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违反现象探析

《傲慢与偏见》中合作原则违反现象探析【摘要】本文以Jane.Austin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发现,该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物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且这些准则的违反均和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希望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违反;《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1967年,美国著名哲学家Grice 提出合作原则这一概念。
他指出,在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特殊的目的,说话人与倾听者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他把这种维持默契的关系的原则称之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有四种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法准则。
质量准则指的是在人们进行会话传递时,要传递真实信息,不要传递没有证据的话语;数量准则指的是当说话者提供信息时,要提供交谈所需要的信息,不应该超出需要的信息范围;关系准则指的是谈话者需要提供与谈话内容相关的信息,对问题的回答或者谈话的内容应该与之前的谈话有关联;方法准则指的是会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要简洁,要避免歧义。
然而,在人们进行日常会话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谈话者都会一直遵守合作原则,有时谈话者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违反这些规则。
而这种违反是出于谈话者的目的,是谈话者的故意行为。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作家一个或若干个具体言语行为组成的一个综合言语行为体,文学言语行为除了通过言内行为传达用于该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层和深层的命题意义,还会通过言外行为表达作品言语的深层信息。
因此,作家在撰写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过程时,常常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形式用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在此背景下,读者要想正确并透彻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就必须分析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
鉴于此,笔者将以Jane. Austin所著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对其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进行探析,从而为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合作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解读

合作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解读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出版于1813年。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将以合作原则为理论视角,通过分期伊丽莎白在文中的部分对话,进一步分析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合作原则;性格特点一、引言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
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一直被视为西方的经典,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读书目。
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线明的形象,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自尊自爱,事事有主见,并善于思考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合作原则的角度,通过分析其对话,浅析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通过违背合作原则来传达话语中的隐含意思。
不仅如此,合作原则为鉴赏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这种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推断出人物话语的真实含义,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整个故事,以及故事发展的情节和主题。
二、合作原则概述合作原则具体包括四条准则:“一是量的准则,是指所说的话必须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但是又不能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二是质的准则,是指说话人不能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也不能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是关联准则,是指说话要贴切。
四是方式准则,具体是指说话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避免赘述,要有条理”。
由格莱斯提出的四条准则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对话的参与者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正确传递和理解说话人真正想要说的话,并且可以避免误解或者误会。
在《傲慢与偏见》中,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有关的对话是最多的。
人物之间的对白经常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
正是这些内在的会话含义使得每个角色都呈现出了不同性格特点。
而本文就选择了小说中的几处具体对话来具体说明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
三、伊丽莎白违反合作原则的具体事例例一:Mr.Darcy:I thought poetry was the food of love.- Of a fine,stout love.Elizabeth:But if it is only a vague inclination,one poor sonnet will kill it.Mr.Darcy:So,what do you recommend to encourage affection?Elizabeth:Dancing.Even if one's partner is barely tolerable.由于之前伊丽莎白偶然听到达西先生并不喜欢自己,所以在达西先生问伊丽莎白推荐用什么来鼓励爱情的时候,伊丽莎白回答道:“跳舞”,但是在回答完达西先生的话语之后,伊丽莎白并未停止,而是在后面加上了“即使舞伴长得只是可以”一句话。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风格

与伊丽 莎 白的谈话 中违反 数量准 则而达 到的 。他 所叙述 的事情经 过都是 事实 ,只是 故意漏 掉 了关 键信息 ,从 而使 听话者 ( 伊丽 莎
白 )对 他 的 话 理 解 产 生 了 严 重 偏 差( 第l 6 章 内容 ) 。 伊 丽 莎 白对 达
d a u g h t e r s ,s h e o u ht g t O g i v e o v e r
公之 间的矛盾产 生关键 就是达
t a i n l y h a v e h a d my s h a r e o f
b e a u t y . bu t I do no t pr e t e n d t o
h i s l a d y t o h i m o n e d a y ,“ h a v e
合这种需 要” ( G r i c e , 1 9 7 5 ) 。这种协议 就是合作原 则( C o o p e r - a t i v e P r i n c i v l  ̄ ) 。合作原则包括 四个方面 : ( 1 ) 数量准则 , 即会 话中提供适量 的信息 ; ( 2 ) 质量原则 , 即提供 自己认 为真实的 、
W he n a wo ma n h s f a iv e g r o wn up
l e t a t l a s t ?”
Mr . Be n n et r e pl i e d t ha t h e h a d no t . “ But i t i s , ” r e t ur ne d s he ;
西 的误 解 和 偏 见 的 消 除 就 是 通 过
填补这些遗 漏 的关键 信息 而实现 的( 第3 6 章达西 的信 ) 。而后 , 伊丽 莎 白更是通 过巧妙 利用合 作原则 中的数量 准则 ,用 礼貌得 体的语 言 揭 露 了 韦 翰 的 恶 行 。李 雅 新 ( 1 9 9 7 ) 曾较 为详细地 分析 了韦翰
语言合作原则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解读

语言合作原则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解读
蔡景界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5(0)2Z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全新的爱情婚姻观念,本文从语言合作原则以及语言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语言合作原则;语言文体学;《傲慢与偏见》;对话解读
【作者】蔡景界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从合作原则视角下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对话翻译 [J], 魏焕丽;王蕙
2.会话含义理论指导下的小说对话理解与翻译——以《傲慢与偏见》(第一章至第八章)中的人物对话为例 [J], 魏梦婷
3.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 [J], 罗杰鹦
4.从合作原则违反现象解读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以《傲慢与偏见》的人物会话为例 [J], 王可
5.从合作原则违反现象解读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以《傲慢与偏见》的人物会话为例 [J], 王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认知关联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理解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08-02摘要: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本文主要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及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话语的理解,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话语理解明示推理《傲慢与偏见》abstract:the relevanc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reveals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xplains and restricts the expre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tak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logu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theory, maximal relevance and cognitive context.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本文尝试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入手,对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进行剖析,分析它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情感和烘托主题的。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合作与违背——用合作原则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合作与违背的元素,通过运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对话的含义。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里格·J·麦克尼奇提出的,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通过互相满足彼此的需求来达到共赢的目标。
合作原则包括互惠、言语得当、合作与相互尊重等要素。
下面将运用这些要素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含义。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对话多次展示了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
例如,在伊丽莎白第一次遇见达西先生时,她对他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没有给他机会解释或辩驳。
她的言语不当和缺乏尊重导致达西先生对她的不满和误解,进而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
在这个对话中,伊丽莎白没有尊重达西先生的感受,没有给予他平等对待的机会。
这种违背合作原则的行为使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另外,达西先生在一开始对伊丽莎白的态度也是违背合作原则的。
在舞会上,他对伊丽莎白评头论足,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他的言语得当性不足,没有给伊丽莎白一个积极的印象,同时也没有尊重她的尊严。
这种无视对方需求和感受的行为违背了合作原则。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伊丽莎白和达西开始在对话中展示出合作的迹象。
伊丽莎白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达西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愿意与之合作。
同时,达西也懂得改变自己以满足伊丽莎白的需求,缓解她对他的观感。
通过互相尊重、互惠和言语得当等合作要素,他们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对话含义层次丰富。
通过分析对话中是否符合合作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合作原则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在交流中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

影视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177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黄柔嘉(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根据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描绘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和社会风貌,主要讲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故事。
由于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位主人公从一开始便有明显的难以调和的傲慢与偏见。
从误会存在到消除,两位主人公的对话既充分展现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又蕴含了丰富的会话含义。
本文将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从语用学角度对这部电影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对话;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 ,1913-1988)在1967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说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或次原则时,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
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
《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的台词设计得非常巧妙,简单的对白搭配上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内心活动,饱含着多层次的思想感情,表层意义里隐藏了一层又一层的会话含义。
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中把“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援救”原则提出来。
利奇说:“礼貌原则不能被视为添加到合作原则上去的另一个原则。
而是援救合作原则解决一系列麻烦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电影中,人物常常会出于自尊心问题和遵循礼貌原则的考虑,采用违背合作原则的方法,借助非直接的表达方式产生言外之意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避免尴尬、冲突等不良后果的出现。
[1]这是人物的“真”与“假”,也是人物对话的“真”与“假”。
一、违反合作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指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_傲慢与偏见_中的语用学渗透_言语行为理论和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_吕代珍

1引言《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语言机智风趣、清新流畅,人物对话生动有趣,作者把叙述与对话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
每个角色都有截然不同的说话风格,反映各自鲜明的个性。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这部小说主要描写贝内特(Bennet)一家的生活琐事。
贝内特先生是个中产阶级,和他的太太有五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
根据当时英国的法律规定,他们身后遗产应归一个远亲柯林斯(Collins)所有,女儿无权继承,所以夫妇俩都为女儿的婚事操心,希望她们找到有钱的配偶。
有个富有的单身汉,名叫宾利(Bingley),年轻阔绰。
他带着他傲慢的朋友达西(Darcy)搬进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Netherfield)庄园。
后来,宾利爱上了贝内特的长女简(Jane),达西看中了二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但是由于达西德傲慢无礼,致使伊丽莎白(Elizabeth)对他抱有成见,在发生一系列饶有趣味的事件后。
俩人误会消除。
达西不再傲慢,伊丽莎白不再对他抱有偏见,俩人终成眷属。
作者用细致的文笔把事件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
(杨岂深、孙铢,P215)[4]使小说隐含之义与字面意义不同,使整个文章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这就为我们用语用学的研究分析这部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的语言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主要援引奥斯丁-塞尔(Austen-Searle)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Grice)会话含义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分析,展示小说的艺术魅力,分析它是如何借助这些理论与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2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LoAustin)在他的《论言有所为》中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用来“陈述”、“描写”或“说明”,而通常是用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
摘要:合作原则是由格莱斯提出的重要的语用学理论。
它对如何引导口语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领域。
《傲慢与偏见》是十八、十九世纪杰出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
在作品中,她将合作原则充分运用到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可以使读者产生幽默感,使作者以讽刺的语调表现主题,创造令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它证明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合作原则《傲慢与偏见》会话含义
1.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h.p.grice)通过研究发现,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为了成功地达到共同的交际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他称之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之cp,格莱斯在他的作品《逻辑与对话》正式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质量准则,a.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练d.井井有条。
然而,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并不总是直白地告诉对方某事,而是暗示对话。
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不遵循、有时甚至故意违反
这些准则,听话人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合作原则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2.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用细致的文笔把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
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我们可以见到违反合作准则的现象俯拾皆是。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它是如何借助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感情,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3.《傲慢与偏见》对话中的合作原则的违反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主要通过对人物对话描述来刻画人物形象。
该小说通过在交际过程中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使得不同角色的人物的言语行为具备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通过合作原则的违反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几处典型的人物对话。
例一:
“哦,她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姑娘。
可是,她的一个妹妹就坐在你的身后,也很美丽,要不,请我的舞伴来给你介绍一下?”
“你说的是哪个?”达西先生转过身来,朝伊丽莎白的方向望了一会儿,知道她看到他时,才收回目光,冷冷地说,“她还过得去,但是没有到让我动心的地步。
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被冷落的小
姐,你还是赶紧回到你的舞伴身边吧。
”
这个对话发生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第一次见面的舞会上。
当达西和伊丽莎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彬格莱被简的美貌所吸引,对简评价非常高:“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一个尤物。
”这句评价违背了数量和质量的准则,但是表达了他对简的喜欢。
而相反地,达西对伊丽莎白的评价贬低了伊丽莎白的容貌,只说了句:“她长得还算可以,但并不真漂亮,叫我动不了心。
”也是一种对数量准则的违背。
例二:
“啊!是个单身汉,亲爱的,却确实实是个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
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这怎么说?关女儿们什么事?”
“我的好老爷”太太回答道,“你怎么这样叫人讨厌!告诉我吧,我正在盘算,他要是挑中我们一个女儿做老婆,可多好!”
在这段对话当中,贝内特先生显而易见的知道贝内特太太的意思。
他假装不知道太太想把其中的一个女儿嫁给彬格莱先生,他提出问题的同时,其实已经知道他太太会怎么回答了。
这说明贝内特先生的话违背了质量准则,即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而贝内特先生的话地言外之意就是让贝内特太太不要总是如此爱慕虚荣。
例三: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的好老爷?你事先不是答应了我,非叫她嫁给他不可吗?”
“好太太,”丈夫回答到“我有件事要求你帮帮忙。
请你允许我自由运用我自己的书房。
我真巴不得早日在自己书房里图个清闲自在。
”
这段对话发生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的求婚后,贝内特太太很不高兴,怂恿贝内特先生劝说伊丽莎白答应接受柯林。
但是贝内特先生认为柯林自大,根本配不上伊丽莎白。
因此才说了句:“我真巴不得早日在自己书房里图个清闲自在。
”这句话违背了关系准则,用与对话无关的话来引导听话人推导可能的联系,隐含着他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静静地读书,不喜欢被打扰,希望太太离开。
例四:
“伊丽莎白小姐!”彬格莱小姐重复着,“我感到很吃惊。
什么时候她成了一个这么受欢迎的人?看来你的好事将近了?”
“我就知道你会提出这个问题。
女士们的想象力总是天马行空;一会的功夫就能从崇拜跳到产生爱情,最后跳到结婚。
我知道你真的希望我幸福。
”
这段话发生在威廉姆上校的大型派对上,达西对彬格莱小姐表达他对伊丽莎白的喜欢,彬格莱小姐感到很吃惊,并开始嫉妒。
达西用“女士们的想象力总是天马行空”这句违反了方式准则,这句话意思比较模糊,到底“女士”是指天下所有的女士,还是只指彬格莱小姐一人?通过模糊的语句间接暗指彬格莱小姐的语言太早,不切实际。
4总结
通过借助会话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可以更加清晰地理顺人物性格,关系等,对于读者鉴赏文学作品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它证明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用学[a].束定芳.中国语用学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0.
[5]宋振芹. 《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