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自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遥感动态分析的开题报告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遥感动态分析的开题报告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遥感动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青海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青海湖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对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已经为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揭示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青海湖地区的荒漠化演化进行遥感动态分析,包括以下方面:(1)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的历史变化趋势分析;(2)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类型的划分和分布情况分析;(3)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分析。

2.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遥感数据获取。

本研究将获取青海湖地区多期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并将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荒漠化演化的历史变化趋势。

(2) 图像处理和分析。

本研究将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得到的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归一化、去云、分类等处理,并进行荒漠化类型的划分和分布情况分析。

(3) 荒漠化形成机理分析。

本研究将结合相关的环境地质学理论和遥感图像数据,对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创新性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为:(1) 揭示青海湖地区荒漠化演化的历史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类型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机理。

(2) 探讨荒漠化对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借助遥感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可为荒漠化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参考。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赵明月;赵文武;靳婷;安艺明;徐海亮【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28)32【摘要】为了明确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分布特点,为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选择湿润指数、冬春季大于6m/s大风天数、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冬春)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ArcGIS支持下生成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叠加功能,对土地沙漠化进行综合评价。

按土地沙漠化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级别。

研究发现,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程度以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为主,分别占研究区域的34.24%、31.73%,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域仅占整个流域的17.4%、0.03%。

从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来看,青海湖流域中部和环湖地区是土地沙漠化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相对集中的区域。

【总页数】6页(P237-242)【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青海湖流域【作者】赵明月;赵文武;靳婷;安艺明;徐海亮【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相关文献】1.谈青海湖环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 [J], 熊国富2.基于遥感数据的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评价研究 [J], 张明3.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J], 赵明月;赵文武;安艺明;靳婷4.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 [J], 陈晓琴; 张娟; 王静慧; 冯永盛; 祁永发5.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 [J], 陈晓琴; 张娟; 王静慧; 冯永盛; 祁永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NDVI及DEM的青海湖北岸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基于NDVI及DEM的青海湖北岸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三 , 不 稳定 景 观 , 极 格局 类 型 有 沙地 、 砾地 、 土 地 , 鸟 岛、 沙 湾 , 海地 区 的沙 地 。 石 裸 如D I景 观格 局 ; 海 湖 空 N V; 青
d i1 . 9 9 ji n 1 0 — 3 7 . 0 0 0 . 1 o:0 3 6 /.s . 0 0 s 17 2 1. 6 0 9
( De a t n fGe g a h n su c vr n n , n h i r i est C ne o su csa d ① p rme t o r p y a d Reo reEn io me t Qi g a malUnv riy, e trf rReo re n o No
2 1. 006
■ 愚 应 用
遥感信 息
基 于 ND 及 D M 的 青海 湖北 岸 VI E 景观格 局空 间 自相关分析
马 燕 飞①, 占江①, 丽 红①, 沙 郭 张婷 婷 ①, 慧 超①, 海 军② 张 刘
( 青 海 师 范 大 学 生命 与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藏 高 原 资 源环 境 研 究 中心 , 宁 80 0 ; ① 青 西 1 08 ② 青 海 省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中心 , 宁 8 0 0 ) 西 10 1
En r n n sa c n Qig a— x n btn Pl ta Xi ig 8 0 0 ; i v o me t e rh o n h iXi a g Tiea ae u, nn 1 0 8 Re
② B s o r p i If r t nC n e f Q n h i r vn e Xiig 8 0 0 ) a i G g a hc n oma i e t o i g a o ic , n n 1 0 1 c e o r P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1.地貌青海地貌在地质构造作用下,高原差异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具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

基本特点主要有以5点:1)地势高耸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最高点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位于西部与新疆交界处;最低海拔为1650米,位于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省口。

地势起伏状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看西部起伏较小,东部起伏相对较大。

2)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带状展布地貌基本格局受大地构造单元和新构造运动制约,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大地貌单元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展布。

自北而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共和盆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

总体来说,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南部为高原和山地。

3)地貌类型多样无论是外营力形成的地貌,还是形态地貌,类型均较多。

例如,外营力形成的地貌有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与干燥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黄土地貌、重力地貌、构造地貌等。

形态地貌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

4)山脉众多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全省共有四大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唐古拉山。

它们都有众多的支脉。

例如,东昆仑山由北、中、南3列大致呈东西向的支脉组成,北列为祁漫塔格山、布尔汗布达山,中列为阿尔格山,博尔雷克塔格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列为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

5)盆地广布分布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内陆盆地,属荒漠半荒漠盆地。

共和盆地是省内第二大盆地,分布于东部地区,属半干旱盆地,黄河从盆地穿过。

其他盆地有青海湖盆地、茶卡盆地、哈拉湖盆地、星宿海盆地、西宁盆地、贵德盆地、民和盆地等。

柴达木盆地中,还有多个小盆地,如德令哈盆地、马海盆地等。

2.气候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气温低、缺氧,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日照长,风大且多,气象灾害多。

基于遥感数据的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评价研究张明【摘要】Qinghai-Lake Area is one of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refore, we us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ground investigation data to build indicator 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assessment, fit for Qinghai-Lake Area, and carries out assessment. The result shows, land area of potential desertification is 7497.45km2, which is 55.82% of total research area. Land area of development desertification is 4569.81km2, which is 34.03% of total research area. Land area of strong development desertification is 546.41km2, which is 4.07%of total research area. Land area of serious desertification is 816.62km2, which is 6.08% of total research area. Climate and soil structure are the main reas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Qinghai-Lake Area.%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区。

我们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配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适合青海湖流域的沙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的沙漠化程度进行评价。

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

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

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赵鸿斌;张登山;郑淑霞;何东宁;年奎;王彬【期刊名称】《青海环境》【年(卷),期】1993(000)002【摘要】青海湖盆地的自然概况和土地沙化情况青海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194—5174米,位于北纬36°15′—38°21′,东经97°51′—101°20′。

历史上盆地内碧草郁郁、绿水潺潺,牛羊成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一直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尊为“神灵”朝拜,曾被誉为“西海”仙海”,“鲜水海”。

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盆地内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农田退化,植被稀疏,地面裸露,风化,风蚀作用显著,沙化蔓延,湖水退缩。

每年约有50多天7—10级大风,沙暴年均15次以上。

因此,冬春季湖区主要是青海湖北部和东部的沙漠景观显著,是沙漠化过程发展的主要时期。

夏秋季节降水多,地表呈水蚀过程,河流流入湖中的泥沙每年至少有80万吨以上,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推移至岸边或形成水下沙堆、沙垄和沙堤。

盆地土地沙化蔓延极快,50年代沙漠面积仅452.88平方公里,1972年扩大了45.94平方公里,1986年则扩大了303.62平方公里,与1956年相比,沙漠面积扩大67.04%。

如今,环境恶化,草场使用价【总页数】3页(P72-74)【作者】赵鸿斌;张登山;郑淑霞;何东宁;年奎;王彬【作者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南缘土地沙化的林业治理措施 [J], 孙剑2.塔里木盆地南缘土地沙化动态监测与分析——以和田地区为例 [J], 买买提·肉孜3.共和盆地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J], 钟玲;孙瑛;公保才让4.青海湖盆地畜牧活动起源与发展历史探究——以江西沟2号遗址为例 [J], 魏海成5.从青海湖现代沉积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滩坝砂体的发育与保存 [J], 王菁;刘元博;李相博;刘化清;张平;张志杰;王宏波;黄军平;完颜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青海湖固沙治理区与流动沙丘土壤特征研究

环青海湖固沙治理区与流动沙丘土壤特征研究

渐开始设置草方格,截至 2004 年,设置草方格已 达 0.014 万 hm2。草方格内人工栽植的植被主要有: 沙棘、沙蒿、青杨、乌柳等。沙岛公路两侧于 2002 年和 2005 年设置草方格,人工栽植的植物主要是
分布特征开展研究,为深入研究青海湖沙区土壤生 沙棘、沙蒿,长势较好,沙丘基本固定。湖东-种羊
态系统及生态恢复效应评价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同 时可为进一步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第一大湖,我国地质学家孙
场在近 2 年开始大面积实施防沙工程措施,鸟岛地 区的流动沙丘目前暂无实施防沙固沙措施,调查区 均是流动沙丘,周边分布草地。
2 研究方法
建初提出青海湖是因地层断陷、倒淌河倒流而形成 的[5]。青海湖流域位于 97°50′—101°20′E,36°15′—
3 结果分析
3.1 土壤养分总体特征
青海湖沙区土壤养分的统计特征如下(表 2),
从表 2 中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克土区:含氮量的变 幅 在 0.076% ~ 0.136% 之 间 , 平 均 质 量 分 数 为 0.107%。全磷质量分数的变化在 0.038%~0.080%, 平 均 值 为 0.047% 。 全 钾 质 量 分 数 在 0.412% ~ 0.851%,平均值为 0.577%。有机质变化在 0.225~ 1.449%,平均值为 0.606%。湖东:含氮量的变化在 0.058%~0.115%之间,平均值为 0.085%。全磷质 量 分 数 的 变 化 在 0.037% ~ 0.059% , 平 均 值 为 0.049%。全钾质量分数在 0.399%~0.855%,平均 值为 0.596%。有机质变化在 0.097%~1.220%,平
0.085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张登山
【期刊名称】《中国沙漠》
【年(卷),期】2000(20)1
【摘要】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 :农牧业人口、牲畜总数、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 42 a资料的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人口、牲畜总数及耕地面积的影响 ,贡献率是46 .5 % ;第二主成分中的降水量和大风日数的作用 ,贡献率为 2 4.6 % ;第三主成分中的自然、人为因素 ,贡献率为14.9%。

土地沙漠化是众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生态与经济不相协调的产物 ,其中人口压力下生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其主要原因。

【总页数】4页(P59-62)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定量分析;共和盆地;青海
【作者】张登山
【作者单位】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88;P941.73
【相关文献】
1.近50年共和盆地土地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子定量分析 [J], 金元锋;丁生祥;张富翔;郭连云
2.基于GIS和RS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 [J], 封建民
3.青海省共和盆地温性草原影响牧草产量的气候因子定量分析 [J], 王海林
4.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预测 [J], 封建民;李晓华;张军利
5.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土壤风蚀率指标——以青海共和盆地为例 [J], 张春来;邹学勇;董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 1 可以看出,总体分类精度为 81. 81% 和 79. 37% ,Kappa 系数为 0. 80 和 0. 78。但部分类型 的分类精度相对较低,尤其是河流的制图精度和温 性草原的用户精度。虽然,对分类结果进行人工修 改时加入了植被类型专题图和高程等辅助信息,但 对“同物异 谱、异 物 同 谱、近 谱 ”的 现 象 仍 无 法 很 好 区分,再加上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混合像元大量 存在,造成类型的错分和漏分现象,从而降低了总体 分类精度。 2. 2. 3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分级分类系统
表 2 解译结果精度评价 Tab. 2 Accuracy assessment of interpretation results
1987 年
2006 年
土地利用 制图精 用户精 土地利用 制图精 用户精 /覆被类型 度 /% 度 /% /覆被类型 度 /% 度 /%
耕地
64. 29 81. 82
耕地
将该区域内土地利用 / 覆盖的 14 种类型,按其在 一定时段内发生沙漠化的可能性分为沙漠化土地和 非沙漠化土地两大类。其中,耕地、温性草原、河谷 沼泽、湖滨沼泽、河谷灌丛、河流、石砾地、裸土地、沙 地归为沙漠 化 土 地,湖 泊、基 岩、高 寒 沼 泽、山 地 灌 丛、高寒草甸归为非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类型 的等级划分各不相同,分类系统有一定的差别。本 文根据青海湖环湖区域各地风沙活动的强度不同, 并参考已有的划分标准〔16〕,确定出环湖区沙漠化土 地 景观分级分类系统( 表3 ) ,再利用GIS软件里的
图 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Fig. 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 收稿日期: 2009 - 12 - 26; 修订日期: 2010 - 06 - 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40961015) ;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C30B02 - 02) ; 青海省科技厅项目( 2008 - z - 613) 作者简介: 马燕飞( 1983 - ) ,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E - mail: mayanfei8866@ 126. com 通讯作者: 沙占江. E - mail: sazhanjiang@ sina. com
裸土地 13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色为主色调,呈零星 斑 块 分布
沙地 14
以浅红色、白色斑点为主色调,典 型的呈现出鱼鳞状波纹
联合开发,日本的地球遥感数据模拟中心( ERSDAC) 和 NASA 的地面队列分布式动态文档中心( LPDAAC) 提 供下载〕; 同时,以青海湖区的植被类型图、土地利用 图、1∶ 50 000 的地形图作为辅助资料。 2. 2 遥感信息的处理 2. 2. 1 土地利用 /覆被信息的提取 根据研究区野 外实地考察,结合相关资料及前人研究,建立本区土 地利用 / 覆 被 类 型 的 划 分 标 准 及 Band 5,Band 4, Band 3 波段组合下的影像特征〔14〕( 表 1) 。
87. 50 96. 55
山地灌丛 74. 07 97. 56 山地灌丛 78. 26 100. 00
河谷灌丛 95. 45 89. 36 河谷灌丛 70. 59 85. 71
高寒草甸 92. 73 80. 95 高寒草甸 85. 00 75. 56
温性草原 88. 73 53. 39 温性草原 88. 24 46. 88
采用图 2 的技术路线,以 TM 影像为主要数据 源,通过 NDVI、纹理分析、波段比值法、最大似然法、 光谱角度制图( SAM) 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 / 覆被类型进行分层分类信息提取。
图 2 遥感信息提取方法技术流程 Fig. 2 Technological flowchart of RS information extraction
6期
马燕飞等: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自相关分析
955
区和青藏高原季风区的交汇地带,常年盛行西北风, 风大且多,蒸发量较大。主要河流有: 布哈河、沙柳 河、倒淌河、哈尔盖河、甘子河、黑马河等。湖区是青 海省境内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 环湖的狭长地带以及湖周交通相对发达的湖盆地带。
表 3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分级分类系统 Tab. 3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he sandy landscapes in the peripheral regions of the Qinghai Lake
表 1 研究区土地利用 /覆被类型的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Tab. 1 RS image interpretation of land use / cover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一级 分类
二级 分类
编码
影像 特征
影像特征描述
耕地 耕地 1
以绿色、灰绿色为主,几何形状规 则,边界清晰
956
干旱区研究
27 卷
通过对分类结果分析发现,耕地、裸土地、温性 草原、石砾地与其他地物混淆程度比较严重外,其他 类型的分类结果比较理想。考虑到该区垂直分带特 性较明显,因此结合高程信息、纹理信息、植被专题 图以及 1∶ 50 000 地形图,对分类结果进行人机交互 式修正,得到最后的分类结果( 图 3) 。
河流
58. 82 73. 17
河流
64. 52 90. 91
湖泊
72. 73 61. 54
湖泊
80. 65 83. 33
高寒沼泽 92. 06 92. 06 高寒沼泽 84. 29 96. 72
湖滨沼泽 85. 71 94. 74 滨湖沼泽 93. 10 93. 10
基岩
85. 42 97. 62
基岩
蓝黑色为主色调
( 河滩) 石砾地
8
以蓝 色、灰 蓝 色 为 主 色 调,沿 湖 边、河谷呈长带状分布
沼泽
高寒 沼泽
9
多呈灰绿色,分布于高海拔 的 河 谷、阴坡或山地峁垣
滨湖 沼泽
10
以暗绿色、墨绿色为主色调,分布 在湖泊周围或河流入湖口
河谷 沼泽
11
形态自然弯曲,呈条带状
裸地 基岩 12
以紫、粉红色为主色调,影像较粗 糙,多带状、片状分布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 区,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产生 的一种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1〕。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区域沙漠化程度及其演变等 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 - 11〕。景观的空间研究是 分析景观格 局,了 解 景 观 过 程,把 握 景 观 动 态 的 基 础〔12〕。景观格局分析是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来描 述景观要素特性的空间分析〔13〕,空间自相关是指一 些变量在同一个分布区内观测数据之间潜在的相互 依赖性。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是用于度量地理数据的 一个基本性质: 某位置上的数据与其他位置上的数 据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即空间依赖。地理数据由于 受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的影响,彼此之间不是 相互独立的,而是相关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运用 RS 和 GIS 技术,结合遥感图像解译,以沙 漠化土地景观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和坡 度、坡向、海拔等分区统计均值,计算了沙漠化土地 景观之间的空间自相关统计量,分析了环青海湖区 沙漠化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旨在揭示该区沙漠化 土地景观类型的空间聚集特征、变化趋势,以期为该 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1 数据来源 选取轨道号为 132 /34,133 /34,133 /35 和 134 /
34 的 1987 年和 2006 年 2 个时期的 Landsat - 5 TM 影像; 高程数据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日本的 经济工商业部门( METI) 与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林地
山地 灌丛
2
以深绿色为主,影像纹理细 腻 清 晰
河谷 3 灌丛
暗绿色为主,多沿河流走向分布
草地
高寒 草甸
4
以绿、淡绿色为主色调,影像质地 较细腻,颜色较均匀
温性 5 草原
水域
河流 水面
6
湖泊 7 水面
以红 色、浅 红 色、浅 蓝 色 为 主 色 调,影像质地较粗糙,颜色不均匀
以深蓝色为主,也有蓝色与 浅 蓝 色,纹理特征为不同宽度的 弯 曲 带状
(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8; 2.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以环青海湖区 1. 49 × 104 km2 为研究区,选取轨道号为 132 /34,133 /34,133 /35,134 /34 的 1987 年和 2006 年 2 个时期的 Landsat - 5 TM 影像,并以全球数字高程模型( GDEM) 为数据源,结合 1∶ 50 000 地形图、植被类型图 等数据,获取了该区 14 种土地利用 / 覆盖类型,遥感解译的总体分类精度为 81. 81% 和 79. 37% ,Kappa 系数为 0. 80 和 0. 78。再根据青海湖区各地风沙活动的强度,参考已有的划分标准,得到环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结果; 以不同时 期各沙漠化土地景观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均值和坡向均值、高程均值等为区域观测值,计算了各种沙漠化土 地景观类型之间空间自相关性 Moran 指数和 NDVI 均值与坡度、坡向、高程均值、出现频率最高的高程值之间的多 变量自相关指数,分析了在 20 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基于各沙漠化土地景观的空间集聚分布特点及其生态 意义,得出研究区景观结构稳定性分级图,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NDVI; 沙漠化; 景观格局; 风沙活动; 青海湖 中图分类号: P931. 3 文献标识码: A
总体精度为: 81. 81% ( 603 /737) 总体精度为: 79. 37% ( 427 /5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