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流域四县草地生态监测技术人员培训班圆满结束

合集下载

草原生态管护员提升培训总结报告

草原生态管护员提升培训总结报告

草原生态管护员提升培训总结报告草原生态管护员是保护我国国土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管护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我参加了一次草原生态管护员的提升培训并进行了总结报告。

一、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法规学习。

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涉及到多个法律法规,如《草原法》、《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需要草原生态管护员深入学习。

(二)生态学知识。

草原生态系统复杂,需要草原生态管护员具备一定的生态学知识,例如不同类型草地的生长规律、草地群落建设及恢复技术等。

(三)工程技术学习。

在草原保护管理中,还需要掌握一些工程技术和方法,如草籽选育、草原土壤改良技术等。

(四)管理实践。

草原生态管护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经验,此次培训组织了实际操作练习,包括草原巡护、草原土壤修补等。

二、培训收获通过本次草原生态管护员提升培训,我收获了以下几点知识:(一)法律法规学习。

深入了解了草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我识别、解决草原生态保护管理问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

(二)生态学知识。

了解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

(三)工程技术学习。

深入了解了草籽选育、草原土壤改良技术等工程技术,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四)管理实践。

本次实际操作让我掌握了草原巡护、草原土壤修补等管理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教育他人,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和沟通能力。

三、总结本次草原生态管护员提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也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草原生态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按照中德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江西行动学习子项目执行办公室的统一安排,4月18日~21日,第二分课题“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核心和外围成员随培训班赴青海省,针对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及青海湖开发治理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以厅纪检组长罗小彰带队的分课题组,包括催化师省委党校高莉娟副教授一行共5人,通过讲座、座谈会、对口交流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对青海省省情、环境保护、实施行动学习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

此次调研过程历时4天,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为有效促进行动学习,使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为我省所用,分课题组撰写了此次青海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一、青海省情学习(一)青海省情在青海省调研考察学习期间,通过讲座、学习、交流和考察,对青海省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1、自然地理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全省均属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250~530 mm。

青海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省具有典型的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其中东部季风区主要为湟水河流域,约占全省面积的1/6,西部干旱区主要为柴达木盆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其余为青藏高原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2。

而这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即是青海湖,因此造就了多样独特的美丽青海湖。

青海湖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突出优势。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地理位置为36°15′N~38°20′N,97°50′E~101°20′E之间,海拔3194~5174m。

草地生态监测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草地生态监测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草地生态监测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生态监测工作是保障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基础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各级政府和各地区对草地生态监测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成效不明显草地生态监测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未能给出实际成果,社会公众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知度较低,同时也缺乏明确的生态保护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方案,这些因素导致该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2、监测手段落后草地生态监测的手段和技术还比较落后,很多地方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调查和手动测量等方法,不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到草地生态系统的信息,且难以形成科学的数据库和分析体系,从而限制了草地生态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3、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当前我国草地生态监测工作中,主要仍处于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主导下,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利益分配和监管管理机制,导致一些监测数据和信息无人问津,有效性和应用性不高。

二、对策建议1、加强科技支撑要加强草地生态监测工作中的科技支撑,发挥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作用,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因监测手段落后而造成的监测数据不真实、不全面等情况,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生态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草地生态监测工作。

2、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草地生态监测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管理机制,明确监测责任和监察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以便更好地区域间、部门间和社会间加强草地生态监测工作的协调和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加强宣传和教育草地生态监测工作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公众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提高草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社会公众对草地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同时也要加强对草地生态监测工作者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4、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草地生态监测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检验草地生态监测工作的成效和监测数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推进草地生态监测工作长期稳定发展,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2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2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2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2.24•【字号】青科发规〔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2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围绕《青海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青政办〔2021〕117号)布局,按照《青海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程》(青科发计财〔2017〕181号),为加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保障全年申报工作顺利开展,现将青海省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相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要事项说明1.科技计划项目按照“全年开放申报受理、分批评审入库、集中立项出库”的原则,项目管理处室将一年多次择机组织项目评审,在评审前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可参加评审,每次评审时间另行通知。

未通过形式审查不能参加当此评审的申报项目,通过形式审查后将进入下次评审。

通过评审的项目,将进入项目储备库,根据预算下达情况,按入库先后顺序并结合重大工作任务立项出库。

2.202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中将继续扩大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范围。

3.省级科技计划将充分考虑企业参加技术体检和创新挑战赛等情况,对有关创新需求给予优先支持。

4.根据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要求,202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中将试点“赛马制”支持方式。

对个别重要技术难题存在多条技术路线且难以评价优劣的,给予并行支持,根据年度技术进展和成效评价情况,对进展较好的项目给予继续支持,推动完成研究任务,确保有研究团队能最终“冲线”。

5.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面向我省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平台性、综合性、交叉性,注重产学研结合,围绕特色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开展青海省实验室建设试点。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报送科技援青工作总结的函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报送科技援青工作总结的函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报送科技援青工作总结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8.07.03•【字号】青科办函〔2018〕71号•【施行日期】2018.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报送科技援青工作总结的函科技部创新发展司:根据《关于系统总结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及科技对口支援工作情况的通知》(国科创函[2018]39号)文件要求,青海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结合科技援青工作开展情况,集中力量对我省科技援青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

现将科技援青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科技援青工作基本情况在201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提出要“统筹推进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工作。

”动员全国科技资源和力量,支持青海创新驱动发展。

以此为契机,青海省科技厅积极加强与科技部协调,在科技部提出科技青“6+6”的大思路下,即在国家对口支援6省(市)的基础上,从优势互补和区域援助便利考虑,增加广东、四川、湖北、安徽、陕西、甘肃6省共同开展科技援青工作,对青海6州两市开展全覆盖的科技援青工作。

青海省科技厅主动与对口援青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联系,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在科技部的统筹安排下,2014年7月21日,第一次科技援青工作座谈会在青海西宁顺利召开。

科技部、科技援青的12个省(市)科技厅(委、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10个省(市)科技厅(委、局)与青海省科技厅签署了科技援青协议。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科技援青工作正式启动,同时也意味着我省继新疆、西藏之后成为全国科技支援的第3个重点省份,也标志着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援青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援青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科技援青省(市)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着力将科技援青省(市)优势科技资源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青海转移转化,初步形成了科技援青省(市)倾力援助青海科技发展的良好局面。

青海发布10起守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典型案例

青海发布10起守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典型案例

青海发布10起守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9.01•【分类】其他正文青海发布10起守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典型案例9月1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10起守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典型案例。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实施。

2018年以来,青海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守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省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滥伐林木、非法捕捞等犯罪216人,起诉645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043件,通过办案督促修复被毁损的林地402.8公顷,督促挽回、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草原2812.53公顷,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55处,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企业和养殖场739家;全省生态环境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15件,推动修复土壤23.1万平方米、地表水1.37万立方米、森林275.8万平方米、草原60万平方米。

马某么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基本案情】1993年12月至1994年1月16日期间,马某么在马某元纠集下与马某尼、二某、海某等12人,潜入可可西里地区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

1994年1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工委赴可可西里工作组将上述案犯先后全部抓获。

收缴藏羚羊皮1200余张,小口径步枪6支,半自动子弹3000余发,东风卡车3辆,北京吉普车1辆。

同年1月18日,工作组人员将上述人员押往格尔木途中,多名案犯反抗后潜逃,马某么乘乱脱逃,后于2020年9月10日被玉树州公安局抓获归案。

2021年5月31日,玉树市人民检察院以马某么涉嫌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提起公诉。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背景 (3)1.2 实施目的 (4)1.3 实施范围 (5)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现状分析 (6)2.1 水生态保护现状 (7)2.2 水生态修复现状 (8)2.3 存在问题及成因 (9)三、总体要求 (10)3.1 指导思想 (11)3.2 基本原则 (12)3.3 主要目标 (13)四、水生态保护具体措施 (14)4.1 水源保护 (15)4.1.1 保护区划定 (16)4.1.2 生态补偿机制 (17)4.2 水质保障 (18)4.2.1 污染物排放控制 (19)4.2.2 河湖长制度落实 (20)4.3 生态修复 (21)4.3.1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22)4.3.2 植被恢复与保护 (23)五、水生态修复具体措施 (24)5.1 河道治理 (26)5.1.1 河道清淤疏浚 (27)5.1.2 河岸整治与绿化 (28)5.2 湖泊保护 (29)5.2.1 湖泊水量调度 (30)5.2.2 湖泊水质监测与改善 (32)5.3 生态农业 (33)5.3.1 绿色农业发展 (34)5.3.2 农田水利建设 (36)六、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37)6.1 实施计划 (39)6.1.1 时间节点安排 (40)6.1.2 分阶段目标设定 (41)6.2 保障措施 (43)6.2.1 资金保障 (44)6.2.2 政策支持 (45)6.2.3 技术支撑 (46)6.2.4 宣传教育 (47)七、监测评估与调整机制 (48)7.1 监测体系建立 (49)7.2 评估标准与方法 (50)7.3 效果评价与反馈 (51)7.4 调整与优化机制 (53)八、结语 (54)8.1 实施成效预期 (55)8.2 后续工作展望 (56)一、前言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水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如水体污染、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李永芬等9名同志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合格的通知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李永芬等9名同志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合格的通知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李永芬等9名同志环境监测持
证上岗考核合格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16.09.29
•【字号】青环发〔2016〕304号
•【施行日期】2016.09.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监测
正文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李永芬等9名同志环境监测持证上岗
考核合格的通知
青环发〔2016〕304号湟中县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湟中县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上岗考核的申请报告》(湟环字〔2016〕139号)悉。

根据《青海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办法》,我厅从持证上岗考核专家库中随机抽取4人组成考核组(见附件1),于2016年7月25日至9月14日对你局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进行持证上岗考核,共有9名同志参加了30个项目、62项次的考核。

根据考核成绩,李永芬等9名同志(见附件2)30个项目、62项次持证上岗考核成绩合格,在我厅门户网站公示7日(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18日至2016年9月24日)后无异议,准予颁发上岗合格证。

2016年9月29日附件
1.持证上岗考核组名单
2.持证上岗考核合格人员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监测 工作 的顺利 实施 打下 了基础 。
培训班结束时, 省草原总站根据《 青海湖流域 生态 环境保 护 与 综 合 治 理 工程 2 1 0 0年 度草 地 生
态监 测项 目实施 方案》, 对下一 步青 海湖 流域 草地
生态 监测工 作进 行 了安 排 和部 署 。
骨干参加 了为期 5 d的培训。培训采取理论讲解
海对 实施青 海湖 流域 生态 环境 保 护 与综 合治 理工 程草 地生态 监测 项 目的重 要 意义 及必 要 性做 了讲 话 , 代 表青 海省 草原 总 站与 环青 海湖 流域 刚察 、 并 海晏 、 和 、 共 天峻 4县 草原 站签 订 了青海 湖流 域草 地生 态监 测任 务书 。 来 自省草 原总 站和 环青海 湖 流域 刚察 、 晏 、 海 共 和 、 峻 4县 草原 站 的 3 技 术负 责 人及 业务 天 0名
图判读 和勾 绘 、 P G S的使 用 等 内容进 行 了较 系统 的学 习 。并 就植物 群落 结构 分析 、 地监 测技 术 、 草
草地 常见植 物识别 等 内容进 行 了野 外 实习 。通过
培训 , 学员们 对 草 地 生 态 监 测理 论 知 识 和 实地 操 作技 能有 了进 一 步 的 提高 , 为青 海 湖 流 域 草地 生
第1 9卷
第 3期
青 海
草 业
Vo . 9 No 3 11 . . Sp 2 1 e .0 0

21 0 0年 9月
QN H I R T C L U E I G A A A U T R P
文章编 号 :08—14 (00 0 05 0 10 45 2 1 )3— 0 2— 1
生 态监 测技 术方 法 、 草地 常见植 物 识别 、 野外 地形
织 的青 海湖 流域 生态 环境 保护 与综 合 治理 工 程草
地生 态监测 项 目 2 1 0 0年 度 草地 生 态 监 测 技 术 培
训班在海北州西海镇 圆满结束 。 培训班 开 学 典礼 上 , 草 原 总站 副 站长 李 洪 省
环 青海湖流域 四县草地生态监测 技 术 人 员培 训 班 圆 满 结束
王 立亚
21 0 0年 7月 2 1 由青 海 省草 原 总 站牵 头 组 3,
和野外 实 习相 结合 的形 式 , 别 就 青 海 湖 流域 生 分 态 监测 体 系建设 的有关 内容 、 地 资源类 型 、 草 草地
Absr t: rc u e i a e s a mp  ̄a tf o t ac Hei i m rn c usi n i o n o d,a d Me i a s r o wi i h me ia au .Ths a t n d c lmu h o m t h g d c v l e h l i ri — ee dS U s s t urto a au fHe i i l iC s e he n t in lv l e o rcum rn c u 。t e r l fn t to n e lh c r n h r s e t i e a e s h oe o u r in a d h at a e a d t e p o p c i i o e e o me tfrt e u i z to fHe ii m rn c u pe e p n w v n e . fd v lp n o h t iai n o rcu e a e s o n d u e a e u s l i Ke r y wo ds: rc u e i a e ;Ec n mi a u He ii m rn c us o o c v l e;Ap lc t n p ia i o 5 2
( 上接 第 l 7页 )
PRoSPECTS I ECoNoM I VALUE N C AND DEVELoPM ENT oF EDI BLE AND EDI NAL US M CI M HRoOM ERI UM H CI ERI NACEU
Z N i. i g H0 G Q . a xn ( a n o n o s yA m ns ai , i t l h nQn h i 0 8 C ia D t gC u t F r t d ii rt n Qa o e iga 8 0 0 , hn ) o y er t o o lz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