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滨城规划导则详版图集

天津市生态保护安全格局“滨城”产业发展格局滨城“T”字形产业带“滨城”港产城融合发展布局“滨城”15分钟生活圈划定示意图发展组团高教设施医疗设施图 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公园特色组团规划指引示意图城镇开发边界滨城核心区中心区中心区区位示意图工业文化爱国文化滨城芯滨河岸生态绿色的文化水岸健康宜居的生活水岸智慧现代的活力水岸情趣盎然的内港水岸滨海湾东疆港:规整现代临海湾:浪漫自由生态堤:清新舒展整体空间形态:沿海滨带状延伸,重点塑造旅游生活岸线,形成充满活力的滨海展示面。
整体空间形态:形成通达海岸、系统互联的开放空间骨架,促进建筑布局成组成团,塑造高低错落有致、连续的空间形态。
整体空间形态:城市界面沿海岸线带状展开,海滨大道、中央大道两侧形成舒缓连续的空间界面。
特色滨海片区分类划定滨城核心区建筑色彩布局滨河、滨海空间色彩公园绿地空间色彩住宅建筑色彩引导产业建筑色彩引导公共建筑色彩引导建筑形态引导公共空间引导天津市轨道交通规划图例市域线现状城区线规划城区线慢行交通规划开发强度规划指引1强度Ⅰ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高强度开发2强度Ⅱ区城市组团中心及TOD开发区域中高强度开发3强度Ⅲ区城市一般地区中强度开发4强度IV区滨绿、城市边缘地区中低强度开发规划管控分区指引1重点管控区结合城市设计方案或相关专题研究论证2一般管控区以总量管控、密度分层为导向,分析调校管控指标3特殊管控区一地一议“一图一表一公示”精准管控容积率附件3“滨城”规划导则图集滨河岸规划管控指引标志性区段建筑高度管控一般性区段建筑高度管控。
从围棋视角品读天津滨海新区_十三五_空间规划布局_吴建新

一、引言天津滨海新区位于渤海之滨,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
2006年5月26日,国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给出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及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2006年~2014年,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从1983.6亿元增长到876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5%,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进程和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日渐清晰,“一城双港、三片四区”的空间结构和“东南西北中”的产业布局逐渐得到落实。
“十三五”时期,是天津滨海新区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也是新区抢抓重大[文章编号]1005-278X (2016)03-0048-04[收稿日期]2016年2月[作者简介]吴建新(1979年~),男,博士,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系统分析。
[摘要]围棋作为古代中国流传至今的一种博弈手段,体现了东方人的高度智慧,也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瑰宝,其布局与谋篇观,亦可指导城市规划。
“十三五”时期,天津滨海新区进入城乡建设的关键期,笔者借鉴围棋的哲学思想及布局原理,探索围棋与天津滨海新区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围棋的视角解读天津滨海新区空间规划布局。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空间规划布局;围棋;十三五[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吴建新从围棋视角品读天津滨海新区“十三五”空间规划布局战略机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从“滨海速度”向“滨海效益”转型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
为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提升天津滨海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科学制定空间规划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滨海新区是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天津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是全市人民多年努力的结果。
摆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进一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这将关系到天津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天津开发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但是,在滨海新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期的今天,仍需深入思考开拓创新,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问题,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宜居型城市建设的问题以及保证各个阶层和谐等大问题。
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区域内土地、石油、石化、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
同时,天津港必须加快实施国际贸易航运服务中心、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港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做出天津港应有的贡献。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从而赋予了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使命,标志着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然而,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滨海新区要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三增长极”,就必须创新区域发展模式,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潮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一、滨海新区的宜居生态建设宜居生态,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当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宜居生态是天津城市总体定位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国务院明确将天津定性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滨海新区设计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与实践一、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高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港口、保税和出口加工功能,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充分发掘以近代史迹为主、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和海、河、湿地等自然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与服务基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和谐、优美、安全的生态宜居城区。
【盐碱地】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

【盐碱地】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滨海盐碱生态修复不仅改善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当地绿化景观格局,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新的生境,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滨海地区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目前,国内外对滨海地区的盐碱治理多在土壤改良、耐盐植物品种、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单一的研究,尤其在气候改良方面存在较大空白。
因此,我们以盐碱环境因子——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的研究进展为切入点,以期寻找出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滨海盐碱地主要形成原因为海水影响、土壤蒸腾、填海造田工程、砍伐森林、围湖产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高,土壤自然脱盐率低等因素上。
淡水资源缺乏,水文存在日变化及季节变化、植被品种多样性及数量性均较差,乡土树种及耐盐碱树种生长缓慢,不能迅速成林。
气候方面,生态环境易受台风、海潮、盐尘、盐雾的影响。
为充分提升盐碱地的生产力,世界各国均在盐碱地修复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从土壤、水体、植被、气候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中国的盐碱地防治与修复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有:引水种稻洗盐、淤灌压碱、深翻窝盐与压砂抗碱、生物治盐等。
这些在当代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20世纪30—40年代,以前苏联B.A.科夫达为代表的学者,建议修建排水网作为防治的主要手段,再采用其他措施结合。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利用排水措施来治理改良盐碱化土壤得到广泛认同。
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绿肥翻压、改土、培肥等农艺措施的原理是通过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及成分等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
除了常用的农艺措施,通过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土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在碱化土壤中加入含钙物质(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及酸性物质(如硫酸亚铁、黑矾、风化煤、糠醛渣)的方法改良。
随着化学改良方法研究的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高聚物改良剂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天津 滨海 新 区始建 于 19 94年 。 19 天津 市 94年 决 定 建设 滨 海新 区 ,到 20 00年天 津 市设 立 了滨 海 新 区工委 、管委会 ,并 赋予 工委 和管委 会组织 编制
滨海新区土地现状调查表

滨海新区土地现状调查表一、引言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滨海新区土地现状调查表的内容,对滨海新区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二、总体情况根据调查表,滨海新区总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其中,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XX%;用于工业的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XX%;用于居住的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XX%;用于公共设施的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XX%。
三、农业用地滨海新区的农业用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
调查表显示,农业用地的平均收益率为XX%,其中水稻种植的收益率最高,为XX%。
然而,农业用地的利用率较低,存在一定的闲置现象。
为了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工业用地滨海新区的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工厂和生产设施。
调查表显示,工业用地的利用率较高,但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工业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居住用地滨海新区的居住用地主要用于建设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
调查表显示,居住用地的利用率较高,但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居住环境不优的问题。
为了改善居住用地的质量,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六、公共设施用地滨海新区的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设施。
调查表显示,公共设施用地的利用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设施不足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共设施用地的利用效率,可以加大投入,增加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七、结论综合调查表的数据分析,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上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天津滨海新区,这片位于渤海之滨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它承载着众多的期望与梦想,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滨海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它地处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
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其与国内外的联系紧密而高效。
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为物资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产业发展方面,滨海新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多元化的格局。
传统的制造业在这里根基深厚,尤其是在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纷纷落户,为新区带来了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
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这种创新氛围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滨海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为了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适应新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人才的汇聚为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政策支持方面,滨海新区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多重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然而,滨海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淘汰或重组的压力。
此外,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滨海新区具备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和条件。
它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战略随着经济建设和国家政策的发展不断调整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 点( 见图 1 和表 2) 。滨海新区在不同年份的土地利 用面积存在较大变化, 本研究仅对 4 种土地利用类 型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由图 1 和表 2 可见, 1979 2008 年, 滨海 新区 的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 而林草地面积急剧下
IJI
%
0~ 100
斑块个数 ( NP) 、 斑块密度 ( P D) 、 边缘密度 ( ED) 、 香 农多样性指数( SH DI) 、 香农均匀度指数 ( SH EI) 、 周 长 面积分维数 ( P AFRAC) 、 分离度( SP L IT ) 、 蔓延 度指数 ( CONT AG) 、 斑块 结合度 指数 ( COH ENS ION) 等指标进行分析。在斑块类型级别上 , 还重点 选用了 某一 景 观类 型 面积 占景 观 总 面积 的 比 例 ( PL AND) 、 景观形状指数 ( L SI) 、 聚集度指数 ( A I) 、 散步与并 列指数 ( IJI) 等指 标进行研 究, 其表征 涵 义 见表 1。 2 结果与讨论 2. 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 至今, 天津滨海新区的土 地利
图1 1979 2008 年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 表 2 1979 2008 年天津滨海 新区不同土地利用 类型面积变化
项目 变化值 / hm 2 年变化率 / %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 26 239. 40 1. 78 湿地 9 610. 88 0. 45 农用地 16 802. 05 1. 07
在类型级别上等于景观中某一斑块 类型的斑 块总个数 , 在景观级 别上等于 景观 中所有的斑块总数。一般 N P 越大 , 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 为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目 , 表征了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 为将不同斑块间的公共边长加和 再除以整 个景观面 积的所得 值。其值越 大 , 表 示斑块与外界物质能量的交换程度越高 , 斑块内部越稳定。 为景观级别上各斑块类型的面积比乘以其值的自然 对数之后的和 的负值。其值 越高 , 表明土地利用越丰富 , 破碎化程度越高。 为 SH DI 除以给定景观丰度下的最大可能多样性 ( 各 斑块类型均等分 布 ) 。当其 值较小时优势度一般较高 , 表明景观受到一种或少数 几种优势斑块类 型所支配 ; 其值趋近于 1 时优势度低 , 说明景观 中没有明 显的优势 类型且各 斑块类型 在景 观中均匀分布。 描述景观中斑块形状的复杂性。其值越小 , 斑块形状规律简单 , 受干扰程度大。
土地利用演变趋势, 并根据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 研究一定时期内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 况, 即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率指数, 表达式为 : R= Ua - Ub Ua 1 T 100% ( 1)
式中 : R 为研究时段某一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率指数 ; U a 和 U b 分 别为研究 时段开始 和结束时 该 种土地利 用类型 的面积 ; T 为研 究时 段。当 T 定 义为年时 , R 就表示该研究区域此类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的年变化率指数。式中单位 均根据实际计 算 确定。 运用 Spat ial A nalysis 模块生成滨海新区土地 利用栅格数据后 , 再利用 F ragstat s 软件对该区的景 观格局进行分析, 得出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变 化导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 并且影响整个区域的生 态功能。通过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指 数变化进而可分析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 根据本研究区特点 , 笔者在景观级别上选取了
第一作者 : 吕建华 , 女 , 1982 年生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等。
94
吕建华等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表1
指标名称 NP PD ED SH D I 单位 个 个 / hm 2 k m/ km 2
本研究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及其表征涵义
表征涵义 指数范围 1 0 0 0
S HEI
0~ 1
PA FR A C SPLIT %
1~ 2 0~ 100
指某一景观类型中不同斑块数个 体分布的 分离度。分离 度越大 , 景 观分布 越复 杂 , 破碎化程度高。 描述了景观里不同斑块类型的团 聚程度或 延展趋势。一 般来说 , 高 蔓延度 值说 明景观中的某种优势斑块类型形成 了良好的 连接性 ; 反 之则表明 景观是具 有多 种要素的密集格局 , 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 衡量景观类型的自然连接程度。关键类型占景观的比 例减少并分割成 不连接的 斑块 , 该值趋于 0; 关键类型占景观的比例增加 , 其值增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 33 卷
第2期
2011 年 2 月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吕建华 朱 坦 白宏涛 王会芝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天津 300071) 摘要
1979 利用天 津滨海 新区 1979、 1987、 1992、 1997、 2005、 2008 年 6 期 的卫星 遥感 ( T M ) 图像解 译数 据 , 并 在地 理信息 系统 2008 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 格局变化进行 了分析。结果表明 ,
。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海河流域下 游, 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东侧, 濒临渤海, 北与河北省 丰南县为邻, 南与河北省黄骅市相接, 地理坐标位于 北纬 38 40 至 39 00 , 东经 117 20 至 118 00 。随着 工业化、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滨海新区的土地利用景 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笔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的 支持, 运 用景 观生态学的理 论和方法 , 引入景观格 局指数 , 运用 Fragst at s 软件对天津滨海 新区的土地 利用景观 格 局进行了分 析 , 旨在 掌握 研究 区新的 土地 利用 状 况, 探讨该区景 观时 空变 化与 生态过 程之 间的 关 联, 为当地未来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生态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天津滨海新区 1 5 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库 , 包括该区 1979 、 1987、 1992、 1997 、 2005、 2008 年的 6 期卫星遥 感( T M) 图像 , 此 外还包括相关的区划图 和参考资 料。在 ARCGIS 9. 3 软件支持下 , 运用 Spat ial A
CO N TA G
%
0~ 100
CO H EN SIO N PLA N D LSI AI % % %
0~ 100 0~ 100 1 0~ 100
为某一斑块类型的总面积占整个景 观面积的 百分比 , 是 帮助确定 优势景观 的依 据之一。 当景观中斑块形状不规则或者偏离正方形时 , 其值越大。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非随 机性或聚 集程度。其值 小时 , 景观 多由许 多小 斑块组成 , 具有较大的随机特征 ; 其值 较大时 , 景 观则表现 出斑块聚 集而形 成少 数大斑块的趋势。 是描述景观空间格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值小时表 明某种斑块类型 仅与少数 几种其他类型相邻接 , 其值越大时表明各斑块之间的比邻概率越均等。
2
年 2 月
图2
1979 2008 年天津滨海新区景观级别指数分析结果
年均增加 0. 45% 。 2. 2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的评价方法之一就是景观格局指 数法 , 它能够高浓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 , 反映其结构 组成和空间配置特征。用景观格局指数描述景观格 局及变化 , 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 是景观 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分 析对于大尺度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都 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2. 2. 1 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分析 根据 F ragstat s 软件 , 选取景观级别指数对滨海 新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 结果见图 2。 由图 2 可见 , 天 津滨海 新区 土地利 用景 观的 NP、 P D、 ED 在 1979 在 1992 2005 1979 1992 年基本处 于增加趋势 , 2005 年 基 本 都 处 于 减 少 趋 势 , 而 在
林草地 - 40 987. 91 - 3. 00
降, 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 26 239. 40 hm , 年均增加 1. 78% , 林草地面积 减少了 40 987. 91 hm 2 , 年均减 少 3. 00% ; 农用地面积也呈增加趋势 , 而湿地面积 增加较不明显, 农用地面积增加了 16 802. 05 hm 2 , 年 均增加 1. 07% , 湿地 面积增加了 9 610. 88 hm , 95
平稳状态 ; SP LIT 整体表现为下降趋 势, 表明 该区 的景观 不 均 匀 性 增大 ; CONT AG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其中 在 1992 年 出 现 下降 , 之后 缓 慢上 升 , 但 CONT AG 整体都较低 , 可见该区的景观 蔓延度水 平不佳, 连通性较差 , 表明该区生态环境受人 类活 动的干扰较多。 综上 ,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景观的总体特征 表现为在人类开发活动的干扰下 , 景观多样性、 均匀 度降低, 不均匀性增强, 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加强, 蔓延度水平差 , 连通性不好。 2. 2. 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1979 2008 年天津滨 海新区不同土 地利用类 型的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见图 3 。 ( 1) 农用地 由图 3 可见 , 1979 2008 年天 津滨海 新区 农 用地的 NP 和 PD 都呈现出先增 后减再增, 但 最后 总体减少的变化趋势 , 2008 年与 1979 年相比, NP 增加了 515 个 , PD 增加了 0. 37 个 / hm 2 , 表明农用 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增加, 而后又 相对趋于稳定 , 这 主要是由 于近年 来的农 田保护 政策发 挥了 作用。 农用地 PAF RAC 总体降 低, 但总 体较其他土地 利 用类型高 , 说明农用地的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 ; AI 总体上升, IJI 总 体降 低, 表明 农用 地 的分 散性 增 强。 由 此可 见 , 该区 农用地 景观在 1979 19 9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