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理论研究发展

合集下载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最新资料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最新资料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人们在交际中,说话人所要表示的意思有时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因此就产生了会话含义这一现象。

会话含义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语言行为的研究,对翻译工作者来说,研究会话含义理论可帮助译者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含义,并在译文中恰当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让读者在阅读时,能通过上下文理解或推导出原文作者的话中之话。

因此,该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就是说话人并没有明确表达,但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明显传达了说话人真正意图的话语。

如车上的乘客对司机说,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了。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你可以开车了。

”格莱斯(1975)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 一书中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言语交际的成功是谈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交际的成功在于交谈双方要遵守某些规则,达成一定的默契。

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的双方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

遵守了这些原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语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的准则:(1)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 ),(2)质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 ),(3)关联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 ),(4)方式准则( the Maxim of Manner )。

在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

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违反这些准则,这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就是建立在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遵守与违反上的。

格莱斯进一步把会话含义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

会话中听话人无须借助某些特定的背景知识就能推导出说话人的会话含义的称为一般会话含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会话隐含的含义只有参与交际的双方对某一特殊的语境共享时,才能通过推导得出,这种会话含义就是特殊会话含义。

我国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我国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我国会话分析研究综述近年来,我国关于会话分析的研究逐渐兴起,为语言学和社会学领域提供了其它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会话分析的定义、历史、理论和应用展开综述。

一、会话分析的定义会话分析是研究人们在交流和互动中如何建立意义、构建语境及如何解释谈话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探究对话中包含的语言符号、语境和非语言符号(如声音、面部表情等)、交互策略等,以揭示社交互动与力量关系之间的本质。

会话分析的重点是在小尺度上对人类交谈和互动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以揭示听众和发言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此,会话分析中强调语言使用的动态性和人类互动的动态性。

二、会话分析的历史会话分析起源于美国的社会学研究中,最初应用于研究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日常对话,研究内容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的控制、协商、决策和行动等。

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会话分析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交叉联系。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社会学家哈维·萨克斯曼(Harvey Sacks)等人意识到,语言的使用方式并非是简单的鸟语或狗语,而是具有复杂性和深度性的,因此开始运用会话分析对日常社交互动进行研究。

三、会话分析的理论会话分析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注重身体交互和需求性交互。

会话分析理论指出,在对话沟通中,说话人通过语言符号、语境及非语言符号等多个层面传递信息,听话人则通过理解说话人信息的意义进而作出回应。

其中,身体交互和需求性交互是会话分析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

身体交互:指人们在传递信息时的行为、面部表情、姿势和看法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听众理解说话人的信息和态度。

身体交互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方式,采用丰富的身体信号,包括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地传达听众的需求和反应,并解决沟通中的歧义。

需求性交互:是指人们在交流中必须满足彼此对话所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是关于情感、互相理解、装作理解,或别的一些方面。

需求性交互也可以被称为“转换性交互”,因为它强调不同的说话人之间必须相互转换以满足对话需求。

[哲学]第八讲 语用逻辑-会话含义

[哲学]第八讲 语用逻辑-会话含义
Logic and Conversation,pp.45-46
§8.1 “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
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 地遵守着一条基本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根 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 的话语。”这便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一条普遍原则,为使会话顺利进 行,往往具体体现为几条会话准则或次准则。
§8.1 “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
⑷说话人可能有意地不去遵为他仍然是 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不存心让他 受蒙骗。 这第四类的情况实际上也不应当算作违反合作 原则,因为只要听话人了解话语的含义所在,谈 话就可以继续下去,说话双方就能相互配合,达 到预期的目标。
§8.4.1 古典格赖斯理论的不足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为 话语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给话语交际 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言外之意”现象 给予了科学而合理的解释,使得语法学家和语义 学家一筹莫展的问题有了新的解题思路。 二,使学术界将研究的视角从静态的语形语义分 析转移到动态的语用分析,使得语言学的研究更 接近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

第一种不合作情况:故意说谎让对方上当。
编造善意的谎言和倾听美丽的假话,少么?


第三、四种不是不合作。
文化背景不同,交际无法继续进行? 缺乏相应知识,无法回答、沉默、支支吾吾 等。
§8.4.2 新格赖斯理论
针对不足,学术界主要出现了三种匡谬 正误的做法:
一是基本肯定它,对它的准则尤其是量准则做更 具体更精细的形式化分析。
§8.1 “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
A:现在几点了? B:好象刚放完“每周一歌”。 A:噢,那快10点了。 B似乎没有回答A的问题,而A却领会了他的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A的思路: B没有提供准确的信息,但可以设想他是遵守合作原则 的,那他的话语一定包含了A可以从中推出近似时间的 信息。 因此B的意思是:我不知道现在的确切时间,但我能为 你提供一些信息,我相信你可以从中推出近似时间。

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

enormous intellect/a big brain”(反语),含意是“ Jack非常愚蠢。”
§1.4会话含义的特征
4.可推导性( calculability),听话人在认识到合作原则和准则的条件下, 从所听到的话语中推导出会话含义来。 5.非规约性( non-conventionality)指会话含意不是话语的规约意义。会话 含意是根据合作原则中的各条准则,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 出来的。先有字面意义,才有语用含意。 例如“ It’s cold here”,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可能表示“关窗”的含意;但
1)是基本肯定它,对它的准则尤其是量准则做更具体更精细的形式化分析

2)是在认同“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别的原则。 3)是完全抛开“合作原则”而另立原则。
Levinson说自己的努力,只不过是“对古典格赖斯一般会话含义理论运用的
具体例释”,并说自己提出的原则是对Grice的各项准则作了“有点新古典意味” 的阐释。
勤恳任劳任怨,或说他工作方法机械呆板,缺少灵活性,或这些含义都有,只
有依据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话语究竟是哪一种含义。会话含义具有不确定 性,它与各种语义理论通常假设的稳定不变的意义不同。
§1.4 会话含义的特征
3.不可分离性( non-detachability)指一句话所具有的含义是以这句话的整
单词、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决定的。 例如,He is a sportsman, therefore, he is strong.这句话中的therefore这个 词的词义决定了这句话的规约性意义,即he is strong是he is a sportman的 结果。
§1.1会话含义
话语的“直说的内容”和“含蓄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意义”和“用意”之间的

语义研究在会话含义中的体现

语义研究在会话含义中的体现

语义研究在会话含义中的体现摘要语义学跟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包括语言学内的分支还有像哲学、认知和逻辑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语义和会话含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基于字意义产生的,这正是语义学的研究范围。

在日常对话中,听话者总是首先知道字面意义再结合语境判断出隐含意义。

关键词会话含义;成分分析法;组合性原则;合作原则;语义一、引言语义学具体来说是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句子和词的意义的学科(胡壮麟,2006)。

它跟许多学科都有联系,比如语言学中的语用学、句法学、语音学还有系统功能语法等等。

跨学科还跟哲学、逻辑学和认知有联系。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隐含意义,这点是跟语义学密不可分。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他发现人们经常在交流过程中总是不直接表达,而是另有深意,格赖斯称为会话含义(implicature)。

他试图解释人们是如何表达这些间接言语的,于是格赖斯提出了合作原则的概念:我们交谈当中常常都注意合作,朝着同一个话语目标交流,也就是说:“使你所说的话,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这叫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有四个范畴:数量准则、质量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

本文主要从会话含义的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探究意义是如何表达以及语义在会话含义中所起的作用。

二、语义研究中的成分分析法和组合性原则成分分析法是意义研究的一种现代方法,主要研究比词更小的单位的意义。

成分分析法简单来说是指词义并非不可分析的整体,它可以被看作由不同语义特征组成的复合体,比如:单词boy可用成分分析法分为三个部分human(人),young(年轻),male(男性)。

同样girl 也可以用成分分析法分成human,young,female。

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区分词语的意思,使我们清楚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

但是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的,还有一些词有很多种意思,这也很难去分析。

近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近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近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近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摘要:会话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有力方法,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国内众多学者对该方法的理解虽然不是十分深刻,但对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的探讨不断深入,认识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会话分析理论应用综述
会话分析是指,由havey sacks及其同事emanual schegloff、gail jefferson等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所开创的会话分析研究。

它是一种精致地、经验性地、形式化地描述社会行为细节的、自然的观察性学科。

最初,sacks等人通过对自杀中心的电话录音进行审视而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学研究。

之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gail jefferso发明了一套转写符号,这套符号的出现为会话分析的研究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基础条件。

据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会话分析者们开始扩大了研究范围。

他们把朋友或熟人之间面对面的对话或者电话上的闲聊之类的会话进行录音、转写,然后应用会话分析常用的序列结构、话轮转换和会话修正等术语来描写日常会话的序列结构,并结合具体语境来探讨该话语所表现的意义和功能。

而且研究的范围更多地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

我国语言学界对于会话分析的认识和探索大多在话语分析的框架下进行,也有部分学者坚持其为独立的社会学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话分析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语言学界在会话分析领域所做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会话含义理论资料

会话含义理论资料

• 格赖斯仿效德国哲学家康德( Immanuel Kant)在“范 畴表”中列出“数量”、“质量”、“关系”、“模 态”四个范畴来构成其范畴体系的做法,划分“数量” 、“质量”、“关系”、“方式”四个范畴,提出四个 相应的准则及其相关的次准则。
• 格赖斯提出的四条准则及其相关次准则是: • (1)数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指所提供的信 息的量。 • ①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 ②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 (2)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所说的话力求 真实,尤其是: • ①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 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 格赖斯指出:这些准则各自具有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在遵守各条则上,不同的说话人,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 的侧重。 • 上述“合作原则”的各条准则是很重要的,交际中应该 遵守。但这不表明没有违反这些准则的情况出现。
3.各种违反准则的情况
• 格赖斯总结出四种可能不遵守这些准则的情况: • (1)说话人可以悄悄地、不加声张地违反一条准则。这 样,在有些情况下他就会把听话人引入歧途。结果使听 话人产生误解或受骗上当,例如“说谎”。 • (2)说话人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以及有关准则,例如:“ 我不能说更多的话了”;“无可奉告”。 • 注:这两种情况,可能存在言外之意,但不是格赖斯 所谓的“会话含义”。
•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冲突”的情况,即为了维护一条 准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 • 例如他可能满足了第一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 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就违反了第二质量(所说的话要有 足够的证据)。 • A: Where does C live ? (C住在哪儿 ?) • B:Somewhere in the south of France . (法国南部的某 个地方) • 假定 B知道 A打算去探望 C,那么他的回答就违反了第一 数量,因为他没有提供足量的信息。但是也没有理由认为 他不合作。妥贴的解释是B 知道如果提供更多信息,他会 违反“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条质量准则,而使自 己面临一种“冲突”情况。所以,B说的话含义就是:他不 是很准确地知道 C 住在什么地方。

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人文历史论文

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人文历史论文

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人文历史论文论文导读::生活中的语言因情因景含义不同,“言外之意,话外之音”的间接语言现象比比皆是,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也使人们困惑于真实含义的理解。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欣赏语言艺术和促进人际交流的科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1 引言语言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产生,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并不总是有话直言,言无不尽,出于共同的知识背景人们会自动遵守经济原则,导致“惜语如金”的结果,或为了获得特定的交际效果比如委婉、回避、幽默等,而是采用间接策略,话里有话。

如果对这些语言现象视而不见,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而影响人际关系。

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后人对此理论的发展为分析语言的艺术和人们有效的言语沟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 研究综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于1957年发表的《意义》一文中从语言交际的本质出发,把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

在言语交际中,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在此基础上,1975年格莱斯在“逻辑与会话”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含意理论及人类会话活动的一条指导原则——合作原则, 对解释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学者Leech 从社会学、心理学、修辞学的角度回答了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他提出人们出于“礼貌原则”人文历史论文,常常不愿坦率明言或者常常故意声东击西,解决了“合作原则”难以解释的话语现象(索振羽 2007:87)。

随后Levinson(1987)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信息、数量和方式原则对会话含义理论进行了修正补充。

徐盛桓的《会话含义理论的新发展》(1993)等多篇文章中探讨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内部机制,给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一般规则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沈家煊把列文森《语用学》一书的各章先后译成汉语, 内容涉及指示现象、会话含义、言语行为、预设和会话结构(高航 2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话含义理论研究发展
作者:李鹏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8期
【摘要】H.P. Grice在1967年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修补—重构”三个阶段。

格莱斯原则诞生近五十年来一直被学术界推崇为经典。

但是语用学对其争论、批判、阐释、改造和修正也几乎没有间断过。

本文对格莱斯会话含义原理的由来、概念及发展进行了阐释,对“后格莱斯原则”和“新格莱斯原则”的国内外研究做了简单梳理,尝试对会话含义原理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格莱斯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语用学
格莱斯认为,在成功的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目标,或至少有一个交际的大方向。

合作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会话含义理论的形成。

封宗信(2009)回顾了会话含义发展的历程。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是对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会话含义
格莱斯1967年讲座“逻辑与会话”中指出:人们会话时使用字面意义与会话主题不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而并不影响双方相互理解,是因为在会话中人们都遵循着一个目的或一组目的,相互配合。

与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有相似之处。

Searle进一步发展了Austin的理论指出(1968):通过说出句子所做的言语行为就是句义的功能。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超越了语音、音位、词素、句法、句义等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这些准则说明参与者是如何合作的。

会话含义的产生与否关键在于共事各方对眼前交际所持的合作态度如何。

合作原则作为人们会话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约束力。

但合作原则是一些描述性的准则,没有一定的规范性。

在日常社会活动与交谈中,谈话的一方不遵守合作原则,目的不是说谎,而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或意图,说出了违反合作原则的话。

当另一方意识到对方没能遵守合作原则的时候,他就会越过话语的字面意义,去揣测说话者说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去寻求说话者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于是产生了会话含义。

二、反叛与修正——新格莱斯原则
Horn(1984)提出将格莱斯的四个准则改造成数量(Q—principle)、关系(R—principle)两个原则。

Levinson(1983)批评Horn的两原则混淆了语义内容的最小极限化和表达形式的最小极限化。

将量准则的两次则具体化的构想作了详尽的总结和阐述,即以量准则的第1次则为指引,进行等级含义和小句含义的推导;以第2次则为指引,从较少的信息中推导出较多的信息。

Levinson提出了新格莱斯三原则:数量原则、信息量原则和方式原则。

实质上是对格莱斯数量准则的两条次准则和方式准则的重新解释,是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新发展。

格莱斯会话含义的推导是通过对人的意图的把握,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对语句进行分析的过程。

所以,格莱斯对含义的推导是不通过语法知识或形式的,而是一种从意向到含义的过程,这种推导形式能够表达语法所不能说明的东西。

斯帕伯和威尔逊提出用“关联原则”将格莱斯提出的四准则统一起来(Sperber and Wilson,1986)。

他们认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人类认知的基本事实之一就是,人类只对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现象给以关注、表达和处理。

关联原则更贴近语言交际的模糊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它试图取代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

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内理论研究
会话含义理论的引进主要通过两条路:介绍和评述。

有关格莱斯理论较为全面的介绍以程雨民(1983)的“格莱斯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一文为主要标志。

在引进同时,学者们还介绍利奇的礼貌原则,如刘润清的“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等。

评介的文章有:孙玉的“Grice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几个问题”(1994)、顾曰国的“礼貌,语用与文化”(1992)、徐盛桓的“礼貌原则新拟”(1992)、张韧的“礼貌的概念及其他”等。

新的理论观点也被介绍,如徐盛桓的“新格莱斯理论的新发展”、钱冠连的“新语用机制,新在哪里”等。

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开始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如舒晓杨(2014)作了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远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四、总结
格莱斯通过全新的方法去分析意义,将人的意图融入到对意义的分析中,为意义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利奇为合作原则添加了礼貌原则。

霍恩与Levinson对合作原则进行了简化,并对其做了重新的解释,使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会话含义理论已经成为语用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会话含义理论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会话含义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力量,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它也将被用于分析法律文本、公函等特殊领域的文件。

参考文献:
[1]Levinson,S.C.1983.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Sperber,D.& Wilson,D.1986.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封宗信.格莱斯原则四十年[J].外语教学,2009,(5):1-8.
[5]牛保义.会话含意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研究,2002,(1):6-13.
[6]姜望琪.会话含义新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16-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