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各民族介绍

塔城市各民族介绍
塔城市各民族介绍

塔城市各民族介绍

1、塔城市达斡尔族如今,在塔城市生活着4900多名达斡尔族同胞。他们主要聚居在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达斡尔族是我国民族之林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很早以前,他们生息繁衍在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带,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狩业。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沙皇俄国侵占我东北大好河山,能征善战的达斡尔族人纷纷拿起武器,顽强抵御外来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受到清政府的褒奖。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新疆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葛尔丹举兵反清。康熙二十九(公元1690)年,康熙帝亲率大军西征。在这次征战中,布特哈等地区八旗达斡尔、额温克二旗官兵各500人被编入西征队伍,在征战中表现骁勇,屡立战功。平息叛乱后,清朝在伊犁地区分驻将军、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巩固了天山北路地区的统治。当时,驻防制度中实行的是轮换驻防制,即兵士每两到三年轮换一次。这种制度带来的弊端是每两到三年,兵士就免不了要长途跋涉。鉴于此,清乾隆二十八(公元1763)年,清政府决定,新选派来新疆的达斡尔族、额温克族二旗官兵须携带家眷,将永戍新疆伊犁地区——这就是现在居住在塔城的达斡尔族人的祖先。同年秋天,嫩江流域的达斡尔、额温克二族各500余名官兵携带家口,举家迁往新疆伊犁。他们分成两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难,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驻扎在了新疆伊犁霍尔果斯河一带,守卫卡伦(哨所),一边巡逻边境,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之后不久,伊犁将军从这些官兵中抽调了130名官兵,以三年一期为轮换驻防的形式派往塔城。

光绪十五(公元1889)年,为巩固边防,伊犁将军遵旨在塔城建造绥靖城,已经留居在当地的300余户达斡尔族人民与100余名伊犁地区派来的达斡尔族、锡伯族能工巧匠共同参加了筑城劳动。1891年新城建成,达斡尔族官兵被被清政府编为正白、正黄、镶白、镶黄、正蓝、镶红六旗,仍然从事边境巡逻、开荒种地、供应军粮的艰巨任务。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旧的八旗制度被废除。绥靖城里居住的达斡尔族人陆续从新城里搬出,移居塔城市所属的郊外,每户按人口分得土地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最早搬到现在的阿西尔乡时,当地名叫瓜儿本社尔——意即三眼泉,当时最早搬来居住的有三位老人,他们利用三眼泉浇灌土地,其中一位老人居住在泉水的下游,他发现自己经常缺水,骑马往上游查看,发现是上游的孩子经常堵水,因此便训导这些顽皮的孩子们“它不阿西尔”(达斡尔语,意即不要调皮)。顽皮的孩子们虽然很尊敬这位老爷爷,但还是给老人起了一个绰号叫“阿西尔爷爷”。从此,人们中间就把“阿西尔”这个词传开了,以至于成了当地的地名,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达斡尔族人刚搬到阿西尔时,阿西尔还荒无人烟。勤劳的达斡尔族人民利用喀浪古尔河、阿不都拉河浇灌生地,开荒种粮,同时还挖凿了不少河渠用于灌溉,使农作物产量越来越高。新中国成立后,塔城市(当时为塔城县)设“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如今,阿西尔乡已经是塔城市最具民族特色的乡之一。阿西尔乡人不分男女,个个能歌善舞,人人豪放热情。随便走进一家,主人都会把最好的菜肴拿出来招待客人。同时,阿西尔乡文化体育活动也精彩纷呈,每逢农闲时分,在阿西尔乡达斡尔族风情园里,经常是歌声不断,舞姿翩跹,阿西尔乡因此被称之为“歌舞之乡”。

达斡尔族人历史上信仰萨满教。新中国成立后,年长者仍信仰萨满教,中青年人则不信教。达斡尔族与汉族或其他民族也可以通婚,很多人都通晓汉、哈萨克、维吾尔等多种民族语言。1989年,塔城市的达斡尔族人为纪念先辈们戍边的丰功伟绩,在阿西尔乡集资修建了“阿西尔达斡尔民族戍边纪念碑”。纪念碑高9.6米,宽1.8米,底座宽4.9米,以钢筋为支架,水泥灌制而成。碑前刻有“达斡尔族戍边纪念碑”的字样,碑后刻有新疆达斡尔族简况,用汉文撰刻。纪念碑于1989年5月中旬动工,6月24日竣工。走进阿西尔乡,高高耸立的阿西尔达斡尔民族戍边纪念碑似乎仍能把人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当年创造出戍边辉煌的达斡尔族人民而今更加意气风发,为塔城市美好的明天增光添彩

2、塔城市的锡伯族。锡伯族原籍在东北嫩江、松花江及西伯利亚一带,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比较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后,伊犁人烟稀少,边防空虚。面对沙皇俄国的侵略,急需加强防务。从1762年起,清政府抽调满、汉、蒙古、索伦(达斡尔)官兵驻防伊犁,仍感兵力不足。于是决定增调锡伯兵赴伊犁。1764年春,清政府从盛京(沈阳)、辽阳、开原等十七城选调锡伯族官兵1020人连同家属共3275人西迁新疆。清政府给西迁每户官兵配备一顶帐篷、一口锅、一辆车、三头牛和两匹马。当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里,数千人举行盛大宴会,欢送亲人远赴新疆。后来新疆锡伯族人就把这一天定为“西迁节”。

西迁官兵从沈阳出发,经过张家口、外蒙,越过杭爱山,农历八月下旬到达乌里雅苏台。当时蒙古高原大雪降临,加上长途跋涉和畜疫流行,出发时的3000头牛已死亡2600头,所带的2000匹马,300多匹已瘦弱不堪。于是决定在此休整越冬。第二年农历三月,乌里雅苏台将军给补充了500匹马和500峰骆驼,继续西行。经过阿尔泰,取道塔城、博乐,农历七月二十日到达伊犁。

西迁途中,一度粮食奇缺,锡伯族军民就挖野菜充饥;缺乏布匹,产妇便用野草包裹婴儿。他们带着女祖宗——“喜利妈妈”,祈求她保佑人口平安;带着男祖宗——“海尔堪玛法”,祈告他保佑六畜兴旺。出发时,他们点燃了麻绳,一根接一根,让故乡的火从东北延续到西陲。锡伯族人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走完了西迁全程。

到达伊犁后,经清点,途中生婴儿350多个,自愿随军的亲属405人,实际到达伊犁的锡伯族为4030多人。伊犁将军将西迁兵民安置今察布查尔,沿伊犁河南岸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他们自带弓箭腰刀,驻守在伊犁河畔18个卡伦,并且定期派官兵到塔城和喀什换防。1866年,伊犁发生维吾尔、回民暴动,锡伯族官兵坚持抗俄斗争,不屈不挠。后来他们逃往俄国,后经谈判终于返回祖国。在总管、领队大臣喀尔莽阿率领下,他们撤到博尔塔拉、车排子、塔尔巴哈台屯种军粮。1868年,驻塔城的代行伊犁将军荣全,将西部营官兵编为塔尔巴哈台新满营右翼3旗。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屯垦的锡伯兵民积极支援粮草,积极参战,回归伊犁。1881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伦从新满营中挑选右翼马队锡伯官兵一营留驻塔城,其余全部调回伊犁。1912年民国政府实行裁旗(满营)归农,驻塔城的锡伯族官兵遂弃甲归田,连同家属定居塔城县喀拉哈巴克地方。

锡伯族官兵弃甲耕田、安家落户后,他们充分利用塔城的自然条件,挖渠开荒,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塔城东北方向开凿了一条约十几里的长河,即阿布都拉大渠,并修复了卡浪古、西伯图等多条灌溉渠,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为塔城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在塔城市境内居住的锡伯族人主要有八大姓,郭、郑、佟、哈、葛、吴、谷、孔,信仰萨满教,其民风与汉族基本无二,善骑马、射箭、摔跤。由于长期与汉族、哈萨克族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都懂得好几种语言,出了不少翻译人才。塔城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锡伯族移居塔城之后,与其他兄弟民族亲密团结,来往频繁,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因而在文化、语言、居住、穿着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从小听惯了各民族的语言,所以学外语或是其他民族的语言,发音准确,翻译人才也较多。由于锡伯族懂几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语言、文学、文化的交流以及各民族的团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塔城市俄罗斯族概况与民俗风情。俄罗斯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塔城、伊犁、阿勒泰、乌鲁木齐及东北、内蒙古等地。据统计,新疆境内有俄罗斯族九千余人,其中塔城地区有3498人,而塔城市就有2349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俄罗斯民族的名额)均由塔城市的俄罗斯人入选,塔城市的俄罗斯族知识分子较多,被国家授予一级职称者就有14人。

塔城市俄罗斯族大多既有白色人种的血统,又有黄色人种的特征。参加社会活动

时都讲汉语,使用汉字,而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有汉族名字又有俄罗斯族名字,塔城市俄罗斯族人都有一个明确的观念,认定自己的祖国就是中国,是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

俄罗斯族迁居塔城市主要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由于沙皇俄国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许多俄罗斯商人进入新疆并陆续在包括塔城市在内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居民点,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农牧业等生产活动。第二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被苏联击溃的白军,裹挟众多难民窜入新疆,之后经新疆当局的劝说和动员,大部分白军难民返回苏联,只有一小部分几经周转先后在乌市、伊犁和塔城等地落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对新疆的政治、军事和稳定新疆政局等方面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次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并继续将矛头指向我国的华北和苏联的远东地区,1932年苏联当局处于国内安全的考虑,采取了一系列不信任华侨及其俄罗斯亲属的政策,用强制手段转移和遣返他们回到中国的新疆。据当时的塔城行政官员估计,自1932年至1938年的六年中,仅经塔城被遣返回国的华侨达一万余人。到1952年前后,到新疆来的俄罗斯基本上全部回国,或去澳大利亚定居,剩下的基本上全是中俄后裔。

俄罗斯族人自入居塔城市后,给塔城市先后带来了种养殖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手工业、农业、牧业、养殖业技术,他们善于驾驶汽车,制皮革、修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各种家用品。居住农村的俄罗斯族则输入苏联先进的生产工具,栽培优质水果、放蜂取蜜、改良牲畜、开展渔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塔城市俄罗斯人能歌善舞,手风琴是他们的主要乐器,其次是小提琴、吉他和钢琴等。每逢喜庆之日亲朋好友相聚时,他们就拉起手风琴、唱起歌、跳起舞。俄罗斯妇女头巾舞、男子的赶马车舞、俄罗斯族青年踢踏舞都广泛流传并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塔城市的俄罗斯族饮食既具有俄罗斯人的特色,又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他们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又名列巴),尤其是爱吃黄瓜、西红柿等有营养价值的蔬菜。节日制作的点心和饼干伴有牛奶,鸡蛋和奶油,并夹有果酱,且花样繁多、色味俱佳,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欢。

塔城市的俄罗斯族基本上信仰东正教,其节日与东正教有密切的关系,都过东正教的节日,即圣诞节,复活节等。

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

一则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6年初冬。 民国33年(1944年),新疆独裁军阀盛世才背叛革命,反苏反共,彻底投靠了国民党蒋介石。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疯狂地逮捕、屠杀中共党员和民族进步人士。并在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强迫牧民捐献军马、收缴牧民保护牲畜的枪支。激起了哈萨克、维吾尔农牧民的不满,纷纷举行起义,爆发了“三区革命”,新疆局势一时大乱。 在一些地区,民族起义的领导权被反动的伯克、阿訇篡夺,使起义运动变质转向,演变为民族之间的残酷仇杀。 民国33年(1944年)冬,呼图壁南山的一股哈萨克土匪,窜到芳草湖北沙窝等地,屠杀无辜汉民200余人,劫走大批牲畜、财物。一时民族仇杀的阴云密布在北疆的呼图壁、昌吉、玛纳斯各地。 民国35年(1946年)11月,在芳草湖白蒿滩村(今芳二场七连)发生了一起汉民屠杀哈萨克牧民,张四爷拯救哈萨克一家的感人故事。 当时,在芳草湖白蒿滩村民张四爷(名张国泰)家附近住着一户哈萨克牧民,全家9口人,大儿子叫木沙。这户哈萨克牧民人很和善,在此居住多年,和张四爷家关系很亲密,大儿子木沙给张四爷家放羊。 这年11月的一个黄昏,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啸地吹着枯黄的野草,不时飘来片片雪花。忽然五、六名骑马持枪刀的汉民,气势汹汹地包围了这座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张四爷一家早就听说北疆各地在“洗哈萨克”(即屠杀哈族),但想到这户人家都是老人、妇女,不会遭受劫难。然而不幸的事终于来临了。

听说要屠杀木沙一家,张四爷颤颤巍巍地带着一家人赶到毡房前阻拦说情。红了眼的汉民暴徒此时六亲不认,张四爷担保说情无效。张四奶奶痛苦流涕百般说情遭到拒绝。在民族仇杀的岁月里,这些狂暴分子失去理智和人性,他们冲进毡房将手无寸铁的哈萨克老奶奶及2个女儿,一个巴郎拉出毡房。此时惨叫声撕心裂肺,暴徒们残忍地将毡房内的老人、孩子四人全部杀死,小巴郎9岁,最小的女儿才3岁,浑身是血的巴郎和2个女儿在血泊中挣扎,场景惨不忍睹。 张四爷一家看着木沙一家被屠杀,失声痛哭,仿佛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张四爷的长子张怀忠百般说情、担保才将刚生婴儿木沙的媳妇拯救下来,使产妇和婴儿免遭杀害。这时哈萨克老大爷带着12岁的巴郎,迎着凛冽的寒风赶着羊群欲回毡房。远远地听见毡房前哭声连天,他已70岁了,心里明白了一切。急忙将巴郎藏在草丛里,抚摸着巴郎的额头,泪水泉涌而出。他再三叮嘱:“藏在草丛里别动,夜黑后找张四爷去。”他毅然地赶着羊群回到毡房前。无人性的暴徒将老人连砍10余刀,将哈萨克老人的头颅砍下。 此时太阳已落山,西边血红的残阳尤如毡房前哈萨克女儿、老人的鲜血,一片殷红,随着夜幕的降临慢慢地消失。 夜深了,藏在草丛中的小巴郎悄悄地溜回到张四爷家。找见了放羊的哥哥,敲开张四爷的屋门,一起跪在张四爷的面前请求保护。在民族仇杀的岁月里,保护异族全家都要遭难。这时若把两个巴郎撵出去就是让他俩送死,考虑再三,决心冒死拯救他们。 为了不让外人发现,张四爷连夜将隐避的暖羊圈打扫干净,铺上毛毡,放上火盆,又给了两件皮大衣,每天派人送饭送茶。又将木沙媳妇和婴儿安顿在大儿媳屋里,和儿媳吃住在一起。为了照料好哈萨克产妇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今天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多属汉藏语系,其下又分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以及仡拉语族。属藏缅语族的民族有彝族、白族、土家族等;属壮侗语的有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均出自“百越”;属苗瑶语族的有苗族、瑶族、畲族等,皆出自苗瑶族系;百濮族系,属汉藏语系中的仡基语族,如仡佬族、僰人、羿人等,是为古代的“濮人”。 在对贵州各大族系迁徙入黔的历史中发现,政治挤压,军事征服,制度嬗变等因素,是使四大族系进入贵州的主要动因。而贵州的历史即此亦可被视为一部移民史。民族对流与穿插的结果,造成了贵州境内民族区域分布中既有集中聚居,又交错杂居的情况。各个不同民族分化融合,四大族系,在长期的迁移中,逐渐分化成今天的各种不同民族。 贵州回族人口有16.87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72%。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 贵州土家族人口有143.03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县的道真自治县。 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各县和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贵州的毛南族有3.12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数的29.1%。是全国10个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 贵州的彝族人口有84.36万人,主要聚居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 贵州畲族有4.49万人,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凯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 贵州仡佬族人口55.9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6.48%,主要分布在遵义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普定县、关岭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

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指导老师:顾自明 姓名:赵文轩 学校:市十三小学 班级:六年级(2)班

我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担负着守卫边疆、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十三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的学校——石嘴山市第十三下去学,虽然没有多少少数民族,但我们仍然很欢迎少数民族的到来。 我们在学校里面总是热热闹闹的,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有好吃的同学们一起吃,有好玩的同学们一起玩,有困难的话,无论是回族是汉族,大家一起来帮忙。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相互离不开。这句话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让我一直铭记于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只有心相连、手相牵,才会融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有些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的汉族同学也会向我们学习:比如冬不拉弹唱、维吾尔民族舞蹈,还有其他乐器和舞蹈。这些音乐和舞蹈都蕴含着我们浓郁的民族特色。互相学习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共同学习生活让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也不会忘记论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迪尔用40年的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也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手拉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不是一句口号。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引领着幸福,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个生活常识。团结和未来的幸福相连,这个未来既是我们的未来有时我们后世的未来。

塔城水资源状况

塔城地区水利现状和节水农业的发展 摘要:塔城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一个边境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对塔城地区自然地理,气候和水资源等方面分析,了解塔城水利的现状和节水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建设节水农业新疆塔城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辖5 县2市,横跨准噶尔盆地西北地带及准噶尔西部地区,东北与阿勒泰地区相连,东隔玛纳斯河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相望,南以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为界,西与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毗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塔城地区处于中纬度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短促,冬寒漫长,春季温度上升不稳定,秋季温度下降迅速,降水地域间差异很大,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塔城居中,气温年、日变化大,主要气候特征为:(1)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但热量不稳定,具体表现为年际变化大和春秋季冷空气变动频繁,冷热变化剧烈;(2)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但山区降水较稳定,降水多集中在春季;(3)灾害性天气、气候种类繁多,具体种类有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低温、冷害、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对塔城的生产发展影响较大。 塔城地区拥有可耕地1 200 余万亩,其中一、二级土地占64.28%。现有耕地620 万余亩,林地352.5 万亩,全地区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5 亩。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溉棕钙土、粟钙土、灰漠土为主,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耕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业发展潜力较大。 塔城地区有大小河流107 条,地表水资源量为69.27 亿m3,来水主要以额敏河为主,该河水资源总量为38.5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46.43 亿m3,主要分布在洪积平原的下部;总水资源量为75.50 亿m3,水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地区各级党政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利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我区水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建成了一批水利水电设施, 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发电、工业及城乡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体系。截止20 0 年底,共完成投入1 8. 86 亿元, 其中国家补助4. 63 亿元, 占总投入的24 .5 % : 地县乡自筹以及农牧民集资和投劳折款14. 2 3

2020年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2020年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日益壮大犹如一只高昂的雄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编收集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在我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而在这些民族中,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异域风情。就在这片大地上,他们把自己的习惯,风情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这个热闹非凡的大地,让这个大地上增添了许多生机和趣味。 我是一名汉族学生,在小学时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少数民族的特色习俗,结识了许多回族同学,才发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课本上的一些文绉绉的句子完全就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俗的用行动表达出来,就像“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我来到这里结识了许多回族朋友,当然也有最要好的。我和她整天打打闹闹,但我们之间有界限,忌讳的话不能说,出格的行为不能做,所以我们都会保持克制,所以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两年多了,感情都很好虽然有时会因意见不和而发脾气,但最后总会和解的,其实这不只是单纯的朋友关系,这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大举动。本来我们就是一家人! 其实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并非谁一定就是谁的主宰,哪个族一定就是主就称王称霸,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

要团结一心、和睦相处、互助、友爱这个国家就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进步发展,甚至会更好。 也许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还能遇见更多的少数民族,结识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民族习俗,当然,也要尊重他们的习惯,使祖国团结友爱,让祖国更加富强,不断进步,共同加油! 同学们,我们就是民族的希望,要搞好民族团结,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第二篇: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征文 扶今追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凌云。因为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日益壮大犹如一只高昂的雄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进从头越”。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富于创新的妙笔,五十六个民族共铸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五十六个民族百花齐放铸造我们的民族魂,打造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是由五十六节车厢组成飞快行驶的列车。在这条轨道上,五十六种特色齐开放。五十六个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动力来源于各族人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五十六个民族成就今天的中国。 为团结各族人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的扶持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和文化事业。少数人民也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努力建设家园,可谓,五十六个民族一颗心。

塔城市各民族介绍

塔城市各民族介绍 1、塔城市达斡尔族如今,在塔城市生活着4900多名达斡尔族同胞。他们主要聚居在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达斡尔族是我国民族之林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很早以前,他们生息繁衍在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带,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狩业。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沙皇俄国侵占我东北大好河山,能征善战的达斡尔族人纷纷拿起武器,顽强抵御外来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受到清政府的褒奖。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新疆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葛尔丹举兵反清。康熙二十九(公元1690)年,康熙帝亲率大军西征。在这次征战中,布特哈等地区八旗达斡尔、额温克二旗官兵各500人被编入西征队伍,在征战中表现骁勇,屡立战功。平息叛乱后,清朝在伊犁地区分驻将军、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巩固了天山北路地区的统治。当时,驻防制度中实行的是轮换驻防制,即兵士每两到三年轮换一次。这种制度带来的弊端是每两到三年,兵士就免不了要长途跋涉。鉴于此,清乾隆二十八(公元1763)年,清政府决定,新选派来新疆的达斡尔族、额温克族二旗官兵须携带家眷,将永戍新疆伊犁地区——这就是现在居住在塔城的达斡尔族人的祖先。同年秋天,嫩江流域的达斡尔、额温克二族各500余名官兵携带家口,举家迁往新疆伊犁。他们分成两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难,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驻扎在了新疆伊犁霍尔果斯河一带,守卫卡伦(哨所),一边巡逻边境,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之后不久,伊犁将军从这些官兵中抽调了130名官兵,以三年一期为轮换驻防的形式派往塔城。 光绪十五(公元1889)年,为巩固边防,伊犁将军遵旨在塔城建造绥靖城,已经留居在当地的300余户达斡尔族人民与100余名伊犁地区派来的达斡尔族、锡伯族能工巧匠共同参加了筑城劳动。1891年新城建成,达斡尔族官兵被被清政府编为正白、正黄、镶白、镶黄、正蓝、镶红六旗,仍然从事边境巡逻、开荒种地、供应军粮的艰巨任务。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旧的八旗制度被废除。绥靖城里居住的达斡尔族人陆续从新城里搬出,移居塔城市所属的郊外,每户按人口分得土地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最早搬到现在的阿西尔乡时,当地名叫瓜儿本社尔——意即三眼泉,当时最早搬来居住的有三位老人,他们利用三眼泉浇灌土地,其中一位老人居住在泉水的下游,他发现自己经常缺水,骑马往上游查看,发现是上游的孩子经常堵水,因此便训导这些顽皮的孩子们“它不阿西尔”(达斡尔语,意即不要调皮)。顽皮的孩子们虽然很尊敬这位老爷爷,但还是给老人起了一个绰号叫“阿西尔爷爷”。从此,人们中间就把“阿西尔”这个词传开了,以至于成了当地的地名,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达斡尔族人刚搬到阿西尔时,阿西尔还荒无人烟。勤劳的达斡尔族人民利用喀浪古尔河、阿不都拉河浇灌生地,开荒种粮,同时还挖凿了不少河渠用于灌溉,使农作物产量越来越高。新中国成立后,塔城市(当时为塔城县)设“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如今,阿西尔乡已经是塔城市最具民族特色的乡之一。阿西尔乡人不分男女,个个能歌善舞,人人豪放热情。随便走进一家,主人都会把最好的菜肴拿出来招待客人。同时,阿西尔乡文化体育活动也精彩纷呈,每逢农闲时分,在阿西尔乡达斡尔族风情园里,经常是歌声不断,舞姿翩跹,阿西尔乡因此被称之为“歌舞之乡”。 达斡尔族人历史上信仰萨满教。新中国成立后,年长者仍信仰萨满教,中青年人则不信教。达斡尔族与汉族或其他民族也可以通婚,很多人都通晓汉、哈萨克、维吾尔等多种民族语言。1989年,塔城市的达斡尔族人为纪念先辈们戍边的丰功伟绩,在阿西尔乡集资修建了“阿西尔达斡尔民族戍边纪念碑”。纪念碑高9.6米,宽1.8米,底座宽4.9米,以钢筋为支架,水泥灌制而成。碑前刻有“达斡尔族戍边纪念碑”的字样,碑后刻有新疆达斡尔族简况,用汉文撰刻。纪念碑于1989年5月中旬动工,6月24日竣工。走进阿西尔乡,高高耸立的阿西尔达斡尔民族戍边纪念碑似乎仍能把人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当年创造出戍边辉煌的达斡尔族人民而今更加意气风发,为塔城市美好的明天增光添彩

中国梦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1)

中国梦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胡远芳眷眷赤子心,浩浩中华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插着一面面用爱凝结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 “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大家心连心”,多么贴切的话语。这正表达出我们新疆各民族同胞亲相爱,相互帮助,共同迈向美好生活的喜人景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家就像是兄弟姐妹,就像是一家人。 母亲就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过,多年前她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冷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可母亲的心情更阴沉。母亲从老家探亲回来,下了火车,又搭汽车往家赶。可汽车停站的地方,离家还有7、8公里远。看着地上堆的七七八八的香油、花生、芝麻等土特产,母亲犯了难。那时通讯困难,家里人只知道母亲最近回来,具体什么时候却不得而知,等人接是不可能了。母亲咬咬牙,将一大堆物件后背前挎,左拎右提,摇摇晃晃往家走。没走几步,就听到“得得”的驴蹄声。到了母亲身边时,竟停下了。母亲诧异地抬头看,是一对哈族老夫妇正赶着马车。哈族老大爷坐在赶车的地方笑

眯眯地看着母亲,而坐在车厢里的哈族大妈连说带比划,示意母亲上车,还在母亲愣怔的时候,哈族大妈已下车将母亲和东西让到了车上。路上,怕母亲刚发了汗,再凉着,哈族大爷硬是将自己裹腿的毡子给母亲披上。起初,母亲以为与他们顺路,直到了家门口,母亲再三邀请两位老人到家里坐坐,被老人拒绝,母亲又拿出土特产送与他们,依然被拒绝,直到在母亲和一家人感激的眼神目送下,老人调转驴车,往来时的方向赶去,母亲才明白,他们竟送了她整整一路。母亲在家门口望了很久,此时她的心情已不再阴郁,她的心被涨得满满的,我想,那是一种叫温暖和爱的东西。 民族的不同,只是让我们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可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沃土,心中充满同一个字眼,“爱!”就让我们各民族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共同唱响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一曲优美动听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团结起来是一家》,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塔城地区知识题1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正式将西域纳入祖国版图? 答:西域都护府。 2、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是什么? 答:是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 3、清政府是哪一年在新疆建省的? 答:1884年11月,清政府正式决定在新疆建省,省名取用“新疆”,省会设在乌鲁木齐,任命刘锦棠为巡抚。 4、红军是哪一年进入新疆的? 答:1937年5月7日,红军西路军左支队抵达迪化。 5、什么是“新疆三区革命”? 答:为了反对盛世才、国民党的残暴统治,1944年10月,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农牧民,展开了武装斗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三区的反动统治,成立了临时政府,这就是“新疆三区革命”。三区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在新疆各民族先进分子的引导下爆发的,是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军阀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运动,是“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6、新疆和平解放的时间、领导人? 答:新疆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9月25日和26日,领导人是陶峙岳、包尔汉。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什么时间成立? 答:1955年10月1日 8、新疆民族文化中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誉的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 答:维吾尔族音乐之母木卡姆,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誉,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共有五类: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 9、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三部史诗是哪三部?

答: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巨著《福乐智慧》、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和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10、什么是新疆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 答:红色产业是红色的农产品及其制品产业的统称。新疆盛产的红花,番茄(西红柿)、枸杞、红辣椒、大枣、石榴、草莓、樱桃、玫瑰、红葡萄、胡萝卜等,都可归属于红色产业的范畴,其中,红花、番茄、枸杞,无论其产量还是质量,以及正在开发的相关产业,在全国都有绝对优势,因此被称为新疆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 11、北疆铁路是哪一年修建及哪一年通车的?全长多少?起始站在什么地方? 答:北疆铁路于1985年5月1日动工修建,已于1990年9月1 日通车,自乌鲁木齐至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全长476千米,是兰新铁路的西延线,是我国第一条由国家和地方合资修建的路网性干线铁路。 12、“对口援疆政策”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答:1996年。 13、“西部大开发新疆工程”是哪一年启动的? 答:2000年9月。 14、宋绍兴二年(1132年),在叶密立(今额敏县境)西辽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答:西辽王朝的建立者是耶律大石。 15、1635年,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建立威震天山南北的准噶尔汗国,其统治中心在何处? 答:其统治中心在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 16、1640年,以卫拉特蒙古巴图尔珲台吉和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为首的东、西蒙古29位首领,在塔尔巴哈台山会盟,制定了什么法典? 答:制定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 17、清朝确立对塔城地区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答:1763年,清政府在雅尔(今哈萨克斯坦国的乌尔扎尔)设塔尔巴哈台军台,次年筑肇丰城,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置官65员,军士600名,塔城地区正式设立了行政建制。 18、沙俄驻塔城领事馆开设的68年中,曾先后有7人7次出任

塔城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塔城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一、存在问题 1、资源贫乏,全区除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资源比较富集外,其余4县2市资源状况不佳。 2、经济机构单一,主要以农牧业为主,重点工业项目较少。 3、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人才资源难保留。 4、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5、一是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是农牧民持续增收和乡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未完善;五是工业企业数量不足、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缺少优势产业集群,对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不强;六是三产发展不快,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吸纳能力差,服务业层次较低,贸易对个别企业的依赖程度较大;七是财政困难状况还未从根本上转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八是人才不足,智力匮乏,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的深度不够、奋发向上的劲头不足、变革创新的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设想 1、积极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 2、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保留, 3、利用好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 4、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帮扶。 5、加快经济机构调整,克服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问题,打造地区特色产业。 小白杨精神 坚强!勇敢!独立!挺拔!这就是小白杨精神!! 小白杨哨所也许有很多人会不知道!但是做为一名军人不应该不知道了! 小白杨哨所原名塔斯提哨所,位于裕民县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当年哨所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周围一年四季见不到绿色。1983年春,哨所战士陈福森探家,归队时带回10棵小白杨树苗。那时哨所缺水缺电,周围寸草不生。尽管战士们每天用洗脸刷牙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但在恶劣的环境下,9颗小白杨不能忍受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相继枯死,仅有离哨所最近的一颗顽强的活了下来。据此,总政歌舞团的文艺创作人员谱写了歌曲《小白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把这首歌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塔斯提哨所从此被称为“小白杨”哨所。 口号: 强化绩效考核,改变工作作风,提升执政效能 加强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奉献无悔奋起直追为努力建设幸福塔城而奋斗 ——张博书记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塔城地区委员会,就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的主要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部署重点突破的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张春贤书记视察塔城时的重要指示,推动“三化”进程,抓好民生建设,坚决维护稳定,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53亿元,增长17.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8亿元,增长4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80元,增长13.7%。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强化资源管理,以水为“龙头”规划工业园区,积极争取自治区的支持,和丰工业园区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21.8%。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到位资金110亿元,增长30.2%。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完成高产创建29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105.2万亩,地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7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亿元,增长14%。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疆各地你追我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取长补短、更要扬长避短,力争新的突破。 (二)民生改善大力推进,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全年累计投入民生建设资金67.7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安居富民住房、牧民定居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加大力度建设集资住房,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职工住房困难。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班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六年级五班布仁巴依尔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正如鲁迅的话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灵魂的一小部分。 我的家乡博乐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居住着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等不同民族,而在我的学校,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大家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和我的小伙伴杨振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那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体育课。当时是夏天,又临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都汗流浃背。终于听到体育老师说下课,我们早已酷热难耐,巴不得飞回教室休息。于是,我们像离弦之箭奔向教室。跑着跑着,我突然听到从背后传来“啊”的一声。发生什么事情了?循着声音看过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我们班的杨振坐在地上,我看到他的膝盖上渗出了鲜血,他一定是因疼痛哭了起来。我当时看见就立即转身向杨振跑去,在旁边安慰他,扶他起来。经过我的安慰后,杨振坚强地站了起来。我用手搀着杨振,一步步走向卫生室。校医阿姨为他包扎了伤口,涂了紫药水。我们又一起回到了教室。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民族,可是我们心连心,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做学习上的助手,生活上的伙伴,成为一对真正的好朋友。 记得有一天,我们放学,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忘记了带雨伞,懊悔地说:“我怎么这么笨呀!连伞都没有带。”于是我坐在楼梯口,想让大雨停下以后,我再出去,没想到,雨越下越大,我想:“这下完了,万一这雨不停了,难道我还在这住一晚上?”我一想这可不行,于是,我就站起来,径直地向门口走去,抬头向上看,天上电闪雷鸣,再看看雨,就好像往下倒一样,看样子一时停不下来,我还是自己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

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米。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

走进中国少数民族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 临江市宝山中学王景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有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才能形成一个融洽的大家庭。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互相理解,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团结友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绚丽的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 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民族情感。 四、教学准备 56个民族的目录,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课件等,歌曲《爱我中华》。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提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是啊!56个民族56支花,这就是中华民族。你知道这56个民族分别是哪些民族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3、你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民族大家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走近中国少数民族”)(出示课件1) ﹙二﹚“认识祖国大家庭”寻秘活动 活动一:少数民族知多少(课件出示少数民族图、少数民族资料2.3) 1.简单介绍汉族与部分少数民族。并简单介绍汉族与它们的人口、比例、自治区等。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师简单介绍五个自治区及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傣族的风俗。(课件展示4.5) 2.学生调查当地有哪些少数民族,师归纳总结(课件出示6) 活动二:少数民族猜一猜(课件出示少数民族服装7.8.9.10.11) 大家先欣赏一下少数民族的服装秀,大家猜猜看这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什么民族的服装?3.民族风情大展台 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除了刚才我们了解的几个民族外,还有五十多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民族介绍给大家,你可以从这个民族的分布、人口、民族风俗这三个方面介绍,民族风俗又可从、民族节日、民居、民族服装、禁忌等四个方面来介绍。 小组学生讨论后展示(出示课件12.13)

民族团结小故事

风和日丽,天高气爽的一天,我闲着没事在散步。我的身边一 切事物是多么宁静,可是远处的嘈杂声却打破这一处的宁静,一些 小孩子们从远处追赶打闹的过来,我沿着街走,一拐弯迎面就撞上 了一名男生,我被撞倒在路旁,他急冲冲地说了声对不起就跑掉了,我揉了揉撞到的脑袋皱着眉头吃力的站起来,我想踏一步,却突然 发觉脚也擦到了。我像只受伤的麻雀,用着别扭的姿势站了起来。 刚走了几步脚上的疼痛却敲响了血已经像雨一样涓涓流出了的警钟了。我撅了撅嘴,眉头像漏了气的气球拧在一起了。一位刚要去买 菜的阿姨发现了我的异样,声音轻柔地问:“小朋友,你怎么了, 脸色好像很痛苦啊??”阿姨的话像冬日的温暖,湿润了我心中的 冰河。我本想说没事,可我腿上的伤口和我痛苦不堪的表情一起联 合出卖了我。阿姨惊讶了一下,对我说,你跟我去旁边的药店帮你 清一下伤口吧。”我的话在阿姨的搀扶着我的动作下,被我生生咽 下了肚。我望着阿姨已经起满了老茧的沧桑的手,和她每一句关怀 的问候,心好像被一只大手紧紧揪住。大大的拉扯,疼,疼到窒息。来到药店,阿姨细心的挑选了几种药,用那被无情岁月刻满沧桑的 手来轻轻的为我上药。阿姨用手轻轻的为我清理伤口。我来不及感 受药的冰凉,直接感受到一阵刺痛,我经不住像惊弓之鸟一样叫出 了凄惨的叫声,阿姨突然慌了,手无足措的看着我,一趟停的问我 怎么了,我望着阿姨焦急的表情,心里感受到一股热流不断向我涌来。我突然想起了外婆,外婆那一双温暖的大手,外婆那一双一看 见我就充满宠溺的眼睛。后来,那位好心的阿姨细心的为我上了药 就走了。我当时竟然没对她说一声“谢谢”。 在记忆的长河里,那位好心人的那双布满茧子的大手,那 张被岁月刻上年轮的脸,那双包含满满宠爱的眼睛,刻在我的心上。 丁发光

塔城市旅游资源概况(二)-1

塔城市旅游资源概况 塔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额盆地西北部,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市区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37千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州塔城地区政治、文化、经济、行政的中心。东邻额敏县,南连裕民县,北部、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南与世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相依,边境线长160.9千米,距离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直线距离仅12公里,是中国距离边境最近的开放城市之一。 塔城市景点密布、景色宜人,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充分体现了纯绿色、无污染和生态的原始性。以历史、人文和自然风貌为特点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巍巍的塔尔巴哈台山、广袤的库鲁斯台草原、雄伟壮观的“绥靖城”遗址、多姿多彩的红楼博物馆、惟妙惟肖的“伟人山”及穿城而过的五条河流,使塔城市享有“川流纵横,湖泊星离,牧草丰美,是亚欧中心,彩云之乡,五弦之都、万泉之城”的美誉。 来塔城市旅游,一定要尝尝塔城市特色美食:塔城饮料“比窝”、塔城一绝“玛洛什”、塔城风干鱼、塔城风干肉、俄罗斯族饮料格瓦斯、飘香的骆驼奶、“贡鱼”、俄罗斯族“列巴”。 来塔城市旅游,可千万别忘了去各个度假村品尝各种美食。塔城市的度假村,大都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环境优雅,树木成片,塔城当地人称之为“家庭食堂”。这些遍布在全市范围内的度假村,虽比不上大酒店的山珍海味,但每个度假村都有几道自己的特色菜,也是其招牌菜。坐进环境优美的度假村里,远离大饭店的喧哗和嘈杂,身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活。 塔城市现有景区(点):森林公园、垂钓公园、快活林、观音莲池寺、红楼博物馆、双塔公园、文化广场、巴克图口岸、楚呼楚泉绥靖城遗址、喀尔墩千亩果园、二工镇万亩蔬菜基地、三道河坝、演艺场、伟人山观景点(21公里处)、旅游大道、鸡蛋泉景点、石门子景点、公主坟景点、库鲁斯台草原、南湖次生林场、喀浪古尔水库、乌拉斯台水库、铁列克提哈萨克民俗村、阿西尔乡达斡尔民俗风情园、橡园、库古拜水库、喀拉哈巴克乡水库、塔城市高酸海棠基地、恰合吉滑雪场等30多个景点。 制定旅游线路: D1:民俗文化体验游:(俄罗斯→哈萨克→达斡尔→锡伯族)风情园→达斡尔族戍边纪念碑→红楼博物馆→文化广场→古绥靖城遗址→双塔公园→观音莲池寺 D2:生态休闲游:卡浪古尔综合旅游区→三道河坝风情园→万亩蔬菜基地→森林公园→垂钓公园→文化广场→库鲁斯台草原 D3:红色游:伟人山→巴克图口岸→红楼博物馆→烈士墓 D4:边境特种游:巴克图口岸→边境线

民族团结的故事

民族团结的故事教案 我们伟大祖国,是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从历史上看,虽然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汇聚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员。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自秦汉开创我国大一统的格局以来,统一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境内的民族,都以统一中国为已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所以,往往争斗是为了统一,统一后又致力维护统一。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失去百年的独立、自由和尊严,更开启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繁荣发展的新纪元。正是有了这“好大的一个家”,13亿骨肉同胞才得以幸福生活;正是有了这“好大的一个家”,56个民族才能各美其美、共生共荣。现在,各族人民正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中华民族正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中走向百年期盼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 以下是几个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1.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

民族团结小故事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 还记得小时候吗,陪伴在我们身边的都是谁,或许有人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能有谁?这样的回答本来就没有问题,可是我却要说陪在我身边的除了我的亲人。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玩伴。 我的小玩伴呢,也就是我的邻居。记得刚搬来的时候,我害怕出门,因为外面玩耍的小朋友我一个也不认识,我的胆子也很小。每次,在听到外面的打闹声时,我总是偷偷地爬上家里的小窗户,远远地看着他们,我心里充满了向往,可是,我的脚好像从来都不听我的话,在我想冲出去的时候,它却闹着小脾气,任我怎样,它就是不动。 终于有一天,一个小孩子把这在玩的球踢到了我家门口,他跑过来捡球,我壮着胆子捡起来了,那个小朋友用汉语对我说:“出来一起玩啊。”我不懂汉语,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他却很有耐心的用维语给我重新说了一下,我终于知道了刚才说的话。开始,我还有点儿犹豫,因为我并不认识他,他却很热情,还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他已经拉着我跑向他们小集体了。 就在这一天我玩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我第一次知道了有小伙伴一起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你可以不吃饭、你可以不休息,因为在那个时候,你不会感到饥饿和困乏。一直玩到天快黑了,其他小朋友都说:“好累啊,今天就到这吧。”我却已没有一点感觉到累,他好像看出来了,我还想继续玩的意思。他就对其他小朋友说:“那我们明天玩吧,记得都要来哦。”回家的路上,他一直与我一道,我终于知道了,原来,他就是我的新邻居,我不免心里有点兴奋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给我讲了许多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神话故事,这个令我非常神往,我在心里暗暗的想:我什么时候能有他那么多的故事来讲呢?他好像看出来了我的想法,就告诉我:“你学习汉语吧,我教你,这样你就能自己越多这些故事了。”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分别了,我怀着兴奋的心充进家门,却看到了妈妈拉下来的一张脸,我突然害怕起来:我怕妈妈再也不让我出去找我的小伙伴们了,但是,妈妈却很和蔼的问:“玩了一天,累坏了吧,看!衣服脏的。”妈妈并没有责怪我,我在睡梦中甜甜的笑了。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坐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着,等待着,等着我的小伙伴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的彝族人口有84.36万人,主要聚居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 贵州畲族有4.49万人,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凯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 贵州仡佬族人口55.9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6.48%,主要分布在遵义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普定县、关岭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 贵州羌族有0.14万人,主要聚居在铜仁地区石阡县、江口县。 贵州瑶族有4.44万人,主要聚居在黔南自治州荔波县,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丹寨县、榕江县,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 贵州蒙古族有4.75万人,现主要聚居在毕节地区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铜仁地区石阡县。 贵州壮族5.21万人,大约在明清时期先后来自邻近的桂北各县,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黔南自治州独山荔波县。 贵州满族有2.19万人,主要居住在黔西、金沙、大方三个县的结合部。 贵州白族有18.74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大方县、威宁自治县、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赫章县、六盘水市盘县。 贵州仫佬族有2.84万人,占全国仫佬族总人口的13.69%,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自治州福泉市、都匀市、瓮安县。 贵州水族人口有36.97万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08%,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 贵州苗族有430万人,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自治州、毕节、铜仁地区、六盘水市、贵阳市郊区。 贵州布依族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4.17%,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的镇宁、关岭的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贵阳市 苗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