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最新资料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人们在交际中,说话人所要表示的意思有时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因此就产生了会话含义这一现象。
会话含义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语言行为的研究,对翻译工作者来说,研究会话含义理论可帮助译者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含义,并在译文中恰当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让读者在阅读时,能通过上下文理解或推导出原文作者的话中之话。
因此,该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就是说话人并没有明确表达,但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明显传达了说话人真正意图的话语。
如车上的乘客对司机说,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了。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你可以开车了。
”格莱斯(1975)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 一书中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言语交际的成功是谈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交际的成功在于交谈双方要遵守某些规则,达成一定的默契。
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的双方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
遵守了这些原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语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的准则:(1)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 ),(2)质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 ),(3)关联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 ),(4)方式准则( the Maxim of Manner )。
在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
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违反这些准则,这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就是建立在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遵守与违反上的。
格莱斯进一步把会话含义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
会话中听话人无须借助某些特定的背景知识就能推导出说话人的会话含义的称为一般会话含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会话隐含的含义只有参与交际的双方对某一特殊的语境共享时,才能通过推导得出,这种会话含义就是特殊会话含义。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对中学语文教学意义论文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简介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
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其中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
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力图使交际进行下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这就要求交际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把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分为四条,每一条包括一些相关的次准则。
简单地说,这四条原则是:
(1)质的原则。
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不说虚假的话和缺乏证据的话。
(2)量的原则。
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足够而又不超出。
(3)关系原则。
所说的话要扣住当前话题,要与交际意图相关。
(4)方式原则。
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这些原则,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遵守。
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合作原则。
但是,言语交际活动是复杂的,人们有时违反某一原则,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格赖斯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听话人也能理解,或者听话人依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分析人物语言

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分析人物语言摘要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而产生的“会话含义”;作为补充,leech又提出了“礼貌原则”。
本文用更为形象的语言阐释了这三个理论,并以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对白为例进行分析,旨在解析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并使其更好地完成社会交际。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追风筝的人》人物语言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大量英语国家的优秀作品涌入我国的文化市场,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许多英语爱好者和学习者在研读这些文章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理解意思的情况,尤其是无法参透众多人物对白的深层含义。
而人物语言往往是反映内心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理解人物之间对话的含义,才能体会作者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要表达的故事情节。
本文从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几个视角出发,辅以清晰易懂的最新阐释,同时以《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对白为例分析了这三种理论在理解文学作品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阐明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可以丰富语言内涵,提升语言素养而逐渐成为语言运用方面的强者。
二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著名学者grice提出的,他认为人们要想实现成功的交流,要想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图,就应该遵守合作原则,同时,他进一步把这一原则解释划分为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所说的话的数量既要能够使双方充分理解彼此,又不要超出所需求的量,也就是要把握一个“尺度”,既不能缺乏信息,又要谨慎“过犹不及”。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要说假话,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把握的话,也就是汉语中所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信口雌黄”。
“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者所进行的回答和发问要与他们目前谈论的话题相关,而不能“所答非所问”或者“所问非所需”。
会话含义理论

5.会话吨丿(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话语癿隐吨意丿,即“会话吨丿”。 • “会话吨丿”是语用学癿核心内容。栺赖斯癿会话吨 丿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兰亍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癿理论 ”。 • 它丌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丿等)去研究 语言本身表达癿意丿,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癿真正吨 丿,解释话语癿言外乀意。会话吨丿兰注癿丌是说话人 说了些什举,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举。
会话含义理论
栺赖斯(Herbert Paul Grice1913—1988)
• 美国语言哲学家。曾任教亍牛津大学呾加利福尼 亚大学伯兊利分校。 • 以其在语言哲学斱面癿研究著称,尤其是对说话 者意丿癿分析、会话暗示癿概念呾基亍目癿语丿 学癿研究比较突出。
• 将意丿(meaning)分为自然意丿(natural meaning)呾非自 然意丿(nonnatural meaning),自然意丿即表达自然联系 癿意丿;非自然意丿即不说话者意向相联系,具有觃约性 联系癿意丿。(1957《哲学评论》) • 提出了著名癿语用学原则——“吅作原则”。 • 曾就交流实践问题做过颇有影响癿解释,主要分析了说话 人癿意向,提出了“会话隐涵”癿概念。认为说话人癿目 癿是诱使吩话人接受(相信)他癿观点,使吩话人认识到 说话人想要做什举。但对吩话人在交流过程中癿作用论述 丌充分。 • 主要著作有《意丿》(1957) 、《逻辑不对话》( 1967, 1975 ) 、《预设呾会话隐涵》(1981)等。
5.1吨丿癿种类
• “吨丿”(implicature)狭丿癿是指“会话吨丿”。广丿 癿是指各种隐吨意丿癿总称。
(一)常觃吨丿 (1)常觃吨丿:是指由词语癿常觃意丿决定癿。 例“therefore”癿常觃吨丿: “he is an Englishmen;he is ,therefore ,brave”( 他勇敢,是因为他是英国人)。这句话癿吨丿来自 “therefore”这个词,跟这句话癿真值条件无兰。 后来丌断有学者讨论过“but”“even”等连词癿常 觃吨丿,及“sir”“mate”等称呼语癿常觃吨丿。
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彭飞语用学定义:Pragmatics i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eaning by virtue of, or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language. The central topics of inquiry of pragmatics include implicature, presupposition, speech acts, and deixis.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格赖斯非自然意义理论(a theory of meaning nn)(nn-non natural)S meaning nn p by “uttering” U to A if and only S intends:当且仅当(ⅰ)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想到p,(ⅱ)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识别其意图(ⅰ),(ⅲ)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对其意图(ⅰ)的识别是听话人A想到p的首要原因,此时就认为“说话人S通过对听话人A发出话语U来表达一种非自然意义p”。
“非自然意义”也可叫做“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实际上就是表达和意识意图(交际效果),也就是我们说的语用意义。
1.1 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1)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在参与交谈时,要根据场合和需求,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2)会话准则(the maxins of conversation):①质的准则:话语真实。
(ⅰ)不说错误的话(ⅱ)不说缺乏证据的话②量的准则:(ⅰ)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少(ⅱ)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多③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具有相关性。
④方式准则:清晰明白地表达。
(ⅰ)避免晦涩(ⅱ)避免歧义(ⅲ)简洁(ⅳ)有条理1.2 说话者和会话准则的关系(1)说话者遵守会话准则(2)说话者违背会话准则:如说谎(3)说话者选择不遵守某一准则(opt out of a maxim):“冲突”状况,遵循一条违背另一条(4)说话者故意违反或利用一条准则(flout or exploit a maxim)1.3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和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1)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 :直接遵守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语用学 会话含义特征

语用学会话含义特征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其中会话含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会话含义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交流时所传递的意义,不仅仅包括字面意义,还包括语言使用者所传达的隐含信息、语境和语调等因素。
会话含义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上下文依存性。
会话含义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语境下产生的,因此它是与上下文相关的。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但是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断。
例如,当一个人说“你打扰我了”,其言外之意可能是“请离开”。
会话含义还包括语调和语气。
语调和语气可以影响语言的含义,例如,当人们使用不同的语气或语调时,可以给对话添加不同的情感色彩。
最后,会话含义还可以包括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隐喻和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或联系而产
生的。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并帮助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会话含义是语言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包含字面意义,还包括上下文依存性、言外之意、语调和语气、以及隐喻和比喻等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 1 -。
会话含义与语境3

一一,,/,
的物质环境或话语的上下文。它还是客观世界在心中 的反映包括一个人所意识到的或有能力意识到的事 实,包括他所获得的知识和记忆里的信息。这是说话人 和听话人所共享的信息。没有这样的认知环境。交际是 不可能实现的。社交语境直接影响交际双方对话语的
理解和表达.如果他们对社交语境有足够的了解。并能
这样一来.原来的知识结构就变成了推理的逻辑部分. 原来的具体语境就变成了大脑中的种种关系。比如.一
提到某一具体场合.便会自然想到该场合可能使用的 语言表达,便会想到与这种表达有关的具体场合。这 种语用因素结构化、认知化的结果就是大脑中的认知 语境。
在语言理解中.我们要遵守的现实原则、合作原
则、相关原则和要实现的言语行为无一不与认知有关,
3.2认知语境
联系的认知过程.而认知的基础是交际中话语的关联 性。在交际中,说话人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信息要传 递,更要表明他所提供的信息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使 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导、正确的理解。而 交际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说话人向听话人 发出的信息是否是一种明示行为。即明确地向听话人 表示意图:第二.听话人能否从说话人的话语中获得足 以引起注意的关联信息来推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 就是说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具有共知”.这个 “认知环境”的构成是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的 集合.所包含的信息构成一个人理解话语的潜在认知 语境。当话语提供的新信息与认知环境的旧信息相互 作用产生关联信息时.就产生了认知语境效果.显映的 事实或假设在这个语境具有了关联性。话语的关联性 越大,要求作出的语用推理就越少.交际的效率便越 高。话语的关联性越小,付出的推理努力就越大,语境
言交际有意义。
人类从何时起在交际中开始运用会话含义。我们 无从考证,但至少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人们就 已经懂得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借用话语的层面结构产
第四章 会话含义 (2)

A:最近好吗?(不过随便问问) B:挺好!谢谢。(其实并不好,不过应付一下) A:看起来你今天气色不错。(其实病了好几天了) B:还好,谢谢!(刚到医院打完针)
3、相关准则——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 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交际中,谈论的话题一般应该与上文或正在发生的事 件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发话人不能说对方不感兴趣 的话题,受话人不能频繁转移对方的话题,或者避而 不答,答非所问,更不能离题万里。
第四章 会话含义
一、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
(一)什么是会话含义
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种:
一种是指说话人说出的单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字面 意义——字义 另一种是指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表达的意义—— 用意 “会话含义”就是指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所表达 的含蓄意义。
直说的内容——字义 含蓄的内容—— 用意
荷恩等级关系<s,w>
< all ,most , many, some , few > < hot, worm > < and, or > < excellent, good > < always, often, sometimes > < succeed in doing, try to do, want to do > < Love, like > < Must, should, may >
4、违反方式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红楼梦》第三十回: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 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 便改口说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 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 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 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 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 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做《负荆请罪》。”宝钗笑道: “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 ‘负荆 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 把脸羞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王宏军摘要:会话含义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
会话含义理论已从格氏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古典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特殊含义”)发展成为列氏的以会话三原则为代表的“新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一般含义”),这对语用推理是一个新的推动力。
本文就古典理论、新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中推导出的不同的会话含义作了对比、分析,还对学术文献中提及的各种含义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古典理论,新理论,特殊含义,一般含义A Study on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n Three Pragmatic TheoriesWang Hong-jun(Shando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272025)Abstract:The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 that the speaker contributes by utterances i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theory of conversat ional implicature has developed from the “Classical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which studies the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into the “neo-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Levinson’s ThreePrinciples (which studies th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This is a new power force forpragmatic inferences. This paper ha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t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worked out by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the“neo-Gricean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 It has also illustrated the conceptions ofthe kinds of implicatures mentioned in the academic works.Key Wor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neo-Gricean theory//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一、会话含义的概念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话语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话语表述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人们在交谈时,不总是坦直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常常是含蓄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思。
人们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人说出的词句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
这样,我们把说话内容分为两大范畴: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
直说内容也就是说话的语义内容,含蓄内容又可分为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
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由所使用的词句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决定的;非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以语义为基础,与说话人所用的词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但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要超出语义内容。
话语的“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字义”和“用意”之间的区别。
当我们说的话与我们说话的用意之间有一定距离时。
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由此可以看出,语义只能给交际提供很有限的解释,它只解决了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无法解决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而会话含义正好解释了这个问题。
二、Grice合作原则中的会话含义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会话含义是指那些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四准则”而推导出来的特殊会话含义。
Grice在这方面概括了四种情况:1)说话人根本就不愿意遵守合作原则,不论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不作答或者表示他不能说更多的话。
这是一种十分极端的情况。
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交际中断。
这一违反准则的情况不会产生会话含义,只是表明听话人不愿继续进行交际而已。
2)说话人不想让对方知道他违反了质量原则,如果他的目的是要使对方相信他所说的话是真的,那么他是在说谎,是在设法制作假象,而说话人不察觉,误以为说话人一直在遵守合作原则。
例如,当别人对你发出邀请,你不想接受又不想冒犯对方,你可能会说“对不起,我另有他约”或者“对不起,近来身体欠佳”,以作托词。
这种对质量准则的违反通常只会造成误会,但并不产生会话含义。
但是,如果对方明知你事前并没有什么安排,或者你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而且也清楚你知道他理解真情,这种情况下的违反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谢绝邀请。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
为了维护一条准则,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这种冲突常发生在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之间。
4)说话人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人会察觉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仍然是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不存心让他蒙蔽。
前三种违反准则的情况并不真正产生会话含义,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是第四种情况。
这是因为说话人违反某一准则并让听话人注意到他违反了一条准则,其目的一定是为了传递一些符合合作原则的信息,这样使得说话人有可能表达一些含蓄的意义,听话人才有可能理解这种含蓄的意义。
违反数量准则以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是最常见的。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着重研究的是特殊会话含义,而未能涵盖一般会话含义,这就限制了理论的解释力。
含义有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会话含义属于非规约性;会话含义本身又分为一般(generalized)和特殊(particularized)两种。
一般会话含义和会话的特定语境无关,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依然可以推导出来。
特殊会话含义的推导则依赖语境。
Grice认为,特殊会话含义是违反合作原则下四个准则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准则、由听话人经过语用推理而得到的结果。
但他没有构建出会话含义的推导机制,所谓的“推导”也多半是听话人凭感觉、凭主观经验所作的结论。
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间接地使用语言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及其对会话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说,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常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为弥补合作原则这一不足,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诚然,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并非始终恪守上述合作原则;但毫无疑问,凭借这些准则,可以有效地解释话语种种有意识的违反准则的语言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会话含义”。
这的确是语用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三、Levinson三原则中的会话含义合作原则仅单方面说明说话人为使听话人听懂他所说的话的意思而遵守的各项准则,但却忽视了听话人如何根据说话人话语命题的内容而建立起相关的语境,在此语境中作出哪些适当的语境假设,从而推断出语境蕴涵。
既然是合作,需要说明两方付出的努力,缺一不可。
因此合作原则不仅要说明说话人为使所说的话能被听懂所应遵守的各项准则,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听话人能正确地接受说话人的本意。
话语的理解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共同的责任。
关于“会话含义”,Levinson在自己开列的“含义分类表”下专门加了个注脚:“即由会话含义准则得出来的含义”。
这里。
Levinson赋予了“会话含义”以特定的涵义,专指用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合作原则”下的四准则推导出来的含义。
从含义的推导是否依赖于上下文或语境来说,可以区分出特殊含义(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和一般含义(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前者有这种依赖关系,后者没有这种依赖关系。
也就是说,一般含义的产生,并不需要任何的特定上下文或专门的语境,而特殊含义的推导,则必需这种推导的语境。
这是Levinson对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之不同点作出的原则性的区分。
Grice还想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含义:一种不依赖于真值条件进行推断的“规约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Levinson对“规约含义”的解释是“并不是由像‘准则’这样的上位语用原则得出来的推断,而只是依从常规(by convention)而附丽在特定的词项或形式之上”(Levinson, 1983:127)。
这样看来,规约指的是约定俗成的常规、惯例和为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所普遍认同的东西。
Levinson这一规定明确地说明了规约含义的来源、特点、性质,表明规约含义应属于非会话含义。
这就同Levinson自己开列的“含义分类表”有出入了。
根据Levinson自己的论述,规约含义和一般含义应属非会话含义,会话含义要“利用”(to exploit)准则就必须同时利用一定的语境,这就得出特殊含义。
Grice和Levinson都对会话含义作出了细致的分类,诸如遵守或违反准则得出的含义、规约和非规约含义、一般和特殊含义,等等。
按照Levinson的定义,规约含义并不是由合作原则的某一(些)准则推导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地依附某些特殊的词语上的;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产生并不需要任何特定语境或情节,而后者则需要有特定的语境。
Grice和Levinson 都曾强调不要将规约含义同一般含义混为一谈。
但一般含义从实质上说可以看成是规约含义。
这样,话语的含义就可以分成两大类:规约含义和非规约含义;特殊含义就是非规约含义,一般含义就是规约含义。
对这两种含义的掌握,都是成功的言语交际必需的(徐盛桓,1993:13)。
1987年Levinson发表了一篇有关“前指代”的专论,研究前指代推导的规律,Levinson开列了三条原则作为前指代推导的语用学原则。
1991年,Levinson发表了一篇再论前指代规律的论文,正式将自己的三原则称为“新格赖斯语用机制”(Neo-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Levinson,1991:108)。
Levinson的三原则是: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