家里制做酸奶、米酒、泡菜等发酵食品,进一步体会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探究实验材料用具
六、教学过程。

济南版八下生物7.1.1《发酵技术》教案

济南版八下生物7.1.1《发酵技术》教案

课时课题:第一节发酵技术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历着的。

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学生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微生物的作用,对发酵技术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并不难理解,又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发酵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平时的动手能力,这节课让学生来汇报实验过程并不会太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品尝亲自制作的食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策略】学生小组代表边讲边展示本组的实验过程、心得等,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

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六、【教学过程】里去蒸。

A类:1.运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食品发酵。

2.乳酸发酵是利用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例如:。

3.酿制酒酿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发酵的结果。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围绕发酵技术展开,使学生掌握发酵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理解发酵技术的定义、原理及分类;
2.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掌握常见的发酵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如酿酒、酸奶、酱油等;
1.发酵技术的概念与分类:讲解发酵技术的定义,介绍其分类及各类发酵技术的特点。
2.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分析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如分解、合成等,并举例说明。
3.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以酿酒、酸奶、酱油等为例,详细讲解其生产过程,使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实际应用。
4.发酵技术与食品安全:介绍发酵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强调其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
-收集有关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原理和优点,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4.探究性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发酵技术相关的课题进行探究,如“发酵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等。
-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探究报告。
5.观察记录:
-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发酵现象,如馒头发酵、酒的制作等,记录观察过程和发现的问题。
4.学会使用发酵技术进行简单的生产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能够运用发酵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途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1《发酵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教学难点
1.活动:参观了解传统酿酒工艺的过程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搜集和整理资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

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视频播放:发酵食品的养生)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掌握什么是乳酸发酵。

二、新课学习
乳酸发酵
引言: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
(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
(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教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

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学生回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

(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4)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6)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

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

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7)泡菜、酸菜、青贮饲料。

总结:通过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并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制作过程。

酒精发酵
引言: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知道怎么酿成的吗?
课前几天已布置同学们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制用的米酒,质量如何?让全班同学看一看你的劳动成果,行吗?(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不能饮酒,对同学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好的。

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一醇香浓郁的米酒。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

提问(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
(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3)联系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什么变化?
(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1)酒药中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微生物。

可用米饭作为原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2)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米酒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

(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有更多的糖被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米酒的甜度会减少,酒味变浓。

(5)注意酒药的质量和米饭充分均匀混合,温度不能太高,适宜的温度,米饭要煮熟煮透等。

下面我们再来阅读教材,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的酿酒工艺过程。

图片展示酿酒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计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归纳小结:通过酒精发酵过程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白酒的酿造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了解掌握酒精发酵过程是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成酒精的过程。

(习酒的酿造过程视频播放)
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
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同学们做得怎样呢?请各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调查结果。

思考问题:微生物发酵技术产品应用于生活的有哪些呢?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业等。

(播放视频:腐乳的制作过程)
食品单一,味道不好,没有鲜味;影响疾病的治疗等。

1.通过现代化的发酵设备来了解掌握现代生物的发酵技术
图片展示现代化的发酵设备
三、结论总结
归纳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种饮料中,依靠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是()
A.鲜榨果汁
B.矿泉水
C.鲜牛奶
D.酸奶
2.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了()
A.大肠杆菌的发酵作用
B.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C.曲霉的发酵作用
D.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3.《大长今》播放以后,使韩国泡菜广为人知,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病毒
C.乳酸菌
D.青霉
4.在制作面包时,酵母菌起的作用是()
A.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B.把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C.使牛奶变成酸奶
D.把葡萄糖二氧化碳,并产生二氧化碳
五、作业布置
北方人喜欢面食,尤其喜爱发酵食品。

一小盆面粉,半包酵母,用温水调和揉匀,放置到温暖的地方,面团就会发出神奇的变化,逐渐变得膨大松软,内部出现小小的空腔,并飘出特有的清香。

想一想,为什么用温水和面,并放在温暖的地方?
1.做馒头时,常常用温水和面,并在面团中加入一些酵母菌,一段时间后,面团会变软、面团中有一些气泡,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

将这个杯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

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将瓶子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瓶内有气泡冒出气球膨胀。

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发酵技术
一.乳酸发酵
1.乳酸发酵概念
2.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3.乳酸发酵的原理
二.酒精发酵
1.酒精发酵的概念
2.介绍我国传统的酿酒工艺
三.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
1.发酵食品
2.现代生物发酵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